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03节
猜疑是信任最大的敌人,能从内部摧毁最强大的敌人。
河东开战,他不能无动于衷,却也不想大动干戈,将张辽、高顺等吕布旧部划归鲁肃指挥,由鲁肃负责此次战事,也算是对鲁肃的补偿。河东之战只是开幕,真正的战场是并州,有了这些并州籍的将领协助,将来进攻并州,鲁肃就有与沈友比肩的实力,能不能立功,能立多大的功,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平衡,无所不在的平衡。一想到这些,孙策就觉得好累。
……
孙策的提议得到了吕小环狂热的拥护,她几乎没有给袁耀任何反悔的机会,连夜打点好了行装,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军营,与张辽会合。
袁耀本来打算第二天找孙策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所安排,不要让吕小环冲杀在第一线。孙策本来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但奇怪的是袁耀一直没有出现,甚至没有来送吕小环。两天后,孙策从一个偶然的消息得知,袁耀受了点伤,至于怎么伤的,伤在哪儿了,谁也说不清,总之袁耀有几天没露面,而提起这件事的人都一脸邪笑。
谢宪英很没面子,不顾还在正月里,和袁耀大吵一场,开始冷战。
张辽出发两天后,孙策收到杨修的六百里加急,胡轸部率先赶到临晋,与蒲坂隔河相望,但刘备守得紧,胡轸没有战船掩护,无法渡河。韩遂、马腾已经收到了消息,正在集结人马,从凉州赶来,预计各有精骑一万,但他们要求提供一些粮草,大军行动,粮食缺口太大,而关中仅能自足,无法满足韩遂、马腾的要求,杨修无奈,只得向孙策请求,希望能从南阳、颍川调拨补充。
粮食问题再一次成了焦点,而且更加严重。战时的骑兵消耗惊人,两万骑兵每个月要消耗近三十万石粮食,简直是无底洞。虞翻听到这个消息,登时变了脸,痛斥马腾、韩遂贪得无厌,趁火打劫。干脆让他们别来了,有胡轸部、张辽部的骑兵,足够击败刘备了。
话音未落,鲁肃有紧急军报送到,胡轸被刘备击败,临阵斩首,所部万余步骑全军覆没。
第2302章 两只狐狸
胡轸死于轻敌。
他遇袭的地点自己的大营,在黄河以西的临晋。大概是他以为自己很安全,反而防范不周,结果被张飞、张郃突袭得手,杀得落花流水。
鲁肃的军报比较简略,没有提及太多的细节,军师处只能根据双方的位置、兵力进行推演,揣测情形。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经过十几年的消磨,董卓旧部已经由令关东诸侯闻风丧胆的精锐堕落成了弱旅,这一点在董越身上已经有所体现,如今又在胡轸身上得到验证。相比之下,倒是关中的士家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军可能有些战斗力。张飞、张郃没有奔袭他们,反而选择了胡轸作为目标,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看完军师处的分析报告,孙策问郭嘉的意见。郭嘉说,自从南阳之战后,胡轸大概有十年时间没有真正上阵,兵员老化,堪用的战马也有限,更关键的是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十年前,战败是迟早的事。比胜负更重要的是贾诩的心态,能调动胡轸作战的只有贾诩,他应该清楚胡轸的情况,有没有做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是值得深究的。
孙策深有同感。他也对贾诩的态度存疑。仔细想想,胡轸是董卓旧部中与贾诩最疏远的一个,他不像牛辅、董越那样言听计从,接触也比较少,一直独自驻扎在蓝田大营。如果说贾诩要牺牲他来取信于人,一点也不意外。胡轸部覆灭,他在关中成了孤家寡人,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不管是杨修还是杨阜都可以信任他了。尤其是杨阜,面对杨修和关东老臣、刘氏宗室组成的联盟,他们需要借助贾诩的智慧和资历。
贾诩失去了不怎么听话的胡轸,却得到了杨阜、赵昂等人代表的新生力量,看似受挫,实际上血赚一笔。
这当然只是猜测,但孙策觉得应该接近事实,这符合贾诩的作风。
“提醒德祖留意这个老狐狸,别被他卖了。”
“这倒不至于。”郭嘉道:“一来杨德祖已经不是新手,他应该能看出贾诩的心思。二来贾诩是绝顶聪明之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势,所欲也不过是凉州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会自毁前程。倒是韩遂、马腾,得寸进尺,需要敲打敲打。”
孙策点头同意。韩遂、马腾狮子大开口,的确要敲打一下,他们只看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丝毫不在乎大局,令人失望。
“奉孝,要敲打的不仅是韩遂、马腾这样的老人,有些后生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郭嘉心里神会。“最近军师处要进行一次审核,有些人要放出去见见风雨。”
孙策不置可否。既然郭嘉知道怎么做了,他就不用说太多。“怎么回复德祖?”
