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466节
  袁绍号称大军二十万,但郭嘉早就打听清楚了,他的人马总共只有七万多人。分出两万五千人南下后,袁绍手里的兵力不足五万,约是浚仪城内兵力的五倍。
  十围五攻是用兵常识,原因很简单,有十倍的兵力才能真正围住对方,兵力不足是围不住的,只能主动进攻。即使是野战,攻击一方也会付出比防守一方更多的伤亡,守城更是如此。在双方军械、单兵战力相当的城况下,一个完善的城防体系会让攻方吃尽苦头,伤亡比例至少是四五倍,在某些情况下会更高。
  孙坚经营了几个月的浚仪城,又有精兵万余,粮械充足,袁绍攻城付出的代价将非常惊人,这正是大量消耗袁绍兵力的好机会,比双方隔着城墙互望有利。攻城不下,伤亡又大,比围而不攻更容易挫伤士气,还能让袁绍无力分兵袭扰周边郡县。
  孙策与郭嘉一拍即合,立刻通知孙坚。在此之前,马日磾已经在浚仪传过诏,孙坚已经拿到了车骑将军的印绶,只等着孙策接诏后就正式宣布。接到孙策的消息后,孙坚与秦松、弘咨反复商量过,给袁绍送了一封信。我是朝廷正式封拜的车骑将军,奉命讨逆,希望你有自知之明,以后不要再自称车骑将军了,免得混淆视听,玷污我的名声。
  袁绍接到这封信,气得暴跳如雷。倒不完全是因为孙坚的挑衅,敌我双方,互相羞辱是很正常的事,激怒他的是朝廷封赏孙氏父子。早不封,晚不封,偏偏这时候封,岂不是向天下人表明孙氏父子是忠臣,而他是逆臣?
  袁绍下令,一方面给王允写信,让他做出解释,一方面强攻浚仪,让孙坚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车骑将军。
  沮授强烈反对。他认为兵力不足,攻城没有必胜的把握,伤亡过大,会严重挫伤大军士气,且大战容易收场难,如果孙策出兵许县,麹义、荀衍求援,袁绍很难从浚仪战场脱身,远远不如围城来得稳妥。
  但袁绍盛怒之下,拒绝了沮授的建议,下令打造军械,要强攻浚仪。
  攻城需要大型军械,这些没法长途转运,只能当场制作。伐木、析村、加工,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完成不了。袁绍也知道孙策有木学堂,匠师技艺精湛,抛石机更是下了大功夫改进的杀器,荀湛曾对许攸说过,孙策研制出了巨型抛石机,虽然无法击破城墙,打城门很轻松得很。技术上不足,只能用数量来补,他下令多造抛石机,至少要造五百架。
  五百架抛石机仅靠辎重营的工匠无法在半个月内完成,各营将士也都被派出去伐木、做工,只剩下中军两万人守在城下,监视城里的一举一动,防止孙坚突围或者出城突击。浚仪附近木材不足,各营将士还要跑到几十里以外伐木,不仅累,而且增加了被突袭的危险。一时间,各营怨声载道,没人敢在袁绍面前说话,私下里却牢骚满腹。
  袁绍在浚仪当伐木工的同时,麹义和荀衍也在鄢陵当伐木工。不过他们比袁绍更惨:鄢陵附近根本找不到适合打造抛石机的树木,放眼看去,几乎全是刚植下一两年的树苗,最粗的也不过手腕粗细,当矛杆还可以,做抛石机就太勉强了。
  荀衍是本地人,当仁不让的担起了寻找材料的重任,他带着人走遍了方圆百里,只看到成片成片的麦田,却没看到了合适的木材,别说附近山坡上,就连大路旁的树都被人砍了,茬口还是新的,应该是新砍的。荀衍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刚刚到任的屯田都尉吕蒙、蒋钦干的好事,他们年前到任,第一道命令就是悬赏伐树,直径一尺,长一丈以上的树都要,按不同的规格设定不同的价钱,一手交树,一手交钱,几乎附近的百姓闻风而动,几天之间就将附近的大树砍个精光,反应慢一点的都没赶上。
  砍下的树在哪儿?一部分屯在城里,一部分顺水而下,运到汝南去了。听说那边正在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为了能满足供应,颍川的屯田兵一边种粮,一边种树,那些小树都是为了将来造船用的。
