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5节
雷薄、陈兰受宠若惊,连称不敢。他们有自知之明,知道孙策如此客气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他们身份不同。作为袁术的部曲将,要说他们心里没有疑虑,那肯定不是事实,但看到孙策请蔡邕向朝廷请求追赠,他们已经接受了现实。
袁术选择孙策是对的。
“将军突然过世,他的爱子袁耀又死了,我虽然接受了将军的托付,却心里没底,不知道能否完成将军的遗命,还望二位能多多指点。”
“将军生前就对孙将军信任有加,他将后事托付给孙将军,我们非常赞同。”
“多谢二位的谬赞。”孙策客气了两句。“袁将军刚刚过世,本不该在这时候惊动他。可是情况危急,西凉人随时可能叩关,大战一触即发,我们兵力不足,宛城又暗流涌动,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袁将军的遗体,一旦宛城被围,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送袁将军归葬故里……”
陈兰皱眉道:“孙将军,我们现在有四五万大军,攻也许不足,守难道也守不住?”
孙策苦笑,却不解释。“我说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我当然更希望击退西凉人,亲自护送袁将军魂归故里,入土为安。可是兵凶战危,什么事都得做最坏的打算,你们说对吧?”
雷薄点头道:“孙将军言之有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这样吧,等诸将吊丧完毕,如果形势不好,我们护送袁将军回汝南老家,让孙将军放开手脚一战。”他眯起了眼睛,冷笑道:“袁将军生前这些南阳人就不对付,现在袁将军过世了,要说他们搞出点花样来,倒也不是一点不可能。”
陈兰附和道:“没错,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们护送袁将军回汝南,为孙将军免除后顾之忧。”
孙策非常满意,起身致谢。“从现在开始,你们就守住主院,袁将军的遗体和袁夫人姊妹的安全就托付二位了。任何人想对他们不利,格杀勿论。”
雷薄、陈兰长身而起,慨然领命。“这个不用将军吩咐,乃是我二人分内之事。”
主院空间有限,容纳不下雷薄、陈兰二人所领的全部兵力,孙策和他们商量,将他们所领的部曲分成两部分,三百人进驻主院守灵,剩下的人驻扎在内城,他们俩则轮流进府值班。雷薄、陈兰原本担心孙策会吞并他们的部下,见孙策一点这样的意思也没有,最后一点疑虑也彻底放下了,无不从命,满意而去。
孙策松了一口气。争取到这两人的支持,他又多了三分把握。
“庞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非你不能办。”
庞山民早就准备好了。孙策身边的人都有了安排,他不可能闲着,就等着孙策给他下任务呢。上一次昏了头,和习竺走到一起,造成孙坚遇刺,险些给庞家带来灭门之祸。他本以为自己完了,没想到孙策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召他回来。虽说这里面有黄承彦和庞统的功劳,但孙策本人才是决定因素。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再犯傻了。
“将军,你说吧,不管是什么事,我豁出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难度是不小,但应该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孙策笑着摆摆手,示意庞山民放松些。“我想请你赶去颍川面见家父,向他通报袁将军过世的事。”
庞山民心领神会。孙家父子效忠袁术,袁术过世,按理说应该将后事托付给孙坚,但袁术做事不循常理,将后将军、荆州刺史的印信都交给了孙策,还强迫孙策迎娶袁衡,这让孙策很难办。他的任务就去向孙坚解释,不能让他们父子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嫌隙。
“将军放心,我会办好这件事的。”
“我相信庞兄有这样的能力。”孙策很满意庞山民的态度。闭门思过之后,他的脑子灵光多了。“家父身边没什么读书人,汝颍多名士,冲突再所难免。你去了之后多帮帮他。”
庞山民大喜。孙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这件事办好了,他不是汝南太守就是颍川太守,二者必居其一。
当初孙策就说过他有做太守的能力,但他万万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不到三十岁就官居二千石,这样的事对于那些世家豪门很正常,对庞家这样一个襄阳地方的豪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更何况他要去的是汝南、颍川这样的大郡。
“我立刻动身。”
“别急,我还有话没说完。”孙策按住庞山民。“还有一件事,你见到家父之后,请他立刻去办。”
“什么事?”
“派人去陈留,将蔡先生的家眷接到襄阳,特别是他的藏书,一册都不能少,全搬过去。庞兄,蔡先生将来是要著史的,这些书很重要。”
庞山民心花怒放。这个任务比做太守还有意义。蔡邕要著史,他做了这么重要的事,蔡邕能不给他留下一篇好传记?
