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见我多妩媚 第79节
这段插曲至此差不多终结。
唯宁王的马车中,宁王妃啪得放下往外看的帘子,她力气这么大,让宁王捧着竹简的手抖了一抖,抬头奇怪地看她。
宁王妃咬牙切齿,“这帮蛮族人真可恨,竟敢让我们给他们让路!进我长安,跟回自个儿家似的熟悉。迟早要把他们全都赶回大漠去!”
宁王笑了下,“这话你可别在外头说。小心被监御史听到,治你一个大罪。”
闻姝沉默了良久,夫君不是外人,她不必瞒他什么。女郎便怔怔然看着复又低头看书的夫君半天,说,“其实有时候,我还真挺希望你去抢那个位子的。”
张染扬眉,示意她何解。
闻姝皱着眉,“我实在不喜现在大楚对蛮族百般忍让、朝廷毫无作为的现状。你的兄弟们,一个个不是想着登皇位,就是性格软绵绵的人人拿捏。想要争位子的找各种借口天天往长安跑,天天去陛下面前尽孝。时间长了,他们的理念,恐怕都被陛下那‘无为而治’感化得差不多了。我对他们,期待值一点都不高。眼下真怕他们得了位子,和现在并没区别。那大楚,迟早要……”
她又看着张染,“但你不一样。你心比较狠,又不为私利动摇。你要是坐在那个位子上,大楚现在的国运,说不定会改变一二。”
张染微笑,“你饶了我吧。我本来身体就不好,再操心劳力,不是早死的命是什么?”
闻姝不悦看他,不喜欢他说这种话。然张染偏头想了下,放下书卷,“这些话,是你阿父写信说与你的吗?你们也开始讨论那个位子的事了?看来我父皇,身体恐怕真的撑不了多久了。”
宁王自有长安的情报网,但毕竟他常年在平陵,消息阻隔,许多事情知道的也只是一知半解。但闻家就落户长安,曲周侯看到的东西,必然比他这位公子要多很多。宁王对闻姝一笑,很诚心地说,“真的,让你阿父别在我身上抱有希望了。我不争那个位子,这是真话。毕竟我了解自己的身体,你也说我心狠,那就应该知道我不会为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赔上自己的一条命去。”
闻姝喃声,“可是大楚风雨招摇,问题总会大爆发。这该怎么办?”
张染漫不经心,“国之将死,能人辈出。我又操什么心?”
他们夫妻二人说的话,放到外头,便是大逆不道。但关上门帘,张染不在意大楚走向什么路,闻姝却很在意。闻姝比她夫君更有忧国忧民的一颗心,即使她夫君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公子,她只是他的王妃而已。
不提此事,车队进了城后,在大道上停下,兵分几路。宁王夫妻回京,自有属官小吏打扫好了府邸,迎接宁王夫妻。而他们在府上稍微缓口气,跟宫中递了牌子后,又会直接进未央宫去给几个贵人请安。东一个西一个,闻家这一派的人,排下来,得好几日后才有时间见面。
江照白也与他们告了别。
江家也是长安有名的名门,只不过现在举家搬去了岭南。虽则如此,长安仍有江家的旧宅,仍有少数族人落户长安。到了自家家门前,江照白自然要回家去了。
统共剩下的,就是舞阳翁主,并会稽李家的两位年少郎君。
舞阳翁主已经无心想其他的事,到了长安,到了她熟悉的地盘,她才归心似箭。想着家中等候的亲人,便禁不住时时催促车夫快一些。虽然知道她私自离京,阿父阿母肯定要生她的气。但是一切无损她想见阿父阿母的心。
小翁主从小到大,离家出走也就这么一回。
她自觉自己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只想回家,向阿父阿母哭诉去。
