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没想到城里当老师的女婿也回来了。
对于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城里女婿,老马家人打心里敬重,所以……马三根一肚子的话,愣是说不出口。
倒是李四喜这个当娘的憋不住了,“兰花,听说你和女婿养了两个娃?”
马兰笑着道,“是啊,没错。”
然后招手让端着数蚂蚁的宋楚和江博过来,给他们介绍家里人。
“这是外公,外婆,那是你大舅大舅妈,那个是你小舅和小舅妈,那是你们弟弟妹妹。你们待会儿玩的时候自己认识。”
宋楚听的两眼亮晶晶的。哎哟妈呀,还有这么多亲戚。
她这多少亲人啊。
于是赶紧儿给家里人打招呼,小嘴吧吧的就把人喊了个遍儿,还让江博喊。
江博抬头看了一眼,像个复读机一样的照着宋楚刚刚喊的称呼喊了一遍,然后低头继续研究蚂蚁。
老马家人:“……”不是啊,咱这还没说认不认呢,你们喊的这么欢干啥啊?
马大柱和马小柱是不敢管这事儿的。领着媳妇和孩子们进屋里去收拾。
至于马三根也尴尬的坐在女婿边上,接过女婿递过来的香烟,美滋滋的抽了两口。
然后一脸欲言又止。
李四喜看着那俩娃,又看了看自家闺女,愣是没忍住,把闺女拉厨房里面去了。
其实说起来,李四喜在三个闺女里面也是最喜欢三闺女的。
本来因为是最小的闺女,心里开始也不喜欢。可是这闺女打小就会来事儿,所以不知不觉的就更喜欢了。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让她这个当闺女的去公社念了中学。
特别是闺女很出息的嫁到了城里了,李四喜更是高看她,把她当做自己的骄傲。
这要不是因为这事儿太大了,她还真不想和闺女闹不愉快。“傻闺女,你说你收养两孩子,也不能这个时候养啊,晚几年也好,现在一口吃的多难啊。你也不和家里商量。你要想生娃,我也让你大弟小弟给生两个,一出生就抱走,不比领别人家里的好?”
马兰心道得了吧,领养大弟小弟家的孩子,她宁愿终身不养孩子。
不说嫌弃老马家的基因,就说这以后这样大了到底是谁家的孩子,都有些说不清楚。
当然,这种事儿她也不明着说,直接把苏志峰给放前面挡着,“这事儿我能做主吗?你也知道,是我的问题。老苏家愿意留我这个媳妇,那就是我的本事了,我还能再想其他的?”
李四喜:“……这是老苏家那边养的?”
“那可不,还是志峰亲自去领回来的,我公公婆婆喜欢的不得了,领回来之后就在他们那边住着,昨晚上说要回来办户口才让领回来的。说句现实的话,这要是以后这两个孩子不喜欢我这个当妈的,到时候谁留谁走还真的说不准。”
李四喜顿时觉得一盆冷水往头上淋下来了,“这……这不能吧。”
“为啥不能呢,你也不是不知道你闺女的情况。”
这话可让李四喜不知道怎么反驳了。闺女的情况她是知道的。八年没生孩子啊。人家早就说闲话了。这还是闺女有本事,把女婿给笼络住了,这要是换做队里其他人家,早就让媳妇走人了。
不能传宗接代的媳妇,谁家想要啊。她当初能生,生了三个闺女,都被老马家嫌弃的不要不要的。
李四喜现在也不说什么让闺女养自家儿子的孩子的事儿了,她现在还得想着让这两孩子如何把他们老马家当做真正的外家。
“闺女,苦了你了。”李四喜觉得命运实在不公平,难过的眼睛都红了。
马兰摆摆手,“没事儿,我现在也是有儿有女的了。你和爸把孩子当亲的养就行了。你们和孩子见外了,老苏家人也和我见外。”
李四喜拍着心口,“那肯定的,那是咱老马家亲外孙。”
等母女两人从厨房出来的时候,李四喜就笑着招呼两孩子过来,“是楚楚和小博吧,你们妈刚和姥姥说了,你们都是好孩子。姥姥这一见着你们就喜欢的不得了。”
马三根含着香烟,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家婆娘。
这婆娘咋这么快就变卦了呢,回来的路上不说要责问闺女吗?
