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23节
按理说,县令只会对最早交卷的考生试卷有兴趣。
因为这些人,都是文思极佳、才思敏捷之辈。
但——
徐行倒数交卷……
不过他也没迟疑,双手捧起试卷递给吴县令。
“此八股看似平齐,但仔细观之,亦有可取之处。”
“来人,取朱笔。”
吴县令微微一笑,对试卷画了一个红o。
为防止作弊,在科举考试之中,考官评阅卷子的优劣,并不能用文字直接评价,而是以一定的符号表示。
通常的符号有五个。
分别为“圈”(o),“尖”(△)、点(、)、“直”(|)、“叉”(x)这五个符号表示。
而红圈,则代表此试卷被录取。
关系!
背景!
徐行再一次被震撼住了。
尽管他有把握通过此次县试,但亲眼目睹这等徇私舞弊……
……
……
第24章、文昌
“不!”
“不只是关系!”
徐行镇定了下来。
科举舞弊,不是什么小案。
吴县令和他非亲非故,还不至于拿自己的官帽开玩笑。
此时之所以当堂录取了他的考卷,和他案卷上的内容分不开关系。他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倘若他的考卷真的连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的话,想必吴县令顶多循个人情将他录入副榜,而不是这般对待……
县试第一场考试过后,有正副两榜,各五十人,最后在两次考试中,取最后留存在正榜的五十人录入团案。
一般情况下,副榜的五十人很难再挤入正榜。
与味经书院小考、大考类似,为了以示公正,被录取的考卷都要公示于众。
如此,方能杜绝徇私舞弊。
“好算计!好心计!”
“不愧是一县的父母官……”
徐行由衷佩服起了吴县令。
此次味经书院前来泾阳县参加科举的人,不过二十余人罢了。毕竟味经书院是面向秦省的书院,如陈建安这种去户籍县科考的不在少数。除去生员,在泾阳县本籍的书院学生并不多。
仅是二十余人。
故此,吴县令将其尽皆记在心中并不难。
这也是为何吴县令在见到他交卷后,打起精神阅卷的原因……
说他“文章平平”,实则只是一种话术……结合考前的小吏言辞,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吴县令看在刘院长和味经书院的面子上,将他当堂录取。
如此一来,若是涉世未深的考生定然会对吴县令感恩戴德。
假使今日之话传到外界,就是他吴县令给味经书院了一个面子。
倘若有人质疑吴县令徇私舞弊……书院考生的试卷又不是经不起查。
大不了来一句“举贤不避亲”。
简单几句话,名赚了,利赚了,人情也卖了。
妥妥的官场老手!
“学生徐行,谢县尊今日朱衣点额。”
徐行朗声行礼道。
他脑海里虽然闪过千种思绪,但在现实里,他却一点迟疑也没有。
朱衣点额,意为被主考官看中,科举中选。
朱衣,唐制,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着绯袍。绯,即红色。
“唔……不错,是个英才。”
“我泾阳县,也是多亏了刘山长办学,不然……本官的文教考绩又要沦为京兆府诸县垫底了,罢了,不和你这小辈提这些了……”
吴县令摇了摇脑袋,对徐行简单褒赞了几句后,令其退下。
“这也有邑父母您的功劳……”
“大人谦虚了……”
一旁的几个小吏闻弦琴而知雅意,立即捧场献媚道。
邑父母,是县令这父母官的别称。
……
迈步出了考场。
踏出去的左脚刚悬空在龙门门槛上。
徐行的面板上就多了一个正在凝结的字样。
【文昌(白)↑】
他目光凝视,看向新命格的二级页面。
【文昌(白↑):文曲潜命,习文百伶百俐,下笔文不加点。】
“白色的文昌命格……似乎对我现实世界的处境没有什么用。”
“不过这个命格可以晋级……”
“县试还未结束,若得县案首,或许就可将其晋级为赤色命格。赤色命格相较白色命格更尊贵,带来的好处也会更多。”
徐行收回目光,开始思索怎么谋夺县案首。
他虽被吴县令录取正榜,但他知道,在第一次县试考试中,他得中案首的几率微乎其微。要不然吴县令再怎么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案首的试卷“平平无奇”。
唯一的机会是下面几次考试。
可……基本上第一次考试的考生成为案首后,今后基本上就是案首了。
相比县试第一场考试,后面两场考试并不怎么重要。
第一场考试叫正试,可见其重要性。
“兄台,麻烦让一让。”
就在这时,在徐行身后的考生忍不住催促道。
这时已经到了申时,几百名考生乌泱泱的堆在龙门后面,而徐行得益于早交卷的原因,早走一步,以至于他稍稍迟疑的一会儿功夫,身后就堆满了人。
“请……”
徐行对身后的中年儒生微微颔首,向左避让了半步。
下一刻,考生有若过江之鲫,在他身边游曳而过。
“龙门!”
