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吴三桂渡过黄河进驻沙鱼沟,兵锋直指荥阳,徐福成得知这个消息后,眉头就没舒展过,荥阳被洪水冲毁浸泡,本身已经是废城一座,如何能抵挡住朝廷的兵锋呢?
“将军,吴三桂率领的是原本驻守北京的人马,里面有我们的人,他的兵力部署,军需情况我们了如指掌,沙鱼沟位于古黄河河床,吴三桂想要进攻荥阳,必然要穿越一段河谷,我们可以趁吴三桂所部穿越河谷的时候,拦腰切断他们,那时候吴三桂必然被困河谷,不出十天就得授首。”
徐福成思考着谋士的话,良久之后摇头道:“虽然我们绝对不能凭借荥阳与吴三桂作战,但是你说的计谋也不万全,吴三桂的兵力是一万两千人,虽然有我们的人传递情报,但是那些士兵可都是参加过数次战斗的,而我们的兵力总共才一万人,还都是新近招募,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人,实力对比不言而喻,这个仗不好打啊!”徐福成本身就曾经是那支部队的营官,对对方实在太了解了。
“我看徐大人也是没料到朝廷会舍弃鞑子和白莲教,直接发兵河南,如果不是朝廷军中有我们的人,此次定然会更加措手不及。”
徐福成问谋士,道:“我军赶制的火器应该能装备全员的三分之一,火炮也有上百门,吴三桂所部虽然是全员火器部队,但是火炮数量不过数十门,火炮火力不如我们,这是我们取胜的关键。”徐福成别的不满意,最满意的是徐龙星把火器制作流程和工匠掌握了很多,假以时日,那将是他们活命,发展,壮大的本钱。
“再好的防守也不如主动进攻。”徐福成觉得防守并不能解决吴三桂的威胁,另外吴三桂的很多部署他通过奸细知道的很清楚,这个有利条件不利用岂不可惜。
徐福成命令部下将所有的火炮起运,因为铸造的火炮都是中小型火炮,运输起来不是很费事,用了不到半天功夫就把火炮运到了荥阳附近的一座山上,山势不高,但贵在树林茂密,很有隐蔽性。
徐福成给炮兵下达的命令是,如果他能把吴三桂的人马引到这里,那炮兵就要百炮齐发,尽可能多的打击吴三桂的人马。
炮兵的骨干都是以前京营的人,对这些打法熟悉的很,不过他们的担心是,吴三桂会上当吗?
徐福成把炮兵派走后,对部下道:“吴三桂的目的是要夺取荥阳,进而切断我军和开封那边的联系,断我军的退路,志在让我军快速溃散,全军覆没,所以吴三桂夺城是次要的,消灭我军主力才是他的主要意图,我们不能怕,要跟他打一场硬仗。”第二天,徐福成亲自领兵带队,边击鼓边进军,目标就是驻扎在沙鱼沟的吴三桂。
在吴三桂进驻沙鱼沟不久,下面就报告说有两个士兵失踪了,吴三桂不用猜也知道是徐龙星安插在军队中的奸细,这让他十分头痛,军中的很多情报估计这会已经传递到荥阳了,这个仗打的真吃力啊!
虽然失去了先手,但是吴三桂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的战略战术,那就是快速穿插分割敌军,一切打的都是速度,让军中的奸细传递的情报都是滞后的,让敌军无法组织起强有力的防御,为此,吴三桂把军中的马匹都集中起来,运辎重的骡子都牵来了,组成了一支五千五百人的骑兵部队。
吴三桂在布置好这一切后,召开了营官以上的军事会议,他的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速度,在骑兵部队把敌军分割好之后,步兵必须立即跟进,将小股的敌军用最短的时间歼灭,吴三桂给营官们的时间是两刻钟,超过两刻钟,就马上后退集结,重新部署分割围歼敌军,有违背这条命令的,首先将营官就地正法,由副营官接替指挥权。
对于火炮的部署,吴三桂也别出心裁,因为是中小型火炮,射程多在五里地以内,所以吴三桂就让炮兵们作为远程火力支持,使他能够更快速的分割敌军。
徐福成主动出击没有出乎吴三桂的预料,让吴三桂觉得不对劲的是,徐福成出兵的方位不是荥阳方向,而是汜水方位,这太不符合军事常理了。
第一二七章 辽东刘肇基
其实徐福成是非常聪明的将领,兵法上自古就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策略,他更清楚新近招募的士兵战斗力太差,不把他们置于死地,又有谁能够拼死作战呢?如果从荥阳方面出兵,一旦有一个逃兵,那么士兵都逃走了,谁来打仗啊!
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强弱总是相对来说的,而且在一定的形势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徐福成知道手中的筹码战斗力太差,想要跟吴三桂打一仗,只能背水结阵,陷于死地而后生。再说他还有后招呢!
