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第329节
院里小鸡乱跑,遍地鸭屎羊屎没有下脚的地,卫不疑不想进:“表兄,我在外面看马。”
太子担心他乱跑:“进来!”
卫伉用脚尖走路,太子回头吼卫不疑正好看到他一脸嫌弃,抬腿就要踹他。老妪本能伸手阻止,碰到太子的那一刻慌忙把手缩回去,恐怕弄脏他的外袍。老妪紧接着又去拿扫帚,当着五人的面打扫院子,瞬间尘土飞扬,饶是刘据脾气好有心理准备也受不了,“老夫人,老夫人,不必了。你家有井吗?”
老妪停下,摇了摇头,又朝外指。刘据想起以前去长安乡下村里的井多在村中央,而他们此时就在村子里面,“在外面?那我们自己打水吧。”
老妪把扫帚往地上一扔就带他们出去打水。
卫伉捂着嘴长舒一口气,感慨:“苍天啊,大地啊——”
公孙敬声瞪他。卫伉闭嘴。卫不疑移到昭平君旁边,小声嘀咕:“也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好看的。”
昭平君低声回他:“这家有鸡有羊,说明日子还算过得去。她家屋顶上铺的是茅草,说明不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家里这么乱也不可能是里正家。无权无钱还能保住牲畜,也说明这个村里没有大奸大恶之人。”
卫不疑回头打量一番,jsg屋顶院里跟他说的一样。他不禁转向昭平君:“一会就能看出这么多?”
“我跟乡民打过交道。”昭平君朝公孙敬声睨了一眼,“这些不难,他也能看出来。秦岭那边很多人家忙的时候比这里乱。咱们来得巧,正好赶上秋收,那位老人应该正准备下地帮忙,因为咱们突然过来,怕咱们是歹人就到门口盯着咱们。”
卫不疑:“你怎知她想下地?”
公孙敬声:“堂屋门是关上的。”
卫不疑跑回院门口看一下,堂屋门果然是关上的:“你们好仔细啊。”抬眼看到太子走远了,“表兄,等等我!”
太子停下,那老妪见太子和善,也敢开口问:“公子是从京城来的吧?里正说这几日来了好多大官。皇帝老儿也来了。”
卫不疑脚下踉跄,公孙敬声吓得三步做两步走,拽住他的胳膊:“看着路!”
“她——”卫不疑张了张口,“我——”
太子打断他:“没事吧?”
卫不疑下意识摇头。
太子扭头回老妪:“老夫人好眼力。”
“公子一看就是从长安来的。我们泰安可没有你这么俊的小公子。你是长安来的,你不怕,我告诉你,我见过太守的公子,吃得跟猪一样。我觉着太守家的好东西都叫他吃了!”原本胆小的老妪说到最后声音拔高,跟先前仿佛判若两人。
卫不疑转向他敬声表兄,感到不可思议,低声问:“她,她是刚才那人吗?”
公孙敬声:“乡间路不平,你表兄先前扶她一下,可能是那一下让她觉着你表兄人好。”随即把声音压到最低,“不像太子殿下。反而像是世家大族比较懂礼数的小公子。”
“不了解太子表兄的人都说他仁厚啊。”卫不疑不止一次听同窗夸太子仁厚。所以他不懂老妪为何认为他不可能是太子。
公孙敬声:“世家很会经营名声。家丑不外扬。脏的臭的在家里捂烂都不敢叫外人知道。在外一个个谦卑有礼。乡野小民自然认为世家公子不欺压平民。”
卫不疑:“事实上呢?”
“伪君子!”昭平君脱口而出。
卫伉:“手干净心脏。他们出主意,别人动手。不过也有真正清贵耕读之家。但那种很稀有,跟隐士高人似的。”
公孙敬声戳他一下,卫伉眼角余光注意到先前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的小孩大着胆子追上来。卫伉好奇地问他们怎么没去读书。几个小孩摇头。
太子闻言问老妪:“村里没有村学?”
老妪仿佛觉着这话很好笑,不客气地笑开了:“我们哪请得起老师。”
太子:“倒是我忘了。不过还是得学点东西。木匠活,打铁,会养牲畜也行。御使大夫家以前就是养牲畜的。”
“也得有地啊。”
太子道:“种树割草。”
老妪觉着城里来的小公子很是天真:“容易生病。”又补一句,“我们也想多养几只羊。小公子,这是我们村里唯一一口井。”
太子把木桶放下去,老妪震惊:“小公子会打水?”
