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第139节
第202章 有点多
且不管皇帝那边是怎么想的,站在罗用这个角度来说,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足够多的让步。
罗用这一次其实一点都不想出这个远门,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把水泥方子直接公布于众,道路什么的,只管叫各个地方的人自己修去,横竖西坡村那个水泥作坊的收入,也并不是罗用目前几项收入之中的大头,他也没想靠这个吃饭。
但他如果真的那样做了的话,烧水泥法便会于当初的造纸法一般,在民间流传发展,最终在全国各地兴建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泥作坊。
那么长安城那边的水泥作坊又如何还能挣得到钱呢?长安城那个水泥买卖一旦黄了,国库的损失绝对是非常巨大的,那皇帝老儿会不会放过罗用暂且不说,罗用自己也并不想看到那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国库的充实在很大程度上都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修这一条路。
一来,先前从二娘写回来的信件,还有王当他们口中,罗用对于从离石县到凉州城这一路的情况大抵也有了一些了解,他相信这条水泥路修出来以后,当地的百姓应该是可以因此受益的。
皇帝虽然也会修路,也许他会修从长安城到城州的道路,从长安城到洛阳和江南地区的道路,甚至是从长安城到凉州城那边的道路。但是从离石县到凉州城的道路,一时半刻却是不能指望他去修的。
修这一条路,对罗用来说肯定也是不容易的,但他的不容易也仅限于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而已。
但是对于这条路附近的民众来说,这一条路若是果真可以形成一条经济纽带的话,很多贫困的家庭就会因此变得富庶,很多孩子也许会因此改变命运,很多原本将会发生的悲剧,很可能也会因此得以幸免。
罗用先前就对赵琛说过他想要修建这样的一条道路,他心里确实也是想要这么做的,于是他就做了。
而且这条道路通了以后,往来于离石县和凉州城之间也会变得容易很多,二娘与家里的距离,也会变得更近。
二娘说她要在凉州城办毛衣作坊,罗用知道,她这是要开始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了,将来很可能会在凉州城扎根。
在过去,对于很多离石当地的百姓来说,家中若是有谁去了凉州城那么远的地方,余生怕就再难相见了。罗用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次见到二娘会是在什么时候,但他们必定是可以相见的,就在并不久远的将来。
凉州城这边。
这一日,罗二娘正在她的羊绒作坊监督工人们做活,她那房东的媳妇寻了过来:“二娘,我听闻城东那边有一处宅院要卖,你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吧。”罗二娘二话不说,便同她一起出了院子。
今年开春,赵琛等人从离石县那边运了许多梨汁过来,在赵家客舍敞开了售卖,取名神仙饮,那价钱几乎也要卖到仙露的价钱去。
偏这凉州城穷人多富人也多,还有不少人近两年又靠贩卖羊绒挣得了许多钱财,简直是富得流油,那神仙饮价钱再高,他们也舍得吃。
这凉州城的早春还是十分干燥,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外头风沙也大,白日里还算过得去,一到晚上就冷得厉害,一烧火炕又燥得慌。
在这样的地方,一碗清甜滋润的梨子罐头,岂不就像是仙露一般?