战斗可以用混战来形容,可在混战中又显出章法来。吴三桂的战术非常有效,两军还没有接触的时候,火炮就把徐福成的气势压下去了,数十门火炮吞吐着火舌,每一次都把敌军放倒一大片。
在火炮的掩护和支援下,骑兵部队快速的穿插,像是几把利刃将徐福成部的人马分割成若干块,而步兵则立即跟进,利用局部的优势兵力歼灭徐福成部。
可以用一触即溃来形容徐福成所部,没见过打仗,没见过鲜血的杂牌军面对吴三桂如狼似虎的冲击,迅速溃败,旗帜和战鼓都被丢弃了。
在后面压阵的徐福成嘴角微翘,马上命令水边的人马严阵以待,将退回来的败军放入本阵。前面是枪林弹雨,后面是滔滔河水,被围困在汜水之畔的徐福成没有丝毫慌乱,他相信只要是人,就能明白眼前的处境。
徐福成的将士们见后面已经没有了退路,面对的是怎么都是一个死的局面,气势顿时被激发出来,个个奋勇争先,拼死作战,此时他们已经不是在为徐龙星或者徐福成作战,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战斗。
吴三桂现在已经明白敌军的主将为何在汜水之畔列阵了,看着拼死抵抗的敌军,他下令全军强攻,两军在河边站来了拉锯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吴三桂的骑兵战术发挥的作用再一次显现出来,虽然徐福成所部拼死抵抗,但是实力不容作假,一支没有经过战斗的队伍和一支经过鲜血洗礼的队伍,本质是不一样的,面对骑兵的穿插,徐福成所部人马开始还能抵挡一阵,可逐渐的士气消退,慢慢又陷入被分割的境地。
徐福成见八千人马几乎战死了一半,马上下达了突破的命令。其实不用他下令,士兵们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活命,早就开始突破了。
有句话叫做穷寇莫追。吴三桂对这一仗很满意,看到敌军顺着汜水方向退却,他正想下令不要追击,借着这股气势马上回去攻打荥阳,保证一鼓而下。
可就在这个时候,本军之中突然有人喊喝起来,“大家冲啊……活捉徐龙星……。”一时间跟着喊喝的人此起彼伏,骑兵部队首先响应,连带着大部队也追杀过去。
吴三桂的脸色非常难看,一面鸣金收兵,一面拿出随身的硬弓,搜索那个最先喊话的骑兵营官,搭箭瞄准,“嗖!”的一声将其射落马下。
骑兵部队开始“昂首挺进”,吴三桂的处置就显得滞后了,鸣金收兵的声音被火炮的隆隆声掩盖,吴三桂只能眼看着将近七千多人快速追击敌军,想追赶都来不及了。
徐福成看着尾随追来的吴三桂人马,嘴角翘起的角度略微高了一些,他很感谢那些埋伏在朝廷兵马中的自己人,没有那些人从中策应,他的这个计划绝对不可能实现。
徐福成布置的伏击圈就在眼前,而吴三桂的六七千人却浑然不知,而知道前面有伏击圈的那几个人却乐的身边的“伙伴”去送死。
只用了三十分钟,在骑兵部队的冲锋下就来到了徐福成布置的伏击圈,可上百门火炮阻止了骑兵的冲锋。徐龙星铸造的火炮是最先进的连珠炮,每门炮配备五个子炮,射击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机关炮了。
无数炮弹在阵中爆炸,鲜血和残肢断臂飞的到处都是,骑兵和步兵被突然的袭击打懵了,马匹和人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大家不要乱……向后撤……骑兵向后退……。”阵中,一个营官扯破嗓子喊道,可是喊话的声音被炮声和爆炸声掩盖,远处没人能听见他的指挥。
徐福成站在高处看着被火炮组成的火网围困的朝廷兵马,心中对火器这种武器的威力感到不可思议,想到徐龙星手中那厚厚的关于火器的资料本,他心中底气立即充足,相信徐龙星敢于走出这一步,很大的依靠就是火器吧!对了,还有那本残破不全的书,听说徐龙星连睡觉的时候都贴身藏好,真不知道那是什么书,难道会是天书吗?
吴三桂在骑兵部队“走失”后,气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这个局面都是奸细造成的,他不是没想到奸细,可偏偏没想到那个奸细会是营官,还是骑兵部队的营官。
当吴三桂利用火炮掩护,将被围困的人马接应出来后,马上下令撤退到沙鱼沟。一清点人马,损失达两千多,让吴三桂的嘴巴顿时多了数个水泡,这个仗打的让初出茅庐掌将印的吴三桂感到非常窝囊。
“你是叫刘肇基吧?听说你曾经在辽东效力?”吴三桂看着浑身是血的一名营官,听下面的人汇报说,当骑兵部队被火力网困住后,是这个叫刘肇基的营官组织起了有效的突围,否则死伤就不是刚才统计的数字了。
刘肇基道:“末将是天启年间到辽东袁崇焕大帅麾下效力的。”刘肇基知道吴三桂也是辽东出身,是吴襄的儿子,要说亲近,他和吴三桂之间倒是有些情分。
吴三桂也对辽东出身的刘肇基深有好感,况且刘肇基又立了这么一功,他点点头道:“非常好,算来本帅还得称呼刘将军一声叔父呢!这次的功劳本帅已经记在了军功本上。”虽然这个仗打的窝囊,但是给徐龙星的人马也造成了很大杀伤,算不上是败仗。
“末将不敢。”刘肇基不善于言谈,攀交情更非他的强项,他把袖子撩起来,指着胳膊上包扎好的伤口道:“敌军的火力非常猛,简直是比我们的高出一个档次,末将是被爆炸的炮弹擦伤的,比葡萄弹的威力还大呢!”
