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现在拉斯普京被杀死,尼古拉二世震怒之下一边下令忠于他的军队向彼得格勒靠拢,一边派遣近卫骑兵在尤苏波夫亲王和狄密翠大公还未反应过来之前便软禁了两人,随后在皇后的建议下,大肆逮捕跟处置两人的党羽,他二人发配到外地。短时间内便重创了贵族的势力,以至于俄国国内本来能够压制住资产阶级及革命分子再也没有了牵制势力,平衡被打破。
越来越多对沙皇不满的势力走到了一起,一场惊动世界的革命即将爆发。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章 新德里风云
因为拉斯普京之死,俄国国内的势力平衡被打破,局势骤然变化了起来。
只可惜,底下虽然是暗流涌动,但沙皇却没有立刻发现他的统治基础已被动摇,他始终傲慢的认为,中国人的武力或许比前清时期有所发展,但到底远不是俄国的对手。
之所以能在远东跟中亚击败俄军,也不过是占了战略上的优势。是的,如果不是俄国从远东跟中亚抽调了太多的兵力,导致两地兵防空虚。后来他又瞎眼的信任了普拉托夫那个无能的废物,这才葬送了远东集团军。
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尼古拉二世一边向英法两国求援,一边半软半硬的向英国表示,倘若远东地区有失,一亿多俄国国民都将失去对他跟沙皇政府的信任。为了保住远东跟中亚的不失,他可以接受放弃部分的俄国与前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拒绝大面积的将他们父子几代从中国身上掠夺的领土完全交还。
同时,在突厥斯坦地区,沙皇尼古拉二世也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硬态度,他拒绝向中国人做出更多的让步。并向英国一再重申,中亚地区是俄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中国人必须从中亚撤走所有兵力,否则,他将下令俄军从东线抽调更多的兵力,以报复中国。
他向伦敦拨发了电报,亲自跟英王以及劳合乔治谈判,拒绝将谈判地点安排在中国,理由是中国仅仅只是借着北极熊腾不出手的功夫在远东跟中亚赢了几场小仗罢了,俄国不承认中国的胜利。而谈判地点选择在中国,这令尼古拉二世感觉十分耻辱,他在电报中愤怒的称“我简直无法忍受,所有人都在说,喂你们看,伟大的俄罗斯输给了那群黄皮猴子,他们不得不在黄皮猴子的国家里,接受屈辱的投降跟谈判!”
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劳合乔治也处于打击中国,维持英国在远东霸权的目的,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向亚瑟·贝尔福转达了英国人的要求,并希望他说服中国,将谈判地点改在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新德里。
得到了英国人的保证之后,尼古拉二世顿时底气十足。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天来临了,尽管中俄两国宣布停止前线的动作后,中国依旧没有撤兵,但尼古拉二世很自信,中国人不可能在西伯利亚会降到零下三四十多的温度下继续向俄国发动进攻,因为他们的补给线已经绵延数千里,几乎与俄国相仿了。
正是这种认知,他一边缓慢的将过去两个月里从东线挤出了五个新兵师停在了鄂木斯克等待补给跟武器,一边向已经抵达中亚的使团下达了命令。
在他的暗示下,11月7日,俄国使团于中亚改道,拒绝中国的邀请从新疆沿正在建设中的兰新铁路进入中国,该走阿富汗直接前往印度。结果,反而令俄国错失了最后一次对中国实力的评估。
俄国使团的变化很快令中国高层察觉到了俄国态度的变化,而这时候,一直忙于跟美国国务卿兰辛‘联络感情’的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也好像突然想起了中国一般,代表英国及俄国向中国递交照会,要求将谈判地点改在印度新德里。
李汉第一时间给予了坚决回绝,他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同时也拒接将谈判地点更改在新德里。他向英国人一再表示,中国作为战争的被害者,中俄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人在妄图分裂中国之外蒙古,而中国被迫出兵击败俄国入侵者的正义战争。既然战争是正义的,而中国又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那凭什么谈判在选定了天津之后,又该更改地方。
对此,英国人的回答是,之前将地点选择在天津虽然是俄国人的意思,但库朋斯齐只是前任驻华公使,并不是俄国谈判团的成员,不能代表俄国国内的意思。所以,他之前跟中国人进行的接触,只能看作是两国为正式和谈进行的默契接触,当不得正式。
李汉随即以‘既然之前的一切决定当不得真,那中俄两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也当不得真,两国依旧处于战争状态’。他这自然是半真半假的威胁,偏偏英国人就算是知道他这是威胁,也不敢去试试中国敢不敢重新恢复前线的战争状态。
僵持维持了几天,最终11日得到国内的回复后,贝尔福承诺将英国之前承诺归还中国的威海卫军港交还中国,这才让中国的态度软下来,同意更改谈判地点。
不过虽然同意了更改谈判地点,但李汉依旧拒绝将谈判地点选择印度。他态度十分明确,英俄两国都是协约国成员国,将谈判地点设在英国殖民地,于俄国十分有利,但对于中国却十分不利。他向英国要求将谈判地点设在菲律宾马尼拉,并为此特别约见了美国国务卿兰辛。
兰辛起初是十分赞同的,但不知道英国人给予了他什么承诺,总之,在一天之后,兰辛突然改了口,委婉劝说李汉,甚至用上了南洋地区当前局势比较混乱的借口,希望他能接受在印度新德里的谈判。
李汉这要求纯粹是在拖延时间,在贝尔福暗保证到1917年4月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五年任期满后,英国将总税务司的控制权完整交还中国后,李汉总算是点了头,同意将谈判地点改在印度新德里。
不过,这一番纠缠。中国也成功的拖延了更多的时间,结果当李汉敲定了中方将派遣以外交部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印度新德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1月的下旬。