别说马三根了,就是宋楚也惊呆了。她其实感觉到妈妈的家里人似乎不是很喜欢他们,回来这么久了,那几个娃娃也不和他们玩,其他人也不理他们。
结果这外婆突然就变了态度,这么热情,让她有些招架不住啊。
但是好歹是妈妈的家人,宋楚很给面子的抱了抱她,“外婆,我们也很喜欢你们,以后我们会孝顺你们的。”
李四喜一听这小嘴说的话,顿时就觉得难怪老苏家人喜欢,瞅瞅这机灵的。
和他们村里娃就是不一样。
哄了两个孩子之后,李四喜赶紧让家里的孩子去和宋楚他们玩,赶紧把这表亲的感情给培养起来。
几个孩子本来以为姥姥他们不大喜欢这两个孩子,爹妈也不让他们亲近,所以就楞在一边不理他们,现在奶发话了,赶紧凑了过去。
趁着孩子们玩的时候,李四喜也进屋里去和家里人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现在不是他们接受不接受孩子,而是孩子接受不接受他们老马家。
院子里老马家的孩子们正有些不知所措的和宋楚他们交流感情。
马大柱和马小柱都比马兰小,他们结婚也晚,所以生的孩子也不大,但是结婚之后生孩子没停过,所以生的还真不少。光是马大柱就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最大的孩子今年也七岁,老二五岁,老三也三岁。马小柱结婚晚,生了也生了两个。大的五岁,小的两岁。在宋楚他们面前都是小萝卜头。
宋楚难得有了一种当姐姐的感觉,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麦芽糖给他们吃。一人撇一小块的塞他们嘴里。
“可好吃了。”
孩子们嘴里塞了糖,嘴也甜了,“真好吃。”“姐姐真好。”“楚楚姐姐你真好看。”
关系一下子就亲近起来了。
宋楚看着这些孩子热切的眼神,和江博感慨,“小博哥你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的好容易。没有什么是一块糖不能解决的。”
江博白了她一眼,然后看了看她的脑子,有些后悔当初让她接触的人太少。早知道有一天会离开实验室……还是不想她接触太多人。
和孩子们关系近了之后,宋楚也知道了几个孩子的名字。老马家的孩子也是有大名的,不过他们自己都还不知道自己大名是什么,估计连大人自己都不记得了,毕竟所有人都是喊他们小名字。三个孙子依次叫鹅蛋,鸭蛋,鸡蛋。两个孙女分别叫大丫二丫。
宋楚想着,这要是再生一个表弟出来,是不是要叫鸟蛋。
另外一边,老马家人也知道两孩子在老苏家的地位了。
这两个孩子必须和他们老马家亲。
至于让老苏家领养老马家孩子的话,提都不要提了。人家老苏家也不是没孩子,要想领养有血缘的孩子,人家自己也有。人家还就看中这两孩子了。
马大柱和马小柱都没啥想法,本来自家的娃也不想给人家养,所以这事儿不成,他们也觉得没啥。
至于大柱媳妇和小柱媳妇心里倒是有些失落。可也不敢表现出来,还得恭维三姑子,和三姑子打好关系。说两孩子的好话,说一看孩子就觉得好看,招人喜欢。
马兰当然知道他们是口不对心,但是无所谓,她这个人也不讲究,面子上面好看就行了,所以也跟着吹道,“你们还真的说对了,咱整个县城都找不到更漂亮的了。”
大柱媳妇瞅了两眼,只觉得自家孩子和人家站在一起,都被比成小麻雀了。难怪三姑子看不上自己娃,她自己都有些看不上了……
小柱媳妇感慨,“三姐,你这眼光可真好。男娃是比鹅蛋鸡蛋长得好,女娃比大丫也好看多了。”这都是马大柱的三个孩子。
大柱媳妇一听就不高兴了,呵呵一声,“何止呢,看看鸭蛋和二丫和两孩子站在一起,简直辣眼睛。”
小柱媳妇:“……”
马兰骄傲道,“长相还在其次,主要还是脑子好。我家闺女就别说了,活脱脱的小棉袄哟,我婆婆喜欢的不得了。我儿子吧,更不用说了,神童。知道啥是神童吗?咱全县就没找着一个这么聪明的。”
大柱媳妇和小柱媳妇:“……”三姑子这吹牛还吹上瘾了。
马兰道,“咋了,你们还不信?不信问你们姐夫。”回头喊苏志峰,“孩子他爸,咱孩子是不是小神童?”
