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94节
按照庞俊事先的说法,吴军应该是有,但数量肯定不多。如今又出现了山里的蛮人,那就说不准有多少人了。听说山里的蛮子是吃人的,他们可不想被吃了,什么牛啊田啊,都不要了,他们现在只想逃命。
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三千部曲被伤杀伤近千人,统兵的庞俊被临阵射杀,剩下的溃兵无人指挥,各自逃命,一路奔回宕渠。因为来得匆忙,败得更是仓促,他们惊魂未定,回到宕渠城后,说法矛盾百出,没人知道真正的情况是什么。
曹洪、辛评听到了无数说法,其中不乏近乎神话的传奇。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吴军都是山上飞下来的,个个都像白虎神,一口一个,连呃都不打。还有人说,他们亲眼看到了徐晃,徐晃用的是一把大斧头,一斧头扫过来,七八个人被拦腰斩断,倒在地上的人一时半会死不了,没了脑袋的下半身拼命跑,没有腿的上半身拼命喊,可是腿没有耳朵,听不见,只顾自己跑。
谣言就像风,短短的一天时间内,整个宕渠都传开了。一时间,人心惶惶,如同末世。
曹洪、辛评不敢怠慢,一面下令全城戒严,将溃兵们集中关押,一面召集各族议事,准备再战。
反复商议之后,他们觉得事态严重,不能再隐瞒,不得不派人向曹操通报。
第2473章 棋逢对手
曹操坐在帐中,一动不动,脸色阴冷如乌云压顶。
大帐内气氛压抑凝重,让人透不过气来,连呼吸声都被刻意压低,生怕引起曹操注意,惹来无妄之灾。
一连数日,滚龙坡无战事。黄忠兵临坡下,略作试探后,发现无隙可击,便放弃了进攻,只是派斥候四处打探地形。本以为可以一直这么对峙下去,直到黄忠粮尽退兵,没曾想身后的宕渠出了事。
八濛山出现了吴军的踪迹,而且人数不少,不仅劫了从垫江、成都运来的大量物资,还伏击了庞俊统领的三千宕渠大族部曲。
更让曹操生气的事,出了这么大的事,曹洪先是瞒,后是骗,最后瞒不住了,被迫上报,却还是一笔糊涂账。八濛山究竟有多少吴军,没人说得清。庞俊是怎么中伏的,没人知道。
曹洪真不是能当大任之人。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辛评也不是合格的谋士。如果陈宫或者法正在这里,哪怕是张松也行,绝不会出现哪些混乱的情形。
可是这两人却偏偏是他无法割舍的,尤其是曹洪。曹洪能力有限,忠心无虞。除了曹洪,他想不出能将谁留在宕渠。
本以为宕渠在身后很安全,没曾想还是出了岔子。黄忠这一手玩得漂亮,借着惩处徐晃的理由将徐晃调离视线,既安抚了受害的百姓,又骗过了他的视线。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吴军擅长山地战的优势也在此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于不可能处行军,才能避开斥候的视线,才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八濛山。
遇到这种对手,既让人头疼,又让人兴奋。
曹操的眉梢微微上扬,歪了歪嘴,命人去请冯鸾,然后将目光落回面对的地图。
冯鸾很快就兴冲冲地来了。这两天战事轻松,曹操也很轻松,经常请他来把酒畅谈,不时还有赏赐,他既有面子又有实利,兴致很高,召之即来。
进了帐,冯鸾见曹操全神贯注的伏案端详地图,竟没有留意他的到来,有意停住脚步,朗声笑道:“大王静极思动,打算出击么?”
曹操抬起头,见是冯鸾,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伸手虚托着冯鸾的手臂,哈哈大笑。“元凤,若是出击,当先取何处?”