“早一步,晚一步。”
“都是鲤跃龙门,何必要争一时的先后。”
“出头的椽子先烂!”
徐行顿有所悟。
固然得中案首会让他一时风光,可案首过后……就危险重重了。
首先,他会率先进入哥老会大佬们的视线之中,不可测的危险必定接踵而来。其次,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年的六月份就会爆发一件大事——百日维新!
而康梁之所以能公车上书成功,继而开展维新变法,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味经书院的山长刘古愚和御史宋伯鲁的帮忙……
“等!”
“再等等!”
徐行等考生鱼贯而出完毕后,才缓缓的朝外走去。
考棚外面,此刻已经是人群稀疏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儒生不顾晚上天寒,互相攀谈今日的考题。在碰到他出考场时,有几个考生也自来熟的询问起了他怎么破的四书题、五经题。
“资质平庸,写完卷后已到了申时。”
徐行不堪其扰,又不能呵斥赶走这些考生,于是委婉道。
如贾岛苦吟派能有所得不同,大多数人都是天资庸碌之辈,哪怕咂摸寻思许久,也难寻摘出什么妙句来。毕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抱歉,提起兄台的伤心事了。”
见状,几个考生不再纠缠徐行,放任他离开。
最晚出考场之人,虽不一定落榜,但绝对考不出什么上好成绩来。这些考生名义上是借着交流学问的目的,实则也是趁机攀附关系。
没价值的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挽留。
……
因为这些人,都是文思极佳、才思敏捷之辈。
但——
徐行倒数交卷……
不过他也没迟疑,双手捧起试卷递给吴县令。
“此八股看似平齐,但仔细观之,亦有可取之处。”
“来人,取朱笔。”
吴县令微微一笑,对试卷画了一个红o。
为防止作弊,在科举考试之中,考官评阅卷子的优劣,并不能用文字直接评价,而是以一定的符号表示。
通常的符号有五个。
分别为“圈”(o),“尖”(△)、点(、)、“直”(|)、“叉”(x)这五个符号表示。
而红圈,则代表此试卷被录取。
关系!
背景!
徐行再一次被震撼住了。
尽管他有把握通过此次县试,但亲眼目睹这等徇私舞弊……
……
……
第24章、文昌
“不!”
“不只是关系!”
徐行镇定了下来。
科举舞弊,不是什么小案。
吴县令和他非亲非故,还不至于拿自己的官帽开玩笑。
此时之所以当堂录取了他的考卷,和他案卷上的内容分不开关系。他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倘若他的考卷真的连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的话,想必吴县令顶多循个人情将他录入副榜,而不是这般对待……
县试第一场考试过后,有正副两榜,各五十人,最后在两次考试中,取最后留存在正榜的五十人录入团案。
一般情况下,副榜的五十人很难再挤入正榜。
与味经书院小考、大考类似,为了以示公正,被录取的考卷都要公示于众。
如此,方能杜绝徇私舞弊。
“好算计!好心计!”
“不愧是一县的父母官……”
徐行由衷佩服起了吴县令。
此次味经书院前来泾阳县参加科举的人,不过二十余人罢了。毕竟味经书院是面向秦省的书院,如陈建安这种去户籍县科考的不在少数。除去生员,在泾阳县本籍的书院学生并不多。
仅是二十余人。
故此,吴县令将其尽皆记在心中并不难。
这也是为何吴县令在见到他交卷后,打起精神阅卷的原因……
说他“文章平平”,实则只是一种话术……结合考前的小吏言辞,很难不让人想到,是吴县令看在刘院长和味经书院的面子上,将他当堂录取。
如此一来,若是涉世未深的考生定然会对吴县令感恩戴德。
假使今日之话传到外界,就是他吴县令给味经书院了一个面子。
倘若有人质疑吴县令徇私舞弊……书院考生的试卷又不是经不起查。
大不了来一句“举贤不避亲”。
简单几句话,名赚了,利赚了,人情也卖了。
妥妥的官场老手!
