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12节
对于海瑞的做法,朱翊钧是不赞成的。张敬修的确是张居正的人,可也的确是个有才学的。
你不能因为他爹的关系就觉得他中举是因为他爹,人家也是家学渊源,从小接受父亲的培养,考一个进士很奇怪?
可能在张居正的眼里,大儿子本应该考中。
结果呢?
自己没有干预,你们这些人就把我大儿子弄落榜了,这叫什么?
我为国尽忠得罪人了?
我大儿子受了我的牵连,你们这些人就是通过我大儿子报复我,
所以等到二儿子参加科举的时候,张居正就出手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
朱翊钧甚至可以肯定,张居正肯定是出手了。无论是二甲第一,还是一甲第二,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都能够去翰林院、都能够将来入阁拜相。
以历史上万历皇帝的性格,把张居正的儿子弄到第二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他干的。
因为在几年以后,张居正三儿子科举的时候还给弄成了状元。这种事情除了得罪人之外,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处。张居正有这么蠢?
反正是历史上的万历皇帝擅长玩这些阴谋计。可能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给张居正挖坑了。
一方面看似在奖赏张居正,让他说不出什么来;另外一方面则是让张居正得罪更多的人:
这已经不是科举舞弊那么简单了,简直就是一代权臣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从后面的事情来看,万历皇帝是一直都想把张居正塑造成一代权臣的。
相比较起来,万历皇帝的确有帝王心术和帝王权谋,也有帝王的狠心,可惜他没有帝王远见卓识的目光。
不然即便处置了张居正,那也不能让张居正人亡政息。哪怕张居正的改革有不妥当的地方,你也可以在这个改革上继续深入。
可惜万历皇帝没有,反而把心思用在了和臣子的争斗上,和他的爷爷很像,只不过没有他爷爷那么厉害的手段,斗不过,结果加剧了大明的党争。
把这些事情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朱翊钧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张宏,笑着说道:“这份题本有什么问题吗?”
张宏有些迟疑着抬起了头,见皇帝正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连忙低下头说道:“回陛下,没什么问题。只是奴婢觉得事关重大,特来请陛下圣裁。”
闻言,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满意的对张宏说道:“不错,做得很好,赏。你有这份心思就好了。”
这话当然是赞赏张宏把事情来告诉自己,让自己做决定。
要知道,在这之前,自己可从来都没有这个权力。即便真有什么大事,冯保也会去找李太后,而不会到自己这里来。
张宏跑到自己这里来,对自己朱翊钧来说就是一种认同。
听了这话,张宏倒也没有多么的惊喜。
他是宫里面的老太监了,做这些事情为的也不是赏赐。
“这件事情就按照这份题本说的办。”朱翊钧笑着说道:“司礼监直接批红就好。”
“奴婢明白。”张宏连忙躬身说道。
“行了,去吧。”朱翊钧摆了摆手。
张宏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朱翊钧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了。
他缓缓地眯上了眼睛,随后喃喃自语道:“或许应该让你们更绝望一点才好。”
题本很快就批复了下去,消息很快也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谁也没想到今年的科举主考官居然是张居正。
一时之间,京城内外议论纷纷,抨击声四起,主要攻击的方向就是张居正会借此来培植党羽,扩大自个儿的势力。
现在朝廷上下已经有很多人对张居正不满意了。
自万历皇帝登基以来,张居正就做了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一做就是五年,权力日重。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好事。毕竟张居正在那里,他们就动不了。
这可不光是一个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位置。张居正安排他自己的人手当官,不和他一个党派的人自然就看他不顺眼。而且牵扯到了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职,想不恨的都难。
何况张居正还要革新,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的敌人就多了去了。
朱翊钧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张居正的敌人居然这么多。只不过刚把消息放出去而已,这些人就坐不住了。
不过外界纷纷扰扰,基本和朱翊钧没什么关系。他这几天一直过得很安稳,基本都在听张居正他们上课。
朱翊钧不得不感慨,谁说这些老大臣都是老古板?
这些老大臣为了给自己上课,用尽了心思,小人书作为课本,讲课的时候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生怕自己听睡着了。
朱翊钧不得不感慨,私人老师就是好!