第一二八章 【鸡毛鸭血】
吴三桂叹了口气道:“本朝的所有火器制作工作都是徐光启大人主持的,徐龙星身为他的儿子,掌握火器制作技术也不奇怪,也许徐光启大人筹备的新式武器的制作图纸都被他匿下了,否则又怎么会多出跟本朝不一样的火器呢!刘将军把这个情况写一个奏折,本帅代为呈递皇上。”
“皇上,新郑和中牟的叛军正在向开封方向进发,兵力大概有三万多人,绝大多数是步兵。”
宋献策说完这个情况,皱着眉头道:“听新郑中牟方面溃败的士兵说,叛军的势头很猛,夺取这两个县城都是一鼓而下,微臣更希望这是地方防卫长官推卸责任的言语,如果是真的,那么叛军的军事实力就要重新评估了。”
我转回身看着身后挂着的地图,问道:“徐龙星那边打开了洛阳的府库,军饷和粮食供给一支五万人的队伍能支撑三个月,加上前两年对付流民剩余的军事器械,实力其实不弱,朕想差了,以为徐龙星不是军事人才,没想到他给朕的惊喜竟然这么多。”
“皇上,户部倪元璐大人的急折。”朱大可将奏章交给崇祯皇帝,户部是主管钱粮的部门,看来这是有关军需物资的奏章了。
我打开奏折一看,是倪元璐筹措军饷粮草的奏章,因为袁崇焕那里和我这里都需要钱粮,给国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加上还要赈济灾民,原本就空虚的国库更加窘迫了。
宋献策看过崇祯皇帝递过来的奏折,心中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朝廷这次平叛非常仓促,而且马上又到了秋天,钱粮一旦不济,对这支劳师远征的部队来说,将造成极大的困苦,所以制定战略战术的时候,都是以速战速决作为唯一的选择,原因就在这里。
和崇祯皇帝一样处于窘境的是叛军,在新郑和中牟的人马汇合一处后,作为统帅这支人马的徐龙星的二儿子徐洋也有点闹心,因为军中的火药比粮食多了几倍,那是给火器大炮吃的,而人吃马喂的粮草却只能够支持十天左右。
徐洋深得其父信任,也是唯一一个看过徐龙星手中那本天书的人,他知道那对他来说,意味着将越过大哥徐良成为徐龙星的接班人,这让他心血澎湃,当然了,在他心里,他比大哥徐良要出色的多,他常常拿未登基时的秦王李世民与自己比肩。
徐龙星建立的情报组织,让徐洋知道崇祯皇帝亲自挂帅平息这次他们父子挑起的叛乱,但是,徐洋一直认为崇祯皇帝是靠出身才取得今日今时的成绩,其实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统治者,并不具备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自己比崇祯皇帝大不了几岁,如果换他去坐崇祯皇帝那个位置,他相信自己比崇祯皇帝要做的更好。
吴三桂骑着马在主营附近溜达,清冷的夜,月光不是很亮,浮云聚散不定。这样美好的月夜不知道明天他是否还能看见。
吴三桂在把这次战果和几份奏章用快马送去开封后,就下决心明天黎明闪电行军夺取荥阳,通过白天的战斗他已经发现叛军的战斗力不弱,主将更是难以对付的狡猾家伙,夺取荥阳的战斗非常艰巨,他的耳边似乎已经听见了急促的战鼓声和将士的厮杀声,以及枪炮隆隆声。
今天看起来还活蹦乱跳的将士们,明天以后将有多少人不能再发出欢笑声呢?明天,荥阳内外,都将染上殷红的鲜血,恐怕只有时间能忘却血色的记忆吧!
担任先锋官的是刘肇基,刘肇基在黎明前夜色的掩护下,很快的夺取了荥阳的外城,然而在夺取荥阳内城的时候,遇到了叛军强有力的抵抗。
徐福成凭借残城据守,看着外城的朝廷兵马点燃了大火,浓烟升腾向天,不时有士兵把缴获的旗帜投掷到火中,还有士兵对着内城骂战。对此徐福成感到很幼稚,他绝对不会迎战的,除非对方把荥阳铲成平地。
刘肇基接到吴三桂命令他率先冲击的命令,他坐下的战马一声长鸣,使他精神为之振奋,马上下令强攻,一时间火炮齐发,跟叛军对射起来。
徐福成看的出来,他面前的攻城部队是善于作战的部队,组织有序,指挥得法,将领稳健镇静,士兵英勇坚韧,如果这支部队他在手中,那该多好啊!
枪炮如雷,羽箭如雨,不断的有双方的士兵倒下。刘肇基一次次挥动手中的旗帜,战鼓声在城墙内外连续的响着,看他已经组织了三次强攻,仍然没有把被水浸泡过的荥阳城攻下来。
吴三桂骑在马上,沉静的仿佛是一尊雕塑,肃立在身边的卫兵一动不动。全军进攻的时机是否成熟,这是他在思考的问题,他的手紧紧的握着剑柄,剑柄虽然冰冷,但是他的手心却全是汗水。
吴三桂率领的一千五百人的部队全部披挂整齐,成排的候立在吴三桂身后,战马不安的打着响鼻,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感到兴奋,马蹄也不停的踏动,在地面上刨出两个浅坑。
“报告,叛军已经第四次击退了刘将军的进攻。”
吴三桂拿起望远镜看看另外一个方向,刘肇基的旗帜并没有倒,按照事先约定的,说明刘肇基还可以组织再一次的强攻。
离吴三桂近一些的士兵听到了报告,他们都把眼睛落到吴三桂身上,看到吴三桂猛地抽出佩剑,他们的眼睛都是一亮,马上跃上马背,纵马跟随吴三桂而去。紧接着,大队的骑兵出动,只听到马蹄震撼着大地,如天雷行空一样,向荥阳方向滚动……。
“将军……荥阳急报……。”
