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我们赶到京城衍力街,按照姑娘形容的样子找到了那个两重枷锁的重犯,他叫戴云,他果真不那么好接近,在我们去之前,据说他已经吓跑好几个要买他为奴的人,不是把人撞得人仰马翻,就是把人家奴仆身上一块肉咬下来,跟野兽似的,谁都难以接近他,我们在旁边观察打听好几天,得知他的相好在被送到教坊去了,我们找了好些人,花了不少银两才把他的相好从教坊里买出来,带着他相好去衍力街买的他,官府本来就头疼他,见有人敢要,几乎是半买半送,倒是没花什么钱。”
  冯掌柜提起当时的情况,仍然心有戚戚,如果不是静观其变,事先把戴云那相好的救下来的话,这件事可办不成。
  “你们把人安顿在什么地方?”李莞想起那天在街上看到的情形,那女子好像是个瘸子。
  “他相好被送到教坊去以后,寻过短见,虽然被救了起来,却也受了不少苦,染了重病,我把她暂时安排在我家里,找大夫去给她瞧过,不知道能不能改善。”
  李莞想了想,说道:“你那儿没什么条件,老夫人瘫痪,夫人有眼疾,照顾起来不方便,还是把人送到城中东升客栈,那里清静,适合养伤,我再派两个丫鬟过去照料她。”
  冯掌柜点头:“好,我这就回去安排。东升客栈我熟,定把人安排妥当。”
  **
  日子一天天过,眼看便要入冬。
  李崇戒酒已经有两个月,每日把自己关在院子里不出门,宁氏把张平和赵达喊出来问话,他们只说爷在房里看书写字,从来不干其他的事情,宁氏没有亲眼看见,始终觉得不太放心,便喊了李莞过来,让她一边替自己抄经文,一边对她说道:
  “你找机会去看看你爹,听张平和赵达所言,他莫不是读书读傻了吧。就是当年他考秀才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用功过。”
  李莞哭笑不得:“老夫人,我爹喝酒不好,读书您怎么也不放心啊。”
  宁氏瞪她:“让你看就去看。”
  李莞暗自腹诽,您老这是自己进不去才想让她去的吧。不过这些话,李莞只是在心里想想,可不敢对宁氏说出来。
  安安静静的替宁氏抄经文,恰巧遇见吴氏带着她娘家的嫂子来给宁氏请安,吴氏娘家是著作郎,京都人,她嫂子穿戴洋气,笑吟吟的跟着进门。
  宁氏对几个媳妇都还不错,是出了名的好婆婆,对媳妇的娘家人自然也很客气,亲自陪着说话,吴氏看见李莞盘腿坐在内间的暖塌上抄经,忽然想起府里这些天盛传的八卦,忍不住对宁氏问道:
  “娘,我听说八叔开始上进了?哈哈,这都一把年纪了,莫不是还想去考个状元吗?”
  吴氏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嘴碎爱说八卦,怎么样都管不住那张嘴。
  宁氏瞥了她一眼,没说话,吴氏这才意识到不该在婆婆面前说八叔的闲话,往娘家嫂子韩氏看去一眼,暗自吐了吐舌,韩氏掩唇,会意般替她岔开了话题:
  “说起考状元呢。我有一个表姐,便是大兴府卫家的长房长媳,其子今年便要参加会试,平素听说学问挺好,不知来真格的话,能得个什么名头。”
  吴氏眼波一转:“卫家?可是卫阁老家?嫂嫂的表姐,竟然是卫阁老家的长房长媳?这事儿我怎么从来没听嫂子你说过呢?”
