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开始 第256节
李程儒往里面引,笑道:“我们家以前住丰台那边,正阳头条1号,约莫有十几间房吧。后来家里没什么钱,我妈就把那房子卖了,换个小点的。”
“这可不能纯看大小,得看地段,丰台能跟皇城根比么?”
“都一样,皇城根也没觉出什么。我小时候站屋顶放风筝,都能挂故宫角楼上。”
艹!
你不装逼能死???
俩人进了屋,摆设一般,不显富贵,柜子里放着几件古玩。女主人不在,可能上班了,床头有结婚照,很贤惠的样子。
他第二任妻子比较知名,魔都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
李程儒这会就是倒腾,从南边进面料,拿回京城来做——他是景山服装厂出身。所以尚未大富,正在积攒。
“您说好消息,我猜肯定是赞助的事儿,有眉目了?”
“刚签的合同,开幕式的衣服拿下了。那个鞋我先要一万双,分批做,其中一千五百双给运动员,尺码还没有,质量一定要最上等。”
“您放心,出不了岔子!”
李程儒乐的拍大腿,同时心中佩服,一万套,成本就得多少?
“今儿可得留下来,咱们好好喝一顿。”
“行啊,我正想看看你的收藏。”
“没问题,这边这边。”
俩人进到厢房,跟许非的书房差不多,专门放古玩的。
许非先瞧见一张黄花梨桌子,上面摆着十几个小罐,奇道:“你弄这么多蛐蛐罐子干什么,你养蛐蛐?”
“我不养,我爸好这个。”
李程儒拿起一只摆弄,道:“以前我们家有一百多个罐,后来全砸了,最贵的一个我记着是两块大洋,宫里的东西。我妈就跟我爸闹啊,那会一块大洋能买一袋洋面呢!”
“哟,你收古董还是家风熏陶?”
“算是吧,反正我爸对我影响挺大。”
许非一边听讲古,一边观赏。
好东西不少,字画比较多,且是近代的,什么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黄胄都有。
他停在一幅画跟前,仔细端详……哎,黄胄嘛!后世不怎么值钱,一幅丈六也就卖了一亿多。
“我头几年好收瓷器、玉器和杂器,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少。你这个不错,近代画家,以后指不定就升值了,我有空也收几张。”
“我就自己喜欢,升不升值无所谓,升了我也不想卖。”
俩人在这点上有共同语言,不像马卫都,那货就是靠倒腾古玩发的。
李程儒看着一幅齐白石的作品,道:“我收这画的时候,才花了五千块钱,现在没两万拿不走。你说现在越来越少,还真是,城里城外的宝贝都快淘完了,过几年准保绝种。”
“绝不了,还有假的呢。咱们赶上好时候,以后水就深了。”
聊的非常尽兴,傍晚时分,人家媳妇儿回来了。
二话没说,咔咔摆了一桌硬菜,又开始喝。喝的更有兴头,最后李程儒放飞自我,邀请客人上房顶看故宫。
遂拿了梯子,吭哧吭哧爬上去,北风一吹,冻成俩沙雕。
从这个角度看紫禁城,感受绝逼不一样。那座东北角的角楼,孤零零的立在寒夜中,悠古苍凉,倍儿有意境。
许非不得不承认,叹道:“你这地方好啊!”
“呵呵,其实我真不觉好,不宽敞。现在不土地开放了么?我准备攒点钱,到郊区买块地,自己盖个大四合院。再弄点樱桃树,我爱吃樱桃,就不知道能不能种。不能种就包座荒山,李子、柿子、梨,反正我爱吃水果。”
“……”
许老师斜眼瞧他,在哪儿长吁短叹的,不禁咧了咧嘴。
终于碰着比我还能装逼的了!