徐洋看完战报,极其愤怒,他痛骂徐福成指挥不利,没有能抵挡住吴三桂的进攻,使他和洛阳方面被分割成两部分,钱粮供给将会更加困难。连这份战报都是吴三桂军中潜伏的奸细冒死传来的。
第一二九章 【左良玉押车】
战报上说明将吴三桂在黎明发动强攻,历时三个小时将荥阳攻破,徐福成及其部下全部战死,所以徐洋再怎么骂,徐福成都听不见了。同时,吴三桂所部的损失也列在其上,吴三桂除去派堵黄河的两千人马,手中的一万人马被徐福成的一座残破荥阳耗去了五千人,总的算来,是一场惨胜。可是朝廷局部的惨胜却让徐洋的处境越发困难。
不计军马的草料,仅计算士兵的口粮,每人每天就要消耗良多,三万人马,所需的数量可想而知,所以当荥阳丢失,粮道被断后,徐洋的眉头就没有再舒展过。
“崇祯的粮草供给应该不会太顺畅,两线作战消耗巨大,只要断了崇祯的粮道,不用断,只要劫掠几次,相信崇祯会落得跟自己一样的境地,那时候在相机决战,未必不能将崇祯所部歼灭。”徐洋喃喃自语,按照他们父子之前制定的计划,围攻开封是这一战的转折点,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也要跟崇祯打一仗,哪怕是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父子才有可能开创不世基业。
荥阳收复后,就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我和宋献策出现了分歧,在我看来,收复荥阳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如吴三桂所说,已经将叛军一分为二,当先歼灭开封附近的叛军,稍作修整后再与徐龙星决战,胜算颇大。
宋献策却提出了暂缓进攻,待过个三五日再做决断,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朝廷的钱粮供给也很难。
“微臣的意思是先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行出击,因为我们的粮草估计也不是很顺畅,黄河之水泛滥,灾民遍地,近日来常有小股灾民哄抢路上的军粮,一旦我们的粮道断绝,处境就危险了。”
这样的报告我前几天就接到了,劫掠军粮的是灾民,路上陆续有几十车的粮食被抢,好在军中存粮够用半个多月,否则还真是不好办呢!“爱卿说的不错,那就先保证我军粮道的畅通,朕让左良玉率领三千人马加强粮道的畅通。不过速战速决的战略不能更改,等下一批粮草到了,立即进军。”
三百多辆粮车缓慢的行进在路上,黄河泛滥后,道路极其难走,虽然不再有积水泥潭,但是路段毁坏,土路蜿蜒,走的非常辛苦。每逢遇到上坡或是难走的路段,往往需要很多人齐心协力才能度过。
前面就是一段险峻的坡路,道路大约十几步宽,两面是山崖,站在下面看上去仿佛成了一线天。负责押车的军官一声号令,车队缓缓停下,准备歇息一阵,然后一鼓作气走过这段险路。
左良玉就在粮车的后面,他跟负责押运粮车的人说了一声后,向山坡上走去,想要仔细的看一看地形地势。他没有循着道路,而是从小树林向上攀登。
到处都是荆棘,左良玉踩着松软的腐叶,小心的拨开长满锐刺的荆条。荆条上有细小的果实,左良玉摘了一颗放到口中,觉得味道很酸,跟辽东的那种果实相比,滋味逊色不少,不过听人说,南方的这种果实的内核,是一种药材,这一点北方的品种无法相比。
左良玉继续向前走,不料被荆条挂住了衣服,他用力一拽,那荆条弹射回去,身上的衣服也被割下去一条挂在荆条上,可见锐刺是如何锋利了。
左良玉用手轻轻摸了摸被荆条划破的衣服,心说这荆条也太锐利了,不但划破了衣服,连盔甲都被划出了一道浅痕,真不敢想象负荆请罪的廉颇是如何承受的。
一阵风吹过,荆条在风中摇曳,左良玉看着挂在荆条上的布条随风摆动,突然,他大吃一惊,附近的一条新近挂上的布条也在随风飘摇,他不顾锐刺伸手将荆条折断,仔细的观察布条,又细心的向上走了一段路,最终嘴角露出微笑。
左良玉从山路上下来,回到军中挑选了数百精干的士兵,跟随他悄悄的潜入茂密的丛林中。
粮车开始动了,运输人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换来的是整个车队缓慢的前进,就在粮车首尾不能相顾的时候,袭击开始了。
在一片暗绿色的林子中,突然现出一对人马,他们黑压压的蜂拥而至,呐喊声震动着山林,武器和铁甲在日光下散发着夺目的光亮。
押粮的队伍没有任何慌乱,但是他们也没有立即射击。等到这支人马冲到离车队一百多步的时候,一声号令,枪弹齐发。
攻击的队伍前列的人接连扑倒,后继者略微迟疑立即扑上来,但是等待他们的是第二波射击,他们虽然死伤甚重,但是仍然奋勇向前。
左良玉不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马上下令护粮的人马撤下来,和那百十来车粮食相比,他的部下和运输人员更重要一些。
果然,来人的目标是粮车,也不知道来人用的是什么办法,粮车突然燃起熊熊烈火,不一会就使百多辆粮车化为灰烬,简直跟天火一样厉害。