第十八章 大明最好的ceo
这天上完课,朱翊钧没有走,而是叫住了张居正,略微有些迟疑的说道:“张先生,有件事情朕想和你商量一下。”
“陛下请讲。”张居正笑道。
这几天张居正的心情很好,对皇帝的表现很满意。
皇帝不但认真听课,学习的速度很快,基本能举一反三;询问的时候有很多问题都能够问到关键,可见是真的听进去了、学进去了。
更让张居正欣慰的是司礼监那边。
虽然冯保死了,张宏上位,可是基本还是与以前一样。张宏全力配合自己,自己送过去的那些礼物也全都被张宏退回来了。
今天听到皇帝有话要说,张居正心里有点好奇。
皇帝学生要说什么呢?
“先生,朕想习一点武事,不知先生觉得如何?”朱翊钧看着张居正问道。
“陛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张居正听了朱翊钧的话一愣,“能不能和臣说一说?”
闻言,朱翊钧笑了笑。
自从来到大明朝,朱翊钧明白了一件事,历史上的一些记载是真的不能相信。
那些记载实在是不靠谱的地方太多,比如他们说张居正异常嚣张、对万历皇帝很不尊重。
可实际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朱翊钧经过这一些日子的相处,明显能够看得出来,张居正不是那种权臣类的人物,他是有自己理想、有自己坚持的人物。
真要说对儿子如何,张居正甚至不如严嵩。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是什么?
那是小阁老。
张居正的儿子呢?张居正此时的权势难道不比严嵩大吗?
在对自己的态度上,张居正很尊重,也很有耐心。
事实上,外界夸大了张居正的权力。在大明这样的政治架构下,还真就很难出一个能够手握所有权力、统御所有人的人。
司礼监那边不归张居正,原本的冯保也只是配合他。现在换成了张宏,不听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除了司礼监之外,大明暗中还有一股势力,就是大明的勋贵。这些人别看腐朽不堪,对外战争不行,但对内还是很有办法的。
经营了这么多年,军中遍布他们的手下、爪牙和党羽。没有军队的支撑,你这个权臣永远都是坐不稳的。
张居正之所以能有今天,无非就是皇帝给他的权利,与那些刘瑾之类的大太监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皇帝年纪小,用张居正稳固江山,仅此而已。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朱翊钧在和张居正相处的时候,基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今天就是他的一次试探。
“上次的事情之后,朕虚弱了好几天,”朱翊钧有些无奈的说道:“可见朕的身子有多孱弱。所以朕想习武健体,把身体练得好好的。”
“原来如此。”张居正闻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是好事。”
张居正担心的是有人鼓动皇帝学武事。
亲近武臣,这是所有文官都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因为张居正的地位而改变。
现在听皇帝说只是要练武强身,那就无所谓了。
“那就有劳先生为我挑一位习武的先生。”朱翊钧笑道。
“臣领旨。”张居正连忙点头说道。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接下来有什么事吗?”
“回陛下,回内阁。”张居正想了想说道。
“既然如此,先生就先陪朕一起用午膳吧。忙了一上午,先生也该饿了,吃点东西再回去也不晚。”说着,朱翊钧对身边的陈矩吩咐道:“让人把午膳送过来,朕要和先生在这里用膳。”
“是,陛下。”陈矩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安排了。
张居正看了一眼朱翊钧,没有再说什么。
皇帝留自己用膳,自己就留下来吧。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错觉,总觉得陛下和自己亲近了不少。
事实上,张居正这并不是错觉,朱翊钧对他的观点改观了不少。
毕竟不是一个人了。在朱翊钧看来,在眼前大明这个年代,张居正已经是最出色的人了。
如果说谁最有公心、最为大明好,张居正绝对最排名靠前。
有人说过,换成高拱,或许他做的会比张居正更好。
只不过如今的朱翊钧,他一样会选张居正,不会选高拱。
老皇帝死了以后,新皇帝年纪还小,刚刚登基,高拱就发动了赫赫有名的倒冯保运动。
其中有一条很要命:收回司礼监的批红之权,交给内阁,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还政于内阁。
这是什么屁话?
把这个权力交出去,皇帝还剩什么?
当时李太后和朱翊钧算是孤儿寡母,你高拱就这么干?