过了大半个时辰,走上官寺的大道,又行了几程,一路人终于到了曲周侯府邸前,闻蝉先一马当先地跳下马车。等李信与李晔安排仆人搬运贵重礼品时,一回头,发现翁主的马车已经空了。舞阳翁主到了自己的家,熟门熟路,也不跟他们打招呼,先去找自己想见的人了。
李家两位小郎君则是恭恭敬敬地在管事的领引下,先去前厅见过曲周侯。
到前厅时,二人进去,竟看到一方竹木曲几后,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等着他们。进去时,锦绣为帷、四面卷起,中年人的身后壁画龙虎相争,屏风又以虎皮为材质。整个厅中一扫之下,摆设古拙浑厚,俱是玄重黑色。站在门口,便觉一阵虎将神威的军旅气势扑面而来。
李信扫一眼,便觉中年人身前的曲几雅致小巧,还有氆毯上的云纹,与厅中让人望之生畏的风格很不一样。
他低头思忖片刻,便了然:前厅布置是按照曲周侯的喜好来的。这方曲几和地上的氆毯,却是长公主的喜爱。
这对夫妻倒也有意思。
李三郎李晔正垂手持礼,恭敬地让仆人递上去卷云纹朱绘的漆函,交与上方的男主人公。少年郎君身体的每个部位都紧紧绷着,笑容进退有度中,又透着几分紧张。他都不敢正眼去看这位舅舅——厅中威严沉重的气势,将少年郎压得很低,他唯恐自己一言一行出了错,给李家丢了脸。
曲周侯少年时迎娶宣平长公主。这对夫妻少时感情却是有名的不好,君侯与长公主对着干,两人打架打得全长安都听说过。闻家只是一世家,曲周侯的侯爵之位,是此人自己挣来的;连娶的这个身为长公主的妻子,曲周侯也没有怕过。
李晔想到还在家时,长辈们让他跟二哥一起去长安交际。李晔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会稽的地盘。他兴奋不已,便去问父亲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他父亲对于他能代表李家去长安、肩负会稽使命一事,与有荣焉。但说到长安的人物,他父亲心有戚戚,纠结半晌后道,“拜完了闻家长辈后,就是你大伯母那一辈的人了。你的那些表舅舅们,现在常年待在长安的,就曲周侯一位。为父多年前倒是见过他,其人性格强势,说一不二。我儿能少招惹他,便是最好。”
李晔又向大伯父请教。
碰上他大伯父正好在吩咐李二郎出行的注意事件。说到曲周侯,李郡守比李二郎的父亲放得开多了,随意道,“他那个人不好打交道,你们随便吧。投不投他缘的,你们见机行事吧。”
说了等于没说。
而现在,他们正面对这位据说很不好说话的曲周侯。
面对这样一个人,李晔当真大气不敢出。
李信则好整以暇地在曲周侯看信时,打量着这位中年男子。
闻平人至中年,长襦峨冠,一身玄黑佩剑长袍。旁有青铜树灯,他洒脱坐于几前看书简,锁着长眉,颇有器宇轩昂之势。也许他少年时威武强悍,但人至中年,又有十数年的闲适生活,整个人的气质,已经温润儒雅了很多。
曲周侯抬了眼,与看着他的少年郎对视。少年对他咧嘴一笑,就拱手行礼。小郎君年少,笑起来意气风发;请安的礼数也不是那么规矩,但在他身上,就是有一种潇洒不羁的气度来。
李信响亮喊了一声,“舅舅!”
闻平将竹简放下,“既然明轩有托,你们便在府上住下吧。信中内容,事后闲了我们再详谈,”“明轩”是李郡守李怀安的字,闻平这样叫来,可见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倒是你……就是李家认回来的孩子?”