徐洋见父亲交给自己的放火利器果然出手不凡,嘴角泛起笑容,他这次率领挑选出来的八千精兵突入朝廷押粮的腹地,就是想要打一场漂亮的仗,给崇祯皇帝一个颜色看看,让崇祯皇帝知道他们徐家父子不是白痴。至于继续向开封进发的两万多人,他们的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战略上必然消耗的损失,总该有的。
当三个方向出现敌人后,左良玉感到不妙了,对方的兵力显然比他预计的要多的很,看来自己这三四千人被包围了。
左良玉不能坐以待毙,马上组织突围,目标就是不远处的那个密林,进入密林再跟敌军周旋,机会会大一些。
左良玉骑上黑色的战马,一边指挥一边擦脸上的汗水,不知是不是他的运气不好,飞来的羽箭射中了他的胳膊,虽然不是要害,但是把羽箭拔下后鲜血淋漓顺着伤口往外淌。
第一三零章 【燃烧弹】
“将军,吴三桂率领的是原本驻守北京的人马,里面有我们的人,他的兵力部署,军需情况我们了如指掌,沙鱼沟位于古黄河河床,吴三桂想要进攻荥阳,必然要穿越一段河谷,我们可以趁吴三桂所部穿越河谷的时候,拦腰切断他们,那时候吴三桂必然被困河谷,不出十天就得授首。”
徐福成思考着谋士的话,良久之后摇头道:“虽然我们绝对不能凭借荥阳与吴三桂作战,但是你说的计谋也不万全,吴三桂的兵力是一万两千人,虽然有我们的人传递情报,但是那些士兵可都是参加过数次战斗的,而我们的兵力总共才一万人,还都是新近招募,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人,实力对比不言而喻,这个仗不好打啊!”徐福成本身就曾经是那支部队的营官,对对方实在太了解了。
“我看徐大人也是没料到朝廷会舍弃鞑子和白莲教,直接发兵河南,如果不是朝廷军中有我们的人,此次定然会更加措手不及。”
徐福成问谋士,道:“我军赶制的火器应该能装备全员的三分之一,火炮也有上百门,吴三桂所部虽然是全员火器部队,但是火炮数量不过数十门,火炮火力不如我们,这是我们取胜的关键。”徐福成别的不满意,最满意的是徐龙星把火器制作流程和工匠掌握了很多,假以时日,那将是他们活命,发展,壮大的本钱。
“再好的防守也不如主动进攻。”徐福成觉得防守并不能解决吴三桂的威胁,另外吴三桂的很多部署他通过奸细知道的很清楚,这个有利条件不利用岂不可惜。
徐福成命令部下将所有的火炮起运,因为铸造的火炮都是中小型火炮,运输起来不是很费事,用了不到半天功夫就把火炮运到了荥阳附近的一座山上,山势不高,但贵在树林茂密,很有隐蔽性。
徐福成给炮兵下达的命令是,如果他能把吴三桂的人马引到这里,那炮兵就要百炮齐发,尽可能多的打击吴三桂的人马。
炮兵的骨干都是以前京营的人,对这些打法熟悉的很,不过他们的担心是,吴三桂会上当吗?
徐福成把炮兵派走后,对部下道:“吴三桂的目的是要夺取荥阳,进而切断我军和开封那边的联系,断我军的退路,志在让我军快速溃散,全军覆没,所以吴三桂夺城是次要的,消灭我军主力才是他的主要意图,我们不能怕,要跟他打一场硬仗。”第二天,徐福成亲自领兵带队,边击鼓边进军,目标就是驻扎在沙鱼沟的吴三桂。
在吴三桂进驻沙鱼沟不久,下面就报告说有两个士兵失踪了,吴三桂不用猜也知道是徐龙星安插在军队中的奸细,这让他十分头痛,军中的很多情报估计这会已经传递到荥阳了,这个仗打的真吃力啊!
虽然失去了先手,但是吴三桂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的战略战术,那就是快速穿插分割敌军,一切打的都是速度,让军中的奸细传递的情报都是滞后的,让敌军无法组织起强有力的防御,为此,吴三桂把军中的马匹都集中起来,运辎重的骡子都牵来了,组成了一支五千五百人的骑兵部队。
吴三桂在布置好这一切后,召开了营官以上的军事会议,他的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速度,在骑兵部队把敌军分割好之后,步兵必须立即跟进,将小股的敌军用最短的时间歼灭,吴三桂给营官们的时间是两刻钟,超过两刻钟,就马上后退集结,重新部署分割围歼敌军,有违背这条命令的,首先将营官就地正法,由副营官接替指挥权。
对于火炮的部署,吴三桂也别出心裁,因为是中小型火炮,射程多在五里地以内,所以吴三桂就让炮兵们作为远程火力支持,使他能够更快速的分割敌军。
徐福成主动出击没有出乎吴三桂的预料,让吴三桂觉得不对劲的是,徐福成出兵的方位不是荥阳方向,而是汜水方位,这太不符合军事常理了。
第一二七章 辽东刘肇基
其实徐福成是非常聪明的将领,兵法上自古就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策略,他更清楚新近招募的士兵战斗力太差,不把他们置于死地,又有谁能够拼死作战呢?如果从荥阳方面出兵,一旦有一个逃兵,那么士兵都逃走了,谁来打仗啊!
弱有所用,强有所加,强弱总是相对来说的,而且在一定的形势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徐福成知道手中的筹码战斗力太差,想要跟吴三桂打一仗,只能背水结阵,陷于死地而后生。再说他还有后招呢!
