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036节
孙权在主席上坐定,神女静静地站在他身后。孙权扫视了一圈,笑道:“诸君,蒙神女不弃,愿助我一臂之力。这么早请诸君来,就是想商量一下如何作战。”
神女上前一步,曼声道:“大王侍神甚谨,火神及神女甚是喜欢,命妾助大王破敌,还望诸君鼎力相助。功成之日,不仅人间富贵可享,功高者还能上天为神,享人间烟火供奉,世世不绝。”
众人听了,神色各异。有人狐疑,有人狂喜。
沈弥忍不住起身施礼。“敢问神女,我的家人能平安吗?”
神女看了沈弥一眼。“一个月内,必有消息到。不过他们只是暂时平安,若想真正脱险,还须沈将军积些功德,以偿沈将军拒王师之过。”
虽然只是暂时平安,沈弥也是欢喜不禁,险些落泪,再三叩拜,这才退回座席。
娄发忍不住也问了一下。神女说,娄发未战而降,将士没有无辜伤亡,所以阴德不损。三五日内,他的家人就有报平安的书信到。娄发很开心,坐了回去。
见神女说得这么笃定,对神女不太相信的吴奋等人也有些狐疑起来。看这神女气度,不像是在骗人,毕竟三五日一晃而过,如果到时候不应验,可就没人相信她了。
神女接着又说,她已经祈祷过,先祖神女媱姬答应了她的请求,将在三日内起东南风,蜀军只要顺风往北去,就一定能破蜀。
涉及到战事,诸将回过神来,纷纷发言。
吴奋率先发问,蜀军步卒在巫县,水师在西边的瞿塘峡,要破蜀,要么攻城,要么西进,怎么反倒向北去?北面虽有大溪,却是往山里走,如何能破蜀?
吴奋话音未落,娄发就跳了起来,大声嚷道:“我知道了,是往细腰宫去。从细腰宫西行,经跳石聚,可到东瀼溪的源头,循溪下行,可直达鱼复。”
“有这样的路?”吴奋更加疑惑。“就算有,曹操、法正岂能不知,岂能不设防备?”
沈弥附和道:“路是有,只是很难走。要想出奇制胜,必须将蜀军主力牵制在巫县。可是我军兵力有限,怕是做不到这些。”
诸将议论纷纷,一时难以决断。神女的话看似肯定,实则模糊,只说向北去,却不说如何破敌。不过这也是常态,天意难明,能不能搞清楚天意,全看各人悟性。
好在灵验的神女站在了孙权身边,时时提醒,总是好的。
议事完毕,众人离席告辞。有了神女的保佑,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
吴奋走得很慢,出帐的时候,其他人已经走远了。
他在帐前站了一会,转身蜇了回来,再次请见。
除了对神女的怀疑之外,吴奋还有另一个担心。在孙策的影响下,吴国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鬼神,却也不提倡鬼神,孙权如果只是贪神女之色,或者利用神明提振士气,那也就罢了,若是明目张胆的提倡,甚至还将作战的希望寄托在这个神女身上,孙策肯定会不高兴。一旦降罪下来,他这个司马难辞其咎。
孙权站在帐中,笑盈盈地看着吴奋,神女却不见了。吴奋看了一眼后帐,拱手施礼。
“大王,我……”
孙权摆摆手。“元兴,还没用朝食吧?陪我一起。”
吴奋点点头,重新入座。孙权命人端上早饭,与吴奋一起吃。吴奋有心思,食不知味,几次开口想说话,却被孙权阻止了。孙权吃得很香,吴奋刚吃完半碗,他已经吃了两碗。
“走吧,陪我去走走,消消食。”孙权推案而起,招呼道。
吴奋三口并作两口,将剩下的早餐吃完,嘴一抹,起身跟着孙权出了大营。
大营扎在南陵山下,分作水陆两个部分,水寨在江边的南陵滩,陆营则在南陵山北麓。与东侧壁立的巫山十二峰不同,南陵山是个缓坡,有曲折蜿蜒的小路可以直通山顶,神女的神祠就在山顶。南陵滩旁有一条大溪,从南陵山东侧的山谷中流出,汇入大江。溪水清流,两岸绿树杂生,怪石嶙峋,景色甚美。
孙权站在溪边的巨石上,看着潺潺溪水,沉默了良久。
“元兴,你信神明吗?”