“三十万石粮食筹集不易,运到关中更难,这次就不用韩遂、马腾助阵了,秋后再说吧。调董越所部上阵,由张绣、毌丘兴指挥,加上张辽所领,五千精骑,取河东够用了。”
孙策瞅了郭嘉一眼。“你不怕汝颍人骂你?”
郭嘉摇摇羽扇。“肤浅之徒,不足挂齿。”
孙策笑了。“奉孝,有你相辅,不足挂齿的岂止是那些肤浅之徒,老谋如贾诩也不例外。”
……
枢密院很快做出决定,继张辽之后,再调伏远将军董越率骑兵参战,以毌丘兴、张绣为副。命令下达后,董越主动让贤,以年老为由请辞。听说了胡轸阵亡的事后,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其上阵冒险,不如守在建业,守着女儿女婿和刚出生的外孙,做自己的富家翁。
孙策很满意,接受了董越的请求,增邑两百户,以示重老之意。随即任毌丘兴为荡寇中郎将,张绣为骁骑中郎将,各领精骑千余人,赶往陕县,由鲁肃节制。
与此同时,孙策任命孙尚香为辅国将军,协同中军师陆逊,统领豫州驻军移驻洛阳,做好进攻河内的准备。征北将军朱桓、虎牢督吕范、白马督纪灵、冀南督徐琨、冀北督全柔着手准备对并州的攻击。
一道道命令从建业发出,送往各战区。
……
鲁肃收到命令,知道了孙策的用意,河东要打,但不能大打,攻击并州的准备需要时间,不能太急,所以战事的目标是夺取河东,不能扩大。
同样,他无须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了毌丘兴、张绣率领两千精骑,他就有了自己的骑兵建制,实力仅次于沈友,将来对并州作战,他就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更何况吴王派出中军的精骑助阵,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再明白不过,傻子才会不自量力的挑战他。
辛毗却感觉到了危机。孙策对此次战事不满,却又不吝对鲁肃的支持,有赏有罚,板子自然要落到他或吕蒙的身上。
不过辛毗也不怎么担心。大战之际,孙策不会做出影响前线士气的事,要惩罚也要等战事结束,只要拿下河东,立下战功,就可以将功折罪。
辛毗随即准备作战计划,调集粮草、物资,新增近五千骑兵,需要大量的粮草。这时,高顺提供了帮助,尽取屯田所获,解决了绝大部分的粮草缺口。因为就近取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省了不少运输的消耗,让鲁肃得以迅速解决问题,安心等待张辽等人的到来。
鲁肃对高顺非常欣赏,亲笔上书为高顺请功。几天后,鲁肃收到孙策的回复,拜高顺为折冲将军,正式纳入鲁肃建制。
鲁肃心满意足,高顺也很意外,他没想到鲁肃这么欣赏他,亲自为他请功,更没想到孙策这么给鲁肃面子,一下子就给了个折冲将军。据他所知,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投降吴王的诸将中起点最高的。就算他有功,吴王的爽快也让人意外。
正月末,张辽、庞德到达陕县。故人重逢,张辽与高顺都非常感慨。高顺感慨于张辽一个降将能担任吴王的义从营骑将,可见吴王提拔他并不仅仅是看鲁肃的面子,的确有着过人的胸怀。张辽则感慨于高顺终于遇到了伯乐,从此可以大放异彩。
得知高顺刚刚升官,最开心的还是吕小环,她不顾众人注视,像小时候一样抱着高顺又哭又笑。
第2303章 缓兵之计
在接风宴上,鲁肃召开了军议。人聚得齐,酒喝得开心,士气高涨,正是动员的好时机。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再等了。刘备击溃胡轸后,立刻回师安邑,展开强攻,打算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安邑,拿下整个河东。据说王盖率领并州军也在赶来的途中,届时刘备的总兵力近十万人,吕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刘备这么拼命也是有原因的,春天到了,他需要尽快占领河东,以便春耕,否则秋天就没有收成。天气暖和之后,黄河水涨,水师加入战斗,对他也很不利。几个原因加在一起,他同样希望尽快决出胜负。
