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这一个月,他们见缝插针的聊过几回,孙坤与周瑞涛的案子被吏部咬得死紧,都察院查来查去,除了一些鸡毛蒜皮,倒也没翻出来什么要紧的东西。
“子镜(周瑞涛字)兄身上的干系不大,当初黄河临啸,吏部谪去的人原就没经过他的手,不过是上一任郎中留下的烂摊子,剥离清楚应该就没事了。”
“说得轻巧,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新帝初登大宝,黄河的堤口便撅了,淹没的那几个村落可死了不少百姓,朝廷不火速拿出个章程,民心怎么安抚。”
“决提泄洪乃是国策,底下那些人也是拖不下去了,眼见春汛积冲,哪是区区堤坝可以挡住的。”
“唉,说来说去还不是银子闹得,地方衙门拿不出迁地补恤,老百姓就是想走也走不起啊。”
“丛岚呢,他这个治河钦差就毫无作为吗?”
“甭提他了,这回两位师弟下狱,归根究底还不都是拜他所赐。户部支出去的那一百万两押到屏州,砸到黄河里连个水花都没起,他空有兵马助阵却压不住地方那些鬼魅又有何用,事到临头,还不是将京中送去的那些倒霉蛋推出来做替死鬼,人家河南三十道州县倒是稳如泰山,擎等着看笑话!”
朴士淼一提起这事就怒不可竭,当初沈首辅号令全力支持治河要务,鼓动湖湘一派出人出力,结果事有不测,就任由底下人相互推诿,栽赃嫁祸,孙周两位师弟一片赤诚之心,为国为民,到头来竟让自己身陷囹缕,前程不保,这何其冤枉!
陶大宁拽了一下师兄的袖子,示意暂且收敛一二,明诚面前,可不好太过放诞。
赵秉安摆摆手,都是一家人,何须藏着掩着。
“原本吏部大调,子镜师兄是要往上走一走的,可现如今……,罢了,待明日内阁上值,我亲自寻沈首辅说说情,哪怕需要一些代价,也得先把人捞出来。”
这番话在乎情理,众人不住的点头。
“那孙坤师弟该如何安置,他是河南清吏司主事,吏部对河南所有州县的调配文书上都有他加盖的堂印,下派的那几个替死鬼都经过他的手,这里面只怕是说不清楚。”
“孙师兄,确是无妄之灾,但都察院要给圣上一个交代,朝廷也要给百姓一个交代,总是要有人出来顶这个骂名的。通政司已经积压了不少参劾他的折子,罪名至重不过结党谋私,不致命,可要是过了御前朱批,定然仕途休矣。”
啪!几位大人重重拍在椅架上,显然极为不忿。
“他们也莫要欺人太甚,挤走了孙坤,难不成他们能把这个烫手山芋接过去吗,户部卡在明诚手上,没有银子,再多的人调过去也是枉然!”
“大不了一拍两散,吏部里头与治河有所牵涉的可不止两位师弟,咱们下了池子也不能让别人齐整,一谭子骚泥糊个大满天,都臭着吧。”
瞧着越说越不像样子,赵秉安赶紧抬手止住了师兄们的谩骂。
“几位师兄还是没看清楚咱们那位首辅大人的用意啊……”
“明诚此意是?”
“诸位师兄且静下心来想一想,吏部两位侍郎如此针对孙师兄,究竟是为了什么。就像方才朴师兄所言,搞垮了孙师兄对他们有害无利,河南清吏司总是要运转的,而黄河那边也确实不能缺了人。”
“莫非,他们是想让孙坤下去协助治河?”
“然也。孙师兄早年地方政绩彪炳,其中尤以兴修水利为最,他对治河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权且是小弟猜测,只怕是老大人想榨一榨我这个‘善财童子’了。”
“……是了,我们师兄弟一心,孙坤若被遣到河南,明诚不会见死不救,首辅大人知道前头批款不够,也清楚苏尚书不会再出一文钱,故而便把主意打到了明诚身上,端的是好盘算啊!”
