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48节
“一个数学高手,东莱人,叫徐岳,是故太史令刘洪的弟子。”
“那太好了,他什么时候来到?”
“已经在路上了,最多还有半个月就能到了吧。你先把那些数据准备好,可不能让他闲着,我可是花了大价钱请来的。”
“嘻嘻,小气。”
“不小气不行啊。”孙策叹了一口气。“我现在还背了一屁股债呢。”
“哪儿呢,哪儿呢。”黄月英绕着孙策转来转去,咯咯地笑个不停。“你既然缺钱,为什么不答应姊姊建木学堂,建成了,你也能多一份收入。”
孙策拉过黄月英,凑在她耳边说道:“正因为木学堂能赚钱,我才不能建在汝南。汝南人又不喜欢我,我干嘛要让他们占便宜?嘿嘿,他们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黄月英的耳朵痒痒的,脸上更是红得发烫,就像黄承彦炼刀的炉火,却舍不得离开。她斜睨着孙策,眼神湿润。孙策心脏猛地停了一下,黄月英好像长大了不少。“你这么看我干什么?”
“是不是很好看?”黄月英眨眨眼睛。
“好看不好看,那还得看人。你啊,现在还差点火候,继续练吧。”
“骗人!”黄月英撇撇嘴,没再言语。
许褚和典韦两人并肩夺了过来,两个体重接近四百斤(约合一百公斤)的壮汉,并肩走路像一头黄牛,地面都有些震动。他们来到孙策面前,喜色溢于言表。典韦冲着黄月英拱拱手,腰弯得接近九十度,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匠,我……能提个意见不?”
“你也想要一口定制的?没问题,本来就是有你们二人的计划,就等着问你们有什么要求呢。”
“那太谢谢大匠了。不过,我的意见不是这个。”
“你还有其他的意见?”
“是啊,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觉得之前的那个创意很好,应该保留。不过不用组合的办法,而是两头施刃,都加上鞘,平时套上鞘当仪仗用,免得伤人。用时去掉一鞘,另一鞘仍然保留。万一这一头刀刃缺损了,还可以掉过头来用。”
典韦不善言辞,啰里啰嗦地说了半天,但黄月英一听就明白了,连连点头。
“好主意,好主意。”
孙策也觉得这主意不错,两头施刃,等于同时拥有了两件兵器,不用担心战时刀刃崩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同时使用双刃,这刀抡起来还不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双头兵器并不罕见,公孙瓒就是这个时代著名的双头矛高手,许褚从小研究武学,只要给他时间,研制一套双头刀招法并不是难事。再不行,还可以请求邓展技术支援。
独门兵器,再配上独门招法,这才是霸王杀嘛。
正说得热闹,郭嘉背着手,从远处一摇二摆地过来了,身后跟着蒋钦。自从接受了张纮的建议之后,他很注意劳逸结合,省出时间培养吕蒙三人,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就由他们先行处理,再汇总到他那儿。吕蒙三人正是好学的时候,进步非常快,现在已经能分担不少工作了。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是不是有好吃的?”郭嘉探探头,打量了一眼。“哟,这刀好看,什么字啊,是哪块碑上抄来的,像是胡孔明的亲笔啊。”
“眼力这么好?”孙策很惊讶。邯郸淳和胡昭都是书法高手,最近迷上了古文字,恨不得连写信都用古文字。不过他可分辨不出两人的笔迹差异,郭嘉却一眼就看出来,这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黄月英说过,这三个字就是胡昭的亲笔所书。
“嘿嘿,判案时就有辨认笔迹一科,我从小就会。再擅长模仿笔迹的人也瞒不过我的眼睛。”郭嘉说着,将孙策拉到一边,从蒋钦手里取出两份抄件,递给孙策。
“一份是张子纲先生的亲笔信,原件我留档了,这是抄件。他遇到了荀文若,本想邀荀文若入幕,荀文若却要去长安,拒绝了。”
孙策有点失望,但也只是一会儿的事。他知道荀彧是保皇派,就算来了,迟早也会发生冲突。只是这样一来,他大概还是会像历史上一样帮曹操。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变成保皇派,成就他的征西将军梦想。
“还有一件,焦仲卿发来的,陈温死了,扬州刺史空缺。”
孙策瞅瞅郭嘉。“你干的?”