李信笑着应了一声是。
曲周侯对这个一点都不胆怯的小郎君很好奇——毕竟一个在外面长大的孩子,回来他们这种世家,都会露怯。曲周侯放下手中卷轴,问了李信不少问题。李信身后的李晔则松口气,曲周侯去问李信的话,对他则是粗略扫过,他也没有什么不快。毕竟一看到曲周侯那种眼神,文质彬彬的李三郎,就升起一种山中见虎的怯意。
“这么说,你以前是街头混混?都是干什么的?”闻平对李信的生平际遇很感兴趣。
李信打了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这位君侯舅舅。
毕竟在李家,他认回去的时候,有李郡守为他担保,为他引路。但在这里,全凭他自己。
“什么混混?你们在聊什么?”厅外黄昏余光下,走来众仆。
厚帘掀开,李信回头,先是看到光华满目。待适应了满眼的明光后,才看到众仆退了出来,走进来的,乃是一眉眼有些眼熟的中年女郎,并挽着她胳臂的舞阳翁主。
闻蝉已经换了身衣服,挽着母亲过来前厅。闻蝉的明艳,带着少女的娇憨可亲,距离感并不是那么远。她的母亲,宣平长公主,在嫁与曲周侯后,人也称她为“曲周长公主”,却是与人的距离感很强。若说闻蝉还有女孩儿的娇气天真,不那么像个皇室成员;长公主则满身的雍容华贵,只看她一眼,便觉得这样的人不是公主,也没人是公主了。
而等看过了美人,李家两位郎君,才看到后方,还跟着一比他们大一些的少年郎君。
少年郎君该是十□□岁,细长眉眼,唇红齿白,自带笑意。无论在哪里,也称得上“俏郎君”。但在他母亲和小妹妹的美艳光环下,少年郎君被衬得跟路人一样。好在他已经习惯了自家女郎的美丽出众,笑嘻嘻地站在母亲与妹妹身后,手上抓着一把扇子,跟李家两位郎君点头示意,态度非常友好。
这位,正是曲周侯世子,闻若,字扶明。年十九,未婚娶。
众人见了礼。
李三郎更是不想说话了:以前觉得翁主闻蝉有些高傲,现在看了这一家子人,除了侯世子闻扶明比较好说话外,一个比一个看起来难说话。也许在闻家这群人里,闻蝉才是最软最温柔的那一个。
他更佩服面对爱答不理的长公主和一字一坑的曲周侯,他二哥李信居然应对自如,并不露怯。
长公主正走向曲周侯,她看夫君在跟那个满身不羁之气的少年郎君说话,便随口问了句,“你便是阿蓉家的二郎?不错。”
李信估计她评价“不错”,就是随意那么一说,也没有什么意思。
但闻蝉跟着她母亲,看眼她那个二表哥,则拆台道,“阿母,他哪里不错啊?他混混出身呢,天天走鸡斗狗不学好,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长公主已经坐于了夫君身边,看眼她后面那个喋喋不休的小女儿。长公主眉眼冷然,看向她女儿时,眼神却温柔怜爱了许多。长公主连斥责她的宝贝女儿,都斥责的那么和气,“小蝉不要胡说。英雄出少年,英雄不问出身。你干什么瞧不起混混?莫要短视。”
闻蝉撇撇嘴,看向她父亲。
她阿父也是对着别人就板脸,看到她时,唇角都带着微微笑意,与之前那个一身冷硬之气的中年男人判若两人。他现在的形象,任谁都能看出他极宠爱这个女儿,“你也莫说小蝉。小蝉只是不懂事,小蝉与她二表哥,我听说其实相处的也不错?”
闻扶明立刻接话,“不错不错。李二郎很好,小蝉也很好。阿母你就不要说小蝉了。”
闻蝉就坐到她母亲怀里撒娇去了。
李信并李晔:“……”
难怪闻蝉总说她家里人除了她二姊,谁都宠着她。这女儿离家出走一趟,这夫妻二人就跟不知道似的,一唱一和,再加上世子,专说闻蝉的好去了。李三郎以前还觉得闻蝉娇气,但现在看,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闻蝉已经很不娇气了。
等安抚完了小女儿,夫妻二人才转向充当路人空气的李家两位郎君,“到了晚膳的时间,你们两个也过来吃吧。以后住在闻家,把这里当自己家一般,不必拘束。有需要便说,我们能帮的尽量帮。”
两位郎君忙点头,“喏。”
一晚宾主尽欢。
于李家两位郎君来说,则是又围观了一场闻家对闻蝉的狂烈宠爱。
回去时,李三郎与二郎说起席间所见,道,“难怪翁主像小孩子似的,怎么也长不大。有这样的家人,她是不可能长大的。”又笑,“她这样娇贵,也不知道谁能聘了她去。”斜眼便看他二哥。
李晔又不是瞎子,非但不是瞎子,还生有七窍玲珑心。李二郎与舞阳翁主之间的事,李晔心知肚明。
李信漫不经心答,“长不大又有什么关系?她自该被人千娇百宠,一辈子不用长大,才是最好的。”
李晔便笑而不语。
次日开始,两位郎君便开始了在长安的交际。曲周侯倒是没帮他们多少忙,侯世子却非常热心。两位郎君为了会稽雪灾之事奔波,知道陛下不理事,便想见到长安那些真正管事的丞相大夫之类。闻扶明整日闲闲无事,就当两个表弟是过来玩了,很有兴趣陪他们两个走一趟。
多亏这位侯世子的相助,两人带着不少礼物,在长安打开了交际面。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李信与李晔积极为会稽之事奔走,两个郎君本不相熟,在这个过程中,关系却近了很多。但对于李晔来说,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李信待侯世子,都比他亲近些。
李三郎百思不解,自己哪里惹二哥嫌,让他总跟自己控着一段距离?