合着他们从头至尾都在人家的算计里,湖湘一党的大人们回过神来既是咬牙切齿又是背后生寒,沈炳文的手段太过高深了,从黄河春汛一开始就在布局,他们这些人不过适逢其会,恰好入了棋盘。
“吏部至今雷声大雨点小,就说明他们也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孙师兄那边诸位师兄就不用担心了,治河是国政,小弟敞开了额度支持他,正好,这一个月抄家抄的国库富裕了不少,这银子搁着可不安心,赶紧花了了事。”
静默过后的大人们听着师弟这话,霎时间有些哭笑不得,说到底他们可没赵秉安这胸襟,被人如此算计还能坦然自若。
如他自己所言,治河是仁政,利于万民,不管沈炳文手段为何,只要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赵秉安就愿意支持他。
至于朝廷的交代,赵秉安想再没有什么比白花花的银子更能让老百姓安心的了。
送走了湖湘党锐,赵秉安又马不停蹄的安抚陇西中小士族,何家在户部尝过甜头之后彻底投效赵秉安,私下里拉拢了大批亲旧等待入京,赵秉安酌情圈了几家,先塞到刑部里养着,日后说不准有大用。
何荪是个人才,不仅实干非凡,审时度势也是一把好手,短短一个半月的功夫,竟借着赵家叔侄的东风打通了浙江往返京城的一条税道,不仅如此,他还给赵秉安献上了一份大礼——顾氏子弟竟然在太常跑马圈地、偷税漏税!
何家老头子似是都没想到族中子侄竟敢对一位阁老下手,在何荪拿出税簿的时候,他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堂堂世家子弟,侵吞良田,迫害平民,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查!人证物证皆要,若此案属实,本官定要好好参他们一本!”
这点子破事不会对顾椿的地位造成什么打击,不过,也足够恶心那个老匹夫一把,给赵秉安解解气了。
“此事你做得甚好,本官都看在眼里,待会留在府上用膳吧,正好户部最近有些调动,我得与你通通气。”
这就是要开小灶了,满屋子的人此时对何荪这小子无不是羡慕嫉妒恨呐,侯府几个世代附庸瞧着这情景直在心里呸呸呸,这些关西土包子,就会拍马屁,害得他们这些老实忠心的属下都没有露头的机会了。
一屋子三四十的官场老油条围着一个弱冠少年来回逢迎,这情景听起来诡异,实际上却十分匹配双方的地位。
赵秉安是经由夺嫡之争起来的新贵,背后还有强硬的家族势力支撑,他起步便是翰林,一年跃入内阁,虽然明面上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文华殿学士,但六部侍郎对着这个官位都不敢放肆。要知道,无翰林不入阁,入阁必经学士,当年沈炳文可就是在文华殿大学士这个位子上一飞冲天,不声不响的夺下了阁老之位,进而晋升首辅之尊。
可以说,现在满朝文武都已经将赵秉安单称为一号人物,而不是将其当作永安侯府庇护下的一个官场新丁。
冼马巷人来人往,七八股势力进出,老侯爷原还想着一家人吃桌团圆饭,结果回文院那边一直忙到深夜,听下人回禀,十少爷刚出书房,正跟几位大人会餐,府中人俱不敢打扰。
前厅里世子小心瞄着老侯爷的脸色,发觉眼神极为凌厉,顿时小心肝抖了一抖,可他翻翻最近的回忆,确信长房没出什么岔子,再抬起头瞥一眼,终于放下心了,老爷子是在瞪着老四呢。
四爷咽了口唾沫,对着亲爹露出了小心谄媚的笑容,他现在恨不得立刻回去把周氏给捶死,真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关家的婚约也想退,她还想把儿子嫁出去当驸马咋的,倒霉婆娘,尽折腾事!
“老四,关家虽然被圈,但朝廷未有定论之前谁也不能说他们就是罪臣,当初那门婚约既是十一高攀,那如今纵使人家姑娘落难了,咱老赵家也没有背信弃义这一说,你那媳妇老夫也懒得多说什么,日后少让她出门走动,咱府上丢不起这人!”
“是,儿,儿子知道了。”
老爷子一拍板,四爷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接下了吩咐。
“也就这两天,小六就会从边城回来,你们且说说,怎么安置?”
