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第13节
“阁下可是罗三郎?”对方问道。
“正是,敢问客从何处来?”罗用几步走到近前,这才看到院外还有一人,来人总共三个,马匹三匹。
“鄙姓赵,乃是朔州人士,听闻此处有一名叫腐乳之物,滋味鲜美,特来采买。”对方说明来意。
“外面寒冷,先到屋内坐坐吧,穷门小户,赵兄莫要见怪。”罗用说着就把几人往自家小卖部引,那三匹马也被牵到了院内。
四娘五郎见他们几个进来,就抱着小狗鸡蛋找大娘二娘她们去了,那间屋子的火炕也烧得很暖,不过要注意别让小六小七把鸡蛋给压了。
罗用先是抱了一些秸秆喂马,然后才进屋招待那三人。
小卖部里面那三个汉子,这时候已经被火炕迷住了,炕头炕尾都被他们摸过一遭,就连角落里摆着的一个破口的坛子种着的几棵大蒜,都被他们好生稀奇了一番。
罗用给他们一人倒了一碗炕头上烧着的热水,坐在炕上和他们聊了起来。
照这些人的说法,赵家在朔州也是比较像样的人家,家里是做牲畜买卖的。
前些日子赵家大郎在机缘巧合之下尝到了一块腐乳,顿时惊为天人,然后大过年的就出门了,一路骑马来到了西坡村。
要是原主的记忆没错的话,朔州应该是在河东道北面,挨着大草原,这赵家既然是做的牲畜生意,想来是要经常跟牧民打交道……罗用马上就想到了羊毛。
前些日子得的那些羊绒,已经全部搓成了毛线,以罗二娘她们常年搓麻线的手艺,那么一口袋羊绒,没费多少时间就全部搓完了,现在正在试着织袜子呢。
当初那些毛线搓出来,罗用就想着染色,但这染色着实有些麻烦,染料价格也很贵,若是自己搜集,一点一点积少成多,也是不易,于是染色的事情只好先放一放。
毛衣配长袍的画面一时半会儿算是看不着了,罗用现在就想着,还是先把毛线袜子给弄出来,袜子这东西主要还是保暖,也不十分追求视觉效果,不管染没染色,只要保暖效果好,销路总不会太差。
他先前跟二娘说的,只要能织出来毛线袜子就给她买银簪的话,并不是在开玩笑。
千万不要小瞧了一双袜子的力量,想想在二十一世纪,那一双双看着不起眼的袜子,不知养活了多少人,罗用越想越觉得,果然还是小商品什么的最适合他了。
“赵大郎,你们那边的牧民,可有剃羊毛的习惯?”罗用问道。
“剃羊毛做什么?”赵琛不解道。
“现下马上就要进入春季,近日可以先把羊毛剃下来卖钱,过几个月它又会长出来,也不耽误什么。”罗用笑道。
看来上回能在离石县弄到羊绒,也是他走运,那段日子他们每日出入别人家中,那些城里人家里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基本上也都比较清楚,所以才没有错过那些羊绒,那些羊绒都是清洗加工过的,主人家转给他的价钱也很低廉。
“那剃下来的羊毛谁要?”赵琛奇道,那玩意儿也能有人要?
“我要。”罗用笑眯眯地。
“当真?”赵琛睁大了眼睛。
“当真,清明以前的羊毛,十斤羊毛换一斤腐乳,可好?”罗用一脸高兴地说道。
赵琛:还以为买腐乳要花很多钱,现在这情况,怎么想都感觉自己好像是遇到冤大头了啊……
罗用:进货不花钱,用些腐乳就搞定了,真好。
第18章 羊毛换酱
为了紧紧抓住这个羊毛货源,罗用还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家刚刚做成的大酱。
“此为何物?”
