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花锦 第10节
花荞取下耳坠,把扁辫递给阿宽,打手势让他放回尸体身上。阿宽笑嘻嘻的点点头,拿着油灯回停尸房系腰带去了。
“你看,这是只女人的耳坠,我猜,郭姑娘拿着另一只。”花荞拿着耳坠,在自己耳垂边比了比说道。呼延锦留意到,花荞右耳垂尖上有一颗痣,就像要从她的耳垂上滴下来一样,很特别。
花荞朝呼延锦腰上看了一眼,奇怪的问:“咦?你怎么不挂这样的腰带?我还以为公子哥都风靡戴这样的扁辫呢。”
呼延锦又笑了,这小丫头脑子里到底有几个弯?他还是认真解释道:“风靡是风靡,可我并不喜欢身上带饰物。这些小东西女人戴很好看,男人一挂,不就成女人了?”
他没说的是:身上披披挂挂,万一在什么行动中掉在现场,那不是白给人提供证物吗?
也不等阿宽回来,二人离开阿宽的小屋,走了出去。直到快步走出十几步远,脚步慢下来,花荞才深深的吸了两口气,刚好呼延锦也在做这个动作。
“你……”两人异口同声说到。好吧,今天才第一次约会,还缺少一点默契。两人都笑了起来。
“你先说。”呼延锦先开了口。
“我是想说,就算现在我们知道小酒壶公子与郭姑娘,都是死于水银中毒,他俩有旧婚约,又情投意合,可谁会杀了他们?没有杀人动机啊。”
呼延锦赞赏的点点头说:“你说对了,一定要有杀人动机。或者你也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他俩被毒死了,谁心里最高兴?”
“郭承事郎?他肯定觉得女儿去找小酒壶,丢了他的脸。”
“嗯,他是会那么想,不过他最多把女儿挂在房梁上,当成上吊自杀,而不会那样残忍的灌水银。”呼延锦说完,见花荞愣愣的,猜她是被父亲杀女儿这个假设吓住了。
呼延锦也不敢再逗她,便继续说到:“这样毒死他们而后快的,也有可能是郭姑娘的新未婚夫赵西风。男人的嫉妒心你可不要小瞧,那也是会让人疯狂的。”
“所以……我们是从郭承事郎开始查,还是要从赵西风身上查?”花荞这才回过神来。
她摊开掌心,刚才那个耳坠正静静躺在她的手心里,就像是一对有情人,在彼此呼唤着,却又找不到对方。
花荞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就为了他们二人的情义。
她仰脸看着这位今天才认识的呼延锦,不知为什么,心底对他生出一种信任。
“明晚,我们先去郭姑娘的闺房看看,头七没过,她的闺房应该还是原封不动。我想让这一对耳坠,能找到分离的对方。我们会一起查,对不对?”
呼延锦心里,仿佛春风拂过般温暖惬意,他含笑答到:
“对,我们一起查。”
第21章 练神功未老先白首
花荞与呼延锦两人,悄悄回了县城,约好明晚再去郭姑娘的闺房找线索。呼延锦送花荞回了花家,便直奔望南私塾。
呼延锦并不走大门,仍照往常一样从东墙跳了进去,墙里是私塾东院,东厢,是吴先生起居的地方。他在门上三短两长叩门,屋里亮起了烛光,呼延锦闪身进了屋。
“你这孩子,叫你别管那事,你还是跟花荞去郭家了?”吴先生披起一件外衣,拿起把剪刀,把烛芯剪了剪,屋里顿时更亮了些。
“没去郭家,我和花荞去了义庄。”呼延锦暂时不想谈花荞,干脆岔开话题说道:
“皇太孙此行目的我已经打听到了,他是去应天府奔丧的。高棅,高老大人去世了,永乐帝让皇太孙代他去给老大人上柱香。现在,他是从应天府回顺天,只是路过宝应。”
“哦?高棅没了?……都老了……洪武年间,高棅还是一介布衣,我在福建时就认识他,那时还有陈亮、王恭、林鸿,我们经常诗酒唱和,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唉!回不去喽……”
吴先生摇着头,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呼延锦又说:“只是不知道,皇太孙为何在宝应落脚……若不是那匹马出了意外,按行程,他应该到淮安府去落脚才对。”
宝应虽属扬州管辖,却是在扬州府的最北边,与淮安府的州府所在淮安,仅仅只有半日不到的车程。淮安是州府,各方面条件肯定比宝应县要好得多。
“袭击皇太孙的刺客找到了?也不知是哪一方的势力,别没刺杀成功,白白丢了性命。”
“刺客……肯定不是,应该是……意外。若是刺客,这么好的功夫,打断的应该是皇太孙的马腿,不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侍卫。不会有这样没目的的袭击。”