“我家有个庄子,庄子里的年轻人种地,老人小孩放牧做活。我每年都会过去住十天半月。”太子拎一桶水上来,“我不止会打水,还会养鸡养鸭种小麦种菜。”
老妪越发觉着他亲切好相与。有人见老妪跟他有说有笑,就问是不是老妪家亲戚。老妪笑得合不拢嘴,直言她哪有这么尊贵的亲戚。随后同乡亲们解释,几位是京师来的贵人。他们的随从还在她家门口看马。他们渴了,弄点水喝。
村里只有几头牛,但没人舍得用耕牛拉车,村里人进城都是走着去。十多里路得走许久。泰安城在村民眼里很远,所以太子说他渴,老妪信以为真。村里其他人也信。
离井最近的人家回去拿五个刷的干干净净的大碗。递给太子之前又舀点水刷一遍。
清水清凉甘甜,太子喝掉一半。村里人认为他真渴了。卫不疑见状硬着头皮喝掉半碗就迫不及待地递给公孙敬声。公孙敬声瞪他一眼,把水倒树底下。
昭平君接过太子的碗把水倒到远处还给小姑娘:“谢谢你家的碗。”
帮太子拿碗的人是个七八岁大的小姑娘。太子很意外她这么机灵:“这姑娘很懂事。”
老妪点头:“这孩子懂事。”接着问,“你怎么没下地?”
小姑娘眼巴巴看着太子说:“阿母叫我在家看家。”
“这小孩。”老妪对太子道,“她这是没有见过像您这么好看的公子。”
小姑娘点头:“大公子好看。”
昭平君走进两步:“我们不好看?”
小姑娘转向他,大约怕他恼,张了张口,随后选择闭口不言。
昭平君气笑了。
老妪很是担心就找太子,太子笑笑:“他逗你们呢。老夫人,我们来的时候看到地里有不少人。今年收成如何?长安那边风调雨顺。”
老妪以为他只是好奇:“上半年好,下半年豆子种下去之后好些天没下雨。不甚好。”
“地里见的够交税和吃的吗?”
老妪下意识摇头,话到嘴边意识到他是京师来的,又把话咽回去。
太子:“你不必担心。我还年少,没有机会参加朝议。您尽管说。”
在老妪身旁身怀六甲的女子好奇地问:“公子怎么称呼?”
太子转向她,见她双眼很亮,看起来很是聪慧,“我姓卫。”
“卫大公子?”
太子点头。
老妪激动的张口结舌:“你你你是大将军的儿子?”
太子点头,不好意思笑笑:“您知道大将军?”
“那怎么能不知道。”老妪拔高声音,见有人往这边看,“快来,快来,大将军的儿子来我们村了。”
胆小不管靠近的人一股脑儿跑过来,甚至挤开卫伉等人。卫伉终于回过神,抓着公孙敬声问:“他是卫大公子,我,我是谁?”
公孙敬声安慰他:“小点声。你可以是卫二公子。”
卫不疑不禁问:“我呢?”
昭平君:“着什么急?”随即又忍不住说,“没想到大将军在民间名声这么好。”
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停下,一副“你说什么鬼话”的样子。昭平君怕被乡民围攻。他可是早就听说过,乡野民风彪悍,连“平阳侯”都敢堵着不让走。
“我的意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太子来了。”
那人:“皇帝老儿的儿子?”
昭平君点头。
那人撇嘴:“肯定跟他老子一个德行。虽然都说他仁厚,依我看不见得。以前先帝没打死吴王太子的时候,老一辈人也说他仁厚。”摇了摇头,“老刘家这些人都差不多。”
昭平君很想说,你可真不怕死!
太子笑道:“我们去路边,别在井边,容易挤下去。”
话音落下,围上来的人齐齐后退。
昭平君低声问卫不疑:“你父亲知道他在民间这么受拥护吗?”
卫不疑摇头:“我都不知道,他成天不是在宫里就是下军营,他上哪儿知道去。”
卫伉:“我没少出去,我也不知道啊。”
太子抄着手放松姿态。别人见他这样,也不再拘束。太子见有小孩子敢冲他笑,感觉乡民已经放松了警惕:“乡亲们接着说,地里见的够吃和交税的吗?”
孕妇不禁说:“以前交了税就没什么吃的。这几年有胡麻和棉花,墙角路边都可以种,年景好,人勤快些勉强够。”
“都有什么税?”太子问,“你们说来听听。”
老妪问:“税不是一样的吗?”