之所以派出外交总长为代表,主要还是因为俄国派出的代表团团长赫然是伊万·戈列梅金,俄国的现任内政大臣,在五个月之前,他还是俄国的大臣会议主席。
11月20日,陆征祥率领包括五十多名随员在内的庞大师团,从上海乘坐游轮南下。随行的尚有一支舰队,包括已经改名为‘伏波’、‘东海’的两艘前美国弗吉尼亚级老式战列舰以及其余大小战舰九艘。他们将沿途护送师团绕道台湾海峡一路抵达越南岘港,然后在那里短暂停留补充物资后直接前往新加坡。新加坡之后的行程将由英国军舰护送,以中国如今在远东的地位跟重要性,英国人比任何人更要小心保护中国使团的安全。
陆征祥临行前,李汉给他的指示还是只有一个。谈…慢慢的磨,做好谈个半年甚至更久的准备。他向陆征祥出示了好多份来自俄国国内的情报,都显示了俄国将有一场大革命要爆发。而沙皇政权万一真被推翻了,中国可就赚大了。
因为一个政权的建立,必将经历一番冲突跟战争。俄国动荡起来,估计短时间内就没有那个时间去管沙皇时期遗留下的问题了。
让中国派遣军舰保护,是英国人的提议。民国高层对于英国人的用心多少了解几分,也是假装糊涂不懂他们的意思。
对于中国的崛起,英国人在敌视中也夹杂着谨慎的欢迎态度。这并不难理解,俄国人在欧洲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没看到连中国都无法击败吗。而日本自从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后,在远东的扩张速度已经逐渐超出了英国人的控制。
在英国人看来,他们以前为了镇压中国并遏制俄国向远东的扩张,扶持日本是有必要的。但是现在俄国被削弱,日本趁着欧战的爆发不但国内经济跟工业迅速发展,日俄战争带来的镇痛也被逐渐的治愈。而且,这个国家还在太平洋上夺取了原本属于德国的殖民地。这种积极的扩张态度,已经让英国高层十分不安了。
日本出兵南洋,吞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最终激化了英日两国的矛盾。但英国人被欧战牵制了全部精力,在远东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付东亚最强国日本。而美国虽然对日本向南洋扩张十分不满,但这个国家武力发展的并不平衡,自美西战争后他们只跟墨西哥和古巴打了两张,规模尚且不如欧战一天损失的十分之一。美国人不愿意过分得罪日本,最关键的还是,这个商人国家太精明了,他们宁可扶持中国来制衡日本,也不愿意自己动手。
中国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止,这是唐宁街无奈得到的答案。欧战让英国的全球霸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对整个世界秩序的掌控已经出现了问题。而远东仅仅只是其中一角,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甚至包括澳大利亚、印度跟加拿大这样的殖民地,都出现了反对英国统治的声音。在实力不足之下,他们又玩起了几百年来不离手的“平衡手”,那就是借中国之手警告日本,同时也重新将强大起来的中国推到日本面前,逼迫日本将注意力转移向远东大路,为英国结束欧战后对付日本争取时间。
你当英国人为什么那么爽快的就把威海卫军港跟中国关税控制权交还中国。这是一种态度,他们在不断的割掉自己在远东中国的一些利益,为中国崛起造势。最终逼迫对中国这个老邻居十分担心的日本,重新把中国树立为最大的敌人。
狡猾的英国人,他们的算计跟美国一样。只不过,美国毕竟是个商业国家。就像他们当年扶持日本,同样从日本身上赚了大笔的银子一样。现在他们在扶持中国的同时,也是以资本的大量输入为主。美国是个商业国家,重利。相比之,英国则是个贵族政客主导的国家,更注重阴谋跟手段。
他们之前就多次在报纸上报道南洋地区,日本损害当地华人的利益,试图挑拨中日的互不信任跟对立。随后又要求中国派遣军舰南下,就是让日本海军重新认识到,中国在发展陆军的同时,他的海军也在壮大中。
作为一个物资匮乏的海洋国家,地大物博的邻国中国的潜力,没人比日本更清楚。
很可惜,英国人从一开始就算错了。
中日之间虽然为了各自的利益,高层之间有些了默契。但中日两国依旧是互相敌视的两个敌对国家,根本没有成为盟友的可能性。除非中国收回了辽东半岛跟台湾、琉球岛屿,粉碎了日本向大陆扩张的野心。
这可能吗?
不可能!
至少短时间内中国没有那个实力,与日本的全面开战,将是两败俱伤之局。日本想通过消化了南洋强大自身后重新争夺远东大陆,而中国也在不断的扩充国防武库,默默的等待着决战的到来。
舰队的南下,也许会加深日本对中国的忌惮。但现在日本不会对中国动手,它刚吞并了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一下子扩张了五倍,正在经历蛇吞象之后的阵痛。在它消化的过程中,它会警惕来自英美跟协约国的威胁,但不会再去主动招惹中国。日本的海军可以轻易的摧毁中国的海上力量,这也是日本对华一直十分自信的原因。就算是对华宣战,掌握海上优势的他们,何时宣战、何时决战全看他们的态度。
中俄停战,两国各自派出了以内政大臣跟外交总长为代表的使团前往印度新德里进行谈判。远东和平恢复了二分之一,这令英国人十分满意。随着中俄停战,英国也开始了重新跟中国进行协商,以保证这个协约国的第三物资供给国,尽快恢复对协约国的物资供给。
英国人做出了很多的让步,当然许多都是飘渺的承诺跟画出的大饼。李汉虽然明白英国人的承诺就是狗屎,但他也需要顺着这个台阶下,半推半就的开始重新恢复除俄国外的协约国物资供给。
这也是亚瑟·贝尔福前来远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中国的午餐肉跟阿莫西林以及军服等,一度得到了协约国过半的采购订单。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当贝尔福跟中国商务部总长伍廷芳签订了恢复向英法意三国出口物资的协议后,短短半个月内,在各地租界跟英国闲了两个多月的英法几国商人重新焕发了活力,仅半个月的时间,协约国集团便跟中国签订了高达700多万英镑的物资出口订单。
唯一让英国感到不爽的是中国开始学习美国,拒绝接受英法等国朝不保夕的贬值货币,改为只接受真金白银的硬通货采购。
好在中国不想美国那样只认黄金,白银跟铜都能拿来跟中国采购物资。协约国那边虽然不满,但英法等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硬通货虽然用一点少一点,但是用来支撑三四十年的全力采购也不成问题。
威逼利诱让中国坐上了谈判桌上,英国人满意了。贝尔福在华的大半个月里,几乎一致都跟兰辛黏在一起。李汉派出了调查局最精锐的技术力量监控来往于中国跟英国、美国之间的电报,将破获跟截获的一些电报复制了一份送给了德国人。他敢保证,英美两国的外长级高层,似乎在中国达成了一份协议,一份将要改变世界格局的协议。