跑马的汉子们现在还不明白大酱的妙处,只觉得隐隐有些香气飘出来,只是那卖相吧……黑乎乎的,软乎乎的,没点胆量的还真不敢下口。
“诸位尝过便知。”
罗用笑眯眯的,摞起袖子,给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顾客做了三碗炸酱面。
他家那陶锅虽然不算十分耐热,但是用来炸个酱倒也没什么问题,往锅里挖一坨年前熬好的猪油,再切几个葱头放下去,烧到猪油化开,葱头的香味飘出来以后,就把小桌上那碗酱给倒了下去,登时那酱香就飘了满屋。
盐就不用放了,人生第一次做酱,还没赶上季节,怕坏,保险起见,罗用当时就往里头放了很多盐,这一批的大酱和酱油都做得很咸。
至于面条,也没舍得用精白面,就用自家吃的全麦面粉。脱壳的小麦粒连皮带肉一起磨,磨完再过一次筛就成了。这样的面粉看着就不白,和成面以后更是一股土色,吃着却是不错的,这年头的小麦香味很浓。
“诸位请,拌一拌便可食用。”罗用将三碗淋着浓稠酱汁的手擀面推到三人面前。
“咕嘟!”有人忍不住咽了一大口口水,声音很响。
那赵琛拱手道过一声谢,然后便抄起筷子埋头苦干起来,那两名随从也是紧跟节奏,半点都没落下。
看那三人吃得头也不抬,罗用又从炕头那陶罐中摘了几片蒜叶下来,坐在小桌前细细切了,将它们分别放在三个陶碗中,再往里面舀了一些锅里的面汤,推到那三人面前。
主仆三人吃完了各自碗里的炸酱面,咂咂嘴,很是有些意犹未尽,一口将面汤饮尽,只觉浑身舒泰,忍不住长长舒出一口气。
他们来西坡村之前,就听人说过,这罗三郎原是个读书郎,今日一见,果然与别个不同,瞧瞧人家这小日子过得,暖呼呼的炕头上坐着,香喷喷的面条吃着。
“此为何物,价钱几何?”赵琛端正了一下坐姿,指了指桌面上那个还剩下小半碗大酱的粗陶碗询问道。
“这是我刚刚做成的大酱,价格和腐乳差不多,若是用羊毛来换,十斤羊毛换一升酱。”罗三郎依旧是那一幅笑眯眯的模样。
“好!我等这就回去运羊毛过来!”赵琛大手一拍桌面,当即就要动身回朔州。
“这时节若是给羊剃了毛,怕它们熬不到开春。”罗用忍不住在心里喊一声造孽啊,这一笔买卖不知道要坑了多少羊。
“无妨,若是养不住,杀了吃肉便是。”赵琛浑不在意地说道。
“也是。”罗用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
别看对方是个跑马的汉子就以为他们都是一根肠子通到底,毕竟也是生意人。这赵琛说得大方,罗用猜想他应该还是会尽量在屠宰前才给山羊剃毛。
虽说那羊皮也能做袄子,但也不是每头羊的羊皮都好用,再说羊皮袄子那东西也没多少值钱,本地市场毕竟有限,外地人也没多少爱穿,外地市场基本上没指望。
罗用也知道很多时候,屠户把山羊屠宰之后,把羊毛一刮,剁了就卖,并不剥皮。很多人买了羊肉回去,也是连皮带骨头放到锅里煮熟了吃。
所以羊毛这东西,照理说在他们本地应该也能搜集到一些,只是不如对方货源充足。
至于那羊毛的用处,罗用目前就想出来几样,羊绒可以用来搓毛线织袜子衣物,粗一些的羊毛,他打算试着做做羊毛毡,若能给那些羊毛染上颜色,再做成色彩鲜艳的羊毛毡地毯,应该能有市场。
这年头的人一般都不用高脚桌椅,而是在地面上铺个草席之类的东西,再在上面放个矮桌,人就席地而坐。当然,在离石县这一带,那些已经学会盘炕的人家,现在都已经把矮桌搬到了炕面上。
除了羊毛毡,罗用还打算挑拣出最粗的一些羊毛,用来做刷子,最近他在自家磨面的时候,没个刷子就感觉十分不便。
也许到时候他还可以试试做些牙刷出来卖,没有牙刷也很不方便啊。
说实话,从二十一世纪穿到七世纪,不方便的地方那真是多了去了,也就罗用不是个娇贵的,要是换个没吃过苦的,估计早就哭着喊着说要穿回去了。
赵琛三人到底还是在西坡村住了一晚,就住在距离罗家院子不远的姚家,他们家没有待嫁的姑娘,住几个青年男子进去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说起来,姚家那老爷子近来也是有些变了,自打他家二郎没了之后,村里人就没再听过他骂人的声音了。
前些时候姚大郎又从罗用这里学了做豆腐,现在他家除了做豆腐卖豆腐,还另建出几间屋子,供外村人留宿,赚取一些食宿费用。
