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一本万利
张静一一脸同情地看着陈扬美,道:“若是有朝一日,我大明任官的,只需一个月之内,莫说是上任,便是打一个来回都可以,那么……这天下又是什么景象?”
张静一道:“有一句话,叫做上情下达,朝廷的政令要通畅,可不容易,因而……还有一句话,叫做山高皇帝远,你想想看,这天底下这么多的土皇帝,又是什么缘故?”
话说到这里,想象空间就来了。
这就好像是茅x一样,它是酒对吧,用粮食就可以酿出来,十几斤粮食,才多少钱?它一酿,便是数千的价值,最重要的是,现金流充裕,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进行分研发啥的,你说这玩意……它赚不赚?
一样的道理,张静一这一番话,足以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太可怕了。
真要有了这个……那岂不当真是内阁一句话,几日之后,政令就可下达,紧急的情况之下,粮食可以分毫无损的送到天下各地?
这里头减少的人力和钱粮损耗,真是无法想象了。
张静一继续道:“所以啊……大家今日骂我张静一这个,明日骂我张静一那个,可是诸公每日想的是什么呢?是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将事情办的不糟糕,这便是我大明最聪明的人,每日干的事。”
“可是……我张静一不同,我张静一想的却是,既然情况这样糟糕,那么为何不改变糟糕的环境和条件呢?道路不同,损耗巨大,就修好道路,令天下四通八达。士绅们只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为了从地里得到利润,压榨百姓,令百姓们活不下去,你们说,这样的人他们该死不该死?他们与大汉的豪强,又有什么分别?他们不死,便要亡天下。可是……他们想活,谁会碍着他们?想活也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能指着靠租赁土地,把那饥肠辘辘的人最后一个铜板也抢去。所谓的新政,本质不只是要分给天下人土地,而在于……当天下人可以衣食无忧之后,形成一整套的举措,令我大明强健筋骨。”
他的这一番废话,其实已经没人想听了。
天启皇帝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冒星星,这个前景,实在过于广阔,不得不说,他动心了。
此时,便是连孙承宗也已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他甚至不禁在畅想,当初在辽东督师,倘若有此车,可以节省多少粮食?
不敢想象啊!
当初的辽饷,同样的钱粮,足以养活数倍的军马出来了。
当然,他也很清楚,当初指望那些辽将,就算是养出数倍兵马,只怕也不堪为用。
可……这实在太可怕了。
他一时之间,竟已将打击士绅,士绅们离心离德的事抛之脑后。
说实话,那又算的了什么?
简直就是不值一提啊。
若是大明真能通过这东西,深入进天下各处的角落,谁还管这个?
到时……
明朝的士大夫,总还不至像清末那般,完全泥古不化。
倒不是因为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而是因为,这蒸汽机车是大明制出来的,大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玩意能带来什么影响。
可清末不同,人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被按在地上一顿暴打,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天然对于带来铁路的人带有一种不信任感,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的疑虑。
蒸汽车沿着铁轨,一路嘶鸣,最后……沿着这一段环形的铁路线,又回到了原点。
那跨齿跨齿的声音,终于停下,车厢也不再抖动了,众人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麻了,于是都匆匆忙忙地下车。
待下了车,才见这一长串的铁壳子,是卧在铁轨上的。
张静一便又耐心地和天启皇帝讲解起原理,还有制造的问题。
若是其他天子,只怕听了也是两眼一抹黑,好在天启皇帝对于构造这玩意,本就精通,见了实物,再讲解之下,便一下子都明白了。
此时,天启皇帝又问出了一个专业问题:“这样说来,要让它走,还得铺路?”
张静一老实地道:“当然。”
天启皇帝诧异道:“这样的铁……铺下去,得耗费多少银子?”
张静一道:“现在很昂贵,可一旦大规模的铺设,大造钢炉的情况之下,却也能慢慢将价格压下来……”
于是天启皇帝便问:“你这一里花了多少银子?”
“不贵,四万五千三百两。”
天启皇帝差点要跳起来了,瞪大了眼睛道:“就这一里的铁轨?”
