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六娘发家日常 第500节
说罢,黄隶便讲起从康安到肃州这一路,姜留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女娃儿,是如何咬牙坚持,跟着他们一路骑马跑过来的。
这些事,姜二爷与裘叔早就知道了,但谢清泉与曾显志却是第1回 听说。谢清泉赞道,“留儿看着柔弱实则性格坚毅,这点随了仲青。”
爷一点也不柔弱!姜二爷心里默默吐槽一句,嘴上却客套得很,他先谢过谢老,又赞了几句出色的谢家和曾家子弟,然后将话题转到黄剑云和柴林棐身上,把该夸的夸了一个遍。
吃了羊肉串后,姜留又吃了些时蔬,再美美喝下一碗羊汤,小肚子便饱饱的了。
不过跟长辈们一起用饭,就算吃饱了也不能率先起身离席。姜留坐在爹爹身边听他们闲聊,觉得非常有趣。
待谢老和曾显志离席后,姜二爷和黄隶、裘叔转到屋内谈起正事,姜留才退回跨院歇息。
议完事后,黄隶带着黄剑云和柴林棐出城回营,裘叔则留在厢房内歇息。
第二日,姜留早早起身跑去给爹爹请安,然后与裘叔在书房议事。
还不等姜留向裘叔道喜,裘叔便先笑道,“六姑娘这两年在康安所作所为,本该名留青史的。”
军师不着将袍,所以现在手握两万五千禁军的裘叔,与在康安任府做管家时没什么两样。脸上两道明显的伤疤,笑起来时还是一样的狰狞。
“我本就是为了解围,留不留青史都无妨。”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人不知道,姜留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她看着裘叔脸上的伤疤,好奇问道,“您老脸上伤疤没去掉,这两年是怎么瞒过肃州众人的眼睛的。”
蒋锦宗,莫不是脸盲吧?
裘叔摸了摸脸上凸起的伤疤,笑呵呵道,“伤疤是贴上去的,二爷觉得这样显得威武,能震慑三军,老夫也觉得这样挺好。”
……
这话,真是她爹说的?
“有这两道疤,确实让人不敢小觑。”姜留没再纠结这个问题,抓住这难得的机会问起正事,“裘叔,我哥打败耶律光德,对战局有何影响?”
军机大事,若是旁人问起,裘叔定会有所隐瞒。但对姜留,他是知无不言。
“契丹王朝与咱们大周不同,于越、北南两院宰相等要职皆由皇族四帐把持,各部落之间斗得厉。兵马大元帅在契丹被称为夷离堇,也是契丹王朝要职……耶律光德年事已高却霸占着夷离堇的位子不放,是因为耶律一族不想放手。此番兵败回到契丹,耶律光德的帅位定保不住了。若老夫所料不差,下一任兵马大元帅应还在耶律一族手中。而耶律一族之中能出任此位的,唯有奚王耶律青之子,耶律曷鲁。”
“耶律格鲁?”姜留眸子一闪,“前几年入康安朝贺的奚王世子李曷鲁?”
裘叔点头,“前朝皇帝赐耶律王族国姓,所以他们入我大周时才冠上李姓。耶律曷鲁凶残好战,若他出任兵马大元帅,大周与契丹之间必将血战到底。”
姜留心中一沉,问道,“可有办法阻止他出任此位?”
裘叔缓缓摇头,“这两年该用的法子都用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打了!姜留扫去心中沉重,豪气万丈道,“那您老就稳坐中军帐派兵遣将,将他们的骨头打断、血放光。让他们长长记性,记住咱们大周百姓,不是他们想抢就抢、想杀就杀的!”
------------
第1021章 军粮的下落
与兵强马壮的契丹对上,想要取胜并非易事。不过看着姜留漂亮又杀气腾腾的小脸,裘叔还是沉稳点头,笑着应下,“好。”
裘叔是左武卫的主心骨,他有信心就好。姜留坐下,又道,“咱们左武卫有女将吧?若您老需要,我也可上场杀敌。”
左武卫有女将,但裘叔不能让六姑娘提狼牙棒上沙场砸人,莫说姜二爷和少爷都舍不得,他也舍不得,六姑娘能做的事,远不止于此。裘叔转开话头,“老夫听说,姑娘从二爷那边领了差事做?”
