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52节
“人工又从哪儿出呢?工具从哪儿来?哪个村先哪个村后呢?”赵辰之随口举了几个问题,说的他头比斗大,他能下命令,别人能磨洋工,赵辰之又不能下狠手逼着人家干,所以卡在这儿了。
“等过些日子再说吧。”提到这个,赵辰之意兴阑珊。
他们收拾完东西带回家,顺便从衙役里调了两个机灵的去打听情况,衙役们都是本地人,三亲旧故多的是,关系绕着绕着没准就能打听到事情的真相。
还真跟胡小三说的差不多,那天人多,有人就看到了胡老爹本来站的好好的,根本没进人群里,
人多起来然后就摔了,当时起不来身,等送回家时已经不行了。
虽然别人都说不应该不至于,这种猜测却不能做证据,况且人都下葬了,以现在讲究入土为安的风俗,除非胡小三不打算继续在葫芦村过了,他就不敢开棺。
这事还就这么僵持住了。
出师不利,第一件事就没办法,赵辰之有些郁闷,但他也不是为了政绩就胡编乱造的人,便把目前查到的东西都告诉了胡小三,胡小三把那些东西瞧了三遍,最终只是长叹一口气,罢了。
或许真的是他爹走了背字吧。胡小三经过这段时间,慢慢想开了。
不过赵辰之却发现了胡小三的优势,这人力气大干活的一把好手,虽然不识字但是脑子灵光,赵辰之打算留着当个跑腿传话的,也好做点事情,就是待遇一般,比衙役还差点。
胡小三当即就答应了,不为了银钱,而是为了在衙门当差的体面,别家不敢欺负他家只有一个孩子。
后来又陆陆续续接了几桩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丢了鸡少了牛,纯纯的浪费精力。
宋朗旭眼看计策不奏效,讪讪的,要不然咱们再想点别的招数?比如先开始搞春耕吧?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可关系到一年的收成。
而照城人口少土地多,要是能够多些人手来,哪怕多开垦一亩荒地呢!那收成都是赚的。
人口是变不出来的,所以一早赵辰之就公布了规定,成年的妇人也能分到三亩荒地,满十二岁以上的少女也能分到一亩半。
女子力气虽然小些,但也不能完全不能种地,顶多就是手脚慢些耗费更多时间,总比完全没有强啊!只是肯来衙门登记的妇人,寥寥可数,一本册子上还没写满前三页。
赵辰之背后打听过,都说自家的田都种不过来,哪儿还有空来开垦别的地呢?所以这事就这么搁置了。
宋朗旭摇头:“如果说有家有口的妇人忙不过来我能理解,家里只剩下妇人的呢?她们还能忙不过来?只怕有人人为设置门槛,生怕这些人脱离控制吧?”
“你的意思是说?有人给我搞层层加码,暗中牟利?”赵辰之眯起眼睛,“他们有这个胆子?”
“那就是师兄你小看他们的胆子了,他们怎么不敢?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们甚至敢践踏律法,你说他们敢不敢?”
“行,我去找人问一问。”赵辰之心里虽然不信,却找不到更好的原因。
结果这么一问,嘿!还真的问出问题来,对着给妇人授地的事大伙儿都知道,但是对于背后设置的条件,有人说要按照市价给银子的,有说是帮衙门白干活儿的,甚至还有人说知县是个色中饿鬼专门糟蹋妇人的.....后一个流言把赵辰之气的差点蹦起来。
本来挺好的政策,就这么推不动了。
赵辰之打算重新推动这些政策,找人挨个挨个进村子解说政策,而宋朗旭想到另外一个方面。
想要收成多,除了精耕细作外,工具的使用也很重要,如果有省力工具的话,还能开垦更多的地。
他之前就设计了好几款的铁锹铁铲的辅助工具,能够在翻地时更加省力省心。
有过种花经验的人就知道,下种之前需要先把泥土翻松敲碎,然后再施肥下种,这样种子才能吸收到足够的肥力。如果土壤板结的话,储水储肥能力都会下降,还会缺氧导致根系不发达不稳固,所以春耕才会需要先翻土。
而翻土这个活儿本身就非常耗力气,没有机械化的现在只能靠人一铲子一铲子的挖,或者耕牛拖着犁慢慢翻。
经过改进的铲子,角度更加贴合下力,而且多了一个后覆的脚踩支架,一踩就能把铲子嵌进泥内,比原先的工具好用多了,初步估计能省一半的力气。
让铁匠打造好后,宋朗旭亲自带着师兄去郊外的田边试用工具,一踩一撬,再踩再撬,真的把原先的工具好用。
赵辰之好奇上手,轻轻松松就能撬起一大块泥土,让他接连挖了老长一条地垄子,还意犹未尽。
胡小三也上手试过,果断说:“平时我能一天能挖一亩地,如果用这个,我至少能再挖一亩半!”