虽然双方都不想再等,但目标却不完全相同,辛毗分析说,刘备的目标是击溃所有的援军,并攻取安邑,而他们的目标却是解围,或者牵制分散刘备的兵力,让他不能全力攻击安邑,为吕蒙减轻压力。因此,主动权在己方,可以也必须充分利用,以期发挥最大的战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紧接着,辛毗说明了他的作战计划。
第一步自然是渡河。
驻守黄河对岸的是崔瑜,是崔琰的兄长,与辛毗也有见面之缘。崔琰随袁谭投降后,得到了孙策的重用,眼下是全柔的军师。辛毗打算给崔瑜写封劝降信,崔瑜如果愿意投降,当然再好不过,不愿意投降也没关系,将消息发布出去,让刘备对他生疑,离间他们。
用计智取之外,辛毗还准备了强攻的手段。辎重营的工匠紧急维修了两艘损坏的楼船,这两艘楼船可以作为强渡时的远程打击平台,掩护步卒登岸,建立阵地。考虑到对登陆威胁最大的不是步卒,而是骑兵,需要有对付骑兵经验的步卒作为先锋,这个任务就交给高顺和蒋钦,他们麾下都有骁勇善战的精锐步卒,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
高顺、蒋钦欣然从命。
完成登陆之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骑兵对决。刘备最大的优势就是张飞、张郃指挥的一万精骑,这些骑兵大多是幽州汉胡勇士,战斗力强,装备也好,再加上张飞、张郃两个优秀的骑将,威力不可小觑。胡轸就是败在这些骑兵手中。如果能重创这些骑兵,剩下的步卒就好对付了,至于河东世家的部曲,更没什么威胁。
除了刘备的骑兵外,还有并州来的三千骑兵。这三千骑兵中有不少匈奴人、鲜卑人,实力同样不弱。
鲁肃现在只有张辽、庞德率领的两千多骑,毌丘兴、张绣率领的两千多骑还在路上,估计三五天内能到,但辛毗打算将他们藏起来,先以张辽、庞德应战。中军亲卫骑是真正的精锐,装备优良训练严格,足以让刘备感觉到压力,压上所有的实力,到时候再派毌丘兴、张绣上阵,一举定胜负。
张辽、庞德从容的接受了命令,信心十足,丝毫不以敌我悬殊为意。
吕小环按捺不住,主动询问自己的任务。
辛毗笑笑。“吕夫人乃飞将之女,相比骑射过人,自然会有重要的任务。夫人想想,还有什么对手没有安排?”
吕小环仔细想了片刻,恍然大悟,用力的挥舞着拳头。“并州骑兵!”
“没错,并州骑兵也需要人对付。令尊号为飞将,久镇边疆,威名远播,并州人中有不少匈奴人,由你这个飞将之女来对付,自然是手到擒来。”
吕小环很开心,连连点头。
张辽有些担心,吕小环的武艺虽然不差,但她没什么兵力,不足百骑,恐怕当不了重任。
辛毗早有准备。鲁肃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但是他有亲卫骑百余人,蒋钦也有近百骑,高顺更多,有近千骑,总共一千三百余骑,全部拨给吕小环。这些人都是亲卫骑,装备、训练都比普通的骑士好,战斗力强,当做奇兵最合适不过。面对并州军,就算取胜比较难,牵制他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张辽还有些犹豫,吕小环却求之不得,央求高顺将亲卫骑借给她。高顺同意借亲卫骑,但是有一个要求,吕小环只能做奇兵,牵制或者突袭,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吕小环一口答应。
张辽眉头微蹙,沉默不语。
……
战鼓雷鸣,旌旗云卷,随着一声声厉喝,又一阵箭雨从城外的阵中跃出,飞上半空,扑向城头。
转眼间,安邑城的城墙上就多了几百枝箭,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像长了一层厚厚的茅草。
