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210节
看上去简单,但第一个这么使用的人,绝对是天才。
所谓的智慧,可不就是想到了他人所不能想。
牛开始稳健地向前走,看上去并没有怎么用力,但已经将插在泥里面的犁拉着向前走了。
犁分开泥水,形成翻开的泥土。
这也是因为被水浸泡过的泥土比较好耕,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用牛耕干地的原因。
牛走得慢悠悠的,在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翻地。
只需要到田的末尾,调转个头,再往回犁就行。
一群学生嘴巴都张成了o形,看上去好简单的样子。
关键是根本不需要人出多大的力气,耕的地比人挖的还好,看上去慢悠悠的,但速度一点都不慢。
“要是能犁干地就好了,又将是我北凉一大利器。”
莫少珩心道,想得倒是美。
一群学生已经忍不住了,扎起裤腿下了田,“老师,让我试试呢?”
一群穿着袍子的少年,将裤腿扎得高高的,扶着犁,跟着牛溜达。
连南一都没忍住。
嘻嘻哈哈地,体验着犁地的快乐。
“该我了,该我了,让我来犁他一块地。”
莫少珩:“……”
也亏得是隔三岔五地出来劳动,要真像农户一样,每天劳动个不停,莫少珩觉得,气氛就不是这样的了。
有这群学生帮忙,犁得还挺快。
犁得还算平整。
育苗的农田,是需要一些特殊处理的。
需要在地里挖环形的水沟,水蓄在水沟里面就可以了,洒种的地方,地需要平,且只需要几毫米高度的水位就行。
大概就是,种子一半在泥里,一半在空气里面。
莫少珩见一群学生帮着犁地,找了人挖水沟,他自己找了个扁担,将地碾平。
因为是水田,碾平并不难。
这样洒上去的种子才均匀。
莫少珩也仅仅是在示范,因为这么多水田,靠他一个播种,根本不可能。
等将水稻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碾平的泥表,一群学生还在奇怪,“这是在种什么?”
“好像和以前的种法不同。”
自然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莫少珩说道,“这是水生作物,名叫水稻。”
“你们要记清楚怎么种的,因为……”
“我们北凉能不能真正脱贫致富吃饱饭,靠的就是它了。”
一群学生:“……”
哪怕以前培育优良种子,老师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不由得观察着铺在水田泥面上的种子。
“颗粒好大,一颗都相当于好几颗粟了。”
这些稻子,是用带有一点温度的水浸泡过半天才下的种,看上去的确颗粒饱满得厉害。
“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还有口感如何。”
“要让百姓吃饱,得能做主食才行。”
莫少珩听着一群学生嘀嘀咕咕的讨论着,这可是一群贵族的少年呢,若是以前,怕是连五谷都未必分得清。
将种子洒在泥面,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莫少珩又拿来削的长条小树棍,弯曲成“弓形”,插在洒好种子的泥面上。
这样插了一排,就像搭起来的弓形房架。
然后用麻布做的布,盖在了弓形的木棍架子上。
这是标准的农村育秧苗的方式。
遮光,保温,保持湿度。
其实哪怕不用布遮挡,也能生根发芽,但时间需要很长,而且发芽也不够充分,不能完全吸收胚芽中的养分。
当然,这样的育苗方式,也有弊端,需要时刻注意,因为当种子抽芽长出叶片后,如果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太过密闭氧气不足,会使叶片发黄而死。
莫少珩示范了一遍,就让庄子上的农户,完全按照他刚才做的,弄剩下的部分了。
一群学生看得有劲,手上的笔记做得哗哗的。
等傍晚的时候,农田里,就是一个个被水沟隔开的麻布棚子,整整齐齐的。
在莫少珩看来十分熟悉的一幕,但在其他人看来就显得怪异了。
“有些像……小房子。”
“给种子盖的小房子。”
莫少珩:“……”
其实说得也没错,温室里,才能茁壮成长呢。
今天只是弄了一部分,明天还要继续。
莫少珩也担心出问题,所以每天都得来。还有就是,除了育种的农田,其他的农田,也开垦好陆陆续续交到莫少珩手上了。
于是,莫少珩让人去牧场多赶了些牛来耕地。
奇怪的一幕,还让不少人跑来围观。
没看懂,但看了个惊讶。
原来牛还可以这么用,还有那个叫“犁”的东西,也太好使了吧。
可惜不能耕干地,不然得节约多少精力啊。
莫少珩每天都往地里跑。
白天气温高了,需要将棚子打开一个口子,保持里面的温度不太高。
晚上冷了,又得密闭好,不至于让种子冻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种子发芽,绿色的苗长了出来。
密密麻麻,整个水田,四四方方的都是秧苗,看上去还挺好看。
这些秧苗涨势也差不多,连高矮都一样似的。
等长到中指高度,就得将遮挡的麻布撤掉了。
“这样高度的苗,已经足够适应外面的天气和环境,不再需要呵护在棚子里面,棚子里面过高的温度反而不适合它们了,它们需要更加明媚的阳光。”
一群学生笑得哈哈的,“怎么跟小孩子一样?”