“学生徐行,谢县尊今日朱衣点额。”
徐行朗声行礼道。
他脑海里虽然闪过千种思绪,但在现实里,他却一点迟疑也没有。
朱衣点额,意为被主考官看中,科举中选。
朱衣,唐制,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着绯袍。绯,即红色。
“唔……不错,是个英才。”
“我泾阳县,也是多亏了刘山长办学,不然……本官的文教考绩又要沦为京兆府诸县垫底了,罢了,不和你这小辈提这些了……”
吴县令摇了摇脑袋,对徐行简单褒赞了几句后,令其退下。
“这也有邑父母您的功劳……”
“大人谦虚了……”
一旁的几个小吏闻弦琴而知雅意,立即捧场献媚道。
邑父母,是县令这父母官的别称。
……
迈步出了考场。
踏出去的左脚刚悬空在龙门门槛上。
徐行的面板上就多了一个正在凝结的字样。
【文昌(白)↑】
他目光凝视,看向新命格的二级页面。
【文昌(白↑):文曲潜命,习文百伶百俐,下笔文不加点。】
“白色的文昌命格……似乎对我现实世界的处境没有什么用。”
“不过这个命格可以晋级……”
“县试还未结束,若得县案首,或许就可将其晋级为赤色命格。赤色命格相较白色命格更尊贵,带来的好处也会更多。”
徐行收回目光,开始思索怎么谋夺县案首。
他虽被吴县令录取正榜,但他知道,在第一次县试考试中,他得中案首的几率微乎其微。要不然吴县令再怎么也不能昧着良心说案首的试卷“平平无奇”。
唯一的机会是下面几次考试。
可……基本上第一次考试的考生成为案首后,今后基本上就是案首了。
相比县试第一场考试,后面两场考试并不怎么重要。
第一场考试叫正试,可见其重要性。
“兄台,麻烦让一让。”
就在这时,在徐行身后的考生忍不住催促道。
这时已经到了申时,几百名考生乌泱泱的堆在龙门后面,而徐行得益于早交卷的原因,早走一步,以至于他稍稍迟疑的一会儿功夫,身后就堆满了人。
“请……”
徐行对身后的中年儒生微微颔首,向左避让了半步。
下一刻,考生有若过江之鲫,在他身边游曳而过。
“龙门!”
“早一步,晚一步。”
“都是鲤跃龙门,何必要争一时的先后。”
“出头的椽子先烂!”
徐行顿有所悟。
固然得中案首会让他一时风光,可案首过后……就危险重重了。
首先,他会率先进入哥老会大佬们的视线之中,不可测的危险必定接踵而来。其次,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今年的六月份就会爆发一件大事——百日维新!
而康梁之所以能公车上书成功,继而开展维新变法,离不开两个人的帮助,味经书院的山长刘古愚和御史宋伯鲁的帮忙……
“等!”
“再等等!”
徐行等考生鱼贯而出完毕后,才缓缓的朝外走去。
考棚外面,此刻已经是人群稀疏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儒生不顾晚上天寒,互相攀谈今日的考题。在碰到他出考场时,有几个考生也自来熟的询问起了他怎么破的四书题、五经题。
“资质平庸,写完卷后已到了申时。”
徐行不堪其扰,又不能呵斥赶走这些考生,于是委婉道。
如贾岛苦吟派能有所得不同,大多数人都是天资庸碌之辈,哪怕咂摸寻思许久,也难寻摘出什么妙句来。毕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抱歉,提起兄台的伤心事了。”
见状,几个考生不再纠缠徐行,放任他离开。
最晚出考场之人,虽不一定落榜,但绝对考不出什么上好成绩来。这些考生名义上是借着交流学问的目的,实则也是趁机攀附关系。
没价值的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挽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