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生机勃勃的大明王朝
  刘鸿训很生气。
  以至于气的额上青筋都要曝出来。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黄立极似乎低垂着头,一声不吭的样子。
  就好像……
  孙承宗是个嘴巴有些刻薄的人。
  不过一看到刘鸿训动怒,立即肃然起来:“也可能是老夫听错了,现在外头的消息,都是满天飞,有不少都说我们内阁三大学士都买了的,还有传闻不少尚书都买了。”
  于是,三人各怀心事,都点点头,假装这是坊间传闻。
  其实……这个时候大明的银价确实摇摇欲坠。
  这也没办法。
  搜抄出来的银子越来越多。
  原来这些藏在床底下的银子,现在统统开始流通进市场。
  比如旅顺,比如新县,这天下很多地方,流通的银子都成为了匠人还有苦力的薪水。
  不只如此……现在听说又要大规模的招募工人。
  从前的大明,是低欲望的社会。
  除了达官贵人奢侈的消费之外,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自给自足,连布都是自己织出来的,有了一丁点的银子,便藏起来。
  还有那些老财,崇尚节俭,所以但凡有银子,都藏在自己地窖里。
  而大量白银的涌入,虽也不断推高了物价,可这种物价的增加,其实并不明显。
  这几年,却开始越发的明显了。
  不少人开始急了。
  银子藏在家里,终归不是办法。
  毕竟家里银子越多的人,贬值的伤害越大。
  而另一方面,从前大家是攒钱买地,可现在……不少人不敢买了,一方面是流寇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新政,在遭受了这双重打击之后,大家开始心生疑虑。
  有银子花不出去,还得眼睁睁的看着银子一年不如一年是最痛苦的事。
  而现在铁路的事,已开始传的神乎其神。
  不少人都起了心思。
  其实这和利不利的没有关系。
  保护自己的财产,乃是人的本能。
  就算你不为所动,可当身边的人,都在说此事,那么……你如何能坐得住?
  “你们说……”黄立极转移话题,却将心思放在另一件事上:“这铁路真能挣钱。”
  “说不好。”孙承宗道:“只是当时在那车中的时候,实在过于震撼,诸公,你我是亲眼所见的,和坊间的百姓们不一样,他们只是传闻,有人相信,有人觉得是天方夜谭,可老夫当时……在那上头,真如在云端里一般,真想不到,会中这个邪。这张静一,你们平日天天骂,说他做什么都不对,可以老夫而言,却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黄立极不置可否:“哎……说实话,他若是玩砸了,这满京城的人,只怕都想杀了他解恨。”
  这是实话。
  至少刘鸿训第一个就想砍死他。
  至于这内阁里第二个人是谁,就不知道了。
  公司的总部是在新县。
  所以新县的公司总部这儿,自从挂了牌子,便门庭若市,有人单纯是来看热闹。
  有人却是带着真金白银来了。
  张静一让人统计,发现那百官偷偷让人认购的股票是最多的。
  因为这些人是亲眼见识过,知道这能自己走的木牛流马是真的。
  再加上天启皇帝和张静一带了头。
  除此之外,又允诺股票不记名之类。
  因此,最先认购的就是他们。
  而后……才慢慢开始有一些百姓,一些商贾,开始陆续来认购。
  这边银子一入库。
  张家新建的许多冶炼作坊便开工了。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枕木制造。
  许多铺设铁路的人……也开始招募。
  最赚的应该还是张家,因为消息一出,铁价就暴涨了三成。
  张家早早预备好了大量的铁坊,同时……京城附近的许多铁矿……现在早已落入张家的手里。
  弄个铁路,张家挣两份钱,而且在未来,这铁矿和冶炼的买卖,至少可以繁荣不知多少年。
  辽东那边,张静一更是已开始让人着手探勘铁矿、煤矿,还有那制造枕木的林木了。
  总而言之……能挣多少赶紧挣多少。
  因为前期准备的十分充足。
  尤其是天津卫到京城的铁路线路早就探勘过许多次,基本上,铁路的修建计划……就等银子下锅。
  而且也是为了给投资的人带来信心。
  所以……这边公司一建立,大量的匠人,就已开始就绪,这铁路居然在半个月之后,便开始铺设。
  采用的是分头并进法,从天津卫朝京师方向,而京师至天津卫方向直接开修。