冯鸾本是随口说笑,根本没想过主动出击,见曹操这么说,倒有些犹豫了。这些天,他在曹操军中,看曹操及其部将用兵,倒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兵法上不能和曹操相提并论,万一说错了,轻则被人讥笑,重则影响军事,甚至关乎生死。
冯鸾沉吟片刻,斟字酌句的说道:“大王,黄忠缺粮,即使有宣汉周边的汉蛮百姓可以掳掠,所得有限,也支撑不了多久,迟早必退。大王何必冒险?”
曹操点点头,拍拍冯鸾的手臂,笑道:“说笑而已,元凤不必紧张。”
冯鸾松了一口气。曹操的确爱说笑,这倒没什么好奇怪的。
曹操引冯鸾入座,又命人上酒,与冯鸾对饮了两杯。“元凤,最近收到消息,说阎圃为黄忠出谋建计,与一些巴西大族联络,募兵集粮,你可曾听到消息?”
“有这事?”冯鸾一本正经地说道。其实他也收到了消息,只是不好明说。
虽然曹操是蜀王,却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支持他,观望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忠于汉室的。曹操从长安劫来了伏皇后和皇长子,却一直没有拥立新帝,显然与他标榜的忠臣形象不符,很多人心存狐疑。再加上曹操的出身,不屑与他为伍的人比比皆是。
“是啊,吴军精锐,黄忠亦非等闲之辈,不会轻易认输的。兵形如水,变动不居,谁知道他们会从哪里突破。”曹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指了指地图。“用兵之道,先为不可胜,再为可胜。今天请元凤来,就是想和你探讨一番,看看黄忠有没有可能出奇兵取胜。若有疏忽,我军又当如何弥补。”
冯鸾点头附和。行军作战,谨慎一些是应该的。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分析黄忠可能采取的行动。曹操绕了一个圈子,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黄忠派人占据八濛山,会不会因此逆转战局?
冯鸾丝毫没有意识到曹操真正的用意,很认真的想了想。“会有些问题,可是只要应付得当,倒不至于逆转战局。”
曹操很惊讶。“元凤,八濛山在宕渠之南,地势险要,若被黄忠占据,如扼我咽喉,生死操于敌手,岂不是大势已去?”
冯鸾摇摇头,略带矜持地笑道:“大王,正常来说,被人扼住咽喉,自然关乎性命,不可大意,必全力以赴,以死相拼。可若是扼我咽喉之人是垂死之人呢?恐怕还没等扼死我,他自己倒咽了气。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在意?”
曹操也笑了,举起酒杯。“元凤不愧是名将之后,虽于文质彬彬,名士风流,心中却有猛虎。”
冯鸾得意之极,眨眨眼睛。“大王,我虽汉人,却也习染蛮风,以虎为神。久而久之,有些虎气也是自然。”说完,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不禁放声大笑。
曹操又和冯鸾聊了一阵,假设八濛山失陷之后如何应对。冯鸾在曹操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信心十足,力证自己的分析无误。他提出,万一八濛山失守,大致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夺回八濛山,二是绕开八濛山,走其他的路。
八濛山的意义在于扼守渠水。一旦八濛山被敌人控制,通往垫江的水路就被断切。长期以往,当然不行,必须夺回。可是短期内的影响却有限,一是宕渠有一定的存粮,不急在一时,二是有其他的路可走。
宕渠诸水环绕,水量大的河有两道:一条是从宣汉来的不曹水,一条是从汉昌来的渠水。两水汇合之后,南流至垫江,与从阆中、安汉而来的汉水汇合,再南流入江。
渠水流量大,水势又平缓,是宕渠与垫江之间的主要通道,即使是去宕渠西北的郡治阆中,一般人也喜欢经渠水南下,至垫江后再溯汉水而上,虽然时间长些,却省力经济。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由宕渠西行,大约两百余里,一样可以到达汉水。中间也有一些河流,可以运输,只是无法直达,需要转运,不如渠水来得方便而已。
因此,就算黄忠派人抢占了八濛山,也改变不了结果。
曹操深以为然,真心诚意的赞美了冯鸾一番。他本来只是想稳住冯鸾,稳住宕渠世家,现在听了冯鸾的分析,他自己也被说服了。
八濛山的得失不足以改变形势。只要他能稳住,宕渠大族能稳住,巴西大族能稳住。
酒至半酣之时,曹操将刚收到的消息告知冯鸾。冯鸾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不是假设,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他瞪着曹操,半晌没说出话来。他和曹操说了半天话,可是一点破绽也没看出来。
很多年前就知道曹操狡猾,今天算是见识了。
“大王处变而不惊,臣佩服。”冯鸾意味深长的说道,眼神有些复杂。之前劝曹操的话,现在起到了作用,至少说服了自己,让他看起来并不那么紧张。
“那是因为有元凤。”曹操取起杯,微微一笑。“此战若能得胜,青紫任元凤拾取,宕渠设郡,如何?”
