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 第614节
“皇爷太体恤奴婢了。”
三人一人一碗还剩了半锅。
“散去给御帐外的护卫了。”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做。”
曹化淳和方正化俩人迅速把姜汤饼舀到碗里,用托盘端着,送给在御帐外站岗的禁军亲卫。几个禁军亲卫一人半碗,稀里呼噜地把还热着的姜汤饼灌进肚子里。这半碗姜汤饼立刻就驱散了冒雪走了一天、还要在雪地里站岗的所有寒冷。
心里余下的全是对天子的感激。
朱由校带着大军顶风冒雪地行军,那边杜文焕带着两万的骑兵,可以说是榆林卫的所有兵力了。天子把前日缴获的蒙古人的坐骑基本都留给了榆林卫,一下子大大地提高了榆林卫的机动能力。
杜文焕对着两万将士简短地说:“荡清土默川,咱们开春了就去土默川种地去。那些有的没的谁也别多想。要不是前日有天子领着大军在,那几万鞑靼就能把榆林府、延安府等地祸祸的不见人烟的。
就是咱们中大部分将士的父母兄弟,也都是榆林卫的军户,你们可想过,要是前天没拦住那些鞑靼,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结局吗?”
军卒们都知道主将的话没有虚妄夸大。那么多的蒙古人不是寇边攻关隘,而是绕道从长城的缺口处翻山越岭地扑过来,可想而知这些蒙古人是蓄谋已久、包藏的歹意祸心也是昭然若揭。
——这样几万的鞑靼骑兵,是同样数目的大明骑兵都不能抵抗的。更别说他们榆林卫全员算上,包括来增援的那一万禁军,也都不到三万人之数。
如果出城追击,等待榆林卫将士最可能的结局是全军覆没。
要是不去追击的话,就要眼看着榆林卫南边的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和凤翔府的百姓被鞑靼烧杀劫掳。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榆林卫的军户。这些蒙古人纯粹是想让他们这些吃兵粮的,没脸见父老乡亲呢。
将士们想明白去土默川必须面对的局面了,便高声叫喊着跟着杜文焕出关了。
第869章 木匠皇帝124
黄河百害, 唯利一套。这指的是汉朝时候, 曾大规模移民去河套地区,在气候温暖的黄河河套进行屯垦,驻军能够自给自足。
到了大明的现在, 这个鄂尔多斯高原上黄河的冲击平原,由于气候变化, 在河套内的中心形成了毛乌素沙地——这里曾是秦时期的河南地,森林草原草木茂盛。而贴着黄河的南岸,早已经是黄沙滚滚的库布齐沙漠。在黄河几字拐弯的西北角、位于后套的乌兰布和沙漠与库布齐沙漠,隔着黄河渐渐成为拉手之势态。
风吹黄沙落黄河, 最后都在下游淤积到了河道。
朱由校到宁夏卫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要让西北边陲在三两年内、甚至三五年内, 都不用朝廷再增加兵力、增加投入。
他的计划是让宁夏镇堵住贺兰山脉与乌兰布和沙漠之间的空缺,就是磴口、乌海一直到石嘴山相连的这一条线,将这条线往西五百里的地方,都变成不毛之地, 绝了蒙古人从这里南下的可能。
因为以鞑靼的游牧习性,三、五天内的里程里, 若是没有青草可供战马啃食的区域,他们是绝不可敢冒着风险过来的。
继而就是要翻越贺兰山了。要将贺兰山脉的西边也烧成五百里的没有绿草之地, 彻底绝了蒙古人在河套这个屯垦和游牧两宜地区、凭借轻骑的优势来回劫掳的可能。