吴奋摇摇头。“大王,陛下常说,天意缥缈难明,不可依赖……”
“如果没有天意,陛下如何能在数年间扫平群雄,君临天下?”
吴奋惊讶地看着孙权。孙权的声音虽然平静,但语气中透出的气势却让他不敢轻易回答,尤其是涉及到陛下。他知道孙策、孙权看似和睦,其实一直不对付,即使是外戚,他也不敢轻易介入其间。这是出征之前,父亲吴景反复交待过的事。
孙权没有看吴景一眼,接着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想这件事,越想越觉得初平二年的那个秋天实在奇怪。之前的兄长和之后的兄长虽然相貌、声音无异,其他方面却判若两人,就连说话的语气都有所不同。阿母和姊姊是妇人,叔弼、季佐那时还小,只有我看得最清楚。”
吴奋眉头紧皱,惊惧交集,额头细汗涔涔。孙权如此直白的怀疑陛下,让他不知该如何应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又觉得孙权说得有理,初平二年前后,孙策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如果说没有天意,如何解释这件事?
况且南阳一战后,孙策是凤鸟转世、霸王重生的传言就出来了,孙策本人也没有明确反对。到现在为止,吴军的战旗都是浴火凤凰。孙策一直提倡重人事,却也没有明确反对神明,似乎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难道说,孙策是在掩饰什么?就像夫子不言性命,不是不信,只是不提。
“我知道,你担心神女不可信。”孙权转头看看吴奋,见吴奋满头是汗,不禁撇了撇嘴。“我也不怎么信,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能帮我击败曹操,攻入益州,就算她是骗子,我也不在乎。”
“行军作战,岂能依靠神女含混不清的预兆?”
“灵与不灵,三日内便可见分晓,你又何必着急?”孙权笑了两声,转身沿着山路缓缓地向前走。“陛下不是常说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吴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看来孙权并没有轻信神女,不过是稳定军心的权宜之计,也不排除孙权以此为由,召神女侍寢。
身为孙权亲近,他对孙权的寡人之疾再清楚不过。
……
两天后,娄发接到了家人的报平安信。他的家人虽然被蜀王下令监管,却没有死,也没受到虐待,只是失去了自由而已。
娄发喜极而泣。
第三天下午,忽然刮起了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南陵山上的树木都被扯得呜呜作响,停泊在江滩里的战船也被风吹得摇摆不停,将缆绳扯得笔直,像是昂首嘶鸣,直欲狂奔的战马。
军中将士狂喜,虽然限于军令,不得随意走到,更不能大声喧哗,还是有不少人走了大帐、船舱,仰望湛蓝的天空。巫山刮大风很常见,但大风通常意味着大雨,这种只刮风却不下雨的情况并不多。
一时间,将士们纷纷议论,长沙王祭神取得了回应,神灵实现了承诺,刮风助阵。
孙权站在大帐外,仰头看着被风扯得猎猎作响的战旗,眉梢带着一丝喜色,脸上却看不到太多的异常。
在他身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穿着羽衣的清冷神女,一个是穿着儒衫的淡泊士子。
司马吴奋匆匆赶来,看到孙权身边的年轻士子,有些惊讶。他一直在孙权左右,却不知道孙权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而且看起来和孙权很亲近。
“大王,起风了,要出击吗?”吴奋赶到孙权面前,躬身行礼,大声喊道。
孙权摇了摇头,招呼吴奋入帐。“元兴,孤向你介绍一个贤士。”孙权指指年轻士子。“这位是武陵临沅名士廖立,字公渊,刚刚来投。”
廖立看着吴奋,点了点头,却一句话也没说。吴奋本想与廖立见礼,见廖立如此无礼,心中不悦,也没有行礼,只是瞅了廖立一眼。
孙权咳嗽了一声:“公渊淡泊名利,不与俗人相接。孤到长沙后,闻说他的名声,就曾派人去请,他只是不肯。如今来投,只是为助我一臂之力,不为富贵,功成即当身退。元兴不可以常人待之。”
吴奋听了,挨不过孙权面子,很勉强的拱拱手,挤出一丝生硬的笑容。
“原来是位隐士,那倒是失敬了。”
廖立皮笑肉不笑,一言不发。
吴奋也没兴趣和廖立说话,转向孙权。“大王,南风已起,要出战吗?”