冯鸾苦笑,拱手称谢。
曹操请冯鸾回城一趟,安抚人心,招集各家部曲。他安顿好滚龙坡的事务后,将亲自赶回宕渠,攻取八濛山,歼灭徐晃所部孤师,断黄忠一臂,以戒其失。
冯鸾觉得有理。滚龙坡易守难攻,即使曹操不在,黄忠也很难拿下来。倒是八濛山,即使影响不了大局,却离宕渠太近,不能置之不理。
曹操命人请来玄安,通报了情况,又将对冯鸾的承诺重复了一遍。玄安虽然震惊,却被冯鸾的理由和曹操的承诺说服,表示举全族之力支持曹操的决定,并愿意协助冯鸾,安抚宕渠诸族。
商量妥当,冯鸾连夜起程,返回宕渠。
送走冯鸾,曹操召集诸将议事。
听说徐晃出现在八濛山,并且伏击了庞俊,诸将都很吃惊。
玄安适时站了出来,将冯鸾的意见重复了一遍,详细解说宕渠周边地形,力证八濛山的得失无关大局,反倒是歼灭吴军一部的大好机会,并代表宕渠大族表态,出人出粮,全力支持蜀王。
听了玄安的分析,诸将恢复了镇静,开始考虑如何反击。
趁着这个机会,曹操宣布了自己的计划。拜玄安为护军将军,协助领军将军史涣留守滚龙坡,阻击黄忠。为了确保滚龙坡无恙,曹操又拜已经在七道岩证明了能力的张任为荡寇将军,协助史涣、玄安作战。
其他人随他返回宕渠,攻击八濛山。
八濛山被占,垫江方向的物资无法及时运到,阆中就成了关键。曹操又提拔了几个年轻的将领,阆中的黄权和狐笃,任他们为中军校尉,各领千人。又任巴郡的夷王朴胡、杜濩为将,以示对三巴汉蛮的倚重,并许诺,战后一定不吝赏赐,有功者皆可加官晋爵,安享富贵。
对世家的利益保护自然毋须交待,尽在不言之中。
曹洪很快传来消息,冯鸾回城后,联络诸族,很快稳住了形势。阵亡的庞俊被厚葬,受伤、阵亡的将士得到了抚恤,人心渐渐安定。诸家又招集了一万多部曲,足够支半年的粮食,准备随曹操进攻八濛山。
曹操大喜,率部回城。
……
收到徐晃伏击庞俊得手的消息后,黄忠就加派了斥候,密切注意曹操的动向。
得知曹操离开滚龙坡,黄忠意识到曹操可能会对八濛山发动进攻,预期的作战目标即将实现,同时徐晃也将迎来艰苦的战斗。
他打算主动进攻滚龙坡,为徐晃分担压力。
这个计划遭到了阎圃委婉的反对。
曹操虽然离开了滚龙坡,但滚龙坡的防线很坚固,并不易攻取。强攻只会导致重大伤亡,增加消耗,却没有取胜的把握。与其不如此,不如保持进逼的态势,耐心的等待战机。
眼下的形势虽然还谈不上稳妥,粮食也不够充足,毕竟还能勉强维持,比刚出山的时候已经好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晃取胜的消息传播开来,巴西百姓对吴军的信心会越来越强,支持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徐晃能够坚守八濛山,挫败曹操的进攻,曹操威信扫地,蜀国的气数也就到头了,可不战而胜。