城头很安静,连战鼓都敲得不紧不慢,吴军将士都蹲在城垛后面,盾牌架在头顶,任凭箭矢将盾牌射得炒豆一般急响。长矛手、刀盾手最放松,一边看着敌人,一边闲聊着家常,弓弩手则集中注意力,注意着对方的动静,尤其是那些手持六石弩的弩手,睁大眼睛,寻找着有价值的目标,不时有一两枝羽箭飞驰而出。虽然在对方的箭阵面前没什么动静,效果却非常明显,大半都能有所收获。
吕蒙坐在城楼上,靠在粗大的木柱后面,看着两百五十步外的将台,有些遗憾的咂了咂嘴。刘备离得太远,他又来得匆忙,没有携带大型弩,无法对刘备产生真正的威胁。
下次无论如何都要带几个工匠,最好是能制造抛石机的工匠。有了抛石机,几发石弹过去,不管什么将台都砸成渣,刘备要想保命,就只能退到五百步以外了。
想着刘备将将台设在五百步外的情景,吕蒙险些笑出声来。据说刘备以勇武著称,喜欢身先士卒,现在看来恐怕言过其实。都打了近二十天了,刘备亲自指挥战斗也超过十天,也没看到刘备进入两百步以内。
刘备离得远,其他人也不敢靠近,校尉、都尉不是站在一百五十步外指挥作战,就是让亲卫举着盾牌,保护得严严实实,只有那些没有亲卫保护,又不得不冲杀在最前线的曲军侯、都伯倒霉,连日来被射杀无数,很多人临阵提拔,还没熟悉职务要求就被城上的射手狙杀了。
没有了临阵指挥,再多人的也是乌合之众,能攻过护城河,爬上城的屈指可数,根本不是严阵以待的吴军对手,被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常常还没站稳脚跟就被赶下去了。
即使是刘备最精锐的步卒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几次攻上了城头,可是只要吕蒙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突击队出动,他们就兵败如山倒,后来干脆不出现了。
守城二十天,除了箭矢的消耗比较大之外,吕蒙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
“刘备不仅读书不行,用兵也不行啊。”吕蒙再次咂咂嘴,琢磨着怎样才能拖住刘备。他不希望刘备太快撤退,拖住刘备越久,一举平定河东的可能性越大,如果能直接击杀刘备,并州就不成问题了。
“该给他点甜头了。”吕蒙看看一片狼藉的大城,做了一个决定,转身叫来了传令兵。
……
激战一天后,刘备身心俱疲。回到中军大帐,他大发雷霆,痛骂裴潜、卫觊等人出工不出力,鼓敲得山响,呐喊声惊天动地,攻城的力度却严重不足。安邑这么大的城,吕蒙就那么多人,连他站在将台上都能看得出城头的士卒数量有限,平均十步才有一两名弓弩手,他们就是不敢全力进攻,勉强上了城,也不肯拼命,遇到一点挫折就后撤。
这些河东部曲都是泥捏的么,这么软?就算是泥捏的,用火烤一烤也能用啊。他们倒好,要么是一团烂泥,使不上劲,要么就是一团散沙,一碰即溃。
靠这些人怎么和鲁肃打,怎么和孙策打?
刘备很沮丧,越想越觉得前途黯淡。简雍走了,关羽也走了,如今连赵云也不见踪影,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可是真正上阵的却越来越少。如果关羽还在,说不定已经破城了吧。
想到关羽,刘备心里更不是滋味,飞起一脚,将面前的案几踢飞。
司马懿正好进帐,下意识的一闪身,险险的让过。他看了一眼刘备,却发现刘备正打量着他,脸色虽然还有些红,神情却已经平静下来。
“仲达,有什么事?”
“大王是因攻城不克而急?”
“是啊,攻了二十多天,张辽都带着骑兵从建业赶来了,我们还是没法突破安邑城防,再坚持下去,怕是凶多吉少。一旦徐盛带着水师越过三门峡,或者径直在孟津渡河,进攻河内,我们怎么办?”
“大王所虑甚是,我们的时间的确不多了。”司马懿点头附和,脸上却看不出焦急。刘备看得真切,心中一喜,又看到了希望。司马懿虽然年轻,以前也没有用兵经验,但他真的很聪明,对兵法的理解很透彻,掌握得也快,比很多久经战场的老将更善于把握晰战场的变化。
“仲达有什么想法?”
“臣想起当年高皇帝和霸王项羽在鸿沟对峙,双方都精疲力尽,高祖一度想退兵,却被留侯劝阻的故事。如今形势相似,臣愿效仿前贤,希望大王再坚持一下。”
刘备心头一喜。“仲达发现了什么?吕蒙坚持不住了?”