“没有。”郭嘉连连摇头,一脸不屑。“我杀那个废物干什么,正等着他犯蠢呢,没想到他居然病死了。陈登、周昂派人去朝廷报丧,估计很快就会有新的扬州刺史到任。我们是不是可以影响一下?”
第395章 五味调和
陈温是汝南人,算是小名士,很自然的倾心袁绍,不把孙策放在眼里。郭嘉对这一类人很不屑,一概斥之为蠢物。
“陈温死不足惜,别毁了焦仲卿,刺杀这种事不是他的优势。”孙策说道:“你要注意对他的掩护。”
“将军放心,就算你舍得,我也舍不得。培养一个刺客最多几个月,好的坐探却需要天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说得有理。”孙策哈哈大笑。
焦仲卿去洛阳告状不成,回来后就接受了郭嘉的邀请,成了庐江坐探。他因为擅离职守,仓曹吏的职务已经丢了,需要一个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又想为陆康鸣不平,这个任务正中其下怀,工作很积极。他识文断字,精于计算,为人又稳重,上手很快,成绩也很显著,郭嘉对他很满意,已经升他为庐江负责人,将整个庐江的情报收集工作委托给他。为了保护他,他并不涉及刺杀、潜伏等阴私之事,而是光明正大的各种信息,通过书信的方式总结归纳,及时通报给郭嘉,就算陈登知道也无可奈何。
对扬州刺史的位置,孙策觉得还是暂时不参与为好。他现在的战术是防守反击,尽可能将敌人诱到汝南境内来打,主动争夺扬州刺史与既定战术相违背,而且没什么实际意义。不是说腰里有了扬州刺史的印绶就能控制扬州,还要有实力才行。
他腰里就有豫州牧的印绶,又能如何?豫州大部分世家豪强还是不鸟他。
“对了,查到许靖的下落了吗?”
“查到了,在吴县,依附吴郡都尉许贡,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舒服,他有回来的可能。”
“如果愿意回来更好,不愿意回来也不勉强,这事与我们没什么大关系。你把重心放在扬州诸郡的太守和重要掾吏身上,将来我们取扬州才好对症下药。”
“我明白。”
孙策和郭嘉说话向来是三言两语,简洁明了。交流完情况,两人便说起了闲话。看着许褚、典韦两个彪形大汉围在黄月英面前毕恭毕敬,郭嘉不禁莞尔。
“将军,黄大匠很受欢迎啊。”
“那是靠她的本事挣来的。”孙策很是得意。黄家父女掌南阳铁官之后,梳理了历代的资料,很自然地发现了温度对炼铁的重要性,随即又与各地的铁匠交流,将有关淬火、渗碳等一系列分散在各人手中技术手段综合起来,经过大量的试验,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方向,站在了这个时代兵器制造的巅峰。
没有一个武人不喜欢宝刀利刃,拥有这样的独门绝技,黄月英想不受欢迎都难。
“一介女子,也能让许褚、典韦这样的猛士俯首,若非亲眼所见,谁肯相信啊。”
“这才是读书人的光明大道。”孙策扬扬眉,哈哈大笑。黄家父女是他树立的标杆,他当然需要不遗余力的宣传,让黄月英抛头露面正是出于这个目的。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分子,但不是那种读了两句书就以圣人后裔自居的知识分子。