听说姚大郎在他们十里八乡也是块香饽饽,原本人品相貌就都不错,现如今家里收入也不错,加上姚老爹也不骂人了,当爹妈的都愿意让自家闺女嫁入这样的人家,小娘子们也挺愿意。
只不过那姚大郎和姚二郎兄弟感情很好,过了这么久,也还没从当初那件事的阴影当中走出来,短时间内怕是无意婚娶。
和姚家那边一比,他们罗家这几个就有些没心没肺,爹妈都没了,如今这日子竟也过得十分和乐。
也是当初那几个月着实过得不容易,好容易熬过来了,如今这衣食无忧的日子就显得分外珍贵。
赵琛三人在离开西坡村之前,不仅从罗用这里买了不少腐乳和大酱,还从姚家那边买了一些豆干和冻豆腐,只可惜这一路颠簸,嫩豆腐是带不回去了,马背上也驼不了太多东西。
·
正月十四那一日,冷清了半个月的西坡村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其中许多人都是冲着罗三郎家那鸡蛋糕来的。
明日刚好就是元宵节,很多小贩都瞅准了这个商机,打算明日一早就背着鸡蛋糕往离石县城去卖,于是提前一天过来,当晚留宿在西坡村。
十五这一日,罗用他们起得很早,半夜两三点钟就起来了,又是打鸡蛋又是煮枣子的,忙活了不多会儿,罗大娘和林五郎也过来帮忙。
没多久,四娘五郎闻着香气也从自己屋里过来,两人都是一脸的睡意,偏偏对吃食又十分执着。
“你去那边看着六郎七娘,等鸡蛋糕蒸好了我喊你。”罗用给五郎塞了几个枣子,叫他去看着那两个小的,至于四娘,她就留在这边帮忙吧。
“哦。”五郎有些迷糊地揉了揉眼睛,倒是很听话。
“把麦青豆粒儿都带回去。”罗用伸手摸摸他的脑门。
“麦青豆粒儿,走了。”五郎扬了扬手里那几个枣子,那两只小狗汪汪就跟了上去,这俩也都是吃货,刚刚要不是它们闻到了香味就开始在炕头上折腾,四娘五郎也不能醒这么早。
屋里头点着昏黄的油灯,灶头上冒着蒸腾的热气,阵阵甜香从罗家院子飘出。
第一批鸡蛋糕还未出锅,就有人上门来等了,罗用把自家小卖部那炕头烧上,叫他们都在那边等。
几个小贩裹着袄子坐在热炕头上,倒是一点都不冷,就是心焦罗三郎那鸡蛋糕怎的还不好,若不能早些出发,等他们走到城里,时间怕就要过午了。
过来等鸡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第一锅鸡蛋糕端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几乎就是用抢的。
罗用在前头卖糕收钱,二娘大娘他们继续在灶房里烧火做糕,一直忙到过午,买糕的人才渐渐少了。
从凌晨忙到这会儿,几人都是累得够呛。罗用留罗大娘和林五郎吃饭,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他二人回林家怕是也没什么吃的。
之前他们都吃过一些糕,又接连闻了十多个钟头红枣鸡蛋糕的甜腻味儿,这时候罗用就想吃点清淡的,估摸着其他人应该也差不多,于是就让二娘放些米粥下去熬煮,自己拿碗去小卖部那边夹了几块腐乳。
小卖部那边,这会儿是四娘五郎在看着,家里这两个小的还是很能帮忙的。
“五郎,你去姚大郎家换一块嫩豆腐回来吧。”罗用喊五郎跑腿。
“哦。”五郎应了一声,另一边,四娘已经打开矮桌边那个陶瓮,从里面舀豆子出来了。
一块嫩豆腐要用一升豆子去换,那豆腐挺大一块,能有成年男人巴掌那么大,也挺厚。姚大郎是个干活仔细的,他家豆腐品质稳定,而且一直也都比较大块,罗用他们偶尔想吃豆腐自家又没有做的时候,就去他那里换。
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几块腐乳,一碟小葱拌豆腐,几人都吃得很香。
说起这小葱,自打罗用开始在家里卖起腐乳,常常都要买很多粗陶罐放在院子里,偶尔也会碰到一些品质不好的或者是磕碰了的罐子。
罗用拿了几个不好的罐子,在里面装上土,再埋些葱头蒜头进去,十来天过去,长了一些葱叶蒜叶出来,偶尔掐几根下来放到菜里,倒也不错。
“原来豆腐竟还可以这样吃。”林五郎很喜欢那一碟小葱拌豆腐,白嫩嫩的豆腐沾着酱汁,还有葱花点缀,又好看又好吃。
“等一下你们也带些酱汁回去吧。”罗用也夹了一块豆腐,他这回的酱油做得不算很成功,不如记忆中那样香鲜,但也不算失败,用来拌个豆腐什么的,也还不错。