黄忠知道,阎圃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其根本目的却是为巴西大族争取利益。双方对峙得越久,对巴西大族的依赖越重。可是他又不能不考虑阎圃的建议,一来他需要阎圃去联络巴西大族,获取粮食,二来滚龙坡易守难攻,他没有把握。
即使不惜代价,拿下滚龙坡,也不代表他就胜了。
滚龙坡之后还有宕渠县城。
一步错,步步错。从仓促出兵的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主动权,身不由己。在增援到达之前,他只能由阎圃摆布,否则随时断粮,不战自溃。
黄忠有苦说不出,只能接受阎圃的建议,耐心的等待机会。
这时,他接到了徐庶的消息。
关羽奉诏接管了襄阳军务,从南阳、南郡两郡征发了数千精锐,进行集训,又征集了大量的物资,随时可以增援汉中、巴西。
安西大都督鲁肃得知黄忠出师巴郡,命人送来了大量的鱼干,很快就能运到西城。他正在想办法征发民夫,组织运输,最多一个月,他就能将这些鱼干送到前线,请黄忠务必坚持住。
黄忠且喜且愧。喜的是援兵将至,困境将得到纡解,他即将迎来转机。愧的是辜负了陛下信任,因为他的鲁莽轻率,陛下不得不在百忙之中分心,为他筹措钱粮。而他却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巴西人的条件,为新政在益州的推行增加了障碍。
第2474章 针锋相对
黄忠反复权衡之下,部分接受了阎圃的建议。他可以不进攻滚龙坡,却不能坐守,由徐晃一人承担全部压力。
他召集诸将议事,包括张鲁在内,要求各部挑选精锐力量,深入宕渠背后,进行游击作战,打击宕渠县到八濛山之间的蜀军补给线。
宕渠到滚龙坡只有七八里,空间太小,没有穿插的空间,可是宕渠到八濛山有一百多里,又多山岭,更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如果能干扰蜀军的补给线,曹操就无法全力以赴的进攻徐晃。
对吴军来说,这种作战方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对张鲁来说,也不陌生。当初在上庸、房陵一带作战时,吴军就利用训练精良,单兵战斗力强的特点,穿插敌后,伏击敌人的斥候和游徼队伍,积少成多,打得吴懿不敢出城。
甚至张鲁率领号称天下精锐的板楯蛮参战,也没能逆转形势,只是勉强维持了战线而已。
如今大规模会战难以实现,黄忠再次拿出了看家本事。
吴军诸将自然欣然从命,天天闷在大营里太难受了。如果能带着队伍出去转转,逮着机会打个伏击,也能解解闷,顺便立点功,收获点战利品,尤其是粮食。
黄忠将眼神看向了张鲁。“嗣师可有兴趣?”