“移风易俗可不是易事,没有十年功夫很难见效。”郭嘉幽幽地说道:“将军有这样的耐心,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耐心。”
孙策笑嘻嘻地说道:“所以我们都要活得长一点,把控住局面,做好舵手,别让刚刚扬帆起航的大船偏离了方向,更不能让海贼劫了去。”
郭嘉大笑,曲起手臂,亮出初见雏形的肱二头肌。“将军,我现在很结实的,半百之约一年也不会少。”
“你我携手五十年,还有什么风不移,什么俗不能易?”孙策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做了个伟人的姿势。“五十年,敢教日月换新天。看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哟,将军好气势,我们一起喝个彩吧。”
身后传来一声充满调侃的轻笑和噼噼啪啪的掌声。孙策转头一看,见袁权领着一帮半大孩子,推着鹿车走了过来。鹿车上摆着四只桶,桶里装的是绿豆汤和胡饼。天气炎热,将士们就算是脱了上衣操练也会汗流浃背,袁权和吴夫人一商量,便带着孙权等人每天做了绿豆汤和胡饼来给将士们加餐,虽然每人只有一碗汤,一块饼,却深得人心,孙权等人也非常欢喜,把这当成每天功课之余的放松,乐此不疲。
“仲康、叔至,让将士们休息吧,下午茶时间。”
许褚和陈到应了一声,下令正在操练的义从休息。那些将士看到袁权等人走来,早就眼巴巴地看着,命令一下,立刻围了过来,排着队领取食物,然后三五成群的蹲在树阴里、墙角里吃喝起来,一边吃一边说笑,气氛轻松。
袁权一手端着一碗汤来到孙策面前,递给孙策和郭嘉。郭嘉躬身致谢,双手接过,冲着孙策挤了挤眼睛。“将军,我去取个饼,你要不要?”
孙策示意他自便。郭嘉去取饼是假,开溜是真。孙策呷了一口汤,赞道:“这汤好,咸淡适宜。”
“用的是徐州来的新盐,我做了试验,特地称准了的。”
“徐州的新盐到了?”孙策又喝了一口,仔细地品了品。不同的盐咸度不同,通常都要调整几次才能把握精当,袁权第一次用就能用得这么准,真是下了功夫,绝不是凭感觉来的。“你怎么做到的?”
“阿楚说的试验法子,同样的汤盛上十碗,用数量不等的盐,逐一品尝,选出最佳的口感。”
孙策笑了,挑起大拇指。“姊姊举一反三,能将阿楚炼铁的法子用在烹饪上,高手。”
“烹饪也是道,处理食材,调和五味,稍一疏忽口味就大相径庭,不比炼铁差的。”
孙策一声叹息,挠了挠眉梢。“好是好,我只是担心吃惯了姊姊做的饭菜,以后会不适应军中伙食。”
袁权笑而不语,转身向鹿车走去。围在鹿车前的将士一看,纷纷让道,袁权走了一半,又回过身来。“对了,张子布先生回来了,正在沐浴休息,让人来说等晚上凉快些再和你说话。尹妹妹也一起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你猜是谁?”
孙策哭笑不得。就话就说嘛,卖什么关子,吊人胃口,说一半留一半的最讨厌了。
话虽如此,孙策却不敢真等到晚上再见张昭,他交待了一下训练事宜,带着郭嘉匆匆地赶到驿馆。张昭刚刚沐浴完毕,披着头发,敞着怀,坐在堂上纳凉,和张承说着闲话,不防孙策和郭嘉闯了进来,顿时有些慌乱,连忙拉上衣襟,又让随身侍候的小奴取衣服来。
孙策大笑,示意小奴不必过来。“张公,君子慎独,你这可有违圣人之教啊。”
张昭哭笑不得。“将军,这是我的私室,你不经通报就闯进来,反倒说我失礼?”