真的又这么神奇么?本来在旁边看热闹的乡民壮着胆子喊:“小哥儿,能让我试试吗?”
宋朗旭摆摆手,“不急不急,再让我妹子试一试。”
宋朗月今儿也跟了来,换了一身简单利落的衣裳,然后用薄纱挡住脸庞,此刻她正跃跃欲试想要接手。
她的身形一看就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甚至还格外瘦弱些,拿着那新式铁铲也是轻松一铲,一点都不费劲,轻松写意。
不过朗月挖了几铲子,放在铲子后又提出一个可改进的地方,最好在铁铲棍上多加一圈防滑的,不然用久了会打滑。
她热的额头冒了汗,却格外认真的比划着,宋朗旭都一一记下。
看个小姑娘都不费力,其他人哪儿还稳得住?纷纷自告奋勇过来试铲子和其他的工具。也有人过来打听他们是干什么的,这些工具哪儿能买得到?
宋朗旭笑眯眯的说:“我们是衙门专门请来做农具的,这不是刚刚做好就来试用吗?这些农具好不好用,总归还是大伙儿说了算,也麻烦大家给我们提提意见。”
“当然当然,要说种地我们才是好手嘛!不过县老爷用心了啊,还专门请人来做农具!”那些人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赵辰之又趁机了解一些家常,把各家的情况摸到一清二楚,大家都把他们当成做农具的匠人,说话也就没那么多顾虑,都说自从换了新大人后,他们的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听的赵辰之感动不已,百姓虽然不开口但心里自有一把秤,谁对他们好他们都记在心里。
就这么在郊外耗费了半天时间,又对如何改进农具有了新思路后,他们这才收拾着准备回衙门。
路上,宋朗旭自然发现有人跟着他们的马车,他若无其事的看了赵辰之一眼,赵辰之也回了一个无事的眼神,示意自己知晓。
第七十六章
照城本身就是赵辰之的管辖范围, 说的夸张点,地洞里老鼠今天偷了多少粒米他都能查到,更何况还有人胆肥到居然敢跟踪他们呢?不过一个下午, 到底是谁胆子这么壮, 赵辰之已经查了个一清二楚。
“一户姓丁的人家, 两兄弟?”赵辰之看完资料, 愣是没有发现跟丁氏兄弟有任何关联,但是, 没有好处怎么可能胆子这么肥?他已经在脑中风暴,幕后到底是谁指使的?是不满意他政策的大户们?还是上次儿子犯法求情无果的乡绅?或者兼而有之?总之都很可疑,后续要静观其变还是立刻抓捕呢?
还没等赵辰之想好对应的政策, 宋朗旭迟疑翻看了资料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两人的姓名有些耳熟啊......”
“但是朗旭你在照城能有什么熟人?”赵辰之接口。
对啊, 他来照城才多久?又能认识什么人?宋朗旭找脑子里翻来覆去的过一遍,迟疑说道:“莫不是那户人家?当初跟胡小三有纠葛的人家?”
胡小三为了查清父亲的死因这才壮着胆子来寻衙门, 结果没查到任何可疑之处,他最后也想通,这事就算过去了。如今这丁氏兄弟居然反过来找他, 这不叫做贼心虚还有什么叫?
宋朗旭跟赵辰之对视一眼,目光中都透出同一个意思, 有猫腻啊!