“多谢将军。”庞山民喜不自禁,拜伏在地。“山民若能在青史留下名字,皆拜将军所赐。”
“努力!”孙策坦然受了庞山民这一拜。有了这个诱饵放在那里,如果庞山民再三心二意,就算他砍了庞山民,庞德公都不会怪他一个字。
“将军,我走了,你可得小心。陈瑀等人对将军久有怨言,不会俯首听命的。”
孙策点点头,云淡风轻。“放心吧。釜底游鱼,翻不起什么大浪。”
庞山民笑了。虽然不知道孙策心里有什么计划,但他见识过孙策的手段,相信他能解决任何问题。嘿嘿,孙策真要是搞定了南阳豪强,占据南阳,将来再不济也是一方诸侯。
庞家能依附上这样的英雄绝对是上天的眷顾。
第200章 拒之门外
有了共同的敌人,陈瑀与宗承说得“投机”,恍惚便有了当年洛邑同游的感觉。宗承置酒,与陈瑀畅谈当年,兴奋处眉毛色舞,谈笑风声,感慨处摇头叹息,唏嘘不已。
“自从郭林宗殁后,这世风真是越来越破败了。”宗承停杯叹息。“若诸君子在,道德人心何至于此。”
陈瑀放下酒杯,吟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世林兄,勉之,勉之。”
宗承苦笑。“公玮,我老了,飞不动了,只能看你一飞冲天了。”一边说一边给娄圭使了个眼色。他根本不想再看陈瑀的得意嘴脸,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虚以委蛇。说了半天,他已经倦了,只想早点结束。
娄圭一直在旁边陪酒。宗承和陈瑀说话,他基本上没有插嘴的份,如同一个侍者,心里也很不舒服。但他也清楚,袁术死了对陈瑀未必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有兵在手,他可以自立,也可以投靠另一位袁氏子弟。不像他娄圭,进退两难,里外不是人。
见宗承给他递眼色,他连忙起身,给陈瑀添了一杯酒,笑道:“陈将军高论,令娄圭茅塞顿开,相逢恨晚。若是能早几日得陈将军指教,何至于今日。”
陈瑀酒酣耳热,斜睨了娄圭一眼,戏谑道:“我也很遗憾,若是袁将军初到宛城时,子伯便如此殷勤,又何必等到今日。”
娄圭很尴尬,却只能扮出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陈将军指教得是。不过这也不是娄圭我一个人看走了眼。宛城那么多贤人君子都错了,娄圭又怎么能幸免。陈将军,你我在此饮酒虽乐,宛城诸君却还在郡狱中被小吏喝斥折辱。陈将军,你看……”
陈瑀哈哈一笑,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扬扬袖子。
“也好!今日到此为止,我引你去郡狱。将来有机会,再与诸君共饮。”
宗承如释重负,客气了两句。陈瑀告辞,带着娄圭一起出了宗宅,在几个随从的保护下向内城走去。他和宗承饮酒时,他的侍从们也享受了宗承的招待和馈赠,心满意足,一个个高声谈笑,旁若无人。来到内城东门,城门紧闭,陈瑀不悦,令人上前叫门。
邓展在城头探出头来,借着灯光看了一眼,正准备喝退,一眼瞥见娄圭,又放下了举起的手,噔噔噔下了马道,来到城门后,隔着门缝,大声喝道:“门外何人?”
陈瑀见城门迟迟不开,心中已是不喜,听到邓展的声音,便大声喝斥。“邓子翼,我进城吊祭袁将军,你闭门不纳,是何用意?”
邓展不卑不亢,大声应道:“陈将军,孙将军有令,吊祭袁将军者一律从内城北门入,他门不得放行。闻将军语音,想必是刚刚醒了酒,此时去吊祭袁将军不合礼仪,有失体面。请陈将军暂回大营,待明日酒醒再来不迟。”
陈瑀大怒。“邓展,你敢阻止我吊祭袁将军?”
“不敢,邓展也是为陈将军着想,请陈将军明鉴。”
陈瑀瞪圆了眼睛,正准备纵马上前,娄圭连忙拉住,劝了两句。邓展听了,故意大声说道:“外面说话的可是娄子伯?”
娄圭心头一动,连忙示意陈瑀稍安勿躁,自己跑到城门前,与邓展隔着城门,低声说道:“邓子翼,我是娄圭啊,你行个方便,开开门?”