郭嘉嘿嘿一笑,指指四周。“张公,这是堂,不是室。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昭哑口无言,干脆昂起头,摆出一副小子不足与论的模样。
第396章 等不及
开了几句玩笑,言归正传,郭嘉首先向张昭介绍了情况。他最清楚孙策的计划,知道张昭已经不能简单的做个郡学祭酒了,孙策有心让他接替桥蕤做汝南太守,治治汝南这些士族。当然这要争取张昭的同意,先说明一下情况很有必要。
听说张纮加入幕府,张昭很意外。他知道张纮,这可是广陵的名士,在徐州士林人人皆知。不过他对许劭推荐许靖负责汝南境内的古碑考证不能认同。
“许家虽然出了个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卷通行天下,但许家能承后业的人不多。许文休名声卓著,善于臧否人物,古文上的功夫却不深,就算勉强做出来也是错误百出,惹人发笑。程德枢既是郑康成弟子,任一郡学祭酒绰绰有余,而且有些屈才。依我之见,不如让他兼了这古碑考证,倒比许文休强一些。”
“那许文休该如何安置?”
“让他接任许劭的功曹之职,又或者让他著书立说,写一部有关人物品鉴的书。班孟坚(班固)的前汉书有古今人物表,蔡伯喈著史岂能没有一篇,由许文休执笔甚是妥当。”
孙策很是赞同张昭的建议,毕竟是学者,在如何安置文人这方面考虑得更周到。许靖是名士,也是文人,如果有幸参与著史,他应该不会拒绝。至于学术观点对不对,到时候自然会有大批的学者去找他麻烦,根本不需要他出手。
细说起来,《后汉书》虽然名列前四史,却是问题最大的一部,原因很多,汉末战乱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范晔有治史之材,但他是二百年后的人,魏晋之后又是战乱频仍的乱世,对以简帛为载体,以抄写为传番手段的书籍无疑是一场浩劫,范晔收集资料的便利远不如班固和陈寿。与《汉书》相比,《后汉书》不仅无表,而且无志。如今既然要让蔡邕著史,自然要写出一副比《后汉书》更好的史书。
“请先生出任汝南太守,如何?”
“将军准备如何安排桥元茂?”
“我另有安排。最近招募了不少黄巾军屯田,我想请他负责这件事。”
张昭点了点头,没有再推辞。“既然将军有了安排,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勉力一试。不过,我的主张未必和将军一致,将军届时可不要后悔。”
孙策原本就没计划在汝南深耕,不介意把汝南当作试验田,看看张昭能不能担起萧何的重任。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就和郭嘉反复商量过,甚至和张纮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早知张昭会有此一问,立刻一口应允。
“这是自然,我信得过先生。”
郭嘉不紧不慢的补了一刀。“子布先生,你怎么做都可以,只要不让将军被陶恭祖讥笑就行。”
张昭的眉毛顿时扬了起来,战斗意志飚升。他是孙策请来的,陶谦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孙策一出手就让他担任汝南太守这样的重要职位,如果他做得不好,不仅孙策会被陶谦笑,他本人也会被陶谦笑。
“郭奉孝,你放心,不会有那一天。”
……
和张昭商量完汝南的相关事宜,天色已晚。孙策便请张昭上车,一起去府中赴宴,吴夫人为张昭准备了接风宴。虽然张昭不再任郡学祭酒,但他依然是孙权等人的老师,公务之余还是要教书的。师道尊严,张昭又是孙策特意立起来的榜样,吴夫人自然要做足了礼数。
张昭很满意,换好衣服,昂首阔步地出了门,正准备上车,旁边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
“张公。”
孙策一转头,很惊讶。冯方站在门外,穿得很整洁,头发还是湿的,看起来和张昭一样,刚刚沐浴完毕。“冯子正,你怎么……你不是回关中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张昭一拍脑门,自责不已。“是我疏忽了,和将军谈得入神,把这事给忘了,真是抱歉。将军,冯子正是和我一起从南阳来的。”
孙策明白了。冯方不知道什么原因,去而复返,但他在南阳已经没有落足之地了。半个时间,周瑜将南阳经营得有声有色,各个位置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冯方能力本来就一般,又中途离开,哪里还有合适的位置给他。就算有,周瑜也不会轻易给他,他只能来汝南。与张昭同行,自然是想借张昭的面子。
袁权说的两个人,有一个应该就是他了吧。
“那太好了,他什么时候来到?”