赵家人给二娘她们这边送了好几个罐头,二娘也不怎么舍得吃,隔挺久才开一罐,那一罐几个人一起吃,也要吃好几天。
早春那时候气温低,还能放得住,待到入夏就不行了。
她们屋里头现在还摆了好几个罐头在那里呢,有最早的时候罗用托人送来的桃子罐头和橘子罐头,也有后来赵家人送来的梨子罐头。
二娘她们也只有实在累得厉害了,或者是哪一天特别想家了,才会开一罐来吃。上回那殷大娘也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怎么的,病了一场,那时候二娘就给她开了一个罐头。
赵家人卖罐头得来的钱财分成两份,一份自家留着,另一份便都给了罗二娘。
因为知道罗用对于钱财和家人的态度,所以就算罗二娘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流,他们也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罗二娘收了那些钱财,大多就都在凉州城中置了产业,三郎当初便与她说了,凉州城这边前景看好,多置办一些田产宅院也是无妨。
另外赵家人也提醒过她,叫她莫要留太多钱财在身边,当心叫人惦记,若有需要,也可以让赵家人代为保管。罗二娘想了想,谢过了对方的好意,最终还是将这些钱财大多都用在了置办田产上面。
春末那时候,罗二娘置下了目前她现有的最大的一个产业,花光了当时手头上所有钱财,另外又添了一笔羊绒线进去,在凉州城外买下了一个庄园。
那是一个面积颇广的田庄,位置也好,就在官道边上,距离凉州城门并不远,像这样的庄园很难遇到转手的,毕竟这两年天下太平,土地田产也越来越值钱了,像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二娘遇到了,她便不愿错过,当即砸了大笔钱财下去,将它买了下来。
听闻往来的商贾们说,三郎现在已经开始往这边修路了,这事先前她就听赵琛提过一嘴,看赵琛说话的态度,好像并不十分当真,但罗二娘知道,三郎既说要修路,那她就肯定会修。
果然,今年夏末便有消息传来,言那离石罗三郎正在关内道修路,一直要修到他们凉州城这边。
待三郎来了凉州城,他定然知道该如何经营一家农庄,罗二娘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再考虑到安全方面,一时便也只好先将那个农庄租借给了赵家人。
赵家派人在那个农庄里耕种粮食,圈养牲畜,另外还用来安置他们的那些手下,以及囤货之用。
除了那一个农庄,罗二娘还在城中零零散散买下了几个宅院和铺面,只能说那梨子罐头的买卖实在是太好赚了,一直到前些时候为止,她隔几日便能有大笔大笔的钱财入账。
这几日倒是少了,听闻是因为赵家那边的梨子罐头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赵琛等人这几日便要出发去往离石县,着手这一年的梨子罐头的生产。
罗二娘与她们房东的媳妇去城东看房,见着了屋主,却发现这人并非诚心卖房,纯粹就想把她当冤大头来宰,许是罗二娘近日在城中到处置产都置出名声来了,有些人便以为她什么样的院子什么样的价钱都肯买。
那房东的媳妇也是听自己的邻居介绍过来,结果发现是这么一个货色,当即呸了他一口,带着罗二娘就走了。
“倒是叫你白走着一趟,下回我自己先看过了再喊你出来。”这房东一家也就是祖上有些积攒,在城中置办有几处产业,全家老小都靠房租度日,经济情况并不算十分好,他们两口子偶尔也会帮人牵个头,挣一点中间钱。
“无妨。”罗二娘言道:“若有好的房产,还是要早些来看,莫要叫别人抢了先。”她在凉州城外那个庄园,就是比别人早了一步才能买得。
“你说的有理,只是今日这个着实不像样,下回我再帮你寻个好的。”房东媳妇热络道。
“劳烦三娘了。”房东媳妇在家中排行第三,平日里大伙儿便唤她三娘。
她二人从这一条巷子里走出来,巷子两边的人家见了,便知这罗二娘定是到他们这里看房产来了。
谁人不知这罗二娘手头上只要一有钱帛粮食就要买房产,也不知她买恁多房产作甚,住又住不过来。听闻从前战乱的时候,他们城里头好多房子都空了,根本没人要。
赵家人也找罗二娘说过这个事,房子这个东西只有在卖得出去的时候才值钱,万一卖不出去那可就砸在手里头了。
偏这罗二娘就跟着了魔似得,那宅子铺子还是一处一处地买,就因为当初罗用跟她说了一句,凉州城前景看好,最好能多置办一些房产下来。
“你说那罗二娘是不是有点认死理。”这一日,赵畦对赵琛说道。
“她一介女流,难道还能像我们这般经营不成,拿了钱不买房子还能做甚。”
赵琛这时候正在收拾行李,眼瞅着今年里梨子也快下来了,他得赶紧去离石县那边,今年的杜种树资源还是被皇帝紧紧捏在手里,他们家想要做水果罐头,还得继续跟罗用合作。
“我就是觉着她花起钱来也忒舍得了。”赵畦叹气道。
“罗用都不心疼,咱心疼个甚。”赵琛笑道。
“唉……”赵畦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他还不就是瞅着这罗家小娘子挺好,心里头有点念想嘛,他这儿子这般岁数了,可还没有婚配呢,再拖下去都成小老儿了。不过现如今瞅那罗二娘花起钱来那股子狠劲,赵老爹心里头又有几分不确定了。