……
今天似乎格外充实。
许非干劲满满,告别李程儒,又跑到大菊胡同的两间杂院——此时已经九点钟了。
胡同杀青后,院子一直空着。里面还保留着片场格局,萧索凄凉,墙角的青藤枯枝蔓蔓,树桩子都倒了一个。
俩院子相通,月亮门连着,加起来十六间房。就是旧,得全面翻修,开春找个工程队过来。
他坐在树桩子上合计,要么当宿舍,要么当仓库,要么干点什么营生,自己可不住。
没厕所啊,得到外面公厕。
京城市区不可能让你自己挖化粪池,得统一改造管网,然后才能装马桶。甭说现在,后世一些四合院民宿,还存在这个没厕所的问题。
“……”
他忽然又想起亚运村,准备闭幕之后对外销售。
据说那个写《童话大王》的,一下买了十套房子,就为了装读者来信——虽然不是亚运村。
自己怎么着也不能差吧。
第263章 也算一号人物
今年冬天的雪特别多。
元旦前下,元旦后又下,下的是铺天盖地,搓绵扯絮。一家电影院里,刚刚散场,观众谈论热情的往出走。
“这片子怪了,不关灯也不上床,但真他妈过瘾!”
“嘿嘿,确实过瘾,我有空还得看第一遍!”
“写这片子的哥们准跟我们这样的人一块混过,今后只要这哥们写电影,我非看不可。”
“拍的什么啊,看不懂!”
“就是,乱七八糟的,就是一群盲流!”
冯裤子叼上根烟,晃晃悠悠的下台阶,又激动又失落。
这片子叫《顽主》,年前上映,自己已经看第五遍了,每一遍都像那哥们说的:真特么过瘾!
《顽主》并未引起主流舆论的关注,顶多来一句“离经叛道之作”,喜欢的人贼喜欢,讨厌的人贼讨厌。
它从最初就背离了大众思想,留下的无非是荒诞的故事,前卫的表现手法,性感的潘红,以及彩蛋般的“伊莲服饰”赞助。
京城观众的接受度还要高一点,因为有胡同在前,明白这是一出特别的讽刺喜剧。全国范围就不行了。
很多事物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焕发出光彩。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徐老怪的《青蛇》,还有这部《顽主》。
冯裤子冒着风雪走在街上,想回家又不想回,心里闹腾,觉得自个一事无成。
路过一个书报摊时,忽地一顿,扒拉开碎雪,抽出一份文艺类的报纸。有篇对去年文艺作品的总结,醒目的几行字:
“刚刚过去的一年,汪朔有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分别为《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本报采访了米加山导演,他称之为汪朔年。”
汪朔年……
虽为一家之言,但能在名字后面挂个“年”,得牛逼到什么程度。
冯裤子攥着报纸不语,想起自己这几年,想起赵宝钢,想起一夜成名的葛尤,还有那个碾压全场的年轻人,感慨万分。
唉,还是得抱大腿啊!
……
《顽主》体现了一定热度,许非的赞助就是有价值的。
潘红的电视广告提上日程,男装也要启动,一摊子事,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胡同人家2》。
中心办公室里,许非正埋头写着宣传稿,俗称“通稿。”他准备跟《京城青年报》合作,搞个抽奖活动。
买一份报纸,在观众互动版块里会有关于电视剧的问答题。将其剪下来寄回报社,随机抽取数名观众与主演一起茶话联欢。
今年春节独霸,是全京台的野望。
不多时,他写完了一篇,扔给对面的冯裤子,冯裤子接过去校对。
郑小龙从外面闪进来,pia甩下一张大红请柬,“给你的!”
“哟,您二婚啊?”
许非习惯性嘴贱,翻开请柬一瞧:“送呈各位亲朋好友,订于某月某日某地,举办乔迁之宴,恭候光临!
汪朔谨邀。”
“怎么个意思?”
“搬新家。”
“不是,我说他搬个新家得瑟什么?还至于发请柬?”
“那孙子现在火了,听说买了套三室大屋,还有一套意大利真皮沙发。去年又有了孩子,人生巅峰。”
“哦,所以显呗显呗。”
许非明白了,“那就去吧,还有谁?”
“小明、马爷、海晏他们,反正就那帮人。”
郑小龙走了,许老师耸耸肩,继续写稿。
冯裤子却眨巴眨巴,借故跑出门,鬼鬼祟祟的溜进副主任办公室,“嘿嘿,主任。”
“有事儿?”郑小龙一愣。
“那个,前两天看了场电影,就那《顽主》,特喜欢。您刚才说有席面,我能不能跟您见识见识?”