这也是国力有限、军力不强的时候, 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为以大明现在的气候条件,河套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产出满足不了驻军的需要。朝廷又没有足够的实力, 穿越毛乌素沙漠给孤悬在外的驻军,从千里之外的南方送来足够的粮食。
最怕的是南方的粮食产区出现天灾,到时候就是想给驻扎在河套的军队送粮食也做不到。
那复套、守套只能是梦想。
与其投入太多,让这片农耕和游牧的交界地成为鞑靼侵扰西北边镇的跳板,不如干脆就将河套重新规划。
东套的前套在清除了土默川的有机力量之后,杜文焕能够完成阴山北面的计划。那么前套就可以成为大明榆林卫屯垦之地、成为大明的新马场。
他要解决是在后套巴彦淖尔地区屯垦和游牧的蒙古人,他之所有从宁夏镇这边兜一圈,从黄河西套绕路转上北边,就是要与宁夏镇的总兵讲清大局势、以及后续的具体处理方法。
宁夏所在的西套是一个以回族为主要居住民之地。这是当初大明设立宁夏卫的时候就形成的。宁夏的民风彪悍,蒙古人在宁夏寇边很少占到便宜。但是去年这里也频频告急。宁夏镇也有从京师派过来的一万禁军将士。
宁夏镇的总兵吴尽忠在接到钦差的时候,惊讶得嘴巴张的能塞进去小孩子的拳头。他摸摸自己的额头没有发热,又揉揉自己的眼睛,眼睛也没花,眼前确是站着一个大活人,拿着身份证明向他传达了天子的口谕。
他磕磕巴巴地说:“今儿是上元节啊。”
丰城侯忍不住就笑了,被西宁侯打发跟着丰城侯同来的杜弘域也笑了。
杜弘域上前一步先做自我介绍:“吴总兵,在下是榆林卫副总兵杜弘域,字开之。你喊末将开之就可以了。我父亲是榆林卫总兵上文下焕。”
吴尽忠找回一点儿神志,杜弘域他没见过,但还听说过的。仔细打量一下,确实与杜文焕那喜欢装文人的有五分相像。
“你父亲可好?”
“托你老人家的福,好着呢。还能上马抡刀教训小子呢。”
吴尽忠一笑,“你现在也是副总兵了,杜大帅也是后继有人。”
杜弘域腼腆地说:“全靠长辈们提携。”
李承祚横了杜弘域一样,在军中就觉得这小子会说话,天天紧跟着西宁侯在天子跟前凑趣,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就没有这小子不知道的。这十天半个月的全看他在御帐里跟天子聊天、对答了。
现在对着一个没见过面的人,也弯得下腰称人家为长辈提携他了。挨得上么!
吴尽忠与杜弘域聊了两句,然后就不错眼珠地盯着李承祚看,似乎是想从他脸上找出什么。半晌失望地打消了这目的。李承祚的脸上就没有半点老丰城侯的影子。
“你是丰城侯?我见过你父亲的,你怎么与老丰城侯长的不像啊?”
李承祚腆颜,“小侯刚刚承继了爵位还没几个月呢。我长的像外家母舅。”
吴尽忠点点头,嘴里说着“怪不得呢。”这刚承爵的丰城侯李承祚在他上一次进京师的时候,应该还穿着开裆裤。
杜弘域见他能正常对话了,就提醒他道:“天子传旨令你去觐见呢。”
吴尽忠又有点儿神魂不守了。
“我说开之啊,看在我与你父亲是同僚的份上,你不好来寻我的开心。天子怎么可能来宁夏卫?现在是上元节。大雪封路的,就是鞑靼都不会来寇边。你还说天子明儿就到宁夏卫了,你当天子不留京过年,腊月里就出来吃西北风?”
说着话,吴尽忠开始狐疑地审视眼前这俩年轻人,心里疑惑别是鞑靼派来的、想把自己骗离了宁夏卫、好在宁夏卫劫掳一番?
哼!老子做参将的时候,你们还在撒尿和泥玩呢。
“我说你俩玩什么不好,这虚传天子口谕也是要杀头的。去去,今夜城里放灯,你们可以好好玩玩的。”
杜弘域和李承祚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俩人面面相觑,直到管家被吴尽忠叫进来请他们出去,李承祚猛地站起来大声喊叫。
“吴总兵,你要抗旨吗?”
