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10节
周瑜摇头婉拒。曹操虽然没有进攻秭归,但他“攻占”巫县,入侵已成事实,在张纮、郭嘉的安排下,这个消息已经传遍荆州,百姓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屯田的百姓,这些人来自中原或者关中,厌恶了战争,好容易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曹操又来挑事,他们非常愤怒。现在到秋收还有三个月,到时候是不管是征发徭役还是加赋,阻力应该都不会太大。
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可以出征了。这一次征途漫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即使是攻占益州南部诸郡也要好几年吧。他可舍不得蔡琰跟着他钻山沟。
军中之苦,我一个人尝就够了。周瑜看着远处的画舫,眉梢轻扬,眼神温柔。
孙策假咳了两声,将周瑜从春梦中叫回来。周瑜有些尴尬,连忙拱手谢罪。孙策摆摆手。“行啦,我也不耽误你们俩口子团聚。既然曹操没有进逼秭归,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你就将夷陵的事交给娄圭,抓紧时间调整一下,将士们以前欠的休假全部休掉,该办的事都办了,将家里安顿好,心无旁骛的出征。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出面的尽快提出来。再过几日,我就要去襄阳,那边准备得差不多了。”
“喏。”周瑜躬身领命。
第1898章 所谋者大
安排周瑜率部从江南进入益州南部,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曹操占据益州,以戏志才、法正等人为辅,比刘备占据益州更麻烦。荀攸设计,放弃巫县,诱曹操东进,曹操却没有中计,吞下了巫县,坚决不肯再进一步。就战略而言,荀攸并没有输,还有充足的后招,就战术而言,曹操却占了些便宜。
希望曹操像刘备一样老夫聊发少年狂,率数万大军东进,是不太现实的事。至少目前不太可能。曹操不是没有飘的时候,但他在大局上要比刘备高出一个层次,夷陵之战那样的事不太可能在他身上出现。
更何况他不仅有戏志才,有辛评,还有法正。法正现在还年轻,但这个人成长起来会很快。
不能智取,只能强攻,偏偏强攻也不太现实。黄月英改造的楼船主要用于航海,并不适合在长江中航行,尤其是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三峡。增加了水轮后,推进速度、操作灵活性有明显提升,却无法解决在长江中航行的问题。逆水而上,他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智取机会不大,强攻优势有限,他只得另辟蹊径,在武陵开辟战场,迂回前进。
江南多山多丘陵,其实并不是行军作战的上选。如果仅为益州而言,孙策不会这么干。他可以等到天下大定,益州孤立时再进攻。可是考虑到将来的南亚拓边,丛林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课题,他愿意让周瑜去尝试,去实践,哪怕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人才大多不安份,与其让他们内耗,不如让他们去拓边,去试探利益与代价的边界,达到新的平衡。寒门出身,需要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将领们如此,人才济济的汝颍系也是如此。吴国初建,只有郭嘉进入权力核心,这是既有形势的正常发展,也是他有意抑制汝颍系的措施。但是他很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汝颍系有着其他地域难以企及的深厚底蕴,是不可能一直排除在核心之外的。
孙策对周瑜期望很高。他希望周瑜不仅能完成原本历史上没有完成的益州攻略,立下与赫赫战功,证明他九都督之首实至名归,还能更进一步,占领南亚。秦汉时中原政权已经深入南亚,一直到大海之滨,但是这个趋势不仅没能继续,反而严重受挫,被安史之乱、藩镇之祸拖得筋疲力竭的唐朝对南亚的控制越来越弱,华夏文明从开放走向保守,安南独立也是一个标志。孙策想扭转这个趋势,自然不会放松对南亚的关注。
孙坚、孙权都承担不起这样的使命,周瑜也许可以。
只是眼前的周瑜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征程需要多久,对孙策的建议置若罔闻,不肯让蔡琰跟着他吃苦。对这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中二行为,孙策表示无语,也不想说破,坐等这对文青夫妻被现实打脸。他能做的就是添一把柴,让周瑜在出征之前与蔡琰多相聚一段时间。