  韩氏被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有些无奈:“我与这表姐平素往来见面不多,偶传书信,这回来大兴,免不了要上门拜会的。”
  “卫家的嫡长孙,我也听说是个相当聪慧的孩子。似与咱们韬哥儿是学友,没想到还占着这一层亲。若亲家嫂子前去拜会时,替李家也随一份礼去,两家也好认识认识。”
  “好的老夫人,我定会将话带到。”韩氏起身应答。
  李莞从内室屏风后走出,对吴氏和韩氏福身后,转向宁氏,说道:“祖母,我抄好了。”
  宁氏伸手,李莞把经文递到宁氏手中,宁氏打量她,疑惑重重:
  “这样快,莫不是糊弄我?”
  李莞没说话,只等宁氏自己看。宁氏将那十几页纸前后翻看了一遍,只见抄写经文字迹工整,字体娟秀,比一般大家闺秀所写的簪花小楷也不遑多让。
  从前竟是忽略了,这孩子在念书上还真传到了些她父亲的天分。
  如果李莞能听懂人心的话,现在只怕自己都要笑出来,她读书有什么天分啊,不过就是比别人多活了十几年罢了,比别人多写十几年的字,若是再写不好的话,才真叫丢人。
  吴氏对李莞在这里抄经文的事情本就好奇,自从八叔上进之后,老夫人对菀姐儿的态度明显好了不是一点,虽然说话时依旧没什么好话,但在生活上的关心程度就不能同日而语了,至少以前,老夫人是绝对不可能把菀姐儿留在身边给她抄经文的。
  见宁氏看那经文看的出神,吴氏也凑上前看了两眼,宁氏怕她靠的太近,便给了她两张,吴氏拿着两张,递了一张给韩氏。
  李莞尴尬的站在中间,等着厅里三个女人看完她抄的经,希望能赶紧给个回话出来,别让她跟个傻子似的站着。
  韩氏率先表示惊讶:“哎呀呀,早就听闻李家世代书香,没想到这么大一点姑娘,写的字竟如此娟秀,想我那孩儿今年与她一般大,写的字与这相比,简直不堪入目。”
  吴氏也是惊讶,从前竟不知菀姐儿字写的这般好。
  宁氏听人夸奖李家的孩子,心里自然还是高兴的,但面上不想表现太多,让李莞过于得意,放下经文,谦虚道:
  “快别夸她了,这字也就一般能看而已。别把她夸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韩氏哪会听不出宁氏语气中的高兴,将纸递还吴氏,特意往李莞看去,记下了这是个美貌又有才学的姑娘。
  “行了,今日有客人在,我也不挑你了。回去吧。别忘了我交代你的事儿。办成了之后来回话。”
  宁氏可没忘记正经事。
  “是。”李莞苦着一张脸,对厅中三人福身告退。
  ***
  李莞从宁氏那儿出来以后,就让银杏去备马车,银杏自从被王嬷嬷打了一顿以后,可不敢什么事都由着李莞胡闹了,每回出门前都得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姑娘去哪儿。”
  李莞体谅她,每回也都不隐瞒:“去东升客栈。”
  东升客栈住了一个养伤的人,姑娘不是第一回 去,银杏总算放心下去安排了。
  戴云的相好柯萍被救回大兴的时候,虽然瘸腿重伤,奄奄一息,但经过李莞日日用人参给她吊气调养,居然真把她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
  柯萍在房间里下腰,见李莞进门才停止动作,迎上前来:
  “姑娘来了。”
  柯萍是个二十多岁的飒爽女子,容貌生的不算美貌,却十分英气,最关键是身上有一股子不屈,遇到逆境也能欣然面对。她和戴云是师兄妹,平素与戴云一同做事,没想到牵扯入了一桩案子,戴云失了公职,她站出来与他一同承担,两人一同获罪。
  “身子好些了吗?”李莞并不是个重规矩的人,只要是有能之士,她都敬重。
  柯萍这女子能在戴云落难之时不离不弃,足以说明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女人。
  “早好了。我这身子如今壮的跟头牛似的。明天就能替姑娘走镖去。”
  柯萍会武功,所以才会这么说。