张鲁看向阎圃。阎圃清楚黄忠的心思,却也无法阻止。任何时候,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出击,寻找战机,总比坐观成败好。他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建议张鲁支持黄忠的行动。张鲁麾下的板楯蛮虽然不如吴军训练有素,和蜀军及宕渠大族的部曲比起来却不弱,而且熟悉地形,可以借此机会立功。
卢夫人已经传达了她的意见,希望张鲁多立功,增加谈判的资本。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张鲁想了想,起身向黄忠施了一礼,又环顾四周,向诸将致意。“我部汉蛮将士熟悉地形,可为向导,也能向诸君学习一些作战的技巧,理当出战。还请诸君多多指教。”
诸将互相看看,会心而笑。
黄忠也笑了。算张鲁识趣,没有贪功求战。如果他想单独作战,会不会被人打黑棍,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大家都清楚,落至今天这个困境与张鲁及其部下有很大关系。
商量已定,黄忠从三万大军中挑出一千精锐,以百人为一队,进入滚龙坡以南的山林作战。每队以吴军战士为主,配以十到二十人不等的巴籍战士,优先挑取年轻力壮,有上进心的,如果识文断字,那就更好了。
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三千部曲被伤杀伤近千人,统兵的庞俊被临阵射杀,剩下的溃兵无人指挥,各自逃命,一路奔回宕渠。因为来得匆忙,败得更是仓促,他们惊魂未定,回到宕渠城后,说法矛盾百出,没人知道真正的情况是什么。
曹洪、辛评听到了无数说法,其中不乏近乎神话的传奇。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吴军都是山上飞下来的,个个都像白虎神,一口一个,连呃都不打。还有人说,他们亲眼看到了徐晃,徐晃用的是一把大斧头,一斧头扫过来,七八个人被拦腰斩断,倒在地上的人一时半会死不了,没了脑袋的下半身拼命跑,没有腿的上半身拼命喊,可是腿没有耳朵,听不见,只顾自己跑。
谣言就像风,短短的一天时间内,整个宕渠都传开了。一时间,人心惶惶,如同末世。
曹洪、辛评不敢怠慢,一面下令全城戒严,将溃兵们集中关押,一面召集各族议事,准备再战。
反复商议之后,他们觉得事态严重,不能再隐瞒,不得不派人向曹操通报。
第2473章 棋逢对手
曹操坐在帐中,一动不动,脸色阴冷如乌云压顶。
大帐内气氛压抑凝重,让人透不过气来,连呼吸声都被刻意压低,生怕引起曹操注意,惹来无妄之灾。
一连数日,滚龙坡无战事。黄忠兵临坡下,略作试探后,发现无隙可击,便放弃了进攻,只是派斥候四处打探地形。本以为可以一直这么对峙下去,直到黄忠粮尽退兵,没曾想身后的宕渠出了事。
八濛山出现了吴军的踪迹,而且人数不少,不仅劫了从垫江、成都运来的大量物资,还伏击了庞俊统领的三千宕渠大族部曲。
更让曹操生气的事,出了这么大的事,曹洪先是瞒,后是骗,最后瞒不住了,被迫上报,却还是一笔糊涂账。八濛山究竟有多少吴军,没人说得清。庞俊是怎么中伏的,没人知道。
曹洪真不是能当大任之人。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辛评也不是合格的谋士。如果陈宫或者法正在这里,哪怕是张松也行,绝不会出现哪些混乱的情形。
可是这两人却偏偏是他无法割舍的,尤其是曹洪。曹洪能力有限,忠心无虞。除了曹洪,他想不出能将谁留在宕渠。
本以为宕渠在身后很安全,没曾想还是出了岔子。黄忠这一手玩得漂亮,借着惩处徐晃的理由将徐晃调离视线,既安抚了受害的百姓,又骗过了他的视线。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吴军擅长山地战的优势也在此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只有于不可能处行军,才能避开斥候的视线,才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八濛山。
遇到这种对手,既让人头疼,又让人兴奋。
曹操的眉梢微微上扬,歪了歪嘴,命人去请冯鸾,然后将目光落回面对的地图。
冯鸾很快就兴冲冲地来了。这两天战事轻松,曹操也很轻松,经常请他来把酒畅谈,不时还有赏赐,他既有面子又有实利,兴致很高,召之即来。
进了帐,冯鸾见曹操全神贯注的伏案端详地图,竟没有留意他的到来,有意停住脚步,朗声笑道:“大王静极思动,打算出击么?”
曹操抬起头,见是冯鸾,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伸手虚托着冯鸾的手臂,哈哈大笑。“元凤,若是出击,当先取何处?”
冯鸾本是随口说笑,根本没想过主动出击,见曹操这么说,倒有些犹豫了。这些天,他在曹操军中,看曹操及其部将用兵,倒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兵法上不能和曹操相提并论,万一说错了,轻则被人讥笑,重则影响军事,甚至关乎生死。
冯鸾沉吟片刻,斟字酌句的说道:“大王,黄忠缺粮,即使有宣汉周边的汉蛮百姓可以掳掠,所得有限,也支撑不了多久,迟早必退。大王何必冒险?”