提起差事,姜留立刻严肃起来,“正是,我领了寻找蒋锦宗藏起粮草的差事。您老可知藏粮之事?可调查到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这差事,或许也只有姑娘能办成了。”裘叔说罢,便将他所知的,关于蒋锦宗藏粮的事情讲了一遍。
大周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十卫二十万禁军是保家卫国的主力,有战时出战,无战时守边、操练;五十余万厢军属各州备役使,任务繁杂,有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路建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侍卫官员等。
厢军粮草且不提,禁军的粮草来源有两处:三成是京城统一划拨;七成是与禁军配套的军田产出的粮食。禁军驻地各州配给给禁军的军田中,水土肥美的良田约占六成,由厢军耕作;剩下的四成是荒田,由犯错发配充入厢军的犯人开荒耕作。姜留的大舅王访渔被发配温肃,顶的便是开荒耕田苦役。
三七划分的粮草配给合理与否这里暂且不提,但自蒋锦宗任左武卫大将军以来,左武卫的万顷良田,不论年景如何,年年因各种原因欠收,他年年向京中递上奏章,请求多划拨粮草。有秦天野在,左武卫求粮并非难事,所以所以京中调拨配给左武卫的粮草,竟占了近六成。
更过分的是,这些粮草运到肃州后,经过官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运到军营养兵的还不足一半!
姜二爷和裘叔到了肃州后,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发现,前十年肃州并未遇到大的洪涝虫灾,良田年年丰收。那么这些粮食和左武卫从京中多要来的粮食都去了何处?
这些粮食一部分被秦天野收走;一部分被蒋锦宗转卖给了匈奴、契丹、突厥等外族;还有一部分被蒋锦宗藏了起来。
被秦天野收走的粮草根本没运出京畿,而是运去了四姑娘山养私兵,一千多私兵能吃多少粮草,一算便知;第2部 门虽然难查,但裘叔利用两年的时间,也掌握了真凭实据,这也是姜二爷请旨就地格杀蒋锦宗的一大罪证。
至于第3部 分,据裘叔推算,近五年运到左武卫的军粮和肃州军田的产粮中,查无下落的足有百万石。
百万石粮草是什么概念?左武卫禁军两万五千人,便是敞开了吃,一月吃粮是三十九万余石。也就是说一百万石,足够左武卫吃两个半月,紧紧裤腰带吃四个月都不成问题,若给肃州灾民充饥,足可支撑半年!
这么大批的粮食,被蒋锦宗藏到哪去了?
裘叔言道,“蒋锦宗的亲信苏子通、宋颗和邹高平等人都不知晓。”
姜留推测道,“为隐人耳目,蒋锦宗没动用禁军?”
果然一点就通!裘叔点头,“身为想把禁军牢牢抓住的将领,手里无粮不踏实。所以这百万石粮草,蒋锦宗不可能全部换成金银财务,必将大半藏了起来。据老夫推测,这些粮草定应非藏在同一处,而帮将蒋锦宗藏粮的可能是蒋锦宗的私兵、厢军或衙差。肃州文武官员沆瀣一气,蒋锦宗调动厢军和衙差并非难事。就藏粮一案,二爷曾询问过肃宣路安抚使付开文和肃州知府钟当田,他们虽知粮草少了,但却不知粮草的去向。”
姜留笃定道,“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裘叔含笑,“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姑娘擒了秦天野,二爷杀了蒋锦宗……”
姜留提醒道,“裘叔,秦天野是万岁擒的。”
不贪功这种高贵品行,六姑娘比二爷还多。裘叔从善如流地改口,“万岁让人擒下了秦天野,二爷杀了蒋锦宗之后,付开文和钟当田也知他们命悬一线,惶惶不安。二爷向他们许诺,若他们能立大功赎罪,便留他们一命。在此等情形下他们还说不知,应是真得不知。”
确实是这个道理,姜留缓缓点头,看来这件事比自己想象的还棘手,蒋锦宗果然是个老狐狸。
裘叔言道,“蒋锦宗收下养了一批人,但这批人都混在左武卫中,所以蒋锦宗动用他们藏粮的可能性很小。肃州文官也不知,老夫便将目光转向了肃州厢军指挥使王克难。此人虽非善类,但他胆小怕事,行事谨慎,二爷并未在他身上查出足以致死的罪行。”
也就是威胁不管用,姜留点头,问道,“肃州厢军有多少人?”