  荀衍气得无话可说,也记住了吕蒙、蒋钦这两个名字。
  没有合适的木材就无法打造抛石机这样的大型攻城器械,攻城车也别想了,只能造一些云梯之类的。这无疑会增加攻城的难度,即使是县城。
  兵贵胜,不贵久,麹义不是来围城的,如果不能在收麦之前击破这些县城,一旦孙策率主力赶来,他们就会面临被夹击的危险。不能夺取里面的存粮,他携带的粮食不足以支持到收麦,必须另想他法。
  麹义很自然的提出了就地征粮的要求,但这个要求不出意外地遭到了荀衍的严辞拒绝。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豫州是主公的本州,汝南更是主公的本郡,汝颍一体,颍川也可以说是主公的本郡,这里的世家互相之间联姻,沾亲带故,主公的外家李家就是颍川人,你的故主韩馥也是颍川人,你能保证这些士卒劫掠的时候不会误伤?且劫掠通常都由骑兵执行,这些骑兵大多是胡人,孙策已经发布杀胡令,豫州百姓对胡人非常反感,恨不得杀之而后恨,你派这些人去收集粮草,岂不是激化矛盾?若百姓群起而攻之,积少成多,也会影响士气。
  麹义很无奈。从知道荀衍为副将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
  荀衍给麹义出了一个主意,移兵西向,与黄琬合兵,共击来增援的黄忠。黄忠是孙策最早收用的部将,所领皆是南阳精锐,装备非常好,战斗力也很强,估计黄琬不是他的对手。我们前去助阵,两军联手,近六万人,尤其是有五千精骑,击败黄忠的可能性大增,击败黄忠后,可以用缴获的军械装备部队,提升战斗力。
  麹义一听就动心了。南阳军械已经成了精品的代名词,不少人都花重金求购,却很难得手,就算买到也是几件几十件,无法满足大量装备的要求。麹义所领都是韩馥旧部,不受袁绍待见,更没机会接触这些上等军械。如果能联合黄琬击败黄忠,至少能分到几百套装备,那可是一笔横财,足以鼓励士气。
  麹义转怒为喜。“休若兄不愧是名士,此计甚妙。”
  第1290章 终有一别
  袁谭走进工坊官廨,看到了六只大箱子,里面是堆得整整齐齐的金饼,在阳光下发着金光,照得人眼花,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孙策背着手站在院中,正在欣赏这些黄金,听到脚步声,他回头看了一眼,笑道:“显思兄,没想到你还这么值钱,我现在有点后悔了,该多要一些的。”
  袁谭看着那些黄金,心里也多了一份暖意,虽然知道那些黄金会和地面的砖一样冰冷,至少这颜色看起来还有几分温暖。
  “人苦不知足,君侯当适可而止。”
  孙策大笑,用力拍拍袁谭的肩膀,将他拉到堂上坐下。袁权带着侍女,端着酒水走了出来。“你打算什么时候走?我准备一个家宴,为你送行。”
  袁谭欠身致意。“多谢妹妹,不过我还是想早点走。在这儿打扰多时,多蒙你照顾,我恐怕未必有机会报答,只能在年节时为你祈福了。”
  “这么急?”孙策有些惊讶。“不祭了祖再走?没几天了。”
  “路过汝阳的时候顺便祭吧,祭完就走,不回葛陂了。”
  孙策点点头,以示理解。“那你是去浚仪大营,还是直接回邺城?”
  袁谭半晌没吭声。他对袁绍能否赎他并无把握,现在来得这么快,他一点准备也没有。见他不说话,孙策说道:“我建议你回邺城。”
  “为什么?”
  “你如果去浚仪,万一父子俩都被我俘虏了,谁来赎人?你回邺城,万一你父亲被我俘虏了,你至少会愿意赎人。”孙策摆摆手,示意袁谭不要急。“开玩笑,开玩笑。建议你去邺城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不希望再与你为敌,上次能击败你是运气好,下一次不一定有这个机会;二是不管怎么说,你都是被俘之人,不怎么吉利。军中忌讳多,万一你父亲打了败仗,迁怒于你,直接将你杀了,岂不是让我救你的心血白费?”