李信忙碌的时候,闻蝉也不消停。
她的叔叔伯伯们不在长安,但闻家老宅在长安。闻家老宅中,关爱她的长辈也不少。听说她终于回长安了,各位长辈都要见她,都要对她嘘寒问暖。闻蝉作为小辈,就少不了去见人了。除此之外,还有她在长安玩得好的手帕交们,女郎们见了面,交流了彼此之间的热闹,笑闹中,一日日无忧无虑地过去。
有未央宫中,大人物们与蛮族人关系紧张地相抗衡。
也有长安大街上,胡人出行,带来西域的特产,带给长安百姓们新奇。
要见的人太多了,要参加的宴席太多了,闻蝉几乎忘记了李信。
然她当然无法忘掉——她在哪里,跟女郎们喝酒时,无聊地吃吃喝喝时,总忍不住去想,要是她表哥在,肯定不会无趣成这样子。
某晚回府用膳时分,闻家迎来了宁王夫妻。父母与二女儿多年未曾相见,双方倒是很想念的。不过曲周侯夫妻二人的感情,除了对小女儿外,都格外内敛;而闻姝又身为宁王妃,地位使然,性格使然,她也做不到像妹妹那样扑入母亲怀里撒娇。
她这一生,都没埋入她母亲怀里撒娇过。
两年未见,闻姝只是微微红了眼。
回头看到闻蝉漫不经心地在一边走神,闻姝皱了皱眉:这个妹妹啊……
众人一同用膳。
厅外风吹灯笼,廊下火红一片。席间静谧,只仆从来往,闻姝忽想起一个人,问道,“李二郎不是住在这里吗?怎么不见他过来用膳?还有我大兄呢?”
长公主疑惑地看了眼女儿,心不在焉道,“李二郎来京,自是有事了。又什么时候非要跟我们一起用膳了?你大兄正陪着他们一起。这会儿应该还没回来。不过你问他做什么?”
闻姝的表情更吃惊了。
在母亲与父亲的注视下,她也没犹豫多久。闻姝本来就不是会藏着掖着的人,她看眼那边坐于案前还一脸没烦恼的妹妹,直接问母亲,“李二郎没有跟你们说过吗?他想求娶小蝉来着。”
她的夫君张染在旁边,被酒呛住了。他无奈的看眼妻子,没想到妻子这么不讲究。这种话都随便说出来。
而顶着众人一致探视目光的闻蝉呆了,好半天才说,“不不不关我的事。”
曲周侯沉默半晌,拍了拍妻子的手,淡声,“想求娶小蝉的人那么多,谁又记得住?李二郎有胆子,自己过来跟我说吧。”
闻姝低头:看父亲这架势,就知道李信的未来不好过。
夫君已经发了言,长公主就没对此事说什么。众人继续用膳,但过了一会儿,长公主就招来侍女问,“扶明怎么还不回来?他和李二郎到现在都不回来,你去问问他们忙什么。”
她直接忽略了李三郎。
过会儿,侍女脸色古怪地进来,隐晦看眼舞阳翁主。
闻蝉说,“看我干什么?别让我出去,我已经十五了,我也要听你们说什么!不许瞒着我!”