现在有多甜,将来就有多酸。不如此,岂能表现我伟大穿越者的高瞻远瞩、先见之明。
该谈的计划都谈得差不多了,细节会由郭嘉与荀攸沟通。即使是那样的智者,也未必清楚事情会发展到哪一部,他们身陷局中,被教化蛮夷的伟大理想所鼓舞,被汝颍系的利益诉求推着向前走,身不由己,全力以赴。孙策和周瑜相对轻松,聊起了家长里短,风花雪月。
他们是最好的战友,但他们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会越来越少。
……
两天后,孙策留下周瑜夫妇在君山,起程赶往襄阳。
半路上,孙策收到了朝廷的回复。不出孙策所料,朝廷对曹操的敷衍非常不满,矢口否认是幕后主使,声称已经下诏切责,希望曹操能够撤出巫县。如果曹操不识时务,将授权孙策发起对益州的攻击。
对朝廷的伎俩,孙策心知肚明,却不点破。他请张纮亲自执笔,又写了一封奏疏,历数曹操过往的劣迹,从追随袁绍到入主益州以来觊觎荆州的恶劣行为,义正辞严地要求朝廷罢免曹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他愿意以大将军的身份跨马掠阵,身先士卒,讨伐曹操。
诏书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怎么决定,他并不关注,那些嘴仗自有杨修、蒋干负责,他关注的只是如何发起汉中攻势,并保证汉中攻势能在可控范围以内,不会成为溃疡。
等他到达襄阳时,不仅徐晃出城迎接,南阳督黄忠也赶到了,一直驻守湖阳的邓展更是早早赶到襄阳,已经在襄阳书院读了几天书。邓展的武艺极好,却不是匹夫之勇,他的学问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对《汉书》颇有研究,公务之余为《汉书》作注,深得蔡邕欣赏,年初去秣陵看风水的时候还专门向孙策提及。
君臣见面,有说不完的话,气氛非常热烈。
经过一番讨论,孙策做出了人员安排,由黄忠任主将,徐晃、邓展为副,并调徐庶助阵,共一万五千余人,以步卒为主,辅以一部分水师运粮。孙策本人留驻襄阳,负责全面调度。
黄忠等人轰然应诺,分头准备。
孙策留下徐晃,问了一下关羽父亲关毅的情况,然后让徐晃给关羽写一封信:我要出征了,无法再照顾你的父亲,是你自己来襄阳,还是我派人送你父亲去幽州?
……
武关。
徐庶扶着城墙,静静的看着城中正在演练攻防的将士,眼神不舍。
从初平三年来到武关,他在这里渡过了六年时光。这是平静的六年,也是沉淀的六年。他在这里练兵,在这里读书,在这里磨砺自己的爪牙,在这里看着孙策捷报频传,研读每一份战纪,揣摩孙策的战法,如今终于等到了自己亮出爪牙的机会。这六年来,他无时不刻不在等待孙策的命令,盼望着一飞冲天的机会。没想到临行之际,他却有些留恋起来。
这里积淀了他太多的记忆。
奉命前来接任的田弘成看在眼里,笑眯眯地说道:“徐将军,有什么人你需要带走的,你尽管带走。吴王有诏,不管你有什么要求,我都不能阻拦。”
徐庶看看田弘成。这是孙策新政的典型受益者,讲武堂的肆业生,由一个普通士卒积功至武关都尉,有生之年只要不犯大错,跻身二千石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对孙策的忠诚毋须怀疑,在析县做都尉的治绩也很显眼,将武关交给他是可以放心的。
“田都尉,这些都是守城兵,擅长的是城池攻防,我全部留给你。如果有敌人来犯,你可以信赖他们的能力。野战兵我带走了,你在析县多年,经常入山剿匪,对野战并不陌生。我给你留一些熟悉地形的斥候,你抓紧时间熟悉附近的地形,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田弘成连连拱手表示感谢。析县离武关很近,他对徐庶练兵的能力早就很佩服,孙策让他来接管武关,等于送给他一个功劳。该做的徐庶都做好了,他只要按照徐庶的既定章程做就可以。
徐庶又把相关的将士叫了上来,介绍给田弘成。一一交待完毕后,他与部下拱手作别,转身下了城墙。行李早就收拾好了,随他出征的野战兵也在关外列阵,徐庶出了城,翻身上马。
“出发!”
第1899章 利之所在
长安,未央宫,清凉殿。
天子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庄重,只是眉眼间有一丝丝掩饰不住的得意。
杨修面对天子,躬身再拜,言辞恳切。“陛下,天下易动难安,曹操负谗背讥,不思自省,反而出兵征伐,行事荒悖,有负陛下重托。陛下不宜姑息,宜下诏切责,以安大将军之心。”
天子干咳了两声。“杨卿,依我看,大将军之心似乎并不能因此而安。他移师襄阳,调兵遣将,欲讨伐汉中,难道是三峡难进,所以打算溯沔水而上?”