11月22日,在中国滞留了大半个月后,英国外交总长坐上了前往日本的船,他将对日本东京进行访问。总的来说,贝尔福在华期间完成了英国国内交给他的大部分任务,尤其是跟中国相关的那些任务,他都出色的完成了。
而美国国务卿兰辛却没有急于离开,他此次来华除了保证亲、美的李汉政府不会在中俄战争中倒台外,还肩负着加强跟中国、政府之间的联系,密切铁路及其他合作,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随行团队,他们的任务是沿着美国在华的投资走上一圈,并拍摄足够多的照片跟资料,以便向国内就美国资本在华投资、中国的潜力跟美国资本是否应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贝尔福访日,日本人表面上欢迎,背地里却满是焦躁不安跟恐慌。
作为一个崇拜强者的民族,日本对于英国的强大在警惕跟超越的念头下,还有着十足的恐惧心理。没办法,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太强大了。过去的两个月里,随着日本吞并了东印度群岛,英国人震怒之下,从日本抽调走了大量的资金。英国的抽走对日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要说令日本经济濒临崩溃那就太夸张了,但高达两三千万英镑的资本流出,依旧重创了日本经济。
两三千万英镑的资本可是相当于两三亿日元,这笔资金不可谓不大。但刚刚被吞并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肥沃、富饶给了日本政府坚定的决心。同时,寺内正毅内阁刚刚下达的扩军令也为日本工业的快速走出英资撤离的阵痛。
随着数十万军队的枪械、军火采购,以及大量的军舰订单。来自政府的巨额军费拨款,都未日本的军事重工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记强劲的动力。日本工业本来基础就好、口径也宽、底子也厚。外需的减少并没有击垮日本,可别忘记了日本还有新占领的庞大的东印度殖民地市场没有开拓呢。
贝尔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抵达的日本,就东印度群岛问题,跟日本现今的政府进行谈判。
兰辛是在12月的第一周结束时才离开的中国,带着满意的笑容。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列强国家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列强各国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这种局面在辛亥革命后得到了根本改善,自李汉入主中枢前,在地方两年多里便修建了1800多公里的铁路。到1914年他入主中枢后,立刻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地方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同时铁道部跟前身交通部先后获得高达1.4亿华元的财政拨款,以及高达3.74亿美元的铁路建设公债。随后李汉签署相关协议,允许美国资本与中方制定的铁路公司合股修建铁路后,短短三年朵的时间里,中国便修建了1.68万公里的铁路,修建速度仅次于美国,目前的中国已经拥有了近3万公里的铁路。
在东部沿海跟中部地区,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密集的铁路网。而这其中过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美国。
眼看着美国资本通过投资中国铁路修建,不但分享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铁路建设的暴利,还将美国的影响力覆盖到了这个国家的半个国境。美国国务卿兰辛是十分满意的,尽管当年,他曾经是坚决的反对投资中国的美国政客之一。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一章 拖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欧洲仍然是烽火连天。
英国外交大臣打着访问日本的大旗,抵达日本就日本出兵吞并东印度群岛的事情对日本进行问责。
这事中国在关注但是英日两国都对这件事情进行了低调处理,英国不愿意在这个时间段过分开罪了日本,而日本也对英国的强大心怀几分畏惧。总之,在贝尔福抵达东京之后,调查局东京分部就被迫转入地下,就是因为日本加强了情报封锁。
对于日本,中国是无暇顾及了。李汉现在需要忙的很多,比如安抚德奥两国,比如重新开放向英法两国出口物资,比如亲自接见从前线送回的一些伤兵,比如督促陆军部及财政部制定完善的赔付条款,对于为民国收复边疆战死的近十万将士家人予以补偿。将士们在前线为祖国的强大流汗流血,不能因小失大,寒了百万国防将士之心。
陆征祥一行是在12月2日抵达的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按照国内的要求,他们本该在7号才能抵达斯里兰卡的。只是使团抵达了新加坡之后,英国人便立刻安排了驱逐快舰一路马不停蹄的护送他们前往孟买。很显然,英国人跟俄国人都想要尽快达成协议,以便彻底结束中俄两国之间的战争局面。
12月6日师团抵达孟买,他们将在孟买短暂休息一天后,换乘铁路北上新德里。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印度在英国人的经营下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铁路,可以保证中国使团在12月8日前抵达新德里,并跟俄国使团就中俄停战进行谈判。
尽管英俄两国都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是他们也清楚。中国人在战场上赢得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他们口袋里多不可数的底牌,都让中国在中俄谈判中占据了上风。所以,要想达成一致,结束这场糟糕的战争,恐怕谈判在北方的冬天结束之前,是不可能的了。
而事实上,中国很明显也不想在冬天结束前,跟俄国结束这场谈判。
俄国国内的糟糕情况,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一场动荡将要到来,为什么不耐心的等待,等待变革的到来呢?