侍女看眼曲周侯夫妻无异议,便唇瓣翕动,轻声,“世子带两位郎君去娼坊喝花酒去了。”
唯宁王的马车中,宁王妃啪得放下往外看的帘子,她力气这么大,让宁王捧着竹简的手抖了一抖,抬头奇怪地看她。
宁王妃咬牙切齿,“这帮蛮族人真可恨,竟敢让我们给他们让路!进我长安,跟回自个儿家似的熟悉。迟早要把他们全都赶回大漠去!”
宁王笑了下,“这话你可别在外头说。小心被监御史听到,治你一个大罪。”
闻姝沉默了良久,夫君不是外人,她不必瞒他什么。女郎便怔怔然看着复又低头看书的夫君半天,说,“其实有时候,我还真挺希望你去抢那个位子的。”
张染扬眉,示意她何解。
闻姝皱着眉,“我实在不喜现在大楚对蛮族百般忍让、朝廷毫无作为的现状。你的兄弟们,一个个不是想着登皇位,就是性格软绵绵的人人拿捏。想要争位子的找各种借口天天往长安跑,天天去陛下面前尽孝。时间长了,他们的理念,恐怕都被陛下那‘无为而治’感化得差不多了。我对他们,期待值一点都不高。眼下真怕他们得了位子,和现在并没区别。那大楚,迟早要……”
她又看着张染,“但你不一样。你心比较狠,又不为私利动摇。你要是坐在那个位子上,大楚现在的国运,说不定会改变一二。”
张染微笑,“你饶了我吧。我本来身体就不好,再操心劳力,不是早死的命是什么?”
闻姝不悦看他,不喜欢他说这种话。然张染偏头想了下,放下书卷,“这些话,是你阿父写信说与你的吗?你们也开始讨论那个位子的事了?看来我父皇,身体恐怕真的撑不了多久了。”
宁王自有长安的情报网,但毕竟他常年在平陵,消息阻隔,许多事情知道的也只是一知半解。但闻家就落户长安,曲周侯看到的东西,必然比他这位公子要多很多。宁王对闻姝一笑,很诚心地说,“真的,让你阿父别在我身上抱有希望了。我不争那个位子,这是真话。毕竟我了解自己的身体,你也说我心狠,那就应该知道我不会为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赔上自己的一条命去。”
闻姝喃声,“可是大楚风雨招摇,问题总会大爆发。这该怎么办?”
张染漫不经心,“国之将死,能人辈出。我又操什么心?”
他们夫妻二人说的话,放到外头,便是大逆不道。但关上门帘,张染不在意大楚走向什么路,闻姝却很在意。闻姝比她夫君更有忧国忧民的一颗心,即使她夫君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公子,她只是他的王妃而已。
不提此事,车队进了城后,在大道上停下,兵分几路。宁王夫妻回京,自有属官小吏打扫好了府邸,迎接宁王夫妻。而他们在府上稍微缓口气,跟宫中递了牌子后,又会直接进未央宫去给几个贵人请安。东一个西一个,闻家这一派的人,排下来,得好几日后才有时间见面。
江照白也与他们告了别。
江家也是长安有名的名门,只不过现在举家搬去了岭南。虽则如此,长安仍有江家的旧宅,仍有少数族人落户长安。到了自家家门前,江照白自然要回家去了。
统共剩下的,就是舞阳翁主,并会稽李家的两位年少郎君。
舞阳翁主已经无心想其他的事,到了长安,到了她熟悉的地盘,她才归心似箭。想着家中等候的亲人,便禁不住时时催促车夫快一些。虽然知道她私自离京,阿父阿母肯定要生她的气。但是一切无损她想见阿父阿母的心。
小翁主从小到大,离家出走也就这么一回。
她自觉自己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只想回家,向阿父阿母哭诉去。