满府爷们刚举起酒杯,猛然听到老爷子来这么一句,都尴尬的停住了。
还能怎么安置,老六那个废材秧子,找个院子养起来得了,总不能放他在京城里晃悠,让人看秉安的笑话吧。
三爷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他就是知道长子是什么德性,所以当初才不同意秉安让爵于他,染上那种东西,哪还能有个人样,不是幼子政治前途的需要,他这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那个让他失望透顶的孩子。
老侯爷微微勾起唇角,看来在小六这件事上,府里的人心还是齐的。三房的爵位绝不能糟蹋在那样一个懦弱荒唐的人身上,只要老三夫妇俩能放宽心,那他就再做一回恶人,秉安的媳妇看着也是个好生养的,嫡子嘛,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第232章
玉涵院里,蒋氏精神蔫巴, 郁郁寡欢的倚在软榻上叹息, 三爷刚从宴上回来, 正抖擞着身上的酒气, 瞧她那模样,就知道准又是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秉安让爵是有他的考量,你何必都往自个儿身上揽。”
“那可是真切切的一个伯爵,你让我怎么安心受纳!是,我是挂念大郎,可,可我也没想着让安儿把这样泼天的富贵往外推啊……”
蒋氏抿着嘴, 心情很是失落。她确实惦记长子, 远香近臭, 跟前见不着糟心的人可不就只会念着儿子的好吗。不过她可清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哪一个,对于爵位的传承,她可从没打过其他主意。
三爷被夫人的直白噎了一下,转头又自嘲, 他们夫妻俩本就是“心偏到胳肢窝里去的”, 现下躲在自己房里,何必还要藏着掖着。
“安儿怎么着都有出息,我瞧着,他还不大看得上这爵位呢。你想想这几日府上进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咱这儿子,给他根棍子, 能把月亮敲下来,你就别操心了。”
蒋氏掩鼻躲着飘过来的酒气,气嘟嘟的从软榻上滑下来,给三爷倒水。
“喝喝喝,哪来的那么大酒瘾,我看你这老来愈爱说胡话了,哪有当爹的这么编排儿子的,安儿就是跟你学的,现在也是杯不离手,越发不像样子……”
“妇道人家懂什么,这都是来往,再说了,儿子有出息,光宗耀祖,我高兴,多喝两杯怎么了。”
夫妻俩相伴多年,早习惯了拌些小口角,蒋氏搓完一个巾帕,转手给三爷擦在脸上。
小一会儿,“铁卫的哨书昨晨入府,秉宰还有他那几房妻妾估计明日就能抵达京城。”
屋内烛火摇曳,蒋氏脸僵了片刻,随即长叹一声,夫妻俩人对视,无奈又辛酸。
“回就回吧,春暖院杵在那儿,仍让他们住着就是了。”
三爷不愿长子回府,他怕大郎一旦发病,届时夫人承受不起。按父亲搜罗来的那些消息,秉宰这几年在边城几乎把自己作成了废人,酗酒嗜色,放浪形骸,不仅政绩糜烂,甚至连后宅都是混乱不堪。
不是安儿念着兄弟情谊替他百般收尾,那个孽子指不定闹出什么笑话来!
三爷也不知道自己最近是怎么了,以前纵使他恨长子不争气,但起码不像现在这般甚至起了厌恶的心思,就是这个爵位,让他突然发觉,秉宰就像是,他与幼子身上的污点一样,羞于向世人提及。
秉安一直在为赵氏子弟这个身份付出,而秉宰却不遗余力的糟蹋自己的姓氏,三爷知道,长子回来,只是徒给安儿增添负担,他私心里与夫人是一个念头,安儿可以养着他大哥,但这爵位却不能留给看不到希望的长子。
也因此,就算知道了柳氏在边城的所作所为,他仍然容忍长子把那个女人带回来,大郎既离不了她,那就让这俩人一辈子一起过吧,无牵无挂也是件好事情。
在侯府中,六少爷的回归只短暂的惊起了一小片水花,随即便被众人默契的无视。
赵秉安此刻也没心思收拾府上这些琐碎,礼部今晨在朝会上发声了,邵文熙拖了一个月,总算拿出了开元年号,可这变故也就接踵而来。
“嘉裕”“泰平”“长庆”,这三个刹一听起来都是好意头,可只要识文断字便知排首那个是何等磅礴大气,非盛世年景不可用,而赵秉安也清楚,这两个字是出自谁的手笔。
新帝正当壮年,意气勃发,坐镇乾清宫之后日日想着建功立业,甭看他现在还未能把控朝局,可那心思明摆着就是朝着千古一帝去的,礼部这封奏折不过是他向内阁挑明心迹的一种手段罢了。
帝位当真能磨炼一个人,赵秉安确信前几日新帝还对内阁几人恨之入骨,此番却能如此摆低姿态,向内阁垂询年号定略,看来背后少不得高人指点。
遍察旧东宫党,无一人有这样老练的政治手段,再联想这几日宫中的传闻,赵秉安断言,必然是夏家那位老居士,坐不住了。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赵秉安伸伸懒腰,觉得接下来可有好戏看了。