孙权摇摇头。“曹操率主力进驻巫县,我军兵力不足,虽有神明相佑,也难大克。还是等一等再说吧。公渊,请你拟一份公文,向陛下说明这里的情况,请陛下定夺。”
廖立躬身施礼。“愿为大王效劳。”
第2530章 巫县水战
廖立写好了文书,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场战斗突如其来。
孙权因为兵力不足,没有必胜把握,放弃了难得的机会,蜀军却主动迎了上来。三十艘斗舰从瞿塘峡口顺水而下,在吴军水师门前大肆挑衅。
统兵的将领是巫县守将李异的牙门将谢旌,力主出战的人却是赵韪。
或许是自负其能,不甘心做个看客,赵韪这段时间非常积极,不仅在公开讨论的时候主动发言,还通过同郡的黄权、狐笃等人进言,希望曹操能够利用吴军兵力有限的机会一战,提振士气。
赵韪提出了具体的战术,利用水军骚扰、诱敌,将吴军诱入瞿塘峡或者巫溪(今大宁河),利用吴军不熟悉水情的劣势大破之。吴军以水师称雄,如果能在水战上击败吴军,对士气的提振意义最大。
不得不说,赵韪的提议有相当的合理性。即使有一定的冒险,也比陆战多一些把握。
对吴军威胁最大的利器抛石机来说,攻击移动的斗舰总比攻击固定的城池来得困难一些。如果能在水战时消耗掉吴军大部分铁丸,巫县也会安全得移。
据之前收到的消息,吴军攻城之后会尽可能的回收铁丸。可若是铁丸沉入大江,怎么回收?
赵韪的意见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连曹操本人都心动了,于是命对巫县地形最熟悉的李异出战。
李异是巴东郡人,与赵韪一样是刘璋旧部,成为蜀臣后被沦为边缘人,一直驻守在巫县,熟悉地形,他的牙门将谢旌就是本地强宗,由他出战最为合适。
这也符合赵韪的利益,李异当初就是赵韪的部下。
法正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示支持,而且神情有些不屑。他的态度激怒了赵韪。赵韪再三叮嘱李异,一定要打好这一战,让法正这个关中儿看看益州人的实力。
李异做了充足的准备,和谢旌反复商量,最后决定诱吴军水师入瞿塘峡。吴军水师的斗舰体积庞大,短距离的冲刺能力也很强,在平静的水域作战,他们没有一点优势,就算吴军不用抛石机,直接冲撞,也能轻易的击垮他们。只有进入瞿塘峡这样的急流区,才能抑制吴军大型斗舰的优势。
瞿塘峡里除了狭窄的航道和急流,还有架在江上的浮桥和铁链,不仅可以从浮桥上射箭、抛掷引火物,攻击吴军斗舰,形势不利的时候,还可以退入峡中,利用铁链阻止吴军斗舰追击。
想来想去,李异都觉得这是最好的方案,取胜的机率不小。
刮了一夜的东南风还没停,李异就下令出战,借着风力,将斗舰驶往上游。等风一停,就派谢旌率领几十艘斗舰来到吴军水寨前叫阵,各种污言秽语不忍卒听。
吴军将士大怒。入江作战以来,虽说进展不太顺利,还损失了不少船和人,不过那都是天地之力,在蜀军面前,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挑衅?