过了大半个时辰,走上官寺的大道,又行了几程,一路人终于到了曲周侯府邸前,闻蝉先一马当先地跳下马车。等李信与李晔安排仆人搬运贵重礼品时,一回头,发现翁主的马车已经空了。舞阳翁主到了自己的家,熟门熟路,也不跟他们打招呼,先去找自己想见的人了。
李家两位小郎君则是恭恭敬敬地在管事的领引下,先去前厅见过曲周侯。
到前厅时,二人进去,竟看到一方竹木曲几后,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等着他们。进去时,锦绣为帷、四面卷起,中年人的身后壁画龙虎相争,屏风又以虎皮为材质。整个厅中一扫之下,摆设古拙浑厚,俱是玄重黑色。站在门口,便觉一阵虎将神威的军旅气势扑面而来。
李信扫一眼,便觉中年人身前的曲几雅致小巧,还有氆毯上的云纹,与厅中让人望之生畏的风格很不一样。
他低头思忖片刻,便了然:前厅布置是按照曲周侯的喜好来的。这方曲几和地上的氆毯,却是长公主的喜爱。
这对夫妻倒也有意思。
李三郎李晔正垂手持礼,恭敬地让仆人递上去卷云纹朱绘的漆函,交与上方的男主人公。少年郎君身体的每个部位都紧紧绷着,笑容进退有度中,又透着几分紧张。他都不敢正眼去看这位舅舅——厅中威严沉重的气势,将少年郎压得很低,他唯恐自己一言一行出了错,给李家丢了脸。
曲周侯少年时迎娶宣平长公主。这对夫妻少时感情却是有名的不好,君侯与长公主对着干,两人打架打得全长安都听说过。闻家只是一世家,曲周侯的侯爵之位,是此人自己挣来的;连娶的这个身为长公主的妻子,曲周侯也没有怕过。
李晔想到还在家时,长辈们让他跟二哥一起去长安交际。李晔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离开会稽的地盘。他兴奋不已,便去问父亲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他父亲对于他能代表李家去长安、肩负会稽使命一事,与有荣焉。但说到长安的人物,他父亲心有戚戚,纠结半晌后道,“拜完了闻家长辈后,就是你大伯母那一辈的人了。你的那些表舅舅们,现在常年待在长安的,就曲周侯一位。为父多年前倒是见过他,其人性格强势,说一不二。我儿能少招惹他,便是最好。”
李晔又向大伯父请教。
碰上他大伯父正好在吩咐李二郎出行的注意事件。说到曲周侯,李郡守比李二郎的父亲放得开多了,随意道,“他那个人不好打交道,你们随便吧。投不投他缘的,你们见机行事吧。”
说了等于没说。
而现在,他们正面对这位据说很不好说话的曲周侯。
面对这样一个人,李晔当真大气不敢出。
李信则好整以暇地在曲周侯看信时,打量着这位中年男子。
闻平人至中年,长襦峨冠,一身玄黑佩剑长袍。旁有青铜树灯,他洒脱坐于几前看书简,锁着长眉,颇有器宇轩昂之势。也许他少年时威武强悍,但人至中年,又有十数年的闲适生活,整个人的气质,已经温润儒雅了很多。
曲周侯抬了眼,与看着他的少年郎对视。少年对他咧嘴一笑,就拱手行礼。小郎君年少,笑起来意气风发;请安的礼数也不是那么规矩,但在他身上,就是有一种潇洒不羁的气度来。
李信响亮喊了一声,“舅舅!”
闻平将竹简放下,“既然明轩有托,你们便在府上住下吧。信中内容,事后闲了我们再详谈,”“明轩”是李郡守李怀安的字,闻平这样叫来,可见两人关系还是不错的,“倒是你……就是李家认回来的孩子?”