  袁谭思索片刻。“将军说得有理,不祥之人,的确不适合去军中。我还是回邺城闭门思过吧。”
  “仅仅是闭门思过可不够。”
  “为何?”袁谭不解地看着孙策。孙策也许有让他振作起来,重掌大权的意思,但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说父亲袁绍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一个被俘之人,哪里还有脸面指挥其他人。孙策如果希望他回去再形成父子争权的局面,未免太想当然了。
  “你父亲来了浚仪,一心要我的命,我也一心要他的命。他还能不能回到邺城,谁也不敢说。万一我运气不错,又赢了一回,那河北交给谁?你二弟袁显奕,还是你那个没成年的三弟?”
  袁谭心中不安起来,半晌才强笑道:“孙将军,我觉得你多虑了。有这时间,你不如多想想战败之后怎么收拾人心。在豫州经营了这么多年,最后却没能守住,这心情一定不好受。况且世人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你要是战败了,会有很多人想来咬你一口的。”
  孙策哈哈大笑,不以为忤。“那你更要掌权了。万一我战败被俘,你也好还我的人情啊。”
  袁谭哭笑不得。面对谈笑风生的孙策,他想惹他生气都难。
  孙策把何颙、张邈等人一起请来,设宴为袁谭饯行,然后又亲自送袁谭起程。他没有送太远,把这个机会让给了何颙和李宣。何颙与袁谭有近乎父子的感情,李宣与袁谭是表兄弟,他们之间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他就不夹在中间,让他们不能畅所欲言了。
  出了葛陂大营,何颙与袁谭并肩而行,久久无语。过了一亭又一亭,眼看着十里将尽,袁谭停住脚步。
  “何公,就到这儿吧。以后不能常在你面前受教,还望何公保重身体……”
  “你不用担心我。”何颙将手按在袁谭的肩上。“显思啊,我没什么好担心的,奔波一生,如今已近古稀,能有这样安定的生活,结局不算坏,尤其是看着太平可期,党人的努力有可能成为现实,我就算现在死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倒是你,显思啊,千万要小心啊。”
  何颙欲言又止,长吁短叹,为袁谭的前景担忧。袁谭心里清楚,却不愿意将父子之间的矛盾在耿苞面前表露出来,落人话柄。他强笑道:“何公对孙将军期许这么高?他接受何公的建议了?”
  “只要天下太平,百姓能安居乐业,是不是接受我的建议,承不承认是党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袁谭轻叹一声,没有再说下去。李宣都已经成了孙策的从事了,说明党人至少已经把孙策当成了一个选择,不再以袁绍为唯一选择了。何颙说得对,党人的目标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孙策做到了这一点,至少做到了一部分,他不承认自己是党人也没关系,党人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生死有命。我做我该做的,其他的听天由命吧。”袁谭一声轻叹,撩起衣摆,跪倒在何颙面前,磕了三个头。何颙鼻子一酸,俯下身子,将袁谭扶了起来,执手相看泪眼。袁谭狠狠心,挣脱何颙的手,转身跳上一旁的车,喝令起程。车夫扬起马鞭,骑士们轻踢战马,车辚轔,马萧萧,向汝阳而去。
  何颙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李宣扶着他,神情黯然。他想劝劝何颙,却又不知如何劝起。袁谭此去是凶是吉,他心里也没底。
  袁谭和何颙一样,悲伤难以自抑,坐在车中落泪,走出十余里还无法自抑,耿苞坐在对面看得难受,干脆下令停车,让袁谭哭个痛快再走。袁谭下了车,一个人走到田埂上,看看一望无垠的青青麦田,想到回到邺城之后的境遇也许不如在葛陂,不由得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这时,远处走来一个年轻人,身材高大健壮,腰间悬着长剑,英气勃勃。他眉眼清朗,须长两尺有余,飘拂在胸前。来到近前,见袁谭大哭,便走了过来。耿苞远远看见,连忙带着几个卫士奔了过来,意欲拦截。袁谭抹着眼泪,伸手示意耿苞不必紧张。
  “此人相貌堂堂,神色端正,必不是刺客之流。”
  耿苞仔细打量了那人一眼,也觉得不像是刺客,却还是不放心,大声喝道:“敢问足下高姓大名,乡籍何处?这位是故兖州刺史袁君显思,刚与孙镇北分别。”
  那人看了耿苞一眼,奇道:“你是冀州人?听你口音,当是巨鹿。”
  耿苞也听出了那人的河北口音,颇感意外。“你也是河北人?”