“共两千余人。”裘叔道,“王克难也矢口否认,赌咒发誓说他不知蒋锦宗藏粮之事。”
姜留跟随裘叔提到的线索分析道,“王克难手下只有两千人,蒋锦宗若是直接调用一百人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克难知道不肯招;二是蒋锦宗没有通过王克难, 直接调用厢军帮他做事。”
裘叔赞道,“二爷说得不错,以六姑娘之能,堪任秋官。”
二爷跟裘叔炫耀自己家小闺女有本事时,说的是能当“刑部尚书”,裘叔此刻赞姜留用的是“秋官”。按《周礼》,四季之中的秋主金,金为肃杀,主刑,所以秋官掌刑狱。严格论起来,秋官指的是掌刑的大司寇,所属有司宪、刑部、布宪、蕃部、宾部五中大夫。秋官,是比刑部尚书更厉害的官。
只姜留读书少不知道这些。反正都是夸人的话,在姜留这里没差别,她美滋滋谦虚道,“我爹爹就是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我哪有那个本事。您老可查过,厢军之中的官吏何人与蒋锦宗走得比较近?”
裘叔摇头,“说来惭愧,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老夫实在分身乏术,所以查案之事便要劳烦六姑娘了。六姑娘也不必太过焦急,只要朝廷仍能给咱们运粮,肃州军民便不会陷入绝境。”
裘叔虽这么说,但姜留也不敢怠慢。因为父亲开仓赈灾,肃州粮仓已经空了大半,一旦运粮草的通路被掐断,肃州就危险了。
她要想办法,尽快把蒋锦宗藏起来的军粮找出来。
。
------------
第1022章 王大舅和王二舅的情况
姜留打开肃州地图,让裘叔标注出他认为可能藏粮之处。然后,姜留让鸦隐和呼延图跟随裘叔一起回营听命,她便站在桌边盯着地图看。
裘叔标注出的不是点,而是圈。肃州虽只是大周二百四十州之一,但面积却足有六百余万顷,姜留略一估算,被裘叔圈在圈内的地方,足有四五十万顷!这些地方多在山峦或丘陵地带,地毯式逐一排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如今肃州外有强敌内有天灾,不可能抽出大量人手去找藏粮。难怪爹爹和裘叔没急着查找军粮的下落,因为查找起来太难了。
姜留倒背着小手转了一圈,吩咐道,“去把姜猴儿找来。”
芹青出去约两盏茶的工夫,姜猴儿才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姜留让芹白给他倒了杯茶,才问道,“肃州厢军指挥使王克难,猴儿哥可打过交道?”
“打过!”姜猴儿立刻点头,“若单论性子,王克难倒跟杜阁老有些像。”
老泥鳅?姜留漂亮眸子一挑,“万事不沾身?”
“对。”万事不沾身,却什么好处也落不下他,姜猴儿补充道,“他的性子像杜阁老,但本事可没杜阁老大,所以只能在肃州当个小小的厢军指挥使。”
一州厢军指挥,论品阶来说也是四五品的武官了,听姜猴儿用了“小小”二字,姜留笑道,“猴儿哥跟在我父亲身边这些年,眼界也高了。”
“是小人不会说话,王将军在肃州虽然官职不高,但绝对是条地头蛇。他在肃州待的年头,比付开文和钟当田都长。”姜猴儿不好意思地嘿嘿两声,他眼光不高不行啊。
二爷现在是钦差大人,回京之后就算不升官也是六部侍郎。姜猴儿如果想一直当二爷的左膀右臂,就得打着滚努力长本事、长见识。否则他这位子,说不定哪天就被后来的抢了。
莫说旁人,大内侍卫清晏和孤月楼的头号杀手方剑,不就想赖在二爷身边不走了么!除了这俩,还有排在他前边的姜宝,姜猴儿不努力,都快没地方站脚了。
姜留点头,说起正事,“我从父亲那边领了差事,但我身边的人都是初来乍到,对肃州的情况不熟悉,暂时用不上,所以父亲让猴儿哥派个人给我用。要能在肃州文武两处搭上话,机灵又办事儿利索的。”
姜猴儿当然知道二爷给姑娘派了什么差事,他脑袋里把能用的人过了一圈,才小心翼翼问道,“倒是有这么个人,就是长得丑点儿,姑娘您看……”
“……比呼延图?”