“已经在路上了,最多还有半个月就能到了吧。你先把那些数据准备好,可不能让他闲着,我可是花了大价钱请来的。”
“嘻嘻,小气。”
“不小气不行啊。”孙策叹了一口气。“我现在还背了一屁股债呢。”
“哪儿呢,哪儿呢。”黄月英绕着孙策转来转去,咯咯地笑个不停。“你既然缺钱,为什么不答应姊姊建木学堂,建成了,你也能多一份收入。”
孙策拉过黄月英,凑在她耳边说道:“正因为木学堂能赚钱,我才不能建在汝南。汝南人又不喜欢我,我干嘛要让他们占便宜?嘿嘿,他们连看的机会都没有。”
黄月英的耳朵痒痒的,脸上更是红得发烫,就像黄承彦炼刀的炉火,却舍不得离开。她斜睨着孙策,眼神湿润。孙策心脏猛地停了一下,黄月英好像长大了不少。“你这么看我干什么?”
“是不是很好看?”黄月英眨眨眼睛。
“好看不好看,那还得看人。你啊,现在还差点火候,继续练吧。”
“骗人!”黄月英撇撇嘴,没再言语。
许褚和典韦两人并肩夺了过来,两个体重接近四百斤(约合一百公斤)的壮汉,并肩走路像一头黄牛,地面都有些震动。他们来到孙策面前,喜色溢于言表。典韦冲着黄月英拱拱手,腰弯得接近九十度,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匠,我……能提个意见不?”
“你也想要一口定制的?没问题,本来就是有你们二人的计划,就等着问你们有什么要求呢。”
“那太谢谢大匠了。不过,我的意见不是这个。”
“你还有其他的意见?”
“是啊,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觉得之前的那个创意很好,应该保留。不过不用组合的办法,而是两头施刃,都加上鞘,平时套上鞘当仪仗用,免得伤人。用时去掉一鞘,另一鞘仍然保留。万一这一头刀刃缺损了,还可以掉过头来用。”
典韦不善言辞,啰里啰嗦地说了半天,但黄月英一听就明白了,连连点头。
“好主意,好主意。”
孙策也觉得这主意不错,两头施刃,等于同时拥有了两件兵器,不用担心战时刀刃崩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同时使用双刃,这刀抡起来还不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双头兵器并不罕见,公孙瓒就是这个时代著名的双头矛高手,许褚从小研究武学,只要给他时间,研制一套双头刀招法并不是难事。再不行,还可以请求邓展技术支援。
独门兵器,再配上独门招法,这才是霸王杀嘛。
正说得热闹,郭嘉背着手,从远处一摇二摆地过来了,身后跟着蒋钦。自从接受了张纮的建议之后,他很注意劳逸结合,省出时间培养吕蒙三人,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就由他们先行处理,再汇总到他那儿。吕蒙三人正是好学的时候,进步非常快,现在已经能分担不少工作了。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是不是有好吃的?”郭嘉探探头,打量了一眼。“哟,这刀好看,什么字啊,是哪块碑上抄来的,像是胡孔明的亲笔啊。”
“眼力这么好?”孙策很惊讶。邯郸淳和胡昭都是书法高手,最近迷上了古文字,恨不得连写信都用古文字。不过他可分辨不出两人的笔迹差异,郭嘉却一眼就看出来,这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黄月英说过,这三个字就是胡昭的亲笔所书。
“嘿嘿,判案时就有辨认笔迹一科,我从小就会。再擅长模仿笔迹的人也瞒不过我的眼睛。”郭嘉说着,将孙策拉到一边,从蒋钦手里取出两份抄件,递给孙策。
“一份是张子纲先生的亲笔信,原件我留档了,这是抄件。他遇到了荀文若,本想邀荀文若入幕,荀文若却要去长安,拒绝了。”
孙策有点失望,但也只是一会儿的事。他知道荀彧是保皇派,就算来了,迟早也会发生冲突。只是这样一来,他大概还是会像历史上一样帮曹操。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变成保皇派,成就他的征西将军梦想。
“还有一件,焦仲卿发来的,陈温死了,扬州刺史空缺。”
孙策瞅瞅郭嘉。“你干的?”