“臣今天观阵,发现城头从下午开始,反击明显稀少。臣刚才去参战的各营打探了一下,今天被城上射手狙杀的人数比昨天整整下降了三成。”
河东开战,他不能无动于衷,却也不想大动干戈,将张辽、高顺等吕布旧部划归鲁肃指挥,由鲁肃负责此次战事,也算是对鲁肃的补偿。河东之战只是开幕,真正的战场是并州,有了这些并州籍的将领协助,将来进攻并州,鲁肃就有与沈友比肩的实力,能不能立功,能立多大的功,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平衡,无所不在的平衡。一想到这些,孙策就觉得好累。
……
孙策的提议得到了吕小环狂热的拥护,她几乎没有给袁耀任何反悔的机会,连夜打点好了行装,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军营,与张辽会合。
袁耀本来打算第二天找孙策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有所安排,不要让吕小环冲杀在第一线。孙策本来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但奇怪的是袁耀一直没有出现,甚至没有来送吕小环。两天后,孙策从一个偶然的消息得知,袁耀受了点伤,至于怎么伤的,伤在哪儿了,谁也说不清,总之袁耀有几天没露面,而提起这件事的人都一脸邪笑。
谢宪英很没面子,不顾还在正月里,和袁耀大吵一场,开始冷战。
张辽出发两天后,孙策收到杨修的六百里加急,胡轸部率先赶到临晋,与蒲坂隔河相望,但刘备守得紧,胡轸没有战船掩护,无法渡河。韩遂、马腾已经收到了消息,正在集结人马,从凉州赶来,预计各有精骑一万,但他们要求提供一些粮草,大军行动,粮食缺口太大,而关中仅能自足,无法满足韩遂、马腾的要求,杨修无奈,只得向孙策请求,希望能从南阳、颍川调拨补充。
粮食问题再一次成了焦点,而且更加严重。战时的骑兵消耗惊人,两万骑兵每个月要消耗近三十万石粮食,简直是无底洞。虞翻听到这个消息,登时变了脸,痛斥马腾、韩遂贪得无厌,趁火打劫。干脆让他们别来了,有胡轸部、张辽部的骑兵,足够击败刘备了。
话音未落,鲁肃有紧急军报送到,胡轸被刘备击败,临阵斩首,所部万余步骑全军覆没。
第2302章 两只狐狸
胡轸死于轻敌。
他遇袭的地点自己的大营,在黄河以西的临晋。大概是他以为自己很安全,反而防范不周,结果被张飞、张郃突袭得手,杀得落花流水。
鲁肃的军报比较简略,没有提及太多的细节,军师处只能根据双方的位置、兵力进行推演,揣测情形。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经过十几年的消磨,董卓旧部已经由令关东诸侯闻风丧胆的精锐堕落成了弱旅,这一点在董越身上已经有所体现,如今又在胡轸身上得到验证。相比之下,倒是关中的士家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军可能有些战斗力。张飞、张郃没有奔袭他们,反而选择了胡轸作为目标,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看完军师处的分析报告,孙策问郭嘉的意见。郭嘉说,自从南阳之战后,胡轸大概有十年时间没有真正上阵,兵员老化,堪用的战马也有限,更关键的是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十年前,战败是迟早的事。比胜负更重要的是贾诩的心态,能调动胡轸作战的只有贾诩,他应该清楚胡轸的情况,有没有做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是值得深究的。
孙策深有同感。他也对贾诩的态度存疑。仔细想想,胡轸是董卓旧部中与贾诩最疏远的一个,他不像牛辅、董越那样言听计从,接触也比较少,一直独自驻扎在蓝田大营。如果说贾诩要牺牲他来取信于人,一点也不意外。胡轸部覆灭,他在关中成了孤家寡人,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不管是杨修还是杨阜都可以信任他了。尤其是杨阜,面对杨修和关东老臣、刘氏宗室组成的联盟,他们需要借助贾诩的智慧和资历。
贾诩失去了不怎么听话的胡轸,却得到了杨阜、赵昂等人代表的新生力量,看似受挫,实际上血赚一笔。
这当然只是猜测,但孙策觉得应该接近事实,这符合贾诩的作风。
“提醒德祖留意这个老狐狸,别被他卖了。”
“这倒不至于。”郭嘉道:“一来杨德祖已经不是新手,他应该能看出贾诩的心思。二来贾诩是绝顶聪明之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势,所欲也不过是凉州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会自毁前程。倒是韩遂、马腾,得寸进尺,需要敲打敲打。”
孙策点头同意。韩遂、马腾狮子大开口,的确要敲打一下,他们只看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丝毫不在乎大局,令人失望。
“奉孝,要敲打的不仅是韩遂、马腾这样的老人,有些后生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郭嘉心里神会。“最近军师处要进行一次审核,有些人要放出去见见风雨。”
孙策不置可否。既然郭嘉知道怎么做了,他就不用说太多。“怎么回复德祖?”
