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14节
听了徐庶的分析,黄忠豁然开朗,以前有些不太清楚的问题现在变得一目了然。他明白了孙策为他组建这个班子的良苦用心。徐庶足智多谋,有见识,堪当副将。徐晃为人谨慎细致,是个侦察的好手。邓展为人稳重,又通晓屯田,熟悉后勤。这三个人各有所长,不可替代。
黄忠随即请邓展、徐晃来议事,为徐庶接风。四个人一边小酌,一边讨论,邓展、徐晃和黄忠差不多,都赞成徐庶的建议,建议调整作战方式,改变任务重心。
邓展随即提出包围房陵,抢收庄稼的建议。他在湖阳多年,一直负责屯田,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不管多么精锐的将士,一旦断粮,不战自溃。房陵、上庸等地之所以能成为县治,就是因此这些地方有可耕种的土地,正是这些土地产出的粮食供应县中的百姓和官员。
控制了这些粮食,城池不攻自破。周瑜、荀攸当初制定计划时安排在七月出兵,应该就是考虑到了这个时间点的特殊意义。
黄忠很满意。他本来还在为如何攻城犯愁。山地行军,无法携带大型攻城器器械,就地制作也有不小的麻烦,如果能不用攻城就能解决问题,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
黄忠随即安排任务,徐晃率部赶往上庸,将上庸的守军堵在城里,不让他们出城收割,如果挡不住就一把火烧了。总而言之,不能让城中的守军得到粮食补给,让他们面临断粮的困境。邓展、徐庶则留在房陵,集中精力,准备抢收房陵城外的庄稼。
安排妥当,黄忠随即写了一封军报,派人送往襄阳,向孙策汇报战术的调整和可能的影响。任务重心调整后,最大的影响就是作战时间增长,他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攻克任何一个县城,必须让孙策做好等待的心理准备,必要时可能还要再运一些粮食。
围城就是拼实力,看谁耗得起。
……
见黄忠驻扎在城外,围而不攻,房陵长许义急了。
秋收将近,如果不能收割,仅凭城里的余粮,他支撑不了太久。房陵原本就不是富庶之县,耕地有限,每年的收成勉强能满足一年的消耗,积储不多。为了能让他坚持更长时间,吴懿从汉中运来了一些粮食,毕竟数量有限,一旦城外的粮食被黄忠收走,他最多再守两三个月。
可是城外的粮食也足以支撑黄忠再围两个月,两三个月后,要么吴懿派兵解围,要么他举城投降。让他正面突击黄忠的大营是不可能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算他不懂军事,仅从双方将士的精气神也能看得出来,他手下那些部曲根本不是荆州军的对手。
汉中是吴懿的,丢了就丢了。部曲却是他许家的,死一个少一个。
他派人出城,向吴懿求援。
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从第二天开始,他派出去的信使陆续被黄忠送了回来,有的还活着,有的则身首异处,有的干脆只有一颗首级。活着回来的斥候也像是见了鬼似的惊魂未定。他们一出城就被盯上了,荆州军的斥候像不散的阴魂,追得他们不敢闭眼,那些人不仅装备好,武艺高强,而且熟悉地形,走山路比他们还利落,有的还带着狗,闻着一点味儿就追上来,怎么也甩不掉。
许义不服,又派出一批信使,人数更多,分头出城。为了确保有人能突出重围,许义还派出三十名部曲,分作三组,每组十人,从不同的方向突围。斥候通常是以伍为单位,五人一组,他派十名部曲同行,就算遇到黄忠派出的斥候也应该有突围的机会。
但是很遗憾,没到三天时间,这三组部曲就被送了回来。因为目标大,他们被发现的时间更短,很快就被对方围住了。荆州军行动迅速,配合默契,而且擅长弓弩,精通伏击,他们莫名其妙就中了埋伏,还没发现对手就被撂倒了一大半。
许义傻眼了。黄忠的部下是怎么训练的,怎么比山民还山民?