陆征祥在抵达新德里后,开始同俄国使团进行谈判。
谈判开始,陆征祥便贯彻了国内的指示,将他们曾经拿来为难库朋斯齐的六条决策亮了出来。
一、中俄废除自清朝以来签订的全部事关两国领土纠纷的条约,两国凡有争议之领土,需以十八世纪初的控制者为准;
二、俄国承认废除前清时期及北洋时期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包括驻军、租界、领事裁判权等),所有涉及赔款条约中方所支付之赔款,俄国需在十年内逐批返还;
三、俄国需申明承认包括外蒙、东北在内各地都是中国固有之不可分割地领土,俄国保证永不干涉中国内政;
四、俄国方面需就入侵唐努乌梁海、外蒙等中国领土,赔偿此次冲突中损失的中国普通民众之生命财产及中国方面战争费用1.5亿华元;
五、俄军承担挑起此次冲突的责任,追究当事人之责任,并向中国方面严正道歉,并在第三国代表的保证下,表示永不再犯类似错误。俄国所有战俘将在谈判结束后被遣送回国。在此期间,俄国须向中国支付400万卢布的衣食及药品费用。
六、在俄国所拖欠之赔款未支付完之前,中方将暂代管理‘西伯利亚铁路’(一段)及俄国在华所有产业。待俄国支付外全部赔款后,中方遵守协议向俄国移交所控制之产业。
这六条决策就算是被中国人屈辱的赶出了租界,躲在英租界的庇护下狼狈几个月的库朋斯齐都不愿意接受,更何况是傲慢的俄国人。
尽管输了战争,输掉了远东的大片领土。但俄国人的傲慢依旧,他们始终固执的认为,如果不是欧战令俄国腾不出手来,如果中国人卑鄙的在这个时候偷袭伟大的俄罗斯,他们是根本没有一点胜算的。
所以,在这种傲慢的情绪下。莫要说接受中国人的六条要求了,他们反过来还指责中国,认为中国无耻的侵略了俄国的领土,是对强国俄罗斯的挑衅。并威胁中国若不尽快撤离所有在俄国国境内的兵力回国,将边境线维持在1916年8月开战之前,等待中国的将是北极熊的愤怒。欧洲战场上的数百万俄军将高速他们,俄国的屁股摸不得!
因为俄国人拒绝承认失败的傲慢态度,加上来自中国国内的指示。中俄两国在新德里的谈判从一开始便是在争吵跟互相威胁中渡过,可以说是要多不顺就有多不顺。
除了库朋斯齐曾经答应中国的,俄国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一条,因为在英美两国的共同证明,俄国人无法赖掉捏着鼻子心不甘情不愿的认了外。甚至包括俄国在外蒙的一些伪蒙古政府时期答应的矿产跟特权,俄国人都要逐条逐词的跟中国激烈争辩。
双方都没有谈判诚意,结果谈判打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僵局之中。除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让步外,一旦涉及到特权跟领土纠纷,两国都会掀起一场激烈的争逐。
英国人为此伤透了脑筋,中俄双方都不愿意在涉及到两国根本的领土跟特权问题上让步,仍然在慢慢纠缠,都没有很快结束这次会谈的打算。大家心里面都明白,现在两个国家都是处于国内政策的调整时期,双方都要暂时喘口气,积蓄实力。两个拳击手都暂时走到绳栏地边上喘口气,互相用仇恨的目光对视,等着下一次的交手。这个时刻迟早都会到来。谈判已经成为了走一个形式的事情。最后双方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而李汉的心思,已经将这件事情丢给内阁的外交部处理,和他们慢慢扯什么国际法条约去。
而他主要的心思已经开始转向了国内,在等待俄国大革命爆发的同时,等待着美国加入欧战的转机到来。
美国国务卿兰辛跟英国外加大臣在华接触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根据中国破解的一些美国电报来看,美国佬虽然仍没有答应英国加入协约国,但是态度的转变却很明显。
这不难理解,英国和德国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是德国的利益主要在欧洲大陆;即使美国要争夺利益,也是和英国争夺才是。为什么美国偏向了协约国?无非是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断了美国的财路,再加上英法等协约国欠了美国太多的债务,一旦英法两国战败,那超过百亿美元的协约国债务将无法偿还清。
不过,此时还没爆发俄国大革命,欧洲战场上,协约国跟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实力还能维持平衡。美国国内因此作出了乐观的评估,美国至少将有一年的事情去做战争准备,等待国内武装了数十个陆军师,18年年中或年底就将是美国出兵欧洲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除了中国之外,就连刚刚将列宁跟其余三十七名革命党人通过秘密渠道送回俄国国内,并且向革命党赠送了一批军火跟物资的德国人都想不到,一场将改变世界的俄国大革命要爆发了。
李汉已经下令调查局俄国分部开始转入活跃状态,密集监视俄国国内的情况。进入十二月以来,每一天都有数十封来自俄国的电报被送到李汉的岸上,由他亲自把关,去逐条审批,审阅那些信息中的俄国局势,以评估大革命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民国已经将美国即将参战的消息转达给了德奥两国,这是李汉的意思。用的也是非官方途径,中德两国在情报上有些合作,他让调查局故意露出了一些马脚,然后通过中国掌握的名单上的一个德国情报人员,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同盟国。
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逼迫德国人提前认命,将‘无限制潜艇战’用出,尽可能的增大德国对美国的打击力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部赫赫有名的法案叫《捕获法案》。根据这部法案的相关规定,德国潜艇在执行任务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拟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潜艇必须浮出水面,派遣艇员登上目标船只进行检查,从而确认对方是否属于合法的攻击目标。只有完全确认目标属于可攻击对象后,德国潜艇才可以将其击沉。在击沉目标之前,必须确保给予对方全体船员逃生的机会,必要时还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德国潜艇履行上述规则时,其自身的隐蔽性、突然性等战术优势就几乎完全丧失,所以德国潜艇在欧战之初一直战绩平平。在这种极富理性和人性的规则约束下,德国潜艇对协约国民用船只“秋毫无犯”。