“是。”
这些年来,铁价其实已经低了不少,一方面是钢铁的冶炼和生产降低了不少成本,再加上为了锻造武器,所以张家建了不少的钢铁作坊。
可即便如此,对于这个时代的天启皇帝而言,也是无法接受的。
太贵了。
一里地,就是四万五千多两银子,这若是十里百里千里呢?
其实张静一也觉得贵了。
要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两百公里的距离,大抵也只是花费了六百九十万两银子,其中还包括了购置蒸汽机的开销。
再者,在这个时代的白银,是比清末民初时要更保值一些的。
不过张静一也没办法,因为这铁路没有前人和国外可以借鉴,将来真要修,还不知要克服多少难关呢!
而且钢材……也需从无到有进行冶炼,还有大量的人力需要培训。
未来张静一当然完全可以做到,将成本干到京张铁路的一万七千两纹银以下,甚至一万两白银出头都有可能,毕竟这是比较原始的铁路轨道,和现代人所想象中的铁路轨道而言,当真是单纯的铺铁而已。
可至少眼下,张静一也只能硬着头皮来。
于是张静一道:“陛下……且不说,以后可以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这铁路一修,便是黄金万两啊。”
天启皇帝定定地看着张静一,脸色微微一变:“啥意思?”
张静一低声道:“陛下……想想看,朝廷运输商货,损耗都如此巨大,那么那些商贾的损耗,难道还小吗?一批货,假若从辽东运到京城,货值一百两,可沿途所费的运输费用,就需七八十两,若是到时这路一修成,咱们收个十几二十两银子的运费这很合理吧,如此源源不断的货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里头是多大的利润啊。”
张静一真的没有吹牛。
就当下的运输状况而言,几乎所有的商品流通,其中花费最大的就是运输费,这和后世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同。
这也是为何,铁路出现之后,列强们大量的资本疯狂地修铁路,以至于一条线路,几个公司抢着修,直接修出了一个铁路危机的原因。
这玩意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太赚了,在某一个时期,人们称这掌握铁路的人,叫做铁路大亨,因为这玩意,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就是暴利。
天启皇帝听罢,摸着自己修的极好的短髯,眯着眼考究地道:“有这么多人运货?”
张静一很耐心地继续道:“且不说现在,运货的成本居高不下,就已不少人……冒着风险运货了,陛下……你可知道,那些商贾可是怎么运货的?他们不但要雇佣大量的人力,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沿途还有数不清的打尖住店的钱,更不必说,还要照顾畜生,除此之外呢,这沿途也不太平,有不少山匪和水匪,一不小心,便连性命都可能丢了,陛下想想看……若是有这个……这还了得。更不必说在将来,若是互通有无之后,商品的流通,更加快捷,这运货的也就更多了。”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陛下有想过……咱们成立一个铁路公司吗?陛下若是不投钱,那么臣便投了,只是咱们得说好了,张家现在将身家都丢了进去,这挣来的纯利,陛下可不要眼红。我实话告诉陛下……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前期花费的确是大了一些,可只要修好了,便能躺在榻上数钱,能吃几辈子了。”
这君臣二人鬼鬼祟祟地低声说着什么。
而不远处,许多人都默默地支着耳朵,也在专心地听着。
什么躺着数钱,什么吃几辈子,还有什么一本万利之类的字眼。
似乎……很能吸引大家的眼球。
不会吧……看着像是骗人。
不过很快,他们看到了天启皇帝眉开眼笑的模样,似乎也开始兴趣浓厚起来。
于是……大家下意识的,将身子默默地朝着这二人挪得更近一些。
于是又隐隐地听到张静一兴冲冲地道:“除了货运之外,还有客运,客运之外,还可以弄邮寄。陛下想想看,有了这个,以后就再不必让人代送书信了,咱们一个车厢,就可运数万数十万封书信,一封信,收个几文钱,这也很合理吧?总而言之,这是必赚的。这银子放在手头上,有个什么用呢,难道等着带进棺材里?得利滚利,钱生钱才最要紧……”
……
第二章送到,明天开始试着恢复五更,但是又在思考一章三千字,还是直接大章发。
张静一道:“有一句话,叫做上情下达,朝廷的政令要通畅,可不容易,因而……还有一句话,叫做山高皇帝远,你想想看,这天底下这么多的土皇帝,又是什么缘故?”
