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节
  反正大家都很平静的跪着。
  跪到今天是第三天了,都有点累……
  到第四日才是正题,姜武出来受奖,他勇武、强大、用兵如神,像闪电一样快速冲到敌人面前,像神明打雷一样用强大的力量令敌人屈服了。
  第五日,祭祀在战争中死去的人。
  第六日,封赏。从姜武起,往下一级级封赏。
  第七日,江南江北的人都被请出来了,跪在下头听。
  听完就又被带走了。
  第八日,送神明们走,宴会结束了,大家吃好喝好玩好了吗?祭祀的充足吗?你们满意吗?
  第九日,该走了,该走了,神明们,老天爷们,咱们下回再见。
  姜姬站足了九天,一天换三套衣服站在祭台上。九天结束,她真诚的认为当皇帝其实也不容易。这种事还没办法找人替。
  她刚这么抱怨出口,龚香就笑道:“也不是不能替,等三宝公主长大,让她去祭就行了。”
  姜姬想了想,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大祭过后,凤凰台上的百姓肉眼可见的都安泰了,放松了,脚步都变轻快了。
  哪怕祭祀除了花钱之外没别的用处,但对百姓和世人来说就是个安慰剂,还是群体式的。
  不然姜武带人在外面打了一年的仗,回来不祭一祭,人都没办法安心。祭完,也就意味着这次的仗已经打完了,征走的兵丁可以放回家了,三年内再征兵丁都不找他们了!
  姜姬再觉得祭祀花钱,也不得不承认,它做为群体式的安慰剂和麻醉剂,还是有存在的意义的。
  祭完之后,很快就是冬天了。
  在凤凰台上,冬天里百姓们也不闲着。他们会从商人处买来草,制成厚厚的草垫子,盖在田上。而田里是赶在天气变冷之前新种下的秧苗,它们现在正是青翠的时候,等到春天一来,它们就会立刻像疯了一样的成长!五六月间就可以先收一茬粮,赶着播种,一年等于可以轮三遍!
  百姓们已经有了新的农经。本来一年三种,这样下去田里的地力会很快被消耗一空,但凤凰台的百姓们发现鲁人的田里的田力更足!
  大家一样去神女庙上供,一样在耕种时对着种子求神女保佑,为什么鲁人的田里粮食长得更好呢?难道神女只保佑鲁人吗?
  最终他们发现这是因为鲁人喜欢在田里套种黄豆。
  鲁人喜欢吃香云,但凤凰台的百姓不喜欢,认为那是贱物。
  所以只有鲁人的田里会种黄豆。
  有百姓想得知鲁人田里的奥秘,在某一年里鲁人种什么,他就种什么,鲁人早晨什么时候去田里,他就什么时候去,鲁人几时收割,他也几时收割。
  那一年,他的收成确实更多了。虽然仍是不及鲁人。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百姓发现了奥秘。
  他们认为黄豆才是受公主庇护的食物,它可以令粮食丰收!
  龚香听说民间有此故事,特意学来给姜姬听,想打听一下她是不是真的有神力?曾经施给黄豆了?为什么不施给别的东西?
  不过仔细想想,姜将军野人出身,战无不胜,好像也有点……
  姜姬:“黄豆?黄豆怎么了?”她召侍人送来煮豆浆,“来,边喝边说吧。”
  第770章 忠义之将
  与世家的人斗智斗勇并不是眼下最急迫的事。更着急的应该是人口的大量涌入和粮食等物资的短缺。
  随着江北流民涌入后, 又带来了新一波的移民潮。
  江南各城都有百姓出逃,逃往凤凰台。
  他们大多是去年就开始出发, 姜姬得知时,流民潮已经到河谷,距离凤凰台也就两三个月的行程了。
  百姓出逃十之八九跟税赋、劳役有关。鉴于河谷拦下的流民经查家乡来历都不是一地的,出逃的原因却大同小异。
  都是新一轮的征丁、重税让百姓不堪重负, 又因为凤凰台竖起的神女标杆终于在几年后有了成效, 百姓们十之八九都听说过凤凰台上的神女。
  姜姬:……
  也十有八九听路过的商人提过在安乐公主那里种地是不收税的,抽丁如果家里有女人的话也可以多留一个人。
  于是在再一次遭遇重税与抽丁时,百姓们不约而同的逃走了。
  而且百姓们的精明之处远远超出这个世界的世家们的想像。
  大多数的百姓为了成功出逃, 竟然是先交足了税才跑的!
  他们从夏天到秋天都在交税, 交完税就动身, 全家不带一口干粮, 不带一件行李, 就这么走了。
  很多城的城吏根本都没有察觉百姓们不见了。经过冬天,到了春天, 他们才发现……田里没人了!
  这边, 河谷已经见到了大批的流民。
  徐公当机立断通知驿站派人拦截!
  流民过多对凤凰台来说不是好事。恰当的流民才是公主需要的。
  徐公非常清楚这一点。
  如果他仍在凤凰台, 或者……如果他仍然很有自信了解公主, 那他就会直接派人通知各城,让他们来抓人。
  但这一次,他只能先送信到凤凰台给公主, 看她到底是什么想法。
  驿站从河谷将消息递到凤凰台也不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里, 河谷那里的情形只会更糟,流民只会更多。
  这意味着姜姬必须立刻拿出办法来!不能再耽误时间!