但是,德国海军部很快颁布了一项新的法案,要求本国海军潜艇不必顾忌《捕获法案》的约束,采取更具有进攻性的战术对付所有的(无论是协约国还是中立国的)商船,一经发现全部击沉。根据这一新的法案,为了防止目标的逃脱,德国潜艇可以在潜航状态下发起攻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杀伤效果。德国政府高层中也有人反对该项法案,包括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海军参谋长冯·波尔海军上将,他们担心这种做法将会激怒中立国,特别是美国。
于是,在15年底美国提出警告后不久,德国潜艇便重新被撞上了枷锁。
李汉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为德国的海底狼群解除这道枷锁,时间到了1916年,因为大型战舰被英国皇家海军主力逼迫停在军港内无法出动,德国人意识到了继续制造战舰短时间内也无法打破英国人的海上包围圈。于是,他们分出了一部分的船厂用于制造u潜艇,到了16年8月,德国人已经造出了107艘u潜艇。比历史上的17年年初还多出了将近三十艘。
越来越多对沙皇不满的势力走到了一起,一场惊动世界的革命即将爆发。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章 新德里风云
因为拉斯普京之死,俄国国内的势力平衡被打破,局势骤然变化了起来。
只可惜,底下虽然是暗流涌动,但沙皇却没有立刻发现他的统治基础已被动摇,他始终傲慢的认为,中国人的武力或许比前清时期有所发展,但到底远不是俄国的对手。
之所以能在远东跟中亚击败俄军,也不过是占了战略上的优势。是的,如果不是俄国从远东跟中亚抽调了太多的兵力,导致两地兵防空虚。后来他又瞎眼的信任了普拉托夫那个无能的废物,这才葬送了远东集团军。
因为这种错误的认识,尼古拉二世一边向英法两国求援,一边半软半硬的向英国表示,倘若远东地区有失,一亿多俄国国民都将失去对他跟沙皇政府的信任。为了保住远东跟中亚的不失,他可以接受放弃部分的俄国与前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是拒绝大面积的将他们父子几代从中国身上掠夺的领土完全交还。
同时,在突厥斯坦地区,沙皇尼古拉二世也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硬态度,他拒绝向中国人做出更多的让步。并向英国一再重申,中亚地区是俄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中国人必须从中亚撤走所有兵力,否则,他将下令俄军从东线抽调更多的兵力,以报复中国。
他向伦敦拨发了电报,亲自跟英王以及劳合乔治谈判,拒绝将谈判地点安排在中国,理由是中国仅仅只是借着北极熊腾不出手的功夫在远东跟中亚赢了几场小仗罢了,俄国不承认中国的胜利。而谈判地点选择在中国,这令尼古拉二世感觉十分耻辱,他在电报中愤怒的称“我简直无法忍受,所有人都在说,喂你们看,伟大的俄罗斯输给了那群黄皮猴子,他们不得不在黄皮猴子的国家里,接受屈辱的投降跟谈判!”
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劳合乔治也处于打击中国,维持英国在远东霸权的目的,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向亚瑟·贝尔福转达了英国人的要求,并希望他说服中国,将谈判地点改在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新德里。
得到了英国人的保证之后,尼古拉二世顿时底气十足。西伯利亚地区的冬天来临了,尽管中俄两国宣布停止前线的动作后,中国依旧没有撤兵,但尼古拉二世很自信,中国人不可能在西伯利亚会降到零下三四十多的温度下继续向俄国发动进攻,因为他们的补给线已经绵延数千里,几乎与俄国相仿了。
正是这种认知,他一边缓慢的将过去两个月里从东线挤出了五个新兵师停在了鄂木斯克等待补给跟武器,一边向已经抵达中亚的使团下达了命令。
在他的暗示下,11月7日,俄国使团于中亚改道,拒绝中国的邀请从新疆沿正在建设中的兰新铁路进入中国,该走阿富汗直接前往印度。结果,反而令俄国错失了最后一次对中国实力的评估。
俄国使团的变化很快令中国高层察觉到了俄国态度的变化,而这时候,一直忙于跟美国国务卿兰辛‘联络感情’的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也好像突然想起了中国一般,代表英国及俄国向中国递交照会,要求将谈判地点改在印度新德里。
李汉第一时间给予了坚决回绝,他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同时也拒接将谈判地点更改在新德里。他向英国人一再表示,中国作为战争的被害者,中俄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人在妄图分裂中国之外蒙古,而中国被迫出兵击败俄国入侵者的正义战争。既然战争是正义的,而中国又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那凭什么谈判在选定了天津之后,又该更改地方。
对此,英国人的回答是,之前将地点选择在天津虽然是俄国人的意思,但库朋斯齐只是前任驻华公使,并不是俄国谈判团的成员,不能代表俄国国内的意思。所以,他之前跟中国人进行的接触,只能看作是两国为正式和谈进行的默契接触,当不得正式。
李汉随即以‘既然之前的一切决定当不得真,那中俄两国签订的停战协议也当不得真,两国依旧处于战争状态’。他这自然是半真半假的威胁,偏偏英国人就算是知道他这是威胁,也不敢去试试中国敢不敢重新恢复前线的战争状态。
僵持维持了几天,最终11日得到国内的回复后,贝尔福承诺将英国之前承诺归还中国的威海卫军港交还中国,这才让中国的态度软下来,同意更改谈判地点。
不过虽然同意了更改谈判地点,但李汉依旧拒绝将谈判地点选择印度。他态度十分明确,英俄两国都是协约国成员国,将谈判地点设在英国殖民地,于俄国十分有利,但对于中国却十分不利。他向英国要求将谈判地点设在菲律宾马尼拉,并为此特别约见了美国国务卿兰辛。
兰辛起初是十分赞同的,但不知道英国人给予了他什么承诺,总之,在一天之后,兰辛突然改了口,委婉劝说李汉,甚至用上了南洋地区当前局势比较混乱的借口,希望他能接受在印度新德里的谈判。
李汉这要求纯粹是在拖延时间,在贝尔福暗保证到1917年4月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五年任期满后,英国将总税务司的控制权完整交还中国后,李汉总算是点了头,同意将谈判地点改在印度新德里。