战斗可以用混战来形容,可在混战中又显出章法来。吴三桂的战术非常有效,两军还没有接触的时候,火炮就把徐福成的气势压下去了,数十门火炮吞吐着火舌,每一次都把敌军放倒一大片。
在火炮的掩护和支援下,骑兵部队快速的穿插,像是几把利刃将徐福成部的人马分割成若干块,而步兵则立即跟进,利用局部的优势兵力歼灭徐福成部。
可以用一触即溃来形容徐福成所部,没见过打仗,没见过鲜血的杂牌军面对吴三桂如狼似虎的冲击,迅速溃败,旗帜和战鼓都被丢弃了。
在后面压阵的徐福成嘴角微翘,马上命令水边的人马严阵以待,将退回来的败军放入本阵。前面是枪林弹雨,后面是滔滔河水,被围困在汜水之畔的徐福成没有丝毫慌乱,他相信只要是人,就能明白眼前的处境。
徐福成的将士们见后面已经没有了退路,面对的是怎么都是一个死的局面,气势顿时被激发出来,个个奋勇争先,拼死作战,此时他们已经不是在为徐龙星或者徐福成作战,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战斗。
吴三桂现在已经明白敌军的主将为何在汜水之畔列阵了,看着拼死抵抗的敌军,他下令全军强攻,两军在河边站来了拉锯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吴三桂的骑兵战术发挥的作用再一次显现出来,虽然徐福成所部拼死抵抗,但是实力不容作假,一支没有经过战斗的队伍和一支经过鲜血洗礼的队伍,本质是不一样的,面对骑兵的穿插,徐福成所部人马开始还能抵挡一阵,可逐渐的士气消退,慢慢又陷入被分割的境地。
徐福成见八千人马几乎战死了一半,马上下达了突破的命令。其实不用他下令,士兵们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活命,早就开始突破了。
有句话叫做穷寇莫追。吴三桂对这一仗很满意,看到敌军顺着汜水方向退却,他正想下令不要追击,借着这股气势马上回去攻打荥阳,保证一鼓而下。
可就在这个时候,本军之中突然有人喊喝起来,“大家冲啊……活捉徐龙星……。”一时间跟着喊喝的人此起彼伏,骑兵部队首先响应,连带着大部队也追杀过去。
吴三桂的脸色非常难看,一面鸣金收兵,一面拿出随身的硬弓,搜索那个最先喊话的骑兵营官,搭箭瞄准,“嗖!”的一声将其射落马下。
骑兵部队开始“昂首挺进”,吴三桂的处置就显得滞后了,鸣金收兵的声音被火炮的隆隆声掩盖,吴三桂只能眼看着将近七千多人快速追击敌军,想追赶都来不及了。
徐福成看着尾随追来的吴三桂人马,嘴角翘起的角度略微高了一些,他很感谢那些埋伏在朝廷兵马中的自己人,没有那些人从中策应,他的这个计划绝对不可能实现。
徐福成布置的伏击圈就在眼前,而吴三桂的六七千人却浑然不知,而知道前面有伏击圈的那几个人却乐的身边的“伙伴”去送死。
只用了三十分钟,在骑兵部队的冲锋下就来到了徐福成布置的伏击圈,可上百门火炮阻止了骑兵的冲锋。徐龙星铸造的火炮是最先进的连珠炮,每门炮配备五个子炮,射击速度非常快,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机关炮了。
无数炮弹在阵中爆炸,鲜血和残肢断臂飞的到处都是,骑兵和步兵被突然的袭击打懵了,马匹和人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大家不要乱……向后撤……骑兵向后退……。”阵中,一个营官扯破嗓子喊道,可是喊话的声音被炮声和爆炸声掩盖,远处没人能听见他的指挥。
徐福成站在高处看着被火炮组成的火网围困的朝廷兵马,心中对火器这种武器的威力感到不可思议,想到徐龙星手中那厚厚的关于火器的资料本,他心中底气立即充足,相信徐龙星敢于走出这一步,很大的依靠就是火器吧!对了,还有那本残破不全的书,听说徐龙星连睡觉的时候都贴身藏好,真不知道那是什么书,难道会是天书吗?
吴三桂在骑兵部队“走失”后,气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这个局面都是奸细造成的,他不是没想到奸细,可偏偏没想到那个奸细会是营官,还是骑兵部队的营官。
当吴三桂利用火炮掩护,将被围困的人马接应出来后,马上下令撤退到沙鱼沟。一清点人马,损失达两千多,让吴三桂的嘴巴顿时多了数个水泡,这个仗打的让初出茅庐掌将印的吴三桂感到非常窝囊。
“你是叫刘肇基吧?听说你曾经在辽东效力?”吴三桂看着浑身是血的一名营官,听下面的人汇报说,当骑兵部队被火力网困住后,是这个叫刘肇基的营官组织起了有效的突围,否则死伤就不是刚才统计的数字了。
刘肇基道:“末将是天启年间到辽东袁崇焕大帅麾下效力的。”刘肇基知道吴三桂也是辽东出身,是吴襄的儿子,要说亲近,他和吴三桂之间倒是有些情分。
吴三桂也对辽东出身的刘肇基深有好感,况且刘肇基又立了这么一功,他点点头道:“非常好,算来本帅还得称呼刘将军一声叔父呢!这次的功劳本帅已经记在了军功本上。”虽然这个仗打的窝囊,但是给徐龙星的人马也造成了很大杀伤,算不上是败仗。
“末将不敢。”刘肇基不善于言谈,攀交情更非他的强项,他把袖子撩起来,指着胳膊上包扎好的伤口道:“敌军的火力非常猛,简直是比我们的高出一个档次,末将是被爆炸的炮弹擦伤的,比葡萄弹的威力还大呢!”