莫少珩一愣,可不就是这样。
小孩,自然也是越幼小的时候越需要照顾。
放眼望去,连片的绿色块状秧苗,这是北凉的希望。
或许别人仅仅是觉得好看,而莫少珩:“这是希望的田野。”
“我们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群学生:“……”
他们发现了他们老师的一个秘密。
有时候贼煽情。
“这水稻真有这么好吗?”
莫少珩肯定地点点头,因为他经历过啊,别人还在期待的时候,他早就体验过结果了。
说道,“等丰收的时候,你们又要升官了。”
说道这个,赵景澄和范慎两个哈的就笑了出来,他们两个大朝会的时候也是要上朝的,可是站在最末尾,金殿的门口,根本听不清前面在讨论什么。
所以两人每次都挤眉弄眼的打发时间,甚至仗着他们小,能被前面的人挡住身影,没少惹出事来,莫少珩都数不清他们被赶出金殿多少次了。
其他学生也差不多,他们感觉他们才封了个官没多久的样子,怎么又要升官了?
不过想一想,他们老师升官才叫快,他们这算不算也挺正常?
看着田里面的秧苗,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隙。
老师都这么说了,他们可得对这些小绿苗认真一点。
他们下去之后还会对笔记,生怕记错了。
莫少珩除了育秧苗,其他春播自然也没有懈怠。
今年凉京周围的春耕情况与以往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赵景澄等学生的府邸,答应过莫少珩,帮着种植甜菜和黄豆。
还有朝廷也挺忙碌,因为今天要推行优良品种种植,听说农部的人已经忙翻了天,基本倾巢而出,去各州指导工作去了。
莫少珩也得了一些消息,有些洲推广得十分顺利,有些洲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但在莫少珩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只要秋收一到,收成足够打肿那些守旧的人的脸。
朝廷还在忙的一件事情是,除了继续在沿着运河开垦新耕地卖地外,也预留了一些耕地没有卖,留着种棉花,莫少珩也去看了,棉种都已经生根发芽了。
还有就是,工部的人,加班加点的在不停的造水车。
所谓的智慧,可不就是想到了他人所不能想。
牛开始稳健地向前走,看上去并没有怎么用力,但已经将插在泥里面的犁拉着向前走了。
犁分开泥水,形成翻开的泥土。
这也是因为被水浸泡过的泥土比较好耕,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用牛耕干地的原因。
牛走得慢悠悠的,在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翻地。
只需要到田的末尾,调转个头,再往回犁就行。
一群学生嘴巴都张成了o形,看上去好简单的样子。
关键是根本不需要人出多大的力气,耕的地比人挖的还好,看上去慢悠悠的,但速度一点都不慢。
“要是能犁干地就好了,又将是我北凉一大利器。”
莫少珩心道,想得倒是美。
一群学生已经忍不住了,扎起裤腿下了田,“老师,让我试试呢?”
一群穿着袍子的少年,将裤腿扎得高高的,扶着犁,跟着牛溜达。
连南一都没忍住。
嘻嘻哈哈地,体验着犁地的快乐。
“该我了,该我了,让我来犁他一块地。”
莫少珩:“……”
也亏得是隔三岔五地出来劳动,要真像农户一样,每天劳动个不停,莫少珩觉得,气氛就不是这样的了。
有这群学生帮忙,犁得还挺快。
犁得还算平整。
育苗的农田,是需要一些特殊处理的。
需要在地里挖环形的水沟,水蓄在水沟里面就可以了,洒种的地方,地需要平,且只需要几毫米高度的水位就行。
大概就是,种子一半在泥里,一半在空气里面。
莫少珩见一群学生帮着犁地,找了人挖水沟,他自己找了个扁担,将地碾平。
因为是水田,碾平并不难。
这样洒上去的种子才均匀。
莫少珩也仅仅是在示范,因为这么多水田,靠他一个播种,根本不可能。
等将水稻的种子,均匀地洒在碾平的泥表,一群学生还在奇怪,“这是在种什么?”