“没有。”郭嘉连连摇头,一脸不屑。“我杀那个废物干什么,正等着他犯蠢呢,没想到他居然病死了。陈登、周昂派人去朝廷报丧,估计很快就会有新的扬州刺史到任。我们是不是可以影响一下?”
第395章 五味调和
陈温是汝南人,算是小名士,很自然的倾心袁绍,不把孙策放在眼里。郭嘉对这一类人很不屑,一概斥之为蠢物。
“陈温死不足惜,别毁了焦仲卿,刺杀这种事不是他的优势。”孙策说道:“你要注意对他的掩护。”
“将军放心,就算你舍得,我也舍不得。培养一个刺客最多几个月,好的坐探却需要天赋,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
“说得有理。”孙策哈哈大笑。
焦仲卿去洛阳告状不成,回来后就接受了郭嘉的邀请,成了庐江坐探。他因为擅离职守,仓曹吏的职务已经丢了,需要一个养家糊口的经济来源,又想为陆康鸣不平,这个任务正中其下怀,工作很积极。他识文断字,精于计算,为人又稳重,上手很快,成绩也很显著,郭嘉对他很满意,已经升他为庐江负责人,将整个庐江的情报收集工作委托给他。为了保护他,他并不涉及刺杀、潜伏等阴私之事,而是光明正大的各种信息,通过书信的方式总结归纳,及时通报给郭嘉,就算陈登知道也无可奈何。
对扬州刺史的位置,孙策觉得还是暂时不参与为好。他现在的战术是防守反击,尽可能将敌人诱到汝南境内来打,主动争夺扬州刺史与既定战术相违背,而且没什么实际意义。不是说腰里有了扬州刺史的印绶就能控制扬州,还要有实力才行。
他腰里就有豫州牧的印绶,又能如何?豫州大部分世家豪强还是不鸟他。
“对了,查到许靖的下落了吗?”
“查到了,在吴县,依附吴郡都尉许贡,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舒服,他有回来的可能。”
“如果愿意回来更好,不愿意回来也不勉强,这事与我们没什么大关系。你把重心放在扬州诸郡的太守和重要掾吏身上,将来我们取扬州才好对症下药。”
“我明白。”
孙策和郭嘉说话向来是三言两语,简洁明了。交流完情况,两人便说起了闲话。看着许褚、典韦两个彪形大汉围在黄月英面前毕恭毕敬,郭嘉不禁莞尔。
“将军,黄大匠很受欢迎啊。”
“那是靠她的本事挣来的。”孙策很是得意。黄家父女掌南阳铁官之后,梳理了历代的资料,很自然地发现了温度对炼铁的重要性,随即又与各地的铁匠交流,将有关淬火、渗碳等一系列分散在各人手中技术手段综合起来,经过大量的试验,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方向,站在了这个时代兵器制造的巅峰。
没有一个武人不喜欢宝刀利刃,拥有这样的独门绝技,黄月英想不受欢迎都难。
“一介女子,也能让许褚、典韦这样的猛士俯首,若非亲眼所见,谁肯相信啊。”
“这才是读书人的光明大道。”孙策扬扬眉,哈哈大笑。黄家父女是他树立的标杆,他当然需要不遗余力的宣传,让黄月英抛头露面正是出于这个目的。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分子,但不是那种读了两句书就以圣人后裔自居的知识分子。
“移风易俗可不是易事,没有十年功夫很难见效。”郭嘉幽幽地说道:“将军有这样的耐心,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耐心。”