赵辰之经的事更多,很快镇定下来,“别惊动他们, 先找人跟着,看看他们到底要干嘛。”捉贼要拿赃, 光是跟踪也不能算是什么证据,且看看他们到底还有什么花样没用出来。
宋朗旭也是这个意思, 再说了,难道还能为了一个区区的跟踪就放弃正事?他还要继续改进农具。
农具跟耕牛,都是乡民春耕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有了力气大的耕牛,乡民耕种时才能省时省力,开垦更多的田地,前朝的官府,甚至还有耕牛租赁的业务,把属于官府的官牛租借给无牛的农户,一方面让他们节约气力,一方面能够赚取租金继续养牛。只是再好的经也顶不住歪嘴和尚,念着念着就歪了,把病牛弱牛拿去出租,这项制度才渐渐名存实亡的。
宋朗旭从旧资料里查到这项规定,便觉得改良过的农具拿来出租刚刚好,虽然是农具却也含有不少铁,并不是普通村民能够置办的起,成本太高。如果等他们慢慢攒钱,春耕都过去了,官府出面租赁能够降低他们的成本。其次就是农具的损耗没有耕牛那么高,就算用坏了还可以让铁匠重新浇筑。
总之这个主意不错。
这些日子他时常带着胡小三去郊外试用改良农具,让这些农具更加符合乡民的使用习惯,也更省力气。渐渐的,他们跟附近的村民都混熟了,乡民也提了不少有用的意见。
宋朗旭忙着重新绘制图纸,什么丁氏王氏的,全都被他抛到脑后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朗月竟然对画图纸也这么有兴趣,坚持每天跟着他出来,帮着一起画图纸增加效率。小丫头虽然不能说话,竟然靠着手指比划跟人沟通交流,把意思传达的清楚透彻。
改良农具的效率增加不少。
赵辰之把改进好的图纸送去铁匠铺,特意叮嘱做好一批就送出来,先给乡民们发下来,春耕的时间不能耽误,省一点时间算一点。
能够看着自己脑中的构思,从图纸变成实物,再送到田间地头,这是充满了荣誉感的,宋朗月惊叹的看着这些农具,她现在看这些东西,比看着金簪银钗还要顺眼。
第一批农具做好之后,早就得到消息的乡民挤在衙门口,等着认领。而领到农具的人欢天地喜,高兴的准备去试用。
给他们登记的文书还不忘叮嘱,“农具用坏了记得带回来修,如果哪儿用起来不顺手,记得一并带过来告诉我们,方便改进。”
乡民们哄笑起来,他们还没见过衙门的人这么和善,有人壮着胆子问道:“如果真的说了,有没有什么好处?”
“好处当然有了,根据你提的意见,会有一百文到一两银子不等的赏银,当然,如果弄虚作假可拿不到这钱啊!”文书一本正经的解释。
乡民们轰动了,有赏银拿唉!忙碌一年积攒下的银子才三五两,能拿到一两岂不是等于小半年收入?这时他们全然忽略了前头说的“一百文”,只记着一两了。
在旁边围观的赵辰之松了口气,他们衙门的人再如何绞尽脑汁想,也没有乡民真实使用中提出的意见更好,大概这就是朗旭经常在嘴里念叨的“实践出真知吧”?
改良农具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等到意见反馈回来再重新改进,就是明年春耕了。赵辰之盘算着,总算能够休息一阵了吧?
这些时日真是把他累的够呛,忙前忙后的组织人手,铁矿,铁匠等等,好容易才把一堆的事情做完,他恨不得趴着休息。
赵辰之休息了一晚后,正要去找宋朗旭商量下一步干嘛,刚刚走进后院,就被那味道熏了一跟头。
天呐,这是什么东西炸了吗?
赵辰之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响,熏的他思维都停顿了,他站在原处好半天才适应了这个味道,摇摇晃晃的走动喊着,“人呢?人都去哪儿了?”
石头从大缸边冒出半个脑袋来,“在这儿!”
他递给赵辰之一个怪模怪样的棉布兜子,赵辰之学着他的样子戴好,顿时感觉松快了许多,刚才鼻子都快失灵了,如今虽然还是味道熏人,至少不会影响他思考了。
他看着面前摆的一个个木桶,大缸,忍不住皱起眉头:“这是要干嘛?”
石头顶着一身臭气说:“这是二少爷说的,土法制肥料,正在调制配比,看看哪一种最好最省事。”
赵辰之再看,这些东西摆在这里,至少也有小半月了,没想到在改良农具之余,小师弟还有空搞这些。
“他人呢?”
“在后门领新的原,原材料。”
赵辰之找了过去,发现后门堆满了各种找来的菜叶子豆渣豆饼以及其他,宋朗旭在其中轻巧转动,点算数量,看到赵辰之过来还打招呼,“师兄你怎么过来了?来的也巧,我正要去找你呢!”