“好像和以前的种法不同。”
自然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莫少珩说道,“这是水生作物,名叫水稻。”
“你们要记清楚怎么种的,因为……”
“我们北凉能不能真正脱贫致富吃饱饭,靠的就是它了。”
一群学生:“……”
哪怕以前培育优良种子,老师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不由得观察着铺在水田泥面上的种子。
“颗粒好大,一颗都相当于好几颗粟了。”
这些稻子,是用带有一点温度的水浸泡过半天才下的种,看上去的确颗粒饱满得厉害。
“就是不知道产量如何,还有口感如何。”
“要让百姓吃饱,得能做主食才行。”
莫少珩听着一群学生嘀嘀咕咕的讨论着,这可是一群贵族的少年呢,若是以前,怕是连五谷都未必分得清。
将种子洒在泥面,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莫少珩又拿来削的长条小树棍,弯曲成“弓形”,插在洒好种子的泥面上。
这样插了一排,就像搭起来的弓形房架。
然后用麻布做的布,盖在了弓形的木棍架子上。
这是标准的农村育秧苗的方式。
遮光,保温,保持湿度。
其实哪怕不用布遮挡,也能生根发芽,但时间需要很长,而且发芽也不够充分,不能完全吸收胚芽中的养分。
当然,这样的育苗方式,也有弊端,需要时刻注意,因为当种子抽芽长出叶片后,如果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太过密闭氧气不足,会使叶片发黄而死。
莫少珩示范了一遍,就让庄子上的农户,完全按照他刚才做的,弄剩下的部分了。
一群学生看得有劲,手上的笔记做得哗哗的。
等傍晚的时候,农田里,就是一个个被水沟隔开的麻布棚子,整整齐齐的。
在莫少珩看来十分熟悉的一幕,但在其他人看来就显得怪异了。
“有些像……小房子。”
“给种子盖的小房子。”
莫少珩:“……”
其实说得也没错,温室里,才能茁壮成长呢。
今天只是弄了一部分,明天还要继续。
莫少珩也担心出问题,所以每天都得来。还有就是,除了育种的农田,其他的农田,也开垦好陆陆续续交到莫少珩手上了。
于是,莫少珩让人去牧场多赶了些牛来耕地。
奇怪的一幕,还让不少人跑来围观。
没看懂,但看了个惊讶。
原来牛还可以这么用,还有那个叫“犁”的东西,也太好使了吧。
可惜不能耕干地,不然得节约多少精力啊。
莫少珩每天都往地里跑。
白天气温高了,需要将棚子打开一个口子,保持里面的温度不太高。
晚上冷了,又得密闭好,不至于让种子冻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种子发芽,绿色的苗长了出来。
密密麻麻,整个水田,四四方方的都是秧苗,看上去还挺好看。
这些秧苗涨势也差不多,连高矮都一样似的。
等长到中指高度,就得将遮挡的麻布撤掉了。
“这样高度的苗,已经足够适应外面的天气和环境,不再需要呵护在棚子里面,棚子里面过高的温度反而不适合它们了,它们需要更加明媚的阳光。”
一群学生笑得哈哈的,“怎么跟小孩子一样?”
莫少珩一愣,可不就是这样。
小孩,自然也是越幼小的时候越需要照顾。
放眼望去,连片的绿色块状秧苗,这是北凉的希望。
或许别人仅仅是觉得好看,而莫少珩:“这是希望的田野。”
“我们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群学生:“……”
他们发现了他们老师的一个秘密。
有时候贼煽情。
“这水稻真有这么好吗?”
莫少珩肯定地点点头,因为他经历过啊,别人还在期待的时候,他早就体验过结果了。
说道,“等丰收的时候,你们又要升官了。”
说道这个,赵景澄和范慎两个哈的就笑了出来,他们两个大朝会的时候也是要上朝的,可是站在最末尾,金殿的门口,根本听不清前面在讨论什么。
所以两人每次都挤眉弄眼的打发时间,甚至仗着他们小,能被前面的人挡住身影,没少惹出事来,莫少珩都数不清他们被赶出金殿多少次了。
其他学生也差不多,他们感觉他们才封了个官没多久的样子,怎么又要升官了?
不过想一想,他们老师升官才叫快,他们这算不算也挺正常?
看着田里面的秧苗,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隙。
老师都这么说了,他们可得对这些小绿苗认真一点。
他们下去之后还会对笔记,生怕记错了。
莫少珩除了育秧苗,其他春播自然也没有懈怠。
今年凉京周围的春耕情况与以往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赵景澄等学生的府邸,答应过莫少珩,帮着种植甜菜和黄豆。
还有朝廷也挺忙碌,因为今天要推行优良品种种植,听说农部的人已经忙翻了天,基本倾巢而出,去各州指导工作去了。
莫少珩也得了一些消息,有些洲推广得十分顺利,有些洲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但在莫少珩看来,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因为……只要秋收一到,收成足够打肿那些守旧的人的脸。
朝廷还在忙的一件事情是,除了继续在沿着运河开垦新耕地卖地外,也预留了一些耕地没有卖,留着种棉花,莫少珩也去看了,棉种都已经生根发芽了。
还有就是,工部的人,加班加点的在不停的造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