“……”
郑小龙瞅瞅他,明白啥意思,此人也算勤勤恳恳,不好拒绝,“行吧,你跟我一块去。”
“诶诶,我这叫借佛见佛,谢谢主任。”
……
“这可不能纯看大小,得看地段,丰台能跟皇城根比么?”
“都一样,皇城根也没觉出什么。我小时候站屋顶放风筝,都能挂故宫角楼上。”
艹!
你不装逼能死???
俩人进了屋,摆设一般,不显富贵,柜子里放着几件古玩。女主人不在,可能上班了,床头有结婚照,很贤惠的样子。
他第二任妻子比较知名,魔都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
李程儒这会就是倒腾,从南边进面料,拿回京城来做——他是景山服装厂出身。所以尚未大富,正在积攒。
“您说好消息,我猜肯定是赞助的事儿,有眉目了?”
“刚签的合同,开幕式的衣服拿下了。那个鞋我先要一万双,分批做,其中一千五百双给运动员,尺码还没有,质量一定要最上等。”
“您放心,出不了岔子!”
李程儒乐的拍大腿,同时心中佩服,一万套,成本就得多少?
“今儿可得留下来,咱们好好喝一顿。”
“行啊,我正想看看你的收藏。”
“没问题,这边这边。”
俩人进到厢房,跟许非的书房差不多,专门放古玩的。
许非先瞧见一张黄花梨桌子,上面摆着十几个小罐,奇道:“你弄这么多蛐蛐罐子干什么,你养蛐蛐?”
“我不养,我爸好这个。”
李程儒拿起一只摆弄,道:“以前我们家有一百多个罐,后来全砸了,最贵的一个我记着是两块大洋,宫里的东西。我妈就跟我爸闹啊,那会一块大洋能买一袋洋面呢!”
“哟,你收古董还是家风熏陶?”
“算是吧,反正我爸对我影响挺大。”
许非一边听讲古,一边观赏。
好东西不少,字画比较多,且是近代的,什么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黄胄都有。
他停在一幅画跟前,仔细端详……哎,黄胄嘛!后世不怎么值钱,一幅丈六也就卖了一亿多。
“我头几年好收瓷器、玉器和杂器,现在市面上越来越少。你这个不错,近代画家,以后指不定就升值了,我有空也收几张。”
“我就自己喜欢,升不升值无所谓,升了我也不想卖。”
俩人在这点上有共同语言,不像马卫都,那货就是靠倒腾古玩发的。
李程儒看着一幅齐白石的作品,道:“我收这画的时候,才花了五千块钱,现在没两万拿不走。你说现在越来越少,还真是,城里城外的宝贝都快淘完了,过几年准保绝种。”
“绝不了,还有假的呢。咱们赶上好时候,以后水就深了。”
聊的非常尽兴,傍晚时分,人家媳妇儿回来了。
二话没说,咔咔摆了一桌硬菜,又开始喝。喝的更有兴头,最后李程儒放飞自我,邀请客人上房顶看故宫。
遂拿了梯子,吭哧吭哧爬上去,北风一吹,冻成俩沙雕。
从这个角度看紫禁城,感受绝逼不一样。那座东北角的角楼,孤零零的立在寒夜中,悠古苍凉,倍儿有意境。
许非不得不承认,叹道:“你这地方好啊!”
“呵呵,其实我真不觉好,不宽敞。现在不土地开放了么?我准备攒点钱,到郊区买块地,自己盖个大四合院。再弄点樱桃树,我爱吃樱桃,就不知道能不能种。不能种就包座荒山,李子、柿子、梨,反正我爱吃水果。”
“……”
许老师斜眼瞧他,在哪儿长吁短叹的,不禁咧了咧嘴。
终于碰着比我还能装逼的了!