赵辰之把人拉的远了些,半是埋怨的说:“怎么不让下人帮忙来做?弄的你一身都是泥。”
宋朗旭笑道:“他们能帮忙的地方我都叫了,但是配比这东西我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再让他们干那不是更糊涂了?亲自上手我才更明白。”
赵辰之转念一想也是,自己都弄不明白如何指挥下人?他转而去看那些缸缸罐罐,“那现在弄的这么样?”
“已经差不多了。”宋朗旭洗净双手,从头说起:“我曾经在一本农书上看过,如果想要农作物长的更好,就需要多加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元素通常都在各种腐土以及粪肥里.....”他说的就是最常见的肥料氮磷钾,这三种元素在粪肥里含量最丰富,但是,别的植物落叶里也一样有,区别只是含量多少。为实验哪种肥料最好用,他就用了土法发酵来实验,做出各式各样的肥料来。
这满院子的缸罐里,就是实验出来的成品,大致分为发酵和灰土两类。
赵辰之听的似懂非懂,他对这些东西不太熟悉,但听小师弟说的井井有条有理有据的,心知错不了多少。再听说这东西能够提高粮食产量三分之一,立刻来了兴趣:“真的?”
那可是三分之一哎!一百斤就能多出三十斤,能节约下多少粮食,又能多养活多少人!
“嗯,这数据是我初步估计的,可能会有误差,以及各家耕种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区别,但是不会低于五分之一。”
“这样已经够了,完全够了。”赵辰之摩拳擦掌,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推广土法肥料,“这些肥料够多少亩地用的?”
“如果每天都生产的话,十天内的分量够一百亩用,二十天后的产量够三四百亩,一个月后够一千亩,然后逐步增加。”
“有点少啊。”赵辰之托下巴思索着。
“其实不少了,肥料东西好,其实跟补品差不多,不能天天吃的,偶尔补一补就够了。”宋朗旭说道,肥料撒多了还烧苗呢!
既如此,赵辰之就准备把肥料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宋朗旭连忙拦了拦,耳语一番,赵辰之认真思索后,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
能够在衙门当差,自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但是以现在人勤劳肯干的性子,依然会在乡下留几亩田地种粮食,或是菜地之类的,能省一个铜板算一个。
“等过些日子再说吧。”提到这个,赵辰之意兴阑珊。
他们收拾完东西带回家,顺便从衙役里调了两个机灵的去打听情况,衙役们都是本地人,三亲旧故多的是,关系绕着绕着没准就能打听到事情的真相。
还真跟胡小三说的差不多,那天人多,有人就看到了胡老爹本来站的好好的,根本没进人群里,
人多起来然后就摔了,当时起不来身,等送回家时已经不行了。
虽然别人都说不应该不至于,这种猜测却不能做证据,况且人都下葬了,以现在讲究入土为安的风俗,除非胡小三不打算继续在葫芦村过了,他就不敢开棺。
这事还就这么僵持住了。
出师不利,第一件事就没办法,赵辰之有些郁闷,但他也不是为了政绩就胡编乱造的人,便把目前查到的东西都告诉了胡小三,胡小三把那些东西瞧了三遍,最终只是长叹一口气,罢了。
或许真的是他爹走了背字吧。胡小三经过这段时间,慢慢想开了。
不过赵辰之却发现了胡小三的优势,这人力气大干活的一把好手,虽然不识字但是脑子灵光,赵辰之打算留着当个跑腿传话的,也好做点事情,就是待遇一般,比衙役还差点。
胡小三当即就答应了,不为了银钱,而是为了在衙门当差的体面,别家不敢欺负他家只有一个孩子。
后来又陆陆续续接了几桩鸡毛蒜皮的小事,什么丢了鸡少了牛,纯纯的浪费精力。
宋朗旭眼看计策不奏效,讪讪的,要不然咱们再想点别的招数?比如先开始搞春耕吧?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可关系到一年的收成。
而照城人口少土地多,要是能够多些人手来,哪怕多开垦一亩荒地呢!那收成都是赚的。
人口是变不出来的,所以一早赵辰之就公布了规定,成年的妇人也能分到三亩荒地,满十二岁以上的少女也能分到一亩半。
女子力气虽然小些,但也不能完全不能种地,顶多就是手脚慢些耗费更多时间,总比完全没有强啊!只是肯来衙门登记的妇人,寥寥可数,一本册子上还没写满前三页。
赵辰之背后打听过,都说自家的田都种不过来,哪儿还有空来开垦别的地呢?所以这事就这么搁置了。
宋朗旭摇头:“如果说有家有口的妇人忙不过来我能理解,家里只剩下妇人的呢?她们还能忙不过来?只怕有人人为设置门槛,生怕这些人脱离控制吧?”