……
“读书人,不能惹。”李严摇了摇头,咂了咂嘴。
黄忠心里欢喜。一向自负的李严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徐庶真的给他带来了压力。徐庶也的确有一套,三部斥候营集中使用,统一调度,将整个房陵围得死死的,有明哨,有暗哨,有固定哨,有游动哨,一方有警,至少有三组人马可以赶往增援,确保既有兵力优势,又能互相配合,让对方插翅难飞。
不仅如此,徐庶还擅长审问。他只要扫一眼,随便问几句,就知道哪个俘虏更容易突破,哪个俘虏嘴硬,然后快刀斩乱麻,嘴硬的直接砍了,剩下的吓都吓傻了,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交待得清清楚楚。徐庶按照审问结果,在地图上标出其他人的可能路线,重点布防。
几天下来,许义派出城的斥候无一漏网。
虽说有徐晃提供的情报做基础,但徐庶从俘虏口中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短短几天时间,他对房陵周边的形势已经了如指掌,只怕徐晃看到了也要赞一声高明。
“正方,读书还是有用的。你还年轻,不要浪费光阴,有时间还是多读些书。你最近有点骄傲,不像以前那样好学了。徐元直有才,难怪当初大王一眼就相中了他,你要向他多学习。讲武堂传授的都是兵法基础,只能让你不犯大错,中规中矩,你要想成为名将,还要自己下苦功。”
李严尴尬的挠挠头。“都督,他可是做过刺客的,这打探消息、审问俘虏的手段我可比不上。再说了,这读书人的肠子弯弯绕,我哪学得来。”
黄忠围着沙盘来回转了两圈,沉吟片刻。“正方,大王从襄阳起家,南阳是他掌握的第一个郡,也是新政开始的地方,他对南阳期望甚厚,对你也有栽培之意。但是你也要看到,大王身边人才济济,前有张相、虞相、郭祭酒这样的英才名士,后有庞士元、诸葛孔明这样的天才少年,你如果裹足不前,遇到超过自己的人不是虚心请教,而是冷言冷语,十年以后,如何与他们竞争。满招损,谦受益,岂是虚言哉?”
李严面红耳赤,躬身受命。
第1907章 老游侠
南郑,太守府。
吴懿坐在堂上,听掾吏汇报公务,有些心不在焉,眼皮不住乱跳。看着头发花白的老吏还在唠唠叨叨,他有些不耐烦,却又不能直接打断,正在纠结的时候,许攸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老吏听到脚步声,抬起头,许攸挥挥袖子。
“你下去休息片刻,稍候再来,我与府君有话要说。”
老吏虽然不悦,却不敢违拗,唯唯喏喏地应了,抱起文书,晃晃悠悠的下去了。许攸看向吴懿。“房陵、上庸有消息来吗?”
“没有。”
“看来是出事了。”许攸眉头微皱。“兵临城下,许义、申仪都不是能沉得住气的人,怎么会一连半个月没消息。不是我说,当时就应该把他们都撤换了。”
吴懿装没听见。他对许攸的颐指气使已经麻木了。许攸和他的叔叔吴匡是一辈人,他从小就认识许攸,即使心里不舒服也不能摆在脸上,况且他现在还真是需要许攸来出谋划策。
他也觉得房陵可能出事了,但他不觉得上庸也会有问题。上庸、房陵之间隔着方城山,申仪在那边安排了守卒,黄忠强攻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强攻,也很难悄无声息的通过。如果沿水道,不仅绕很远的,而且会经过申耽的地盘,申耽也会给出消息。
“先生觉得当如何处置?”
“派人去接应一下,就算是战败了,也该把残兵收拢起来,了解交战经过,熟悉黄忠的战法……”
许攸正说着,司马张卫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见许攸在堂上,他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躬身施礼。许攸皱了皱眉,却没吭声。吴懿趁机问道:“有什么事?”
张卫上前,递过一份军报。吴懿接在手中,见是张鲁派人送来的,连忙展开。张鲁率部驻扎在安阳,守卫着汉中盆地的东大门,干系重大,算是吴懿信得过的亲信。
张鲁的消息是关于申耽的。他收到消息,武关都尉徐庶率部进入汉中,经过申耽的防区,申耽却没有汇报。他派人去查了一下,这才知道申耽伏击徐庶不成,反被徐庶打了个落花流水,伤亡三四百人。
吴懿吃了一惊,徐庶也进入汉中了?他经过申耽的防区,应该是和黄忠会合。孙策对汉中是势在必得了,调集了这么多大将?
“你怎么了?”许攸见吴懿神色不安,忍不住问了一句。
吴懿回过神来,连忙把张鲁的军报递给出许攸。许攸看了一遍,有些意外。“徐庶是谁?”