杜弘域赶紧扑过去去捂李承祚的嘴巴,低声斥责他道:“你乱喊什么啊。”
转头对吴尽忠说:“吴总兵若是不信我们的话,就派几个心腹人跟我们去,看看我们是否有说假话。但是验证以后的后果,你自己承担了。我们的身份证明都给你验看过了,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吴尽忠不肯说出自己的疑惑,但也不赶杜弘域和李承祚出府了,吩咐人看好这俩人,连带俩人的护卫都看起来。然后派出几百的骑兵出了宁夏镇,四处打探周围百里、或是五十里内,可有什么大军异动的迹象。
这些骑兵可都是吴尽忠的精锐和心腹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募兵制导致了戍边的大帅必须要有自己的心腹人(家丁),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有能力也肯拼命往前冲。单指望着那些平时抡锄头种地的、空有一身力气的军户,骑马都不稳当、只能打顺风仗的,那可就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了。
吴尽忠提心吊胆,什么观灯啊,他都没心思去想了。为了不在百姓中造成恐慌,他硬是在四边城墙上来回走了大半夜。直到子时宵禁的时间到了,他才放心回了总兵府。
朱由校从榆林卫到宁夏卫这一路走的是相当地艰难。路况最艰难的时候,一天只能走五十几里。幸好车马都是一流的,才没让他们遭了更多的罪。
他不准备进宁夏卫的,只打算见了吴尽忠把事情吩咐给他,然后就提了宁夏卫那五千禁军往河套的后套去。大雪封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后套的蒙古人也难得知消息。到时候他带着禁军从西开打,那些蒙古人自然要往东逃的。
咳咳咳,东边有杜文焕带着两万军卒在呢。
他想的非常好,但是唯独没想到吴尽忠会怀疑丰城侯和杜弘域的真实性,而不来迎驾。
这时候的京城,兵部尚书崔景荣才得了杜文焕报上来的大捷军报。
那杜文焕也是揣了个心眼,他揣摩着天子的意思,把送捷报、给榆林卫配合天子围剿了土默川蒙古人的请功之事,交给了巡抚张之厚去做。
而张之厚见天子把大同尾随而来的人都扣住了,还从榆林卫带走了足足一个月的补给,便把自己的奏折还有杜文焕交给他的事情,按着正常的传递公文速度往京师去送。
内阁方从哲看了张之厚的折子大惊失色,立即喊叶向高和韩爌。
“你们快过来看看,天子没按计划领大同的禁军去土默川。他去了榆林卫,遭遇了三万多鞑靼骑兵的围攻。”
韩爌这人比较耿直,他立即抢过张之厚的折子,仔细看完以后抚着胸口,喃喃道:“我的老天爷啊。方首辅,你不好这么吓人的。”
叶向高一边从韩爌手里抢折子看,一边急不可耐地问韩爌:“天子平安否?”
“平安。大捷。缴获了鞑靼上万匹战马。”
韩爌择了要点回答叶向高,叶向高顿时松了一口气,坐下来慢慢看张之厚的折子。
都看完了,他抬头问韩爌,“你可听说兵部有收到榆林卫大捷的消息?”
韩爌摇头,立即疑惑着自语:“不应该啊,这样的大捷不是应该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师吗?”
方从哲在一边说:“才张巡抚打发来送奏折的人还说呢,他还要去兵部那里,为榆林卫总兵杜文焕送文书。”
第870章 木匠皇帝125
崔景荣拿着榆林卫的大捷战报到来找内阁的几位阁臣, 发现方从哲等人与自己是一样的懵懂。还是叶向高出面把其余的几部尚书、左都御史,包括杨涟在内的留在京师的顾命大臣都召集到一起。
然后叶向高先把巡抚张之厚的奏折念了,崔景荣又悠扬顿挫地把杜文焕的捷报念了。念到杜文焕的陛下将俘获的万匹战马, 都留给榆林卫装备骑兵时候, 所有人的脸都是抽抽的, 心里都在想:
天子出京的时候只带了四万大军半个月的粮草, 离开榆林卫时却带走了一个月的粮草, 有这么些粮草,天子是要领军走去哪里?
汪应蛟看所有人的表情都很沉重, 就开玩笑说:“天子带足了一个月的粮草,走到哪儿咱们都不担心大军会断粮、会饿着天子是不是?再说了,算上那一万匹战马,朝廷这次还赚了呢。”
韩爌口不择言跟上一句, “汪尚书先别算计银子是赚了赔了,现在的头等大事是天子去哪儿了?离京的时候说是去东胜卫赶走那些占着土默川的蒙古人,回来的军报就变成土默川的蒙古人, 三万多骑兵到榆林卫围困了天子。三万多骑兵啊!”