李信笑着应了一声是。
曲周侯对这个一点都不胆怯的小郎君很好奇——毕竟一个在外面长大的孩子,回来他们这种世家,都会露怯。曲周侯放下手中卷轴,问了李信不少问题。李信身后的李晔则松口气,曲周侯去问李信的话,对他则是粗略扫过,他也没有什么不快。毕竟一看到曲周侯那种眼神,文质彬彬的李三郎,就升起一种山中见虎的怯意。
“这么说,你以前是街头混混?都是干什么的?”闻平对李信的生平际遇很感兴趣。
李信打了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这位君侯舅舅。
毕竟在李家,他认回去的时候,有李郡守为他担保,为他引路。但在这里,全凭他自己。
“什么混混?你们在聊什么?”厅外黄昏余光下,走来众仆。
厚帘掀开,李信回头,先是看到光华满目。待适应了满眼的明光后,才看到众仆退了出来,走进来的,乃是一眉眼有些眼熟的中年女郎,并挽着她胳臂的舞阳翁主。
闻蝉已经换了身衣服,挽着母亲过来前厅。闻蝉的明艳,带着少女的娇憨可亲,距离感并不是那么远。她的母亲,宣平长公主,在嫁与曲周侯后,人也称她为“曲周长公主”,却是与人的距离感很强。若说闻蝉还有女孩儿的娇气天真,不那么像个皇室成员;长公主则满身的雍容华贵,只看她一眼,便觉得这样的人不是公主,也没人是公主了。
而等看过了美人,李家两位郎君,才看到后方,还跟着一比他们大一些的少年郎君。
少年郎君该是十□□岁,细长眉眼,唇红齿白,自带笑意。无论在哪里,也称得上“俏郎君”。但在他母亲和小妹妹的美艳光环下,少年郎君被衬得跟路人一样。好在他已经习惯了自家女郎的美丽出众,笑嘻嘻地站在母亲与妹妹身后,手上抓着一把扇子,跟李家两位郎君点头示意,态度非常友好。
这位,正是曲周侯世子,闻若,字扶明。年十九,未婚娶。
众人见了礼。
李三郎更是不想说话了:以前觉得翁主闻蝉有些高傲,现在看了这一家子人,除了侯世子闻扶明比较好说话外,一个比一个看起来难说话。也许在闻家这群人里,闻蝉才是最软最温柔的那一个。
他更佩服面对爱答不理的长公主和一字一坑的曲周侯,他二哥李信居然应对自如,并不露怯。
长公主正走向曲周侯,她看夫君在跟那个满身不羁之气的少年郎君说话,便随口问了句,“你便是阿蓉家的二郎?不错。”
李信估计她评价“不错”,就是随意那么一说,也没有什么意思。
但闻蝉跟着她母亲,看眼她那个二表哥,则拆台道,“阿母,他哪里不错啊?他混混出身呢,天天走鸡斗狗不学好,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长公主已经坐于了夫君身边,看眼她后面那个喋喋不休的小女儿。长公主眉眼冷然,看向她女儿时,眼神却温柔怜爱了许多。长公主连斥责她的宝贝女儿,都斥责的那么和气,“小蝉不要胡说。英雄出少年,英雄不问出身。你干什么瞧不起混混?莫要短视。”
闻蝉撇撇嘴,看向她父亲。
她阿父也是对着别人就板脸,看到她时,唇角都带着微微笑意,与之前那个一身冷硬之气的中年男人判若两人。他现在的形象,任谁都能看出他极宠爱这个女儿,“你也莫说小蝉。小蝉只是不懂事,小蝉与她二表哥,我听说其实相处的也不错?”
闻扶明立刻接话,“不错不错。李二郎很好,小蝉也很好。阿母你就不要说小蝉了。”
闻蝉就坐到她母亲怀里撒娇去了。
李信并李晔:“……”
难怪闻蝉总说她家里人除了她二姊,谁都宠着她。这女儿离家出走一趟,这夫妻二人就跟不知道似的,一唱一和,再加上世子,专说闻蝉的好去了。李三郎以前还觉得闻蝉娇气,但现在看,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闻蝉已经很不娇气了。
等安抚完了小女儿,夫妻二人才转向充当路人空气的李家两位郎君,“到了晚膳的时间,你们两个也过来吃吧。以后住在闻家,把这里当自己家一般,不必拘束。有需要便说,我们能帮的尽量帮。”
两位郎君忙点头,“喏。”
一晚宾主尽欢。
于李家两位郎君来说,则是又围观了一场闻家对闻蝉的狂烈宠爱。
回去时,李三郎与二郎说起席间所见,道,“难怪翁主像小孩子似的,怎么也长不大。有这样的家人,她是不可能长大的。”又笑,“她这样娇贵,也不知道谁能聘了她去。”斜眼便看他二哥。
李晔又不是瞎子,非但不是瞎子,还生有七窍玲珑心。李二郎与舞阳翁主之间的事,李晔心知肚明。
李信漫不经心答,“长不大又有什么关系?她自该被人千娇百宠,一辈子不用长大,才是最好的。”
李晔便笑而不语。
次日开始,两位郎君便开始了在长安的交际。曲周侯倒是没帮他们多少忙,侯世子却非常热心。两位郎君为了会稽雪灾之事奔波,知道陛下不理事,便想见到长安那些真正管事的丞相大夫之类。闻扶明整日闲闲无事,就当两个表弟是过来玩了,很有兴趣陪他们两个走一趟。
多亏这位侯世子的相助,两人带着不少礼物,在长安打开了交际面。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李信与李晔积极为会稽之事奔走,两个郎君本不相熟,在这个过程中,关系却近了很多。但对于李晔来说,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李信待侯世子,都比他亲近些。
李三郎百思不解,自己哪里惹二哥嫌,让他总跟自己控着一段距离?