邓展不为所动,压低了声音说道:“娄兄,我已经向孙将军推荐了你,孙将军还在斟酌,此时你当慎言慎行,不要一错再错。”
娄圭心中涌过一阵暖流。这时候邓展还能向孙策推荐他,真是太仗义了。可是一想到陈瑀和宗承的密谋,想到孙策很快就会被赶出南阳,甚至有可能丧命,他又不能接受邓展的好意。他想了想,低声说道:“多谢子翼一片好意,大恩不言谢,将来必不负子翼。子翼,你行个方便,让我进去见一见郡狱中的诸君,劝他们一起与孙将军合作,岂不更好?”
邓展心里咯噔一下。他和娄圭相识多年,自然听得出娄圭的提醒。他要进郡狱,见被关押的宛城豪强,哪是劝他们和孙策合作,这分明是有阴谋啊。他大声说道:“陈将军,请回吧。孙将军有令,袁将军新丧,全城戒严,我也不敢违抗。若有得罪处,将来再向陈将军请罪。”
陈瑀被拒之门外,折了面子,气得破口大骂,却无可奈何,只得拨马回营。他的大营在北门外,要穿过整个宛城,足足有四里之遥。这一路走去,即使是酒喝得不少,他也注意到了不对劲。城里多了很多士卒,几乎每一个街口都有人巡逻,而且全是周瑜营中的将士。
周瑜什么时候接管了宛城?
陈瑀越想越不安,喝下去的酒全部化作冷汗,透体而出。他不敢怠慢,加快脚步,匆匆出了城,回到自己的大营。一进帐,却看到黄猗坐在帐中,正在看书。
陈瑀愣住了,惊惧不安。黄猗怎么会在这里?他们可一直没什么来往啊。
听到脚步声,黄猗抬起头来,见陈瑀傻站在那里,连忙起身相迎,走近身,闻到一股酒味,不禁笑了一声:“陈将军,这时候你还有心思饮酒?”
陈瑀心中有鬼,一听黄猗这句话,以为阴谋败露,下意识地伸手拔刀。黄猗吓了一跳,连忙说道:“陈将军,你这是何意?我是来和你商量大事的。”
陈瑀绕着黄猗转了两圈。“大事?什么大事?”
黄猗也吓得不轻,不敢兜圈子,把孙策有意安排陈瑀去武关增援桥蕤,由他做监军的事说了一遍。陈瑀听了,顿时恍然,心中不禁冷笑一声。孙伯符,想把我调离宛城,真是想得美,你这点小心眼骗别人还行,骗我还差得太远。武关自然是要去的,不过不是奉你的命令。等我联合南阳世家,杀了你,成了荆州之主,到时候再西征武关,与徐荣一较高下。
“是吗?”陈瑀堆起笑容。“黄子美,我也正有此意。这样吧,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明天一早,等我进城拜祭了袁将军,然后就一起出发,如何?”
黄猗打量了陈瑀两眼,拱手告辞。
第201章 家事
孙策坐在堂上,浅浅地呷了一口参汤。
黄猗坐在他对面,眼巴巴地看着他。与陈瑀话不投机,陈瑀还拔了刀,黄猗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停留,出了陈瑀的大营一路驱车急行。直到现在,他还心跳如鼓,两腿发软呢。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孙策,孙策却什么反应也没有,让他非常不安。
陈瑀的反应不对劲,让他去武关增援的事要泡汤,这监军大概也做不成了。第一次有机会做官,欢喜了还不到半天,就这么黄了,黄猗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越想越恨,自然没什么好话,着实编排了陈瑀几句。
其实陈瑀一离开宗宅,孙策就收到了消息。给他传消息的是周瑜。陈瑀在宗宅与宗承畅想未来的时候,周瑜顺利接管了宛城,自然也安排了人监视宗承与娄圭等人。陈瑀出现在宗宅,周瑜自然要重点关照,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送到孙策面前。
这让孙策很意外,再一次觉得有周瑜相助简直和开了外挂一样。
陈瑀?呵呵。就他这水平,还想搞阴谋,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在他看来,陈瑀的阴谋不可怕,阳谋才可怕。如果他猜得不错,杨弘很可能就在陈瑀的大营里。有他牵头,陈瑀、张勋等袁术的旧部至少有一半会反对他,如果再和南阳豪强联手,声势还是不小的,不能大意。
见黄猗心神不定,眼勾勾地看着自己,孙策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黄兄,还没吃饭吧?”