先前反驳昭平君那人三十来岁,原先在地里做活,听说村里来了几个骑高头大马的人,他怀疑是膏粱子弟或游侠浪荡子,担心家里的老人小孩赶忙跑回来。
该男子经常进城,也出去服过兵役,懂得比较多,“不一定。兴许给咱们加了呢。”随即把他去年交的税挨个说一遍。
太子摇头:“没有修桥铺路的税。”
男子:“以前也没有。这不是陛下要去泰山封禅吗。总得把从泰安到泰山的路修一下吧。”
那位身怀六甲的精明女子问:“陛下没叫泰安太守收钱修路?”
“二十二岁到五十五岁的男子每年都有一个月劳役,这个劳役就是挖沟修路啊。路年年修的话,何需再出钱修路?劳役通常是三月或四月。陛下把封禅时间挪到中秋,就是不想劳jsg民伤财。”
老妪顿时忍不住骂:“这个该千刀万剐的贪官!难怪他儿子吃的跟猪一样。”
刘据给公孙敬声使个眼色。公孙敬声过来问:“你们村有多少口人?这个修路的税是按户还是按人头?一人多少钱?”
老妪摇头:“跟别的税比起来钱倒是不多,一人十文。可一个鸡蛋才多少钱?三个才值一文钱。像我家大的小的十多口人,老母鸡一年到头不停也下不了那么多蛋。”
太子:“鸡不抱窝的话,一天才一个蛋。”
老妪稀奇:“卫公子真养过鸡啊?”
“这不重要。”中年男子关心修路的钱,“大公子,您回去要是告诉陛下的话,太守不会知道是我们说的吧?”
太子心说也得他有那个命知道,“他不知道我们往这边来。你们村的人不说,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男人放心了。借机问他春比秋试。太子说累了,叫他问昭平君:“考场和比武场就是他俩盯着修建的。”
昭平君把公孙敬声推到前面。公孙敬声说他姓“公孙”,众人不意外。男子跟公孙敬声闲聊的时候,别人问卫伉是不是卫家二公子,又表示听说三公子跟二公子差好几岁,接着很是笃定地表示卫不疑是三公子。
卫不疑僵着一张笑脸点头:“我是卫登!”
老妪打量他们三人:“你们三兄弟还挺像的。”
卫伉差点被他的口水呛着,难怪世人常说“外甥像舅”。
太子:“我更像父亲。他俩偏像母亲。”
太子担心他乱跑:“进来!”
卫伉用脚尖走路,太子回头吼卫不疑正好看到他一脸嫌弃,抬腿就要踹他。老妪本能伸手阻止,碰到太子的那一刻慌忙把手缩回去,恐怕弄脏他的外袍。老妪紧接着又去拿扫帚,当着五人的面打扫院子,瞬间尘土飞扬,饶是刘据脾气好有心理准备也受不了,“老夫人,老夫人,不必了。你家有井吗?”
老妪停下,摇了摇头,又朝外指。刘据想起以前去长安乡下村里的井多在村中央,而他们此时就在村子里面,“在外面?那我们自己打水吧。”
老妪把扫帚往地上一扔就带他们出去打水。
卫伉捂着嘴长舒一口气,感慨:“苍天啊,大地啊——”
公孙敬声瞪他。卫伉闭嘴。卫不疑移到昭平君旁边,小声嘀咕:“也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好看的。”
昭平君低声回他:“这家有鸡有羊,说明日子还算过得去。她家屋顶上铺的是茅草,说明不是村里最富裕的人家。家里这么乱也不可能是里正家。无权无钱还能保住牲畜,也说明这个村里没有大奸大恶之人。”
卫不疑回头打量一番,jsg屋顶院里跟他说的一样。他不禁转向昭平君:“一会就能看出这么多?”
“我跟乡民打过交道。”昭平君朝公孙敬声睨了一眼,“这些不难,他也能看出来。秦岭那边很多人家忙的时候比这里乱。咱们来得巧,正好赶上秋收,那位老人应该正准备下地帮忙,因为咱们突然过来,怕咱们是歹人就到门口盯着咱们。”
卫不疑:“你怎知她想下地?”
公孙敬声:“堂屋门是关上的。”
卫不疑跑回院门口看一下,堂屋门果然是关上的:“你们好仔细啊。”抬眼看到太子走远了,“表兄,等等我!”
太子停下,那老妪见太子和善,也敢开口问:“公子是从京城来的吧?里正说这几日来了好多大官。皇帝老儿也来了。”
卫不疑脚下踉跄,公孙敬声吓得三步做两步走,拽住他的胳膊:“看着路!”