话说到这里,想象空间就来了。
这就好像是茅x一样,它是酒对吧,用粮食就可以酿出来,十几斤粮食,才多少钱?它一酿,便是数千的价值,最重要的是,现金流充裕,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进行分研发啥的,你说这玩意……它赚不赚?
一样的道理,张静一这一番话,足以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太可怕了。
真要有了这个……那岂不当真是内阁一句话,几日之后,政令就可下达,紧急的情况之下,粮食可以分毫无损的送到天下各地?
这里头减少的人力和钱粮损耗,真是无法想象了。
张静一继续道:“所以啊……大家今日骂我张静一这个,明日骂我张静一那个,可是诸公每日想的是什么呢?是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将事情办的不糟糕,这便是我大明最聪明的人,每日干的事。”
“可是……我张静一不同,我张静一想的却是,既然情况这样糟糕,那么为何不改变糟糕的环境和条件呢?道路不同,损耗巨大,就修好道路,令天下四通八达。士绅们只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为了从地里得到利润,压榨百姓,令百姓们活不下去,你们说,这样的人他们该死不该死?他们与大汉的豪强,又有什么分别?他们不死,便要亡天下。可是……他们想活,谁会碍着他们?想活也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能指着靠租赁土地,把那饥肠辘辘的人最后一个铜板也抢去。所谓的新政,本质不只是要分给天下人土地,而在于……当天下人可以衣食无忧之后,形成一整套的举措,令我大明强健筋骨。”
他的这一番废话,其实已经没人想听了。
天启皇帝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冒星星,这个前景,实在过于广阔,不得不说,他动心了。
此时,便是连孙承宗也已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他甚至不禁在畅想,当初在辽东督师,倘若有此车,可以节省多少粮食?
不敢想象啊!
当初的辽饷,同样的钱粮,足以养活数倍的军马出来了。
当然,他也很清楚,当初指望那些辽将,就算是养出数倍兵马,只怕也不堪为用。
可……这实在太可怕了。
他一时之间,竟已将打击士绅,士绅们离心离德的事抛之脑后。
说实话,那又算的了什么?
简直就是不值一提啊。
若是大明真能通过这东西,深入进天下各处的角落,谁还管这个?
到时……
明朝的士大夫,总还不至像清末那般,完全泥古不化。
倒不是因为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而是因为,这蒸汽机车是大明制出来的,大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玩意能带来什么影响。
可清末不同,人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被按在地上一顿暴打,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天然对于带来铁路的人带有一种不信任感,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的疑虑。
蒸汽车沿着铁轨,一路嘶鸣,最后……沿着这一段环形的铁路线,又回到了原点。
那跨齿跨齿的声音,终于停下,车厢也不再抖动了,众人只觉得自己的身子麻了,于是都匆匆忙忙地下车。
待下了车,才见这一长串的铁壳子,是卧在铁轨上的。
张静一便又耐心地和天启皇帝讲解起原理,还有制造的问题。
若是其他天子,只怕听了也是两眼一抹黑,好在天启皇帝对于构造这玩意,本就精通,见了实物,再讲解之下,便一下子都明白了。
此时,天启皇帝又问出了一个专业问题:“这样说来,要让它走,还得铺路?”
张静一老实地道:“当然。”
天启皇帝诧异道:“这样的铁……铺下去,得耗费多少银子?”
张静一道:“现在很昂贵,可一旦大规模的铺设,大造钢炉的情况之下,却也能慢慢将价格压下来……”
于是天启皇帝便问:“你这一里花了多少银子?”
“不贵,四万五千三百两。”
天启皇帝差点要跳起来了,瞪大了眼睛道:“就这一里的铁轨?”