黄猗在陈瑀营中等了半天,连口水都没喝着,早就饱得前心贴后背。只不过他心里有事,未曾顾及。此刻孙策一问,他才觉得饥肠漉漉,咽了一口口水。孙策见状,吩咐人给黄猗准备饭菜。黄猗虽然很饿,可是一看端上来的饭菜,非常失望。只是一碗粥,两片芥菜,一碟酱,寒酸得可怜。别说没有袁术吃饭时的丰盛,就连他这个不受待见的人吃得都比孙策好。
“将军,你就吃这个?”
“哦,我忘了黄兄吃不惯军中饮食。”孙策充满歉意,咳嗽一声:“黄兄,不是我舍不得啊。一来袁将军新丧,你是他的女婿,这居丧之死是必须守的,即日起,酒肉是不能用了。二来大战在即,物资紧张,我已经下令实行战时配额,节省每一粒粮食。要不,你来点参汤?这是给重伤员用的,里面还有些荤腥。”
看着孙策递过来的汤碗,黄猗哭笑不得,起身拱拱手。“算了吧,我还是回自己房间去吃。孙将军,你慢慢吃,我告辞了。”
“黄兄留步。”孙策起身,赶上黄猗。“依你所言,陈瑀应该不肯去武关了?”
黄猗摇摇头。“我看他根本没这心思。”他顿了顿,想起陈瑀对他的怠慢,更加恼怒。“这时候他还有心思饮酒,哪里还有一点守丧之礼。孙将军,依我看,他恐怕有异志。”
孙策眉头紧皱。“那黄兄觉得,还有谁能去武关?还有,桥元茂……可靠吗?”
黄猗想了想。“桥元茂应该可靠。他这人虽然能力一般,但秉承桥太尉家风,不似陈瑀作伪,与袁将军也一向投契。袁将军派他去武关,自然是信得过他。至于派谁去增援,我还真不太清楚。”
孙策点点头,又道:“那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这边继续物色合适的人选,你先行一步,赶去武关,将宛城的情况通报桥将军,请他顾念袁将军旧恩,务必坚守武关,等待增援。”
游说陈瑀增援武关失败,黄猗原本觉得监军没戏了,突然听孙策这么说,似乎这监军还有机会,顿时喜上眉梢,忙不迭地答应。
孙策很满意,着实夸了黄猗两句,夸得黄猗飘飘然,浑身疲惫一扫而空。他进了主院,看到雷薄带着几个全副武装的卫士正在巡逻,还特意点了点头,搞得雷薄一脸懵逼,不知道这平时眼睛总长在头顶的书生今天犯了什么病,居然和他一个部曲将打招呼。
黄猗进了中庭,看到袁术的灵床,又看到一旁守灵的袁权、袁衡,想起孙策的话,连忙收起满心欢喜,挤出几滴眼泪,干嚎了两声。袁权很是诧异,难得地看了他几眼,问起他这半天干什么去了,孙策又和他说了些什么。黄猗便把孙策打算让他去武关做监军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又装出一副不得已的模样。
“夫人,丈人辞世,阿耀又殁了,我身为女婿本该在这里守灵护丧,奈何形势危急,大局为重,我只能如此。这里就交给夫人了。好在有孙将军坐镇宛城,也不会有什么事。”
袁权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又觉得孙策这时候安排黄猗去武关有些古怪,便想劝黄猗不要去武关。黄猗连连摇头。他才不想给袁术守丧呢,不能饮酒,不能吃肉,不能欣赏歌舞,这种日子他一天都不想过。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理由——他不想看到袁权这张高高在上的脸,反正居丧期间也没什么夫妻生活可言,还不如到武关去逍遥。
话不投机半句多,见黄猗坚决,袁权也懒得劝他,只是让他自己小心。黄猗走了,袁权越想越觉得不对。她找了个理由,让人把孙策请了过来。
“孙将军,听说你打算安排拙夫去武关任监军?”
孙策点点头。
“妾身能问一句为什么吗?他虽然出身高第,也读过一些书,却不通兵事。将军真想用他,留在身边做个书佐也是好的,为什么偏偏让他去武关做监军?”