第一二八章 【鸡毛鸭血】
吴三桂叹了口气道:“本朝的所有火器制作工作都是徐光启大人主持的,徐龙星身为他的儿子,掌握火器制作技术也不奇怪,也许徐光启大人筹备的新式武器的制作图纸都被他匿下了,否则又怎么会多出跟本朝不一样的火器呢!刘将军把这个情况写一个奏折,本帅代为呈递皇上。”
“皇上,新郑和中牟的叛军正在向开封方向进发,兵力大概有三万多人,绝大多数是步兵。”
宋献策说完这个情况,皱着眉头道:“听新郑中牟方面溃败的士兵说,叛军的势头很猛,夺取这两个县城都是一鼓而下,微臣更希望这是地方防卫长官推卸责任的言语,如果是真的,那么叛军的军事实力就要重新评估了。”
我转回身看着身后挂着的地图,问道:“徐龙星那边打开了洛阳的府库,军饷和粮食供给一支五万人的队伍能支撑三个月,加上前两年对付流民剩余的军事器械,实力其实不弱,朕想差了,以为徐龙星不是军事人才,没想到他给朕的惊喜竟然这么多。”
“皇上,户部倪元璐大人的急折。”朱大可将奏章交给崇祯皇帝,户部是主管钱粮的部门,看来这是有关军需物资的奏章了。
我打开奏折一看,是倪元璐筹措军饷粮草的奏章,因为袁崇焕那里和我这里都需要钱粮,给国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加上还要赈济灾民,原本就空虚的国库更加窘迫了。
宋献策看过崇祯皇帝递过来的奏折,心中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朝廷这次平叛非常仓促,而且马上又到了秋天,钱粮一旦不济,对这支劳师远征的部队来说,将造成极大的困苦,所以制定战略战术的时候,都是以速战速决作为唯一的选择,原因就在这里。
和崇祯皇帝一样处于窘境的是叛军,在新郑和中牟的人马汇合一处后,作为统帅这支人马的徐龙星的二儿子徐洋也有点闹心,因为军中的火药比粮食多了几倍,那是给火器大炮吃的,而人吃马喂的粮草却只能够支持十天左右。
徐洋深得其父信任,也是唯一一个看过徐龙星手中那本天书的人,他知道那对他来说,意味着将越过大哥徐良成为徐龙星的接班人,这让他心血澎湃,当然了,在他心里,他比大哥徐良要出色的多,他常常拿未登基时的秦王李世民与自己比肩。
徐龙星建立的情报组织,让徐洋知道崇祯皇帝亲自挂帅平息这次他们父子挑起的叛乱,但是,徐洋一直认为崇祯皇帝是靠出身才取得今日今时的成绩,其实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统治者,并不具备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自己比崇祯皇帝大不了几岁,如果换他去坐崇祯皇帝那个位置,他相信自己比崇祯皇帝要做的更好。
吴三桂骑着马在主营附近溜达,清冷的夜,月光不是很亮,浮云聚散不定。这样美好的月夜不知道明天他是否还能看见。
吴三桂在把这次战果和几份奏章用快马送去开封后,就下决心明天黎明闪电行军夺取荥阳,通过白天的战斗他已经发现叛军的战斗力不弱,主将更是难以对付的狡猾家伙,夺取荥阳的战斗非常艰巨,他的耳边似乎已经听见了急促的战鼓声和将士的厮杀声,以及枪炮隆隆声。
今天看起来还活蹦乱跳的将士们,明天以后将有多少人不能再发出欢笑声呢?明天,荥阳内外,都将染上殷红的鲜血,恐怕只有时间能忘却血色的记忆吧!
担任先锋官的是刘肇基,刘肇基在黎明前夜色的掩护下,很快的夺取了荥阳的外城,然而在夺取荥阳内城的时候,遇到了叛军强有力的抵抗。
徐福成凭借残城据守,看着外城的朝廷兵马点燃了大火,浓烟升腾向天,不时有士兵把缴获的旗帜投掷到火中,还有士兵对着内城骂战。对此徐福成感到很幼稚,他绝对不会迎战的,除非对方把荥阳铲成平地。
刘肇基接到吴三桂命令他率先冲击的命令,他坐下的战马一声长鸣,使他精神为之振奋,马上下令强攻,一时间火炮齐发,跟叛军对射起来。
徐福成看的出来,他面前的攻城部队是善于作战的部队,组织有序,指挥得法,将领稳健镇静,士兵英勇坚韧,如果这支部队他在手中,那该多好啊!
枪炮如雷,羽箭如雨,不断的有双方的士兵倒下。刘肇基一次次挥动手中的旗帜,战鼓声在城墙内外连续的响着,看他已经组织了三次强攻,仍然没有把被水浸泡过的荥阳城攻下来。
吴三桂骑在马上,沉静的仿佛是一尊雕塑,肃立在身边的卫兵一动不动。全军进攻的时机是否成熟,这是他在思考的问题,他的手紧紧的握着剑柄,剑柄虽然冰冷,但是他的手心却全是汗水。
吴三桂率领的一千五百人的部队全部披挂整齐,成排的候立在吴三桂身后,战马不安的打着响鼻,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感到兴奋,马蹄也不停的踏动,在地面上刨出两个浅坑。
“报告,叛军已经第四次击退了刘将军的进攻。”
吴三桂拿起望远镜看看另外一个方向,刘肇基的旗帜并没有倒,按照事先约定的,说明刘肇基还可以组织再一次的强攻。
离吴三桂近一些的士兵听到了报告,他们都把眼睛落到吴三桂身上,看到吴三桂猛地抽出佩剑,他们的眼睛都是一亮,马上跃上马背,纵马跟随吴三桂而去。紧接着,大队的骑兵出动,只听到马蹄震撼着大地,如天雷行空一样,向荥阳方向滚动……。
“将军……荥阳急报……。”
徐洋看完战报,极其愤怒,他痛骂徐福成指挥不利,没有能抵挡住吴三桂的进攻,使他和洛阳方面被分割成两部分,钱粮供给将会更加困难。连这份战报都是吴三桂军中潜伏的奸细冒死传来的。
第一二九章 【左良玉押车】