“你的意思是说?有人给我搞层层加码,暗中牟利?”赵辰之眯起眼睛,“他们有这个胆子?”
“那就是师兄你小看他们的胆子了,他们怎么不敢?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们甚至敢践踏律法,你说他们敢不敢?”
“行,我去找人问一问。”赵辰之心里虽然不信,却找不到更好的原因。
结果这么一问,嘿!还真的问出问题来,对着给妇人授地的事大伙儿都知道,但是对于背后设置的条件,有人说要按照市价给银子的,有说是帮衙门白干活儿的,甚至还有人说知县是个色中饿鬼专门糟蹋妇人的.....后一个流言把赵辰之气的差点蹦起来。
本来挺好的政策,就这么推不动了。
赵辰之打算重新推动这些政策,找人挨个挨个进村子解说政策,而宋朗旭想到另外一个方面。
想要收成多,除了精耕细作外,工具的使用也很重要,如果有省力工具的话,还能开垦更多的地。
他之前就设计了好几款的铁锹铁铲的辅助工具,能够在翻地时更加省力省心。
有过种花经验的人就知道,下种之前需要先把泥土翻松敲碎,然后再施肥下种,这样种子才能吸收到足够的肥力。如果土壤板结的话,储水储肥能力都会下降,还会缺氧导致根系不发达不稳固,所以春耕才会需要先翻土。
而翻土这个活儿本身就非常耗力气,没有机械化的现在只能靠人一铲子一铲子的挖,或者耕牛拖着犁慢慢翻。
经过改进的铲子,角度更加贴合下力,而且多了一个后覆的脚踩支架,一踩就能把铲子嵌进泥内,比原先的工具好用多了,初步估计能省一半的力气。
让铁匠打造好后,宋朗旭亲自带着师兄去郊外的田边试用工具,一踩一撬,再踩再撬,真的把原先的工具好用。
赵辰之好奇上手,轻轻松松就能撬起一大块泥土,让他接连挖了老长一条地垄子,还意犹未尽。
胡小三也上手试过,果断说:“平时我能一天能挖一亩地,如果用这个,我至少能再挖一亩半!”
真的又这么神奇么?本来在旁边看热闹的乡民壮着胆子喊:“小哥儿,能让我试试吗?”
宋朗旭摆摆手,“不急不急,再让我妹子试一试。”
宋朗月今儿也跟了来,换了一身简单利落的衣裳,然后用薄纱挡住脸庞,此刻她正跃跃欲试想要接手。
她的身形一看就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姑娘,甚至还格外瘦弱些,拿着那新式铁铲也是轻松一铲,一点都不费劲,轻松写意。
不过朗月挖了几铲子,放在铲子后又提出一个可改进的地方,最好在铁铲棍上多加一圈防滑的,不然用久了会打滑。
她热的额头冒了汗,却格外认真的比划着,宋朗旭都一一记下。
看个小姑娘都不费力,其他人哪儿还稳得住?纷纷自告奋勇过来试铲子和其他的工具。也有人过来打听他们是干什么的,这些工具哪儿能买得到?
宋朗旭笑眯眯的说:“我们是衙门专门请来做农具的,这不是刚刚做好就来试用吗?这些农具好不好用,总归还是大伙儿说了算,也麻烦大家给我们提提意见。”
“当然当然,要说种地我们才是好手嘛!不过县老爷用心了啊,还专门请人来做农具!”那些人一边点头一边说道。
赵辰之又趁机了解一些家常,把各家的情况摸到一清二楚,大家都把他们当成做农具的匠人,说话也就没那么多顾虑,都说自从换了新大人后,他们的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听的赵辰之感动不已,百姓虽然不开口但心里自有一把秤,谁对他们好他们都记在心里。
就这么在郊外耗费了半天时间,又对如何改进农具有了新思路后,他们这才收拾着准备回衙门。
路上,宋朗旭自然发现有人跟着他们的马车,他若无其事的看了赵辰之一眼,赵辰之也回了一个无事的眼神,示意自己知晓。
第七十六章
照城本身就是赵辰之的管辖范围, 说的夸张点,地洞里老鼠今天偷了多少粒米他都能查到,更何况还有人胆肥到居然敢跟踪他们呢?不过一个下午, 到底是谁胆子这么壮, 赵辰之已经查了个一清二楚。
“一户姓丁的人家, 两兄弟?”赵辰之看完资料, 愣是没有发现跟丁氏兄弟有任何关联,但是, 没有好处怎么可能胆子这么肥?他已经在脑中风暴,幕后到底是谁指使的?是不满意他政策的大户们?还是上次儿子犯法求情无果的乡绅?或者兼而有之?总之都很可疑,后续要静观其变还是立刻抓捕呢?