“她——”卫不疑张了张口,“我——”
太子打断他:“没事吧?”
卫不疑下意识摇头。
太子扭头回老妪:“老夫人好眼力。”
“公子一看就是从长安来的。我们泰安可没有你这么俊的小公子。你是长安来的,你不怕,我告诉你,我见过太守的公子,吃得跟猪一样。我觉着太守家的好东西都叫他吃了!”原本胆小的老妪说到最后声音拔高,跟先前仿佛判若两人。
卫不疑转向他敬声表兄,感到不可思议,低声问:“她,她是刚才那人吗?”
公孙敬声:“乡间路不平,你表兄先前扶她一下,可能是那一下让她觉着你表兄人好。”随即把声音压到最低,“不像太子殿下。反而像是世家大族比较懂礼数的小公子。”
“不了解太子表兄的人都说他仁厚啊。”卫不疑不止一次听同窗夸太子仁厚。所以他不懂老妪为何认为他不可能是太子。
公孙敬声:“世家很会经营名声。家丑不外扬。脏的臭的在家里捂烂都不敢叫外人知道。在外一个个谦卑有礼。乡野小民自然认为世家公子不欺压平民。”
卫不疑:“事实上呢?”
“伪君子!”昭平君脱口而出。
卫伉:“手干净心脏。他们出主意,别人动手。不过也有真正清贵耕读之家。但那种很稀有,跟隐士高人似的。”
公孙敬声戳他一下,卫伉眼角余光注意到先前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的小孩大着胆子追上来。卫伉好奇地问他们怎么没去读书。几个小孩摇头。
太子闻言问老妪:“村里没有村学?”
老妪仿佛觉着这话很好笑,不客气地笑开了:“我们哪请得起老师。”
太子:“倒是我忘了。不过还是得学点东西。木匠活,打铁,会养牲畜也行。御使大夫家以前就是养牲畜的。”
“也得有地啊。”
太子道:“种树割草。”
老妪觉着城里来的小公子很是天真:“容易生病。”又补一句,“我们也想多养几只羊。小公子,这是我们村里唯一一口井。”
太子把木桶放下去,老妪震惊:“小公子会打水?”
“我家有个庄子,庄子里的年轻人种地,老人小孩放牧做活。我每年都会过去住十天半月。”太子拎一桶水上来,“我不止会打水,还会养鸡养鸭种小麦种菜。”
老妪越发觉着他亲切好相与。有人见老妪跟他有说有笑,就问是不是老妪家亲戚。老妪笑得合不拢嘴,直言她哪有这么尊贵的亲戚。随后同乡亲们解释,几位是京师来的贵人。他们的随从还在她家门口看马。他们渴了,弄点水喝。
村里只有几头牛,但没人舍得用耕牛拉车,村里人进城都是走着去。十多里路得走许久。泰安城在村民眼里很远,所以太子说他渴,老妪信以为真。村里其他人也信。
离井最近的人家回去拿五个刷的干干净净的大碗。递给太子之前又舀点水刷一遍。
清水清凉甘甜,太子喝掉一半。村里人认为他真渴了。卫不疑见状硬着头皮喝掉半碗就迫不及待地递给公孙敬声。公孙敬声瞪他一眼,把水倒树底下。
昭平君接过太子的碗把水倒到远处还给小姑娘:“谢谢你家的碗。”
帮太子拿碗的人是个七八岁大的小姑娘。太子很意外她这么机灵:“这姑娘很懂事。”
老妪点头:“这孩子懂事。”接着问,“你怎么没下地?”
小姑娘眼巴巴看着太子说:“阿母叫我在家看家。”
“这小孩。”老妪对太子道,“她这是没有见过像您这么好看的公子。”
小姑娘点头:“大公子好看。”
昭平君走进两步:“我们不好看?”
小姑娘转向他,大约怕他恼,张了张口,随后选择闭口不言。
昭平君气笑了。
老妪很是担心就找太子,太子笑笑:“他逗你们呢。老夫人,我们来的时候看到地里有不少人。今年收成如何?长安那边风调雨顺。”
老妪以为他只是好奇:“上半年好,下半年豆子种下去之后好些天没下雨。不甚好。”
“地里见的够交税和吃的吗?”
老妪下意识摇头,话到嘴边意识到他是京师来的,又把话咽回去。
太子:“你不必担心。我还年少,没有机会参加朝议。您尽管说。”
在老妪身旁身怀六甲的女子好奇地问:“公子怎么称呼?”