  因为布置与处置也需要时间。如果敢拖上两个月,流民就会出现在凤凰台百里之外,那就更麻烦了。
  姜姬让人把江南的人都请过来,打算问一问究竟,做一做样子。
  为了表示这次问话是相当郑重的,她让人把大殿准备好,让毛昭和白哥带人把大殿坐得满满的。
  怕黄松年临时又别扭上了捣乱,就没叫他。
  姜武也被当成法宝叫来了,他问清需要他做什么之后,手执长矛,身披重甲,大步进来时,杀气腾腾。
  姜姬看到他的眼神和表情都不一样了。恍然大悟,以前他回来后见到她时都已经放松下来了,将军卸甲之后,也不过是个庄稼汉。
  现在出现在大殿中的他是那个带着数十万强盗土匪征战四方,刀口饮血的姜武。
  就像人不能时刻准备着杀人放火一样,需要心理准备时间。姜武在她面前肯定是不需要像在士兵们面前一样。
  所以她到今天才看到他的另一张面孔。
  还挺俊的。
  姜武入座后,江南的世家就都带到了。
  看得出来侍人们已经尽力打扮他们了,一个个头发都梳得溜光水滑,身上都佩了几个香包除味,估计嘴里也嚼过花椒了。
  一群人拜倒在殿下。
  姜姬居于上首正中位置上,此时倒是不必她开口,毛昭下首好几个人都准备好了,一个个逼问。
  先问姓甚名谁,出身何处,父母姓氏,师从何人,读过什么书,今年几岁了,家里可有妻儿,平时有没有干什么亏良心的坏事?
  姜姬也是第一次见识这种殿上问话的套路,真够复杂的。
  她身边的侍人替她解释,这些问题出自史上哪一篇诗赋,是写什么人与什么人对话的,所以用在这里是如何的合适等等。
  总之一问一答都是有来历的。
  底下的人听到这样的问话也不发怯了,坐直背一句句按书中顺序答。
  这么挨个问过一论后,等于是眼前这些人就自报家门了,殿上的人也都认识他们了。
  接着就是质问的开始,毛昭头一个提问,问其中一人,你说你长这么大没做过坏良心的事,那看到别人做坏事,你没有劝诫,也是不对的。如果你看到你父亲做坏事了,你会去劝他吗?
  这个问题很险恶。
  那人认真思考了一刻钟才额上冒汗的答道:如果我发觉我父亲做了违背公道正义,公序良俗的事的话,我当然会去劝他,不会看着他一直错下去。
  ——这就替可能发生的责难打了个埋伏。如果有人开始说他爹做错了什么,他就可以辩解这件“错事”是不是违背公道正义,公序良俗。如果没有违背,那就不算错!
  毛昭当然听得出来,冷笑:“你父身为太守,却滥发刑役,致使座下百姓私逃,难道不是大错?你在他身边,为何没有劝服他!”
  这人立刻辩白:“我父一心为公!从来最怜惜百姓贫民!不知是何人诬告我父?我愿与他对质!”
  毛昭把一本纸牍当面摔过去,“各路驿马亲眼目睹,如实记载,今日才递送进来!你说这是诬告?”
  一说驿马,这人眼中一亮!眼神不由自主的就往姜武那里瞄。
  可姜武浑身杀气太足,他咬牙半天,方敢说:“若我说出实情,公可能保我不死?”毛昭眼睁睁见这人掉进坑里,救都没办法救,心道你就不能先说你不知道,等你回家问问你爹这不就争取出时间来了吗?非要在这里抖这个机灵!当着姜将军的面诬告姜将军,是不是嫌命长?
  退一步说,你知不知道凤凰台是谁的地盘?你在这里告姜将军?别说他没做,他就是做了,你能告赢吗?
  毛昭沉吟片刻,给这小子改口的时间。
  不料此人求死之心坚定,“我只愿以一死求清白!”——那就去死吧!
  毛昭心里重重的叹了口气,“那你说吧。”
  此人声泪俱下:“必是姜将军害我父!”
  姜姬给姜武使眼色,让他稍安勿燥,这才刚开场。
  姜武明白,坐得很稳。
  接下来问一个人,那人必把罪推到姜武身上。问完所有人之后,姜武就背上了仗武行凶,倚兵夺势,贪权滥杀等多项罪名。
  江南的世家“哭诉”完毕后,开始寻找支持者。
  殿上的人能被选进来,大多数都对姜姬忠心得很,都不肯上前帮腔。偶有几个像毛昭一样知道他们下场的,再同情,也只能闭目摇头,最多不亲手推他们一把,别的就爱莫能助了。
  江南世家就说请江北的人出来做证。
  姜姬从善如流,请江北的世家也出来。
  江北世家出来时,因为时间更充足,打扮得比江南世家要整齐得多,看起来甚至还有时间擦了个澡。
  江南的人开始重新哭诉,江北的世家听说后,脸色都有点奇怪。
  姜姬还在好奇这些人难道出来之前没套好辞吗?跟着就听到江北世家中一个青年男人出列说:“将军勇武盖世,乃天降虎星,猛虎下山,自然难免有伤亡,但我等相信将军并非有意。”
  除了姜武还有一点没听懂之外,殿里其他人的神色都不太对,江南世家们更是集体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