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那黑衣人听文士的话,眉头微微一皱,低声劝阻:“爷,离京城已不远了,还是罢了。”
文士浅笑:“还有半日路途,我腹中饥饿,等不得了。”这人谈吐斯文和气,但言谈神态却带着一股天然的威严,不怒自威。
黑衣人似是十分无奈,却又无法可施,只得走到摊子跟前,说道:“要两碗豆腐脑,一笼槐花包子,一笼槐花蒸糕。”
董香儿才想张口,刘氏便先笑着说道:“对不住,小摊生意好,糕已经没有了,包子也只剩半笼。客官,您看呢?”
那黑衣人定定的看着刘氏,如鹰隼一般的眼眸里,似有微波闪过。
刘氏有些奇怪,含笑问道:“客官?”
黑衣人回过神来,清了清嗓子,说道:“那就要半笼包子。”
刘氏盛好了豆腐脑,撒上各样佐料,双手端给那人。黑衣人低头,看着那双白皙纤细的手,手背上微有些烫伤的疤痕,手指上覆着薄茧,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刘氏看他不动弹,便向董香儿说道:“香姐儿,你替客人把饭端过去吧。”
董香儿才送了包子回来,答应着正要端碗,那黑衣人却忽然伸手,抢先将碗端了过去,转身大步走开。
董香儿吓了一跳,嘀咕道:“这人真粗鲁,长的又吓人。”
刘氏适才忙着低头盛饭,也没仔细瞧,听董香儿说了,方才擦了把手,抬头看去。那黑衣人已在桌边坐了,背对着这边,也瞧不见他的容貌,现下想来,只记得他脸上有一道极深的刀疤,自左眉骨,横过鼻梁,直到上唇。刘氏微微发了会儿呆,便摇了摇头,自哂一笑。
黑衣人将两碗豆腐脑端到桌上,一碗就搁在那文士跟前,一碗是自己的。他取出一方丝绸手帕,把筷子勺子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番,躬身双手递给那文士。
文士瞧着碗中的豆腐脑,雪白水嫩,上面撒着青葱红椒,还有些虾米榨菜,翠绿鲜红配着老黄,倒是好看。他莞尔一笑:“这卖相,倒是可爱。”说着,便将豆腐脑搅拌开来,尝了一口。
秦春娇和刘氏的手艺自然不错,豆腐脑当然也鲜嫩可口,然而这位文士是吃惯天下美食的,一向眼高于顶,原本不该过誉。但他眼下不是饿了么,所谓饥时百味香,这位主儿又是个打小没怎么饿过肚子的,一品之下自然大感美味。再尝那包子,粉条豆干合着槐花沫子,又拌了猪油,素里带荤,既有荤食的甘美,又带着丝丝槐花清香,且不失嚼劲儿。这样带着野趣儿的包子,却是乡下的独门,别处还真吃不到。
这文士一来是饿了,二来饭食果然可口,竟然停不下来,一连吃了两个包子,豆腐脑也喝了个干净,这方拿帕子轻轻擦了擦嘴。
然而他修养极好,即便如此,吃相也不见丝毫仓促,依旧斯文有礼。
他淡淡一笑,摇扇轻轻说道:“果然有些意思。”说着,又示意黑衣人结账。
那黑衣人早已吃完,起身走到摊子边。他伸手向怀里一探,面上竟然尴尬起来。
董香儿瞧着,冷笑了一声,问道:“咋的,别跟我说你们没钱。”
也不怪她这样,自打她和秦春娇一起做饭食生意以来,想赖账白吃的真没少见,各个都是这幅样子,一脸窘迫,再寻出一堆由头,说改日送钱,然后脚底抹油,胡不归兮。
这生意是小本买卖,敢让人这样赊欠赖账,早晚是要垮的。所以,摊子上的规矩,先付钱再吃饭。但今儿被这两人摆谱一闹,她也懵了,就没收他们的钱。谁晓得,这架子怪大,瞧着一身穿戴,又是绫罗又是绸缎,竟然也闹这一出。
刘氏也瞧着这人,看那张脸上五官线条冷硬,又带着那一道刀疤,虽说瞧这有些怕人,但仔细看看其实是副俊朗的面孔。这张脸,让她想起来了一些人和事。
但,怎么可能呢?那个人,大概早已死了。
那黑衣人从怀中摸出来一把金灿灿的东西,从中抽了一片递上前来,冷声道:“就用这个付账。”
阳光洒在上面,金晃晃的,将刘氏和董香儿照的眼花。四周一片寂静,连那些高谈阔论的食客都安静了下来,无数道目光落在那物事上。
那是一片金叶子,他手中还有一大把。
刘氏和董香儿各自哑了,小本买卖,往来都是铜钱结算,偶然才有用银子,这一片金叶子,谁找的开?