韩爌再是没领过军, 也是知道三万多的蒙古骑兵对大明四万禁军意味着什么。
汪应蛟扭头当没听见, 韩爌小朋友果然耿直到不可爱。
叶向高看向英国公和定国公, 这时候只有他俩人或许能猜出一点儿天子的动向。
英国公回避了叶向高的目光, 定国公轻咳一声说:“陛下不给我们说去向, 就是不想让有心人知道他要去哪里?!”
定国公的语气是疑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坚定不移地表现出他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不给我们知道?”
方从哲问的理直气壮。
定国公看方从哲的眼神如同看白痴,没好气地回答他:“陛下分析萨尔浒失败原因的时候就说了, 杨镐的进军计划早半年就被邸报登出去,天下没有不知道杨镐进兵路线的,所以建奴才能够准确地伏击了杜松。莫非邸报这回是要登天子的行踪?是要通报给谁知道?”
方从哲的脸立即涨红成朱紫,萨尔浒的战败就是他的心头永不能愈合的疮口,碰一下就鲜血淋淋。他一口气没倒上来往后就倒。
幸亏空间不大,站得都很紧密。他身边的叶向高拉了他一把,韩爌也及时伸出手拽住他的胳膊,才没让他摔到地上。
杨涟冲过去,与韩爌一起把方从哲扶好。黄克缵上手狠掐方从哲的人中,王永光招呼刘时敏赶紧让小宦官去喊太医来,养心殿里的人顿时都忙起来了。
英国公看着闹哄哄的养心殿,侧脸对定国公说:“你这又是何必呢。他也就是那水平。”
“你可别说我又是何必。要不是杜松被伏击了,咱们五军都督府何至于现在捉襟见肘的?十万人马被击溃,战死将领三百多人,损失的枪炮火铳两万余支,丧失了近三万的骡马。这第三次给陛下送补给的骡马,到现在还没凑合全呢。”
张问达看方从哲还没有清醒过来,文官固有的抱团意识促使他开口与定国公呛声。
“天子行踪不定,就是凑齐了骡马,第三批粮草往哪里送?”
三人一人一碗还剩了半锅。
“散去给御帐外的护卫了。”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做。”
曹化淳和方正化俩人迅速把姜汤饼舀到碗里,用托盘端着,送给在御帐外站岗的禁军亲卫。几个禁军亲卫一人半碗,稀里呼噜地把还热着的姜汤饼灌进肚子里。这半碗姜汤饼立刻就驱散了冒雪走了一天、还要在雪地里站岗的所有寒冷。
心里余下的全是对天子的感激。
朱由校带着大军顶风冒雪地行军,那边杜文焕带着两万的骑兵,可以说是榆林卫的所有兵力了。天子把前日缴获的蒙古人的坐骑基本都留给了榆林卫,一下子大大地提高了榆林卫的机动能力。
杜文焕对着两万将士简短地说:“荡清土默川,咱们开春了就去土默川种地去。那些有的没的谁也别多想。要不是前日有天子领着大军在,那几万鞑靼就能把榆林府、延安府等地祸祸的不见人烟的。
就是咱们中大部分将士的父母兄弟,也都是榆林卫的军户,你们可想过,要是前天没拦住那些鞑靼,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结局吗?”