孙策讶然。“夫人觉得不妥?那倒是我疏忽了。这样吧,我待会儿便对黄兄说,另外安排人去武关。”
孙策答应得如此爽快大出袁权意外,她本来以为要费一番口舌呢,愣了片刻才说道:“多谢将军成全。”
“不客气。”孙策拱拱手,谦恭有礼。“夫人是袁将军长女,又是阿衡的姊姊,我也是把夫人当姊姊看的。况且这是你们夫妻之间的家事,我的确不宜插手。”
袁术选择孙策是对的。
“将军突然过世,他的爱子袁耀又死了,我虽然接受了将军的托付,却心里没底,不知道能否完成将军的遗命,还望二位能多多指点。”
“将军生前就对孙将军信任有加,他将后事托付给孙将军,我们非常赞同。”
“多谢二位的谬赞。”孙策客气了两句。“袁将军刚刚过世,本不该在这时候惊动他。可是情况危急,西凉人随时可能叩关,大战一触即发,我们兵力不足,宛城又暗流涌动,必须做最坏的打算。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袁将军的遗体,一旦宛城被围,我自己都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送袁将军归葬故里……”
陈兰皱眉道:“孙将军,我们现在有四五万大军,攻也许不足,守难道也守不住?”
孙策苦笑,却不解释。“我说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我当然更希望击退西凉人,亲自护送袁将军魂归故里,入土为安。可是兵凶战危,什么事都得做最坏的打算,你们说对吧?”
雷薄点头道:“孙将军言之有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这样吧,等诸将吊丧完毕,如果形势不好,我们护送袁将军回汝南老家,让孙将军放开手脚一战。”他眯起了眼睛,冷笑道:“袁将军生前这些南阳人就不对付,现在袁将军过世了,要说他们搞出点花样来,倒也不是一点不可能。”
陈兰附和道:“没错,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们护送袁将军回汝南,为孙将军免除后顾之忧。”
孙策非常满意,起身致谢。“从现在开始,你们就守住主院,袁将军的遗体和袁夫人姊妹的安全就托付二位了。任何人想对他们不利,格杀勿论。”
雷薄、陈兰长身而起,慨然领命。“这个不用将军吩咐,乃是我二人分内之事。”
主院空间有限,容纳不下雷薄、陈兰二人所领的全部兵力,孙策和他们商量,将他们所领的部曲分成两部分,三百人进驻主院守灵,剩下的人驻扎在内城,他们俩则轮流进府值班。雷薄、陈兰原本担心孙策会吞并他们的部下,见孙策一点这样的意思也没有,最后一点疑虑也彻底放下了,无不从命,满意而去。
孙策松了一口气。争取到这两人的支持,他又多了三分把握。
“庞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非你不能办。”
庞山民早就准备好了。孙策身边的人都有了安排,他不可能闲着,就等着孙策给他下任务呢。上一次昏了头,和习竺走到一起,造成孙坚遇刺,险些给庞家带来灭门之祸。他本以为自己完了,没想到孙策又给了他一次机会,召他回来。虽说这里面有黄承彦和庞统的功劳,但孙策本人才是决定因素。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敢再犯傻了。
“将军,你说吧,不管是什么事,我豁出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难度是不小,但应该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孙策笑着摆摆手,示意庞山民放松些。“我想请你赶去颍川面见家父,向他通报袁将军过世的事。”
庞山民心领神会。孙家父子效忠袁术,袁术过世,按理说应该将后事托付给孙坚,但袁术做事不循常理,将后将军、荆州刺史的印信都交给了孙策,还强迫孙策迎娶袁衡,这让孙策很难办。他的任务就去向孙坚解释,不能让他们父子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嫌隙。
“将军放心,我会办好这件事的。”
“我相信庞兄有这样的能力。”孙策很满意庞山民的态度。闭门思过之后,他的脑子灵光多了。“家父身边没什么读书人,汝颍多名士,冲突再所难免。你去了之后多帮帮他。”
庞山民大喜。孙策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这件事办好了,他不是汝南太守就是颍川太守,二者必居其一。
当初孙策就说过他有做太守的能力,但他万万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不到三十岁就官居二千石,这样的事对于那些世家豪门很正常,对庞家这样一个襄阳地方的豪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更何况他要去的是汝南、颍川这样的大郡。
“我立刻动身。”
“别急,我还有话没说完。”孙策按住庞山民。“还有一件事,你见到家父之后,请他立刻去办。”
“什么事?”
“派人去陈留,将蔡先生的家眷接到襄阳,特别是他的藏书,一册都不能少,全搬过去。庞兄,蔡先生将来是要著史的,这些书很重要。”
庞山民心花怒放。这个任务比做太守还有意义。蔡邕要著史,他做了这么重要的事,蔡邕能不给他留下一篇好传记?