董香儿是个燥脾气,说道:“客官,您这不是为难我们?这我们找不开。”
那人说道:“我身上已没有银两了,只有这个。”说着,他瞧了一眼刘氏,又说道:“不然,也不用找了。”
原来他跟着的那位主儿,生来就是被人服侍的,出门身上从不带钱。他带了些碎银子,路上也用干净了,在市镇上也忘了将金叶子换成银两铜钱,才有了这份尴尬。
董香儿还要说什么,刘氏却掠了一下鬓发,开口道:“既是这样,这顿饭钱就算了。”
董香儿急了,说道:“大娘,他们吃了不少呢!”
刘氏微笑着,淡淡说道:“这出门在外,难免有个难处。我瞧着,这两位客官也不是存心吃白食的。一顿饭,不用这样为难人。何况,人家有钱结账,是咱们找不开。”董香儿说道:“可是……”那黑衣人看着她,冷冷说道:“我说了,不必找。”
刘氏抬起眼眸,对上他的,一字一句道:“这顿饭,不值这么多钱。不该我得的,一文我都不会要。”
那黑衣人眸子里波澜微起,没有说话。
倒是那文士开了口:“长青,既是店家好意,咱们也就心领了。”
那名唤长青之人应了一声,正想离去,却又停了下来,自腰上解下那玉牌按在桌上,向刘氏言道:“暂将此物作为抵押,后日我必来付饭钱赎回。”言罢,才转身走到那文士身侧。
文士起身,与他一道离去。
走出一射之地,他方才回首看了一眼,瞧那小摊子生意依旧兴旺,不由莞尔道:“这店家手艺果然不错,没想到民间也有如此佳味。那妇人倒是有些气节,白吃了人家一顿饭,自然要赏些什么。”说着,他回首瞧了那黑衣人一眼,浅笑道:“长青,腰牌抵出去,可记得赎回来。”
黑衣人应了一声,那文士又迈步向前,朗声笑道:“没能吃到那蒸糕,倒还真是可惜。”
黑衣人驻足,回首看着那摊子上的妇人,眸光深邃。过了片刻,他猛然转身,跟了上去。
待这两人走了,摊子上的食客们才回过神来,喧嚷着,议论着刚才这两人。
就有人向刘氏说道:“大嫂子啊,你们怕是被坑了。就是有这路人,打扮的人模狗样,一出手拿出大宗的银两,店家找不开,就让他们混了过去。这也是吃白食的一种路数。”
刘氏没有说话,将那牌子拿了起来。牌子是温热的,还带着那人的些许体温。
牌子是玉雕的,上面刻着缠蔓花纹,还有一些字,刘氏也不认得。
董香儿在旁说道:“这牌子也不知道是啥做的,抵不抵的了这顿饭钱呢。大娘,我说方才不如收了他的钱,他也没话讲的。”
刘氏有些心不在焉,淡淡说道:“香姐儿,我是一直都信,不该你得的硬拿了,就要招灾惹祸。一顿饭,宁可舍了。”
说着话,秦春娇便回来了,觉得这气氛有些不对,便问怎么回事。
刘氏将牌子收在了怀里,说道:“没啥,就是两个客人吃了饭,身上没银子了,说后日来送饭钱。”秦春娇听了,倒也没说什么,就罢了。
这日收摊回家,刘氏便坐在屋中床畔发怔,一会儿将那玉牌自怀里拿出来,仔细抚摸着上面的花纹与文字。
秦春娇收拾了锅碗,进屋瞧见她娘这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道:“娘,你怎么啦?那是什么?”
