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学生最该加强的两种能力和中国父母
这一节题目中要谈的两种问题,不断有学弟学妹or父母在各种自媒体上来问我,早就该谈一下。在等待高铁的这一个小时时间内,我就集中简单谈一下。
一、先说说,什么是中国父母的超现实愿望。
其实,父母的超现实愿望,本来是家庭不断进步的动力。它的基本情况就是,父母希望子女要比自己学历高,比自己拥有的生活、前途、事业都要好得多得多。
这种更好,应该是父母提供基本或他们力能所及的生活条件,然后加上子女的后天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的一种情况或一种结果。
但现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最大的可能的未来的成功,一家就一个,也真不容易。父母节衣缩食、受苦受难,甚至有很多农村的父母亲,为了孩子,就算没钱、借下钱,也要一个在外地长期工作,一个在家乡所属城市租房或买房,送孩子上城市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并就近打零头,主要照顾他学习。
先不说这种情况下,孩子最终能不能成功。这个真有点儿远,十几二十年呢。但就现在这种状态,最直接的就是,一家人不能团聚,夫妻之间,一年恐怕连三五次正常的生活都过不上。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经济状况绷的太紧,一个略大的事情,就能让这个家庭一夜回到赤贫的状态。而孩子的教育,也得重新回到村小学。
什么原因,寅吃下一年寅的粮食,缺钱闹的。
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最近几年已经非常普遍,就算还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们的家长,也无时不刻想着,能够上自己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村里的想着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想着到县里的学校,县里的想着到市里的学校,市里的想着到省会城市,省会城市想着到北上广深一线特大城市上学。
每一对父母,都在远远超越自己家庭现实能够支撑的情况,在超额而不顾实力地供养着自己的孩子上学、生活。而父母,一对对夫妻的生活,就是等于零了。生命和生活,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存在。
这样的超现实做法,大家都在做,其实只是让整体孩子的情况上升了一样而已。本质上的竞争力,并没有任何改变。这就相当于,考试成绩所有孩子统一加5分。
可为了这5分,中国近亿家庭的生活,完全处于了破碎的状态。一对夫妻,一年到头都不能团聚个十天半个月,那算什么夫妻。聚少离多,那算什么家庭。一有家庭发生大点儿的状况,一夜穷到赤贫状态,那算什么家庭。
当然,我们都明白,不可能所有中国孩子都上当地城市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和最好的大学。上这些学校的孩子,永远只是百分之几。
那,为什么我们不脚踏实地,上一个自己能够在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家人团聚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呢。
如果孩子真的肯努力、上进,学习方法又对。我相信,凭他的学习成绩和为人处世能力,脱颖而出那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我特别鄙视那种冲父母喊,“既然你们这么穷,为什么生下我。让我没办法成为某种二代呢。”的人。也特别鄙视那种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需要之外,老冲父母要额外钱的人。
这两种人啊,真应该回炉重造,重新去投个胎。问我原因啊,你们懂的。不要让我说。本来是穷到尘埃里的命,还想非要享受王子公主的生活,那不重投胎,怎么整啊。
二、第二个问题:大学生最应该加强的两种能力。
第一个问题说的开了,第二个就给少些篇幅。我不谈灵魂、理想、价值观的事情。我就谈对于你未来找工作、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两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说的能力,就是你一定要能够清晰、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像我们小学中学时经常做的那样。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你有什么启发。
这是表达的王道。公式如下:总-分-分-分-感想。分-分-分-总-感想。不能除外。
第二种能力是写的能力。就是用书面语言,把第一种能力的写下来,形成别人能看懂而简略的总结。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学弟学妹们,这两种能力,只要你上班工作,就是最常用而缺少不了的。这两种能力,几乎占据了你平常工作的全部。其他的,说实话,在这两种能力面前,都只是前期准备和后期收尾工作罢了。
怎么培养说的能力,不要告诉我,你要去参加什么演讲协会,只要经常跟舍友闺蜜们晚上卧谈会,上课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问就行了。不要告诉我,你总是听的那个人。这不行。你得说。
写的能力,就一条,大学四年中,老师布置的小论文,一定要自己亲力亲为写,不要抄别人书上的,一句也不要抄,不要引用。这就够了。
好了,师弟师妹和热心的父母们,我要去赶高铁了。这两个问题,就集中回答到这里。