外戚擅权,向来是前朝大忌,赵秉安都能理清楚的事没道理沈炳文等人看不透,夏家想借新帝弄权,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说来也奇怪,新帝原来很看不上这个母家,可圣母皇太后一死,反倒将往日种种龌龊都掩了过去,夏家与新帝的关系峰回路转,变得极为亲厚,这也导致夏氏直上九霄,太皇太后丧期未过就从楚氏手中夺走了承恩公之位。
果不其然,这早朝结束还不过两三个时辰,朝野上下便已议论纷纷,夏榔是什么东西,光宗年间有名的佞臣,要是让他重返朝堂,那还不得掀起腥风血雨啊。
新帝释放的善意,内阁收到了但却无法同时接纳这其中隐藏的附带条件,对于夏榔老儿,他们不能存留一点点姑息。
年号驳回,内阁以太庙武戈暗示乾清宫,目前此景尚且名不符实,新帝即位,天下求安,故而“泰平”二字为佳。
一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京中惊惶的人心安定下来,新帝不该好高骛远,且静下心来好生收拾烂摊子才是。
话说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内阁对新帝的轻忽,好在沈炳文在讨价还价方面是行中里手,倒霉催的先帝又被他拉出来挡了一回抢。
乾封帝谥号遵乾清宫旨意定为真宗,加字宪,取大义无私之意。
满朝文武都是经由太庙一案走过来的,天家父慈子孝的假面早就戳破,取的这两个字怎么听怎么嘲讽,先帝若还活着,脸都该被打肿了。
不得不说,新皇这气量着实小了些,好歹是父子,先皇草草入殓已是不妥,现如今又在谥号上大做文章,这不是把皇室丑闻摆出来让人笑话吗。
在这件事上,赵秉安也无能为力,天家父子相爱相杀,情感纠葛复杂的很。新帝心头憋着一团火,总要寻机发出来的。关于这个谥号已经是再三斟酌过了,新帝一开始的口风比这可不堪的多。
在泰平帝眼中,出气可比抬举母家重要,关键是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削弱先帝的影响,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削减太子的政治根基,树立他新帝的威严。
乾清宫不是没有打过孟家的主意,可一来风险太大,孟氏深不可测,连沈炳文当时都要退避三舍,他没有自信能把控住那位老太爷;二来,内阁好似有意将太子与孟家隔离,一再提及将储君迁至外宫教养。这也正好顺了他的意,毕竟孟家算是有功之臣,将来也是荣王的母家,看在结发妻子的面上他也总得顾忌一二,前提是,他们的眼睛要擦亮,知道自个儿该往哪边站。
于乾清宫而言,夏家不过是他手上一把刀,暂时用来对付内阁,他私心里对那位见死不救的外祖早就不待见了,可黎太傅空有人望,却是个迂腐透顶、扶不起来的老学究,指望他去应对沈炳文,只怕撑不过一个回合。
赵秉安向来不理会外面那些风言风语,但此番,他倒是真想见见那位声名狼藉的夏老大人。这一会儿的功夫,内阁已经给他上了数道请封折子,沈炳文意图把他那带发修行变为遁入道门,直接让他老人家方外玩去。不过,至法道观的外壳披了这几十年,纵有新帝在背后支持,夏榔想回来,名声也绝对会掉到臭水沟里去。
夏家小辈这几日在京中几大勋门奔走,整箱的银子往外抬,倒是打动了不少人,赵秉安心想,只要能豁得出脸,夏家重新崛起总是不难的。
内阁的视线从身上移开,哪怕只是暂时,也足以让赵秉安松一口气。
惬意的饮完杯中茶水,他便起身出了府,钟山兰亭,可候着许多人呢。
孟守德荣升新任国丈之后,这钟山便成了孟家的禁苑,平素很少人敢擅闯,此番能借给赵秉安来做东道,可见两者之间关系亲厚。
苏泽衡临死之前把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他也漏了不少,赵秉安现如今再入这钟山只觉得云雾缭绕,看什么东西都是不真切的。
“子镜(周瑞涛字)兄身上的干系不大,当初黄河临啸,吏部谪去的人原就没经过他的手,不过是上一任郎中留下的烂摊子,剥离清楚应该就没事了。”
“说得轻巧,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新帝初登大宝,黄河的堤口便撅了,淹没的那几个村落可死了不少百姓,朝廷不火速拿出个章程,民心怎么安抚。”
“决提泄洪乃是国策,底下那些人也是拖不下去了,眼见春汛积冲,哪是区区堤坝可以挡住的。”
“唉,说来说去还不是银子闹得,地方衙门拿不出迁地补恤,老百姓就是想走也走不起啊。”
“丛岚呢,他这个治河钦差就毫无作为吗?”