水师将士随即向孙权请令,要求出战,击沉这些不知死活的蜀军。
孙权带着廖立、吴奋,赶到江边,登上载有抛石机的楼船,查看形势。看着蜀军斗舰在江心来回游弋,孙权叫过强弩都尉,问他命中蜀军斗舰的把握有多大。
强弩都尉面露难色。楼船再稳,毕竟是船,不是平地,对抛石机的影响本来就很大。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三角定位不准,距离测离的位置大,二是发射时的稳定性不够,散射严重。用来攻击固定的目标尚可,攻击移动的目标便有些勉为其难了,十发一中都算好的。
孙权很失望。这肯定不合算,而且他也没有这么多铁丸可用。在损失了一船铁丸后,总数只剩下三千枚的铁丸勉强能满足攻克巫县的需求,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身为征西中郎将,他只有配备两具巨型抛石机的资格,每台抛石机配备千枚铁丸,想重现攻克秭归城的威力是不可能的,那是陛下亲征才有的规格。陛下特别照顾,多配合了一千枚铁丸,结果被那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士卒沉进了江里。
每次想到这件事,孙权都气得牙痒痒,想砍人。
如果他现在拥有十六具抛石机,充足的铁丸,拿下巫县何难之有?曹操率领主力来了又能如何,连他一起砸死,还省了事呢。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孙权叹了一口气,决定派斗舰出营接战。
战鼓声响起,水寨营门缓缓打开,四艘中型斗舰成一列纵队,鱼贯出营。出营之后,立刻变换队型,两艘斗舰并肩列阵,迎向江心的蜀军斗舰,另两艘依旧保持前后阵型,沿着长江南岸,逆水而上,包抄蜀军的右翼,截断他们的退路。
谢旌见吴军水师只有四艘斗舰出战,居然还有全歼自己的打算,勃然大怒,下令将士们对正面迎战的吴军斗舰展开围攻,只留下十艘战舰监视,以防有更多的吴军斗舰出营。
至于驶向上游的吴军斗舰,他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李异率领近百艘战舰潜伏在上游的水湾里,随时可以冲出来,撕碎这些狂妄自大的吴军。
转眼之间,二十余艘吴蜀斗舰就战在一处。
吴军斗舰胜在体型大,两艘斗舰齐头并进,始终保持阵型,所向披靡。
蜀军斗舰胜在数量多。四面围攻,不断从两个方面发起进攻,希望能切入吴军斗舰之间,将两艘斗舰分开,各个击破。奈何吴军防得严实,配合又默契。一旦发现有蜀军战舰企图冲击,吴军斗舰立刻互相靠近,硬生生将蜀军战船夹住、压沉。
双方战得激烈,在江心反复冲击,难分胜负。
战鼓声雷鸣,在山谷间回荡,像是两个无形的巨人殊死搏斗。
曹操站在巫县城头,看着江中的战斗,眼睛眨也不眨。法正、赵韪站在曹操身边,一左一右。法正面无表情,赵韪的神情却非常紧张,尤其是看到蜀军发起冲击的战船船头被吴军直接压入水中,船尾翘起,船上的将士纷纷落水时,屡屡扼腕叹息。
神女上前一步,曼声道:“大王侍神甚谨,火神及神女甚是喜欢,命妾助大王破敌,还望诸君鼎力相助。功成之日,不仅人间富贵可享,功高者还能上天为神,享人间烟火供奉,世世不绝。”
众人听了,神色各异。有人狐疑,有人狂喜。
沈弥忍不住起身施礼。“敢问神女,我的家人能平安吗?”
神女看了沈弥一眼。“一个月内,必有消息到。不过他们只是暂时平安,若想真正脱险,还须沈将军积些功德,以偿沈将军拒王师之过。”
虽然只是暂时平安,沈弥也是欢喜不禁,险些落泪,再三叩拜,这才退回座席。
娄发忍不住也问了一下。神女说,娄发未战而降,将士没有无辜伤亡,所以阴德不损。三五日内,他的家人就有报平安的书信到。娄发很开心,坐了回去。
见神女说得这么笃定,对神女不太相信的吴奋等人也有些狐疑起来。看这神女气度,不像是在骗人,毕竟三五日一晃而过,如果到时候不应验,可就没人相信她了。
神女接着又说,她已经祈祷过,先祖神女媱姬答应了她的请求,将在三日内起东南风,蜀军只要顺风往北去,就一定能破蜀。
涉及到战事,诸将回过神来,纷纷发言。
吴奋率先发问,蜀军步卒在巫县,水师在西边的瞿塘峡,要破蜀,要么攻城,要么西进,怎么反倒向北去?北面虽有大溪,却是往山里走,如何能破蜀?
吴奋话音未落,娄发就跳了起来,大声嚷道:“我知道了,是往细腰宫去。从细腰宫西行,经跳石聚,可到东瀼溪的源头,循溪下行,可直达鱼复。”
“有这样的路?”吴奋更加疑惑。“就算有,曹操、法正岂能不知,岂能不设防备?”