  “在下清河国东武城人崔琰,字季珪,刚刚从南方游历归来,正欲返乡。”
  耿苞面露失望之色,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第1291章 我怕他们跟不上
  二月中,东莱郡不其县。
  跳板刚刚放下,孙乾就提起衣摆,踩着摇摇晃晃的跳板,步履轻快的上了楼船,几步来到沈友的面前,又看看他身边更年轻的庞统,眼中露出羡慕之色。
  “久闻孙将军人中龙凤,当世英雄,没想到他麾下也是如此多的少年英俊。”
  沈友笑了。“青州也是人杰地灵,东莱双璧的名头可比我强多了。孙君,青州情况如何?”
  孙乾也不推辞,把青州情况说了一遍。他赶到不其这偏僻的地方来就是为了迎接沈友,向他说明青州的情况。既是为了田楷,也是为了他自己。袁熙大力招揽人才,不仅被他攻占的济南、齐国诸郡国的人才蜂拥而至,就连北海、东莱的士人都有不少去的,大儒郑玄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好友孙邵也准备去,已经来约过他,他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偶然听说孙策将要接收青州,他又犹豫了,决定看看形势再说。
  他小门小户,袁熙未必看得上他,而孙策出身寒门,对寒门人才没有歧视。对他来说,投孙策显然机会更多。此刻看到沈友这么年轻,他心里又多了一份希望。二十出头就能独当大任,领数万精兵,孙策手下如果不是缺人,怎么可能如此不拘一格。
  孙乾介绍青州情况的同时铺开了地图。地图是田楷让他带来的。公孙瓒已经有命令送到,要求田楷将青州交给孙策,然后带着孙策提供的军械和粮草赶回幽州助战。刘和回到幽州后,公孙瓒压力很大,已经无力顾及青州了。以田楷的能力,他也守不住青州,索性送给孙策,还能卖个好价钱。
  听完孙乾的介绍,得知袁熙还没有出兵,沈友松了一口气。他接到孙策的命令之后就开始做准备,正月初五下令出征,紧赶慢赶,还是被袁绍的突然出兵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担心袁熙也会和袁绍一样在正月出兵,那样的话,田楷很可能守不住青州,在他赶到之前就一败涂地。现在得知袁熙还在临淄,他这颗心算是放下了一半。
  两万江东精锐,楼船十余艘,其他战船近千艘,陆续入港,卸下步骑和车马辎重后又井然有序的离开码头。这个港口也是麋家提供的,是他们经商时发现的良港,现在已经成了水师的驻地之一,经过整修,修了军营和道路,交通非常方便,只是甘宁、麋芳为了军事保密,在商用码头之外又修了一个军事专用的码头,知道的人并不多。
  孙乾已经派人打扫了军营,沈友可以立刻入住,但他没有任何停留,下令全军出发,赶往北海。临淄离北海太远,袁熙随时可能得到消息,也许孙乾出发的时候袁熙也在行军,只是孙乾不知道而已。他是十天前离开北海的,十天的时间差足以造成致命的后果。
  沈友又叫来陈到,三人一起商量,他希望陈到能率领亲卫骑立刻出发,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北海,协助田楷作战。如果形势不对,也要保住田楷的性命,不能让袁熙捉了去。
  陈到表示反对。“孙将军给我的命令是保证将军你的安全,不是田楷的安全。北海丢了,我们还能夺回来。你要是出了任何意外,我没法向孙将军交待。袁熙可能袭击田楷,就不能袭击你?”