  这一条铁路线有个巨大的好处,因为绝大多数都是皇庄,而且还有不少,张家已经提前将土地购置了下来。
  大量的匠人和劳工,在公司的高薪雇请之下,迅速的就位。
  一时之间,这京师和天津卫竟都热火朝天起来。
  只是人们还在热议此事的时候。
  一场婚礼却已悄然开始。
  这绝对是一场改变天下格局的婚礼。
  张家终于开始有了皇亲国戚的身份。
  当然,和大明皇家联姻,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为大明朝廷对于皇亲国戚的提防,做为外戚,除了得一个头衔,宫中的一些俸禄和赏赐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
  可在此时人们看来,朱张的此次联姻,某种程度,却是加强了张家这裂土封王的张家的份量。
  只是让所有人无语的是,这一场婚礼,居然极为简朴。
  婚礼居然是在军校中举行。
  张静一只是穿着灰色大衣的军服,骑着马,将公主接来,当日……设宴,宴会也并不奢华,至少军校中的上下人等,只是比平日里多加了一个鸡腿。
  当然……张天伦特地从辽东跑了回来,婚礼简朴归简朴,礼还是要收的,酒就不必请了,毕竟……一切从简,大家意思到了即可。
  这乐安公主朱徽娖进了张家,洞房花烛的时候,张静一掀开了头盖,才长长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明朝公主的性情,大抵都是温和的,几乎极少有骄横的存在,这方面也是吸取了汉唐的教训,张静一得感谢朱元璋他老人家。
  因而这朱徽娖性子很温和,相貌也极好,只是初来张家腼腆,连说话都显得怯弱。
  一夜有话。
  次日见了光,这新娘便更觉得羞赧了,张静一为免她尴尬,只和她说了几句,心知得慢慢才能适应,于是动身前往城郊去检查铁路工程的事。
  如今是百废待举,张静一是实在放心不下,就怕哪里出岔子。
  一旦出错,就是前功尽弃。
  蹲在工地上询问了工程的详情,这巨大的工程,乃是一个叫张邦正的人来负责。
  此人是从新县里脱颖而出的,负责营造过不少的工程,办事仔细,而且组织能力很强。
  许多时候,人才就是靠无数经验堆积起来的。
  而铁路的修建,是前人所没有,这铁路的修建,只能让平日里擅长工程的人来。
  起初张邦正是不肯来的,毕竟他是新县的主簿,虽是芝麻绿豆的官,他却很知足。
  不过等张静一告诉他,这铁路公司因为皇家占了很多的股份,所以自己已经上奏,保荐这铁路公司的总工长为从五品的官职,总揽天下铁路修建事宜的时候,张邦正嗖的一下就收拾东西来了。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看重官职的,倒不是官迷,而是因为时代的风气就是如此,做了官,便觉得自己可以告慰祖宗之灵,觉得人生有了希望。
  张邦正也深感事关重大,因为从铁轨的运输,到劳动力的分配,还有铁路的铺设,再到枕木的库存,这数不清的事,都需他来拍板,这可是数万人的生计,马虎的得。
  因而张静一每一次来,他都能做到对答如流,将实际情况汇报。
  张静一对此极为满意。
  天启皇帝当然对此也极看重,因此那九千岁也隔三差五来。
  有时会撞见张静一,张静一照旧热络的和他打招呼。
  此时的魏忠贤,鬓上已生了几丝白发,不过人还算精神,他对张静一颇为亲昵,在这尘土漫天的工地上,魏忠贤道:“如今你已娶妻,还如此对皇命上心,张老弟,你真是忠心耿耿啊。”
  张静一一时疑心他在讽刺自己。
  不过细细一想,魏忠贤是个太监,娶妻的事他有啥好讽刺自己的?
  便干笑道:“公主殿下是识大体的人,夫妻之间,很是和睦,她希望我以公务为重,等这边……清闲一些,我便打算在家好好歇一歇了。”
  魏忠贤颔首:“安乐公主殿下的为人,咱是知道的,性情是一等一的好,到时若是生子,咱少不得……也要跟着喜一喜了,噢,对啦……还有一件事……咱那不争气的儿子,你是晓得的吧,他这些日子,在家里左右无事,咱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可他太老实了,若是办其他的事,咱怕有人惦记着他,你也知道,咱的身份……难免有人想借他攀高枝,只是人心难测,咱害怕他上了人的当,不如……就调拨到你这儿,你随意使唤他吧,哎……咱年纪大啦,今生已无所求,就指着这个傻儿子养老送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