沈弥附和道:“路是有,只是很难走。要想出奇制胜,必须将蜀军主力牵制在巫县。可是我军兵力有限,怕是做不到这些。”
诸将议论纷纷,一时难以决断。神女的话看似肯定,实则模糊,只说向北去,却不说如何破敌。不过这也是常态,天意难明,能不能搞清楚天意,全看各人悟性。
好在灵验的神女站在了孙权身边,时时提醒,总是好的。
议事完毕,众人离席告辞。有了神女的保佑,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
吴奋走得很慢,出帐的时候,其他人已经走远了。
他在帐前站了一会,转身蜇了回来,再次请见。
除了对神女的怀疑之外,吴奋还有另一个担心。在孙策的影响下,吴国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鬼神,却也不提倡鬼神,孙权如果只是贪神女之色,或者利用神明提振士气,那也就罢了,若是明目张胆的提倡,甚至还将作战的希望寄托在这个神女身上,孙策肯定会不高兴。一旦降罪下来,他这个司马难辞其咎。
孙权站在帐中,笑盈盈地看着吴奋,神女却不见了。吴奋看了一眼后帐,拱手施礼。
“大王,我……”
孙权摆摆手。“元兴,还没用朝食吧?陪我一起。”
吴奋点点头,重新入座。孙权命人端上早饭,与吴奋一起吃。吴奋有心思,食不知味,几次开口想说话,却被孙权阻止了。孙权吃得很香,吴奋刚吃完半碗,他已经吃了两碗。
“走吧,陪我去走走,消消食。”孙权推案而起,招呼道。
吴奋三口并作两口,将剩下的早餐吃完,嘴一抹,起身跟着孙权出了大营。
大营扎在南陵山下,分作水陆两个部分,水寨在江边的南陵滩,陆营则在南陵山北麓。与东侧壁立的巫山十二峰不同,南陵山是个缓坡,有曲折蜿蜒的小路可以直通山顶,神女的神祠就在山顶。南陵滩旁有一条大溪,从南陵山东侧的山谷中流出,汇入大江。溪水清流,两岸绿树杂生,怪石嶙峋,景色甚美。
孙权站在溪边的巨石上,看着潺潺溪水,沉默了良久。
“元兴,你信神明吗?”
吴奋摇摇头。“大王,陛下常说,天意缥缈难明,不可依赖……”
“如果没有天意,陛下如何能在数年间扫平群雄,君临天下?”
吴奋惊讶地看着孙权。孙权的声音虽然平静,但语气中透出的气势却让他不敢轻易回答,尤其是涉及到陛下。他知道孙策、孙权看似和睦,其实一直不对付,即使是外戚,他也不敢轻易介入其间。这是出征之前,父亲吴景反复交待过的事。
孙权没有看吴景一眼,接着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想这件事,越想越觉得初平二年的那个秋天实在奇怪。之前的兄长和之后的兄长虽然相貌、声音无异,其他方面却判若两人,就连说话的语气都有所不同。阿母和姊姊是妇人,叔弼、季佐那时还小,只有我看得最清楚。”
吴奋眉头紧皱,惊惧交集,额头细汗涔涔。孙权如此直白的怀疑陛下,让他不知该如何应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又觉得孙权说得有理,初平二年前后,孙策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如果说没有天意,如何解释这件事?
况且南阳一战后,孙策是凤鸟转世、霸王重生的传言就出来了,孙策本人也没有明确反对。到现在为止,吴军的战旗都是浴火凤凰。孙策一直提倡重人事,却也没有明确反对神明,似乎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难道说,孙策是在掩饰什么?就像夫子不言性命,不是不信,只是不提。
“我知道,你担心神女不可信。”孙权转头看看吴奋,见吴奋满头是汗,不禁撇了撇嘴。“我也不怎么信,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能帮我击败曹操,攻入益州,就算她是骗子,我也不在乎。”
“行军作战,岂能依靠神女含混不清的预兆?”