“甭提他了,这回两位师弟下狱,归根究底还不都是拜他所赐。户部支出去的那一百万两押到屏州,砸到黄河里连个水花都没起,他空有兵马助阵却压不住地方那些鬼魅又有何用,事到临头,还不是将京中送去的那些倒霉蛋推出来做替死鬼,人家河南三十道州县倒是稳如泰山,擎等着看笑话!”
朴士淼一提起这事就怒不可竭,当初沈首辅号令全力支持治河要务,鼓动湖湘一派出人出力,结果事有不测,就任由底下人相互推诿,栽赃嫁祸,孙周两位师弟一片赤诚之心,为国为民,到头来竟让自己身陷囹缕,前程不保,这何其冤枉!
陶大宁拽了一下师兄的袖子,示意暂且收敛一二,明诚面前,可不好太过放诞。
赵秉安摆摆手,都是一家人,何须藏着掩着。
“原本吏部大调,子镜师兄是要往上走一走的,可现如今……,罢了,待明日内阁上值,我亲自寻沈首辅说说情,哪怕需要一些代价,也得先把人捞出来。”
这番话在乎情理,众人不住的点头。
“那孙坤师弟该如何安置,他是河南清吏司主事,吏部对河南所有州县的调配文书上都有他加盖的堂印,下派的那几个替死鬼都经过他的手,这里面只怕是说不清楚。”
“孙师兄,确是无妄之灾,但都察院要给圣上一个交代,朝廷也要给百姓一个交代,总是要有人出来顶这个骂名的。通政司已经积压了不少参劾他的折子,罪名至重不过结党谋私,不致命,可要是过了御前朱批,定然仕途休矣。”
啪!几位大人重重拍在椅架上,显然极为不忿。
“他们也莫要欺人太甚,挤走了孙坤,难不成他们能把这个烫手山芋接过去吗,户部卡在明诚手上,没有银子,再多的人调过去也是枉然!”
“大不了一拍两散,吏部里头与治河有所牵涉的可不止两位师弟,咱们下了池子也不能让别人齐整,一谭子骚泥糊个大满天,都臭着吧。”
瞧着越说越不像样子,赵秉安赶紧抬手止住了师兄们的谩骂。
“几位师兄还是没看清楚咱们那位首辅大人的用意啊……”
“明诚此意是?”
“诸位师兄且静下心来想一想,吏部两位侍郎如此针对孙师兄,究竟是为了什么。就像方才朴师兄所言,搞垮了孙师兄对他们有害无利,河南清吏司总是要运转的,而黄河那边也确实不能缺了人。”
“莫非,他们是想让孙坤下去协助治河?”
“然也。孙师兄早年地方政绩彪炳,其中尤以兴修水利为最,他对治河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权且是小弟猜测,只怕是老大人想榨一榨我这个‘善财童子’了。”
“……是了,我们师兄弟一心,孙坤若被遣到河南,明诚不会见死不救,首辅大人知道前头批款不够,也清楚苏尚书不会再出一文钱,故而便把主意打到了明诚身上,端的是好盘算啊!”