呼延锦眼前又浮现起,花荞气鼓鼓的捡起一块石子,朝马腿砸去的小样子。
他抬起手,用食指在鼻子下面搓了搓,试图掩饰自己忍俊不禁的笑容。
“不管他是什么原因留下来,我们都不要去惹他,我已经让私塾休课了,等皇太孙走了再开课。”吴先生抽出一支安息香,就着烛火点上,又说:
“我这里没事了,要不,你就先回穹窿山去吧,我这里攒下不少银钱,你也一并带过去。毕竟他在那里,你们人多,花钱的地方也多。”
呼延锦清了清嗓子说:“我……还要多留几日。花荞查的这件案子,其中一个死者是肖婕妤的弟弟,也就是肖远舟肖大人的儿子,他现在应该还不知道,自己儿子在宝应出了事。”
这就是刚才在义庄,他想到的,一个能让自己留下来的理由。
“肖远舟?他去年不是贬为庶人回了扬州?他的大儿子我还见过一面,好像叫做肖九如,不知是不是他……肖大人当年暗中资助过我们,也算是患难真情。既如此,你就留下来帮帮花荞,抓住真凶,不让肖远舟的孩子枉死。”
呼延锦这才明白,小酒壶公子原来真名叫“肖九如”。也不知是肖公子口音太重,还是掌柜的耳朵口音太重?
跟吴先生说好后,呼延锦便回了旁边的一间客房。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留下来了,他才不想回穹窿山,除了每天打坐习武,也不知还有什么事可做。
难道还要跟他一起学念经?
呼延锦伸出手指,拍了一下那只仍挂在绳子上的小手套,手套开心的围着绳子转了两圈。
第二天,呼延锦决定再去福禄街探探皇太孙的动静。
皇太孙这里还果然有动静。
“萧炎,私塾的地址你问到了吗?”
皇太孙今日着的是便装。他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多年来,皇祖父带着他上朝,带着他北伐,他的形态举止中,最有皇祖父的影子。只是,皇太孙性情平和,多了些包容,少了些杀伐。
萧炎抱拳答道:“回殿下,已经问好了,昨晚末将还走了一遍,不会有错。”
在扬州府的时候,皇太孙听说宝应县有位姓吴的先生,教书得法,他教四书五经,经常会发起学生就固有观点进行辩论,启发学生学以致用。每次院试,他的学生都能考上童生,从不落空。
本来他们只是路过宝应县,可马腿被砸,整个队伍都停下来。皇太孙就想,干脆多留两日,自己刚好有问题,想去拜访请教一下这位吴先生。
想想皇太孙又问:“昨天那位姑娘找到了吗?”
“什么姑娘?分明就是刺客!出手那么狠,马到现在还站不起来,我已经让县衙换了匹好马。还好人没事。不过,您放心,今日萧忠叫上县衙的人,就算是把宝应县掘地三尺,也要把刺客找出来!”萧炎满脸自信的说。
“嗯?……掘地三尺?你去替我把萧忠叫来。”皇太孙有些不高兴。昨日,他看到的那个姑娘,就那么随意捡块石头扔过去,哪里像是刺客?明明就是个受了欺负,一心要打击报复回去的孩子。
萧炎不知道哪里说错了,惹得皇太孙不高兴,脖子一缩,赶紧去把萧忠叫了过来。
“殿下,您找我?有什么吩咐?”萧忠进来就笑着问。
萧忠不爱笑,他唯一的笑容就给了皇太孙,连皇上、太子都见不到。不是他变态,皇上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就被燕王派去保护世子的嫡长子,就是现在的皇太孙。
那时皇太孙还小,萧忠不笑,皇太孙看见他就哭。萧忠没办法,只好天天对着镜子练习笑,久而久之,就练成了一幅“瞻基笑”。看见朱瞻基,就笑。
萧忠练的是“天冥神功”,在突破到“天”级的时候,因为需要取未来阳寿补当下阳元,萧忠一夜白了头,可这也让他内功精进好几个层次。如今,在南、北直隶武官中,武功他称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
皇太孙看了他一眼,严肃说到:“孤是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全忘到脑后去了?你们是孤的人,出去言行代表的就是孤。今日你去宝应县掘地三尺找刺客,百姓就会认为是孤在扰民。且不说那位姑娘不一定是刺客,就算是,那也不是你们滥用权利的理由。”
皇太孙没给他解释,先教训了一通。
萧忠瞥了一眼萧炎:
你小子在背后说我什么坏话?我还什么也没做,皇太孙就没头没脑把我骂一顿……
第22章 大虚惊太孙访私塾
皇太孙说完,抬脚往外走:“都记住了吗?孤不想再说第二次。”
也不用去抓刺客了,于是,就看到大队人马跟着皇太孙往私塾走去。
呼延锦急了,连忙赶在前面回了望南私塾。进门他就叫到:“吴先生,皇太孙他们过来了!您快跟我走!”