杨修一声长叹。“陛下,三峡难进,沔水也不容易。千里水路,山高林密,孤身行走都很难,何况是携带器甲兵杖,牵马曳车?兵少则无法克敌,兵多则消耗过重,绝非上策。吴懿之前就有侵扰襄阳的劣迹,如今曹操沿江而下,他岂能安居不动?大将军移师襄阳,大张旗鼓,正是知道征战不易,欲吓阻吴懿而已。请陛下明察,一旦出师,荆州骚动,钱粮空耗,朝廷的赋税怕是又无法及时支付了。”
天子轻声叹息。至于是附和杨修还是什么,就只有他知道了。“杨卿,朝廷也不愿横生事端,已经下诏切责曹操,只是路途遥远,也不知道诏书到了没有。再者,大将军年轻气盛,虎视汉中,也容易激化矛盾,不利调解。这样吧,朝廷再下诏书,尽量劝说,你也传书大将军,请他给朝廷一些时间,不要冲动,轻启战衅。”
杨修连声叹息,躬身再拜,起身退出。
天子长身而起,目送杨修下殿。这不是对杨修本人的尊敬,而是对大将军孙策的礼敬。不管怎么说,孙策面子上对朝廷还是很客气的,投桃报李,朝廷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看着杨修出了殿,天子才重新坐了回去,嘴角微挑,说不出的满意。曹操自以为得计,拿下巫县就不前进了,敷衍朝廷,可是他却忘了一件事:他不想主动挑战孙策,孙策却不会放过他,如今周瑜守江陵,孙策却到了襄阳,准备进攻汉中,曹操还能躲吗?
有些事,不是躲就能躲得掉的。
回想着杨修的无奈,天子越发兴奋,命人取来地图,铺在案上,看着从襄阳到汉中的那一段曲曲折折的山路,心情大好。三峡险峻,即使孙策有楼船也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汉中作为突破口。可是这条路也不好走啊,不仅没有大路可走,沿途还有地方豪强甚至土匪山贼据险而守,要想一路突击前进,没有两三年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两三年时间,孙策要消耗多少钱粮?据刘巴估计,以一万人计算,一年就需要三十亿的开支,加上江陵的驻军,每年至少六七十亿。万一受挫,将士伤亡过大,救治和抚衅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总额完全有可能超过百亿。
即使孙策有钱,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刘晔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接下来就看袁谭的了。如果袁谭也能出兵,孙策两线作战,他肯定支撑不住。到时候他是会向朝廷屈服,还是硬撑到底?
天子很好奇。
这时候就能看出关中的优势了。朝廷也许暂时没有主动出击的实力,可是倚仗地利闭关自守绰绰有余。孙策却不同,中原地势平坦,不论是长江还是黄河,他都是下游,进攻会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防守同样任务艰巨,形势被动。他这些年一直在征战,有时候未必是他好战,而是不战则亡,不得不战。
令君当初迁都的建议真是太正确了。
天子一边想着,一边派人去请荀彧、刘晔。刘晔来得快一些,很快就到了。看完杨修刚刚递上来的奏疏,他笑了一声,心情和天子一样轻松,但他不像天子那样容易满足。
“陛下,曹操逡巡不前,有悖朝廷之意,需要再提醒他一下。三峡易进难退,可以从其他地方发起攻势嘛,怎么能隔着三百里对峙?”