“三十万石粮食筹集不易,运到关中更难,这次就不用韩遂、马腾助阵了,秋后再说吧。调董越所部上阵,由张绣、毌丘兴指挥,加上张辽所领,五千精骑,取河东够用了。”
孙策瞅了郭嘉一眼。“你不怕汝颍人骂你?”
郭嘉摇摇羽扇。“肤浅之徒,不足挂齿。”
孙策笑了。“奉孝,有你相辅,不足挂齿的岂止是那些肤浅之徒,老谋如贾诩也不例外。”
……
枢密院很快做出决定,继张辽之后,再调伏远将军董越率骑兵参战,以毌丘兴、张绣为副。命令下达后,董越主动让贤,以年老为由请辞。听说了胡轸阵亡的事后,他知道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其上阵冒险,不如守在建业,守着女儿女婿和刚出生的外孙,做自己的富家翁。
孙策很满意,接受了董越的请求,增邑两百户,以示重老之意。随即任毌丘兴为荡寇中郎将,张绣为骁骑中郎将,各领精骑千余人,赶往陕县,由鲁肃节制。
与此同时,孙策任命孙尚香为辅国将军,协同中军师陆逊,统领豫州驻军移驻洛阳,做好进攻河内的准备。征北将军朱桓、虎牢督吕范、白马督纪灵、冀南督徐琨、冀北督全柔着手准备对并州的攻击。
一道道命令从建业发出,送往各战区。
……
鲁肃收到命令,知道了孙策的用意,河东要打,但不能大打,攻击并州的准备需要时间,不能太急,所以战事的目标是夺取河东,不能扩大。
同样,他无须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了毌丘兴、张绣率领两千精骑,他就有了自己的骑兵建制,实力仅次于沈友,将来对并州作战,他就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更何况吴王派出中军的精骑助阵,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再明白不过,傻子才会不自量力的挑战他。
辛毗却感觉到了危机。孙策对此次战事不满,却又不吝对鲁肃的支持,有赏有罚,板子自然要落到他或吕蒙的身上。
不过辛毗也不怎么担心。大战之际,孙策不会做出影响前线士气的事,要惩罚也要等战事结束,只要拿下河东,立下战功,就可以将功折罪。
辛毗随即准备作战计划,调集粮草、物资,新增近五千骑兵,需要大量的粮草。这时,高顺提供了帮助,尽取屯田所获,解决了绝大部分的粮草缺口。因为就近取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节省了不少运输的消耗,让鲁肃得以迅速解决问题,安心等待张辽等人的到来。
鲁肃对高顺非常欣赏,亲笔上书为高顺请功。几天后,鲁肃收到孙策的回复,拜高顺为折冲将军,正式纳入鲁肃建制。
鲁肃心满意足,高顺也很意外,他没想到鲁肃这么欣赏他,亲自为他请功,更没想到孙策这么给鲁肃面子,一下子就给了个折冲将军。据他所知,这大概是有史以来投降吴王的诸将中起点最高的。就算他有功,吴王的爽快也让人意外。
正月末,张辽、庞德到达陕县。故人重逢,张辽与高顺都非常感慨。高顺感慨于张辽一个降将能担任吴王的义从营骑将,可见吴王提拔他并不仅仅是看鲁肃的面子,的确有着过人的胸怀。张辽则感慨于高顺终于遇到了伯乐,从此可以大放异彩。
得知高顺刚刚升官,最开心的还是吕小环,她不顾众人注视,像小时候一样抱着高顺又哭又笑。
第2303章 缓兵之计
在接风宴上,鲁肃召开了军议。人聚得齐,酒喝得开心,士气高涨,正是动员的好时机。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不能再等了。刘备击溃胡轸后,立刻回师安邑,展开强攻,打算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安邑,拿下整个河东。据说王盖率领并州军也在赶来的途中,届时刘备的总兵力近十万人,吕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刘备这么拼命也是有原因的,春天到了,他需要尽快占领河东,以便春耕,否则秋天就没有收成。天气暖和之后,黄河水涨,水师加入战斗,对他也很不利。几个原因加在一起,他同样希望尽快决出胜负。