孙策笑嘻嘻地说道:“所以我们都要活得长一点,把控住局面,做好舵手,别让刚刚扬帆起航的大船偏离了方向,更不能让海贼劫了去。”
郭嘉大笑,曲起手臂,亮出初见雏形的肱二头肌。“将军,我现在很结实的,半百之约一年也不会少。”
“你我携手五十年,还有什么风不移,什么俗不能易?”孙策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做了个伟人的姿势。“五十年,敢教日月换新天。看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哟,将军好气势,我们一起喝个彩吧。”
身后传来一声充满调侃的轻笑和噼噼啪啪的掌声。孙策转头一看,见袁权领着一帮半大孩子,推着鹿车走了过来。鹿车上摆着四只桶,桶里装的是绿豆汤和胡饼。天气炎热,将士们就算是脱了上衣操练也会汗流浃背,袁权和吴夫人一商量,便带着孙权等人每天做了绿豆汤和胡饼来给将士们加餐,虽然每人只有一碗汤,一块饼,却深得人心,孙权等人也非常欢喜,把这当成每天功课之余的放松,乐此不疲。
“仲康、叔至,让将士们休息吧,下午茶时间。”
许褚和陈到应了一声,下令正在操练的义从休息。那些将士看到袁权等人走来,早就眼巴巴地看着,命令一下,立刻围了过来,排着队领取食物,然后三五成群的蹲在树阴里、墙角里吃喝起来,一边吃一边说笑,气氛轻松。
袁权一手端着一碗汤来到孙策面前,递给孙策和郭嘉。郭嘉躬身致谢,双手接过,冲着孙策挤了挤眼睛。“将军,我去取个饼,你要不要?”
孙策示意他自便。郭嘉去取饼是假,开溜是真。孙策呷了一口汤,赞道:“这汤好,咸淡适宜。”
“用的是徐州来的新盐,我做了试验,特地称准了的。”
“徐州的新盐到了?”孙策又喝了一口,仔细地品了品。不同的盐咸度不同,通常都要调整几次才能把握精当,袁权第一次用就能用得这么准,真是下了功夫,绝不是凭感觉来的。“你怎么做到的?”
“阿楚说的试验法子,同样的汤盛上十碗,用数量不等的盐,逐一品尝,选出最佳的口感。”
孙策笑了,挑起大拇指。“姊姊举一反三,能将阿楚炼铁的法子用在烹饪上,高手。”
“烹饪也是道,处理食材,调和五味,稍一疏忽口味就大相径庭,不比炼铁差的。”
孙策一声叹息,挠了挠眉梢。“好是好,我只是担心吃惯了姊姊做的饭菜,以后会不适应军中伙食。”
袁权笑而不语,转身向鹿车走去。围在鹿车前的将士一看,纷纷让道,袁权走了一半,又回过身来。“对了,张子布先生回来了,正在沐浴休息,让人来说等晚上凉快些再和你说话。尹妹妹也一起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你猜是谁?”
孙策哭笑不得。就话就说嘛,卖什么关子,吊人胃口,说一半留一半的最讨厌了。
话虽如此,孙策却不敢真等到晚上再见张昭,他交待了一下训练事宜,带着郭嘉匆匆地赶到驿馆。张昭刚刚沐浴完毕,披着头发,敞着怀,坐在堂上纳凉,和张承说着闲话,不防孙策和郭嘉闯了进来,顿时有些慌乱,连忙拉上衣襟,又让随身侍候的小奴取衣服来。
孙策大笑,示意小奴不必过来。“张公,君子慎独,你这可有违圣人之教啊。”
张昭哭笑不得。“将军,这是我的私室,你不经通报就闯进来,反倒说我失礼?”