不过,这一番纠缠。中国也成功的拖延了更多的时间,结果当李汉敲定了中方将派遣以外交部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印度新德里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1月的下旬。
之所以派出外交总长为代表,主要还是因为俄国派出的代表团团长赫然是伊万·戈列梅金,俄国的现任内政大臣,在五个月之前,他还是俄国的大臣会议主席。
11月20日,陆征祥率领包括五十多名随员在内的庞大师团,从上海乘坐游轮南下。随行的尚有一支舰队,包括已经改名为‘伏波’、‘东海’的两艘前美国弗吉尼亚级老式战列舰以及其余大小战舰九艘。他们将沿途护送师团绕道台湾海峡一路抵达越南岘港,然后在那里短暂停留补充物资后直接前往新加坡。新加坡之后的行程将由英国军舰护送,以中国如今在远东的地位跟重要性,英国人比任何人更要小心保护中国使团的安全。
陆征祥临行前,李汉给他的指示还是只有一个。谈…慢慢的磨,做好谈个半年甚至更久的准备。他向陆征祥出示了好多份来自俄国国内的情报,都显示了俄国将有一场大革命要爆发。而沙皇政权万一真被推翻了,中国可就赚大了。
因为一个政权的建立,必将经历一番冲突跟战争。俄国动荡起来,估计短时间内就没有那个时间去管沙皇时期遗留下的问题了。
让中国派遣军舰保护,是英国人的提议。民国高层对于英国人的用心多少了解几分,也是假装糊涂不懂他们的意思。
对于中国的崛起,英国人在敌视中也夹杂着谨慎的欢迎态度。这并不难理解,俄国人在欧洲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没看到连中国都无法击败吗。而日本自从赢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后,在远东的扩张速度已经逐渐超出了英国人的控制。
在英国人看来,他们以前为了镇压中国并遏制俄国向远东的扩张,扶持日本是有必要的。但是现在俄国被削弱,日本趁着欧战的爆发不但国内经济跟工业迅速发展,日俄战争带来的镇痛也被逐渐的治愈。而且,这个国家还在太平洋上夺取了原本属于德国的殖民地。这种积极的扩张态度,已经让英国高层十分不安了。
日本出兵南洋,吞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最终激化了英日两国的矛盾。但英国人被欧战牵制了全部精力,在远东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付东亚最强国日本。而美国虽然对日本向南洋扩张十分不满,但这个国家武力发展的并不平衡,自美西战争后他们只跟墨西哥和古巴打了两张,规模尚且不如欧战一天损失的十分之一。美国人不愿意过分得罪日本,最关键的还是,这个商人国家太精明了,他们宁可扶持中国来制衡日本,也不愿意自己动手。
中国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止,这是唐宁街无奈得到的答案。欧战让英国的全球霸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对整个世界秩序的掌控已经出现了问题。而远东仅仅只是其中一角,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甚至包括澳大利亚、印度跟加拿大这样的殖民地,都出现了反对英国统治的声音。在实力不足之下,他们又玩起了几百年来不离手的“平衡手”,那就是借中国之手警告日本,同时也重新将强大起来的中国推到日本面前,逼迫日本将注意力转移向远东大路,为英国结束欧战后对付日本争取时间。
你当英国人为什么那么爽快的就把威海卫军港跟中国关税控制权交还中国。这是一种态度,他们在不断的割掉自己在远东中国的一些利益,为中国崛起造势。最终逼迫对中国这个老邻居十分担心的日本,重新把中国树立为最大的敌人。
狡猾的英国人,他们的算计跟美国一样。只不过,美国毕竟是个商业国家。就像他们当年扶持日本,同样从日本身上赚了大笔的银子一样。现在他们在扶持中国的同时,也是以资本的大量输入为主。美国是个商业国家,重利。相比之,英国则是个贵族政客主导的国家,更注重阴谋跟手段。
他们之前就多次在报纸上报道南洋地区,日本损害当地华人的利益,试图挑拨中日的互不信任跟对立。随后又要求中国派遣军舰南下,就是让日本海军重新认识到,中国在发展陆军的同时,他的海军也在壮大中。
作为一个物资匮乏的海洋国家,地大物博的邻国中国的潜力,没人比日本更清楚。
很可惜,英国人从一开始就算错了。
中日之间虽然为了各自的利益,高层之间有些了默契。但中日两国依旧是互相敌视的两个敌对国家,根本没有成为盟友的可能性。除非中国收回了辽东半岛跟台湾、琉球岛屿,粉碎了日本向大陆扩张的野心。
这可能吗?
不可能!
至少短时间内中国没有那个实力,与日本的全面开战,将是两败俱伤之局。日本想通过消化了南洋强大自身后重新争夺远东大陆,而中国也在不断的扩充国防武库,默默的等待着决战的到来。
舰队的南下,也许会加深日本对中国的忌惮。但现在日本不会对中国动手,它刚吞并了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一下子扩张了五倍,正在经历蛇吞象之后的阵痛。在它消化的过程中,它会警惕来自英美跟协约国的威胁,但不会再去主动招惹中国。日本的海军可以轻易的摧毁中国的海上力量,这也是日本对华一直十分自信的原因。就算是对华宣战,掌握海上优势的他们,何时宣战、何时决战全看他们的态度。
中俄停战,两国各自派出了以内政大臣跟外交总长为代表的使团前往印度新德里进行谈判。远东和平恢复了二分之一,这令英国人十分满意。随着中俄停战,英国也开始了重新跟中国进行协商,以保证这个协约国的第三物资供给国,尽快恢复对协约国的物资供给。
英国人做出了很多的让步,当然许多都是飘渺的承诺跟画出的大饼。李汉虽然明白英国人的承诺就是狗屎,但他也需要顺着这个台阶下,半推半就的开始重新恢复除俄国外的协约国物资供给。
这也是亚瑟·贝尔福前来远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中国的午餐肉跟阿莫西林以及军服等,一度得到了协约国过半的采购订单。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当贝尔福跟中国商务部总长伍廷芳签订了恢复向英法意三国出口物资的协议后,短短半个月内,在各地租界跟英国闲了两个多月的英法几国商人重新焕发了活力,仅半个月的时间,协约国集团便跟中国签订了高达700多万英镑的物资出口订单。
唯一让英国感到不爽的是中国开始学习美国,拒绝接受英法等国朝不保夕的贬值货币,改为只接受真金白银的硬通货采购。
好在中国不想美国那样只认黄金,白银跟铜都能拿来跟中国采购物资。协约国那边虽然不满,但英法等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硬通货虽然用一点少一点,但是用来支撑三四十年的全力采购也不成问题。
