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发大财
一群大夫们跟着苏月,已连续的看过了许多的病人。
等过了一个多时辰。
当他们回过头来,检视第一个病人时,有人摸了病人的额头,把了脉,接着,不禁惊呼起来。
高烧退下了。
须知持续的高烧,几乎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杀手。
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在这个时代,孩子的早夭几率,几乎高大五成以上。
莫说是寻常百姓,便是皇帝的儿子,也无法避免,朱厚照本有一个弟弟,名叫朱厚炜,就是因此而死。
还有那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他本有几个儿子,亲的,长子李兆先,十八岁病死。次子李兆同,十岁病死。侧子小名午孙,还未正式开始取名,周岁时便也死了。
这才不得不过继了自己的兄弟之子李兆幡来。
这满朝公卿,还有皇家,他们所享受的医疗条件,可称的上是天下最顶尖的了,哪怕是他们的孩子,一场可能普通的疾病,便都要让他们承受丧子之痛,更何况,是寻常的百姓人家。
因而这时代的人们,崇尚多生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要保证自己的血脉延续,就必须多生,生个七八个,能活了三四个便算是运气,若是不幸,那也有一两个存活,照样也可传宗接代。
大夫们欣喜若狂。
特效药固然可能会有后遗症,可当下而言,若是没有特效药,又没有高效的治疗手段,任其慢慢调养,这就是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老天爷。
药到病除,何其难也。
许多人取出了随身带的小册子,这小册子,多是前些日子,在课堂里教授的一些心得笔记,笔记里,琳琅满目的罗列了各种适用的病症,许多人眼里放出光来。
这样说来,这天下七八成的病,都可以用药,只是剂量必须得有所控制,见效还如此之快,自己一个寻常的大夫,有了此药,便可立即成为名医了?
要成为一个名医,何其难哪,不知需要多少年的积累,又需寻觅多少的医方。
单有方子还不够,还得在无数次治疗的过程之中,检验出方子的好坏。
一个大夫,不治死几百人,是成不了名医的。
呼……
人们粗重的呼吸,仿佛自己进入了医学的圣殿。
几日的临床下来,这些大夫已经开始尝试着自己开药方、剂量了,而后亲自打针,观察病情。
一个月下来,所学的东西很简单,可是……却让不少大夫如痴如醉。
肄业时,医学院让他们交钱。
“不是说好了,不要钱的?”
“当然不要钱,培训是免费的,可是尔等学成之后,购置了药品去行医,倘若你们学而不成,胡乱用药,岂不是砸了医学院的招牌,所以,诸位得继续学习,时时受医学院的熏陶,你看这个,这是求索期刊,这求索期刊,里头有极大的篇幅,都和医学的前沿相关,你们若是不想北淘汰,随时了解医学最新的时讯,自然要订购,这求索期刊,每月一刊,一刊是三百五十个钱,倘若订购一年,交三两银子便足够了,齐国公是个讲良心的人,若是五年起订,便给个折扣,十两银子五年。”
“噢,还有,除了医学的前沿,还有这西山医学院所出的专业医刊,叫《千金刊》,这里有医学院各科最新的成果,还有一些新药和临床的知识,还牵涉到了药理的研究,也是每月一刊,到时自有人寄送去,每日翻开来看看,保证能受益良多,价钱,也和求索期刊一样。”
“……”
“这么贵。”
“贵?”要钱的事,当然不可能是苏月出面的,而是一个医学院里的助教,别看他是助教,不值一提,可在这些大夫们面前,他的底气很足,他是医学院的人,和你们这些野生的大夫不一样:“你出去打听打听,你想要拜访名师,这个价钱,你找得到吗?你等回去,药到病除,不断学习治疗之法,从中收获的是多少,又可救治多少人,难道你们开医馆,给人治病,不要银子的?贵字你们也好意思出口。”
有时候,单单讲道理未必是能讲通的,毕竟一个人对付着几百张嘴,总会有人心疼,舍不得,于是助教叉手:“这也没办法,是师祖的吩咐,师祖对你们很关注啊,成天问你们学习的如何了,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情分,他将你们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怕你们回去,不学无术,当然要为天下的病人负责,所以才让你们订购期刊,你们订不订,不订把名字报来,我记下。”