虽然双方都不想再等,但目标却不完全相同,辛毗分析说,刘备的目标是击溃所有的援军,并攻取安邑,而他们的目标却是解围,或者牵制分散刘备的兵力,让他不能全力攻击安邑,为吕蒙减轻压力。因此,主动权在己方,可以也必须充分利用,以期发挥最大的战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紧接着,辛毗说明了他的作战计划。
第一步自然是渡河。
驻守黄河对岸的是崔瑜,是崔琰的兄长,与辛毗也有见面之缘。崔琰随袁谭投降后,得到了孙策的重用,眼下是全柔的军师。辛毗打算给崔瑜写封劝降信,崔瑜如果愿意投降,当然再好不过,不愿意投降也没关系,将消息发布出去,让刘备对他生疑,离间他们。
用计智取之外,辛毗还准备了强攻的手段。辎重营的工匠紧急维修了两艘损坏的楼船,这两艘楼船可以作为强渡时的远程打击平台,掩护步卒登岸,建立阵地。考虑到对登陆威胁最大的不是步卒,而是骑兵,需要有对付骑兵经验的步卒作为先锋,这个任务就交给高顺和蒋钦,他们麾下都有骁勇善战的精锐步卒,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
高顺、蒋钦欣然从命。
完成登陆之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骑兵对决。刘备最大的优势就是张飞、张郃指挥的一万精骑,这些骑兵大多是幽州汉胡勇士,战斗力强,装备也好,再加上张飞、张郃两个优秀的骑将,威力不可小觑。胡轸就是败在这些骑兵手中。如果能重创这些骑兵,剩下的步卒就好对付了,至于河东世家的部曲,更没什么威胁。
除了刘备的骑兵外,还有并州来的三千骑兵。这三千骑兵中有不少匈奴人、鲜卑人,实力同样不弱。
鲁肃现在只有张辽、庞德率领的两千多骑,毌丘兴、张绣率领的两千多骑还在路上,估计三五天内能到,但辛毗打算将他们藏起来,先以张辽、庞德应战。中军亲卫骑是真正的精锐,装备优良训练严格,足以让刘备感觉到压力,压上所有的实力,到时候再派毌丘兴、张绣上阵,一举定胜负。
张辽、庞德从容的接受了命令,信心十足,丝毫不以敌我悬殊为意。
吕小环按捺不住,主动询问自己的任务。
辛毗笑笑。“吕夫人乃飞将之女,相比骑射过人,自然会有重要的任务。夫人想想,还有什么对手没有安排?”
吕小环仔细想了片刻,恍然大悟,用力的挥舞着拳头。“并州骑兵!”
“没错,并州骑兵也需要人对付。令尊号为飞将,久镇边疆,威名远播,并州人中有不少匈奴人,由你这个飞将之女来对付,自然是手到擒来。”
吕小环很开心,连连点头。
张辽有些担心,吕小环的武艺虽然不差,但她没什么兵力,不足百骑,恐怕当不了重任。
辛毗早有准备。鲁肃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但是他有亲卫骑百余人,蒋钦也有近百骑,高顺更多,有近千骑,总共一千三百余骑,全部拨给吕小环。这些人都是亲卫骑,装备、训练都比普通的骑士好,战斗力强,当做奇兵最合适不过。面对并州军,就算取胜比较难,牵制他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张辽还有些犹豫,吕小环却求之不得,央求高顺将亲卫骑借给她。高顺同意借亲卫骑,但是有一个要求,吕小环只能做奇兵,牵制或者突袭,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吕小环一口答应。
张辽眉头微蹙,沉默不语。
……
战鼓雷鸣,旌旗云卷,随着一声声厉喝,又一阵箭雨从城外的阵中跃出,飞上半空,扑向城头。
转眼间,安邑城的城墙上就多了几百枝箭,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像长了一层厚厚的茅草。
城头很安静,连战鼓都敲得不紧不慢,吴军将士都蹲在城垛后面,盾牌架在头顶,任凭箭矢将盾牌射得炒豆一般急响。长矛手、刀盾手最放松,一边看着敌人,一边闲聊着家常,弓弩手则集中注意力,注意着对方的动静,尤其是那些手持六石弩的弩手,睁大眼睛,寻找着有价值的目标,不时有一两枝羽箭飞驰而出。虽然在对方的箭阵面前没什么动静,效果却非常明显,大半都能有所收获。