曹操点点头,拍拍冯鸾的手臂,笑道:“说笑而已,元凤不必紧张。”
冯鸾松了一口气。曹操的确爱说笑,这倒没什么好奇怪的。
曹操引冯鸾入座,又命人上酒,与冯鸾对饮了两杯。“元凤,最近收到消息,说阎圃为黄忠出谋建计,与一些巴西大族联络,募兵集粮,你可曾听到消息?”
“有这事?”冯鸾一本正经地说道。其实他也收到了消息,只是不好明说。
虽然曹操是蜀王,却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支持他,观望的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忠于汉室的。曹操从长安劫来了伏皇后和皇长子,却一直没有拥立新帝,显然与他标榜的忠臣形象不符,很多人心存狐疑。再加上曹操的出身,不屑与他为伍的人比比皆是。
“是啊,吴军精锐,黄忠亦非等闲之辈,不会轻易认输的。兵形如水,变动不居,谁知道他们会从哪里突破。”曹操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指了指地图。“用兵之道,先为不可胜,再为可胜。今天请元凤来,就是想和你探讨一番,看看黄忠有没有可能出奇兵取胜。若有疏忽,我军又当如何弥补。”
冯鸾点头附和。行军作战,谨慎一些是应该的。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分析黄忠可能采取的行动。曹操绕了一个圈子,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黄忠派人占据八濛山,会不会因此逆转战局?
冯鸾丝毫没有意识到曹操真正的用意,很认真的想了想。“会有些问题,可是只要应付得当,倒不至于逆转战局。”
曹操很惊讶。“元凤,八濛山在宕渠之南,地势险要,若被黄忠占据,如扼我咽喉,生死操于敌手,岂不是大势已去?”
冯鸾摇摇头,略带矜持地笑道:“大王,正常来说,被人扼住咽喉,自然关乎性命,不可大意,必全力以赴,以死相拼。可若是扼我咽喉之人是垂死之人呢?恐怕还没等扼死我,他自己倒咽了气。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在意?”
曹操也笑了,举起酒杯。“元凤不愧是名将之后,虽于文质彬彬,名士风流,心中却有猛虎。”
冯鸾得意之极,眨眨眼睛。“大王,我虽汉人,却也习染蛮风,以虎为神。久而久之,有些虎气也是自然。”说完,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不禁放声大笑。
曹操又和冯鸾聊了一阵,假设八濛山失陷之后如何应对。冯鸾在曹操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信心十足,力证自己的分析无误。他提出,万一八濛山失守,大致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夺回八濛山,二是绕开八濛山,走其他的路。
八濛山的意义在于扼守渠水。一旦八濛山被敌人控制,通往垫江的水路就被断切。长期以往,当然不行,必须夺回。可是短期内的影响却有限,一是宕渠有一定的存粮,不急在一时,二是有其他的路可走。
宕渠诸水环绕,水量大的河有两道:一条是从宣汉来的不曹水,一条是从汉昌来的渠水。两水汇合之后,南流至垫江,与从阆中、安汉而来的汉水汇合,再南流入江。
渠水流量大,水势又平缓,是宕渠与垫江之间的主要通道,即使是去宕渠西北的郡治阆中,一般人也喜欢经渠水南下,至垫江后再溯汉水而上,虽然时间长些,却省力经济。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由宕渠西行,大约两百余里,一样可以到达汉水。中间也有一些河流,可以运输,只是无法直达,需要转运,不如渠水来得方便而已。
因此,就算黄忠派人抢占了八濛山,也改变不了结果。
曹操深以为然,真心诚意的赞美了冯鸾一番。他本来只是想稳住冯鸾,稳住宕渠世家,现在听了冯鸾的分析,他自己也被说服了。
八濛山的得失不足以改变形势。只要他能稳住,宕渠大族能稳住,巴西大族能稳住。
酒至半酣之时,曹操将刚收到的消息告知冯鸾。冯鸾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不是假设,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他瞪着曹操,半晌没说出话来。他和曹操说了半天话,可是一点破绽也没看出来。
很多年前就知道曹操狡猾,今天算是见识了。
“大王处变而不惊,臣佩服。”冯鸾意味深长的说道,眼神有些复杂。之前劝曹操的话,现在起到了作用,至少说服了自己,让他看起来并不那么紧张。
“那是因为有元凤。”曹操取起杯,微微一笑。“此战若能得胜,青紫任元凤拾取,宕渠设郡,如何?”