天子深以为然,和刘晔商量,要求曹操加大攻势。如果他不努力,敷衍了事,那朝廷就安排其他人接手益州,至少要安排几个人到益州担任太守,直接负责对荆州的攻势。
当然,眼下最需要增加压力的倒不是益州,而是幽州、冀州和并州,刘备、袁谭和贾诩一点动静也没有,他们想干什么?曹操已经出兵了,他们也不能闲着。
……
杨修出了未央宫,没有回大将军府,而是直接来到建章宫羽林骑营。
马超正在练兵,羽林骑士轮番上阵,练习射艺和矛法。马超担任羽林中郎将后对练兵抓得非常紧,一是习惯使然,当初跟着孙策作战,深知精兵的威力;二是不想让吕布比下去。个人较量,他没什么胜算,羽林骑的装备要比并州军强很多,总不能也输给吕布。
看到杨修来,马超很意外,连忙将杨修迎了进去,吩咐人上酒。
杨修入座,开门见山的对马超说明了情况,曹操挑衅,攻占巫县,大将军要给他一个教训,准备派黄忠进攻汉中,需要马腾从武都方面予以牵制,夹击吴懿。
马超正中下怀,只要孙策用得上马家,马家就有利可图。但他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孙策为什么会选择仰攻汉中,这条路可不好走,全是山路不说,还人烟稀少,无法就地取食,只能自行携带所需粮草,对后勤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即使有水路可用,逆流而上也是个问题。
杨修坦言,这也是没办法,沔水虽然难走,总比长江好走一些。况且巫县被曹操攻占,江陵随时处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取道沔水,还有机会绕过三峡,由房陵、上庸一带直插扞关。在山地战上,孙策的胜算更大一些,吴懿的能力也不如曹操,两害相权取其轻,攻汉中自然要比直接攻巫县好一些。
取汉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打通与武都的通道,凉州的战马就可以顺着沔水而下,直达南阳。马超上次送的几匹凉州马,他已经派人送给孙策了,孙策非常满意,希望能多买一些用于甲骑,价格好商量。
马超大笑,欣然同意。曹操与孙策开战,开心的不仅是天子,马家父子也很开心。去年在下辩大战一场,曹操折了曹纯,憋了一肚子怨气,一直想重新开战,夺取武都,现在曹操与孙策开打,武都就安全了,马腾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笼络、训练羌人,提升实力。等他准备好了,不用曹操来打,他也会主动进攻益州。
益州有粮,可以与武都互补。
……
杨修与马超谈了半天,吃了一顿饭,起身回府。
荀彧正在等他,一个人坐在堂上喝茶。茶已经喝得没了滋味,心情也有些低落。
杨修命人换了新茶,还没说话,先取出一摞报纸扔在荀彧面前。“看看你们做的好事,荆州百姓已经开始骂人了。”
荀彧已经从刘晔的口中知道荆州出了一个新事物叫报纸,但他本人还没看过实物。刘晔手里可能有,但没有提供给他。他打开两份看了看,明白了其中原委,这几份报纸都在最醒目的位置报道了曹操进攻巫县,挑起战争的事,而且言语连及朝廷,有怨诽之嫌,的确不宜公布。
“这就是报纸?”荀彧喝了一口新茶。“是郭奉孝还是张子纲的建议?很有创见啊。”
“都不是。”杨修淡淡地说道:“是印书坊自己的主意。印书的技术公布之后,印书坊遍地开花,生意不好做,就有人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这个也能赚钱?看来荆州的民生真的不错,普通百姓还有闲钱买这东西看。”
“这又不贵,订一个月才一个五铢钱,是人都买得起。”
“噗!”荀彧一口水全喷在报纸上,上面的文字立刻晕开,荀彧连忙用水去擦,一不小心就捅烂了。显然易见,这种纸并不是什么好纸,成本应该不高。可是即便如此,一个月六份报纸才一个钱也太便宜了,有能力订阅的人一定不少。
“这么便宜?”
“成本价而已,能贵到哪儿去。”
“既然无利可图,印坊干嘛要印这东西?”
杨修笑而不语。荀彧随即又明白了。“煽动民意?这是各郡太守府掏钱,还是州里掏钱?”
杨修撇了撇嘴,意味深长的一声轻叹。“荀文若,你和朝廷一样,积习太深,总以旧眼光看新事物,已经跟不上张相的步伐了。别总想着煽动民意好不好?大将军不是党人,不喜欢那一套。”他顿了顿,又道:“谁说报纸便宜就不能赚钱?你以为那些开设印书坊的人都是傻子,专做不赚钱的生意?真要不赚钱,这东西还能这么流行,各县都争着出,险些打起来?”
荀彧茫然不解。他真不清楚这报纸是怎么赚钱的,直到他翻到报纸背面,看到那些宣传新产品的内容,这才灵光一现,恍然大悟。
“是这些在上面刊登产品信息的人给钱?”
杨修笑了,调侃道:“你看,利之所在,不仅人人可为贲诸,还可为良平,又何必张相、郭祭酒?他们才没时间关心这些事呢,他们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忙。”
第190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荀彧云淡风轻,一笑置之。“德祖,大将军真要攻汉中?”
