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重要的钦犯
  天启皇帝的话,竟是酸溜溜的。
  历来只有臣子羡慕天子,却没听说过天子羡慕臣子的。
  而天启皇帝的话里话外,却也有弦外之音。
  他当然不相信,这么大的股票投机,是因为刘鸿训儿子的手笔。
  十之八九,是刘鸿训这个家伙干的事吧。
  这般一想,天启皇帝的心便更热切了。
  这刘鸿训,行啊,很懂的生财之道。
  刘鸿训上前,忙道:“陛下,臣不敢隐瞒,这都是犬子……的经营,和臣没有干系,臣尽心王命,岂有心思想其他的事?犬子这两年,尽在思考经营之道,他的股票买卖,是臣事后才得知。”
  其实这个时候,这满殿的大臣们,却都用一种热切的眼神看着刘鸿训。
  这可是价值千万两纹银以上的财富,说不准,以后还可涨的更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刘家就算花一千年,只怕也花不完。
  从前大明的国库岁入,加起来也才这个数啊。
  刘鸿训却是古井无波,一副很平静的样子,他一点都不担心有人觊觎自己的财富。
  莫说刘家本来就不好惹,但说这普天下,股票生财,本就是天启皇帝新政的一部分,他这财富,也可绝对保障的。
  毕竟,股票是天启皇帝折腾出来的,而且最大的好处也是天启皇帝还有张家,无论是铁路公司还是这个辽东矿业,都和陛下还有张静一密不可分。
  倘若这个时候,因为刘家买卖这个而发了大财,陛下或者其他人把主意打到这上头,那么到了明日,这交易所就要关门。
  毕竟,就算交易所是一个大赌场,可哪里有只许亏,不许挣的?
  若是如此,谁还敢买?
  只怕这个时候,最担心刘家出问题的,还不是刘鸿训父子,而是陛下和张静一呢。
  天启皇帝被刘鸿训义正言辞的话堵了回去。
  随即讪讪。
  他陡然意识到,刘鸿训这家伙,现在竟还有一副免死金牌,现如今,这家伙怎么怼自己,自己都得忍着。
  没办法,怕啊,要是生了气,治你刘家的罪,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朕又想抄人家的家呢。
  天启皇帝便露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唾面自干一般,忙道:“噢,原来如此,没想到,你有一个好儿子啊,说到好儿子,朕的儿子长生,也很好,才八九岁,现在已能翻筋斗,骑马了。”
  “……”
  群臣无语。
  “陛下,长生殿下年纪不小,臣看,应该下榻詹事府,再请人教授学问了。”
  其实早该这样做了。
  天启皇帝笑着道:“不急,再等等看,他的母亲舍不得。”
  黄立极也急了:“历来太子,到了这个年纪,岂有不入住詹事府的,陛下……太子的教育,关系重大啊。”
  天启皇帝依旧不急不躁:“嗯,朕知道了,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吧。你们也知道,这些年来,乱臣太多,当初就有人挟持过长生,现在让他入住詹事府,朕实在不放心。”
  群臣面面相觑。
  其实许多时候,天启皇帝都是以这个理由,拒绝长生出宫的。
  当然,这事儿……之所以君臣有分歧,其实也是理所当然。
  天启皇帝不相信大臣们教好自己的儿子,所以打算在宫里自己亲自教,而大臣们则认为天启皇帝夭寿啊,自己的亲儿子都这样坑。
  天启皇帝的理由还是站得住脚的,毕竟总有刁民想害朕和朕的儿子,所以詹事府那儿,不放心。
  这是借口。
  倒是张静一站在一旁,略显尴尬,因为他哪一边都不站,只是觉得,哪一边都不靠谱。
  实际上,教育这玩意,还真是玄学。
  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再如何说的天花乱坠,都是如此。
  所以他选择沉默。
  只是默默的,往宫里多送一些军校的书本,希望……拿给长生去看,有所启发。
  毕竟,教育成败是一回事,至少得让长生了解军校是什么。
  天启皇帝随即转移开话题:“朕倒是听厂卫一个密奏,福建布政使司,泉州那儿,突然出现了不少来路不明的舰船,这些舰船在外海耀武扬威,袭了我大明不少商船。”
  其实商船被劫持,放在地方上是天大的事,可放在庙堂上,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这天启皇帝分明是故意的。