苏志峰还在和岳父聊天,听到这话就笑道,“是啊,我爸说了,那以后是要念大学,当科学家的。”
马三根听到这话就呛到了。“就是你们以前说的那个造飞机的科学家?”
苏志峰点头。
大柱媳妇和小柱媳妇一脸吃惊。难怪老苏家这么看重两孩子。
马三根对于高级知识分子的亲家说的话无比信任。再看两孩子,眼神就变了。觉得这不是孩子,这就是两个发光的宝贝疙瘩。以后他们老马家要出科学家了。
没错,这就是他们老马家的亲外孙。连户口都落在他们老马家呢。
午饭是在老马家吃的,当然,一家四口也没白吃。这年头粮食精贵,自己人都勒紧裤腰带要饿死了,哪里还有招待客人的,所以马兰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带了大饼回来了。
老马家人去大食堂那边打了野菜粗粮糊糊回来。
李四喜把大饼给撕碎了,用家里的陶罐子把大饼合在野菜粗粮糊糊里面煮,愣是觉得比平时吃的糊糊要香一些。
但是宋楚吃不下……
她头一次吃这样的东西。看着家里其他人吃的香喷喷的,她突然觉得挺难受。
原来亲人们的日子过的这么差。
大伙都在饿肚子,她平时竟然还想着吃糖。
马三根吃的很幸福,又和女婿问今年县里的救济粮什么时候下来。“总是不下雨,河里的水都要干了,也不知道今年庄稼咋样了,我看这样子还是不成。”
苏志峰平时话也不多,但是岳父问话,他还是很认真的回答,“救济粮的事儿我也问了,可能要等秋收之后了。别的地方比我们这边还要严重呢。”
马三根叹气道,“也是,咱现在好歹也没啃树皮。”
李四喜道,“听大队长说,其他地方连大食堂都办不下去了,没粮食,让社员自己去找吃的。还有人吃观音土。”
宋楚道,“观音土是啥?好吃吗?”
李四喜道,“哎哟小乖乖,那可不是吃的,那就是地上的泥巴。”
宋楚惊悚,都饿到吃泥巴了。
李四喜感慨的摸她的脑门,心道这人还是讲究个命。人家有爹有娘的孩子啃树皮了,这两没爹没娘的倒是掉进福窝里面了。
吃完饭一家四口就要去公社办剩下的手续,还得赶回县里去。
临走的时候,宋楚将剩下的麦芽糖都留给了外婆李四喜。
她觉得这里的亲人过的太惨了,每天吃那么难吃的东西,留点糖给他们甜嘴。
李四喜可感动了,本来还只是因为闺女的缘故,应付一下。没想到人家孩子对他这么好。谁家孩子舍得把自己糖给别人吃啊,就这孩子给她了。这就是把她当亲外婆了。
亲外婆李四喜觉得自己得表示一下,也掏出两分钱出来,给两孩子当见面礼。
宋楚心里也酸了,大家日子这么难过,外婆还给她零花钱。
等离开村子之后,她就和江博道,“小博哥,咱以后要孝顺外公外婆。”
江博认真回答道,“你都不好好学习,拿什么孝顺?”
宋楚:“……”
马兰和苏志峰噗呲一声就笑了。
宋楚不理他了,又和马兰唠嗑,“妈,这里为啥这么难过啊?大家都没吃的。”
马兰道,“因为不下雨啊,不下雨,地上的庄稼都长不起来。”
lt;/divgt;
lt;/divgt;
对于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城里女婿,老马家人打心里敬重,所以……马三根一肚子的话,愣是说不出口。
倒是李四喜这个当娘的憋不住了,“兰花,听说你和女婿养了两个娃?”