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可以出征了。这一次征途漫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即使是攻占益州南部诸郡也要好几年吧。他可舍不得蔡琰跟着他钻山沟。
军中之苦,我一个人尝就够了。周瑜看着远处的画舫,眉梢轻扬,眼神温柔。
孙策假咳了两声,将周瑜从春梦中叫回来。周瑜有些尴尬,连忙拱手谢罪。孙策摆摆手。“行啦,我也不耽误你们俩口子团聚。既然曹操没有进逼秭归,暂时不会有什么战事,你就将夷陵的事交给娄圭,抓紧时间调整一下,将士们以前欠的休假全部休掉,该办的事都办了,将家里安顿好,心无旁骛的出征。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出面的尽快提出来。再过几日,我就要去襄阳,那边准备得差不多了。”
“喏。”周瑜躬身领命。
第1898章 所谋者大
安排周瑜率部从江南进入益州南部,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曹操占据益州,以戏志才、法正等人为辅,比刘备占据益州更麻烦。荀攸设计,放弃巫县,诱曹操东进,曹操却没有中计,吞下了巫县,坚决不肯再进一步。就战略而言,荀攸并没有输,还有充足的后招,就战术而言,曹操却占了些便宜。
希望曹操像刘备一样老夫聊发少年狂,率数万大军东进,是不太现实的事。至少目前不太可能。曹操不是没有飘的时候,但他在大局上要比刘备高出一个层次,夷陵之战那样的事不太可能在他身上出现。
更何况他不仅有戏志才,有辛评,还有法正。法正现在还年轻,但这个人成长起来会很快。
不能智取,只能强攻,偏偏强攻也不太现实。黄月英改造的楼船主要用于航海,并不适合在长江中航行,尤其是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三峡。增加了水轮后,推进速度、操作灵活性有明显提升,却无法解决在长江中航行的问题。逆水而上,他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智取机会不大,强攻优势有限,他只得另辟蹊径,在武陵开辟战场,迂回前进。
江南多山多丘陵,其实并不是行军作战的上选。如果仅为益州而言,孙策不会这么干。他可以等到天下大定,益州孤立时再进攻。可是考虑到将来的南亚拓边,丛林战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课题,他愿意让周瑜去尝试,去实践,哪怕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人才大多不安份,与其让他们内耗,不如让他们去拓边,去试探利益与代价的边界,达到新的平衡。寒门出身,需要用战功来证明自己的将领们如此,人才济济的汝颍系也是如此。吴国初建,只有郭嘉进入权力核心,这是既有形势的正常发展,也是他有意抑制汝颍系的措施。但是他很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汝颍系有着其他地域难以企及的深厚底蕴,是不可能一直排除在核心之外的。
孙策对周瑜期望很高。他希望周瑜不仅能完成原本历史上没有完成的益州攻略,立下与赫赫战功,证明他九都督之首实至名归,还能更进一步,占领南亚。秦汉时中原政权已经深入南亚,一直到大海之滨,但是这个趋势不仅没能继续,反而严重受挫,被安史之乱、藩镇之祸拖得筋疲力竭的唐朝对南亚的控制越来越弱,华夏文明从开放走向保守,安南独立也是一个标志。孙策想扭转这个趋势,自然不会放松对南亚的关注。
孙坚、孙权都承担不起这样的使命,周瑜也许可以。
只是眼前的周瑜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征程需要多久,对孙策的建议置若罔闻,不肯让蔡琰跟着他吃苦。对这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中二行为,孙策表示无语,也不想说破,坐等这对文青夫妻被现实打脸。他能做的就是添一把柴,让周瑜在出征之前与蔡琰多相聚一段时间。
现在有多甜,将来就有多酸。不如此,岂能表现我伟大穿越者的高瞻远瞩、先见之明。