“订订订……”大夫们再没什么说辞了,争相恐后的要交钱。
他们的手头,都还算是宽裕的,只是心里有些舍不得罢了,可现在……本来是一件讲道理,又或者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事,偏偏演化成了是要出钱还是要命的问题,你看看,这像话吗?掏钱吧。
众人争先恐后的交了钱。
这一批的大夫,才算是毕业,收拾了行囊,各回各家。
紧接着,新的一批大夫,却已陆续抵达,第二期的培训,开始。
…………
交易所里,西山药业终于上市了。
在内部,宫中和方家已经先瓜分了内部的原始股,此后,再推出来,早已得到了风声的人,顿时开始疯抢。
价格在一日之内,狂涨一倍。
银子是不值钱的。
许多人已经看明白了。
尤其是真金白银,变成了宝钞,宝钞的信用虽然足够,只要你想兑换,随时可以取兑,可是这通货膨胀的压力,依旧不小。毕竟海外源源不断的贵金属,送到了钱庄,天知道钱庄的金库和银库里,到底储藏了多少真金白银。
当越来越多人,广泛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储蓄,便成了一件让人觉得可笑的事。
储蓄的越多,意味着你手中的财富每年都在流失,因而,投资和消费,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银子,能花就花吧,有什么可省的,今年省了十两银子,到了两年之后,可能这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两银子,便连现在九两银子的东西都买不着了,还不如吃了喝了。
又或者,拿去买一些股票。
而这些银子,通过股票,则又流入了各个大商行的手里,大商行趁此机会,拿着银子去扩大生产,又或者,进入西山药业这样的地方,拿着这些银子,投入巨额的金银,去研究新药。
人们开始对于这一切,开始习以为常。
西山药业的研究所,开始不断的扩充,而试验研究的人手,却是不足起来。
偏偏这东西,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必须懂得药理,具备一定的学识。
因而,这药业的薪俸,哪怕是寻常一个小研究员,竟每月都有二十几两银子,倘若运气好,借着机会能发表一篇论文,收益更大。
这对于许多雇工而言,收入是十倍以上了。
西山书院……开始变得越来越时兴起来。
越来越多人,对于科举,开始不太热衷,却将能进入西山学院,成为目标。
这种心态的变化,其实是很可以理解的。
科举太遥远,三年能中几人?数十年寒窗苦读,鲤鱼跃龙门的概率,却还是小的可怜。
反而是西山书院,野心大一些,混个学职,照样光宗耀祖,收益不菲,哪怕是混的不好,毕业之后在学兄和教授、博士们的推荐下入职建业、药业这样的地方,依旧可以优渥和体面的过日子。
前者虚无缥缈,候着则是脚踏实地,两相对照,更多人已经厌倦了那些八股之法,何况科学院,现在已经隐隐有取代翰林院的趋势。
陛下问策,开始越来越重视科学院的意见。
甚至某些钦命的差事,譬如到了府县里巡视农事,也不再从翰林或者都察院里挑选人,这钦差的人选,却是从科学院里出。
这种趋势是极可怕的。
寻常百姓人家,看的最明白,什么都骗不过他们。
因而,明年开春,新一期的学员招募,在今岁的岁末,就要进行招考,前来应募的读书人,居然高达十数万人。
方继藩看着这数字,脑子有点发懵。
这些读书人,很睿智啊。
不得已之下,西山书院,也有了扩招的需求了。
好在早早的,就已建了许多新的校舍和明伦堂,这一期,入学的人数可能多一些,方继藩的目标定在两万人上下。
为了应对如此庞大的新生,各学院已经忙碌开了。
与此同时,数十艘即将前往北极洲的舰船,已经停泊在了天津港。
他们已经规划了航线,可是此去,依旧还是凶多吉少,除了一批获罪的藩王,需携家带口前去就藩,这舰船上,还将带去一批负责考察的各科学员,人数虽不多,却也有百人上下。
临行了,安溪郡王朱表椈等人登门造访。
方继藩坐着,端起茶盏,喝了口茶。
朱表椈地位本是比方继藩高,该是方继藩朝他们先行礼,可方继藩还没做出要行礼的样子,朱表椈便噗通一下拜倒:“齐国公,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日即将远行,特来道别。”