太子转向她,见她双眼很亮,看起来很是聪慧,“我姓卫。”
“卫大公子?”
太子点头。
老妪激动的张口结舌:“你你你是大将军的儿子?”
太子点头,不好意思笑笑:“您知道大将军?”
“那怎么能不知道。”老妪拔高声音,见有人往这边看,“快来,快来,大将军的儿子来我们村了。”
胆小不管靠近的人一股脑儿跑过来,甚至挤开卫伉等人。卫伉终于回过神,抓着公孙敬声问:“他是卫大公子,我,我是谁?”
公孙敬声安慰他:“小点声。你可以是卫二公子。”
卫不疑不禁问:“我呢?”
昭平君:“着什么急?”随即又忍不住说,“没想到大将军在民间名声这么好。”
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停下,一副“你说什么鬼话”的样子。昭平君怕被乡民围攻。他可是早就听说过,乡野民风彪悍,连“平阳侯”都敢堵着不让走。
“我的意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太子来了。”
那人:“皇帝老儿的儿子?”
昭平君点头。
那人撇嘴:“肯定跟他老子一个德行。虽然都说他仁厚,依我看不见得。以前先帝没打死吴王太子的时候,老一辈人也说他仁厚。”摇了摇头,“老刘家这些人都差不多。”
昭平君很想说,你可真不怕死!
太子笑道:“我们去路边,别在井边,容易挤下去。”
话音落下,围上来的人齐齐后退。
昭平君低声问卫不疑:“你父亲知道他在民间这么受拥护吗?”
卫不疑摇头:“我都不知道,他成天不是在宫里就是下军营,他上哪儿知道去。”
卫伉:“我没少出去,我也不知道啊。”
太子抄着手放松姿态。别人见他这样,也不再拘束。太子见有小孩子敢冲他笑,感觉乡民已经放松了警惕:“乡亲们接着说,地里见的够吃和交税的吗?”
孕妇不禁说:“以前交了税就没什么吃的。这几年有胡麻和棉花,墙角路边都可以种,年景好,人勤快些勉强够。”
“都有什么税?”太子问,“你们说来听听。”
老妪问:“税不是一样的吗?”
先前反驳昭平君那人三十来岁,原先在地里做活,听说村里来了几个骑高头大马的人,他怀疑是膏粱子弟或游侠浪荡子,担心家里的老人小孩赶忙跑回来。
该男子经常进城,也出去服过兵役,懂得比较多,“不一定。兴许给咱们加了呢。”随即把他去年交的税挨个说一遍。
太子摇头:“没有修桥铺路的税。”
男子:“以前也没有。这不是陛下要去泰山封禅吗。总得把从泰安到泰山的路修一下吧。”
那位身怀六甲的精明女子问:“陛下没叫泰安太守收钱修路?”
“二十二岁到五十五岁的男子每年都有一个月劳役,这个劳役就是挖沟修路啊。路年年修的话,何需再出钱修路?劳役通常是三月或四月。陛下把封禅时间挪到中秋,就是不想劳jsg民伤财。”
老妪顿时忍不住骂:“这个该千刀万剐的贪官!难怪他儿子吃的跟猪一样。”
刘据给公孙敬声使个眼色。公孙敬声过来问:“你们村有多少口人?这个修路的税是按户还是按人头?一人多少钱?”
老妪摇头:“跟别的税比起来钱倒是不多,一人十文。可一个鸡蛋才多少钱?三个才值一文钱。像我家大的小的十多口人,老母鸡一年到头不停也下不了那么多蛋。”
太子:“鸡不抱窝的话,一天才一个蛋。”
老妪稀奇:“卫公子真养过鸡啊?”
“这不重要。”中年男子关心修路的钱,“大公子,您回去要是告诉陛下的话,太守不会知道是我们说的吧?”
太子心说也得他有那个命知道,“他不知道我们往这边来。你们村的人不说,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男人放心了。借机问他春比秋试。太子说累了,叫他问昭平君:“考场和比武场就是他俩盯着修建的。”
昭平君把公孙敬声推到前面。公孙敬声说他姓“公孙”,众人不意外。男子跟公孙敬声闲聊的时候,别人问卫伉是不是卫家二公子,又表示听说三公子跟二公子差好几岁,接着很是笃定地表示卫不疑是三公子。
卫不疑僵着一张笑脸点头:“我是卫登!”
老妪打量他们三人:“你们三兄弟还挺像的。”
卫伉差点被他的口水呛着,难怪世人常说“外甥像舅”。
太子:“我更像父亲。他俩偏像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