该谈的计划都谈得差不多了,细节会由郭嘉与荀攸沟通。即使是那样的智者,也未必清楚事情会发展到哪一部,他们身陷局中,被教化蛮夷的伟大理想所鼓舞,被汝颍系的利益诉求推着向前走,身不由己,全力以赴。孙策和周瑜相对轻松,聊起了家长里短,风花雪月。
他们是最好的战友,但他们相聚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会越来越少。
……
两天后,孙策留下周瑜夫妇在君山,起程赶往襄阳。
半路上,孙策收到了朝廷的回复。不出孙策所料,朝廷对曹操的敷衍非常不满,矢口否认是幕后主使,声称已经下诏切责,希望曹操能够撤出巫县。如果曹操不识时务,将授权孙策发起对益州的攻击。
对朝廷的伎俩,孙策心知肚明,却不点破。他请张纮亲自执笔,又写了一封奏疏,历数曹操过往的劣迹,从追随袁绍到入主益州以来觊觎荆州的恶劣行为,义正辞严地要求朝廷罢免曹操。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他愿意以大将军的身份跨马掠阵,身先士卒,讨伐曹操。
诏书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怎么决定,他并不关注,那些嘴仗自有杨修、蒋干负责,他关注的只是如何发起汉中攻势,并保证汉中攻势能在可控范围以内,不会成为溃疡。
等他到达襄阳时,不仅徐晃出城迎接,南阳督黄忠也赶到了,一直驻守湖阳的邓展更是早早赶到襄阳,已经在襄阳书院读了几天书。邓展的武艺极好,却不是匹夫之勇,他的学问也非常不错,尤其是对《汉书》颇有研究,公务之余为《汉书》作注,深得蔡邕欣赏,年初去秣陵看风水的时候还专门向孙策提及。
君臣见面,有说不完的话,气氛非常热烈。
经过一番讨论,孙策做出了人员安排,由黄忠任主将,徐晃、邓展为副,并调徐庶助阵,共一万五千余人,以步卒为主,辅以一部分水师运粮。孙策本人留驻襄阳,负责全面调度。
黄忠等人轰然应诺,分头准备。
孙策留下徐晃,问了一下关羽父亲关毅的情况,然后让徐晃给关羽写一封信:我要出征了,无法再照顾你的父亲,是你自己来襄阳,还是我派人送你父亲去幽州?
……
武关。
徐庶扶着城墙,静静的看着城中正在演练攻防的将士,眼神不舍。
从初平三年来到武关,他在这里渡过了六年时光。这是平静的六年,也是沉淀的六年。他在这里练兵,在这里读书,在这里磨砺自己的爪牙,在这里看着孙策捷报频传,研读每一份战纪,揣摩孙策的战法,如今终于等到了自己亮出爪牙的机会。这六年来,他无时不刻不在等待孙策的命令,盼望着一飞冲天的机会。没想到临行之际,他却有些留恋起来。
这里积淀了他太多的记忆。
奉命前来接任的田弘成看在眼里,笑眯眯地说道:“徐将军,有什么人你需要带走的,你尽管带走。吴王有诏,不管你有什么要求,我都不能阻拦。”
徐庶看看田弘成。这是孙策新政的典型受益者,讲武堂的肆业生,由一个普通士卒积功至武关都尉,有生之年只要不犯大错,跻身二千石是意料之中的事。他对孙策的忠诚毋须怀疑,在析县做都尉的治绩也很显眼,将武关交给他是可以放心的。
“田都尉,这些都是守城兵,擅长的是城池攻防,我全部留给你。如果有敌人来犯,你可以信赖他们的能力。野战兵我带走了,你在析县多年,经常入山剿匪,对野战并不陌生。我给你留一些熟悉地形的斥候,你抓紧时间熟悉附近的地形,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田弘成连连拱手表示感谢。析县离武关很近,他对徐庶练兵的能力早就很佩服,孙策让他来接管武关,等于送给他一个功劳。该做的徐庶都做好了,他只要按照徐庶的既定章程做就可以。
徐庶又把相关的将士叫了上来,介绍给田弘成。一一交待完毕后,他与部下拱手作别,转身下了城墙。行李早就收拾好了,随他出征的野战兵也在关外列阵,徐庶出了城,翻身上马。
“出发!”
第1899章 利之所在
长安,未央宫,清凉殿。
天子正襟危坐,神情肃穆庄重,只是眉眼间有一丝丝掩饰不住的得意。
杨修面对天子,躬身再拜,言辞恳切。“陛下,天下易动难安,曹操负谗背讥,不思自省,反而出兵征伐,行事荒悖,有负陛下重托。陛下不宜姑息,宜下诏切责,以安大将军之心。”
天子干咳了两声。“杨卿,依我看,大将军之心似乎并不能因此而安。他移师襄阳,调兵遣将,欲讨伐汉中,难道是三峡难进,所以打算溯沔水而上?”