罗用猜想应该跟季节有关系,没晒够太阳,香不起来,而且现在应该也还没够火候,等再放上几个月,说不定会变香一点。
“……”林五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小葱拌豆腐的滋味着实不错,他想回家做给耶娘尝尝。
罗大娘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只管自己吃饭。这林兴乐着实是个孝顺的,事事都想着爹娘,只可惜他爹娘事事都得想着别个先。虽说做人儿女不应这样计较,林父林母也无甚亏待自家孩儿的地方,只是她这个做人妻子的,自然是更心疼自家丈夫。
十五这一日忙过去了,十六一早,先前说好要来罗家做工的村人们,早早就都到了。
说是帮罗用做工一个月,到时候罗用就教他们做豆腐的法子,实际上这些人里头,应该也是有人已经知道了那个所谓的豆腐引的秘密。
只不过若是不来罗用这里做了这一个月的工,便觉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就好像白拿别人家东西一般,村人之间,怕是也有话说。
“你们也知晓我现在并不怎么做豆腐,只在做腐乳那几天才做些。就是如今家中物件多了,就有些放不下,所以打算在后院再建几间土坯屋子。”
罗用的计划是要在后院,靠着院墙建一圈屋子,粗略算了算,约莫能建八间。另外还有原本这几间屋子旁边和围墙的位置,也打算建了土坯房,至于当初那个做豆腐的棚子,自然是要拆掉了。还有他家小卖部那个草棚,也要换成土坯房。
“正是,敢问客从何处来?”罗用几步走到近前,这才看到院外还有一人,来人总共三个,马匹三匹。
“鄙姓赵,乃是朔州人士,听闻此处有一名叫腐乳之物,滋味鲜美,特来采买。”对方说明来意。
“外面寒冷,先到屋内坐坐吧,穷门小户,赵兄莫要见怪。”罗用说着就把几人往自家小卖部引,那三匹马也被牵到了院内。
四娘五郎见他们几个进来,就抱着小狗鸡蛋找大娘二娘她们去了,那间屋子的火炕也烧得很暖,不过要注意别让小六小七把鸡蛋给压了。
罗用先是抱了一些秸秆喂马,然后才进屋招待那三人。
小卖部里面那三个汉子,这时候已经被火炕迷住了,炕头炕尾都被他们摸过一遭,就连角落里摆着的一个破口的坛子种着的几棵大蒜,都被他们好生稀奇了一番。
罗用给他们一人倒了一碗炕头上烧着的热水,坐在炕上和他们聊了起来。
照这些人的说法,赵家在朔州也是比较像样的人家,家里是做牲畜买卖的。
前些日子赵家大郎在机缘巧合之下尝到了一块腐乳,顿时惊为天人,然后大过年的就出门了,一路骑马来到了西坡村。
要是原主的记忆没错的话,朔州应该是在河东道北面,挨着大草原,这赵家既然是做的牲畜生意,想来是要经常跟牧民打交道……罗用马上就想到了羊毛。
前些日子得的那些羊绒,已经全部搓成了毛线,以罗二娘她们常年搓麻线的手艺,那么一口袋羊绒,没费多少时间就全部搓完了,现在正在试着织袜子呢。
当初那些毛线搓出来,罗用就想着染色,但这染色着实有些麻烦,染料价格也很贵,若是自己搜集,一点一点积少成多,也是不易,于是染色的事情只好先放一放。
毛衣配长袍的画面一时半会儿算是看不着了,罗用现在就想着,还是先把毛线袜子给弄出来,袜子这东西主要还是保暖,也不十分追求视觉效果,不管染没染色,只要保暖效果好,销路总不会太差。
他先前跟二娘说的,只要能织出来毛线袜子就给她买银簪的话,并不是在开玩笑。
千万不要小瞧了一双袜子的力量,想想在二十一世纪,那一双双看着不起眼的袜子,不知养活了多少人,罗用越想越觉得,果然还是小商品什么的最适合他了。
“赵大郎,你们那边的牧民,可有剃羊毛的习惯?”罗用问道。
“剃羊毛做什么?”赵琛不解道。
“现下马上就要进入春季,近日可以先把羊毛剃下来卖钱,过几个月它又会长出来,也不耽误什么。”罗用笑道。
看来上回能在离石县弄到羊绒,也是他走运,那段日子他们每日出入别人家中,那些城里人家里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基本上也都比较清楚,所以才没有错过那些羊绒,那些羊绒都是清洗加工过的,主人家转给他的价钱也很低廉。
“那剃下来的羊毛谁要?”赵琛奇道,那玩意儿也能有人要?