合着他们从头至尾都在人家的算计里,湖湘一党的大人们回过神来既是咬牙切齿又是背后生寒,沈炳文的手段太过高深了,从黄河春汛一开始就在布局,他们这些人不过适逢其会,恰好入了棋盘。
“吏部至今雷声大雨点小,就说明他们也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孙师兄那边诸位师兄就不用担心了,治河是国政,小弟敞开了额度支持他,正好,这一个月抄家抄的国库富裕了不少,这银子搁着可不安心,赶紧花了了事。”
静默过后的大人们听着师弟这话,霎时间有些哭笑不得,说到底他们可没赵秉安这胸襟,被人如此算计还能坦然自若。
如他自己所言,治河是仁政,利于万民,不管沈炳文手段为何,只要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赵秉安就愿意支持他。
至于朝廷的交代,赵秉安想再没有什么比白花花的银子更能让老百姓安心的了。
送走了湖湘党锐,赵秉安又马不停蹄的安抚陇西中小士族,何家在户部尝过甜头之后彻底投效赵秉安,私下里拉拢了大批亲旧等待入京,赵秉安酌情圈了几家,先塞到刑部里养着,日后说不准有大用。
何荪是个人才,不仅实干非凡,审时度势也是一把好手,短短一个半月的功夫,竟借着赵家叔侄的东风打通了浙江往返京城的一条税道,不仅如此,他还给赵秉安献上了一份大礼——顾氏子弟竟然在太常跑马圈地、偷税漏税!
何家老头子似是都没想到族中子侄竟敢对一位阁老下手,在何荪拿出税簿的时候,他的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堂堂世家子弟,侵吞良田,迫害平民,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查!人证物证皆要,若此案属实,本官定要好好参他们一本!”
这点子破事不会对顾椿的地位造成什么打击,不过,也足够恶心那个老匹夫一把,给赵秉安解解气了。
“此事你做得甚好,本官都看在眼里,待会留在府上用膳吧,正好户部最近有些调动,我得与你通通气。”
这就是要开小灶了,满屋子的人此时对何荪这小子无不是羡慕嫉妒恨呐,侯府几个世代附庸瞧着这情景直在心里呸呸呸,这些关西土包子,就会拍马屁,害得他们这些老实忠心的属下都没有露头的机会了。
一屋子三四十的官场老油条围着一个弱冠少年来回逢迎,这情景听起来诡异,实际上却十分匹配双方的地位。
赵秉安是经由夺嫡之争起来的新贵,背后还有强硬的家族势力支撑,他起步便是翰林,一年跃入内阁,虽然明面上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文华殿学士,但六部侍郎对着这个官位都不敢放肆。要知道,无翰林不入阁,入阁必经学士,当年沈炳文可就是在文华殿大学士这个位子上一飞冲天,不声不响的夺下了阁老之位,进而晋升首辅之尊。
可以说,现在满朝文武都已经将赵秉安单称为一号人物,而不是将其当作永安侯府庇护下的一个官场新丁。
冼马巷人来人往,七八股势力进出,老侯爷原还想着一家人吃桌团圆饭,结果回文院那边一直忙到深夜,听下人回禀,十少爷刚出书房,正跟几位大人会餐,府中人俱不敢打扰。
前厅里世子小心瞄着老侯爷的脸色,发觉眼神极为凌厉,顿时小心肝抖了一抖,可他翻翻最近的回忆,确信长房没出什么岔子,再抬起头瞥一眼,终于放下心了,老爷子是在瞪着老四呢。
四爷咽了口唾沫,对着亲爹露出了小心谄媚的笑容,他现在恨不得立刻回去把周氏给捶死,真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关家的婚约也想退,她还想把儿子嫁出去当驸马咋的,倒霉婆娘,尽折腾事!
“老四,关家虽然被圈,但朝廷未有定论之前谁也不能说他们就是罪臣,当初那门婚约既是十一高攀,那如今纵使人家姑娘落难了,咱老赵家也没有背信弃义这一说,你那媳妇老夫也懒得多说什么,日后少让她出门走动,咱府上丢不起这人!”
“是,儿,儿子知道了。”
老爷子一拍板,四爷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接下了吩咐。
“也就这两天,小六就会从边城回来,你们且说说,怎么安置?”
