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251节
  姜慕燕立刻站起来行礼,简要讲了王恪家的事情后,小声谨慎地问,“父亲,书夏若去衙门告父典卖女为妾,衙门会接下状子么?”
  “这得看哪个衙门。”姜二爷问道,“王恪家的户籍在南城,还是京畿哪个县里?”
  姜慕燕不知道,她紧张地转头看妹妹。姜留握住姐姐的手,回道,“在康安城东的兰阳县,女儿忘记告诉姐姐了。”
  姜二爷示意大闺女坐下,才道,“兰阳知县段广富与妖道溶日的案子有牵扯,已被革职下狱,现在兰阳无知县,由县丞范德东暂知县事。范德东正想干几件实事,让府尹大人对他另眼相看。所以书夏去告状,范德东一定会接。不过,县官不如县管,书夏得先知会她所在存或巷子的里正,让里正带她去告。”
  姜慕燕接着问道,“多谢父亲解惑。父亲,王恪所犯之罪,按律当如何惩处?”
  姜二爷磕巴也不打地回道,“按朝廷律法,典卖妻者杖八十,典卖子女者杖六十。如果王恪已收了行商的钱财,就要领杖责;如果还没收,只会被警告、吓唬几句。”
  “女儿明白了,多谢父亲。”姜慕燕再行礼。
  姜留满眼小星星道,“爹爹把律法都记下来了,好厉害!”
  姜二爷的气势飙升八丈二,得还装着满不在乎道,“这算什么厉害,这只是指挥使的分内之事,你当你爹我这一年在西城衙门里,只是混吃混喝么?”
  呃……
  姜留嘿嘿,她一直以为爹爹将民讼审案交给副指挥使贺道斌后,真当甩手掌柜了呢。
  姜二爷瞪了小闺女一眼,又问大闺女,“可还有什么想问的?”
  “没有了。”姜慕燕摇头,经由方才的问答,姜慕燕知道父亲在衙门做事用心,对得起万岁赐下的匾额,很是开心。她想表达对父亲的敬佩,却怕说错了让父亲生气,不敢开口。
  姜二爷本想夸大闺女几句,可张了张嘴却也说不出口,只得将目光转向小闺女,“你的事儿呢?”
  家人都将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后,姜留才将今日在大观书肆里,石莅文说的那些话说了一遍,然后问,“爹爹意下如何?”
  “他倒打得一手好算盘,门都没有!”姜二爷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姜留继续道,“他说印书的话,序言里会有爹爹的大名呢。”
  “你爹我又不是……”姜二爷本想说王访渔,不过话到嘴边他看了一眼大闺女,硬生生把吞了回去,继续道,“我才不贪图那个虚名,再说当今天下,还有不知道我送瑞谪仙姜枫姜仲青的?”
  众人……
  姜留竖起大拇指,厉害,不愧是她爹!
  “让人拿去售卖,我抽成,会被百姓耻笑、被御史骂;我不抽成,更是找骂。”姜二爷说完,目光看向儿子。
  江凌只得配合道,“儿不明白,请父亲解惑。”
  姜二爷这才接着道,“康安城中得万岁赐书画的官员,随便一划拉就有二三十个,旁人不把书拿去刻板印售,我这么干,是想显摆自己清高,还是想害其他官员被天下读书人口诛笔伐?我开了这个先河,以后再有官员得万岁赐书,就算心里不舒服也得这么干。我这不是找骂是什么?”
  “爹爹说得对极了!”姜留呱唧小巴掌。
  雅正也道,“二爷之言,令妾身茅塞顿开。”
  姜慕燕跟着道,“父亲说得对,不可因小失大。”
  姜二爷又把目光看向儿子。
  江凌……
  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父亲若连这都想不明白,还当什么官?不过江凌顶不住父亲的灼灼目光,只得跟着夸奖道,“父亲此举,与孔子论子贡赎人之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贡熟人是怎么回事儿?
  姜二爷蒙圈了一瞬,立刻聪明地决定不再管子贡的熟人是哪个,反正他也不认识。他将目光转向小闺女,“这就是你说的大事儿?”