“比他强点。”
姜留松了口气,“能办事就成,去带过来吧。”
姜猴儿利落转身,很快就领了个人进来,“六姑娘,这是肃州衙门的三捕头徐江。”
徐江抱拳行礼,声音洪亮道,“属下徐江拜见姜六姑娘。”
这人声音条件不差,身材也魁梧,不过这脸……乱糟糟的络腮胡遮,高眉骨深眼窝,耷拉眉三角眼……比呼延图强在哪儿了?姜留心里嘀咕脸上含笑,客气道,“接下来这段日子,就有劳徐捕头了。”
正忐忑不安的徐江喜出望外,六姑娘果然比姜大人好,不会以貌取人,他徐江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
徐江大声吼道,“能跟着姑娘做事是属下的福气,姑娘有事尽管吩咐,小人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
好想把他一狼牙棒打出去,怎么办?
姜留在心里念了几遍“不能以貌取人”,像鸦隐和呼延图那样的,她不也用了好几年么,说不定这个看得多了也就顺眼了。念完后,姜留才问道,“徐捕头在衙门当差多少年了?”
徐江回道,“属下祖籍肃州,十六岁进衙门当个跑腿的,至今已有二十四年;属下的祖父、父亲也都在肃州衙门当差,对肃州前几十年的事儿小人也知道不少;属下的儿子在厢军任小队长,人缘也还成。”
这样的人,确实适合打探消息。姜留提起自己要调查藏粮之事,只道,“如此甚好。我现在有一件差事,需要你去办:徐捕头将近五年的肃州厢军真实伤亡增补情况调查清楚,拟个详报出来。”
徐江问道,“姑娘什么时候要?”
姜留道,“自是越快越好。”
“是,小人五日内就给姑娘报上来。”徐江领命,退出书房后见姜二爷回来了,徐江连忙整了整身上脏兮兮的捕快服,摆出他认为最端正的行礼姿势,“属下徐江,拜见姜大人。”
姜二爷点头,“因衙门处处需要用人,本官才给来探亲的女儿也派了差事。你跟着姑娘尽心办差,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徐江心花怒放,咧开大嘴欢喜道,“能给姜大人和姜姑娘办差是小人的福气,小人……”
会不会说话!姜二爷瞪了他一眼,纠正道,“你是给万岁、为朝廷、为百姓办差。”
这些事,姜二爷与裘叔早就知道了,但谢清泉与曾显志却是第1回 听说。谢清泉赞道,“留儿看着柔弱实则性格坚毅,这点随了仲青。”
爷一点也不柔弱!姜二爷心里默默吐槽一句,嘴上却客套得很,他先谢过谢老,又赞了几句出色的谢家和曾家子弟,然后将话题转到黄剑云和柴林棐身上,把该夸的夸了一个遍。
吃了羊肉串后,姜留又吃了些时蔬,再美美喝下一碗羊汤,小肚子便饱饱的了。
不过跟长辈们一起用饭,就算吃饱了也不能率先起身离席。姜留坐在爹爹身边听他们闲聊,觉得非常有趣。
待谢老和曾显志离席后,姜二爷和黄隶、裘叔转到屋内谈起正事,姜留才退回跨院歇息。
议完事后,黄隶带着黄剑云和柴林棐出城回营,裘叔则留在厢房内歇息。
第二日,姜留早早起身跑去给爹爹请安,然后与裘叔在书房议事。
还不等姜留向裘叔道喜,裘叔便先笑道,“六姑娘这两年在康安所作所为,本该名留青史的。”
军师不着将袍,所以现在手握两万五千禁军的裘叔,与在康安任府做管家时没什么两样。脸上两道明显的伤疤,笑起来时还是一样的狰狞。
“我本就是为了解围,留不留青史都无妨。”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人不知道,姜留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她看着裘叔脸上的伤疤,好奇问道,“您老脸上伤疤没去掉,这两年是怎么瞒过肃州众人的眼睛的。”
蒋锦宗,莫不是脸盲吧?
裘叔摸了摸脸上凸起的伤疤,笑呵呵道,“伤疤是贴上去的,二爷觉得这样显得威武,能震慑三军,老夫也觉得这样挺好。”
……
这话,真是她爹说的?
“有这两道疤,确实让人不敢小觑。”姜留没再纠结这个问题,抓住这难得的机会问起正事,“裘叔,我哥打败耶律光德,对战局有何影响?”