军卒们都知道主将的话没有虚妄夸大。那么多的蒙古人不是寇边攻关隘,而是绕道从长城的缺口处翻山越岭地扑过来,可想而知这些蒙古人是蓄谋已久、包藏的歹意祸心也是昭然若揭。
——这样几万的鞑靼骑兵,是同样数目的大明骑兵都不能抵抗的。更别说他们榆林卫全员算上,包括来增援的那一万禁军,也都不到三万人之数。
如果出城追击,等待榆林卫将士最可能的结局是全军覆没。
要是不去追击的话,就要眼看着榆林卫南边的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和凤翔府的百姓被鞑靼烧杀劫掳。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榆林卫的军户。这些蒙古人纯粹是想让他们这些吃兵粮的,没脸见父老乡亲呢。
将士们想明白去土默川必须面对的局面了,便高声叫喊着跟着杜文焕出关了。
第869章 木匠皇帝124
黄河百害, 唯利一套。这指的是汉朝时候, 曾大规模移民去河套地区,在气候温暖的黄河河套进行屯垦,驻军能够自给自足。
到了大明的现在, 这个鄂尔多斯高原上黄河的冲击平原,由于气候变化, 在河套内的中心形成了毛乌素沙地——这里曾是秦时期的河南地,森林草原草木茂盛。而贴着黄河的南岸,早已经是黄沙滚滚的库布齐沙漠。在黄河几字拐弯的西北角、位于后套的乌兰布和沙漠与库布齐沙漠,隔着黄河渐渐成为拉手之势态。
风吹黄沙落黄河, 最后都在下游淤积到了河道。
朱由校到宁夏卫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要让西北边陲在三两年内、甚至三五年内, 都不用朝廷再增加兵力、增加投入。
他的计划是让宁夏镇堵住贺兰山脉与乌兰布和沙漠之间的空缺,就是磴口、乌海一直到石嘴山相连的这一条线,将这条线往西五百里的地方,都变成不毛之地, 绝了蒙古人从这里南下的可能。
因为以鞑靼的游牧习性,三、五天内的里程里, 若是没有青草可供战马啃食的区域,他们是绝不可敢冒着风险过来的。
继而就是要翻越贺兰山了。要将贺兰山脉的西边也烧成五百里的没有绿草之地, 彻底绝了蒙古人在河套这个屯垦和游牧两宜地区、凭借轻骑的优势来回劫掳的可能。
这也是国力有限、军力不强的时候, 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为以大明现在的气候条件,河套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产出满足不了驻军的需要。朝廷又没有足够的实力, 穿越毛乌素沙漠给孤悬在外的驻军,从千里之外的南方送来足够的粮食。
最怕的是南方的粮食产区出现天灾,到时候就是想给驻扎在河套的军队送粮食也做不到。
那复套、守套只能是梦想。
与其投入太多,让这片农耕和游牧的交界地成为鞑靼侵扰西北边镇的跳板,不如干脆就将河套重新规划。
东套的前套在清除了土默川的有机力量之后,杜文焕能够完成阴山北面的计划。那么前套就可以成为大明榆林卫屯垦之地、成为大明的新马场。
他要解决是在后套巴彦淖尔地区屯垦和游牧的蒙古人,他之所有从宁夏镇这边兜一圈,从黄河西套绕路转上北边,就是要与宁夏镇的总兵讲清大局势、以及后续的具体处理方法。
宁夏所在的西套是一个以回族为主要居住民之地。这是当初大明设立宁夏卫的时候就形成的。宁夏的民风彪悍,蒙古人在宁夏寇边很少占到便宜。但是去年这里也频频告急。宁夏镇也有从京师派过来的一万禁军将士。
宁夏镇的总兵吴尽忠在接到钦差的时候,惊讶得嘴巴张的能塞进去小孩子的拳头。他摸摸自己的额头没有发热,又揉揉自己的眼睛,眼睛也没花,眼前确是站着一个大活人,拿着身份证明向他传达了天子的口谕。
他磕磕巴巴地说:“今儿是上元节啊。”
丰城侯忍不住就笑了,被西宁侯打发跟着丰城侯同来的杜弘域也笑了。
杜弘域上前一步先做自我介绍:“吴总兵,在下是榆林卫副总兵杜弘域,字开之。你喊末将开之就可以了。我父亲是榆林卫总兵上文下焕。”
吴尽忠找回一点儿神志,杜弘域他没见过,但还听说过的。仔细打量一下,确实与杜文焕那喜欢装文人的有五分相像。
“你父亲可好?”
“托你老人家的福,好着呢。还能上马抡刀教训小子呢。”
吴尽忠一笑,“你现在也是副总兵了,杜大帅也是后继有人。”
杜弘域腼腆地说:“全靠长辈们提携。”
李承祚横了杜弘域一样,在军中就觉得这小子会说话,天天紧跟着西宁侯在天子跟前凑趣,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就没有这小子不知道的。这十天半个月的全看他在御帐里跟天子聊天、对答了。
现在对着一个没见过面的人,也弯得下腰称人家为长辈提携他了。挨得上么!