·
长安城这边,近日有消息传出,今年秋收后,皇帝打算要发徭役修路,修的乃是从长安城到凉州城那一条路,就是要把原本的泥沙碎石路铺成水泥路。
消息传出以后,长安城中便有不少人猜测,看来皇帝是担心罗三郎那边那条路修好以后,一些商贾会绕过长安,直接从凉州城到离石,然后再从离石下江南。
现在皇帝又命人修从长安城到凉州城这条路,绝大多数走惯了这条路的商贾,将来肯定还是会选择这边这条路,而不是北方那一条,毕竟这两条都是水泥路,而且皇帝陛下修的水泥路显然质量还要更加过硬。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成了凉州城,两条水泥大马路直通这一座西部城市,再加上它原本就是大唐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之路中一座重要的枢纽城市,以及这两年刚刚兴起的羊绒肥皂贸易。
怎么看,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都太好了,于是长安城中不少人便开始讨论,究竟要不要去凉州城置产呢,还有一些手脚快的,早已经派人前往凉州城去了。
凉州城这边。
二娘点着一盏油灯,在一个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她这一日买下的那一处宅院的具体位置,以及所花费的钱帛总额。
最近她买下来的宅院店铺有点多,若是不记下来,她担心自己一忙起来就给忘记了。
第203章 好吃就是德行
赵畦说罗二娘花起钱来有一股子狠劲,这个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寻常人就算手头有钱,也有比较靠谱的消息来源,投资的时候难免也还是要留一手。
尤其是在公元七世纪这时候,地广人稀,又是在凉州城那边的西部城市,房价地价都不高,本地人该有田地房屋的,基本上也都有了,外地人在这里置产的并不多,大家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并不是很看好。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罗二娘才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凉州城中购得多处房产。
眼下这时候的凉州城,总共也没多大,基本上这小半年以来,城中有意转手的房屋田产她都去看过了,觉得合适的就买下了,剩下来那些,要么就是价钱太高,要么就是其他问题。
待那些长安人赶到凉州,想要在这边置下一处产业的时候,找来找去竟也找不出几处像样的,一问之下,才知最近这段时间,城中的好房产大抵都被那离石罗二娘给买下了。
一时间便有人猜测,那离石罗三郎因何要不远千里从离石县修路到凉州城,莫非就是为了这个?
“你们也太小瞧罗三郎了。”这一日,凉州一家食铺之中,有几个人正在议论着这件事,食铺的店家很不以为然就说了:“他若想要挣钱,自然有的是法子,何需费这番周折。”
凉州城中亦有传闻,言在长安城那边也有一家阿姊食铺,买卖十分红火,每日里光是角子就要卖掉几十担,还有许多达官贵人与她们订购卤水,常常一订就是几十上百斤,家人仆役前去取货,都要用担子去挑。
罗家姐弟都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若是有心想要敛财,又何需用千里迢迢修一条路这样的笨办法。
长安城这边,不久之后,罗大娘也听闻了这件事,都说二娘在凉州城大笔砸钱,赶在那些打算在凉州城置产的人面前,购下了凉州城中大半闲置房产。
很多人都在谈论那罗二娘砸钱砸得如何豪迈大胆,瞅着安安静静一个小娘子,一出手就是大笔钱财,眼睛都不眨一下。
大娘听着也是有几分好笑,她也知道二娘确实是个大胆的,你瞅她好像有几分柔弱的模样,杀起鸡鹅可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在这一点上大娘反倒还不如她。
而且,二娘从前还跟她说过自己不想嫁人的话,从前大娘只觉她这话太小孩子气,小娘子年岁大了哪里还能有不嫁的,现如今想来,不过是她自己不敢想罢了,二娘却是个敢想的,而且她应也是敢这么干,尤其是还有罗用在背后支持的情况下。
“大娘,你看这肉糜可打好了?”这一边,一个妇人放下手中的木槌,撩起脖子上挂着的汗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问大娘道。
罗大娘走过去,伸手拈起一点肉糜,用两根手指捻了捻,言道:“还需再打一刻钟。”
“哎。”那个妇人闻言,便又挥着木槌继续捶打。
这妇人乃是前几日刚刚经由牙郎介绍过来,罗大娘为了避免徒惹是非,她这里的雇工,除了最早从离石带过来的许大郎长子,其余全部都是女性,有年长的有年轻的,这段时间又新雇了不少,总共已经有十多个了。