  “非也。”姜留小脑袋一晃,“女儿是听了石先生的话,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当今天下有好多版本的李少监小篆刻本在售卖,这其中肯定有真有假。如果咱们将这些版本搜集起来,与万岁赐给爹爹的真迹比对,就能分辨出真假了,对不对?”
  姜二爷点头,“那是自然。”
  “那么,那些假的小篆,又是谁写的?”姜留追问。
  姜二爷满不在乎道,“管他作甚。”
  雅正却听出了点门道,“留儿,你继续讲。”
  姜留接着道,“女儿翻看了几本非李少监笔体的小篆,也写得非常非常好,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如果能搞清楚这些人都是谁,算不算正本清源,算不算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不算!
  姜二爷心里这般回答,不过他瞧着媳妇和大闺女的兴奋劲儿,又觉得这对读书人来讲,或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江凌看看一脸精明的妹妹,又看看摇头晃脑的父亲,暗道这事确实可做,但父亲可没这本事和耐心。那么,该由谁来做呢?
  江凌眼睛一转,便明白了妹妹的打算,微微一笑。
  雅正有些激动,向丈夫解释道,“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此书便是小篆。自秦至今千年间,闻名天下的小篆名家除了李斯和李阳冰外,还有汉晋年间的几位大儒,但他们的真迹并未传下,乃为天下一大憾事。若能借此机会探寻大儒真迹,使其真迹重见天日,的确是一件大功德!”
  姜二爷听明白了,“想得到这件大功德可不容易,但值得一试。”
  姜慕燕连连点头,江凌坏心眼地劝父亲去钻研这个问题,不要再天闲着没事儿就惹妹妹生气,“万岁让父亲练小篆,若您能顺手做成这件大功德,万岁一定非常高兴。”
  不!姜二爷的脑袋摇晃得比拨浪鼓还快,“我可没这个本事。”
  但姜二爷知道,谁有这个本事,也有这个兴致。
  ------------
  第500章 组团
  见小留儿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姜二爷便问道,“留儿觉得谁能做这件事?”
  姜留立刻道,“这件事,须得非常有学问又很有耐心的人才能做,爹爹觉得咱们家谁可以?”
  说直白点,这就是搞学术研究,除了有学问,还得有强大的自制力、抗压性和能动性。这四个基本条件,她爹一个也没有,姜留也没有,但姜家有人有。
  “你大伯!”姜二爷道出心中人选。
  江凌提醒父亲,“母亲和三姐也可以帮忙。”
  “二爷,妾身愿尽微薄之力,听大哥差遣,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这件事雅正非常想做,便直言不讳地道出心声。
  “父亲,母亲有孕在身不宜劳累,女儿和二姐可以帮母亲打下手。还有……还有……”姜慕燕犹豫着,见父亲看过来,便鼓起勇气道,“还有我二舅,他,他,他擅长书法,他……若他能从牢里出来,他也可以。”
  姜留考虑这件事时,根本没想起二舅来。姐姐这一提,姜留觉得也不错,便接着姐姐的话举荐二舅,“爹爹,我二舅除了擅长书法外,王家有很多藏书,他还是青衿书院的山长,认识非常多的读书人,这些对做这件事都很有用,对吧?”
  若王问樵能加入其中,对二爷和燕儿的名声都有好处,雅正见二爷不语,便跟着劝道,“二爷,孩子们说得很有道理。此事非一月两月之功,若得王山长相助,大哥可事半功倍。”
  姜二爷这才道,“好吧,此事我与大哥商量商量,看他意下如何。”
  爹爹走后,姜留掰着手指头算着,大伯、母亲、二姐、姐姐、二舅,这个科研团能力算强还是弱呢?
  东院里,本想劝丈夫去跟二弟商量,将孟家的宅院买下的陈氏,听说这宅院已被万岁赐给了江凌,心中十分不舒坦,“老爷,二弟进宫已经过了好几天,万岁还不下圣旨,兴许是不想赐了吧?”
  姜松斥责妻子,“胡闹,圣意岂是你能随便揣测的?”
  陈氏蹭过来,坐在丈夫身边,拽着他的衣袖小声道,“妾身就是在屋里跟你说说,不会出去乱说的。老爷,大郎这一两年就要成亲了,再过几年就该三郎了,咱们总得提前给他们安排两间屋子吧?”