吴尽忠与杜弘域聊了两句,然后就不错眼珠地盯着李承祚看,似乎是想从他脸上找出什么。半晌失望地打消了这目的。李承祚的脸上就没有半点老丰城侯的影子。
“你是丰城侯?我见过你父亲的,你怎么与老丰城侯长的不像啊?”
李承祚腆颜,“小侯刚刚承继了爵位还没几个月呢。我长的像外家母舅。”
吴尽忠点点头,嘴里说着“怪不得呢。”这刚承爵的丰城侯李承祚在他上一次进京师的时候,应该还穿着开裆裤。
杜弘域见他能正常对话了,就提醒他道:“天子传旨令你去觐见呢。”
吴尽忠又有点儿神魂不守了。
“我说开之啊,看在我与你父亲是同僚的份上,你不好来寻我的开心。天子怎么可能来宁夏卫?现在是上元节。大雪封路的,就是鞑靼都不会来寇边。你还说天子明儿就到宁夏卫了,你当天子不留京过年,腊月里就出来吃西北风?”
说着话,吴尽忠开始狐疑地审视眼前这俩年轻人,心里疑惑别是鞑靼派来的、想把自己骗离了宁夏卫、好在宁夏卫劫掳一番?
哼!老子做参将的时候,你们还在撒尿和泥玩呢。
“我说你俩玩什么不好,这虚传天子口谕也是要杀头的。去去,今夜城里放灯,你们可以好好玩玩的。”
杜弘域和李承祚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俩人面面相觑,直到管家被吴尽忠叫进来请他们出去,李承祚猛地站起来大声喊叫。
“吴总兵,你要抗旨吗?”
杜弘域赶紧扑过去去捂李承祚的嘴巴,低声斥责他道:“你乱喊什么啊。”
转头对吴尽忠说:“吴总兵若是不信我们的话,就派几个心腹人跟我们去,看看我们是否有说假话。但是验证以后的后果,你自己承担了。我们的身份证明都给你验看过了,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吴尽忠不肯说出自己的疑惑,但也不赶杜弘域和李承祚出府了,吩咐人看好这俩人,连带俩人的护卫都看起来。然后派出几百的骑兵出了宁夏镇,四处打探周围百里、或是五十里内,可有什么大军异动的迹象。
这些骑兵可都是吴尽忠的精锐和心腹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募兵制导致了戍边的大帅必须要有自己的心腹人(家丁),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有能力也肯拼命往前冲。单指望着那些平时抡锄头种地的、空有一身力气的军户,骑马都不稳当、只能打顺风仗的,那可就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了。
吴尽忠提心吊胆,什么观灯啊,他都没心思去想了。为了不在百姓中造成恐慌,他硬是在四边城墙上来回走了大半夜。直到子时宵禁的时间到了,他才放心回了总兵府。
朱由校从榆林卫到宁夏卫这一路走的是相当地艰难。路况最艰难的时候,一天只能走五十几里。幸好车马都是一流的,才没让他们遭了更多的罪。
他不准备进宁夏卫的,只打算见了吴尽忠把事情吩咐给他,然后就提了宁夏卫那五千禁军往河套的后套去。大雪封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后套的蒙古人也难得知消息。到时候他带着禁军从西开打,那些蒙古人自然要往东逃的。
咳咳咳,东边有杜文焕带着两万军卒在呢。
他想的非常好,但是唯独没想到吴尽忠会怀疑丰城侯和杜弘域的真实性,而不来迎驾。
这时候的京城,兵部尚书崔景荣才得了杜文焕报上来的大捷军报。
那杜文焕也是揣了个心眼,他揣摩着天子的意思,把送捷报、给榆林卫配合天子围剿了土默川蒙古人的请功之事,交给了巡抚张之厚去做。
而张之厚见天子把大同尾随而来的人都扣住了,还从榆林卫带走了足足一个月的补给,便把自己的奏折还有杜文焕交给他的事情,按着正常的传递公文速度往京师去送。
内阁方从哲看了张之厚的折子大惊失色,立即喊叶向高和韩爌。
“你们快过来看看,天子没按计划领大同的禁军去土默川。他去了榆林卫,遭遇了三万多鞑靼骑兵的围攻。”
韩爌这人比较耿直,他立即抢过张之厚的折子,仔细看完以后抚着胸口,喃喃道:“我的老天爷啊。方首辅,你不好这么吓人的。”
叶向高一边从韩爌手里抢折子看,一边急不可耐地问韩爌:“天子平安否?”