这么多人做工,再加上她们早前又开始做豆腐卖豆腐,这摊子支起来着实占地方,于是罗大娘便在距离光德坊不太远的崇化坊租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将工人们做工的地方移到了这边。
这院子里有水井,房屋不算很新,但院子足够宽敞,租金也比较合理,从这边到光德坊,只需走过一条不算很长的街道。
“这一担可是二百串?”廊下有一个年轻妇人正在穿卤串,二娘见她身边已经穿好了两桶,上面用干净的麻布盖着,于是便问她道。
“一百八十串。”那妇人抬头应了一声,手里的动作不停。
“晓得了。”罗大娘点点头,又道:“我先担去铺子那边,你们也抓紧些,宵禁前需得把这些物什都送到铺面去。”
这一担子一百八十个卤串,可也不轻。这穿卤串的活计并不是谁人都能做,罗大娘先前也让别的妇人做过,要么就是手上没准头,要么就是总替她心疼东西,总想少串几个,虽是好心,却并不合大娘的心意,近来雇佣的这一个妇人倒是不错,手上有准头,干活也麻利,而且她自己穿出来的卤串,每一桶多少个,她心里都有数。
罗大娘现在基本上也不怎么在铺面那边看店了,卖货的事情主要就交给许家那一对小夫妻,另外又雇了两个人手给他们帮忙。
虽然对许家人信得过,但是每天拿过去多少东西,大娘心里也得有数,她现在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虽然磕磕巴巴的很多字都认不全,但是在这长安城中,要找人问个字总是容易的,先前大娘还整日待在店铺那边的时候,常常也会有一些识字的小娘子到她们铺子去买吃食,大娘若是问她们这些,小娘子们都很乐意教她。
“大娘,你这担的可是卤串?”罗大娘才刚走到西市附近,还未到光德坊,就被人给喊住了。
“怎的不到铺子去买。”罗大娘笑道。
“既是遇着了,你便卖我几串。”那妇人笑嘻嘻的。她家是在西市这边开布坊的,下午这时候生意好,也是走不开,这时候见罗大娘挑着担子经过,就把她给叫住了。
“那你要几个?”罗大娘挑着担子到她那布坊门口。
“要三个。”妇人让她丈夫继续招呼店里的客人,自己则跑出来买卤串。
“大娘来了?大娘你给我也拿两个卤串来。”旁边店铺里也有人喊。
且不管皇帝那边是怎么想的,站在罗用这个角度来说,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出了足够多的让步。
罗用这一次其实一点都不想出这个远门,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把水泥方子直接公布于众,道路什么的,只管叫各个地方的人自己修去,横竖西坡村那个水泥作坊的收入,也并不是罗用目前几项收入之中的大头,他也没想靠这个吃饭。
但他如果真的那样做了的话,烧水泥法便会于当初的造纸法一般,在民间流传发展,最终在全国各地兴建起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泥作坊。
那么长安城那边的水泥作坊又如何还能挣得到钱呢?长安城那个水泥买卖一旦黄了,国库的损失绝对是非常巨大的,那皇帝老儿会不会放过罗用暂且不说,罗用自己也并不想看到那样的事情发生,因为国库的充实在很大程度上都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修这一条路。
一来,先前从二娘写回来的信件,还有王当他们口中,罗用对于从离石县到凉州城这一路的情况大抵也有了一些了解,他相信这条水泥路修出来以后,当地的百姓应该是可以因此受益的。
皇帝虽然也会修路,也许他会修从长安城到城州的道路,从长安城到洛阳和江南地区的道路,甚至是从长安城到凉州城那边的道路。但是从离石县到凉州城的道路,一时半刻却是不能指望他去修的。
修这一条路,对罗用来说肯定也是不容易的,但他的不容易也仅限于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而已。
但是对于这条路附近的民众来说,这一条路若是果真可以形成一条经济纽带的话,很多贫困的家庭就会因此变得富庶,很多孩子也许会因此改变命运,很多原本将会发生的悲剧,很可能也会因此得以幸免。
罗用先前就对赵琛说过他想要修建这样的一条道路,他心里确实也是想要这么做的,于是他就做了。
而且这条道路通了以后,往来于离石县和凉州城之间也会变得容易很多,二娘与家里的距离,也会变得更近。
二娘说她要在凉州城办毛衣作坊,罗用知道,她这是要开始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了,将来很可能会在凉州城扎根。
在过去,对于很多离石当地的百姓来说,家中若是有谁去了凉州城那么远的地方,余生怕就再难相见了。罗用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次见到二娘会是在什么时候,但他们必定是可以相见的,就在并不久远的将来。
凉州城这边。
这一日,罗二娘正在她的羊绒作坊监督工人们做活,她那房东的媳妇寻了过来:“二娘,我听闻城东那边有一处宅院要卖,你要不要去看看?”