你不能因为他爹的关系就觉得他中举是因为他爹,人家也是家学渊源,从小接受父亲的培养,考一个进士很奇怪?
可能在张居正的眼里,大儿子本应该考中。
结果呢?
自己没有干预,你们这些人就把我大儿子弄落榜了,这叫什么?
我为国尽忠得罪人了?
我大儿子受了我的牵连,你们这些人就是通过我大儿子报复我,
所以等到二儿子参加科举的时候,张居正就出手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
朱翊钧甚至可以肯定,张居正肯定是出手了。无论是二甲第一,还是一甲第二,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都能够去翰林院、都能够将来入阁拜相。
以历史上万历皇帝的性格,把张居正的儿子弄到第二的事情,很可能就是他干的。
因为在几年以后,张居正三儿子科举的时候还给弄成了状元。这种事情除了得罪人之外,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处。张居正有这么蠢?
反正是历史上的万历皇帝擅长玩这些阴谋计。可能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给张居正挖坑了。
一方面看似在奖赏张居正,让他说不出什么来;另外一方面则是让张居正得罪更多的人:
这已经不是科举舞弊那么简单了,简直就是一代权臣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从后面的事情来看,万历皇帝是一直都想把张居正塑造成一代权臣的。
相比较起来,万历皇帝的确有帝王心术和帝王权谋,也有帝王的狠心,可惜他没有帝王远见卓识的目光。
不然即便处置了张居正,那也不能让张居正人亡政息。哪怕张居正的改革有不妥当的地方,你也可以在这个改革上继续深入。
可惜万历皇帝没有,反而把心思用在了和臣子的争斗上,和他的爷爷很像,只不过没有他爷爷那么厉害的手段,斗不过,结果加剧了大明的党争。
把这些事情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朱翊钧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张宏,笑着说道:“这份题本有什么问题吗?”
张宏有些迟疑着抬起了头,见皇帝正面带笑容的看着自己,连忙低下头说道:“回陛下,没什么问题。只是奴婢觉得事关重大,特来请陛下圣裁。”
闻言,朱翊钧笑着点了点头,满意的对张宏说道:“不错,做得很好,赏。你有这份心思就好了。”
这话当然是赞赏张宏把事情来告诉自己,让自己做决定。
要知道,在这之前,自己可从来都没有这个权力。即便真有什么大事,冯保也会去找李太后,而不会到自己这里来。
张宏跑到自己这里来,对自己朱翊钧来说就是一种认同。
听了这话,张宏倒也没有多么的惊喜。
他是宫里面的老太监了,做这些事情为的也不是赏赐。
“这件事情就按照这份题本说的办。”朱翊钧笑着说道:“司礼监直接批红就好。”
“奴婢明白。”张宏连忙躬身说道。
“行了,去吧。”朱翊钧摆了摆手。
张宏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朱翊钧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了。
他缓缓地眯上了眼睛,随后喃喃自语道:“或许应该让你们更绝望一点才好。”
题本很快就批复了下去,消息很快也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谁也没想到今年的科举主考官居然是张居正。
一时之间,京城内外议论纷纷,抨击声四起,主要攻击的方向就是张居正会借此来培植党羽,扩大自个儿的势力。
现在朝廷上下已经有很多人对张居正不满意了。
自万历皇帝登基以来,张居正就做了内阁首辅大学士,这一做就是五年,权力日重。
这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好事。毕竟张居正在那里,他们就动不了。
这可不光是一个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位置。张居正安排他自己的人手当官,不和他一个党派的人自然就看他不顺眼。而且牵扯到了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职,想不恨的都难。
何况张居正还要革新,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的敌人就多了去了。
朱翊钧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张居正的敌人居然这么多。只不过刚把消息放出去而已,这些人就坐不住了。
不过外界纷纷扰扰,基本和朱翊钧没什么关系。他这几天一直过得很安稳,基本都在听张居正他们上课。
朱翊钧不得不感慨,谁说这些老大臣都是老古板?
这些老大臣为了给自己上课,用尽了心思,小人书作为课本,讲课的时候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生怕自己听睡着了。
朱翊钧不得不感慨,私人老师就是好!