吴先生放下手里的书,并没有站起来,却笑道:
“该来的,总会来。我已近古稀之年,在这世上多活了二十载,我已知足。若是今日殉国,请你把我的心意带给他,他若能明白,也不枉我忠心了一辈子。”
“不!我父亲让我来保护您,我不能看着您能活不活!就连他也会怪罪我……”呼延锦不管这么多,打算过去打晕先生,扛起跑出去再说。
没想到吴先生摇头道:“你到扬州来,除了保护我,肩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你不能为了一个耄耋垂暮的我,坏了兴邦正本的大事。那我才真的成为罪人了。”
呼延锦愣住了,确实,这次就是因为得了消息,父亲才派他来的扬州府。虽然线索又断了,他逛到宝应住几天,但这个任务还在没有完成,仍在继续。
他还在思绪万千,只见吴先生已经推开房门,朝学堂正对大门的门口走去。他衣摆飘飘,一幅说不出的从容淡定。呼延锦想跟过去,却被他用目光制止了。
吴先生搬了把椅子,就坐在学堂门口,等着皇太孙的到来。
呼延锦四下看了看,跳到院子里的一棵高大茂密的大叶女贞树上。女贞树冬天并不落叶,夏天树荫浓厚,这也是扬州人喜欢在屋前种女贞树的原因。
他刚在树上藏好,就听到院子外面有人声。呼延锦赶紧系上面巾。此时面巾当然不是用来挡脸的,而是用来打散呼吸声。内功深厚的人,轻微呼吸声也能听到,隔了几层面巾,剩下声音就微乎其微了。
门外传来叩门声,接着门被萧炎推开了,萧炎对着吴先生施礼到:“请问望南私塾的吴先生在吗?皇太孙殿下前来拜访。”
吴先生笑道:“老夫吴仁,便是望南私塾的教书先生。”
只见萧炎闪开,让皇太孙走了进来。皇太孙见吴先生并没有将他往里让的意思,也不介意,站在吴先生面前,给他行了一个见师礼。
吴先生也不客气,只微微欠首,受了他的礼。
皇太孙笑道:“孤受父王之托,预备改革科举,听闻先生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所教学生既能应对科考,又可学以致用。孤特意前来向先生讨教一二。”
此话一出,不仅树上藏着的呼延锦吃了一惊,就连吴先生本人,心里很也意外:难道,这就是他滞留宝应的原因?
“皇太孙殿下请讲。”
吴先生心里起了波澜,表面上仍旧不卑不亢。
皇太孙确实是好涵养,他站在院子里,并不觉得自己被怠慢,见吴先生开了口,便不疾不徐的问到:
“若科举考试,上榜的举人致仕之后,却不能为府县做出贡献;上乙榜的贡生致仕之后,却不能为直隶府做出贡献;而殿试中皇上甚至无从下笔。请问先生,这怎么解?”
吴先生微笑道:“为科举而科举,先生所授揣摩圣意,学生所学猜测考官,是以学不能致用也。请问皇太孙,明朝疆土之大,各省教育强弱不同,江浙考生之首,与两广考生之首,相较如何?”
“自不可同日而语。”
“但江浙乡试所举之举人数量,却与两广举人数量相同,汇集至会试,整体考生能力又会如何?”
“自是两极分化。”
“会试、殿试为何而举?”
“自是为京城朝廷选拔人才。”
“京城的人才,是否需要平均来自大明各省?”
“自是不必。”
“皇太孙,您已经自己有了答案,老夫何必多言?”