  姜松面容缓和了些,“我早已想过了,让邱氏搬到厢房来,腾出院子给大郎成亲用。待三郎成亲时,筝儿也已出嫁了,让他们夫妻住在西跨院里。容儿和筝儿的东西都收拾到东厢房里,她们回来小住时,也有地方歇息。”
  “那……咱们有了孙儿孙女该住哪呢?”陈氏又问。
  姜松笑道,“咱们院里宽敞,十个八个孩子还是住得下的。”
  陈氏吭吭唧唧道,“老爷,任家就凌儿一个人,眼看着十年八年人也不会添丁进口,那么大的院子空荡荡的也是闲着。不如让大郎在那边先住着……”
  姜松正色道,“夫人,为夫无能,只是个五品小官,全赖祖父和父亲之德,才能住在这么大的院子里。儿子们若没本事,就只能靠着祖辈的功德住在姜家,绝不可能住到别家去!”
  陈氏急了,“老爷,妾身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姜松拍了拍妻子的手,示意她不要急。陈氏语气十分肯定地道,“老爷今年才三十七,你做事认真勤勉,不会一直是五品,总会升迁的。”
  礼部郎中再往上是从三品的礼部侍郎,姜松很有自知之明,凭他自己的本事,这辈子是没指望的。
  陈氏看丈夫这样,恨不得抽自己几下,“是我不会说话,老爷就算一直不升迁也没什么,咱们现在过得就挺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把他们教养大了,剩下的让他们自己挣去。老爷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姜松笑道,“是这个理儿,我会管教好大郎和三郎,筝儿就劳夫人多多费心了。”
  “老爷放心吧,妾身今日还让燕儿帮筝儿买了两本书解闷呢。”陈氏邀功道。
  姜松点头,“有夫人在,为夫就放心了。”
  正这时,丫鬟进屋报事,“大爷,二爷请您去书房议事。”
  进书房见两个弟弟正凑在一起看书,姜松正诧异着,便听二弟道:“大哥快来,瞧瞧这两本字帖上的字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我跟三弟瞧着挺像。”
  姜松过去看了一眼两本笔体风格完全不同的小篆,道,“这两本书上的字,运笔力度、风格、笔迹特征都不同,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呃……姜二爷与姜槐面面相觑,听不明白也看不出来……不过这也没什么,姜二爷咳嗽一声,道,“大哥看这封页,两本书都说是李冰阳的手书呢。”
  “李阳冰!”姜松额头喀吧一声,蹦出一个十字。
  “对,对!”姜二爷心虚地嘿嘿两声,不敢绕弯子了,一五一十将留儿的主意讲了一遍,“大哥觉得这事可做么?”
  “可做,太可做的!”姜松站起来,倒背双手激动地在屋内来回转了好几圈,边走边喋喋不休地念叨着。姜二爷和姜槐听了两句,去听不下去了,干脆把书堆到一边,开始吃茶闲聊。
  姜松激动完,转回身双手按在桌子上,“二弟!三弟!”
  姜二爷和姜槐立刻住嘴,坐直应道,“大哥。”
  “愚兄无能,仕途已至尽头,若能为天下读书人做些事,此生也算没白活一场!”姜松激动道,“自汉以来,学风不古,伪学当道,争论不休……”
  大哥又巴拉巴拉讲了半晌,姜二爷和三弟表面上义愤填膺,眼神却已开始发直,听不下去了。待大哥停顿时,姜槐立刻递上茶杯,“大哥说得太对了。”
  姜二爷也不想再听下去了,连忙道,“大哥的性子,最适合做这个!”
  姜松苦笑,“此事谈何容易。”
  “那大哥做不做?”
  “做!”
  “那就成了。大哥只管放心去做,我们哥俩随大哥差遣。”姜槐笑道,“大哥做不成,没有任何损失;大哥若做成了,就是大功德一件。这笔买卖,咱们一点也不亏。对吧,二哥?”
  姜二爷保证道,“对!大哥只管去做。只要你能小有所得,二弟我就能给大哥疏通关系,翰林院、国子监两处,任大哥挑选。”
  姜松看着两个弟弟,豪情万丈道,“二弟,三弟,你们放心,大哥便是呕心沥血也要……”
  “别,大哥,身体重要。”
  “大哥,咱就试试,试试。”
  姜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