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235节
  还比不上人家代理店长。
  店面已经热闹纷呈,大人孩子穿梭其间,还有小孩一直盯着“香香鸡”玩偶看个不停。拿到了赠送薯条的人都在服务员面带微笑的示范下,小心翼翼的蘸着番茄酱开始品尝。
  小小的一盒薯条,似乎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突然间意识到居然还有这种新奇而美妙的滋味。
  周高氏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他们不会嫌咱们的洋山芋不行吧。”
  洋山芋就是土豆,她可记得清清楚楚,在北京的时候,那个开车的小伙子就说了。肯德基嫌弃他们中国的土豆淀粉含量不够,口感不好,特地从国外进口土豆做土豆泥。
  她就搞不明白了,他们的土豆哪里不好了?明明软趴的很。她从北京回来以后,还自己蒸过土豆做土豆泥,她就觉得挺好吃的,只要打的够烂就行。
  周秋萍示意母亲:“好不好?阿妈你尝尝看呗。”
  周高氏咬了一口还略有些温热的薯条,外面酥酥的,里面软软的,仔细品尝,似乎带着奶香。
  她疑惑了:“咋是这个味道啊?”
  她记得在义利快餐厅里吃的不是这个味儿。
  “这是牛乳薯条,泡过牛奶的。”
  卢小明本来手上抓着薯条要往嘴里送,闻声便迟疑了。
  周秋萍一直分眼睛看他呢,立刻笑着问:“怎么了?是烫吗?”
  为了防止烫到顾客,他们的薯条从厨房操作间里面拿出来时是有温度要求的,带着温热,但绝对不能烫嘴。
  卢小明摇摇头,下意识地缩下脑袋,小心翼翼道:“我不能喝牛奶,我喝牛奶会不舒服。”
  周秋萍疑惑了,她隐隐约约记得去卢家拜年的那回,看到卢小明喝牛奶来着。难道他家人不知道他乳糖不耐受吗?
  她赶紧道歉:“下次你不想吃的东西,直接说出来就行。”
  上次这孩子到自己家,她还冲了奶粉给他喝呢。
  卢小明赶紧强调:“我能喝奶粉,我喝奶粉没关系。”
  周秋萍糊涂了,那这到底是乳糖耐受还是不耐受?
  她想了想,询问小朋友:“那你吃鸡蛋布丁有没有难受?”
  小男孩摇头:“没有,很好吃。”
  他不怎么喜欢吃蛋糕,因为太甜了。可他爱吃牛奶布丁,上次在卡拉ok房吃了好多,他觉得特别好吃。
  周秋萍可算放下心来了,这孩子即便乳糖不耐受,但程度应该不严重。牛乳薯条里面的牛奶可比鸡蛋布丁里少多了。
  她笑道:“那你少吃点,如果觉得不舒服,以后咱们就不吃这个,吃其他好吃的。”
  青青已经吃了好几根薯条,认真地跟哥哥安利:“好吃!”
  星星也迫不及待地点头,还想把自己手里的薯条塞给人家。
  结果她就落了妈妈的眼,被警告了:“你少吃点,你只能吃这一根。”
  才一岁多点的小东西,想干啥?老老实实的,注意自己的身份。
  小陆同志在旁边看着,感觉十分惊奇。这位周经理真的好耐心,一点都不嫌孩子烦。
  像他这辈人,爹妈养娃的普遍风格是给你口饭吃,饿不死你就行了。还一条条地问,轻声细语地哄?做梦吧。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揍你就不错了。
  即便是首长夫人对着卢小明同学,也从来没这么耐心过呀。
  听说这位周经理是从农村来的,结果管起小孩还挺洋气的啊。
  供销社主任们已经排队拿到了标准套餐,个个都觉得新鲜,还在比较到底是鸡块肉多还是鸡排划算?
  他们10来个人,大部分要的都是鸡排。因为只听说过猪排、牛排、羊排,头回听讲鸡排。
  不管啥排,那都得有骨头吧。鸡肉怎么带骨头?带了不就变成鸡块了吗?