皇太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问道:“若是科举有所改革,今年乡试、明年会试上,可否能立刻试行新法?”
“你看,这是只女人的耳坠,我猜,郭姑娘拿着另一只。”花荞拿着耳坠,在自己耳垂边比了比说道。呼延锦留意到,花荞右耳垂尖上有一颗痣,就像要从她的耳垂上滴下来一样,很特别。
花荞朝呼延锦腰上看了一眼,奇怪的问:“咦?你怎么不挂这样的腰带?我还以为公子哥都风靡戴这样的扁辫呢。”
呼延锦又笑了,这小丫头脑子里到底有几个弯?他还是认真解释道:“风靡是风靡,可我并不喜欢身上带饰物。这些小东西女人戴很好看,男人一挂,不就成女人了?”
他没说的是:身上披披挂挂,万一在什么行动中掉在现场,那不是白给人提供证物吗?
也不等阿宽回来,二人离开阿宽的小屋,走了出去。直到快步走出十几步远,脚步慢下来,花荞才深深的吸了两口气,刚好呼延锦也在做这个动作。
“你……”两人异口同声说到。好吧,今天才第一次约会,还缺少一点默契。两人都笑了起来。
“你先说。”呼延锦先开了口。
“我是想说,就算现在我们知道小酒壶公子与郭姑娘,都是死于水银中毒,他俩有旧婚约,又情投意合,可谁会杀了他们?没有杀人动机啊。”
呼延锦赞赏的点点头说:“你说对了,一定要有杀人动机。或者你也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他俩被毒死了,谁心里最高兴?”
“郭承事郎?他肯定觉得女儿去找小酒壶,丢了他的脸。”
“嗯,他是会那么想,不过他最多把女儿挂在房梁上,当成上吊自杀,而不会那样残忍的灌水银。”呼延锦说完,见花荞愣愣的,猜她是被父亲杀女儿这个假设吓住了。
呼延锦也不敢再逗她,便继续说到:“这样毒死他们而后快的,也有可能是郭姑娘的新未婚夫赵西风。男人的嫉妒心你可不要小瞧,那也是会让人疯狂的。”
“所以……我们是从郭承事郎开始查,还是要从赵西风身上查?”花荞这才回过神来。
她摊开掌心,刚才那个耳坠正静静躺在她的手心里,就像是一对有情人,在彼此呼唤着,却又找不到对方。
花荞的眼睛有点湿润了,就为了他们二人的情义。
她仰脸看着这位今天才认识的呼延锦,不知为什么,心底对他生出一种信任。
“明晚,我们先去郭姑娘的闺房看看,头七没过,她的闺房应该还是原封不动。我想让这一对耳坠,能找到分离的对方。我们会一起查,对不对?”
呼延锦心里,仿佛春风拂过般温暖惬意,他含笑答到:
“对,我们一起查。”
第21章 练神功未老先白首
花荞与呼延锦两人,悄悄回了县城,约好明晚再去郭姑娘的闺房找线索。呼延锦送花荞回了花家,便直奔望南私塾。
呼延锦并不走大门,仍照往常一样从东墙跳了进去,墙里是私塾东院,东厢,是吴先生起居的地方。他在门上三短两长叩门,屋里亮起了烛光,呼延锦闪身进了屋。
“你这孩子,叫你别管那事,你还是跟花荞去郭家了?”吴先生披起一件外衣,拿起把剪刀,把烛芯剪了剪,屋里顿时更亮了些。
“没去郭家,我和花荞去了义庄。”呼延锦暂时不想谈花荞,干脆岔开话题说道:
“皇太孙此行目的我已经打听到了,他是去应天府奔丧的。高棅,高老大人去世了,永乐帝让皇太孙代他去给老大人上柱香。现在,他是从应天府回顺天,只是路过宝应。”
“哦?高棅没了?……都老了……洪武年间,高棅还是一介布衣,我在福建时就认识他,那时还有陈亮、王恭、林鸿,我们经常诗酒唱和,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唉!回不去喽……”
吴先生摇着头,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呼延锦又说:“只是不知道,皇太孙为何在宝应落脚……若不是那匹马出了意外,按行程,他应该到淮安府去落脚才对。”
宝应虽属扬州管辖,却是在扬州府的最北边,与淮安府的州府所在淮安,仅仅只有半日不到的车程。淮安是州府,各方面条件肯定比宝应县要好得多。
“袭击皇太孙的刺客找到了?也不知是哪一方的势力,别没刺杀成功,白白丢了性命。”
“刺客……肯定不是,应该是……意外。若是刺客,这么好的功夫,打断的应该是皇太孙的马腿,不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侍卫。不会有这样没目的的袭击。”
呼延锦眼前又浮现起,花荞气鼓鼓的捡起一块石子,朝马腿砸去的小样子。
