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第四个周六
燕京时间25日晚八点钟,央视新闻频道就拿出了足足十分钟的时间报导这次关于张重日的新闻。
人们一边感慨央视新闻编辑的速度之快,一边又惊讶于央视这次竟然直接跳出来为张重背书。
现在关于张重日的说法还在发起阶段,很多人很多组织表示支持,但是似乎还缺了点火候。
这时候央视的新闻频道在黄金档的新闻不仅报道这件事情,而且新闻的标题直接就是“单日销量一亿四千万,张重日实至名归”。
措辞之彻底,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当这条新闻出来之后,本来就没有什么枝桠的舆论方向也就更加一致了,而且之前只有一些自媒体报道,现在央视新闻带了个好头,各大官媒纷纷站了出来。
而且他们站出来的速度,实在令人惊讶。
最快的是南怀卫视,央视新闻频道是八点钟报导的这条新闻,南怀卫视八点十分就开始报道了。
这么短的间隔,还真不好说南怀卫视是不是在跟风。
官媒一入场,张重日这件事情似乎就直接定论了,至少在华夏是这样的。
在美国,最积极的自然还是库比蒂诺,他们是最希望张重日这件事情达成的,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比例最大的张重的粉丝,更主要的是,这件事情达成之后,他们库比蒂诺市受益最大,能获得非常直接的经济利益。
市长卡梅隆不仅仅自己在私人社交账号上大力吆喝额,而且还组织市民们弄了一个类似于请愿书的东西,希望所有美国人都能把二十三号这天定为张重日。
不得不说,卡梅隆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不然的话当时库比蒂诺当地的pzday也搞不起来。
这些表面的功夫暂时不提,他做了一件非常令人诧异的事情。
他甚至,想要做成张重日,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愿。
民愿只能是一时的,只有制度才会持久。
他当然没有办法左右美国甚至全世界各国家的制度,但是做了一件建立隐性制度的事情,那就是创造了一套仪式。
卡梅隆跟副市长琼斯还有一众库比蒂诺的官员们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制定了一套张重日的节日仪式流程。
这套流程有点像其他节日的风俗习惯,比如圣诞节要装饰圣诞树,感恩节要吃火鸡,除夕要放鞭炮……
流程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大家这一天要给朋友和亲人们赠送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把文化传递出去。
又比如,家人们或者朋友们一起吃个饭,在饭桌上分享自己这一年来读书的感受……
卡梅隆当然不会强硬地跟别人说要遵守这份流程,他只是倡导人们这样做,而且表示会促进库比蒂诺的市民们过这样一个节日。
一种东西,一旦有了仪式,就会显得更加正规。
而且这种事情也让年轻人们觉得非常有趣,好像也不用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要这一天熟人们一起聚个餐,然后聊一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赠送一本书给自己想要送的人。
这些事情他们平时也在做,只不过现在是把这些事情放在了同一天,而且所有人一起做。
但是这时候,又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这不是什么法定节假日,并不是每一年的三月二十三日都是周末,如果碰到是周中怎么办。
上班族就没有时间了。
原本只是某个网友提出来的一个小小的问题,没想到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之所以会引起这样广泛的讨论是因为大家还真的把这件事情放在了欣赏,真的想着要过张重日,而不是简单的凑热闹而已。
后来人们讨论出很多套方案来,有人说直接让政府把这天定位法定节假日,这样的话大家都能放假了。
这个说法很美好,但是绝对不可能实现。
每年的各种纪念日很多,但是法定节假日就那么几个,连建军建党这种节日都没有成为法定节假日,一个张重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也不太合理。
还有一种比较得到大家认可的方案是,不用把张重日定在某一天,可以参考母亲节或者父亲节。
父亲节是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日,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
如果按照父亲节和母亲节这样安排,那么就能保证每年的张重日都在周末。
三月二十三日正好是三月第四个周六,所以有人就倡议不如直接把三月第四个周六定为张重日。
这时候也是库比蒂诺市长最先跳出来的,他在ins上发条了一条个人动态,说希望明年三月的第四个周六那天,库比蒂诺会举行节日庆祝活动,希望张重到时候能够参加,并且特意圈了一下张重。
而一直不上ins的张重,竟然破天荒地转发了这条ins,并表示明年一定会去。
这下一众吃瓜群众终于知道该怎么办了,没用多久,张重日的日期就定了下来,变成每年三月的第四个周六。
【现在能定到明年三月第四个周六去库比蒂诺的航班么?我明年想去跟张重一起过节。】
【库比蒂诺走了什么狗屎运,每次都能沾到便宜啊。】
【我去,这真不是什么运气,我去过库比蒂诺,那个地方真的有很多张重的粉丝,当地人未必知道他们州长叫什么名字,但是肯定知道张重。】
【是啊,你没看到人家市长每天都在帮张重吆喝么?这是他们应得的。】
【说实话,之前我都没听过库比蒂诺,去过的小伙伴说一下,值得去旅游么?】