威逼利诱让中国坐上了谈判桌上,英国人满意了。贝尔福在华的大半个月里,几乎一致都跟兰辛黏在一起。李汉派出了调查局最精锐的技术力量监控来往于中国跟英国、美国之间的电报,将破获跟截获的一些电报复制了一份送给了德国人。他敢保证,英美两国的外长级高层,似乎在中国达成了一份协议,一份将要改变世界格局的协议。
11月22日,在中国滞留了大半个月后,英国外交总长坐上了前往日本的船,他将对日本东京进行访问。总的来说,贝尔福在华期间完成了英国国内交给他的大部分任务,尤其是跟中国相关的那些任务,他都出色的完成了。
而美国国务卿兰辛却没有急于离开,他此次来华除了保证亲、美的李汉政府不会在中俄战争中倒台外,还肩负着加强跟中国、政府之间的联系,密切铁路及其他合作,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随行团队,他们的任务是沿着美国在华的投资走上一圈,并拍摄足够多的照片跟资料,以便向国内就美国资本在华投资、中国的潜力跟美国资本是否应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贝尔福访日,日本人表面上欢迎,背地里却满是焦躁不安跟恐慌。
作为一个崇拜强者的民族,日本对于英国的强大在警惕跟超越的念头下,还有着十足的恐惧心理。没办法,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太强大了。过去的两个月里,随着日本吞并了东印度群岛,英国人震怒之下,从日本抽调走了大量的资金。英国的抽走对日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要说令日本经济濒临崩溃那就太夸张了,但高达两三千万英镑的资本流出,依旧重创了日本经济。
两三千万英镑的资本可是相当于两三亿日元,这笔资金不可谓不大。但刚刚被吞并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肥沃、富饶给了日本政府坚定的决心。同时,寺内正毅内阁刚刚下达的扩军令也为日本工业的快速走出英资撤离的阵痛。
随着数十万军队的枪械、军火采购,以及大量的军舰订单。来自政府的巨额军费拨款,都未日本的军事重工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记强劲的动力。日本工业本来基础就好、口径也宽、底子也厚。外需的减少并没有击垮日本,可别忘记了日本还有新占领的庞大的东印度殖民地市场没有开拓呢。
贝尔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抵达的日本,就东印度群岛问题,跟日本现今的政府进行谈判。
兰辛是在12月的第一周结束时才离开的中国,带着满意的笑容。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其中列强国家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列强各国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包括中国自力更生修建的京张铁路和商办铁路及赎回的京汉、广三等铁路仅占20%左右。
这种局面在辛亥革命后得到了根本改善,自李汉入主中枢前,在地方两年多里便修建了1800多公里的铁路。到1914年他入主中枢后,立刻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地方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同时铁道部跟前身交通部先后获得高达1.4亿华元的财政拨款,以及高达3.74亿美元的铁路建设公债。随后李汉签署相关协议,允许美国资本与中方制定的铁路公司合股修建铁路后,短短三年朵的时间里,中国便修建了1.68万公里的铁路,修建速度仅次于美国,目前的中国已经拥有了近3万公里的铁路。
在东部沿海跟中部地区,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密集的铁路网。而这其中过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美国。
眼看着美国资本通过投资中国铁路修建,不但分享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铁路建设的暴利,还将美国的影响力覆盖到了这个国家的半个国境。美国国务卿兰辛是十分满意的,尽管当年,他曾经是坚决的反对投资中国的美国政客之一。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六百七十一章 拖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欧洲仍然是烽火连天。
英国外交大臣打着访问日本的大旗,抵达日本就日本出兵吞并东印度群岛的事情对日本进行问责。
这事中国在关注但是英日两国都对这件事情进行了低调处理,英国不愿意在这个时间段过分开罪了日本,而日本也对英国的强大心怀几分畏惧。总之,在贝尔福抵达东京之后,调查局东京分部就被迫转入地下,就是因为日本加强了情报封锁。
对于日本,中国是无暇顾及了。李汉现在需要忙的很多,比如安抚德奥两国,比如重新开放向英法两国出口物资,比如亲自接见从前线送回的一些伤兵,比如督促陆军部及财政部制定完善的赔付条款,对于为民国收复边疆战死的近十万将士家人予以补偿。将士们在前线为祖国的强大流汗流血,不能因小失大,寒了百万国防将士之心。
陆征祥一行是在12月2日抵达的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按照国内的要求,他们本该在7号才能抵达斯里兰卡的。只是使团抵达了新加坡之后,英国人便立刻安排了驱逐快舰一路马不停蹄的护送他们前往孟买。很显然,英国人跟俄国人都想要尽快达成协议,以便彻底结束中俄两国之间的战争局面。
12月6日师团抵达孟买,他们将在孟买短暂休息一天后,换乘铁路北上新德里。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印度在英国人的经营下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铁路,可以保证中国使团在12月8日前抵达新德里,并跟俄国使团就中俄停战进行谈判。
尽管英俄两国都希望尽快达成协议,但是他们也清楚。中国人在战场上赢得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他们口袋里多不可数的底牌,都让中国在中俄谈判中占据了上风。所以,要想达成一致,结束这场糟糕的战争,恐怕谈判在北方的冬天结束之前,是不可能的了。
而事实上,中国很明显也不想在冬天结束前,跟俄国结束这场谈判。
俄国国内的糟糕情况,种种迹象都表明了一场动荡将要到来,为什么不耐心的等待,等待变革的到来呢?