这些宗室,说实话,就是欠社会教育,平时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唯我独尊,自以为能,现在碰了壁,头破血流,方才开始晓得世界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这个样子,于是,老实了。
等过了一个多时辰。
当他们回过头来,检视第一个病人时,有人摸了病人的额头,把了脉,接着,不禁惊呼起来。
高烧退下了。
须知持续的高烧,几乎是这个时代重要的杀手。
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在这个时代,孩子的早夭几率,几乎高大五成以上。
莫说是寻常百姓,便是皇帝的儿子,也无法避免,朱厚照本有一个弟弟,名叫朱厚炜,就是因此而死。
还有那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他本有几个儿子,亲的,长子李兆先,十八岁病死。次子李兆同,十岁病死。侧子小名午孙,还未正式开始取名,周岁时便也死了。
这才不得不过继了自己的兄弟之子李兆幡来。
这满朝公卿,还有皇家,他们所享受的医疗条件,可称的上是天下最顶尖的了,哪怕是他们的孩子,一场可能普通的疾病,便都要让他们承受丧子之痛,更何况,是寻常的百姓人家。
因而这时代的人们,崇尚多生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要保证自己的血脉延续,就必须多生,生个七八个,能活了三四个便算是运气,若是不幸,那也有一两个存活,照样也可传宗接代。
大夫们欣喜若狂。
特效药固然可能会有后遗症,可当下而言,若是没有特效药,又没有高效的治疗手段,任其慢慢调养,这就是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老天爷。
药到病除,何其难也。
许多人取出了随身带的小册子,这小册子,多是前些日子,在课堂里教授的一些心得笔记,笔记里,琳琅满目的罗列了各种适用的病症,许多人眼里放出光来。
这样说来,这天下七八成的病,都可以用药,只是剂量必须得有所控制,见效还如此之快,自己一个寻常的大夫,有了此药,便可立即成为名医了?
要成为一个名医,何其难哪,不知需要多少年的积累,又需寻觅多少的医方。
单有方子还不够,还得在无数次治疗的过程之中,检验出方子的好坏。
一个大夫,不治死几百人,是成不了名医的。
呼……
人们粗重的呼吸,仿佛自己进入了医学的圣殿。
几日的临床下来,这些大夫已经开始尝试着自己开药方、剂量了,而后亲自打针,观察病情。
一个月下来,所学的东西很简单,可是……却让不少大夫如痴如醉。
肄业时,医学院让他们交钱。
“不是说好了,不要钱的?”
“当然不要钱,培训是免费的,可是尔等学成之后,购置了药品去行医,倘若你们学而不成,胡乱用药,岂不是砸了医学院的招牌,所以,诸位得继续学习,时时受医学院的熏陶,你看这个,这是求索期刊,这求索期刊,里头有极大的篇幅,都和医学的前沿相关,你们若是不想北淘汰,随时了解医学最新的时讯,自然要订购,这求索期刊,每月一刊,一刊是三百五十个钱,倘若订购一年,交三两银子便足够了,齐国公是个讲良心的人,若是五年起订,便给个折扣,十两银子五年。”
“噢,还有,除了医学的前沿,还有这西山医学院所出的专业医刊,叫《千金刊》,这里有医学院各科最新的成果,还有一些新药和临床的知识,还牵涉到了药理的研究,也是每月一刊,到时自有人寄送去,每日翻开来看看,保证能受益良多,价钱,也和求索期刊一样。”
“……”
“这么贵。”
“贵?”要钱的事,当然不可能是苏月出面的,而是一个医学院里的助教,别看他是助教,不值一提,可在这些大夫们面前,他的底气很足,他是医学院的人,和你们这些野生的大夫不一样:“你出去打听打听,你想要拜访名师,这个价钱,你找得到吗?你等回去,药到病除,不断学习治疗之法,从中收获的是多少,又可救治多少人,难道你们开医馆,给人治病,不要银子的?贵字你们也好意思出口。”
有时候,单单讲道理未必是能讲通的,毕竟一个人对付着几百张嘴,总会有人心疼,舍不得,于是助教叉手:“这也没办法,是师祖的吩咐,师祖对你们很关注啊,成天问你们学习的如何了,看看,这是什么样的情分,他将你们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怕你们回去,不学无术,当然要为天下的病人负责,所以才让你们订购期刊,你们订不订,不订把名字报来,我记下。”
“订订订……”大夫们再没什么说辞了,争相恐后的要交钱。