马兰笑着道,“是啊,没错。”
然后招手让端着数蚂蚁的宋楚和江博过来,给他们介绍家里人。
“这是外公,外婆,那是你大舅大舅妈,那个是你小舅和小舅妈,那是你们弟弟妹妹。你们待会儿玩的时候自己认识。”
宋楚听的两眼亮晶晶的。哎哟妈呀,还有这么多亲戚。
她这多少亲人啊。
于是赶紧儿给家里人打招呼,小嘴吧吧的就把人喊了个遍儿,还让江博喊。
江博抬头看了一眼,像个复读机一样的照着宋楚刚刚喊的称呼喊了一遍,然后低头继续研究蚂蚁。
老马家人:“……”不是啊,咱这还没说认不认呢,你们喊的这么欢干啥啊?
马大柱和马小柱是不敢管这事儿的。领着媳妇和孩子们进屋里去收拾。
至于马三根也尴尬的坐在女婿边上,接过女婿递过来的香烟,美滋滋的抽了两口。
然后一脸欲言又止。
李四喜看着那俩娃,又看了看自家闺女,愣是没忍住,把闺女拉厨房里面去了。
其实说起来,李四喜在三个闺女里面也是最喜欢三闺女的。
本来因为是最小的闺女,心里开始也不喜欢。可是这闺女打小就会来事儿,所以不知不觉的就更喜欢了。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让她这个当闺女的去公社念了中学。
特别是闺女很出息的嫁到了城里了,李四喜更是高看她,把她当做自己的骄傲。
这要不是因为这事儿太大了,她还真不想和闺女闹不愉快。“傻闺女,你说你收养两孩子,也不能这个时候养啊,晚几年也好,现在一口吃的多难啊。你也不和家里商量。你要想生娃,我也让你大弟小弟给生两个,一出生就抱走,不比领别人家里的好?”
马兰心道得了吧,领养大弟小弟家的孩子,她宁愿终身不养孩子。
不说嫌弃老马家的基因,就说这以后这样大了到底是谁家的孩子,都有些说不清楚。
当然,这种事儿她也不明着说,直接把苏志峰给放前面挡着,“这事儿我能做主吗?你也知道,是我的问题。老苏家愿意留我这个媳妇,那就是我的本事了,我还能再想其他的?”
李四喜:“……这是老苏家那边养的?”
“那可不,还是志峰亲自去领回来的,我公公婆婆喜欢的不得了,领回来之后就在他们那边住着,昨晚上说要回来办户口才让领回来的。说句现实的话,这要是以后这两个孩子不喜欢我这个当妈的,到时候谁留谁走还真的说不准。”
李四喜顿时觉得一盆冷水往头上淋下来了,“这……这不能吧。”
“为啥不能呢,你也不是不知道你闺女的情况。”
这话可让李四喜不知道怎么反驳了。闺女的情况她是知道的。八年没生孩子啊。人家早就说闲话了。这还是闺女有本事,把女婿给笼络住了,这要是换做队里其他人家,早就让媳妇走人了。
不能传宗接代的媳妇,谁家想要啊。她当初能生,生了三个闺女,都被老马家嫌弃的不要不要的。
李四喜现在也不说什么让闺女养自家儿子的孩子的事儿了,她现在还得想着让这两孩子如何把他们老马家当做真正的外家。
“闺女,苦了你了。”李四喜觉得命运实在不公平,难过的眼睛都红了。
马兰摆摆手,“没事儿,我现在也是有儿有女的了。你和爸把孩子当亲的养就行了。你们和孩子见外了,老苏家人也和我见外。”
李四喜拍着心口,“那肯定的,那是咱老马家亲外孙。”
等母女两人从厨房出来的时候,李四喜就笑着招呼两孩子过来,“是楚楚和小博吧,你们妈刚和姥姥说了,你们都是好孩子。姥姥这一见着你们就喜欢的不得了。”
马三根含着香烟,目瞪口呆的看着自家婆娘。
这婆娘咋这么快就变卦了呢,回来的路上不说要责问闺女吗?