刘氏回过神来,不由笑了笑,要把那牌子收起来,想想不好,就拿给她女儿看,说道:“这是今儿那客人留下来当抵押的,说后日送饭钱的时候赎回去。春娇,你给瞧瞧,这上面写的啥?”
秦春娇将牌子接过去,端详了一番。只见那牌子样式古朴,背面雕着烈火飞蛾的样式,似是飞蛾扑火的寓意,正面则刻着几个大字,她念了出来:“敕封正三品指挥使。”
刘氏听不懂,便问道:“这是啥意思?”秦春娇在相府里待过,日常服侍主子,倒也听过一些官场上的事,便说道:“娘,这是个官牌。那人,是朝廷的正三品武官呢。”说着,她疑惑起来:“娘啊,这指挥使可是个不小的官职,品阶也是极高的。他怎么会来咱这儿小摊吃饭,还没钱把这腰牌抵了?”
刘氏则是呆了,朝廷高官和她这乡下妇人,当然是没有瓜葛的。
她忽然垂首浅笑了一下,将那牌子自秦春娇手里拿了回去,窝在手心里,低声说道:“谁晓得呢,兴许人家就是路过,肚子饿了吃顿饭,又正好没钱了。”
她也是傻了,这个年纪了反倒做起白日梦了。怎么会是那个人呢,那个人大概已经死了。
第82章
秦春娇觉得她娘怪怪的,但也说不出什么来,也贴心的没再多问。
这两天,彼此相安无事。易峋和易嶟彼此交替来家歇息,秦春娇看他们疲惫,便暂时没提茶油的事。易峋来家时提起,赵三旺的症状已大大减缓,几乎不再复发,再过几日,就能回来了。刘氏和秦春娇听着,都替他高兴。
秦春娇和刘氏每日照料家中牲畜和菜地,照旧磨豆腐、做点心出摊做生意。刘氏却时常有些心不在焉,常常的做着什么就停了下来,望着窗子外头院里欢实跑动的鸡群发怔。不做生意的时候,在屋里一发呆就是半天。
秦春娇心中奇怪,偶尔问起来,她也总笑笑说没什么。
过了两天,三人照旧出摊。
一切如常,人来客往,与往日并没什么不同。
只是刘氏总是望着那往京城方向的路出神,几次险些误了手里的事。秦春娇问起来,她也只是笑着说无事。
秦春娇心中只觉得怪异,便趁着她娘离开之时,问了董香儿。
董香儿全没将那事放在心上,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便说道:“还不就是两天前的一对客人,吃饭没带够银子。其中一个就说要拿金子来结账,我说这咋找的开,大娘就免了他们的饭钱。也就这么件事儿,大娘竟然还念叨着?”
秦春娇也是狐疑,看她娘的样子,也不像是惦记那饭钱,倒像是更想见那人。
她将这意思讲了出来,董香儿愣了愣,问道:“是不是大娘以前认识的人?那人大概四十来岁,脸上一道刀疤,身材高高大大的,眼光冷冷的,有点怕人。春娇,你见过这人吗?”
秦春娇想了一会儿,轻轻摇了摇头:“没见过,如你说的,这人面目与常人不一样,如果见过,我不会不记得。”
董香儿附和道:“我说也是,大娘是瞧着咱们长起来的,也是处了十多年的,这人我一点印象也没有。许是,有咱们之前的事儿了。”
秦春娇听着,秀丽的眉头不由轻轻蹙了起来。
这人要当真是她娘的旧相识,看娘这两天魂不守舍的样子,这里面也许有些什么故事。
她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董香儿瞧着她这样子,便说道:“我寻思着,大娘自己不说,便是不想说。你也别问,免得她老人家再尴尬。”
秦春娇听着,却没有说话。
恰逢这个时候,刘氏回来了,这姊妹俩也就扎住了话头。
这日直到最后一块豆腐卖掉,那人也没有出现。
摊子上的东西已经空了,秦春娇和董香儿收拾了摊子,就要推车回去。刘氏却还停在原地,满面怅然。
秦春娇看着她娘,轻轻喊道:“娘,回去吧。”
刘氏如梦初醒,自嘲的笑了笑,答应了一声,便跟着她女儿回家去了。
那块玉牌在她的怀里,靠着心口的地方放着。
自己还真是痴心妄想了,这人是朝廷的高官,该不是当年那个人。当年那个人,干着那么凶险的差事,只怕早已经不在了。
就算还在,也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即便是同一个人,都过去这么些年了,也未必就记得当年的事情。
回到家里,刘氏将那腰牌自怀里取了出来,捂了一上午,都温热了。
她在易家有一口小木箱,是易峋替她打的,里面放些她自己的琐碎物件儿。当下,她便把这腰牌拿块手帕包了,压在箱子底下。
刘氏刚将那腰牌塞好,秦春娇便进屋来了,正撞了个当场。
刘氏脸上莫名的红了一下,便将木箱子合上了。
秦春娇看着,问道:“娘,你在做啥?”