杨修一声长叹。“陛下,三峡难进,沔水也不容易。千里水路,山高林密,孤身行走都很难,何况是携带器甲兵杖,牵马曳车?兵少则无法克敌,兵多则消耗过重,绝非上策。吴懿之前就有侵扰襄阳的劣迹,如今曹操沿江而下,他岂能安居不动?大将军移师襄阳,大张旗鼓,正是知道征战不易,欲吓阻吴懿而已。请陛下明察,一旦出师,荆州骚动,钱粮空耗,朝廷的赋税怕是又无法及时支付了。”
天子轻声叹息。至于是附和杨修还是什么,就只有他知道了。“杨卿,朝廷也不愿横生事端,已经下诏切责曹操,只是路途遥远,也不知道诏书到了没有。再者,大将军年轻气盛,虎视汉中,也容易激化矛盾,不利调解。这样吧,朝廷再下诏书,尽量劝说,你也传书大将军,请他给朝廷一些时间,不要冲动,轻启战衅。”
杨修连声叹息,躬身再拜,起身退出。
天子长身而起,目送杨修下殿。这不是对杨修本人的尊敬,而是对大将军孙策的礼敬。不管怎么说,孙策面子上对朝廷还是很客气的,投桃报李,朝廷自然也不能怠慢了。
看着杨修出了殿,天子才重新坐了回去,嘴角微挑,说不出的满意。曹操自以为得计,拿下巫县就不前进了,敷衍朝廷,可是他却忘了一件事:他不想主动挑战孙策,孙策却不会放过他,如今周瑜守江陵,孙策却到了襄阳,准备进攻汉中,曹操还能躲吗?
有些事,不是躲就能躲得掉的。
回想着杨修的无奈,天子越发兴奋,命人取来地图,铺在案上,看着从襄阳到汉中的那一段曲曲折折的山路,心情大好。三峡险峻,即使孙策有楼船也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汉中作为突破口。可是这条路也不好走啊,不仅没有大路可走,沿途还有地方豪强甚至土匪山贼据险而守,要想一路突击前进,没有两三年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两三年时间,孙策要消耗多少钱粮?据刘巴估计,以一万人计算,一年就需要三十亿的开支,加上江陵的驻军,每年至少六七十亿。万一受挫,将士伤亡过大,救治和抚衅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总额完全有可能超过百亿。
即使孙策有钱,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刘晔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半,接下来就看袁谭的了。如果袁谭也能出兵,孙策两线作战,他肯定支撑不住。到时候他是会向朝廷屈服,还是硬撑到底?
天子很好奇。
这时候就能看出关中的优势了。朝廷也许暂时没有主动出击的实力,可是倚仗地利闭关自守绰绰有余。孙策却不同,中原地势平坦,不论是长江还是黄河,他都是下游,进攻会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防守同样任务艰巨,形势被动。他这些年一直在征战,有时候未必是他好战,而是不战则亡,不得不战。
令君当初迁都的建议真是太正确了。
天子一边想着,一边派人去请荀彧、刘晔。刘晔来得快一些,很快就到了。看完杨修刚刚递上来的奏疏,他笑了一声,心情和天子一样轻松,但他不像天子那样容易满足。
“陛下,曹操逡巡不前,有悖朝廷之意,需要再提醒他一下。三峡易进难退,可以从其他地方发起攻势嘛,怎么能隔着三百里对峙?”