别说马三根了,就是宋楚也惊呆了。她其实感觉到妈妈的家里人似乎不是很喜欢他们,回来这么久了,那几个娃娃也不和他们玩,其他人也不理他们。
结果这外婆突然就变了态度,这么热情,让她有些招架不住啊。
但是好歹是妈妈的家人,宋楚很给面子的抱了抱她,“外婆,我们也很喜欢你们,以后我们会孝顺你们的。”
李四喜一听这小嘴说的话,顿时就觉得难怪老苏家人喜欢,瞅瞅这机灵的。
和他们村里娃就是不一样。
哄了两个孩子之后,李四喜赶紧让家里的孩子去和宋楚他们玩,赶紧把这表亲的感情给培养起来。
几个孩子本来以为姥姥他们不大喜欢这两个孩子,爹妈也不让他们亲近,所以就楞在一边不理他们,现在奶发话了,赶紧凑了过去。
趁着孩子们玩的时候,李四喜也进屋里去和家里人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现在不是他们接受不接受孩子,而是孩子接受不接受他们老马家。
院子里老马家的孩子们正有些不知所措的和宋楚他们交流感情。
马大柱和马小柱都比马兰小,他们结婚也晚,所以生的孩子也不大,但是结婚之后生孩子没停过,所以生的还真不少。光是马大柱就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最大的孩子今年也七岁,老二五岁,老三也三岁。马小柱结婚晚,生了也生了两个。大的五岁,小的两岁。在宋楚他们面前都是小萝卜头。
宋楚难得有了一种当姐姐的感觉,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麦芽糖给他们吃。一人撇一小块的塞他们嘴里。
“可好吃了。”
孩子们嘴里塞了糖,嘴也甜了,“真好吃。”“姐姐真好。”“楚楚姐姐你真好看。”
关系一下子就亲近起来了。
宋楚看着这些孩子热切的眼神,和江博感慨,“小博哥你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的好容易。没有什么是一块糖不能解决的。”
江博白了她一眼,然后看了看她的脑子,有些后悔当初让她接触的人太少。早知道有一天会离开实验室……还是不想她接触太多人。
和孩子们关系近了之后,宋楚也知道了几个孩子的名字。老马家的孩子也是有大名的,不过他们自己都还不知道自己大名是什么,估计连大人自己都不记得了,毕竟所有人都是喊他们小名字。三个孙子依次叫鹅蛋,鸭蛋,鸡蛋。两个孙女分别叫大丫二丫。
宋楚想着,这要是再生一个表弟出来,是不是要叫鸟蛋。
另外一边,老马家人也知道两孩子在老苏家的地位了。
这两个孩子必须和他们老马家亲。
至于让老苏家领养老马家孩子的话,提都不要提了。人家老苏家也不是没孩子,要想领养有血缘的孩子,人家自己也有。人家还就看中这两孩子了。
马大柱和马小柱都没啥想法,本来自家的娃也不想给人家养,所以这事儿不成,他们也觉得没啥。
至于大柱媳妇和小柱媳妇心里倒是有些失落。可也不敢表现出来,还得恭维三姑子,和三姑子打好关系。说两孩子的好话,说一看孩子就觉得好看,招人喜欢。
马兰当然知道他们是口不对心,但是无所谓,她这个人也不讲究,面子上面好看就行了,所以也跟着吹道,“你们还真的说对了,咱整个县城都找不到更漂亮的了。”
大柱媳妇瞅了两眼,只觉得自家孩子和人家站在一起,都被比成小麻雀了。难怪三姑子看不上自己娃,她自己都有些看不上了……
小柱媳妇感慨,“三姐,你这眼光可真好。男娃是比鹅蛋鸡蛋长得好,女娃比大丫也好看多了。”这都是马大柱的三个孩子。
大柱媳妇一听就不高兴了,呵呵一声,“何止呢,看看鸭蛋和二丫和两孩子站在一起,简直辣眼睛。”
小柱媳妇:“……”
马兰骄傲道,“长相还在其次,主要还是脑子好。我家闺女就别说了,活脱脱的小棉袄哟,我婆婆喜欢的不得了。我儿子吧,更不用说了,神童。知道啥是神童吗?咱全县就没找着一个这么聪明的。”
大柱媳妇和小柱媳妇:“……”三姑子这吹牛还吹上瘾了。
马兰道,“咋了,你们还不信?不信问你们姐夫。”回头喊苏志峰,“孩子他爸,咱孩子是不是小神童?”