刘氏说了一句:“没啥。”想想觉得不好,又说道:“就是那位客人的腰牌,我给放起来了。他今儿虽没来,怕他哪天来了,找不到就不好了。”
秦春娇瞧着她娘,三十多岁的人了,眼角也有了淡淡的鱼尾纹,但那瓜子脸盘配着温润的眉眼,依然秀美。虽是被秦老二磨折了这些年,却也添上了一抹被岁月打磨后的沉静和内敛,这是青年女子所不能有的韵味儿。
秦春娇有时也在想,她娘年轻的时候,该是怎样的风华出众。
她靠着母亲在床畔坐了下来,挽着她的胳臂,将头偎依在了她肩头,轻轻问道:“娘,你是不是认识那人?跟我说说呗。”
刘氏起初没有说话,清澈的眼眸里,眸光却渐渐深远,似是想起来了一些什么事,泽泽闪动着。
秦春娇看她不说话,撒起娇来:“娘,什么事还要瞒着女儿吗?那个人,是不是你的旧相识?我看你这两天,总是心不在焉的。”
刘氏回过神来,忽然一笑,轻轻拍着女儿的手,说道:“其实也没啥,那是我做姑娘时候的事了,但大概是我弄错了。”说着,便将这事情的原委讲了出来。
刘氏本不是下河村人,而是二十里外山里刺桐村人。
文士浅笑:“还有半日路途,我腹中饥饿,等不得了。”这人谈吐斯文和气,但言谈神态却带着一股天然的威严,不怒自威。
黑衣人似是十分无奈,却又无法可施,只得走到摊子跟前,说道:“要两碗豆腐脑,一笼槐花包子,一笼槐花蒸糕。”
董香儿才想张口,刘氏便先笑着说道:“对不住,小摊生意好,糕已经没有了,包子也只剩半笼。客官,您看呢?”
那黑衣人定定的看着刘氏,如鹰隼一般的眼眸里,似有微波闪过。
刘氏有些奇怪,含笑问道:“客官?”
黑衣人回过神来,清了清嗓子,说道:“那就要半笼包子。”
刘氏盛好了豆腐脑,撒上各样佐料,双手端给那人。黑衣人低头,看着那双白皙纤细的手,手背上微有些烫伤的疤痕,手指上覆着薄茧,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刘氏看他不动弹,便向董香儿说道:“香姐儿,你替客人把饭端过去吧。”
董香儿才送了包子回来,答应着正要端碗,那黑衣人却忽然伸手,抢先将碗端了过去,转身大步走开。
董香儿吓了一跳,嘀咕道:“这人真粗鲁,长的又吓人。”
刘氏适才忙着低头盛饭,也没仔细瞧,听董香儿说了,方才擦了把手,抬头看去。那黑衣人已在桌边坐了,背对着这边,也瞧不见他的容貌,现下想来,只记得他脸上有一道极深的刀疤,自左眉骨,横过鼻梁,直到上唇。刘氏微微发了会儿呆,便摇了摇头,自哂一笑。
黑衣人将两碗豆腐脑端到桌上,一碗就搁在那文士跟前,一碗是自己的。他取出一方丝绸手帕,把筷子勺子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番,躬身双手递给那文士。