  李莞只是发笑,柯萍大咧咧的坐在她身旁问道:“云哥他们啥时候回来?这已经走了三趟,路上该平的也都该平了。”
  李莞回想冯掌柜的话,对柯萍回道:“约莫就这几天吧。可不是都平了嘛。戴镖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路上的毛贼如今听到他戴云的名号,简直吓得屁、滚、尿、流。”
  戴云是李莞当初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她和冯掌柜都觉得传统店铺的经营方法过时,得重新考量,运输南来北往的货物,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冯掌柜有经验,知道南来北往的货物该怎么进,从哪里进,唯一怕的就是运输不成的问题,戴云来了之后,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第33章
  听李莞夸赞戴云, 柯萍比自己听到夸赞还要高兴:
  “我和云哥是戴罪之身,承蒙姑娘不嫌弃,给我们抵了罪, 还把我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我们心里别提多感激。”
  柯萍被冯掌柜从京城带回大兴的时候,气若游丝, 半条命都没了。
  “如今云哥为姑娘走镖, 也不知我能为姑娘做些什么。别看我有腿疾,但我和云哥是师兄妹, 等闲几个人近不得我身的。前阵子那副柔弱的样子,完全是因为受伤的缘故,现在已经痊愈了。我之前跟云哥说,要跟他一同为姑娘走镖, 云哥却是不愿,说我们俩总得留一个在姑娘身边, 姑娘才能放心。”
  李莞有点惊讶戴云的想法:“你们俩一起走镖,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难不成还要留你们一人在身边当人质不成?”
  李莞说的太直接, 让柯萍忍不住笑了起来:“不是。姑娘别误会。”
  “我不误会。不过就我个人而言, 也觉得你不适合跟着你的云哥去跑镖,你今后是要跟他成家过日子的,若还似从前那般两人一起打打杀杀, 日子也过不滋润,若你实在闲不住,我让冯掌柜替你安排一下, 在铺子里找个清闲一些的事情做做,你觉得怎么样?”
  李莞说的是良心话,戴云和柯萍两人之前一起为官府卖命,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戴云之所以拒绝柯萍和他一起走镖,肯定也有这上面的考量,不想让柯萍跟着他冒险,故意以李莞做借口的,偏偏柯萍这姑娘是个实在性子,听不出来戴云话里藏着的意思。
  “铺子里我能干什么呢,我又不会算账,做饭洗衣也不成。”柯萍犹豫着看向李莞:“姑娘,要不然你收了我在身边吧。”
  李莞:……
  *****
  宁氏亲自对李莞下了指示,李莞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死乞白赖的钻进铭心院,正巧碰见李崇在院子里读书,秋叶落在他肩上,他亦无所觉,直到李莞把热腾腾的鸡汤罐子放到他面前的石桌上,李崇太抬起头来看她,瞥了一眼汤罐子,说道:
  “我不吃,拿走。”
  李莞不理他,兀自打开汤罐子,当着李崇的面儿盛了一碗,李崇原本不想理她,可架不住她在旁边用勺子搅动的声音,把书往石桌上一拍,拧眉看着李莞:
  “出去。”
  李莞把手里的汤递到李崇面前:“爹,你把汤喝了我就走。”
  这丫头何时变得这般婆妈,两只黑亮的眼睛瞪着他,里面充满了期待,好歹是孩子的一番心意,如果拒绝的太彻底的话,会不会伤了孩子的心,思及此,李崇这才把汤碗拿起来: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下回别再……”
  李崇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莞打断:“不是我的心意,是老夫人吩咐的。她说我不拿汤给你喝,她就要罚我。”