吴懿微怔,随即明白过来。“就是徐福,长社的那个游侠儿。他现在叫徐庶,初平三年追随孙策,在武关做了六年都尉,很受孙策器重。”
许攸愣了一会,恍然大悟。他知道徐福这个人,年纪不大,但性格狠厉,而且剑术很不错,曾经向他挑战后,被他击败了。后来袁绍在河北起事,中原的游侠儿纷纷聚集到邺城,他还特地打听过徐福,徐福却音讯全无,没想到他改名徐庶,而且在武关做都尉。
许攸也意识到了孙策对汉中战场的重视,不过他并不紧张,反而更加兴奋。孙策对汉中势在必得,那他就有机会和孙策面对面的较量了。击退孙策,一雪辽东之耻,机会就在眼前。
“我去木兰塞看看。”
吴懿本想拒绝,转念一想,又答应了。许攸虽然脾气不好,但他的确是个聪明人,又与曹操有旧,有他坐镇木兰塞,等于在张鲁前面又加了一道防线,汉中就更安全了。他对许攸也的确有些烦,许攸主动离开南郑,他求之不得。
许攸说走就走,稍微收拾了一下,就乘船顺水而下,直奔木兰塞。
他刚走了一天,吴懿就收到了曹操的密令:许攸虽然有才智,但性格偏激自负,不能让他单独行动,否则要么恃才傲物,与自己人发生冲突,要么立功心切,中了孙策的计,坏了大事。
吴懿后悔莫及,一边派人去追许攸,一边亲笔给曹操回了个消息,说明情况。
……
许攸在黄金关的时候被吴懿的使者追上,但他对吴懿请他返回南郑的要求置若罔闻。吴懿的使者急了,一时失言,把曹操的命令说了出来。许攸一听,气得脸色铁青,更不肯回南郑,一定要去木兰塞看看情况。
他昼夜兼程,先到安阳,与张鲁见面。见许攸亲至,张鲁很是意外,却不知道内情。许攸对张鲁印象不好,总觉得他是歪门邪道,借着母亲卢夫人与曹操的苟且才有今天,也不愿意在安阳久留,径直东下。
数日后,他赶到木兰塞,木兰塞到了是一片祥和,看不出半点大战之前应有的紧张。许攸问了一圈,也没问出名堂来,只得继续前行,赶到郧县,见到了申耽。
面对许攸,申耽不敢怠慢,承认徐庶经过了他的防区,但他不承认伤亡有三四百人,总数不超过二百,但徐庶出手极狠辣,出击的一曲士卒几乎全被斩杀在阵前,只有几个有逃了回来。徐庶的部下很精练,军械也非常精良,配备了不少强弓硬弩,还有一队以白羽为旗号的射手,好像是析县谢家的人。
但是房陵一直没有消息来,上一次的消息还是一个月以前。黄忠早就到了房陵,徐庶应该也到了,但他们还没有收到是否破城的消息,倒是上庸有消息来,说是徐晃突然出现在城外,一把火将快要成熟的庄稼全烧了,然后又撤了。驻守上庸的是申仪,申耽正筹集粮食,准备派人送到上庸去救急。
许攸问申耽道:“上庸的粮食能支持到什么时候?”
申耽想了想。“应该能支持到年底。”
“那就不要急,先派人去房陵看看。房陵这么久没有消息来,很可能已经破城了。他们烧了上庸城外的粮食,是因为上庸城比房陵坚固,难以攻打,想伏击援兵。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不过你这点人马不够,至少要再增加两万人才行。孙策好用精兵,一万多人的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两三万人。”
申耽吃了徐庶的亏,也觉得许攸说得有理。但他只有一万人,就算把所有的乡党都集结起来,他也凑不出两万。无奈之下,许攸只得让人回安阳,要求张鲁派兵增援。
在等待张鲁的时候,申耽派人赶往房陵打探消息。十天后,消息传回来了。他们没能接近房陵,黄忠在房陵周围布下了严密的包围圈,能接近房陵的道路都被控制了,水泄不通。他们估计房陵还没有被攻破,否则黄忠没必要控制得这么严密。
许攸不相信。房陵是位于一片河谷之中,但房陵附近就有山,黄忠怎么可能将所有的通道都控制住?就算无法接近房陵县城,远远地看一点总是可以做到的。肯定是申耽的部下武艺不精,胆子又小,被徐庶打怕了,不敢靠近。
他决定亲自走一趟。
申耽拦不住,也不敢拦,只好由许攸去了。许攸刚走,申耽就接到了吴懿的命令。吴懿要他固守木兰塞,不得轻易出击。一直送到的还有一封给许攸的亲笔信。申耽不敢拆,只好先收着,等许攸回来再给他。
……
房陵城北,栗子沟。
许攸忽然停住脚步,抬起手,轻轻挥了挥。紧跟在他身后的两个卫士连忙停住脚步,转过身,摘下随身携带的小盾,拔出腰间的环刀,做好战斗的准备。其他的卫士也各寻藏身之处,拔出武器。
走在最前面的卫士感觉到不妙,一手拽住向导,一手拔出环刀。向导被他拽了个趔趄,一回头,看到雪亮的刀刃,顿时吓得脸都白了。刚要说话,卫士低声喝道:“别出声,前面有埋伏。”
向导立刻闭上嘴巴,不敢再说,眼神却有些犹豫。他听之前回去的同伴说,荆州军的包围圈在房陵城附近,这里离房陵城至少还有十里,怎么可能会有埋伏。不过特殊时期,还是小心点的好,别没遇上荆州军的埋伏,先被这些游侠儿杀了,听人说这位许君可是个杀人如麻的剑客,不能惹。
许攸一边警惕地注意着四周,一边拔出腰间的长剑。一剑在手,他立刻多了几分自信,就算此刻遇上徐庶本人,他也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周围一片寂静,除了风声,什么时候也没有。可正是因为没有声音,许攸才觉得不正常。他弱冠起就为袁绍奔走,经历过无数危险,早就练出了过人的直觉。越是安静,越是说明危险就在眼前。
前面坡上的板栗树上果实累累,如果没有人在周围设伏,怎么可能连一点鸟儿都没有。
听向导说,这里离房陵城还有十来里,黄忠会将侦察圈安排得这么远?也许只是游哨。游哨一般以伍为单位,五人一组,最多十人一组,自己也有十来人,而且都是武艺精湛的游侠儿,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许攸缓缓退到一棵大树之后,锐利的目光扫过四周,发出准备战斗的手势。
秋风吹过树梢,四周安静得令人窒息。
第1908章 后生可畏
等了漫长的十个呼吸,周围还是没有动静。
许攸心跳如鼓。他眯起眼睛,一边注意着四周,一边轻声喝道:“撤!”