满府爷们刚举起酒杯,猛然听到老爷子来这么一句,都尴尬的停住了。
还能怎么安置,老六那个废材秧子,找个院子养起来得了,总不能放他在京城里晃悠,让人看秉安的笑话吧。
三爷沉着脸,不知在想什么。他就是知道长子是什么德性,所以当初才不同意秉安让爵于他,染上那种东西,哪还能有个人样,不是幼子政治前途的需要,他这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那个让他失望透顶的孩子。
老侯爷微微勾起唇角,看来在小六这件事上,府里的人心还是齐的。三房的爵位绝不能糟蹋在那样一个懦弱荒唐的人身上,只要老三夫妇俩能放宽心,那他就再做一回恶人,秉安的媳妇看着也是个好生养的,嫡子嘛,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第232章
玉涵院里,蒋氏精神蔫巴, 郁郁寡欢的倚在软榻上叹息, 三爷刚从宴上回来, 正抖擞着身上的酒气, 瞧她那模样,就知道准又是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秉安让爵是有他的考量,你何必都往自个儿身上揽。”
“那可是真切切的一个伯爵,你让我怎么安心受纳!是,我是挂念大郎,可,可我也没想着让安儿把这样泼天的富贵往外推啊……”
蒋氏抿着嘴, 心情很是失落。她确实惦记长子, 远香近臭, 跟前见不着糟心的人可不就只会念着儿子的好吗。不过她可清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哪一个,对于爵位的传承,她可从没打过其他主意。
三爷被夫人的直白噎了一下,转头又自嘲, 他们夫妻俩本就是“心偏到胳肢窝里去的”, 现下躲在自己房里,何必还要藏着掖着。
“安儿怎么着都有出息,我瞧着,他还不大看得上这爵位呢。你想想这几日府上进出的都是些什么人,咱这儿子,给他根棍子, 能把月亮敲下来,你就别操心了。”
蒋氏掩鼻躲着飘过来的酒气,气嘟嘟的从软榻上滑下来,给三爷倒水。
“喝喝喝,哪来的那么大酒瘾,我看你这老来愈爱说胡话了,哪有当爹的这么编排儿子的,安儿就是跟你学的,现在也是杯不离手,越发不像样子……”
“妇道人家懂什么,这都是来往,再说了,儿子有出息,光宗耀祖,我高兴,多喝两杯怎么了。”
夫妻俩相伴多年,早习惯了拌些小口角,蒋氏搓完一个巾帕,转手给三爷擦在脸上。
小一会儿,“铁卫的哨书昨晨入府,秉宰还有他那几房妻妾估计明日就能抵达京城。”
屋内烛火摇曳,蒋氏脸僵了片刻,随即长叹一声,夫妻俩人对视,无奈又辛酸。
“回就回吧,春暖院杵在那儿,仍让他们住着就是了。”
三爷不愿长子回府,他怕大郎一旦发病,届时夫人承受不起。按父亲搜罗来的那些消息,秉宰这几年在边城几乎把自己作成了废人,酗酒嗜色,放浪形骸,不仅政绩糜烂,甚至连后宅都是混乱不堪。
不是安儿念着兄弟情谊替他百般收尾,那个孽子指不定闹出什么笑话来!
三爷也不知道自己最近是怎么了,以前纵使他恨长子不争气,但起码不像现在这般甚至起了厌恶的心思,就是这个爵位,让他突然发觉,秉宰就像是,他与幼子身上的污点一样,羞于向世人提及。
秉安一直在为赵氏子弟这个身份付出,而秉宰却不遗余力的糟蹋自己的姓氏,三爷知道,长子回来,只是徒给安儿增添负担,他私心里与夫人是一个念头,安儿可以养着他大哥,但这爵位却不能留给看不到希望的长子。
也因此,就算知道了柳氏在边城的所作所为,他仍然容忍长子把那个女人带回来,大郎既离不了她,那就让这俩人一辈子一起过吧,无牵无挂也是件好事情。
在侯府中,六少爷的回归只短暂的惊起了一小片水花,随即便被众人默契的无视。
赵秉安此刻也没心思收拾府上这些琐碎,礼部今晨在朝会上发声了,邵文熙拖了一个月,总算拿出了开元年号,可这变故也就接踵而来。
“嘉裕”“泰平”“长庆”,这三个刹一听起来都是好意头,可只要识文断字便知排首那个是何等磅礴大气,非盛世年景不可用,而赵秉安也清楚,这两个字是出自谁的手笔。
新帝正当壮年,意气勃发,坐镇乾清宫之后日日想着建功立业,甭看他现在还未能把控朝局,可那心思明摆着就是朝着千古一帝去的,礼部这封奏折不过是他向内阁挑明心迹的一种手段罢了。
帝位当真能磨炼一个人,赵秉安确信前几日新帝还对内阁几人恨之入骨,此番却能如此摆低姿态,向内阁垂询年号定略,看来背后少不得高人指点。