“多谢将军。”庞山民喜不自禁,拜伏在地。“山民若能在青史留下名字,皆拜将军所赐。”
“努力!”孙策坦然受了庞山民这一拜。有了这个诱饵放在那里,如果庞山民再三心二意,就算他砍了庞山民,庞德公都不会怪他一个字。
“将军,我走了,你可得小心。陈瑀等人对将军久有怨言,不会俯首听命的。”
孙策点点头,云淡风轻。“放心吧。釜底游鱼,翻不起什么大浪。”
庞山民笑了。虽然不知道孙策心里有什么计划,但他见识过孙策的手段,相信他能解决任何问题。嘿嘿,孙策真要是搞定了南阳豪强,占据南阳,将来再不济也是一方诸侯。
庞家能依附上这样的英雄绝对是上天的眷顾。
第200章 拒之门外
有了共同的敌人,陈瑀与宗承说得“投机”,恍惚便有了当年洛邑同游的感觉。宗承置酒,与陈瑀畅谈当年,兴奋处眉毛色舞,谈笑风声,感慨处摇头叹息,唏嘘不已。
“自从郭林宗殁后,这世风真是越来越破败了。”宗承停杯叹息。“若诸君子在,道德人心何至于此。”
陈瑀放下酒杯,吟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世林兄,勉之,勉之。”
宗承苦笑。“公玮,我老了,飞不动了,只能看你一飞冲天了。”一边说一边给娄圭使了个眼色。他根本不想再看陈瑀的得意嘴脸,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虚以委蛇。说了半天,他已经倦了,只想早点结束。
娄圭一直在旁边陪酒。宗承和陈瑀说话,他基本上没有插嘴的份,如同一个侍者,心里也很不舒服。但他也清楚,袁术死了对陈瑀未必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有兵在手,他可以自立,也可以投靠另一位袁氏子弟。不像他娄圭,进退两难,里外不是人。
见宗承给他递眼色,他连忙起身,给陈瑀添了一杯酒,笑道:“陈将军高论,令娄圭茅塞顿开,相逢恨晚。若是能早几日得陈将军指教,何至于今日。”
陈瑀酒酣耳热,斜睨了娄圭一眼,戏谑道:“我也很遗憾,若是袁将军初到宛城时,子伯便如此殷勤,又何必等到今日。”
娄圭很尴尬,却只能扮出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陈将军指教得是。不过这也不是娄圭我一个人看走了眼。宛城那么多贤人君子都错了,娄圭又怎么能幸免。陈将军,你我在此饮酒虽乐,宛城诸君却还在郡狱中被小吏喝斥折辱。陈将军,你看……”
陈瑀哈哈一笑,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扬扬袖子。
“也好!今日到此为止,我引你去郡狱。将来有机会,再与诸君共饮。”
宗承如释重负,客气了两句。陈瑀告辞,带着娄圭一起出了宗宅,在几个随从的保护下向内城走去。他和宗承饮酒时,他的侍从们也享受了宗承的招待和馈赠,心满意足,一个个高声谈笑,旁若无人。来到内城东门,城门紧闭,陈瑀不悦,令人上前叫门。
邓展在城头探出头来,借着灯光看了一眼,正准备喝退,一眼瞥见娄圭,又放下了举起的手,噔噔噔下了马道,来到城门后,隔着门缝,大声喝道:“门外何人?”
陈瑀见城门迟迟不开,心中已是不喜,听到邓展的声音,便大声喝斥。“邓子翼,我进城吊祭袁将军,你闭门不纳,是何用意?”
邓展不卑不亢,大声应道:“陈将军,孙将军有令,吊祭袁将军者一律从内城北门入,他门不得放行。闻将军语音,想必是刚刚醒了酒,此时去吊祭袁将军不合礼仪,有失体面。请陈将军暂回大营,待明日酒醒再来不迟。”
陈瑀大怒。“邓展,你敢阻止我吊祭袁将军?”
“不敢,邓展也是为陈将军着想,请陈将军明鉴。”
陈瑀瞪圆了眼睛,正准备纵马上前,娄圭连忙拉住,劝了两句。邓展听了,故意大声说道:“外面说话的可是娄子伯?”
娄圭心头一动,连忙示意陈瑀稍安勿躁,自己跑到城门前,与邓展隔着城门,低声说道:“邓子翼,我是娄圭啊,你行个方便,开开门?”