文士瞧着碗中的豆腐脑,雪白水嫩,上面撒着青葱红椒,还有些虾米榨菜,翠绿鲜红配着老黄,倒是好看。他莞尔一笑:“这卖相,倒是可爱。”说着,便将豆腐脑搅拌开来,尝了一口。
秦春娇和刘氏的手艺自然不错,豆腐脑当然也鲜嫩可口,然而这位文士是吃惯天下美食的,一向眼高于顶,原本不该过誉。但他眼下不是饿了么,所谓饥时百味香,这位主儿又是个打小没怎么饿过肚子的,一品之下自然大感美味。再尝那包子,粉条豆干合着槐花沫子,又拌了猪油,素里带荤,既有荤食的甘美,又带着丝丝槐花清香,且不失嚼劲儿。这样带着野趣儿的包子,却是乡下的独门,别处还真吃不到。
这文士一来是饿了,二来饭食果然可口,竟然停不下来,一连吃了两个包子,豆腐脑也喝了个干净,这方拿帕子轻轻擦了擦嘴。
然而他修养极好,即便如此,吃相也不见丝毫仓促,依旧斯文有礼。
他淡淡一笑,摇扇轻轻说道:“果然有些意思。”说着,又示意黑衣人结账。
那黑衣人早已吃完,起身走到摊子边。他伸手向怀里一探,面上竟然尴尬起来。
董香儿瞧着,冷笑了一声,问道:“咋的,别跟我说你们没钱。”
也不怪她这样,自打她和秦春娇一起做饭食生意以来,想赖账白吃的真没少见,各个都是这幅样子,一脸窘迫,再寻出一堆由头,说改日送钱,然后脚底抹油,胡不归兮。
这生意是小本买卖,敢让人这样赊欠赖账,早晚是要垮的。所以,摊子上的规矩,先付钱再吃饭。但今儿被这两人摆谱一闹,她也懵了,就没收他们的钱。谁晓得,这架子怪大,瞧着一身穿戴,又是绫罗又是绸缎,竟然也闹这一出。
刘氏也瞧着这人,看那张脸上五官线条冷硬,又带着那一道刀疤,虽说瞧这有些怕人,但仔细看看其实是副俊朗的面孔。这张脸,让她想起来了一些人和事。
但,怎么可能呢?那个人,大概早已死了。
那黑衣人从怀中摸出来一把金灿灿的东西,从中抽了一片递上前来,冷声道:“就用这个付账。”
阳光洒在上面,金晃晃的,将刘氏和董香儿照的眼花。四周一片寂静,连那些高谈阔论的食客都安静了下来,无数道目光落在那物事上。
那是一片金叶子,他手中还有一大把。
刘氏和董香儿各自哑了,小本买卖,往来都是铜钱结算,偶然才有用银子,这一片金叶子,谁找的开?
董香儿是个燥脾气,说道:“客官,您这不是为难我们?这我们找不开。”
那人说道:“我身上已没有银两了,只有这个。”说着,他瞧了一眼刘氏,又说道:“不然,也不用找了。”
原来他跟着的那位主儿,生来就是被人服侍的,出门身上从不带钱。他带了些碎银子,路上也用干净了,在市镇上也忘了将金叶子换成银两铜钱,才有了这份尴尬。
董香儿还要说什么,刘氏却掠了一下鬓发,开口道:“既是这样,这顿饭钱就算了。”
董香儿急了,说道:“大娘,他们吃了不少呢!”