他抬起手,用食指在鼻子下面搓了搓,试图掩饰自己忍俊不禁的笑容。
“不管他是什么原因留下来,我们都不要去惹他,我已经让私塾休课了,等皇太孙走了再开课。”吴先生抽出一支安息香,就着烛火点上,又说:
“我这里没事了,要不,你就先回穹窿山去吧,我这里攒下不少银钱,你也一并带过去。毕竟他在那里,你们人多,花钱的地方也多。”
呼延锦清了清嗓子说:“我……还要多留几日。花荞查的这件案子,其中一个死者是肖婕妤的弟弟,也就是肖远舟肖大人的儿子,他现在应该还不知道,自己儿子在宝应出了事。”
这就是刚才在义庄,他想到的,一个能让自己留下来的理由。
“肖远舟?他去年不是贬为庶人回了扬州?他的大儿子我还见过一面,好像叫做肖九如,不知是不是他……肖大人当年暗中资助过我们,也算是患难真情。既如此,你就留下来帮帮花荞,抓住真凶,不让肖远舟的孩子枉死。”
呼延锦这才明白,小酒壶公子原来真名叫“肖九如”。也不知是肖公子口音太重,还是掌柜的耳朵口音太重?
跟吴先生说好后,呼延锦便回了旁边的一间客房。现在可以光明正大的留下来了,他才不想回穹窿山,除了每天打坐习武,也不知还有什么事可做。
难道还要跟他一起学念经?
呼延锦伸出手指,拍了一下那只仍挂在绳子上的小手套,手套开心的围着绳子转了两圈。
第二天,呼延锦决定再去福禄街探探皇太孙的动静。
皇太孙这里还果然有动静。
“萧炎,私塾的地址你问到了吗?”
皇太孙今日着的是便装。他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多年来,皇祖父带着他上朝,带着他北伐,他的形态举止中,最有皇祖父的影子。只是,皇太孙性情平和,多了些包容,少了些杀伐。
萧炎抱拳答道:“回殿下,已经问好了,昨晚末将还走了一遍,不会有错。”
在扬州府的时候,皇太孙听说宝应县有位姓吴的先生,教书得法,他教四书五经,经常会发起学生就固有观点进行辩论,启发学生学以致用。每次院试,他的学生都能考上童生,从不落空。
本来他们只是路过宝应县,可马腿被砸,整个队伍都停下来。皇太孙就想,干脆多留两日,自己刚好有问题,想去拜访请教一下这位吴先生。
想想皇太孙又问:“昨天那位姑娘找到了吗?”
“什么姑娘?分明就是刺客!出手那么狠,马到现在还站不起来,我已经让县衙换了匹好马。还好人没事。不过,您放心,今日萧忠叫上县衙的人,就算是把宝应县掘地三尺,也要把刺客找出来!”萧炎满脸自信的说。
“嗯?……掘地三尺?你去替我把萧忠叫来。”皇太孙有些不高兴。昨日,他看到的那个姑娘,就那么随意捡块石头扔过去,哪里像是刺客?明明就是个受了欺负,一心要打击报复回去的孩子。
萧炎不知道哪里说错了,惹得皇太孙不高兴,脖子一缩,赶紧去把萧忠叫了过来。
“殿下,您找我?有什么吩咐?”萧忠进来就笑着问。
萧忠不爱笑,他唯一的笑容就给了皇太孙,连皇上、太子都见不到。不是他变态,皇上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就被燕王派去保护世子的嫡长子,就是现在的皇太孙。
那时皇太孙还小,萧忠不笑,皇太孙看见他就哭。萧忠没办法,只好天天对着镜子练习笑,久而久之,就练成了一幅“瞻基笑”。看见朱瞻基,就笑。
萧忠练的是“天冥神功”,在突破到“天”级的时候,因为需要取未来阳寿补当下阳元,萧忠一夜白了头,可这也让他内功精进好几个层次。如今,在南、北直隶武官中,武功他称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
皇太孙看了他一眼,严肃说到:“孤是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全忘到脑后去了?你们是孤的人,出去言行代表的就是孤。今日你去宝应县掘地三尺找刺客,百姓就会认为是孤在扰民。且不说那位姑娘不一定是刺客,就算是,那也不是你们滥用权利的理由。”
皇太孙没给他解释,先教训了一通。
萧忠瞥了一眼萧炎:
你小子在背后说我什么坏话?我还什么也没做,皇太孙就没头没脑把我骂一顿……
第22章 大虚惊太孙访私塾
皇太孙说完,抬脚往外走:“都记住了吗?孤不想再说第二次。”
也不用去抓刺客了,于是,就看到大队人马跟着皇太孙往私塾走去。
呼延锦急了,连忙赶在前面回了望南私塾。进门他就叫到:“吴先生,皇太孙他们过来了!您快跟我走!”