邓展不为所动,压低了声音说道:“娄兄,我已经向孙将军推荐了你,孙将军还在斟酌,此时你当慎言慎行,不要一错再错。”
娄圭心中涌过一阵暖流。这时候邓展还能向孙策推荐他,真是太仗义了。可是一想到陈瑀和宗承的密谋,想到孙策很快就会被赶出南阳,甚至有可能丧命,他又不能接受邓展的好意。他想了想,低声说道:“多谢子翼一片好意,大恩不言谢,将来必不负子翼。子翼,你行个方便,让我进去见一见郡狱中的诸君,劝他们一起与孙将军合作,岂不更好?”
邓展心里咯噔一下。他和娄圭相识多年,自然听得出娄圭的提醒。他要进郡狱,见被关押的宛城豪强,哪是劝他们和孙策合作,这分明是有阴谋啊。他大声说道:“陈将军,请回吧。孙将军有令,袁将军新丧,全城戒严,我也不敢违抗。若有得罪处,将来再向陈将军请罪。”
陈瑀被拒之门外,折了面子,气得破口大骂,却无可奈何,只得拨马回营。他的大营在北门外,要穿过整个宛城,足足有四里之遥。这一路走去,即使是酒喝得不少,他也注意到了不对劲。城里多了很多士卒,几乎每一个街口都有人巡逻,而且全是周瑜营中的将士。
周瑜什么时候接管了宛城?
陈瑀越想越不安,喝下去的酒全部化作冷汗,透体而出。他不敢怠慢,加快脚步,匆匆出了城,回到自己的大营。一进帐,却看到黄猗坐在帐中,正在看书。
陈瑀愣住了,惊惧不安。黄猗怎么会在这里?他们可一直没什么来往啊。
听到脚步声,黄猗抬起头来,见陈瑀傻站在那里,连忙起身相迎,走近身,闻到一股酒味,不禁笑了一声:“陈将军,这时候你还有心思饮酒?”
陈瑀心中有鬼,一听黄猗这句话,以为阴谋败露,下意识地伸手拔刀。黄猗吓了一跳,连忙说道:“陈将军,你这是何意?我是来和你商量大事的。”
陈瑀绕着黄猗转了两圈。“大事?什么大事?”
黄猗也吓得不轻,不敢兜圈子,把孙策有意安排陈瑀去武关增援桥蕤,由他做监军的事说了一遍。陈瑀听了,顿时恍然,心中不禁冷笑一声。孙伯符,想把我调离宛城,真是想得美,你这点小心眼骗别人还行,骗我还差得太远。武关自然是要去的,不过不是奉你的命令。等我联合南阳世家,杀了你,成了荆州之主,到时候再西征武关,与徐荣一较高下。
“是吗?”陈瑀堆起笑容。“黄子美,我也正有此意。这样吧,天色不早了,你先回去,明天一早,等我进城拜祭了袁将军,然后就一起出发,如何?”
黄猗打量了陈瑀两眼,拱手告辞。
第201章 家事
孙策坐在堂上,浅浅地呷了一口参汤。
黄猗坐在他对面,眼巴巴地看着他。与陈瑀话不投机,陈瑀还拔了刀,黄猗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停留,出了陈瑀的大营一路驱车急行。直到现在,他还心跳如鼓,两腿发软呢。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孙策,孙策却什么反应也没有,让他非常不安。
陈瑀的反应不对劲,让他去武关增援的事要泡汤,这监军大概也做不成了。第一次有机会做官,欢喜了还不到半天,就这么黄了,黄猗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越想越恨,自然没什么好话,着实编排了陈瑀几句。
其实陈瑀一离开宗宅,孙策就收到了消息。给他传消息的是周瑜。陈瑀在宗宅与宗承畅想未来的时候,周瑜顺利接管了宛城,自然也安排了人监视宗承与娄圭等人。陈瑀出现在宗宅,周瑜自然要重点关照,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送到孙策面前。
这让孙策很意外,再一次觉得有周瑜相助简直和开了外挂一样。
陈瑀?呵呵。就他这水平,还想搞阴谋,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在他看来,陈瑀的阴谋不可怕,阳谋才可怕。如果他猜得不错,杨弘很可能就在陈瑀的大营里。有他牵头,陈瑀、张勋等袁术的旧部至少有一半会反对他,如果再和南阳豪强联手,声势还是不小的,不能大意。
见黄猗心神不定,眼勾勾地看着自己,孙策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黄兄,还没吃饭吧?”