  天启皇帝则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据闻,这是佛朗机船,这佛朗机人和尼德兰人,自澎湖一战之后,便沉寂许久,万万没想到,他们如今却又挑起战事,此事……看上去只是损失了几艘商船,可实际上……不容小看,关系重大……厂卫这边,一定要细查缘由,除此之外,要让各地的海路巡检,严加防范,不只如此,大明的商船也要有所准备,切切不可,再让他们得手。”
  张静一站了出来:“陛下,臣已以北镇抚司的名义,下旨江南以及闽粤诸千户、百户所彻查。”
  天启皇帝点头:“如此甚好,若是有什么音讯,要立即报朕。”
  其实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微妙,因为张静一记得,自从澎湖海战,大明得胜之后,这尼德兰人,就不再对大明采取敌视态度了。
  说穿了,就是被打老实了。
  此后他们确实想要来耀武扬威,不过运气不好,在天津外海,又被张静一让人炸了几艘船,因而,这些日子,彼此可谓是风平浪静。
  怎么好端端的,又突然起了争端。
  张静一倒是对此不敢怠慢,他修书给南京方面的锦衣卫的人员,尤其是闽粤一带的王程。
  王程负责的乃是闽越千户所,这千户所在锦衣卫内部,叫做海外千户所,就是专门针对海外情况的,因而广东千户所以及福建千户所的编制极大,又因为牵涉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允许王程招募外邦人,因而,有人戏称这闽粤千户所里近半人,要嘛是在海外的汉人,要嘛就是佛朗机人甚至可能还有倭人,便称呼其为’番子缇骑‘。
  王程这一步棋,是张静一早先就放出去的。
  在大明逐渐开海之后,在这个时代的通商,其实和后世所谓打开国门做买卖完全不一样。
  此时在天下各国人眼里,你要说自己是去海外做买卖的,那么十之八九,大家都认为你是海盗。
  因而,海外的情况,十分复杂,单凭大明成立的通商舰船,是根本不可能应付如此复杂的情况的。
  那么锦衣卫就必须得有所作为。
  王程先是被送去了澳门,而后,又让他跟随张三,出海几次,让他对佛朗机人,以及外海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摸排,而后,再在沿海设立卫所,要多少银子,拨付多少,而且这两个千户所,所有的奏报,都直陈北镇抚司,不需经过其他人,因为距离很远,所以大小事务,都由王程先行决断,不需请示。
  人事权,也统统交给王程,让他多招募流落海外的汉人,同时,还有还可吸纳佛朗机人。
  总而言之,王程现如今,在闽粤一带,建立起了一个人员拥有四千余的庞大机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优秀的人,送至军校的教导队里学习进修,表面上,王程只是一个指挥使佥事,可实际上,他那两个千户所,几乎等于是一个独立王国。
  这样的安排,也是迫不得已,海外的情况,瞬息万变,必须得有人随时做出反应,除此之外,不可能靠锦衣卫正经招募的人员,来负责这些事务,毕竟绝大多数人,对于海外都一无所知。
  锦衣卫内部,对于闽粤两处千户所,是颇有微词的,认为给的权柄太大了,而且钱粮也是极多,每年的消耗,可抵的上一个南镇抚司,编制的人员,也是臃肿无比。
  可张静一对此,却将这些抱怨压了下来。
  他知道,这些人迟早都有用。
  从宫中告辞而出,张静一修书王程,又交代了让他格外注意海外事项的事不提。
  其实他对王程是略有不满的。
  给了银子,给了这么多的编制,结果洗劫商船的事,还是东厂先报来的,这实在有些不应该。
  不过,半个月之后,王程那边有了音讯。
  却有数十个鱼服的校尉,风尘仆仆的抵达京城,他们操持着一口广普,鸡同鸭讲的和北镇抚司门前的几个守门校尉们交流了足足一炷香。
  最后守门的校尉,还是没办法全数理会是什么意思。
  好在这些人终于醒悟,于是,有人拿着柴棒,在地上比划着写道:“奉王佥事命:押解重要钦犯进京,该犯事关重大,需奏报都督定夺。”
  “早说。”校尉不敢怠慢,匆匆进去禀告。
  片刻之后,张静一便升座,让那为首的一个百户官进来,这百户官含糊不清的道:“卑下靖海百户所百户陈正先,见过都督。”
  说罢,一脸热切的行了大礼。
  随即,双手拱起了一份手札:“此王佥事密奏,恳请都督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