“灵与不灵,三日内便可见分晓,你又何必着急?”孙权笑了两声,转身沿着山路缓缓地向前走。“陛下不是常说么,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吴奋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看来孙权并没有轻信神女,不过是稳定军心的权宜之计,也不排除孙权以此为由,召神女侍寢。
身为孙权亲近,他对孙权的寡人之疾再清楚不过。
……
两天后,娄发接到了家人的报平安信。他的家人虽然被蜀王下令监管,却没有死,也没受到虐待,只是失去了自由而已。
娄发喜极而泣。
第三天下午,忽然刮起了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南陵山上的树木都被扯得呜呜作响,停泊在江滩里的战船也被风吹得摇摆不停,将缆绳扯得笔直,像是昂首嘶鸣,直欲狂奔的战马。
军中将士狂喜,虽然限于军令,不得随意走到,更不能大声喧哗,还是有不少人走了大帐、船舱,仰望湛蓝的天空。巫山刮大风很常见,但大风通常意味着大雨,这种只刮风却不下雨的情况并不多。
一时间,将士们纷纷议论,长沙王祭神取得了回应,神灵实现了承诺,刮风助阵。
孙权站在大帐外,仰头看着被风扯得猎猎作响的战旗,眉梢带着一丝喜色,脸上却看不到太多的异常。
在他身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穿着羽衣的清冷神女,一个是穿着儒衫的淡泊士子。
司马吴奋匆匆赶来,看到孙权身边的年轻士子,有些惊讶。他一直在孙权左右,却不知道孙权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而且看起来和孙权很亲近。
“大王,起风了,要出击吗?”吴奋赶到孙权面前,躬身行礼,大声喊道。
孙权摇了摇头,招呼吴奋入帐。“元兴,孤向你介绍一个贤士。”孙权指指年轻士子。“这位是武陵临沅名士廖立,字公渊,刚刚来投。”
廖立看着吴奋,点了点头,却一句话也没说。吴奋本想与廖立见礼,见廖立如此无礼,心中不悦,也没有行礼,只是瞅了廖立一眼。
孙权咳嗽了一声:“公渊淡泊名利,不与俗人相接。孤到长沙后,闻说他的名声,就曾派人去请,他只是不肯。如今来投,只是为助我一臂之力,不为富贵,功成即当身退。元兴不可以常人待之。”
吴奋听了,挨不过孙权面子,很勉强的拱拱手,挤出一丝生硬的笑容。
“原来是位隐士,那倒是失敬了。”
廖立皮笑肉不笑,一言不发。
吴奋也没兴趣和廖立说话,转向孙权。“大王,南风已起,要出战吗?”
孙权摇摇头。“曹操率主力进驻巫县,我军兵力不足,虽有神明相佑,也难大克。还是等一等再说吧。公渊,请你拟一份公文,向陛下说明这里的情况,请陛下定夺。”
廖立躬身施礼。“愿为大王效劳。”
第2530章 巫县水战
廖立写好了文书,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场战斗突如其来。
孙权因为兵力不足,没有必胜把握,放弃了难得的机会,蜀军却主动迎了上来。三十艘斗舰从瞿塘峡口顺水而下,在吴军水师门前大肆挑衅。
统兵的将领是巫县守将李异的牙门将谢旌,力主出战的人却是赵韪。
或许是自负其能,不甘心做个看客,赵韪这段时间非常积极,不仅在公开讨论的时候主动发言,还通过同郡的黄权、狐笃等人进言,希望曹操能够利用吴军兵力有限的机会一战,提振士气。
赵韪提出了具体的战术,利用水军骚扰、诱敌,将吴军诱入瞿塘峡或者巫溪(今大宁河),利用吴军不熟悉水情的劣势大破之。吴军以水师称雄,如果能在水战上击败吴军,对士气的提振意义最大。
不得不说,赵韪的提议有相当的合理性。即使有一定的冒险,也比陆战多一些把握。
对吴军威胁最大的利器抛石机来说,攻击移动的斗舰总比攻击固定的城池来得困难一些。如果能在水战时消耗掉吴军大部分铁丸,巫县也会安全得移。
据之前收到的消息,吴军攻城之后会尽可能的回收铁丸。可若是铁丸沉入大江,怎么回收?