还没等赵辰之想好对应的政策, 宋朗旭迟疑翻看了资料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两人的姓名有些耳熟啊......”
“但是朗旭你在照城能有什么熟人?”赵辰之接口。
对啊, 他来照城才多久?又能认识什么人?宋朗旭找脑子里翻来覆去的过一遍,迟疑说道:“莫不是那户人家?当初跟胡小三有纠葛的人家?”
胡小三为了查清父亲的死因这才壮着胆子来寻衙门, 结果没查到任何可疑之处,他最后也想通,这事就算过去了。如今这丁氏兄弟居然反过来找他, 这不叫做贼心虚还有什么叫?
宋朗旭跟赵辰之对视一眼,目光中都透出同一个意思, 有猫腻啊!
赵辰之经的事更多,很快镇定下来,“别惊动他们, 先找人跟着,看看他们到底要干嘛。”捉贼要拿赃, 光是跟踪也不能算是什么证据,且看看他们到底还有什么花样没用出来。
宋朗旭也是这个意思, 再说了,难道还能为了一个区区的跟踪就放弃正事?他还要继续改进农具。
农具跟耕牛,都是乡民春耕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有了力气大的耕牛,乡民耕种时才能省时省力,开垦更多的田地,前朝的官府,甚至还有耕牛租赁的业务,把属于官府的官牛租借给无牛的农户,一方面让他们节约气力,一方面能够赚取租金继续养牛。只是再好的经也顶不住歪嘴和尚,念着念着就歪了,把病牛弱牛拿去出租,这项制度才渐渐名存实亡的。
宋朗旭从旧资料里查到这项规定,便觉得改良过的农具拿来出租刚刚好,虽然是农具却也含有不少铁,并不是普通村民能够置办的起,成本太高。如果等他们慢慢攒钱,春耕都过去了,官府出面租赁能够降低他们的成本。其次就是农具的损耗没有耕牛那么高,就算用坏了还可以让铁匠重新浇筑。
总之这个主意不错。
这些日子他时常带着胡小三去郊外试用改良农具,让这些农具更加符合乡民的使用习惯,也更省力气。渐渐的,他们跟附近的村民都混熟了,乡民也提了不少有用的意见。
宋朗旭忙着重新绘制图纸,什么丁氏王氏的,全都被他抛到脑后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朗月竟然对画图纸也这么有兴趣,坚持每天跟着他出来,帮着一起画图纸增加效率。小丫头虽然不能说话,竟然靠着手指比划跟人沟通交流,把意思传达的清楚透彻。
改良农具的效率增加不少。
赵辰之把改进好的图纸送去铁匠铺,特意叮嘱做好一批就送出来,先给乡民们发下来,春耕的时间不能耽误,省一点时间算一点。
能够看着自己脑中的构思,从图纸变成实物,再送到田间地头,这是充满了荣誉感的,宋朗月惊叹的看着这些农具,她现在看这些东西,比看着金簪银钗还要顺眼。
第一批农具做好之后,早就得到消息的乡民挤在衙门口,等着认领。而领到农具的人欢天地喜,高兴的准备去试用。
给他们登记的文书还不忘叮嘱,“农具用坏了记得带回来修,如果哪儿用起来不顺手,记得一并带过来告诉我们,方便改进。”
乡民们哄笑起来,他们还没见过衙门的人这么和善,有人壮着胆子问道:“如果真的说了,有没有什么好处?”