李信忙碌的时候,闻蝉也不消停。
她的叔叔伯伯们不在长安,但闻家老宅在长安。闻家老宅中,关爱她的长辈也不少。听说她终于回长安了,各位长辈都要见她,都要对她嘘寒问暖。闻蝉作为小辈,就少不了去见人了。除此之外,还有她在长安玩得好的手帕交们,女郎们见了面,交流了彼此之间的热闹,笑闹中,一日日无忧无虑地过去。
有未央宫中,大人物们与蛮族人关系紧张地相抗衡。
也有长安大街上,胡人出行,带来西域的特产,带给长安百姓们新奇。
要见的人太多了,要参加的宴席太多了,闻蝉几乎忘记了李信。
然她当然无法忘掉——她在哪里,跟女郎们喝酒时,无聊地吃吃喝喝时,总忍不住去想,要是她表哥在,肯定不会无趣成这样子。
某晚回府用膳时分,闻家迎来了宁王夫妻。父母与二女儿多年未曾相见,双方倒是很想念的。不过曲周侯夫妻二人的感情,除了对小女儿外,都格外内敛;而闻姝又身为宁王妃,地位使然,性格使然,她也做不到像妹妹那样扑入母亲怀里撒娇。
她这一生,都没埋入她母亲怀里撒娇过。
两年未见,闻姝只是微微红了眼。
回头看到闻蝉漫不经心地在一边走神,闻姝皱了皱眉:这个妹妹啊……
众人一同用膳。
厅外风吹灯笼,廊下火红一片。席间静谧,只仆从来往,闻姝忽想起一个人,问道,“李二郎不是住在这里吗?怎么不见他过来用膳?还有我大兄呢?”
长公主疑惑地看了眼女儿,心不在焉道,“李二郎来京,自是有事了。又什么时候非要跟我们一起用膳了?你大兄正陪着他们一起。这会儿应该还没回来。不过你问他做什么?”
闻姝的表情更吃惊了。
在母亲与父亲的注视下,她也没犹豫多久。闻姝本来就不是会藏着掖着的人,她看眼那边坐于案前还一脸没烦恼的妹妹,直接问母亲,“李二郎没有跟你们说过吗?他想求娶小蝉来着。”
她的夫君张染在旁边,被酒呛住了。他无奈的看眼妻子,没想到妻子这么不讲究。这种话都随便说出来。
而顶着众人一致探视目光的闻蝉呆了,好半天才说,“不不不关我的事。”
曲周侯沉默半晌,拍了拍妻子的手,淡声,“想求娶小蝉的人那么多,谁又记得住?李二郎有胆子,自己过来跟我说吧。”
闻姝低头:看父亲这架势,就知道李信的未来不好过。
夫君已经发了言,长公主就没对此事说什么。众人继续用膳,但过了一会儿,长公主就招来侍女问,“扶明怎么还不回来?他和李二郎到现在都不回来,你去问问他们忙什么。”
她直接忽略了李三郎。
过会儿,侍女脸色古怪地进来,隐晦看眼舞阳翁主。
闻蝉说,“看我干什么?别让我出去,我已经十五了,我也要听你们说什么!不许瞒着我!”
侍女看眼曲周侯夫妻无异议,便唇瓣翕动,轻声,“世子带两位郎君去娼坊喝花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