冯鸾苦笑,拱手称谢。
曹操请冯鸾回城一趟,安抚人心,招集各家部曲。他安顿好滚龙坡的事务后,将亲自赶回宕渠,攻取八濛山,歼灭徐晃所部孤师,断黄忠一臂,以戒其失。
冯鸾觉得有理。滚龙坡易守难攻,即使曹操不在,黄忠也很难拿下来。倒是八濛山,即使影响不了大局,却离宕渠太近,不能置之不理。
曹操命人请来玄安,通报了情况,又将对冯鸾的承诺重复了一遍。玄安虽然震惊,却被冯鸾的理由和曹操的承诺说服,表示举全族之力支持曹操的决定,并愿意协助冯鸾,安抚宕渠诸族。
商量妥当,冯鸾连夜起程,返回宕渠。
送走冯鸾,曹操召集诸将议事。
听说徐晃出现在八濛山,并且伏击了庞俊,诸将都很吃惊。
玄安适时站了出来,将冯鸾的意见重复了一遍,详细解说宕渠周边地形,力证八濛山的得失无关大局,反倒是歼灭吴军一部的大好机会,并代表宕渠大族表态,出人出粮,全力支持蜀王。
听了玄安的分析,诸将恢复了镇静,开始考虑如何反击。
趁着这个机会,曹操宣布了自己的计划。拜玄安为护军将军,协助领军将军史涣留守滚龙坡,阻击黄忠。为了确保滚龙坡无恙,曹操又拜已经在七道岩证明了能力的张任为荡寇将军,协助史涣、玄安作战。
其他人随他返回宕渠,攻击八濛山。
八濛山被占,垫江方向的物资无法及时运到,阆中就成了关键。曹操又提拔了几个年轻的将领,阆中的黄权和狐笃,任他们为中军校尉,各领千人。又任巴郡的夷王朴胡、杜濩为将,以示对三巴汉蛮的倚重,并许诺,战后一定不吝赏赐,有功者皆可加官晋爵,安享富贵。
对世家的利益保护自然毋须交待,尽在不言之中。
曹洪很快传来消息,冯鸾回城后,联络诸族,很快稳住了形势。阵亡的庞俊被厚葬,受伤、阵亡的将士得到了抚恤,人心渐渐安定。诸家又招集了一万多部曲,足够支半年的粮食,准备随曹操进攻八濛山。
曹操大喜,率部回城。
……
收到徐晃伏击庞俊得手的消息后,黄忠就加派了斥候,密切注意曹操的动向。
得知曹操离开滚龙坡,黄忠意识到曹操可能会对八濛山发动进攻,预期的作战目标即将实现,同时徐晃也将迎来艰苦的战斗。
他打算主动进攻滚龙坡,为徐晃分担压力。
这个计划遭到了阎圃委婉的反对。
曹操虽然离开了滚龙坡,但滚龙坡的防线很坚固,并不易攻取。强攻只会导致重大伤亡,增加消耗,却没有取胜的把握。与其不如此,不如保持进逼的态势,耐心的等待战机。
眼下的形势虽然还谈不上稳妥,粮食也不够充足,毕竟还能勉强维持,比刚出山的时候已经好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晃取胜的消息传播开来,巴西百姓对吴军的信心会越来越强,支持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徐晃能够坚守八濛山,挫败曹操的进攻,曹操威信扫地,蜀国的气数也就到头了,可不战而胜。
黄忠知道,阎圃说得固然有道理,但其根本目的却是为巴西大族争取利益。双方对峙得越久,对巴西大族的依赖越重。可是他又不能不考虑阎圃的建议,一来他需要阎圃去联络巴西大族,获取粮食,二来滚龙坡易守难攻,他没有把握。
即使不惜代价,拿下滚龙坡,也不代表他就胜了。
滚龙坡之后还有宕渠县城。
一步错,步步错。从仓促出兵的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主动权,身不由己。在增援到达之前,他只能由阎圃摆布,否则随时断粮,不战自溃。