他们的手头,都还算是宽裕的,只是心里有些舍不得罢了,可现在……本来是一件讲道理,又或者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事,偏偏演化成了是要出钱还是要命的问题,你看看,这像话吗?掏钱吧。
众人争先恐后的交了钱。
这一批的大夫,才算是毕业,收拾了行囊,各回各家。
紧接着,新的一批大夫,却已陆续抵达,第二期的培训,开始。
…………
交易所里,西山药业终于上市了。
在内部,宫中和方家已经先瓜分了内部的原始股,此后,再推出来,早已得到了风声的人,顿时开始疯抢。
价格在一日之内,狂涨一倍。
银子是不值钱的。
许多人已经看明白了。
尤其是真金白银,变成了宝钞,宝钞的信用虽然足够,只要你想兑换,随时可以取兑,可是这通货膨胀的压力,依旧不小。毕竟海外源源不断的贵金属,送到了钱庄,天知道钱庄的金库和银库里,到底储藏了多少真金白银。
当越来越多人,广泛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储蓄,便成了一件让人觉得可笑的事。
储蓄的越多,意味着你手中的财富每年都在流失,因而,投资和消费,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银子,能花就花吧,有什么可省的,今年省了十两银子,到了两年之后,可能这辛辛苦苦攒下的十两银子,便连现在九两银子的东西都买不着了,还不如吃了喝了。
又或者,拿去买一些股票。
而这些银子,通过股票,则又流入了各个大商行的手里,大商行趁此机会,拿着银子去扩大生产,又或者,进入西山药业这样的地方,拿着这些银子,投入巨额的金银,去研究新药。
人们开始对于这一切,开始习以为常。
西山药业的研究所,开始不断的扩充,而试验研究的人手,却是不足起来。
偏偏这东西,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必须懂得药理,具备一定的学识。
因而,这药业的薪俸,哪怕是寻常一个小研究员,竟每月都有二十几两银子,倘若运气好,借着机会能发表一篇论文,收益更大。
这对于许多雇工而言,收入是十倍以上了。
西山书院……开始变得越来越时兴起来。
越来越多人,对于科举,开始不太热衷,却将能进入西山学院,成为目标。
这种心态的变化,其实是很可以理解的。
科举太遥远,三年能中几人?数十年寒窗苦读,鲤鱼跃龙门的概率,却还是小的可怜。
反而是西山书院,野心大一些,混个学职,照样光宗耀祖,收益不菲,哪怕是混的不好,毕业之后在学兄和教授、博士们的推荐下入职建业、药业这样的地方,依旧可以优渥和体面的过日子。
前者虚无缥缈,候着则是脚踏实地,两相对照,更多人已经厌倦了那些八股之法,何况科学院,现在已经隐隐有取代翰林院的趋势。
陛下问策,开始越来越重视科学院的意见。
甚至某些钦命的差事,譬如到了府县里巡视农事,也不再从翰林或者都察院里挑选人,这钦差的人选,却是从科学院里出。
这种趋势是极可怕的。
寻常百姓人家,看的最明白,什么都骗不过他们。
因而,明年开春,新一期的学员招募,在今岁的岁末,就要进行招考,前来应募的读书人,居然高达十数万人。
方继藩看着这数字,脑子有点发懵。
这些读书人,很睿智啊。
不得已之下,西山书院,也有了扩招的需求了。
好在早早的,就已建了许多新的校舍和明伦堂,这一期,入学的人数可能多一些,方继藩的目标定在两万人上下。
为了应对如此庞大的新生,各学院已经忙碌开了。
与此同时,数十艘即将前往北极洲的舰船,已经停泊在了天津港。
他们已经规划了航线,可是此去,依旧还是凶多吉少,除了一批获罪的藩王,需携家带口前去就藩,这舰船上,还将带去一批负责考察的各科学员,人数虽不多,却也有百人上下。
临行了,安溪郡王朱表椈等人登门造访。
方继藩坐着,端起茶盏,喝了口茶。
朱表椈地位本是比方继藩高,该是方继藩朝他们先行礼,可方继藩还没做出要行礼的样子,朱表椈便噗通一下拜倒:“齐国公,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日即将远行,特来道别。”
这些宗室,说实话,就是欠社会教育,平时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唯我独尊,自以为能,现在碰了壁,头破血流,方才开始晓得世界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这个样子,于是,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