【呃,怎么说呢,库比蒂诺是个普通的美国小城市,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你要是张重的粉丝,去了绝对会感觉到了天堂。而且那个地方很多人都会华夏语,不仅仅是华裔,很多美国本土人也都在学习华夏语。】
【是啊,我表哥前年去库比蒂诺社区大学教华夏语,那里的华夏语教育市场很大,别看只有六万人。】
【是啊,如果你过去是说华夏语的,当地人对你的态度都会不一样,非常热情。】
人们一边感慨央视新闻编辑的速度之快,一边又惊讶于央视这次竟然直接跳出来为张重背书。
现在关于张重日的说法还在发起阶段,很多人很多组织表示支持,但是似乎还缺了点火候。
这时候央视的新闻频道在黄金档的新闻不仅报道这件事情,而且新闻的标题直接就是“单日销量一亿四千万,张重日实至名归”。
措辞之彻底,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
当这条新闻出来之后,本来就没有什么枝桠的舆论方向也就更加一致了,而且之前只有一些自媒体报道,现在央视新闻带了个好头,各大官媒纷纷站了出来。
而且他们站出来的速度,实在令人惊讶。
最快的是南怀卫视,央视新闻频道是八点钟报导的这条新闻,南怀卫视八点十分就开始报道了。
这么短的间隔,还真不好说南怀卫视是不是在跟风。
官媒一入场,张重日这件事情似乎就直接定论了,至少在华夏是这样的。
在美国,最积极的自然还是库比蒂诺,他们是最希望张重日这件事情达成的,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比例最大的张重的粉丝,更主要的是,这件事情达成之后,他们库比蒂诺市受益最大,能获得非常直接的经济利益。
市长卡梅隆不仅仅自己在私人社交账号上大力吆喝额,而且还组织市民们弄了一个类似于请愿书的东西,希望所有美国人都能把二十三号这天定为张重日。
不得不说,卡梅隆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不然的话当时库比蒂诺当地的pzday也搞不起来。
这些表面的功夫暂时不提,他做了一件非常令人诧异的事情。
他甚至,想要做成张重日,需要的不仅仅是民愿。
民愿只能是一时的,只有制度才会持久。
他当然没有办法左右美国甚至全世界各国家的制度,但是做了一件建立隐性制度的事情,那就是创造了一套仪式。
卡梅隆跟副市长琼斯还有一众库比蒂诺的官员们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制定了一套张重日的节日仪式流程。
这套流程有点像其他节日的风俗习惯,比如圣诞节要装饰圣诞树,感恩节要吃火鸡,除夕要放鞭炮……
流程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大家这一天要给朋友和亲人们赠送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把文化传递出去。
又比如,家人们或者朋友们一起吃个饭,在饭桌上分享自己这一年来读书的感受……
卡梅隆当然不会强硬地跟别人说要遵守这份流程,他只是倡导人们这样做,而且表示会促进库比蒂诺的市民们过这样一个节日。
一种东西,一旦有了仪式,就会显得更加正规。
而且这种事情也让年轻人们觉得非常有趣,好像也不用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要这一天熟人们一起聚个餐,然后聊一聊自己的读书心得,或者赠送一本书给自己想要送的人。
这些事情他们平时也在做,只不过现在是把这些事情放在了同一天,而且所有人一起做。
但是这时候,又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这不是什么法定节假日,并不是每一年的三月二十三日都是周末,如果碰到是周中怎么办。
上班族就没有时间了。
原本只是某个网友提出来的一个小小的问题,没想到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之所以会引起这样广泛的讨论是因为大家还真的把这件事情放在了欣赏,真的想着要过张重日,而不是简单的凑热闹而已。
后来人们讨论出很多套方案来,有人说直接让政府把这天定位法定节假日,这样的话大家都能放假了。
这个说法很美好,但是绝对不可能实现。
每年的各种纪念日很多,但是法定节假日就那么几个,连建军建党这种节日都没有成为法定节假日,一个张重日成为法定节假日也不太合理。
还有一种比较得到大家认可的方案是,不用把张重日定在某一天,可以参考母亲节或者父亲节。
父亲节是每年六月的第三个周日,母亲节是每年五月的第二个周日。
如果按照父亲节和母亲节这样安排,那么就能保证每年的张重日都在周末。
三月二十三日正好是三月第四个周六,所以有人就倡议不如直接把三月第四个周六定为张重日。
这时候也是库比蒂诺市长最先跳出来的,他在ins上发条了一条个人动态,说希望明年三月的第四个周六那天,库比蒂诺会举行节日庆祝活动,希望张重到时候能够参加,并且特意圈了一下张重。
而一直不上ins的张重,竟然破天荒地转发了这条ins,并表示明年一定会去。
这下一众吃瓜群众终于知道该怎么办了,没用多久,张重日的日期就定了下来,变成每年三月的第四个周六。
【现在能定到明年三月第四个周六去库比蒂诺的航班么?我明年想去跟张重一起过节。】
【库比蒂诺走了什么狗屎运,每次都能沾到便宜啊。】
【我去,这真不是什么运气,我去过库比蒂诺,那个地方真的有很多张重的粉丝,当地人未必知道他们州长叫什么名字,但是肯定知道张重。】
【是啊,你没看到人家市长每天都在帮张重吆喝么?这是他们应得的。】
【说实话,之前我都没听过库比蒂诺,去过的小伙伴说一下,值得去旅游么?】
【呃,怎么说呢,库比蒂诺是个普通的美国小城市,没什么特别的,不过你要是张重的粉丝,去了绝对会感觉到了天堂。而且那个地方很多人都会华夏语,不仅仅是华裔,很多美国本土人也都在学习华夏语。】
【是啊,我表哥前年去库比蒂诺社区大学教华夏语,那里的华夏语教育市场很大,别看只有六万人。】
【是啊,如果你过去是说华夏语的,当地人对你的态度都会不一样,非常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