黄忠有苦说不出,只能接受阎圃的建议,耐心的等待机会。
这时,他接到了徐庶的消息。
关羽奉诏接管了襄阳军务,从南阳、南郡两郡征发了数千精锐,进行集训,又征集了大量的物资,随时可以增援汉中、巴西。
安西大都督鲁肃得知黄忠出师巴郡,命人送来了大量的鱼干,很快就能运到西城。他正在想办法征发民夫,组织运输,最多一个月,他就能将这些鱼干送到前线,请黄忠务必坚持住。
黄忠且喜且愧。喜的是援兵将至,困境将得到纡解,他即将迎来转机。愧的是辜负了陛下信任,因为他的鲁莽轻率,陛下不得不在百忙之中分心,为他筹措钱粮。而他却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巴西人的条件,为新政在益州的推行增加了障碍。
第2474章 针锋相对
黄忠反复权衡之下,部分接受了阎圃的建议。他可以不进攻滚龙坡,却不能坐守,由徐晃一人承担全部压力。
他召集诸将议事,包括张鲁在内,要求各部挑选精锐力量,深入宕渠背后,进行游击作战,打击宕渠县到八濛山之间的蜀军补给线。
宕渠到滚龙坡只有七八里,空间太小,没有穿插的空间,可是宕渠到八濛山有一百多里,又多山岭,更是打伏击的好地方。如果能干扰蜀军的补给线,曹操就无法全力以赴的进攻徐晃。
对吴军来说,这种作战方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对张鲁来说,也不陌生。当初在上庸、房陵一带作战时,吴军就利用训练精良,单兵战斗力强的特点,穿插敌后,伏击敌人的斥候和游徼队伍,积少成多,打得吴懿不敢出城。
甚至张鲁率领号称天下精锐的板楯蛮参战,也没能逆转形势,只是勉强维持了战线而已。
如今大规模会战难以实现,黄忠再次拿出了看家本事。
吴军诸将自然欣然从命,天天闷在大营里太难受了。如果能带着队伍出去转转,逮着机会打个伏击,也能解解闷,顺便立点功,收获点战利品,尤其是粮食。
黄忠将眼神看向了张鲁。“嗣师可有兴趣?”
张鲁看向阎圃。阎圃清楚黄忠的心思,却也无法阻止。任何时候,利用自己的优势主动出击,寻找战机,总比坐观成败好。他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建议张鲁支持黄忠的行动。张鲁麾下的板楯蛮虽然不如吴军训练有素,和蜀军及宕渠大族的部曲比起来却不弱,而且熟悉地形,可以借此机会立功。
卢夫人已经传达了她的意见,希望张鲁多立功,增加谈判的资本。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张鲁想了想,起身向黄忠施了一礼,又环顾四周,向诸将致意。“我部汉蛮将士熟悉地形,可为向导,也能向诸君学习一些作战的技巧,理当出战。还请诸君多多指教。”
诸将互相看看,会心而笑。
黄忠也笑了。算张鲁识趣,没有贪功求战。如果他想单独作战,会不会被人打黑棍,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大家都清楚,落至今天这个困境与张鲁及其部下有很大关系。
商量已定,黄忠从三万大军中挑出一千精锐,以百人为一队,进入滚龙坡以南的山林作战。每队以吴军战士为主,配以十到二十人不等的巴籍战士,优先挑取年轻力壮,有上进心的,如果识文断字,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