卫士们互相掩护着,缓缓向后退。刚刚走了三五步远,百步外的一块巨石后一声轻响,一枝利箭离弦而出,直奔许攸。许攸眼神如电,看得清楚,一动不动。身边的一个卫士举起小盾,护住他的面门。“呯!”一声闷响,箭射中小盾,余劲未衰,震得卫士身形一晃。许攸适时伸出手,扶住了卫士,嘴角微挑,心里却不由得一颤。
从劲道来看,这是三石弩,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左右。这个距离已经快接近极限,对方还能射得这么准,如果不是自己直觉敏锐,及时停住脚步,又向后退了几步,几乎进入死角,这个射手绝不会发射,等他再往前走几步,这枝弩箭就能让他来不及反应,要了他的命。
擅长伏击,射艺好,还沉得住气,这样的人在游侠儿中也称得上高手。可对方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四个人,甚至更多,但这些人都藏得好好的,一个也不吭声,就等着他们露出破绽。
一枝箭射完,四周又恢复了安静,就连刚刚射箭的那人都没了声音,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似的。
许攸在撤退和进攻之间犹豫了片刻,扬声道:“徐庶,南阳许攸在此,肯赐一战否?”
“你就是许攸?”头顶响起一个带着几分惊喜的声音。
“正是。”许攸抬起头,心中暗笑。自己的名字还是值钱的,对方明显知道自己,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兴奋,下意识地暴露了位置。紧接着,周边又有几个地方响起簌簌的声音,隐约露出几个身影。片刻之间,许攸就确定了人数和位置。
至少有六人,最近的一百一十步左右,形成半个包围圈,但是位置比较分散,利于伏击,不利于交战。
“攻击!”许攸一声断喝。
最前面的两个卫士举着盾牌,向刚刚射出弩箭的位置冲去。另有两个卫士一个举盾牌掩护,一个张弓搭箭,向前疾行。片刻之后,对面巨石后一个人闪身而出,举弩射击。持弓的卫士抢先射出了手中的箭,箭偏了尺许,射在伏兵身边的石头上,火星四溅,伏兵虽然没有受伤,却还是受到了影响,弩箭射偏。
持弓卫士连续射击,不让那伏兵有喘息的机会,冲在最前面的两个卫士攀缘而上,一左一右抢了过去。见同伴有危险,其他的伏兵按捺不住,纷纷露出身形,射出手中的弩箭,可是这些卫士速度非常快,又擅长利用地形掩护自己,大部分箭都射空了,射中的几枝箭也没能命中要害。
许攸在两个卫士的掩护下,眯着眼睛,凝视着弩箭的轨迹,迅速确定对方的位置,指挥卫士进行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箭矢交驰,数量虽然不多,却非常紧张。近距离接触,弩的射速成了劣势,很快就变成了弓手之间的较量。许攸身边卫士中有两个射艺不错的游侠儿,成功的压制住了对方。
一个卫士冲到了巨石后,伏兵放下了弩,拔出战刀,挺身迎战,两人刀盾相迎,丁丁当当的脆响不绝于耳。许攸听得真切,很是惊讶。那个卫士的武艺他是清楚的,普通士卒在他面前很难走上三五合,这个斥候居然能和他战个不分胜负?