军机大事,若是旁人问起,裘叔定会有所隐瞒。但对姜留,他是知无不言。
“契丹王朝与咱们大周不同,于越、北南两院宰相等要职皆由皇族四帐把持,各部落之间斗得厉。兵马大元帅在契丹被称为夷离堇,也是契丹王朝要职……耶律光德年事已高却霸占着夷离堇的位子不放,是因为耶律一族不想放手。此番兵败回到契丹,耶律光德的帅位定保不住了。若老夫所料不差,下一任兵马大元帅应还在耶律一族手中。而耶律一族之中能出任此位的,唯有奚王耶律青之子,耶律曷鲁。”
“耶律格鲁?”姜留眸子一闪,“前几年入康安朝贺的奚王世子李曷鲁?”
裘叔点头,“前朝皇帝赐耶律王族国姓,所以他们入我大周时才冠上李姓。耶律曷鲁凶残好战,若他出任兵马大元帅,大周与契丹之间必将血战到底。”
姜留心中一沉,问道,“可有办法阻止他出任此位?”
裘叔缓缓摇头,“这两年该用的法子都用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打了!姜留扫去心中沉重,豪气万丈道,“那您老就稳坐中军帐派兵遣将,将他们的骨头打断、血放光。让他们长长记性,记住咱们大周百姓,不是他们想抢就抢、想杀就杀的!”
------------
第1021章 军粮的下落
与兵强马壮的契丹对上,想要取胜并非易事。不过看着姜留漂亮又杀气腾腾的小脸,裘叔还是沉稳点头,笑着应下,“好。”
裘叔是左武卫的主心骨,他有信心就好。姜留坐下,又道,“咱们左武卫有女将吧?若您老需要,我也可上场杀敌。”
左武卫有女将,但裘叔不能让六姑娘提狼牙棒上沙场砸人,莫说姜二爷和少爷都舍不得,他也舍不得,六姑娘能做的事,远不止于此。裘叔转开话头,“老夫听说,姑娘从二爷那边领了差事做?”
提起差事,姜留立刻严肃起来,“正是,我领了寻找蒋锦宗藏起粮草的差事。您老可知藏粮之事?可调查到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这差事,或许也只有姑娘能办成了。”裘叔说罢,便将他所知的,关于蒋锦宗藏粮的事情讲了一遍。
大周军队,分为禁军和厢军。十卫二十万禁军是保家卫国的主力,有战时出战,无战时守边、操练;五十余万厢军属各州备役使,任务繁杂,有修城、榷酤、制作军器、修路建桥、水陆运输、牧马屯田、侍卫官员等。
厢军粮草且不提,禁军的粮草来源有两处:三成是京城统一划拨;七成是与禁军配套的军田产出的粮食。禁军驻地各州配给给禁军的军田中,水土肥美的良田约占六成,由厢军耕作;剩下的四成是荒田,由犯错发配充入厢军的犯人开荒耕作。姜留的大舅王访渔被发配温肃,顶的便是开荒耕田苦役。
三七划分的粮草配给合理与否这里暂且不提,但自蒋锦宗任左武卫大将军以来,左武卫的万顷良田,不论年景如何,年年因各种原因欠收,他年年向京中递上奏章,请求多划拨粮草。有秦天野在,左武卫求粮并非难事,所以所以京中调拨配给左武卫的粮草,竟占了近六成。
更过分的是,这些粮草运到肃州后,经过官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运到军营养兵的还不足一半!
姜二爷和裘叔到了肃州后,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发现,前十年肃州并未遇到大的洪涝虫灾,良田年年丰收。那么这些粮食和左武卫从京中多要来的粮食都去了何处?
这些粮食一部分被秦天野收走;一部分被蒋锦宗转卖给了匈奴、契丹、突厥等外族;还有一部分被蒋锦宗藏了起来。
被秦天野收走的粮草根本没运出京畿,而是运去了四姑娘山养私兵,一千多私兵能吃多少粮草,一算便知;第2部 门虽然难查,但裘叔利用两年的时间,也掌握了真凭实据,这也是姜二爷请旨就地格杀蒋锦宗的一大罪证。
至于第3部 分,据裘叔推算,近五年运到左武卫的军粮和肃州军田的产粮中,查无下落的足有百万石。
百万石粮草是什么概念?左武卫禁军两万五千人,便是敞开了吃,一月吃粮是三十九万余石。也就是说一百万石,足够左武卫吃两个半月,紧紧裤腰带吃四个月都不成问题,若给肃州灾民充饥,足可支撑半年!