“是。”
这些年来,铁价其实已经低了不少,一方面是钢铁的冶炼和生产降低了不少成本,再加上为了锻造武器,所以张家建了不少的钢铁作坊。
可即便如此,对于这个时代的天启皇帝而言,也是无法接受的。
太贵了。
一里地,就是四万五千多两银子,这若是十里百里千里呢?
其实张静一也觉得贵了。
要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两百公里的距离,大抵也只是花费了六百九十万两银子,其中还包括了购置蒸汽机的开销。
再者,在这个时代的白银,是比清末民初时要更保值一些的。
不过张静一也没办法,因为这铁路没有前人和国外可以借鉴,将来真要修,还不知要克服多少难关呢!
而且钢材……也需从无到有进行冶炼,还有大量的人力需要培训。
未来张静一当然完全可以做到,将成本干到京张铁路的一万七千两纹银以下,甚至一万两白银出头都有可能,毕竟这是比较原始的铁路轨道,和现代人所想象中的铁路轨道而言,当真是单纯的铺铁而已。
可至少眼下,张静一也只能硬着头皮来。
于是张静一道:“陛下……且不说,以后可以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这铁路一修,便是黄金万两啊。”
天启皇帝定定地看着张静一,脸色微微一变:“啥意思?”
张静一低声道:“陛下……想想看,朝廷运输商货,损耗都如此巨大,那么那些商贾的损耗,难道还小吗?一批货,假若从辽东运到京城,货值一百两,可沿途所费的运输费用,就需七八十两,若是到时这路一修成,咱们收个十几二十两银子的运费这很合理吧,如此源源不断的货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里头是多大的利润啊。”
张静一真的没有吹牛。
就当下的运输状况而言,几乎所有的商品流通,其中花费最大的就是运输费,这和后世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同。
这也是为何,铁路出现之后,列强们大量的资本疯狂地修铁路,以至于一条线路,几个公司抢着修,直接修出了一个铁路危机的原因。
这玩意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太赚了,在某一个时期,人们称这掌握铁路的人,叫做铁路大亨,因为这玩意,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就是暴利。
天启皇帝听罢,摸着自己修的极好的短髯,眯着眼考究地道:“有这么多人运货?”
张静一很耐心地继续道:“且不说现在,运货的成本居高不下,就已不少人……冒着风险运货了,陛下……你可知道,那些商贾可是怎么运货的?他们不但要雇佣大量的人力,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沿途还有数不清的打尖住店的钱,更不必说,还要照顾畜生,除此之外呢,这沿途也不太平,有不少山匪和水匪,一不小心,便连性命都可能丢了,陛下想想看……若是有这个……这还了得。更不必说在将来,若是互通有无之后,商品的流通,更加快捷,这运货的也就更多了。”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陛下有想过……咱们成立一个铁路公司吗?陛下若是不投钱,那么臣便投了,只是咱们得说好了,张家现在将身家都丢了进去,这挣来的纯利,陛下可不要眼红。我实话告诉陛下……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前期花费的确是大了一些,可只要修好了,便能躺在榻上数钱,能吃几辈子了。”
这君臣二人鬼鬼祟祟地低声说着什么。
而不远处,许多人都默默地支着耳朵,也在专心地听着。
什么躺着数钱,什么吃几辈子,还有什么一本万利之类的字眼。
似乎……很能吸引大家的眼球。
不会吧……看着像是骗人。
不过很快,他们看到了天启皇帝眉开眼笑的模样,似乎也开始兴趣浓厚起来。
于是……大家下意识的,将身子默默地朝着这二人挪得更近一些。
于是又隐隐地听到张静一兴冲冲地道:“除了货运之外,还有客运,客运之外,还可以弄邮寄。陛下想想看,有了这个,以后就再不必让人代送书信了,咱们一个车厢,就可运数万数十万封书信,一封信,收个几文钱,这也很合理吧?总而言之,这是必赚的。这银子放在手头上,有个什么用呢,难道等着带进棺材里?得利滚利,钱生钱才最要紧……”
……
第二章送到,明天开始试着恢复五更,但是又在思考一章三千字,还是直接大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