很快,另一个卫士也赶到巨石后,加入战圈。以二战一,胜负立分,伏兵见形势不妙,怒吼一声,不顾对方刺来的环刀,同样挺刀猛刺,只是在环刀触体的刹那扭了一下身体。“噗噗!”两声闷响,他们的长刀都刺穿了对方的身体,伏兵趁势抱着对手,从巨石上滚了下去。包抄的卫士没来得及抓住同伴,一愣神的功夫,两枝弩箭同时射到,一中胸口,一中腹部,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黄忠随即请邓展、徐晃来议事,为徐庶接风。四个人一边小酌,一边讨论,邓展、徐晃和黄忠差不多,都赞成徐庶的建议,建议调整作战方式,改变任务重心。
邓展随即提出包围房陵,抢收庄稼的建议。他在湖阳多年,一直负责屯田,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不管多么精锐的将士,一旦断粮,不战自溃。房陵、上庸等地之所以能成为县治,就是因此这些地方有可耕种的土地,正是这些土地产出的粮食供应县中的百姓和官员。
控制了这些粮食,城池不攻自破。周瑜、荀攸当初制定计划时安排在七月出兵,应该就是考虑到了这个时间点的特殊意义。
黄忠很满意。他本来还在为如何攻城犯愁。山地行军,无法携带大型攻城器器械,就地制作也有不小的麻烦,如果能不用攻城就能解决问题,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
黄忠随即安排任务,徐晃率部赶往上庸,将上庸的守军堵在城里,不让他们出城收割,如果挡不住就一把火烧了。总而言之,不能让城中的守军得到粮食补给,让他们面临断粮的困境。邓展、徐庶则留在房陵,集中精力,准备抢收房陵城外的庄稼。
安排妥当,黄忠随即写了一封军报,派人送往襄阳,向孙策汇报战术的调整和可能的影响。任务重心调整后,最大的影响就是作战时间增长,他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攻克任何一个县城,必须让孙策做好等待的心理准备,必要时可能还要再运一些粮食。
围城就是拼实力,看谁耗得起。
……
见黄忠驻扎在城外,围而不攻,房陵长许义急了。
秋收将近,如果不能收割,仅凭城里的余粮,他支撑不了太久。房陵原本就不是富庶之县,耕地有限,每年的收成勉强能满足一年的消耗,积储不多。为了能让他坚持更长时间,吴懿从汉中运来了一些粮食,毕竟数量有限,一旦城外的粮食被黄忠收走,他最多再守两三个月。
可是城外的粮食也足以支撑黄忠再围两个月,两三个月后,要么吴懿派兵解围,要么他举城投降。让他正面突击黄忠的大营是不可能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就算他不懂军事,仅从双方将士的精气神也能看得出来,他手下那些部曲根本不是荆州军的对手。
汉中是吴懿的,丢了就丢了。部曲却是他许家的,死一个少一个。
他派人出城,向吴懿求援。
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了。从第二天开始,他派出去的信使陆续被黄忠送了回来,有的还活着,有的则身首异处,有的干脆只有一颗首级。活着回来的斥候也像是见了鬼似的惊魂未定。他们一出城就被盯上了,荆州军的斥候像不散的阴魂,追得他们不敢闭眼,那些人不仅装备好,武艺高强,而且熟悉地形,走山路比他们还利落,有的还带着狗,闻着一点味儿就追上来,怎么也甩不掉。
许义不服,又派出一批信使,人数更多,分头出城。为了确保有人能突出重围,许义还派出三十名部曲,分作三组,每组十人,从不同的方向突围。斥候通常是以伍为单位,五人一组,他派十名部曲同行,就算遇到黄忠派出的斥候也应该有突围的机会。
但是很遗憾,没到三天时间,这三组部曲就被送了回来。因为目标大,他们被发现的时间更短,很快就被对方围住了。荆州军行动迅速,配合默契,而且擅长弓弩,精通伏击,他们莫名其妙就中了埋伏,还没发现对手就被撂倒了一大半。
许义傻眼了。黄忠的部下是怎么训练的,怎么比山民还山民?
……
“读书人,不能惹。”李严摇了摇头,咂了咂嘴。
黄忠心里欢喜。一向自负的李严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徐庶真的给他带来了压力。徐庶也的确有一套,三部斥候营集中使用,统一调度,将整个房陵围得死死的,有明哨,有暗哨,有固定哨,有游动哨,一方有警,至少有三组人马可以赶往增援,确保既有兵力优势,又能互相配合,让对方插翅难飞。
不仅如此,徐庶还擅长审问。他只要扫一眼,随便问几句,就知道哪个俘虏更容易突破,哪个俘虏嘴硬,然后快刀斩乱麻,嘴硬的直接砍了,剩下的吓都吓傻了,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交待得清清楚楚。徐庶按照审问结果,在地图上标出其他人的可能路线,重点布防。
几天下来,许义派出城的斥候无一漏网。
虽说有徐晃提供的情报做基础,但徐庶从俘虏口中得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短短几天时间,他对房陵周边的形势已经了如指掌,只怕徐晃看到了也要赞一声高明。
“正方,读书还是有用的。你还年轻,不要浪费光阴,有时间还是多读些书。你最近有点骄傲,不像以前那样好学了。徐元直有才,难怪当初大王一眼就相中了他,你要向他多学习。讲武堂传授的都是兵法基础,只能让你不犯大错,中规中矩,你要想成为名将,还要自己下苦功。”
李严尴尬的挠挠头。“都督,他可是做过刺客的,这打探消息、审问俘虏的手段我可比不上。再说了,这读书人的肠子弯弯绕,我哪学得来。”
黄忠围着沙盘来回转了两圈,沉吟片刻。“正方,大王从襄阳起家,南阳是他掌握的第一个郡,也是新政开始的地方,他对南阳期望甚厚,对你也有栽培之意。但是你也要看到,大王身边人才济济,前有张相、虞相、郭祭酒这样的英才名士,后有庞士元、诸葛孔明这样的天才少年,你如果裹足不前,遇到超过自己的人不是虚心请教,而是冷言冷语,十年以后,如何与他们竞争。满招损,谦受益,岂是虚言哉?”