苏志峰还在和岳父聊天,听到这话就笑道,“是啊,我爸说了,那以后是要念大学,当科学家的。”
马三根听到这话就呛到了。“就是你们以前说的那个造飞机的科学家?”
苏志峰点头。
大柱媳妇和小柱媳妇一脸吃惊。难怪老苏家这么看重两孩子。
马三根对于高级知识分子的亲家说的话无比信任。再看两孩子,眼神就变了。觉得这不是孩子,这就是两个发光的宝贝疙瘩。以后他们老马家要出科学家了。
没错,这就是他们老马家的亲外孙。连户口都落在他们老马家呢。
午饭是在老马家吃的,当然,一家四口也没白吃。这年头粮食精贵,自己人都勒紧裤腰带要饿死了,哪里还有招待客人的,所以马兰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带了大饼回来了。
老马家人去大食堂那边打了野菜粗粮糊糊回来。
李四喜把大饼给撕碎了,用家里的陶罐子把大饼合在野菜粗粮糊糊里面煮,愣是觉得比平时吃的糊糊要香一些。
但是宋楚吃不下……
她头一次吃这样的东西。看着家里其他人吃的香喷喷的,她突然觉得挺难受。
原来亲人们的日子过的这么差。
大伙都在饿肚子,她平时竟然还想着吃糖。
马三根吃的很幸福,又和女婿问今年县里的救济粮什么时候下来。“总是不下雨,河里的水都要干了,也不知道今年庄稼咋样了,我看这样子还是不成。”
苏志峰平时话也不多,但是岳父问话,他还是很认真的回答,“救济粮的事儿我也问了,可能要等秋收之后了。别的地方比我们这边还要严重呢。”
马三根叹气道,“也是,咱现在好歹也没啃树皮。”
李四喜道,“听大队长说,其他地方连大食堂都办不下去了,没粮食,让社员自己去找吃的。还有人吃观音土。”
宋楚道,“观音土是啥?好吃吗?”
李四喜道,“哎哟小乖乖,那可不是吃的,那就是地上的泥巴。”
宋楚惊悚,都饿到吃泥巴了。
李四喜感慨的摸她的脑门,心道这人还是讲究个命。人家有爹有娘的孩子啃树皮了,这两没爹没娘的倒是掉进福窝里面了。
吃完饭一家四口就要去公社办剩下的手续,还得赶回县里去。
临走的时候,宋楚将剩下的麦芽糖都留给了外婆李四喜。
她觉得这里的亲人过的太惨了,每天吃那么难吃的东西,留点糖给他们甜嘴。
李四喜可感动了,本来还只是因为闺女的缘故,应付一下。没想到人家孩子对他这么好。谁家孩子舍得把自己糖给别人吃啊,就这孩子给她了。这就是把她当亲外婆了。
亲外婆李四喜觉得自己得表示一下,也掏出两分钱出来,给两孩子当见面礼。
宋楚心里也酸了,大家日子这么难过,外婆还给她零花钱。
等离开村子之后,她就和江博道,“小博哥,咱以后要孝顺外公外婆。”
江博认真回答道,“你都不好好学习,拿什么孝顺?”
宋楚:“……”
马兰和苏志峰噗呲一声就笑了。
宋楚不理他了,又和马兰唠嗑,“妈,这里为啥这么难过啊?大家都没吃的。”
马兰道,“因为不下雨啊,不下雨,地上的庄稼都长不起来。”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