黄猗在陈瑀营中等了半天,连口水都没喝着,早就饱得前心贴后背。只不过他心里有事,未曾顾及。此刻孙策一问,他才觉得饥肠漉漉,咽了一口口水。孙策见状,吩咐人给黄猗准备饭菜。黄猗虽然很饿,可是一看端上来的饭菜,非常失望。只是一碗粥,两片芥菜,一碟酱,寒酸得可怜。别说没有袁术吃饭时的丰盛,就连他这个不受待见的人吃得都比孙策好。
“将军,你就吃这个?”
“哦,我忘了黄兄吃不惯军中饮食。”孙策充满歉意,咳嗽一声:“黄兄,不是我舍不得啊。一来袁将军新丧,你是他的女婿,这居丧之死是必须守的,即日起,酒肉是不能用了。二来大战在即,物资紧张,我已经下令实行战时配额,节省每一粒粮食。要不,你来点参汤?这是给重伤员用的,里面还有些荤腥。”
看着孙策递过来的汤碗,黄猗哭笑不得,起身拱拱手。“算了吧,我还是回自己房间去吃。孙将军,你慢慢吃,我告辞了。”
“黄兄留步。”孙策起身,赶上黄猗。“依你所言,陈瑀应该不肯去武关了?”
黄猗摇摇头。“我看他根本没这心思。”他顿了顿,想起陈瑀对他的怠慢,更加恼怒。“这时候他还有心思饮酒,哪里还有一点守丧之礼。孙将军,依我看,他恐怕有异志。”
孙策眉头紧皱。“那黄兄觉得,还有谁能去武关?还有,桥元茂……可靠吗?”
黄猗想了想。“桥元茂应该可靠。他这人虽然能力一般,但秉承桥太尉家风,不似陈瑀作伪,与袁将军也一向投契。袁将军派他去武关,自然是信得过他。至于派谁去增援,我还真不太清楚。”
孙策点点头,又道:“那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这边继续物色合适的人选,你先行一步,赶去武关,将宛城的情况通报桥将军,请他顾念袁将军旧恩,务必坚守武关,等待增援。”
游说陈瑀增援武关失败,黄猗原本觉得监军没戏了,突然听孙策这么说,似乎这监军还有机会,顿时喜上眉梢,忙不迭地答应。
孙策很满意,着实夸了黄猗两句,夸得黄猗飘飘然,浑身疲惫一扫而空。他进了主院,看到雷薄带着几个全副武装的卫士正在巡逻,还特意点了点头,搞得雷薄一脸懵逼,不知道这平时眼睛总长在头顶的书生今天犯了什么病,居然和他一个部曲将打招呼。
黄猗进了中庭,看到袁术的灵床,又看到一旁守灵的袁权、袁衡,想起孙策的话,连忙收起满心欢喜,挤出几滴眼泪,干嚎了两声。袁权很是诧异,难得地看了他几眼,问起他这半天干什么去了,孙策又和他说了些什么。黄猗便把孙策打算让他去武关做监军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又装出一副不得已的模样。
“夫人,丈人辞世,阿耀又殁了,我身为女婿本该在这里守灵护丧,奈何形势危急,大局为重,我只能如此。这里就交给夫人了。好在有孙将军坐镇宛城,也不会有什么事。”
袁权听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又觉得孙策这时候安排黄猗去武关有些古怪,便想劝黄猗不要去武关。黄猗连连摇头。他才不想给袁术守丧呢,不能饮酒,不能吃肉,不能欣赏歌舞,这种日子他一天都不想过。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理由——他不想看到袁权这张高高在上的脸,反正居丧期间也没什么夫妻生活可言,还不如到武关去逍遥。
话不投机半句多,见黄猗坚决,袁权也懒得劝他,只是让他自己小心。黄猗走了,袁权越想越觉得不对。她找了个理由,让人把孙策请了过来。
“孙将军,听说你打算安排拙夫去武关任监军?”
孙策点点头。
“妾身能问一句为什么吗?他虽然出身高第,也读过一些书,却不通兵事。将军真想用他,留在身边做个书佐也是好的,为什么偏偏让他去武关做监军?”
孙策讶然。“夫人觉得不妥?那倒是我疏忽了。这样吧,我待会儿便对黄兄说,另外安排人去武关。”
孙策答应得如此爽快大出袁权意外,她本来以为要费一番口舌呢,愣了片刻才说道:“多谢将军成全。”
“不客气。”孙策拱拱手,谦恭有礼。“夫人是袁将军长女,又是阿衡的姊姊,我也是把夫人当姊姊看的。况且这是你们夫妻之间的家事,我的确不宜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