李严面红耳赤,躬身受命。
第1907章 老游侠
南郑,太守府。
吴懿坐在堂上,听掾吏汇报公务,有些心不在焉,眼皮不住乱跳。看着头发花白的老吏还在唠唠叨叨,他有些不耐烦,却又不能直接打断,正在纠结的时候,许攸从外面大步走了进来。老吏听到脚步声,抬起头,许攸挥挥袖子。
“你下去休息片刻,稍候再来,我与府君有话要说。”
老吏虽然不悦,却不敢违拗,唯唯喏喏地应了,抱起文书,晃晃悠悠的下去了。许攸看向吴懿。“房陵、上庸有消息来吗?”
“没有。”
“看来是出事了。”许攸眉头微皱。“兵临城下,许义、申仪都不是能沉得住气的人,怎么会一连半个月没消息。不是我说,当时就应该把他们都撤换了。”
吴懿装没听见。他对许攸的颐指气使已经麻木了。许攸和他的叔叔吴匡是一辈人,他从小就认识许攸,即使心里不舒服也不能摆在脸上,况且他现在还真是需要许攸来出谋划策。
他也觉得房陵可能出事了,但他不觉得上庸也会有问题。上庸、房陵之间隔着方城山,申仪在那边安排了守卒,黄忠强攻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强攻,也很难悄无声息的通过。如果沿水道,不仅绕很远的,而且会经过申耽的地盘,申耽也会给出消息。
“先生觉得当如何处置?”
“派人去接应一下,就算是战败了,也该把残兵收拢起来,了解交战经过,熟悉黄忠的战法……”
许攸正说着,司马张卫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见许攸在堂上,他下意识地放慢了脚步,躬身施礼。许攸皱了皱眉,却没吭声。吴懿趁机问道:“有什么事?”
张卫上前,递过一份军报。吴懿接在手中,见是张鲁派人送来的,连忙展开。张鲁率部驻扎在安阳,守卫着汉中盆地的东大门,干系重大,算是吴懿信得过的亲信。
张鲁的消息是关于申耽的。他收到消息,武关都尉徐庶率部进入汉中,经过申耽的防区,申耽却没有汇报。他派人去查了一下,这才知道申耽伏击徐庶不成,反被徐庶打了个落花流水,伤亡三四百人。
吴懿吃了一惊,徐庶也进入汉中了?他经过申耽的防区,应该是和黄忠会合。孙策对汉中是势在必得了,调集了这么多大将?
“你怎么了?”许攸见吴懿神色不安,忍不住问了一句。
吴懿回过神来,连忙把张鲁的军报递给出许攸。许攸看了一遍,有些意外。“徐庶是谁?”