遍察旧东宫党,无一人有这样老练的政治手段,再联想这几日宫中的传闻,赵秉安断言,必然是夏家那位老居士,坐不住了。
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赵秉安伸伸懒腰,觉得接下来可有好戏看了。
外戚擅权,向来是前朝大忌,赵秉安都能理清楚的事没道理沈炳文等人看不透,夏家想借新帝弄权,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说来也奇怪,新帝原来很看不上这个母家,可圣母皇太后一死,反倒将往日种种龌龊都掩了过去,夏家与新帝的关系峰回路转,变得极为亲厚,这也导致夏氏直上九霄,太皇太后丧期未过就从楚氏手中夺走了承恩公之位。
果不其然,这早朝结束还不过两三个时辰,朝野上下便已议论纷纷,夏榔是什么东西,光宗年间有名的佞臣,要是让他重返朝堂,那还不得掀起腥风血雨啊。
新帝释放的善意,内阁收到了但却无法同时接纳这其中隐藏的附带条件,对于夏榔老儿,他们不能存留一点点姑息。
年号驳回,内阁以太庙武戈暗示乾清宫,目前此景尚且名不符实,新帝即位,天下求安,故而“泰平”二字为佳。
一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京中惊惶的人心安定下来,新帝不该好高骛远,且静下心来好生收拾烂摊子才是。
话说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内阁对新帝的轻忽,好在沈炳文在讨价还价方面是行中里手,倒霉催的先帝又被他拉出来挡了一回抢。
乾封帝谥号遵乾清宫旨意定为真宗,加字宪,取大义无私之意。
满朝文武都是经由太庙一案走过来的,天家父慈子孝的假面早就戳破,取的这两个字怎么听怎么嘲讽,先帝若还活着,脸都该被打肿了。
不得不说,新皇这气量着实小了些,好歹是父子,先皇草草入殓已是不妥,现如今又在谥号上大做文章,这不是把皇室丑闻摆出来让人笑话吗。
在这件事上,赵秉安也无能为力,天家父子相爱相杀,情感纠葛复杂的很。新帝心头憋着一团火,总要寻机发出来的。关于这个谥号已经是再三斟酌过了,新帝一开始的口风比这可不堪的多。
在泰平帝眼中,出气可比抬举母家重要,关键是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削弱先帝的影响,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削减太子的政治根基,树立他新帝的威严。
乾清宫不是没有打过孟家的主意,可一来风险太大,孟氏深不可测,连沈炳文当时都要退避三舍,他没有自信能把控住那位老太爷;二来,内阁好似有意将太子与孟家隔离,一再提及将储君迁至外宫教养。这也正好顺了他的意,毕竟孟家算是有功之臣,将来也是荣王的母家,看在结发妻子的面上他也总得顾忌一二,前提是,他们的眼睛要擦亮,知道自个儿该往哪边站。
于乾清宫而言,夏家不过是他手上一把刀,暂时用来对付内阁,他私心里对那位见死不救的外祖早就不待见了,可黎太傅空有人望,却是个迂腐透顶、扶不起来的老学究,指望他去应对沈炳文,只怕撑不过一个回合。
赵秉安向来不理会外面那些风言风语,但此番,他倒是真想见见那位声名狼藉的夏老大人。这一会儿的功夫,内阁已经给他上了数道请封折子,沈炳文意图把他那带发修行变为遁入道门,直接让他老人家方外玩去。不过,至法道观的外壳披了这几十年,纵有新帝在背后支持,夏榔想回来,名声也绝对会掉到臭水沟里去。
夏家小辈这几日在京中几大勋门奔走,整箱的银子往外抬,倒是打动了不少人,赵秉安心想,只要能豁得出脸,夏家重新崛起总是不难的。
内阁的视线从身上移开,哪怕只是暂时,也足以让赵秉安松一口气。
惬意的饮完杯中茶水,他便起身出了府,钟山兰亭,可候着许多人呢。
孟守德荣升新任国丈之后,这钟山便成了孟家的禁苑,平素很少人敢擅闯,此番能借给赵秉安来做东道,可见两者之间关系亲厚。
苏泽衡临死之前把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他也漏了不少,赵秉安现如今再入这钟山只觉得云雾缭绕,看什么东西都是不真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