“我要。”罗用笑眯眯地。
“当真?”赵琛睁大了眼睛。
“当真,清明以前的羊毛,十斤羊毛换一斤腐乳,可好?”罗用一脸高兴地说道。
赵琛:还以为买腐乳要花很多钱,现在这情况,怎么想都感觉自己好像是遇到冤大头了啊……
罗用:进货不花钱,用些腐乳就搞定了,真好。
第18章 羊毛换酱
为了紧紧抓住这个羊毛货源,罗用还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家刚刚做成的大酱。
“此为何物?”
跑马的汉子们现在还不明白大酱的妙处,只觉得隐隐有些香气飘出来,只是那卖相吧……黑乎乎的,软乎乎的,没点胆量的还真不敢下口。
“诸位尝过便知。”
罗用笑眯眯的,摞起袖子,给这几个远道而来的顾客做了三碗炸酱面。
他家那陶锅虽然不算十分耐热,但是用来炸个酱倒也没什么问题,往锅里挖一坨年前熬好的猪油,再切几个葱头放下去,烧到猪油化开,葱头的香味飘出来以后,就把小桌上那碗酱给倒了下去,登时那酱香就飘了满屋。
盐就不用放了,人生第一次做酱,还没赶上季节,怕坏,保险起见,罗用当时就往里头放了很多盐,这一批的大酱和酱油都做得很咸。
至于面条,也没舍得用精白面,就用自家吃的全麦面粉。脱壳的小麦粒连皮带肉一起磨,磨完再过一次筛就成了。这样的面粉看着就不白,和成面以后更是一股土色,吃着却是不错的,这年头的小麦香味很浓。
“诸位请,拌一拌便可食用。”罗用将三碗淋着浓稠酱汁的手擀面推到三人面前。
“咕嘟!”有人忍不住咽了一大口口水,声音很响。
那赵琛拱手道过一声谢,然后便抄起筷子埋头苦干起来,那两名随从也是紧跟节奏,半点都没落下。
看那三人吃得头也不抬,罗用又从炕头那陶罐中摘了几片蒜叶下来,坐在小桌前细细切了,将它们分别放在三个陶碗中,再往里面舀了一些锅里的面汤,推到那三人面前。
主仆三人吃完了各自碗里的炸酱面,咂咂嘴,很是有些意犹未尽,一口将面汤饮尽,只觉浑身舒泰,忍不住长长舒出一口气。
他们来西坡村之前,就听人说过,这罗三郎原是个读书郎,今日一见,果然与别个不同,瞧瞧人家这小日子过得,暖呼呼的炕头上坐着,香喷喷的面条吃着。
“此为何物,价钱几何?”赵琛端正了一下坐姿,指了指桌面上那个还剩下小半碗大酱的粗陶碗询问道。
“这是我刚刚做成的大酱,价格和腐乳差不多,若是用羊毛来换,十斤羊毛换一升酱。”罗三郎依旧是那一幅笑眯眯的模样。
“好!我等这就回去运羊毛过来!”赵琛大手一拍桌面,当即就要动身回朔州。
“这时节若是给羊剃了毛,怕它们熬不到开春。”罗用忍不住在心里喊一声造孽啊,这一笔买卖不知道要坑了多少羊。
“无妨,若是养不住,杀了吃肉便是。”赵琛浑不在意地说道。
“也是。”罗用笑了笑,也没多说什么。
别看对方是个跑马的汉子就以为他们都是一根肠子通到底,毕竟也是生意人。这赵琛说得大方,罗用猜想他应该还是会尽量在屠宰前才给山羊剃毛。
虽说那羊皮也能做袄子,但也不是每头羊的羊皮都好用,再说羊皮袄子那东西也没多少值钱,本地市场毕竟有限,外地人也没多少爱穿,外地市场基本上没指望。
罗用也知道很多时候,屠户把山羊屠宰之后,把羊毛一刮,剁了就卖,并不剥皮。很多人买了羊肉回去,也是连皮带骨头放到锅里煮熟了吃。
所以羊毛这东西,照理说在他们本地应该也能搜集到一些,只是不如对方货源充足。
至于那羊毛的用处,罗用目前就想出来几样,羊绒可以用来搓毛线织袜子衣物,粗一些的羊毛,他打算试着做做羊毛毡,若能给那些羊毛染上颜色,再做成色彩鲜艳的羊毛毡地毯,应该能有市场。