第十八章 大明最好的ceo
这天上完课,朱翊钧没有走,而是叫住了张居正,略微有些迟疑的说道:“张先生,有件事情朕想和你商量一下。”
“陛下请讲。”张居正笑道。
这几天张居正的心情很好,对皇帝的表现很满意。
皇帝不但认真听课,学习的速度很快,基本能举一反三;询问的时候有很多问题都能够问到关键,可见是真的听进去了、学进去了。
更让张居正欣慰的是司礼监那边。
虽然冯保死了,张宏上位,可是基本还是与以前一样。张宏全力配合自己,自己送过去的那些礼物也全都被张宏退回来了。
今天听到皇帝有话要说,张居正心里有点好奇。
皇帝学生要说什么呢?
“先生,朕想习一点武事,不知先生觉得如何?”朱翊钧看着张居正问道。
“陛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张居正听了朱翊钧的话一愣,“能不能和臣说一说?”
闻言,朱翊钧笑了笑。
自从来到大明朝,朱翊钧明白了一件事,历史上的一些记载是真的不能相信。
那些记载实在是不靠谱的地方太多,比如他们说张居正异常嚣张、对万历皇帝很不尊重。
可实际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朱翊钧经过这一些日子的相处,明显能够看得出来,张居正不是那种权臣类的人物,他是有自己理想、有自己坚持的人物。
真要说对儿子如何,张居正甚至不如严嵩。严嵩的儿子严世藩是什么?
那是小阁老。
张居正的儿子呢?张居正此时的权势难道不比严嵩大吗?
在对自己的态度上,张居正很尊重,也很有耐心。
事实上,外界夸大了张居正的权力。在大明这样的政治架构下,还真就很难出一个能够手握所有权力、统御所有人的人。
司礼监那边不归张居正,原本的冯保也只是配合他。现在换成了张宏,不听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除了司礼监之外,大明暗中还有一股势力,就是大明的勋贵。这些人别看腐朽不堪,对外战争不行,但对内还是很有办法的。
经营了这么多年,军中遍布他们的手下、爪牙和党羽。没有军队的支撑,你这个权臣永远都是坐不稳的。
张居正之所以能有今天,无非就是皇帝给他的权利,与那些刘瑾之类的大太监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皇帝年纪小,用张居正稳固江山,仅此而已。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朱翊钧在和张居正相处的时候,基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今天就是他的一次试探。
“上次的事情之后,朕虚弱了好几天,”朱翊钧有些无奈的说道:“可见朕的身子有多孱弱。所以朕想习武健体,把身体练得好好的。”
“原来如此。”张居正闻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是好事。”
张居正担心的是有人鼓动皇帝学武事。
亲近武臣,这是所有文官都担心的事情,并不会因为张居正的地位而改变。
现在听皇帝说只是要练武强身,那就无所谓了。
“那就有劳先生为我挑一位习武的先生。”朱翊钧笑道。
“臣领旨。”张居正连忙点头说道。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接下来有什么事吗?”
“回陛下,回内阁。”张居正想了想说道。
“既然如此,先生就先陪朕一起用午膳吧。忙了一上午,先生也该饿了,吃点东西再回去也不晚。”说着,朱翊钧对身边的陈矩吩咐道:“让人把午膳送过来,朕要和先生在这里用膳。”
“是,陛下。”陈矩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安排了。
张居正看了一眼朱翊钧,没有再说什么。
皇帝留自己用膳,自己就留下来吧。
不知道是不是一种错觉,总觉得陛下和自己亲近了不少。
事实上,张居正这并不是错觉,朱翊钧对他的观点改观了不少。
毕竟不是一个人了。在朱翊钧看来,在眼前大明这个年代,张居正已经是最出色的人了。
如果说谁最有公心、最为大明好,张居正绝对最排名靠前。
有人说过,换成高拱,或许他做的会比张居正更好。
只不过如今的朱翊钧,他一样会选张居正,不会选高拱。
老皇帝死了以后,新皇帝年纪还小,刚刚登基,高拱就发动了赫赫有名的倒冯保运动。
其中有一条很要命:收回司礼监的批红之权,交给内阁,提出来的口号就是还政于内阁。
这是什么屁话?
把这个权力交出去,皇帝还剩什么?
当时李太后和朱翊钧算是孤儿寡母,你高拱就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