  待到东西放进托盘递到他们手上,大家伙儿都稀奇的不行。这么一大块扁扁的肉就是鸡排?这怎么做出来的呀?咬一口下去,外面酥脆,里面软嫩,丰盈的汁水弥漫在舌尖上,又鲜又香。
  王主任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周秋萍:“还是你们会学老外。我本来想着外国人会做什么鸡呀,哪里比得上咱们?结果人家还真有两把刷子。”
  其他人跟着点头,都感觉自己长见识了。
  周秋萍笑道:“那你们多吃点啊,千万要赏脸。”
  周高氏也吃了一口鸡排,的确怪好吃的。但他怎么没印象?他们当时在北京去了那么多家店,就没一家做这个鸡排呀。
  周秋萍笑着眨眼睛:“这个是创新产品。我看快餐店小孩多,怕他们吃鸡快容易卡到喉咙,就干脆把骨头都剃了,做这个鸡排。”
  其实鸡排真不是美式快餐,而是台湾人的发明创造。据说在台湾,鸡排要比炸鸡块更受欢迎。就周秋萍本人来讲,她也喜欢鸡排胜过炸鸡块。原因很简单,不用吐骨头啊,直接吃,多方便。
  炸鸡排不仅诱惑了大人,还迅速俘虏了两位小学生。小强同学最夸张,一直眼睛瞪得大大的,三口两口干掉了套餐里的炸鸡排之后,像唱叹咏调一样:“好好吃。”
  他妈都快被他逗死了:“你吃的好,说的好。”
  她也觉得好吃,从来没想到鸡居然还能这么吃。她也炸过鸡块呀,辣子鸡丁就是把鸡块切得小小的放在油锅里炸吗?可跟这种真完全不一样。吃在嘴里的味道也不同。那个是干香干香的,这个是满口流汁,吃完了就得赶紧插,不然手上全是油汤。
  周秋萍本来想找一次性手套放在店里,方便大家吃炸鸡。但时代有局限性,她找了一堆人打听,谁都不知道哪家工厂生产一次性薄膜手套。实在没办法,她只好多提供纸巾,顺带自我安慰,这也是环保。
  祝嫂子一边吃一边感叹:“这鸡肉可真嫩,适用童子鸡做的吗?”
  周秋萍并不藏私,笑着点头:“是不能用老鸡,鸡肉一老就柴了。”
  为了选择合适的原料,她还跟农场的人大吵了一架。因为对方为了多卖鸡,把养了一年多没能卖出去的鸡也放在里面一块儿给她。
  她发现之后,对方还振振有词,表示他们亏了,鸡白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饲料,他们还没多收钱呢。
  周秋萍一怒之下,直接放话,要么把这些老鸡挑出去,要么她就不买了。
  别以为她开洋快餐店就必须得用鸡,洋快餐的种类多了去,她就是不用鸡,也能把店给开起来。
  那负责人急了,说她违约,要找领导告状去。
  结果她拿出合同,直接指着白纸黑字放狠话:“你不用告状,我先告你上法庭。你违约在先,我看到时候法院判谁赢?刚好,我的店还没开张,先上回法庭我就当打广告了。”
  负责人吓了一跳,他还是头回听说有人把上法庭当成打广告的。这人也太狠了,完全不怕丢脸。
  说实在的,周秋萍那会儿真有把对方告上法庭的心了。
  她实在讨厌一些国人的恶心做法。对外人尤其是外国人就小心翼翼,金标准高要求。对自己人就是各种糊弄,不管多糟糕,你都得受着,谁让你是自己人呢?
  呸!让人吃亏的时候就开始强调自己人。你关起门来吃肉的时候,咋没想到外面的也是你自己人呢?