这么大批的粮食,被蒋锦宗藏到哪去了?
裘叔言道,“蒋锦宗的亲信苏子通、宋颗和邹高平等人都不知晓。”
姜留推测道,“为隐人耳目,蒋锦宗没动用禁军?”
果然一点就通!裘叔点头,“身为想把禁军牢牢抓住的将领,手里无粮不踏实。所以这百万石粮草,蒋锦宗不可能全部换成金银财务,必将大半藏了起来。据老夫推测,这些粮草定应非藏在同一处,而帮将蒋锦宗藏粮的可能是蒋锦宗的私兵、厢军或衙差。肃州文武官员沆瀣一气,蒋锦宗调动厢军和衙差并非难事。就藏粮一案,二爷曾询问过肃宣路安抚使付开文和肃州知府钟当田,他们虽知粮草少了,但却不知粮草的去向。”
姜留笃定道,“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裘叔含笑,“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姑娘擒了秦天野,二爷杀了蒋锦宗……”
姜留提醒道,“裘叔,秦天野是万岁擒的。”
不贪功这种高贵品行,六姑娘比二爷还多。裘叔从善如流地改口,“万岁让人擒下了秦天野,二爷杀了蒋锦宗之后,付开文和钟当田也知他们命悬一线,惶惶不安。二爷向他们许诺,若他们能立大功赎罪,便留他们一命。在此等情形下他们还说不知,应是真得不知。”
确实是这个道理,姜留缓缓点头,看来这件事比自己想象的还棘手,蒋锦宗果然是个老狐狸。
裘叔言道,“蒋锦宗收下养了一批人,但这批人都混在左武卫中,所以蒋锦宗动用他们藏粮的可能性很小。肃州文官也不知,老夫便将目光转向了肃州厢军指挥使王克难。此人虽非善类,但他胆小怕事,行事谨慎,二爷并未在他身上查出足以致死的罪行。”
也就是威胁不管用,姜留点头,问道,“肃州厢军有多少人?”
“共两千余人。”裘叔道,“王克难也矢口否认,赌咒发誓说他不知蒋锦宗藏粮之事。”
姜留跟随裘叔提到的线索分析道,“王克难手下只有两千人,蒋锦宗若是直接调用一百人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有两种可能:一是王克难知道不肯招;二是蒋锦宗没有通过王克难, 直接调用厢军帮他做事。”
裘叔赞道,“二爷说得不错,以六姑娘之能,堪任秋官。”
二爷跟裘叔炫耀自己家小闺女有本事时,说的是能当“刑部尚书”,裘叔此刻赞姜留用的是“秋官”。按《周礼》,四季之中的秋主金,金为肃杀,主刑,所以秋官掌刑狱。严格论起来,秋官指的是掌刑的大司寇,所属有司宪、刑部、布宪、蕃部、宾部五中大夫。秋官,是比刑部尚书更厉害的官。
只姜留读书少不知道这些。反正都是夸人的话,在姜留这里没差别,她美滋滋谦虚道,“我爹爹就是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我哪有那个本事。您老可查过,厢军之中的官吏何人与蒋锦宗走得比较近?”
裘叔摇头,“说来惭愧,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老夫实在分身乏术,所以查案之事便要劳烦六姑娘了。六姑娘也不必太过焦急,只要朝廷仍能给咱们运粮,肃州军民便不会陷入绝境。”
裘叔虽这么说,但姜留也不敢怠慢。因为父亲开仓赈灾,肃州粮仓已经空了大半,一旦运粮草的通路被掐断,肃州就危险了。
她要想办法,尽快把蒋锦宗藏起来的军粮找出来。
。
------------
第1022章 王大舅和王二舅的情况
姜留打开肃州地图,让裘叔标注出他认为可能藏粮之处。然后,姜留让鸦隐和呼延图跟随裘叔一起回营听命,她便站在桌边盯着地图看。
裘叔标注出的不是点,而是圈。肃州虽只是大周二百四十州之一,但面积却足有六百余万顷,姜留略一估算,被裘叔圈在圈内的地方,足有四五十万顷!这些地方多在山峦或丘陵地带,地毯式逐一排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如今肃州外有强敌内有天灾,不可能抽出大量人手去找藏粮。难怪爹爹和裘叔没急着查找军粮的下落,因为查找起来太难了。
姜留倒背着小手转了一圈,吩咐道,“去把姜猴儿找来。”
芹青出去约两盏茶的工夫,姜猴儿才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姜留让芹白给他倒了杯茶,才问道,“肃州厢军指挥使王克难,猴儿哥可打过交道?”