“好处当然有了,根据你提的意见,会有一百文到一两银子不等的赏银,当然,如果弄虚作假可拿不到这钱啊!”文书一本正经的解释。
乡民们轰动了,有赏银拿唉!忙碌一年积攒下的银子才三五两,能拿到一两岂不是等于小半年收入?这时他们全然忽略了前头说的“一百文”,只记着一两了。
在旁边围观的赵辰之松了口气,他们衙门的人再如何绞尽脑汁想,也没有乡民真实使用中提出的意见更好,大概这就是朗旭经常在嘴里念叨的“实践出真知吧”?
改良农具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等到意见反馈回来再重新改进,就是明年春耕了。赵辰之盘算着,总算能够休息一阵了吧?
这些时日真是把他累的够呛,忙前忙后的组织人手,铁矿,铁匠等等,好容易才把一堆的事情做完,他恨不得趴着休息。
赵辰之休息了一晚后,正要去找宋朗旭商量下一步干嘛,刚刚走进后院,就被那味道熏了一跟头。
天呐,这是什么东西炸了吗?
赵辰之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响,熏的他思维都停顿了,他站在原处好半天才适应了这个味道,摇摇晃晃的走动喊着,“人呢?人都去哪儿了?”
石头从大缸边冒出半个脑袋来,“在这儿!”
他递给赵辰之一个怪模怪样的棉布兜子,赵辰之学着他的样子戴好,顿时感觉松快了许多,刚才鼻子都快失灵了,如今虽然还是味道熏人,至少不会影响他思考了。
他看着面前摆的一个个木桶,大缸,忍不住皱起眉头:“这是要干嘛?”
石头顶着一身臭气说:“这是二少爷说的,土法制肥料,正在调制配比,看看哪一种最好最省事。”
赵辰之再看,这些东西摆在这里,至少也有小半月了,没想到在改良农具之余,小师弟还有空搞这些。
“他人呢?”
“在后门领新的原,原材料。”
赵辰之找了过去,发现后门堆满了各种找来的菜叶子豆渣豆饼以及其他,宋朗旭在其中轻巧转动,点算数量,看到赵辰之过来还打招呼,“师兄你怎么过来了?来的也巧,我正要去找你呢!”
赵辰之把人拉的远了些,半是埋怨的说:“怎么不让下人帮忙来做?弄的你一身都是泥。”
宋朗旭笑道:“他们能帮忙的地方我都叫了,但是配比这东西我自己都稀里糊涂的,再让他们干那不是更糊涂了?亲自上手我才更明白。”
赵辰之转念一想也是,自己都弄不明白如何指挥下人?他转而去看那些缸缸罐罐,“那现在弄的这么样?”
“已经差不多了。”宋朗旭洗净双手,从头说起:“我曾经在一本农书上看过,如果想要农作物长的更好,就需要多加一些微量元素,这些元素通常都在各种腐土以及粪肥里.....”他说的就是最常见的肥料氮磷钾,这三种元素在粪肥里含量最丰富,但是,别的植物落叶里也一样有,区别只是含量多少。为实验哪种肥料最好用,他就用了土法发酵来实验,做出各式各样的肥料来。
这满院子的缸罐里,就是实验出来的成品,大致分为发酵和灰土两类。
赵辰之听的似懂非懂,他对这些东西不太熟悉,但听小师弟说的井井有条有理有据的,心知错不了多少。再听说这东西能够提高粮食产量三分之一,立刻来了兴趣:“真的?”
那可是三分之一哎!一百斤就能多出三十斤,能节约下多少粮食,又能多养活多少人!
“嗯,这数据是我初步估计的,可能会有误差,以及各家耕种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区别,但是不会低于五分之一。”
“这样已经够了,完全够了。”赵辰之摩拳擦掌,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推广土法肥料,“这些肥料够多少亩地用的?”
“如果每天都生产的话,十天内的分量够一百亩用,二十天后的产量够三四百亩,一个月后够一千亩,然后逐步增加。”
“有点少啊。”赵辰之托下巴思索着。
“其实不少了,肥料东西好,其实跟补品差不多,不能天天吃的,偶尔补一补就够了。”宋朗旭说道,肥料撒多了还烧苗呢!
既如此,赵辰之就准备把肥料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宋朗旭连忙拦了拦,耳语一番,赵辰之认真思索后,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
能够在衙门当差,自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但是以现在人勤劳肯干的性子,依然会在乡下留几亩田地种粮食,或是菜地之类的,能省一个铜板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