赵韪的意见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连曹操本人都心动了,于是命对巫县地形最熟悉的李异出战。
李异是巴东郡人,与赵韪一样是刘璋旧部,成为蜀臣后被沦为边缘人,一直驻守在巫县,熟悉地形,他的牙门将谢旌就是本地强宗,由他出战最为合适。
这也符合赵韪的利益,李异当初就是赵韪的部下。
法正没有反对,但也没有表示支持,而且神情有些不屑。他的态度激怒了赵韪。赵韪再三叮嘱李异,一定要打好这一战,让法正这个关中儿看看益州人的实力。
李异做了充足的准备,和谢旌反复商量,最后决定诱吴军水师入瞿塘峡。吴军水师的斗舰体积庞大,短距离的冲刺能力也很强,在平静的水域作战,他们没有一点优势,就算吴军不用抛石机,直接冲撞,也能轻易的击垮他们。只有进入瞿塘峡这样的急流区,才能抑制吴军大型斗舰的优势。
瞿塘峡里除了狭窄的航道和急流,还有架在江上的浮桥和铁链,不仅可以从浮桥上射箭、抛掷引火物,攻击吴军斗舰,形势不利的时候,还可以退入峡中,利用铁链阻止吴军斗舰追击。
想来想去,李异都觉得这是最好的方案,取胜的机率不小。
刮了一夜的东南风还没停,李异就下令出战,借着风力,将斗舰驶往上游。等风一停,就派谢旌率领几十艘斗舰来到吴军水寨前叫阵,各种污言秽语不忍卒听。
吴军将士大怒。入江作战以来,虽说进展不太顺利,还损失了不少船和人,不过那都是天地之力,在蜀军面前,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挑衅?
水师将士随即向孙权请令,要求出战,击沉这些不知死活的蜀军。
孙权带着廖立、吴奋,赶到江边,登上载有抛石机的楼船,查看形势。看着蜀军斗舰在江心来回游弋,孙权叫过强弩都尉,问他命中蜀军斗舰的把握有多大。
强弩都尉面露难色。楼船再稳,毕竟是船,不是平地,对抛石机的影响本来就很大。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三角定位不准,距离测离的位置大,二是发射时的稳定性不够,散射严重。用来攻击固定的目标尚可,攻击移动的目标便有些勉为其难了,十发一中都算好的。
孙权很失望。这肯定不合算,而且他也没有这么多铁丸可用。在损失了一船铁丸后,总数只剩下三千枚的铁丸勉强能满足攻克巫县的需求,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身为征西中郎将,他只有配备两具巨型抛石机的资格,每台抛石机配备千枚铁丸,想重现攻克秭归城的威力是不可能的,那是陛下亲征才有的规格。陛下特别照顾,多配合了一千枚铁丸,结果被那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士卒沉进了江里。
每次想到这件事,孙权都气得牙痒痒,想砍人。
如果他现在拥有十六具抛石机,充足的铁丸,拿下巫县何难之有?曹操率领主力来了又能如何,连他一起砸死,还省了事呢。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孙权叹了一口气,决定派斗舰出营接战。
战鼓声响起,水寨营门缓缓打开,四艘中型斗舰成一列纵队,鱼贯出营。出营之后,立刻变换队型,两艘斗舰并肩列阵,迎向江心的蜀军斗舰,另两艘依旧保持前后阵型,沿着长江南岸,逆水而上,包抄蜀军的右翼,截断他们的退路。
谢旌见吴军水师只有四艘斗舰出战,居然还有全歼自己的打算,勃然大怒,下令将士们对正面迎战的吴军斗舰展开围攻,只留下十艘战舰监视,以防有更多的吴军斗舰出营。
至于驶向上游的吴军斗舰,他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李异率领近百艘战舰潜伏在上游的水湾里,随时可以冲出来,撕碎这些狂妄自大的吴军。
转眼之间,二十余艘吴蜀斗舰就战在一处。
吴军斗舰胜在体型大,两艘斗舰齐头并进,始终保持阵型,所向披靡。
蜀军斗舰胜在数量多。四面围攻,不断从两个方面发起进攻,希望能切入吴军斗舰之间,将两艘斗舰分开,各个击破。奈何吴军防得严实,配合又默契。一旦发现有蜀军战舰企图冲击,吴军斗舰立刻互相靠近,硬生生将蜀军战船夹住、压沉。
双方战得激烈,在江心反复冲击,难分胜负。
战鼓声雷鸣,在山谷间回荡,像是两个无形的巨人殊死搏斗。
曹操站在巫县城头,看着江中的战斗,眼睛眨也不眨。法正、赵韪站在曹操身边,一左一右。法正面无表情,赵韪的神情却非常紧张,尤其是看到蜀军发起冲击的战船船头被吴军直接压入水中,船尾翘起,船上的将士纷纷落水时,屡屡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