  沈友笑了。“从这里到北海有四百多里,如果步骑同时行军,至少要走七八天,而且将士们会比较疲惫。如果由你率亲卫骑先行,快则两天,慢则三天就能到,中间差四五天。四五天时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你先去,我就可以慢慢走,每天三四十里,做好警惕,谁能伤得了我?就算袁熙率领数万大军围住我,我也有足够的信心坚持到你和田楷来援。有士元在我身边,帮我谋划,不会有问题的。”
  庞统也支持沈友的决定,陈到虽然不赞成,还是听从了沈友的命令。他率领两百亲卫骑出发,除了将士们的坐骑,还有一百匹备马。孙乾觉得很意外,江东缺马,既然有三百匹战马,为什么不多配备一些骑士?一百匹备马太奢侈了,就算是青徐人,备马的数量也不过超过二成。按照这个比例,陈到完全可以再增加五十名骑士。
  陈到笑而不语。这一百匹战马可不仅仅是备马这么简单,这里面有孙策给他的大杀器,暂时还不能曝光,保密时间越久,突然性越强,效果越好。
  事实证明,沈友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陈到赶了两天路,刚到淳于县,就收到田楷送来的消息。五天前,袁熙率部进入北海郡,前锋大将是颜良,田楷之前就和他交过手,知道他武艺高,敢打敢拼,部下青州兵又能战,不敢硬碰硬,主动向不其方向撤退,希望早点得到沈友的增援,结果还是在复甑山被颜良追上了,截断了退路,无法动弹,等袁熙的主力一到,他就插翅难飞了。
  孙乾吓得面无人色,陈到却反而更加镇定。他一面命令骑士们下马休息,喂马,一面向求援的信使仔细打听情况。得知田楷损失并不大,只是无法突围,他松了一口气,拉开地图,反复看了又看,然后写了一封军报,派人送给沈友。
  虽然不知道陈到有什么计划,可是见陈到如此从容,孙乾莫名的安心了许多。
  “公祐兄,你别紧张,田使君早有准备,没受什么损失,战也许不能胜,守几天还是可以的。颜良虽然善战,但他也不会冒着重大伤亡强行进攻,一定会等袁熙的主力赶到,包围了田使君,才会发起进攻。”
  孙乾有些不好意思。陈到说得婉转,那是给田楷留面子,什么叫早有准备,那是随时准备,准备逃跑。估计一听说颜良来了,田楷就背起行李逃命,要不然不会三天时间就撤到了复甑山,日行五六十里,这比行军还快呢。
  “将军有何破敌妙计?”
  陈到笑笑。“我只有两百骑,不可能正面强攻颜良的人马,不过我们可以奔袭袁熙的辎重。烧掉他的粮草,他就会阵脚大乱。公祐兄,你是北海人,袁熙会走哪条路,你应该很清楚吧。”
  孙乾也笑了起来。这个办法好,烧掉粮草,不管袁熙有多少人马都会不战自乱。他当然熟悉地形,唯一担心的就是陈到只有两百骑,袁熙派去护送粮草辎重的人至少两三千人,十倍的兵力差距,陈到突袭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将军,两百骑是不是太少了?要不要我再联络几家,集结个两三百骑还是有可能的。”
  陈到摇摇头。“我怕他们跟不上,反而打草惊蛇。”
  第1292章 孔融与祢衡
  袁熙站在路边,拱着手,看着郑玄的马车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官道尽头,才慢慢直起腰,看看四周,不动声色的用拳头捶了捶腰。逢纪看了过去,随即又将眼神瞟了开去,走到一旁,与其他客人热情的交谈起来。
  袁熙很感激。他不是想偷懒,实在是这两天太辛苦,白天接待客人,不停的鞠躬行礼,晚上还要处理军务,一坐就是半夜,这腰腿实在有些受不了。每到这时候,他就有些担心,自己刚刚二十出头都承受不住,父亲年近半百,他的身体能行吗?
  虽然袁绍人前一始既往地身躯伟岸,精神抖擞,可是作为儿子,袁熙上次回邺城述职,有机会和袁绍独处,他分明感觉到袁绍的精神不如以往,髡边的白发就像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已经无法忽视,只能用墨染。墨染的头发固然黑,却没有神采,感觉总有点怪怪的。
  用逢纪的话说,染发表明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衰老,只是不肯承认这一点。长兄袁谭战败被俘,三弟袁尚年幼,如果袁绍突然倒下,袁熙无疑有机会继承他的事业。明白了这一点,袁熙也就精神抖擞起来。得知袁绍正月出兵,他立刻响应,也提前出兵,抢占青州。
  如果不是大儒郑玄终于接受了他的邀请,在临淄盘桓了几日,他说不定已经抓住田楷了。前锋颜良传来消息,他正在追击田楷,已经在复甑山附近截住了田楷,只等他去合围。田楷还有两万多人,颜良能够击败他,却很难抓住他。
  公孙瓒是死敌,田楷作为公孙瓒的旧部,如果能生擒他,无疑是对公孙瓒的一个沉重打击。
  一想到马上就要开始艰苦的行军,袁熙就有些头疼。军中之苦,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明白。不仅身体劳累,心理压力也非常大,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尤其是这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田楷,还有孙策的部下,更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
  兄长袁谭的战败被俘就像总在眼前的泰山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