刘氏微笑着,淡淡说道:“这出门在外,难免有个难处。我瞧着,这两位客官也不是存心吃白食的。一顿饭,不用这样为难人。何况,人家有钱结账,是咱们找不开。”董香儿说道:“可是……”那黑衣人看着她,冷冷说道:“我说了,不必找。”
刘氏抬起眼眸,对上他的,一字一句道:“这顿饭,不值这么多钱。不该我得的,一文我都不会要。”
那黑衣人眸子里波澜微起,没有说话。
倒是那文士开了口:“长青,既是店家好意,咱们也就心领了。”
那名唤长青之人应了一声,正想离去,却又停了下来,自腰上解下那玉牌按在桌上,向刘氏言道:“暂将此物作为抵押,后日我必来付饭钱赎回。”言罢,才转身走到那文士身侧。
文士起身,与他一道离去。
走出一射之地,他方才回首看了一眼,瞧那小摊子生意依旧兴旺,不由莞尔道:“这店家手艺果然不错,没想到民间也有如此佳味。那妇人倒是有些气节,白吃了人家一顿饭,自然要赏些什么。”说着,他回首瞧了那黑衣人一眼,浅笑道:“长青,腰牌抵出去,可记得赎回来。”
黑衣人应了一声,那文士又迈步向前,朗声笑道:“没能吃到那蒸糕,倒还真是可惜。”
黑衣人驻足,回首看着那摊子上的妇人,眸光深邃。过了片刻,他猛然转身,跟了上去。
待这两人走了,摊子上的食客们才回过神来,喧嚷着,议论着刚才这两人。
就有人向刘氏说道:“大嫂子啊,你们怕是被坑了。就是有这路人,打扮的人模狗样,一出手拿出大宗的银两,店家找不开,就让他们混了过去。这也是吃白食的一种路数。”
刘氏没有说话,将那牌子拿了起来。牌子是温热的,还带着那人的些许体温。
牌子是玉雕的,上面刻着缠蔓花纹,还有一些字,刘氏也不认得。
董香儿在旁说道:“这牌子也不知道是啥做的,抵不抵的了这顿饭钱呢。大娘,我说方才不如收了他的钱,他也没话讲的。”
刘氏有些心不在焉,淡淡说道:“香姐儿,我是一直都信,不该你得的硬拿了,就要招灾惹祸。一顿饭,宁可舍了。”
说着话,秦春娇便回来了,觉得这气氛有些不对,便问怎么回事。
刘氏将牌子收在了怀里,说道:“没啥,就是两个客人吃了饭,身上没银子了,说后日来送饭钱。”秦春娇听了,倒也没说什么,就罢了。
这日收摊回家,刘氏便坐在屋中床畔发怔,一会儿将那玉牌自怀里拿出来,仔细抚摸着上面的花纹与文字。
秦春娇收拾了锅碗,进屋瞧见她娘这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道:“娘,你怎么啦?那是什么?”
刘氏回过神来,不由笑了笑,要把那牌子收起来,想想不好,就拿给她女儿看,说道:“这是今儿那客人留下来当抵押的,说后日送饭钱的时候赎回去。春娇,你给瞧瞧,这上面写的啥?”
秦春娇将牌子接过去,端详了一番。只见那牌子样式古朴,背面雕着烈火飞蛾的样式,似是飞蛾扑火的寓意,正面则刻着几个大字,她念了出来:“敕封正三品指挥使。”
刘氏听不懂,便问道:“这是啥意思?”秦春娇在相府里待过,日常服侍主子,倒也听过一些官场上的事,便说道:“娘,这是个官牌。那人,是朝廷的正三品武官呢。”说着,她疑惑起来:“娘啊,这指挥使可是个不小的官职,品阶也是极高的。他怎么会来咱这儿小摊吃饭,还没钱把这腰牌抵了?”
刘氏则是呆了,朝廷高官和她这乡下妇人,当然是没有瓜葛的。
她忽然垂首浅笑了一下,将那牌子自秦春娇手里拿了回去,窝在手心里,低声说道:“谁晓得呢,兴许人家就是路过,肚子饿了吃顿饭,又正好没钱了。”
她也是傻了,这个年纪了反倒做起白日梦了。怎么会是那个人呢,那个人大概已经死了。
第82章
秦春娇觉得她娘怪怪的,但也说不出什么来,也贴心的没再多问。
这两天,彼此相安无事。易峋和易嶟彼此交替来家歇息,秦春娇看他们疲惫,便暂时没提茶油的事。易峋来家时提起,赵三旺的症状已大大减缓,几乎不再复发,再过几日,就能回来了。刘氏和秦春娇听着,都替他高兴。
秦春娇和刘氏每日照料家中牲畜和菜地,照旧磨豆腐、做点心出摊做生意。刘氏却时常有些心不在焉,常常的做着什么就停了下来,望着窗子外头院里欢实跑动的鸡群发怔。不做生意的时候,在屋里一发呆就是半天。
秦春娇心中奇怪,偶尔问起来,她也总笑笑说没什么。
过了两天,三人照旧出摊。
一切如常,人来客往,与往日并没什么不同。
只是刘氏总是望着那往京城方向的路出神,几次险些误了手里的事。秦春娇问起来,她也只是笑着说无事。
秦春娇心中只觉得怪异,便趁着她娘离开之时,问了董香儿。
董香儿全没将那事放在心上,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便说道:“还不就是两天前的一对客人,吃饭没带够银子。其中一个就说要拿金子来结账,我说这咋找的开,大娘就免了他们的饭钱。也就这么件事儿,大娘竟然还念叨着?”