“去看看吧。”罗二娘二话不说,便同她一起出了院子。
今年开春,赵琛等人从离石县那边运了许多梨汁过来,在赵家客舍敞开了售卖,取名神仙饮,那价钱几乎也要卖到仙露的价钱去。
偏这凉州城穷人多富人也多,还有不少人近两年又靠贩卖羊绒挣得了许多钱财,简直是富得流油,那神仙饮价钱再高,他们也舍得吃。
这凉州城的早春还是十分干燥,西北风呼呼地吹着,外头风沙也大,白日里还算过得去,一到晚上就冷得厉害,一烧火炕又燥得慌。
在这样的地方,一碗清甜滋润的梨子罐头,岂不就像是仙露一般?
赵家人给二娘她们这边送了好几个罐头,二娘也不怎么舍得吃,隔挺久才开一罐,那一罐几个人一起吃,也要吃好几天。
早春那时候气温低,还能放得住,待到入夏就不行了。
她们屋里头现在还摆了好几个罐头在那里呢,有最早的时候罗用托人送来的桃子罐头和橘子罐头,也有后来赵家人送来的梨子罐头。
二娘她们也只有实在累得厉害了,或者是哪一天特别想家了,才会开一罐来吃。上回那殷大娘也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怎么的,病了一场,那时候二娘就给她开了一个罐头。
赵家人卖罐头得来的钱财分成两份,一份自家留着,另一份便都给了罗二娘。
因为知道罗用对于钱财和家人的态度,所以就算罗二娘只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流,他们也并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罗二娘收了那些钱财,大多就都在凉州城中置了产业,三郎当初便与她说了,凉州城这边前景看好,多置办一些田产宅院也是无妨。
另外赵家人也提醒过她,叫她莫要留太多钱财在身边,当心叫人惦记,若有需要,也可以让赵家人代为保管。罗二娘想了想,谢过了对方的好意,最终还是将这些钱财大多都用在了置办田产上面。
春末那时候,罗二娘置下了目前她现有的最大的一个产业,花光了当时手头上所有钱财,另外又添了一笔羊绒线进去,在凉州城外买下了一个庄园。
那是一个面积颇广的田庄,位置也好,就在官道边上,距离凉州城门并不远,像这样的庄园很难遇到转手的,毕竟这两年天下太平,土地田产也越来越值钱了,像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二娘遇到了,她便不愿错过,当即砸了大笔钱财下去,将它买了下来。
听闻往来的商贾们说,三郎现在已经开始往这边修路了,这事先前她就听赵琛提过一嘴,看赵琛说话的态度,好像并不十分当真,但罗二娘知道,三郎既说要修路,那她就肯定会修。
果然,今年夏末便有消息传来,言那离石罗三郎正在关内道修路,一直要修到他们凉州城这边。
待三郎来了凉州城,他定然知道该如何经营一家农庄,罗二娘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再考虑到安全方面,一时便也只好先将那个农庄租借给了赵家人。
赵家派人在那个农庄里耕种粮食,圈养牲畜,另外还用来安置他们的那些手下,以及囤货之用。
除了那一个农庄,罗二娘还在城中零零散散买下了几个宅院和铺面,只能说那梨子罐头的买卖实在是太好赚了,一直到前些时候为止,她隔几日便能有大笔大笔的钱财入账。
这几日倒是少了,听闻是因为赵家那边的梨子罐头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赵琛等人这几日便要出发去往离石县,着手这一年的梨子罐头的生产。
罗二娘与她们房东的媳妇去城东看房,见着了屋主,却发现这人并非诚心卖房,纯粹就想把她当冤大头来宰,许是罗二娘近日在城中到处置产都置出名声来了,有些人便以为她什么样的院子什么样的价钱都肯买。
那房东的媳妇也是听自己的邻居介绍过来,结果发现是这么一个货色,当即呸了他一口,带着罗二娘就走了。
“倒是叫你白走着一趟,下回我自己先看过了再喊你出来。”这房东一家也就是祖上有些积攒,在城中置办有几处产业,全家老小都靠房租度日,经济情况并不算十分好,他们两口子偶尔也会帮人牵个头,挣一点中间钱。
“无妨。”罗二娘言道:“若有好的房产,还是要早些来看,莫要叫别人抢了先。”她在凉州城外那个庄园,就是比别人早了一步才能买得。