陆征祥在抵达新德里后,开始同俄国使团进行谈判。
谈判开始,陆征祥便贯彻了国内的指示,将他们曾经拿来为难库朋斯齐的六条决策亮了出来。
一、中俄废除自清朝以来签订的全部事关两国领土纠纷的条约,两国凡有争议之领土,需以十八世纪初的控制者为准;
二、俄国承认废除前清时期及北洋时期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包括驻军、租界、领事裁判权等),所有涉及赔款条约中方所支付之赔款,俄国需在十年内逐批返还;
三、俄国需申明承认包括外蒙、东北在内各地都是中国固有之不可分割地领土,俄国保证永不干涉中国内政;
四、俄国方面需就入侵唐努乌梁海、外蒙等中国领土,赔偿此次冲突中损失的中国普通民众之生命财产及中国方面战争费用1.5亿华元;
五、俄军承担挑起此次冲突的责任,追究当事人之责任,并向中国方面严正道歉,并在第三国代表的保证下,表示永不再犯类似错误。俄国所有战俘将在谈判结束后被遣送回国。在此期间,俄国须向中国支付400万卢布的衣食及药品费用。
六、在俄国所拖欠之赔款未支付完之前,中方将暂代管理‘西伯利亚铁路’(一段)及俄国在华所有产业。待俄国支付外全部赔款后,中方遵守协议向俄国移交所控制之产业。
这六条决策就算是被中国人屈辱的赶出了租界,躲在英租界的庇护下狼狈几个月的库朋斯齐都不愿意接受,更何况是傲慢的俄国人。
尽管输了战争,输掉了远东的大片领土。但俄国人的傲慢依旧,他们始终固执的认为,如果不是欧战令俄国腾不出手来,如果中国人卑鄙的在这个时候偷袭伟大的俄罗斯,他们是根本没有一点胜算的。
所以,在这种傲慢的情绪下。莫要说接受中国人的六条要求了,他们反过来还指责中国,认为中国无耻的侵略了俄国的领土,是对强国俄罗斯的挑衅。并威胁中国若不尽快撤离所有在俄国国境内的兵力回国,将边境线维持在1916年8月开战之前,等待中国的将是北极熊的愤怒。欧洲战场上的数百万俄军将高速他们,俄国的屁股摸不得!
因为俄国人拒绝承认失败的傲慢态度,加上来自中国国内的指示。中俄两国在新德里的谈判从一开始便是在争吵跟互相威胁中渡过,可以说是要多不顺就有多不顺。
除了库朋斯齐曾经答应中国的,俄国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一条,因为在英美两国的共同证明,俄国人无法赖掉捏着鼻子心不甘情不愿的认了外。甚至包括俄国在外蒙的一些伪蒙古政府时期答应的矿产跟特权,俄国人都要逐条逐词的跟中国激烈争辩。
双方都没有谈判诚意,结果谈判打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僵局之中。除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让步外,一旦涉及到特权跟领土纠纷,两国都会掀起一场激烈的争逐。
英国人为此伤透了脑筋,中俄双方都不愿意在涉及到两国根本的领土跟特权问题上让步,仍然在慢慢纠缠,都没有很快结束这次会谈的打算。大家心里面都明白,现在两个国家都是处于国内政策的调整时期,双方都要暂时喘口气,积蓄实力。两个拳击手都暂时走到绳栏地边上喘口气,互相用仇恨的目光对视,等着下一次的交手。这个时刻迟早都会到来。谈判已经成为了走一个形式的事情。最后双方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而李汉的心思,已经将这件事情丢给内阁的外交部处理,和他们慢慢扯什么国际法条约去。
而他主要的心思已经开始转向了国内,在等待俄国大革命爆发的同时,等待着美国加入欧战的转机到来。
美国国务卿兰辛跟英国外加大臣在华接触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根据中国破解的一些美国电报来看,美国佬虽然仍没有答应英国加入协约国,但是态度的转变却很明显。
这不难理解,英国和德国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但是德国的利益主要在欧洲大陆;即使美国要争夺利益,也是和英国争夺才是。为什么美国偏向了协约国?无非是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断了美国的财路,再加上英法等协约国欠了美国太多的债务,一旦英法两国战败,那超过百亿美元的协约国债务将无法偿还清。
不过,此时还没爆发俄国大革命,欧洲战场上,协约国跟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实力还能维持平衡。美国国内因此作出了乐观的评估,美国至少将有一年的事情去做战争准备,等待国内武装了数十个陆军师,18年年中或年底就将是美国出兵欧洲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除了中国之外,就连刚刚将列宁跟其余三十七名革命党人通过秘密渠道送回俄国国内,并且向革命党赠送了一批军火跟物资的德国人都想不到,一场将改变世界的俄国大革命要爆发了。
李汉已经下令调查局俄国分部开始转入活跃状态,密集监视俄国国内的情况。进入十二月以来,每一天都有数十封来自俄国的电报被送到李汉的岸上,由他亲自把关,去逐条审批,审阅那些信息中的俄国局势,以评估大革命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民国已经将美国即将参战的消息转达给了德奥两国,这是李汉的意思。用的也是非官方途径,中德两国在情报上有些合作,他让调查局故意露出了一些马脚,然后通过中国掌握的名单上的一个德国情报人员,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了同盟国。
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逼迫德国人提前认命,将‘无限制潜艇战’用出,尽可能的增大德国对美国的打击力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部赫赫有名的法案叫《捕获法案》。根据这部法案的相关规定,德国潜艇在执行任务前,首先需要准确识别拟攻击目标,这就要求潜艇必须浮出水面,派遣艇员登上目标船只进行检查,从而确认对方是否属于合法的攻击目标。只有完全确认目标属于可攻击对象后,德国潜艇才可以将其击沉。在击沉目标之前,必须确保给予对方全体船员逃生的机会,必要时还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
但是,在德国潜艇履行上述规则时,其自身的隐蔽性、突然性等战术优势就几乎完全丧失,所以德国潜艇在欧战之初一直战绩平平。在这种极富理性和人性的规则约束下,德国潜艇对协约国民用船只“秋毫无犯”。
但是,德国海军部很快颁布了一项新的法案,要求本国海军潜艇不必顾忌《捕获法案》的约束,采取更具有进攻性的战术对付所有的(无论是协约国还是中立国的)商船,一经发现全部击沉。根据这一新的法案,为了防止目标的逃脱,德国潜艇可以在潜航状态下发起攻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杀伤效果。德国政府高层中也有人反对该项法案,包括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海军参谋长冯·波尔海军上将,他们担心这种做法将会激怒中立国,特别是美国。
于是,在15年底美国提出警告后不久,德国潜艇便重新被撞上了枷锁。
李汉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为德国的海底狼群解除这道枷锁,时间到了1916年,因为大型战舰被英国皇家海军主力逼迫停在军港内无法出动,德国人意识到了继续制造战舰短时间内也无法打破英国人的海上包围圈。于是,他们分出了一部分的船厂用于制造u潜艇,到了16年8月,德国人已经造出了107艘u潜艇。比历史上的17年年初还多出了将近三十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