天子深以为然,和刘晔商量,要求曹操加大攻势。如果他不努力,敷衍了事,那朝廷就安排其他人接手益州,至少要安排几个人到益州担任太守,直接负责对荆州的攻势。
当然,眼下最需要增加压力的倒不是益州,而是幽州、冀州和并州,刘备、袁谭和贾诩一点动静也没有,他们想干什么?曹操已经出兵了,他们也不能闲着。
……
杨修出了未央宫,没有回大将军府,而是直接来到建章宫羽林骑营。
马超正在练兵,羽林骑士轮番上阵,练习射艺和矛法。马超担任羽林中郎将后对练兵抓得非常紧,一是习惯使然,当初跟着孙策作战,深知精兵的威力;二是不想让吕布比下去。个人较量,他没什么胜算,羽林骑的装备要比并州军强很多,总不能也输给吕布。
看到杨修来,马超很意外,连忙将杨修迎了进去,吩咐人上酒。
杨修入座,开门见山的对马超说明了情况,曹操挑衅,攻占巫县,大将军要给他一个教训,准备派黄忠进攻汉中,需要马腾从武都方面予以牵制,夹击吴懿。
马超正中下怀,只要孙策用得上马家,马家就有利可图。但他还是有些不太明白孙策为什么会选择仰攻汉中,这条路可不好走,全是山路不说,还人烟稀少,无法就地取食,只能自行携带所需粮草,对后勤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即使有水路可用,逆流而上也是个问题。
杨修坦言,这也是没办法,沔水虽然难走,总比长江好走一些。况且巫县被曹操攻占,江陵随时处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取道沔水,还有机会绕过三峡,由房陵、上庸一带直插扞关。在山地战上,孙策的胜算更大一些,吴懿的能力也不如曹操,两害相权取其轻,攻汉中自然要比直接攻巫县好一些。
取汉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打通与武都的通道,凉州的战马就可以顺着沔水而下,直达南阳。马超上次送的几匹凉州马,他已经派人送给孙策了,孙策非常满意,希望能多买一些用于甲骑,价格好商量。
马超大笑,欣然同意。曹操与孙策开战,开心的不仅是天子,马家父子也很开心。去年在下辩大战一场,曹操折了曹纯,憋了一肚子怨气,一直想重新开战,夺取武都,现在曹操与孙策开打,武都就安全了,马腾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笼络、训练羌人,提升实力。等他准备好了,不用曹操来打,他也会主动进攻益州。
益州有粮,可以与武都互补。
……
杨修与马超谈了半天,吃了一顿饭,起身回府。
荀彧正在等他,一个人坐在堂上喝茶。茶已经喝得没了滋味,心情也有些低落。
杨修命人换了新茶,还没说话,先取出一摞报纸扔在荀彧面前。“看看你们做的好事,荆州百姓已经开始骂人了。”
荀彧已经从刘晔的口中知道荆州出了一个新事物叫报纸,但他本人还没看过实物。刘晔手里可能有,但没有提供给他。他打开两份看了看,明白了其中原委,这几份报纸都在最醒目的位置报道了曹操进攻巫县,挑起战争的事,而且言语连及朝廷,有怨诽之嫌,的确不宜公布。
“这就是报纸?”荀彧喝了一口新茶。“是郭奉孝还是张子纲的建议?很有创见啊。”
“都不是。”杨修淡淡地说道:“是印书坊自己的主意。印书的技术公布之后,印书坊遍地开花,生意不好做,就有人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这个也能赚钱?看来荆州的民生真的不错,普通百姓还有闲钱买这东西看。”
“这又不贵,订一个月才一个五铢钱,是人都买得起。”
“噗!”荀彧一口水全喷在报纸上,上面的文字立刻晕开,荀彧连忙用水去擦,一不小心就捅烂了。显然易见,这种纸并不是什么好纸,成本应该不高。可是即便如此,一个月六份报纸才一个钱也太便宜了,有能力订阅的人一定不少。
“这么便宜?”
“成本价而已,能贵到哪儿去。”
“既然无利可图,印坊干嘛要印这东西?”
杨修笑而不语。荀彧随即又明白了。“煽动民意?这是各郡太守府掏钱,还是州里掏钱?”
杨修撇了撇嘴,意味深长的一声轻叹。“荀文若,你和朝廷一样,积习太深,总以旧眼光看新事物,已经跟不上张相的步伐了。别总想着煽动民意好不好?大将军不是党人,不喜欢那一套。”他顿了顿,又道:“谁说报纸便宜就不能赚钱?你以为那些开设印书坊的人都是傻子,专做不赚钱的生意?真要不赚钱,这东西还能这么流行,各县都争着出,险些打起来?”
荀彧茫然不解。他真不清楚这报纸是怎么赚钱的,直到他翻到报纸背面,看到那些宣传新产品的内容,这才灵光一现,恍然大悟。
“是这些在上面刊登产品信息的人给钱?”
杨修笑了,调侃道:“你看,利之所在,不仅人人可为贲诸,还可为良平,又何必张相、郭祭酒?他们才没时间关心这些事呢,他们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忙。”
第190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荀彧云淡风轻,一笑置之。“德祖,大将军真要攻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