战报上说明将吴三桂在黎明发动强攻,历时三个小时将荥阳攻破,徐福成及其部下全部战死,所以徐洋再怎么骂,徐福成都听不见了。同时,吴三桂所部的损失也列在其上,吴三桂除去派堵黄河的两千人马,手中的一万人马被徐福成的一座残破荥阳耗去了五千人,总的算来,是一场惨胜。可是朝廷局部的惨胜却让徐洋的处境越发困难。
不计军马的草料,仅计算士兵的口粮,每人每天就要消耗良多,三万人马,所需的数量可想而知,所以当荥阳丢失,粮道被断后,徐洋的眉头就没有再舒展过。
“崇祯的粮草供给应该不会太顺畅,两线作战消耗巨大,只要断了崇祯的粮道,不用断,只要劫掠几次,相信崇祯会落得跟自己一样的境地,那时候在相机决战,未必不能将崇祯所部歼灭。”徐洋喃喃自语,按照他们父子之前制定的计划,围攻开封是这一战的转折点,不管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也要跟崇祯打一仗,哪怕是全军覆没也在所不惜,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父子才有可能开创不世基业。
荥阳收复后,就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我和宋献策出现了分歧,在我看来,收复荥阳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如吴三桂所说,已经将叛军一分为二,当先歼灭开封附近的叛军,稍作修整后再与徐龙星决战,胜算颇大。
宋献策却提出了暂缓进攻,待过个三五日再做决断,他的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朝廷的钱粮供给也很难。
“微臣的意思是先保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行出击,因为我们的粮草估计也不是很顺畅,黄河之水泛滥,灾民遍地,近日来常有小股灾民哄抢路上的军粮,一旦我们的粮道断绝,处境就危险了。”
这样的报告我前几天就接到了,劫掠军粮的是灾民,路上陆续有几十车的粮食被抢,好在军中存粮够用半个多月,否则还真是不好办呢!“爱卿说的不错,那就先保证我军粮道的畅通,朕让左良玉率领三千人马加强粮道的畅通。不过速战速决的战略不能更改,等下一批粮草到了,立即进军。”
三百多辆粮车缓慢的行进在路上,黄河泛滥后,道路极其难走,虽然不再有积水泥潭,但是路段毁坏,土路蜿蜒,走的非常辛苦。每逢遇到上坡或是难走的路段,往往需要很多人齐心协力才能度过。
前面就是一段险峻的坡路,道路大约十几步宽,两面是山崖,站在下面看上去仿佛成了一线天。负责押车的军官一声号令,车队缓缓停下,准备歇息一阵,然后一鼓作气走过这段险路。
左良玉就在粮车的后面,他跟负责押运粮车的人说了一声后,向山坡上走去,想要仔细的看一看地形地势。他没有循着道路,而是从小树林向上攀登。
到处都是荆棘,左良玉踩着松软的腐叶,小心的拨开长满锐刺的荆条。荆条上有细小的果实,左良玉摘了一颗放到口中,觉得味道很酸,跟辽东的那种果实相比,滋味逊色不少,不过听人说,南方的这种果实的内核,是一种药材,这一点北方的品种无法相比。
左良玉继续向前走,不料被荆条挂住了衣服,他用力一拽,那荆条弹射回去,身上的衣服也被割下去一条挂在荆条上,可见锐刺是如何锋利了。
左良玉用手轻轻摸了摸被荆条划破的衣服,心说这荆条也太锐利了,不但划破了衣服,连盔甲都被划出了一道浅痕,真不敢想象负荆请罪的廉颇是如何承受的。
一阵风吹过,荆条在风中摇曳,左良玉看着挂在荆条上的布条随风摆动,突然,他大吃一惊,附近的一条新近挂上的布条也在随风飘摇,他不顾锐刺伸手将荆条折断,仔细的观察布条,又细心的向上走了一段路,最终嘴角露出微笑。
左良玉从山路上下来,回到军中挑选了数百精干的士兵,跟随他悄悄的潜入茂密的丛林中。
粮车开始动了,运输人员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换来的是整个车队缓慢的前进,就在粮车首尾不能相顾的时候,袭击开始了。
在一片暗绿色的林子中,突然现出一对人马,他们黑压压的蜂拥而至,呐喊声震动着山林,武器和铁甲在日光下散发着夺目的光亮。
押粮的队伍没有任何慌乱,但是他们也没有立即射击。等到这支人马冲到离车队一百多步的时候,一声号令,枪弹齐发。
攻击的队伍前列的人接连扑倒,后继者略微迟疑立即扑上来,但是等待他们的是第二波射击,他们虽然死伤甚重,但是仍然奋勇向前。
左良玉不知道这些人要干什么,马上下令护粮的人马撤下来,和那百十来车粮食相比,他的部下和运输人员更重要一些。
果然,来人的目标是粮车,也不知道来人用的是什么办法,粮车突然燃起熊熊烈火,不一会就使百多辆粮车化为灰烬,简直跟天火一样厉害。
徐洋见父亲交给自己的放火利器果然出手不凡,嘴角泛起笑容,他这次率领挑选出来的八千精兵突入朝廷押粮的腹地,就是想要打一场漂亮的仗,给崇祯皇帝一个颜色看看,让崇祯皇帝知道他们徐家父子不是白痴。至于继续向开封进发的两万多人,他们的死活已经不重要了,战略上必然消耗的损失,总该有的。
当三个方向出现敌人后,左良玉感到不妙了,对方的兵力显然比他预计的要多的很,看来自己这三四千人被包围了。
左良玉不能坐以待毙,马上组织突围,目标就是不远处的那个密林,进入密林再跟敌军周旋,机会会大一些。
左良玉骑上黑色的战马,一边指挥一边擦脸上的汗水,不知是不是他的运气不好,飞来的羽箭射中了他的胳膊,虽然不是要害,但是把羽箭拔下后鲜血淋漓顺着伤口往外淌。
第一三零章 【燃烧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