吴懿微怔,随即明白过来。“就是徐福,长社的那个游侠儿。他现在叫徐庶,初平三年追随孙策,在武关做了六年都尉,很受孙策器重。”
许攸愣了一会,恍然大悟。他知道徐福这个人,年纪不大,但性格狠厉,而且剑术很不错,曾经向他挑战后,被他击败了。后来袁绍在河北起事,中原的游侠儿纷纷聚集到邺城,他还特地打听过徐福,徐福却音讯全无,没想到他改名徐庶,而且在武关做都尉。
许攸也意识到了孙策对汉中战场的重视,不过他并不紧张,反而更加兴奋。孙策对汉中势在必得,那他就有机会和孙策面对面的较量了。击退孙策,一雪辽东之耻,机会就在眼前。
“我去木兰塞看看。”
吴懿本想拒绝,转念一想,又答应了。许攸虽然脾气不好,但他的确是个聪明人,又与曹操有旧,有他坐镇木兰塞,等于在张鲁前面又加了一道防线,汉中就更安全了。他对许攸也的确有些烦,许攸主动离开南郑,他求之不得。
许攸说走就走,稍微收拾了一下,就乘船顺水而下,直奔木兰塞。
他刚走了一天,吴懿就收到了曹操的密令:许攸虽然有才智,但性格偏激自负,不能让他单独行动,否则要么恃才傲物,与自己人发生冲突,要么立功心切,中了孙策的计,坏了大事。
吴懿后悔莫及,一边派人去追许攸,一边亲笔给曹操回了个消息,说明情况。
……
许攸在黄金关的时候被吴懿的使者追上,但他对吴懿请他返回南郑的要求置若罔闻。吴懿的使者急了,一时失言,把曹操的命令说了出来。许攸一听,气得脸色铁青,更不肯回南郑,一定要去木兰塞看看情况。
他昼夜兼程,先到安阳,与张鲁见面。见许攸亲至,张鲁很是意外,却不知道内情。许攸对张鲁印象不好,总觉得他是歪门邪道,借着母亲卢夫人与曹操的苟且才有今天,也不愿意在安阳久留,径直东下。
数日后,他赶到木兰塞,木兰塞到了是一片祥和,看不出半点大战之前应有的紧张。许攸问了一圈,也没问出名堂来,只得继续前行,赶到郧县,见到了申耽。
面对许攸,申耽不敢怠慢,承认徐庶经过了他的防区,但他不承认伤亡有三四百人,总数不超过二百,但徐庶出手极狠辣,出击的一曲士卒几乎全被斩杀在阵前,只有几个有逃了回来。徐庶的部下很精练,军械也非常精良,配备了不少强弓硬弩,还有一队以白羽为旗号的射手,好像是析县谢家的人。
但是房陵一直没有消息来,上一次的消息还是一个月以前。黄忠早就到了房陵,徐庶应该也到了,但他们还没有收到是否破城的消息,倒是上庸有消息来,说是徐晃突然出现在城外,一把火将快要成熟的庄稼全烧了,然后又撤了。驻守上庸的是申仪,申耽正筹集粮食,准备派人送到上庸去救急。
许攸问申耽道:“上庸的粮食能支持到什么时候?”
申耽想了想。“应该能支持到年底。”
“那就不要急,先派人去房陵看看。房陵这么久没有消息来,很可能已经破城了。他们烧了上庸城外的粮食,是因为上庸城比房陵坚固,难以攻打,想伏击援兵。我们可以将计就计,不过你这点人马不够,至少要再增加两万人才行。孙策好用精兵,一万多人的战斗力足以抵得上两三万人。”
申耽吃了徐庶的亏,也觉得许攸说得有理。但他只有一万人,就算把所有的乡党都集结起来,他也凑不出两万。无奈之下,许攸只得让人回安阳,要求张鲁派兵增援。
在等待张鲁的时候,申耽派人赶往房陵打探消息。十天后,消息传回来了。他们没能接近房陵,黄忠在房陵周围布下了严密的包围圈,能接近房陵的道路都被控制了,水泄不通。他们估计房陵还没有被攻破,否则黄忠没必要控制得这么严密。
许攸不相信。房陵是位于一片河谷之中,但房陵附近就有山,黄忠怎么可能将所有的通道都控制住?就算无法接近房陵县城,远远地看一点总是可以做到的。肯定是申耽的部下武艺不精,胆子又小,被徐庶打怕了,不敢靠近。
他决定亲自走一趟。
申耽拦不住,也不敢拦,只好由许攸去了。许攸刚走,申耽就接到了吴懿的命令。吴懿要他固守木兰塞,不得轻易出击。一直送到的还有一封给许攸的亲笔信。申耽不敢拆,只好先收着,等许攸回来再给他。
……
房陵城北,栗子沟。
许攸忽然停住脚步,抬起手,轻轻挥了挥。紧跟在他身后的两个卫士连忙停住脚步,转过身,摘下随身携带的小盾,拔出腰间的环刀,做好战斗的准备。其他的卫士也各寻藏身之处,拔出武器。
走在最前面的卫士感觉到不妙,一手拽住向导,一手拔出环刀。向导被他拽了个趔趄,一回头,看到雪亮的刀刃,顿时吓得脸都白了。刚要说话,卫士低声喝道:“别出声,前面有埋伏。”
向导立刻闭上嘴巴,不敢再说,眼神却有些犹豫。他听之前回去的同伴说,荆州军的包围圈在房陵城附近,这里离房陵城至少还有十里,怎么可能会有埋伏。不过特殊时期,还是小心点的好,别没遇上荆州军的埋伏,先被这些游侠儿杀了,听人说这位许君可是个杀人如麻的剑客,不能惹。
许攸一边警惕地注意着四周,一边拔出腰间的长剑。一剑在手,他立刻多了几分自信,就算此刻遇上徐庶本人,他也有战而胜之的信心。
周围一片寂静,除了风声,什么时候也没有。可正是因为没有声音,许攸才觉得不正常。他弱冠起就为袁绍奔走,经历过无数危险,早就练出了过人的直觉。越是安静,越是说明危险就在眼前。
前面坡上的板栗树上果实累累,如果没有人在周围设伏,怎么可能连一点鸟儿都没有。
听向导说,这里离房陵城还有十来里,黄忠会将侦察圈安排得这么远?也许只是游哨。游哨一般以伍为单位,五人一组,最多十人一组,自己也有十来人,而且都是武艺精湛的游侠儿,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许攸缓缓退到一棵大树之后,锐利的目光扫过四周,发出准备战斗的手势。
秋风吹过树梢,四周安静得令人窒息。
第1908章 后生可畏
等了漫长的十个呼吸,周围还是没有动静。
许攸心跳如鼓。他眯起眼睛,一边注意着四周,一边轻声喝道:“撤!”