吕蒙坐在城楼上,靠在粗大的木柱后面,看着两百五十步外的将台,有些遗憾的咂了咂嘴。刘备离得太远,他又来得匆忙,没有携带大型弩,无法对刘备产生真正的威胁。
下次无论如何都要带几个工匠,最好是能制造抛石机的工匠。有了抛石机,几发石弹过去,不管什么将台都砸成渣,刘备要想保命,就只能退到五百步以外了。
想着刘备将将台设在五百步外的情景,吕蒙险些笑出声来。据说刘备以勇武著称,喜欢身先士卒,现在看来恐怕言过其实。都打了近二十天了,刘备亲自指挥战斗也超过十天,也没看到刘备进入两百步以内。
刘备离得远,其他人也不敢靠近,校尉、都尉不是站在一百五十步外指挥作战,就是让亲卫举着盾牌,保护得严严实实,只有那些没有亲卫保护,又不得不冲杀在最前线的曲军侯、都伯倒霉,连日来被射杀无数,很多人临阵提拔,还没熟悉职务要求就被城上的射手狙杀了。
没有了临阵指挥,再多人的也是乌合之众,能攻过护城河,爬上城的屈指可数,根本不是严阵以待的吴军对手,被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常常还没站稳脚跟就被赶下去了。
即使是刘备最精锐的步卒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几次攻上了城头,可是只要吕蒙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突击队出动,他们就兵败如山倒,后来干脆不出现了。
守城二十天,除了箭矢的消耗比较大之外,吕蒙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
“刘备不仅读书不行,用兵也不行啊。”吕蒙再次咂咂嘴,琢磨着怎样才能拖住刘备。他不希望刘备太快撤退,拖住刘备越久,一举平定河东的可能性越大,如果能直接击杀刘备,并州就不成问题了。
“该给他点甜头了。”吕蒙看看一片狼藉的大城,做了一个决定,转身叫来了传令兵。
……
激战一天后,刘备身心俱疲。回到中军大帐,他大发雷霆,痛骂裴潜、卫觊等人出工不出力,鼓敲得山响,呐喊声惊天动地,攻城的力度却严重不足。安邑这么大的城,吕蒙就那么多人,连他站在将台上都能看得出城头的士卒数量有限,平均十步才有一两名弓弩手,他们就是不敢全力进攻,勉强上了城,也不肯拼命,遇到一点挫折就后撤。
这些河东部曲都是泥捏的么,这么软?就算是泥捏的,用火烤一烤也能用啊。他们倒好,要么是一团烂泥,使不上劲,要么就是一团散沙,一碰即溃。
靠这些人怎么和鲁肃打,怎么和孙策打?
刘备很沮丧,越想越觉得前途黯淡。简雍走了,关羽也走了,如今连赵云也不见踪影,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可是真正上阵的却越来越少。如果关羽还在,说不定已经破城了吧。
想到关羽,刘备心里更不是滋味,飞起一脚,将面前的案几踢飞。
司马懿正好进帐,下意识的一闪身,险险的让过。他看了一眼刘备,却发现刘备正打量着他,脸色虽然还有些红,神情却已经平静下来。
“仲达,有什么事?”
“大王是因攻城不克而急?”
“是啊,攻了二十多天,张辽都带着骑兵从建业赶来了,我们还是没法突破安邑城防,再坚持下去,怕是凶多吉少。一旦徐盛带着水师越过三门峡,或者径直在孟津渡河,进攻河内,我们怎么办?”
“大王所虑甚是,我们的时间的确不多了。”司马懿点头附和,脸上却看不出焦急。刘备看得真切,心中一喜,又看到了希望。司马懿虽然年轻,以前也没有用兵经验,但他真的很聪明,对兵法的理解很透彻,掌握得也快,比很多久经战场的老将更善于把握晰战场的变化。
“仲达有什么想法?”
“臣想起当年高皇帝和霸王项羽在鸿沟对峙,双方都精疲力尽,高祖一度想退兵,却被留侯劝阻的故事。如今形势相似,臣愿效仿前贤,希望大王再坚持一下。”
刘备心头一喜。“仲达发现了什么?吕蒙坚持不住了?”
“臣今天观阵,发现城头从下午开始,反击明显稀少。臣刚才去参战的各营打探了一下,今天被城上射手狙杀的人数比昨天整整下降了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