“你说的有理,只是今日这个着实不像样,下回我再帮你寻个好的。”房东媳妇热络道。
“劳烦三娘了。”房东媳妇在家中排行第三,平日里大伙儿便唤她三娘。
她二人从这一条巷子里走出来,巷子两边的人家见了,便知这罗二娘定是到他们这里看房产来了。
谁人不知这罗二娘手头上只要一有钱帛粮食就要买房产,也不知她买恁多房产作甚,住又住不过来。听闻从前战乱的时候,他们城里头好多房子都空了,根本没人要。
赵家人也找罗二娘说过这个事,房子这个东西只有在卖得出去的时候才值钱,万一卖不出去那可就砸在手里头了。
偏这罗二娘就跟着了魔似得,那宅子铺子还是一处一处地买,就因为当初罗用跟她说了一句,凉州城前景看好,最好能多置办一些房产下来。
“你说那罗二娘是不是有点认死理。”这一日,赵畦对赵琛说道。
“她一介女流,难道还能像我们这般经营不成,拿了钱不买房子还能做甚。”
赵琛这时候正在收拾行李,眼瞅着今年里梨子也快下来了,他得赶紧去离石县那边,今年的杜种树资源还是被皇帝紧紧捏在手里,他们家想要做水果罐头,还得继续跟罗用合作。
“我就是觉着她花起钱来也忒舍得了。”赵畦叹气道。
“罗用都不心疼,咱心疼个甚。”赵琛笑道。
“唉……”赵畦叹了一口气,不说话了。
他还不就是瞅着这罗家小娘子挺好,心里头有点念想嘛,他这儿子这般岁数了,可还没有婚配呢,再拖下去都成小老儿了。不过现如今瞅那罗二娘花起钱来那股子狠劲,赵老爹心里头又有几分不确定了。
·
长安城这边,近日有消息传出,今年秋收后,皇帝打算要发徭役修路,修的乃是从长安城到凉州城那一条路,就是要把原本的泥沙碎石路铺成水泥路。
消息传出以后,长安城中便有不少人猜测,看来皇帝是担心罗三郎那边那条路修好以后,一些商贾会绕过长安,直接从凉州城到离石,然后再从离石下江南。
现在皇帝又命人修从长安城到凉州城这条路,绝大多数走惯了这条路的商贾,将来肯定还是会选择这边这条路,而不是北方那一条,毕竟这两条都是水泥路,而且皇帝陛下修的水泥路显然质量还要更加过硬。
只是这么一来的话,受益最大的,自然就成了凉州城,两条水泥大马路直通这一座西部城市,再加上它原本就是大唐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之路中一座重要的枢纽城市,以及这两年刚刚兴起的羊绒肥皂贸易。
怎么看,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都太好了,于是长安城中不少人便开始讨论,究竟要不要去凉州城置产呢,还有一些手脚快的,早已经派人前往凉州城去了。
凉州城这边。
二娘点着一盏油灯,在一个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她这一日买下的那一处宅院的具体位置,以及所花费的钱帛总额。
最近她买下来的宅院店铺有点多,若是不记下来,她担心自己一忙起来就给忘记了。
第203章 好吃就是德行
赵畦说罗二娘花起钱来有一股子狠劲,这个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寻常人就算手头有钱,也有比较靠谱的消息来源,投资的时候难免也还是要留一手。
尤其是在公元七世纪这时候,地广人稀,又是在凉州城那边的西部城市,房价地价都不高,本地人该有田地房屋的,基本上也都有了,外地人在这里置产的并不多,大家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并不是很看好。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罗二娘才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凉州城中购得多处房产。
眼下这时候的凉州城,总共也没多大,基本上这小半年以来,城中有意转手的房屋田产她都去看过了,觉得合适的就买下了,剩下来那些,要么就是价钱太高,要么就是其他问题。
待那些长安人赶到凉州,想要在这边置下一处产业的时候,找来找去竟也找不出几处像样的,一问之下,才知最近这段时间,城中的好房产大抵都被那离石罗二娘给买下了。
一时间便有人猜测,那离石罗三郎因何要不远千里从离石县修路到凉州城,莫非就是为了这个?