秦春娇也是狐疑,看她娘的样子,也不像是惦记那饭钱,倒像是更想见那人。
她将这意思讲了出来,董香儿愣了愣,问道:“是不是大娘以前认识的人?那人大概四十来岁,脸上一道刀疤,身材高高大大的,眼光冷冷的,有点怕人。春娇,你见过这人吗?”
秦春娇想了一会儿,轻轻摇了摇头:“没见过,如你说的,这人面目与常人不一样,如果见过,我不会不记得。”
董香儿附和道:“我说也是,大娘是瞧着咱们长起来的,也是处了十多年的,这人我一点印象也没有。许是,有咱们之前的事儿了。”
秦春娇听着,秀丽的眉头不由轻轻蹙了起来。
这人要当真是她娘的旧相识,看娘这两天魂不守舍的样子,这里面也许有些什么故事。
她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董香儿瞧着她这样子,便说道:“我寻思着,大娘自己不说,便是不想说。你也别问,免得她老人家再尴尬。”
秦春娇听着,却没有说话。
恰逢这个时候,刘氏回来了,这姊妹俩也就扎住了话头。
这日直到最后一块豆腐卖掉,那人也没有出现。
摊子上的东西已经空了,秦春娇和董香儿收拾了摊子,就要推车回去。刘氏却还停在原地,满面怅然。
秦春娇看着她娘,轻轻喊道:“娘,回去吧。”
刘氏如梦初醒,自嘲的笑了笑,答应了一声,便跟着她女儿回家去了。
那块玉牌在她的怀里,靠着心口的地方放着。
自己还真是痴心妄想了,这人是朝廷的高官,该不是当年那个人。当年那个人,干着那么凶险的差事,只怕早已经不在了。
就算还在,也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即便是同一个人,都过去这么些年了,也未必就记得当年的事情。
回到家里,刘氏将那腰牌自怀里取了出来,捂了一上午,都温热了。
她在易家有一口小木箱,是易峋替她打的,里面放些她自己的琐碎物件儿。当下,她便把这腰牌拿块手帕包了,压在箱子底下。
刘氏刚将那腰牌塞好,秦春娇便进屋来了,正撞了个当场。
刘氏脸上莫名的红了一下,便将木箱子合上了。
秦春娇看着,问道:“娘,你在做啥?”
刘氏说了一句:“没啥。”想想觉得不好,又说道:“就是那位客人的腰牌,我给放起来了。他今儿虽没来,怕他哪天来了,找不到就不好了。”
秦春娇瞧着她娘,三十多岁的人了,眼角也有了淡淡的鱼尾纹,但那瓜子脸盘配着温润的眉眼,依然秀美。虽是被秦老二磨折了这些年,却也添上了一抹被岁月打磨后的沉静和内敛,这是青年女子所不能有的韵味儿。
秦春娇有时也在想,她娘年轻的时候,该是怎样的风华出众。
她靠着母亲在床畔坐了下来,挽着她的胳臂,将头偎依在了她肩头,轻轻问道:“娘,你是不是认识那人?跟我说说呗。”
刘氏起初没有说话,清澈的眼眸里,眸光却渐渐深远,似是想起来了一些什么事,泽泽闪动着。
秦春娇看她不说话,撒起娇来:“娘,什么事还要瞒着女儿吗?那个人,是不是你的旧相识?我看你这两天,总是心不在焉的。”
刘氏回过神来,忽然一笑,轻轻拍着女儿的手,说道:“其实也没啥,那是我做姑娘时候的事了,但大概是我弄错了。”说着,便将这事情的原委讲了出来。
刘氏本不是下河村人,而是二十里外山里刺桐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