卫士们互相掩护着,缓缓向后退。刚刚走了三五步远,百步外的一块巨石后一声轻响,一枝利箭离弦而出,直奔许攸。许攸眼神如电,看得清楚,一动不动。身边的一个卫士举起小盾,护住他的面门。“呯!”一声闷响,箭射中小盾,余劲未衰,震得卫士身形一晃。许攸适时伸出手,扶住了卫士,嘴角微挑,心里却不由得一颤。
从劲道来看,这是三石弩,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左右。这个距离已经快接近极限,对方还能射得这么准,如果不是自己直觉敏锐,及时停住脚步,又向后退了几步,几乎进入死角,这个射手绝不会发射,等他再往前走几步,这枝弩箭就能让他来不及反应,要了他的命。
擅长伏击,射艺好,还沉得住气,这样的人在游侠儿中也称得上高手。可对方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四个人,甚至更多,但这些人都藏得好好的,一个也不吭声,就等着他们露出破绽。
一枝箭射完,四周又恢复了安静,就连刚刚射箭的那人都没了声音,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似的。
许攸在撤退和进攻之间犹豫了片刻,扬声道:“徐庶,南阳许攸在此,肯赐一战否?”
“你就是许攸?”头顶响起一个带着几分惊喜的声音。
“正是。”许攸抬起头,心中暗笑。自己的名字还是值钱的,对方明显知道自己,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兴奋,下意识地暴露了位置。紧接着,周边又有几个地方响起簌簌的声音,隐约露出几个身影。片刻之间,许攸就确定了人数和位置。
至少有六人,最近的一百一十步左右,形成半个包围圈,但是位置比较分散,利于伏击,不利于交战。
“攻击!”许攸一声断喝。
最前面的两个卫士举着盾牌,向刚刚射出弩箭的位置冲去。另有两个卫士一个举盾牌掩护,一个张弓搭箭,向前疾行。片刻之后,对面巨石后一个人闪身而出,举弩射击。持弓的卫士抢先射出了手中的箭,箭偏了尺许,射在伏兵身边的石头上,火星四溅,伏兵虽然没有受伤,却还是受到了影响,弩箭射偏。
持弓卫士连续射击,不让那伏兵有喘息的机会,冲在最前面的两个卫士攀缘而上,一左一右抢了过去。见同伴有危险,其他的伏兵按捺不住,纷纷露出身形,射出手中的弩箭,可是这些卫士速度非常快,又擅长利用地形掩护自己,大部分箭都射空了,射中的几枝箭也没能命中要害。
许攸在两个卫士的掩护下,眯着眼睛,凝视着弩箭的轨迹,迅速确定对方的位置,指挥卫士进行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箭矢交驰,数量虽然不多,却非常紧张。近距离接触,弩的射速成了劣势,很快就变成了弓手之间的较量。许攸身边卫士中有两个射艺不错的游侠儿,成功的压制住了对方。
一个卫士冲到了巨石后,伏兵放下了弩,拔出战刀,挺身迎战,两人刀盾相迎,丁丁当当的脆响不绝于耳。许攸听得真切,很是惊讶。那个卫士的武艺他是清楚的,普通士卒在他面前很难走上三五合,这个斥候居然能和他战个不分胜负?
很快,另一个卫士也赶到巨石后,加入战圈。以二战一,胜负立分,伏兵见形势不妙,怒吼一声,不顾对方刺来的环刀,同样挺刀猛刺,只是在环刀触体的刹那扭了一下身体。“噗噗!”两声闷响,他们的长刀都刺穿了对方的身体,伏兵趁势抱着对手,从巨石上滚了下去。包抄的卫士没来得及抓住同伴,一愣神的功夫,两枝弩箭同时射到,一中胸口,一中腹部,闷哼一声,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