  打官司她怕吗?她怕个屁。最好闹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这样都不用她在电视台上打广告,全国人民都知道她的快餐店了。
  大概是坏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她如此豁得出去,农场的负责人反而不敢再啰嗦了,老老实实把养过头的鸡也踢了出去。
  周秋萍也没把人得罪死了,万一对方存了坏心,后面偷偷使绊子,最后吃亏的还是她。
  她又话锋一转,表示这些养了一年多的鸡虽然不能做炸鸡,那还是可以做炖鸡和红烧鸡块的,直接给自助餐厅下了订单。
  这事儿才算了。
  现在提这些也没啥意义了,她只笑着和祝嫂子强调:“鸡肉得选好,还得多腌一段时间,不然味道进不去,就不好吃了。”
  卢小明的吃相要比小伙伴斯文多,一口口地吃着炸鸡排,感觉跟吃牛排一样,一点点都不粗鲁。明明是快餐,结果还真让他吃出了大餐的意思。
  周秋萍都想给他拍照片,然后用来打广告了。
  她赶紧收敛心神,警告自己不要利欲熏心,为了挣钱惹来大麻烦。
  她正要清清嗓子,关心小同学时,导演找上门来了。
  周秋萍立刻跟人打招呼,笑着询问对方:“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吗?有需求您尽管提。”
  导演摆手,伸手指着卢小明道:“这孩子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桌上的大人集体傻眼,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他。
  小强同学态度最强硬:“他是人类,不是东西,不能借的。”
  大人们都笑喷了。小同学,你这是夸人还是骂人呢?
  青青和星星还不明所以,跟着大声附和:“哥哥不是东西,不能借。”
  周秋萍都想捂住俩姑娘的嘴巴了,你俩就不能说点好的?
  她赶紧安抚小孩们:“叔叔不是这个意思,那个,导演理解,你借我们卢小明同学干什么呀?”
  “其实也没大事儿,就是让他坐桌上,然后吃东西的时候,就背那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压低声音,无奈苦笑,“找来的演员不合适,看着就不像成绩好的小孩。有点接不上。”
  现在也没多少专业演员,像《江畔人家》这种情景剧,配角一般是从文工团、剧院以及艺校临时找人过来。工作人员家属动不动就被拉过来客串。
  这集戏不是说主角一家人来吃洋快餐嘛。小朋友就在店里碰到自己的同学了。天底下的爹妈大部分都有个毛病,一边竭尽所能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一边又会拿孩子跟其他小孩做比较,中心思想就是你咋比不上别人,还花这么多钱。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同学必然得是个学霸,而且还得是那种一眼瞧上去就得让人知道特优秀的小朋友。
  摄影师家的侄子虎头虎脑的,长得黑不溜秋,谁看了都知道这娃精力旺盛。看他的演个捣蛋鬼连化妆都不用,可叫他扮演学霸,就实在是为难人了。
  也是选角色的副导演没考虑这么多,以为只要是跟主角差不多年纪的男孩就行,结果现在导演不满意了。
  导演苦笑,甚至还作起了揖:“帮个忙,帮个忙。”
  其实如果不是看到了卢小明,他咬咬牙也就将就过去了。毕竟这个角色也不需要说啥话,背首诗罢了。非得说他是学霸也不是不行。
  但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他一眼,导演越想越心痒痒,总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小孩。
  既然是熟人带来的,他就大着胆子过来询问了。不管成与不成,总归努力了不是。
  周秋萍转头问卢小明:“你想不想拍电视剧?”
  卢小明有些腼腆,似乎不知所措。
  青青和小强已经激动的撺掇自己的小伙伴:“拍呀,拍呀,看电视呢。”
  星星指着自己的小脸蛋,骄傲地强调:“我拍了电视。”
  部队家属区就没啥秘密,传消息传的快的很呢。托儿所的阿姨同样是军嫂,知道小星星同学拍了电视之后,还在所里大大夸奖了她一通。搞得这小丫头得亏没长尾巴,否则绝对翘上天了。
  其他大人也鼓励他:“拍吧,上电视多好啊。”
  卢小明上过电视。他那次参加钢琴比赛时就有电视台过来拍摄,作新闻素材。而他身为最后的获奖者,还有特写。
  只是,那次比赛真不是什么美好的记忆。他甚至不愿意再回想起。
  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周秋萍,似乎想征询对方的意见。
  周秋萍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安慰他道:“没事的,想拍就拍,不想拍也没关系。”
  导演都要急眼了,哪有这样拆台的?大家好歹也是熟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