这年头的人一般都不用高脚桌椅,而是在地面上铺个草席之类的东西,再在上面放个矮桌,人就席地而坐。当然,在离石县这一带,那些已经学会盘炕的人家,现在都已经把矮桌搬到了炕面上。
除了羊毛毡,罗用还打算挑拣出最粗的一些羊毛,用来做刷子,最近他在自家磨面的时候,没个刷子就感觉十分不便。
也许到时候他还可以试试做些牙刷出来卖,没有牙刷也很不方便啊。
说实话,从二十一世纪穿到七世纪,不方便的地方那真是多了去了,也就罗用不是个娇贵的,要是换个没吃过苦的,估计早就哭着喊着说要穿回去了。
赵琛三人到底还是在西坡村住了一晚,就住在距离罗家院子不远的姚家,他们家没有待嫁的姑娘,住几个青年男子进去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说起来,姚家那老爷子近来也是有些变了,自打他家二郎没了之后,村里人就没再听过他骂人的声音了。
前些时候姚大郎又从罗用这里学了做豆腐,现在他家除了做豆腐卖豆腐,还另建出几间屋子,供外村人留宿,赚取一些食宿费用。
听说姚大郎在他们十里八乡也是块香饽饽,原本人品相貌就都不错,现如今家里收入也不错,加上姚老爹也不骂人了,当爹妈的都愿意让自家闺女嫁入这样的人家,小娘子们也挺愿意。
只不过那姚大郎和姚二郎兄弟感情很好,过了这么久,也还没从当初那件事的阴影当中走出来,短时间内怕是无意婚娶。
和姚家那边一比,他们罗家这几个就有些没心没肺,爹妈都没了,如今这日子竟也过得十分和乐。
也是当初那几个月着实过得不容易,好容易熬过来了,如今这衣食无忧的日子就显得分外珍贵。
赵琛三人在离开西坡村之前,不仅从罗用这里买了不少腐乳和大酱,还从姚家那边买了一些豆干和冻豆腐,只可惜这一路颠簸,嫩豆腐是带不回去了,马背上也驼不了太多东西。
·
正月十四那一日,冷清了半个月的西坡村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这其中许多人都是冲着罗三郎家那鸡蛋糕来的。
明日刚好就是元宵节,很多小贩都瞅准了这个商机,打算明日一早就背着鸡蛋糕往离石县城去卖,于是提前一天过来,当晚留宿在西坡村。
十五这一日,罗用他们起得很早,半夜两三点钟就起来了,又是打鸡蛋又是煮枣子的,忙活了不多会儿,罗大娘和林五郎也过来帮忙。
没多久,四娘五郎闻着香气也从自己屋里过来,两人都是一脸的睡意,偏偏对吃食又十分执着。
“你去那边看着六郎七娘,等鸡蛋糕蒸好了我喊你。”罗用给五郎塞了几个枣子,叫他去看着那两个小的,至于四娘,她就留在这边帮忙吧。
“哦。”五郎有些迷糊地揉了揉眼睛,倒是很听话。
“把麦青豆粒儿都带回去。”罗用伸手摸摸他的脑门。
“麦青豆粒儿,走了。”五郎扬了扬手里那几个枣子,那两只小狗汪汪就跟了上去,这俩也都是吃货,刚刚要不是它们闻到了香味就开始在炕头上折腾,四娘五郎也不能醒这么早。
屋里头点着昏黄的油灯,灶头上冒着蒸腾的热气,阵阵甜香从罗家院子飘出。
第一批鸡蛋糕还未出锅,就有人上门来等了,罗用把自家小卖部那炕头烧上,叫他们都在那边等。
几个小贩裹着袄子坐在热炕头上,倒是一点都不冷,就是心焦罗三郎那鸡蛋糕怎的还不好,若不能早些出发,等他们走到城里,时间怕就要过午了。
过来等鸡蛋糕的人越来越多,第一锅鸡蛋糕端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几乎就是用抢的。