吴先生放下手里的书,并没有站起来,却笑道:
“该来的,总会来。我已近古稀之年,在这世上多活了二十载,我已知足。若是今日殉国,请你把我的心意带给他,他若能明白,也不枉我忠心了一辈子。”
“不!我父亲让我来保护您,我不能看着您能活不活!就连他也会怪罪我……”呼延锦不管这么多,打算过去打晕先生,扛起跑出去再说。
没想到吴先生摇头道:“你到扬州来,除了保护我,肩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你不能为了一个耄耋垂暮的我,坏了兴邦正本的大事。那我才真的成为罪人了。”
呼延锦愣住了,确实,这次就是因为得了消息,父亲才派他来的扬州府。虽然线索又断了,他逛到宝应住几天,但这个任务还在没有完成,仍在继续。
他还在思绪万千,只见吴先生已经推开房门,朝学堂正对大门的门口走去。他衣摆飘飘,一幅说不出的从容淡定。呼延锦想跟过去,却被他用目光制止了。
吴先生搬了把椅子,就坐在学堂门口,等着皇太孙的到来。
呼延锦四下看了看,跳到院子里的一棵高大茂密的大叶女贞树上。女贞树冬天并不落叶,夏天树荫浓厚,这也是扬州人喜欢在屋前种女贞树的原因。
他刚在树上藏好,就听到院子外面有人声。呼延锦赶紧系上面巾。此时面巾当然不是用来挡脸的,而是用来打散呼吸声。内功深厚的人,轻微呼吸声也能听到,隔了几层面巾,剩下声音就微乎其微了。
门外传来叩门声,接着门被萧炎推开了,萧炎对着吴先生施礼到:“请问望南私塾的吴先生在吗?皇太孙殿下前来拜访。”
吴先生笑道:“老夫吴仁,便是望南私塾的教书先生。”
只见萧炎闪开,让皇太孙走了进来。皇太孙见吴先生并没有将他往里让的意思,也不介意,站在吴先生面前,给他行了一个见师礼。
吴先生也不客气,只微微欠首,受了他的礼。
皇太孙笑道:“孤受父王之托,预备改革科举,听闻先生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所教学生既能应对科考,又可学以致用。孤特意前来向先生讨教一二。”
此话一出,不仅树上藏着的呼延锦吃了一惊,就连吴先生本人,心里很也意外:难道,这就是他滞留宝应的原因?
“皇太孙殿下请讲。”
吴先生心里起了波澜,表面上仍旧不卑不亢。
皇太孙确实是好涵养,他站在院子里,并不觉得自己被怠慢,见吴先生开了口,便不疾不徐的问到:
“若科举考试,上榜的举人致仕之后,却不能为府县做出贡献;上乙榜的贡生致仕之后,却不能为直隶府做出贡献;而殿试中皇上甚至无从下笔。请问先生,这怎么解?”
吴先生微笑道:“为科举而科举,先生所授揣摩圣意,学生所学猜测考官,是以学不能致用也。请问皇太孙,明朝疆土之大,各省教育强弱不同,江浙考生之首,与两广考生之首,相较如何?”
“自不可同日而语。”
“但江浙乡试所举之举人数量,却与两广举人数量相同,汇集至会试,整体考生能力又会如何?”
“自是两极分化。”
“会试、殿试为何而举?”
“自是为京城朝廷选拔人才。”
“京城的人才,是否需要平均来自大明各省?”
“自是不必。”
“皇太孙,您已经自己有了答案,老夫何必多言?”
皇太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又问道:“若是科举有所改革,今年乡试、明年会试上,可否能立刻试行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