“打过!”姜猴儿立刻点头,“若单论性子,王克难倒跟杜阁老有些像。”
老泥鳅?姜留漂亮眸子一挑,“万事不沾身?”
“对。”万事不沾身,却什么好处也落不下他,姜猴儿补充道,“他的性子像杜阁老,但本事可没杜阁老大,所以只能在肃州当个小小的厢军指挥使。”
一州厢军指挥,论品阶来说也是四五品的武官了,听姜猴儿用了“小小”二字,姜留笑道,“猴儿哥跟在我父亲身边这些年,眼界也高了。”
“是小人不会说话,王将军在肃州虽然官职不高,但绝对是条地头蛇。他在肃州待的年头,比付开文和钟当田都长。”姜猴儿不好意思地嘿嘿两声,他眼光不高不行啊。
二爷现在是钦差大人,回京之后就算不升官也是六部侍郎。姜猴儿如果想一直当二爷的左膀右臂,就得打着滚努力长本事、长见识。否则他这位子,说不定哪天就被后来的抢了。
莫说旁人,大内侍卫清晏和孤月楼的头号杀手方剑,不就想赖在二爷身边不走了么!除了这俩,还有排在他前边的姜宝,姜猴儿不努力,都快没地方站脚了。
姜留点头,说起正事,“我从父亲那边领了差事,但我身边的人都是初来乍到,对肃州的情况不熟悉,暂时用不上,所以父亲让猴儿哥派个人给我用。要能在肃州文武两处搭上话,机灵又办事儿利索的。”
姜猴儿当然知道二爷给姑娘派了什么差事,他脑袋里把能用的人过了一圈,才小心翼翼问道,“倒是有这么个人,就是长得丑点儿,姑娘您看……”
“……比呼延图?”
“比他强点。”
姜留松了口气,“能办事就成,去带过来吧。”
姜猴儿利落转身,很快就领了个人进来,“六姑娘,这是肃州衙门的三捕头徐江。”
徐江抱拳行礼,声音洪亮道,“属下徐江拜见姜六姑娘。”
这人声音条件不差,身材也魁梧,不过这脸……乱糟糟的络腮胡遮,高眉骨深眼窝,耷拉眉三角眼……比呼延图强在哪儿了?姜留心里嘀咕脸上含笑,客气道,“接下来这段日子,就有劳徐捕头了。”
正忐忑不安的徐江喜出望外,六姑娘果然比姜大人好,不会以貌取人,他徐江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
徐江大声吼道,“能跟着姑娘做事是属下的福气,姑娘有事尽管吩咐,小人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
好想把他一狼牙棒打出去,怎么办?
姜留在心里念了几遍“不能以貌取人”,像鸦隐和呼延图那样的,她不也用了好几年么,说不定这个看得多了也就顺眼了。念完后,姜留才问道,“徐捕头在衙门当差多少年了?”
徐江回道,“属下祖籍肃州,十六岁进衙门当个跑腿的,至今已有二十四年;属下的祖父、父亲也都在肃州衙门当差,对肃州前几十年的事儿小人也知道不少;属下的儿子在厢军任小队长,人缘也还成。”
这样的人,确实适合打探消息。姜留提起自己要调查藏粮之事,只道,“如此甚好。我现在有一件差事,需要你去办:徐捕头将近五年的肃州厢军真实伤亡增补情况调查清楚,拟个详报出来。”
徐江问道,“姑娘什么时候要?”
姜留道,“自是越快越好。”
“是,小人五日内就给姑娘报上来。”徐江领命,退出书房后见姜二爷回来了,徐江连忙整了整身上脏兮兮的捕快服,摆出他认为最端正的行礼姿势,“属下徐江,拜见姜大人。”
姜二爷点头,“因衙门处处需要用人,本官才给来探亲的女儿也派了差事。你跟着姑娘尽心办差,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徐江心花怒放,咧开大嘴欢喜道,“能给姜大人和姜姑娘办差是小人的福气,小人……”
会不会说话!姜二爷瞪了他一眼,纠正道,“你是给万岁、为朝廷、为百姓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