……
今天似乎格外充实。
许非干劲满满,告别李程儒,又跑到大菊胡同的两间杂院——此时已经九点钟了。
胡同杀青后,院子一直空着。里面还保留着片场格局,萧索凄凉,墙角的青藤枯枝蔓蔓,树桩子都倒了一个。
俩院子相通,月亮门连着,加起来十六间房。就是旧,得全面翻修,开春找个工程队过来。
他坐在树桩子上合计,要么当宿舍,要么当仓库,要么干点什么营生,自己可不住。
没厕所啊,得到外面公厕。
京城市区不可能让你自己挖化粪池,得统一改造管网,然后才能装马桶。甭说现在,后世一些四合院民宿,还存在这个没厕所的问题。
“……”
他忽然又想起亚运村,准备闭幕之后对外销售。
据说那个写《童话大王》的,一下买了十套房子,就为了装读者来信——虽然不是亚运村。
自己怎么着也不能差吧。
第263章 也算一号人物
今年冬天的雪特别多。
元旦前下,元旦后又下,下的是铺天盖地,搓绵扯絮。一家电影院里,刚刚散场,观众谈论热情的往出走。
“这片子怪了,不关灯也不上床,但真他妈过瘾!”
“嘿嘿,确实过瘾,我有空还得看第一遍!”
“写这片子的哥们准跟我们这样的人一块混过,今后只要这哥们写电影,我非看不可。”
“拍的什么啊,看不懂!”
“就是,乱七八糟的,就是一群盲流!”
冯裤子叼上根烟,晃晃悠悠的下台阶,又激动又失落。
这片子叫《顽主》,年前上映,自己已经看第五遍了,每一遍都像那哥们说的:真特么过瘾!
《顽主》并未引起主流舆论的关注,顶多来一句“离经叛道之作”,喜欢的人贼喜欢,讨厌的人贼讨厌。
它从最初就背离了大众思想,留下的无非是荒诞的故事,前卫的表现手法,性感的潘红,以及彩蛋般的“伊莲服饰”赞助。
京城观众的接受度还要高一点,因为有胡同在前,明白这是一出特别的讽刺喜剧。全国范围就不行了。
很多事物都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焕发出光彩。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徐老怪的《青蛇》,还有这部《顽主》。
冯裤子冒着风雪走在街上,想回家又不想回,心里闹腾,觉得自个一事无成。
路过一个书报摊时,忽地一顿,扒拉开碎雪,抽出一份文艺类的报纸。有篇对去年文艺作品的总结,醒目的几行字:
“刚刚过去的一年,汪朔有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分别为《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本报采访了米加山导演,他称之为汪朔年。”
汪朔年……
虽为一家之言,但能在名字后面挂个“年”,得牛逼到什么程度。
冯裤子攥着报纸不语,想起自己这几年,想起赵宝钢,想起一夜成名的葛尤,还有那个碾压全场的年轻人,感慨万分。
唉,还是得抱大腿啊!
……
《顽主》体现了一定热度,许非的赞助就是有价值的。
潘红的电视广告提上日程,男装也要启动,一摊子事,不过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胡同人家2》。
中心办公室里,许非正埋头写着宣传稿,俗称“通稿。”他准备跟《京城青年报》合作,搞个抽奖活动。
买一份报纸,在观众互动版块里会有关于电视剧的问答题。将其剪下来寄回报社,随机抽取数名观众与主演一起茶话联欢。
今年春节独霸,是全京台的野望。
不多时,他写完了一篇,扔给对面的冯裤子,冯裤子接过去校对。
郑小龙从外面闪进来,pia甩下一张大红请柬,“给你的!”
“哟,您二婚啊?”
许非习惯性嘴贱,翻开请柬一瞧:“送呈各位亲朋好友,订于某月某日某地,举办乔迁之宴,恭候光临!
汪朔谨邀。”
“怎么个意思?”
“搬新家。”
“不是,我说他搬个新家得瑟什么?还至于发请柬?”
“那孙子现在火了,听说买了套三室大屋,还有一套意大利真皮沙发。去年又有了孩子,人生巅峰。”
“哦,所以显呗显呗。”
许非明白了,“那就去吧,还有谁?”
“小明、马爷、海晏他们,反正就那帮人。”
郑小龙走了,许老师耸耸肩,继续写稿。
冯裤子却眨巴眨巴,借故跑出门,鬼鬼祟祟的溜进副主任办公室,“嘿嘿,主任。”
“有事儿?”郑小龙一愣。
“那个,前两天看了场电影,就那《顽主》,特喜欢。您刚才说有席面,我能不能跟您见识见识?”
“……”
郑小龙瞅瞅他,明白啥意思,此人也算勤勤恳恳,不好拒绝,“行吧,你跟我一块去。”
“诶诶,我这叫借佛见佛,谢谢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