郭嘉嘿嘿一笑,指指四周。“张公,这是堂,不是室。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昭哑口无言,干脆昂起头,摆出一副小子不足与论的模样。
第396章 等不及
开了几句玩笑,言归正传,郭嘉首先向张昭介绍了情况。他最清楚孙策的计划,知道张昭已经不能简单的做个郡学祭酒了,孙策有心让他接替桥蕤做汝南太守,治治汝南这些士族。当然这要争取张昭的同意,先说明一下情况很有必要。
听说张纮加入幕府,张昭很意外。他知道张纮,这可是广陵的名士,在徐州士林人人皆知。不过他对许劭推荐许靖负责汝南境内的古碑考证不能认同。
“许家虽然出了个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卷通行天下,但许家能承后业的人不多。许文休名声卓著,善于臧否人物,古文上的功夫却不深,就算勉强做出来也是错误百出,惹人发笑。程德枢既是郑康成弟子,任一郡学祭酒绰绰有余,而且有些屈才。依我之见,不如让他兼了这古碑考证,倒比许文休强一些。”
“那许文休该如何安置?”
“让他接任许劭的功曹之职,又或者让他著书立说,写一部有关人物品鉴的书。班孟坚(班固)的前汉书有古今人物表,蔡伯喈著史岂能没有一篇,由许文休执笔甚是妥当。”
孙策很是赞同张昭的建议,毕竟是学者,在如何安置文人这方面考虑得更周到。许靖是名士,也是文人,如果有幸参与著史,他应该不会拒绝。至于学术观点对不对,到时候自然会有大批的学者去找他麻烦,根本不需要他出手。
细说起来,《后汉书》虽然名列前四史,却是问题最大的一部,原因很多,汉末战乱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范晔有治史之材,但他是二百年后的人,魏晋之后又是战乱频仍的乱世,对以简帛为载体,以抄写为传番手段的书籍无疑是一场浩劫,范晔收集资料的便利远不如班固和陈寿。与《汉书》相比,《后汉书》不仅无表,而且无志。如今既然要让蔡邕著史,自然要写出一副比《后汉书》更好的史书。
“请先生出任汝南太守,如何?”
“将军准备如何安排桥元茂?”
“我另有安排。最近招募了不少黄巾军屯田,我想请他负责这件事。”
张昭点了点头,没有再推辞。“既然将军有了安排,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勉力一试。不过,我的主张未必和将军一致,将军届时可不要后悔。”
孙策原本就没计划在汝南深耕,不介意把汝南当作试验田,看看张昭能不能担起萧何的重任。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就和郭嘉反复商量过,甚至和张纮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早知张昭会有此一问,立刻一口应允。
“这是自然,我信得过先生。”
郭嘉不紧不慢的补了一刀。“子布先生,你怎么做都可以,只要不让将军被陶恭祖讥笑就行。”
张昭的眉毛顿时扬了起来,战斗意志飚升。他是孙策请来的,陶谦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孙策一出手就让他担任汝南太守这样的重要职位,如果他做得不好,不仅孙策会被陶谦笑,他本人也会被陶谦笑。
“郭奉孝,你放心,不会有那一天。”
……
和张昭商量完汝南的相关事宜,天色已晚。孙策便请张昭上车,一起去府中赴宴,吴夫人为张昭准备了接风宴。虽然张昭不再任郡学祭酒,但他依然是孙权等人的老师,公务之余还是要教书的。师道尊严,张昭又是孙策特意立起来的榜样,吴夫人自然要做足了礼数。
张昭很满意,换好衣服,昂首阔步地出了门,正准备上车,旁边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
“张公。”
孙策一转头,很惊讶。冯方站在门外,穿得很整洁,头发还是湿的,看起来和张昭一样,刚刚沐浴完毕。“冯子正,你怎么……你不是回关中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张昭一拍脑门,自责不已。“是我疏忽了,和将军谈得入神,把这事给忘了,真是抱歉。将军,冯子正是和我一起从南阳来的。”
孙策明白了。冯方不知道什么原因,去而复返,但他在南阳已经没有落足之地了。半个时间,周瑜将南阳经营得有声有色,各个位置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冯方能力本来就一般,又中途离开,哪里还有合适的位置给他。就算有,周瑜也不会轻易给他,他只能来汝南。与张昭同行,自然是想借张昭的面子。
袁权说的两个人,有一个应该就是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