罗用在前头卖糕收钱,二娘大娘他们继续在灶房里烧火做糕,一直忙到过午,买糕的人才渐渐少了。
从凌晨忙到这会儿,几人都是累得够呛。罗用留罗大娘和林五郎吃饭,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他二人回林家怕是也没什么吃的。
之前他们都吃过一些糕,又接连闻了十多个钟头红枣鸡蛋糕的甜腻味儿,这时候罗用就想吃点清淡的,估摸着其他人应该也差不多,于是就让二娘放些米粥下去熬煮,自己拿碗去小卖部那边夹了几块腐乳。
小卖部那边,这会儿是四娘五郎在看着,家里这两个小的还是很能帮忙的。
“五郎,你去姚大郎家换一块嫩豆腐回来吧。”罗用喊五郎跑腿。
“哦。”五郎应了一声,另一边,四娘已经打开矮桌边那个陶瓮,从里面舀豆子出来了。
一块嫩豆腐要用一升豆子去换,那豆腐挺大一块,能有成年男人巴掌那么大,也挺厚。姚大郎是个干活仔细的,他家豆腐品质稳定,而且一直也都比较大块,罗用他们偶尔想吃豆腐自家又没有做的时候,就去他那里换。
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几块腐乳,一碟小葱拌豆腐,几人都吃得很香。
说起这小葱,自打罗用开始在家里卖起腐乳,常常都要买很多粗陶罐放在院子里,偶尔也会碰到一些品质不好的或者是磕碰了的罐子。
罗用拿了几个不好的罐子,在里面装上土,再埋些葱头蒜头进去,十来天过去,长了一些葱叶蒜叶出来,偶尔掐几根下来放到菜里,倒也不错。
“原来豆腐竟还可以这样吃。”林五郎很喜欢那一碟小葱拌豆腐,白嫩嫩的豆腐沾着酱汁,还有葱花点缀,又好看又好吃。
“等一下你们也带些酱汁回去吧。”罗用也夹了一块豆腐,他这回的酱油做得不算很成功,不如记忆中那样香鲜,但也不算失败,用来拌个豆腐什么的,也还不错。
罗用猜想应该跟季节有关系,没晒够太阳,香不起来,而且现在应该也还没够火候,等再放上几个月,说不定会变香一点。
“……”林五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小葱拌豆腐的滋味着实不错,他想回家做给耶娘尝尝。
罗大娘看了他一眼,也没说什么,只管自己吃饭。这林兴乐着实是个孝顺的,事事都想着爹娘,只可惜他爹娘事事都得想着别个先。虽说做人儿女不应这样计较,林父林母也无甚亏待自家孩儿的地方,只是她这个做人妻子的,自然是更心疼自家丈夫。
十五这一日忙过去了,十六一早,先前说好要来罗家做工的村人们,早早就都到了。
说是帮罗用做工一个月,到时候罗用就教他们做豆腐的法子,实际上这些人里头,应该也是有人已经知道了那个所谓的豆腐引的秘密。
只不过若是不来罗用这里做了这一个月的工,便觉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就好像白拿别人家东西一般,村人之间,怕是也有话说。
“你们也知晓我现在并不怎么做豆腐,只在做腐乳那几天才做些。就是如今家中物件多了,就有些放不下,所以打算在后院再建几间土坯屋子。”
罗用的计划是要在后院,靠着院墙建一圈屋子,粗略算了算,约莫能建八间。另外还有原本这几间屋子旁边和围墙的位置,也打算建了土坯房,至于当初那个做豆腐的棚子,自然是要拆掉了。还有他家小卖部那个草棚,也要换成土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