“你们也太小瞧罗三郎了。”这一日,凉州一家食铺之中,有几个人正在议论着这件事,食铺的店家很不以为然就说了:“他若想要挣钱,自然有的是法子,何需费这番周折。”
凉州城中亦有传闻,言在长安城那边也有一家阿姊食铺,买卖十分红火,每日里光是角子就要卖掉几十担,还有许多达官贵人与她们订购卤水,常常一订就是几十上百斤,家人仆役前去取货,都要用担子去挑。
罗家姐弟都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若是有心想要敛财,又何需用千里迢迢修一条路这样的笨办法。
长安城这边,不久之后,罗大娘也听闻了这件事,都说二娘在凉州城大笔砸钱,赶在那些打算在凉州城置产的人面前,购下了凉州城中大半闲置房产。
很多人都在谈论那罗二娘砸钱砸得如何豪迈大胆,瞅着安安静静一个小娘子,一出手就是大笔钱财,眼睛都不眨一下。
大娘听着也是有几分好笑,她也知道二娘确实是个大胆的,你瞅她好像有几分柔弱的模样,杀起鸡鹅可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在这一点上大娘反倒还不如她。
而且,二娘从前还跟她说过自己不想嫁人的话,从前大娘只觉她这话太小孩子气,小娘子年岁大了哪里还能有不嫁的,现如今想来,不过是她自己不敢想罢了,二娘却是个敢想的,而且她应也是敢这么干,尤其是还有罗用在背后支持的情况下。
“大娘,你看这肉糜可打好了?”这一边,一个妇人放下手中的木槌,撩起脖子上挂着的汗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问大娘道。
罗大娘走过去,伸手拈起一点肉糜,用两根手指捻了捻,言道:“还需再打一刻钟。”
“哎。”那个妇人闻言,便又挥着木槌继续捶打。
这妇人乃是前几日刚刚经由牙郎介绍过来,罗大娘为了避免徒惹是非,她这里的雇工,除了最早从离石带过来的许大郎长子,其余全部都是女性,有年长的有年轻的,这段时间又新雇了不少,总共已经有十多个了。
这么多人做工,再加上她们早前又开始做豆腐卖豆腐,这摊子支起来着实占地方,于是罗大娘便在距离光德坊不太远的崇化坊租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将工人们做工的地方移到了这边。
这院子里有水井,房屋不算很新,但院子足够宽敞,租金也比较合理,从这边到光德坊,只需走过一条不算很长的街道。
“这一担可是二百串?”廊下有一个年轻妇人正在穿卤串,二娘见她身边已经穿好了两桶,上面用干净的麻布盖着,于是便问她道。
“一百八十串。”那妇人抬头应了一声,手里的动作不停。
“晓得了。”罗大娘点点头,又道:“我先担去铺子那边,你们也抓紧些,宵禁前需得把这些物什都送到铺面去。”
这一担子一百八十个卤串,可也不轻。这穿卤串的活计并不是谁人都能做,罗大娘先前也让别的妇人做过,要么就是手上没准头,要么就是总替她心疼东西,总想少串几个,虽是好心,却并不合大娘的心意,近来雇佣的这一个妇人倒是不错,手上有准头,干活也麻利,而且她自己穿出来的卤串,每一桶多少个,她心里都有数。
罗大娘现在基本上也不怎么在铺面那边看店了,卖货的事情主要就交给许家那一对小夫妻,另外又雇了两个人手给他们帮忙。
虽然对许家人信得过,但是每天拿过去多少东西,大娘心里也得有数,她现在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虽然磕磕巴巴的很多字都认不全,但是在这长安城中,要找人问个字总是容易的,先前大娘还整日待在店铺那边的时候,常常也会有一些识字的小娘子到她们铺子去买吃食,大娘若是问她们这些,小娘子们都很乐意教她。
“大娘,你这担的可是卤串?”罗大娘才刚走到西市附近,还未到光德坊,就被人给喊住了。
“怎的不到铺子去买。”罗大娘笑道。
“既是遇着了,你便卖我几串。”那妇人笑嘻嘻的。她家是在西市这边开布坊的,下午这时候生意好,也是走不开,这时候见罗大娘挑着担子经过,就把她给叫住了。
“那你要几个?”罗大娘挑着担子到她那布坊门口。
“要三个。”妇人让她丈夫继续招呼店里的客人,自己则跑出来买卤串。
“大娘来了?大娘你给我也拿两个卤串来。”旁边店铺里也有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