“平安。大捷。缴获了鞑靼上万匹战马。”
韩爌择了要点回答叶向高,叶向高顿时松了一口气,坐下来慢慢看张之厚的折子。
都看完了,他抬头问韩爌,“你可听说兵部有收到榆林卫大捷的消息?”
韩爌摇头,立即疑惑着自语:“不应该啊,这样的大捷不是应该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师吗?”
方从哲在一边说:“才张巡抚打发来送奏折的人还说呢,他还要去兵部那里,为榆林卫总兵杜文焕送文书。”
第870章 木匠皇帝125
崔景荣拿着榆林卫的大捷战报到来找内阁的几位阁臣, 发现方从哲等人与自己是一样的懵懂。还是叶向高出面把其余的几部尚书、左都御史,包括杨涟在内的留在京师的顾命大臣都召集到一起。
然后叶向高先把巡抚张之厚的奏折念了,崔景荣又悠扬顿挫地把杜文焕的捷报念了。念到杜文焕的陛下将俘获的万匹战马, 都留给榆林卫装备骑兵时候, 所有人的脸都是抽抽的, 心里都在想:
天子出京的时候只带了四万大军半个月的粮草, 离开榆林卫时却带走了一个月的粮草, 有这么些粮草,天子是要领军走去哪里?
汪应蛟看所有人的表情都很沉重, 就开玩笑说:“天子带足了一个月的粮草,走到哪儿咱们都不担心大军会断粮、会饿着天子是不是?再说了,算上那一万匹战马,朝廷这次还赚了呢。”
韩爌口不择言跟上一句, “汪尚书先别算计银子是赚了赔了,现在的头等大事是天子去哪儿了?离京的时候说是去东胜卫赶走那些占着土默川的蒙古人,回来的军报就变成土默川的蒙古人, 三万多骑兵到榆林卫围困了天子。三万多骑兵啊!”
韩爌再是没领过军, 也是知道三万多的蒙古骑兵对大明四万禁军意味着什么。
汪应蛟扭头当没听见, 韩爌小朋友果然耿直到不可爱。
叶向高看向英国公和定国公, 这时候只有他俩人或许能猜出一点儿天子的动向。
英国公回避了叶向高的目光, 定国公轻咳一声说:“陛下不给我们说去向, 就是不想让有心人知道他要去哪里?!”
定国公的语气是疑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坚定不移地表现出他的想法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不给我们知道?”
方从哲问的理直气壮。
定国公看方从哲的眼神如同看白痴,没好气地回答他:“陛下分析萨尔浒失败原因的时候就说了, 杨镐的进军计划早半年就被邸报登出去,天下没有不知道杨镐进兵路线的,所以建奴才能够准确地伏击了杜松。莫非邸报这回是要登天子的行踪?是要通报给谁知道?”
方从哲的脸立即涨红成朱紫,萨尔浒的战败就是他的心头永不能愈合的疮口,碰一下就鲜血淋淋。他一口气没倒上来往后就倒。
幸亏空间不大,站得都很紧密。他身边的叶向高拉了他一把,韩爌也及时伸出手拽住他的胳膊,才没让他摔到地上。
杨涟冲过去,与韩爌一起把方从哲扶好。黄克缵上手狠掐方从哲的人中,王永光招呼刘时敏赶紧让小宦官去喊太医来,养心殿里的人顿时都忙起来了。
英国公看着闹哄哄的养心殿,侧脸对定国公说:“你这又是何必呢。他也就是那水平。”
“你可别说我又是何必。要不是杜松被伏击了,咱们五军都督府何至于现在捉襟见肘的?十万人马被击溃,战死将领三百多人,损失的枪炮火铳两万余支,丧失了近三万的骡马。这第三次给陛下送补给的骡马,到现在还没凑合全呢。”
张问达看方从哲还没有清醒过来,文官固有的抱团意识促使他开口与定国公呛声。
“天子行踪不定,就是凑齐了骡马,第三批粮草往哪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