这篇文章,是2013年初,一次等高铁时,为了集中回答一些网络提问而写的,现在读来,还是意义非凡。
董江波网络文学评论专著《网络文学十六讲》,欢迎收藏阅读,以及投推荐票。
一、先说说,什么是中国父母的超现实愿望。
其实,父母的超现实愿望,本来是家庭不断进步的动力。它的基本情况就是,父母希望子女要比自己学历高,比自己拥有的生活、前途、事业都要好得多得多。
这种更好,应该是父母提供基本或他们力能所及的生活条件,然后加上子女的后天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的一种情况或一种结果。
但现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父母为了让孩子获得最大的可能的未来的成功,一家就一个,也真不容易。父母节衣缩食、受苦受难,甚至有很多农村的父母亲,为了孩子,就算没钱、借下钱,也要一个在外地长期工作,一个在家乡所属城市租房或买房,送孩子上城市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并就近打零头,主要照顾他学习。
先不说这种情况下,孩子最终能不能成功。这个真有点儿远,十几二十年呢。但就现在这种状态,最直接的就是,一家人不能团聚,夫妻之间,一年恐怕连三五次正常的生活都过不上。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经济状况绷的太紧,一个略大的事情,就能让这个家庭一夜回到赤贫的状态。而孩子的教育,也得重新回到村小学。
什么原因,寅吃下一年寅的粮食,缺钱闹的。
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最近几年已经非常普遍,就算还在村小学上学的孩子们的家长,也无时不刻想着,能够上自己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村里的想着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想着到县里的学校,县里的想着到市里的学校,市里的想着到省会城市,省会城市想着到北上广深一线特大城市上学。
每一对父母,都在远远超越自己家庭现实能够支撑的情况,在超额而不顾实力地供养着自己的孩子上学、生活。而父母,一对对夫妻的生活,就是等于零了。生命和生活,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存在。
这样的超现实做法,大家都在做,其实只是让整体孩子的情况上升了一样而已。本质上的竞争力,并没有任何改变。这就相当于,考试成绩所有孩子统一加5分。
可为了这5分,中国近亿家庭的生活,完全处于了破碎的状态。一对夫妻,一年到头都不能团聚个十天半个月,那算什么夫妻。聚少离多,那算什么家庭。一有家庭发生大点儿的状况,一夜穷到赤贫状态,那算什么家庭。
当然,我们都明白,不可能所有中国孩子都上当地城市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和最好的大学。上这些学校的孩子,永远只是百分之几。
那,为什么我们不脚踏实地,上一个自己能够在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家人团聚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呢。
如果孩子真的肯努力、上进,学习方法又对。我相信,凭他的学习成绩和为人处世能力,脱颖而出那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我特别鄙视那种冲父母喊,“既然你们这么穷,为什么生下我。让我没办法成为某种二代呢。”的人。也特别鄙视那种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需要之外,老冲父母要额外钱的人。
这两种人啊,真应该回炉重造,重新去投个胎。问我原因啊,你们懂的。不要让我说。本来是穷到尘埃里的命,还想非要享受王子公主的生活,那不重投胎,怎么整啊。
二、第二个问题:大学生最应该加强的两种能力。
第一个问题说的开了,第二个就给少些篇幅。我不谈灵魂、理想、价值观的事情。我就谈对于你未来找工作、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两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是说的能力,就是你一定要能够清晰、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像我们小学中学时经常做的那样。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你有什么启发。
这是表达的王道。公式如下:总-分-分-分-感想。分-分-分-总-感想。不能除外。
第二种能力是写的能力。就是用书面语言,把第一种能力的写下来,形成别人能看懂而简略的总结。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告诉学弟学妹们,这两种能力,只要你上班工作,就是最常用而缺少不了的。这两种能力,几乎占据了你平常工作的全部。其他的,说实话,在这两种能力面前,都只是前期准备和后期收尾工作罢了。
怎么培养说的能力,不要告诉我,你要去参加什么演讲协会,只要经常跟舍友闺蜜们晚上卧谈会,上课经常主动回答老师提问就行了。不要告诉我,你总是听的那个人。这不行。你得说。
写的能力,就一条,大学四年中,老师布置的小论文,一定要自己亲力亲为写,不要抄别人书上的,一句也不要抄,不要引用。这就够了。
好了,师弟师妹和热心的父母们,我要去赶高铁了。这两个问题,就集中回答到这里。
这篇文章,是2013年初,一次等高铁时,为了集中回答一些网络提问而写的,现在读来,还是意义非凡。
董江波网络文学评论专著《网络文学十六讲》,欢迎收藏阅读,以及投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