  李崇突然觉得嘴里的鸡汤变得有些不是滋味,强行咽下,把碗放回她面前的托盘,连话都不想跟她多说一句,果断摆手让她离开,意思再明显不过,快走快走,别影响老子读书。
  唉,男人心,海底针。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变脸了。李莞心中不禁感慨。
  *****
  十月初六,柯萍正式被李莞带进府里,在老夫人面前露了脸,李莞没告诉老夫人,柯萍会舞刀弄枪,只说她在铺子里做事,为人机灵,李莞很喜欢,才想把她弄到身边来伺候。
  而自从李崇摆脱了喝酒的陋习之后,老夫人宁氏对李莞的态度越发宽松,不过是身边多个人,难得她自己喜欢,也没什么好阻止。倒是崔氏派人来问柯萍的身份,有些信不过李莞的样子,但都被李莞给打发了去。
  待戴云这回走镖回来之后,李莞便做主给他和柯萍正式办了婚礼,他们俩都是孤儿,没有亲朋,也就李莞和榆林街老铺子里的几个人出席参加,婚礼简单周到。
  榆林街的铺子在冯掌柜的管理之下,犹如枯木逢春般勃发生长,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交出了一份优良成绩单,冯掌柜接管榆林街几家老铺的时候,每家铺子的账上拼拼凑凑,都拿不出两千两银子,这还都是没有算欠账的数额。但如今,账上基本上能持平,把从前的坏账尽数清掉之后,还略有盈余。
  李莞努力回想上一世所有货物的盛行顺序,知道哪一种丝接下来会成为京城女子的新宠,哪种胭脂会受欢迎,哪种布料做出来的衣裳更加新颖,每一回榆林街老铺从江南运回来的东西,不仅比别家店铺便宜,还比别家店铺品种样式要多,如此一来,生意想不好都不成了。
  到了年底之时,账面金额再翻几番,如今人们提起榆林街上的店铺,谈论最多的就是李莞的那几家。都说那几家店铺像是枯木逢了春,久旱逢甘霖,烂枝枯木上开出了花儿。
  而临近年底,李莞赚了个盆满钵满之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崔氏的嫂子染疾去世,据说去的很突然,都没有任何征兆,嫂子的娘家人接受不了,找人闹上了崔家,崔氏这里也收到消息,带着李娇和李茂回崔家住了大约一个月,年三十前几天才回来,回来之后,崔氏到宁氏面前禀告情况,自然是捡好的说,宁氏听了个大概便让她去歇着,后来李莞还是从跟车夫相熟的阿成口中得知,崔家这回长媳暴毙而亡的事情似乎闹得挺大,好端端的一个人,才三十出头,没有任何疾病征兆就这么死了,搁在谁家都受不了啊。据说这事儿跟崔家大爷脱不开干系,而崔家的几位公子皆受到震动,尤其是二公子崔槐,据说在母亲五七之后,就突然从崔家消失不见了。
  至于崔槐去了哪里,阿成没打听出来。但李莞却是知道,上一世崔槐为什么会弃文从武,可能就跟他母亲这件事有关联,如果上一世的轨迹没有错的话,崔槐如今已经到京城投奔陆睿了吧。
  今年的年夜饭与往年有些不同,大家围绕更多的话题便是李崇的变化了。
  酒过三巡,五老爷拍着李崇的肩膀劝道:
  “八弟年岁也不小了,可不能再蹉跎岁月,既然戒了酒,那明年开始,就来我们书院当个助讲先生,若是讲得好,后年我跟院长提议让你做主讲。”
  一桌子的人跟着附和:“是啊,也就是五老爷在书院里能说得上话,愿意提携一把八爷,若是换做旁人,才没这么好的机会呢。再说了,要是书院先生做不成,还能去李家家学里教书,李家的人总不会嫌弃八老爷的。”
  李崇放下手里的茶杯,从他的座位上立起,环顾一圈周围等着看他笑话的人,没有说话,而是选择默不作声的离开。
  可他离开了,家里的那些族堂兄们还不肯罢休,几个人围在一起讨论李崇,一位族兄道:
  “人都要认命,八老爷这脾气也是该改改了,咱们说的都是实在话,他还不乐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