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女配只想开饭堂 第5节
不光是魏夫人,就连陈家几位姑娘,也借着各种借口送了一些钱财首饰来,话里话外都是陈苗苗不要委屈了自己,有什么苦就告诉她们,她们一定帮着想办法。
陈苗苗看着这些,心中难得地有些哭笑不得:大家怎么都觉得她要去吃苦了。不过,陈苗苗笑眯眯地一一笑纳:谁不喜欢钱多呢。既然大家都这么客气,那她就不客气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陈苗苗:哇我好多钱。
到了临城的陈苗苗:哇我好穷。
第11章 新生
陈三老爷是最早动身的,打的旗号是京城那边的生意很急。虽然他做的是夏天的竹木用品生意,不过谁也没有拆穿他,反倒是抹着泪送了他走。秦氏和子女们倒是还没起身,得等陈三老爷安顿好后再去。而陈老太太那边透出信儿来,想带赵玲拢去五台山小住。至于秦语明会怎样,那关陈苗苗什么事?
陈苗苗最近忙得不要不要的。虽然陈大老爷之前说了,老太太在,他们只是各房管各房的,但这里的房子还是给大家留着,年节回乡大家回来还住在这里。这话听一耳朵就是了,能够在外头自由潇洒,谁愿意回来看人脸色。再说了,就算大房的几位主子不好意思觊觎各房的私产,下人们呢?她可不想去赌人心,索性一并处置了。
家具大件什么的不用动,陈苗苗要处置的主要是两样东西:她爹和她娘的。她爹虽然没有田庄铺子,但是还是颇有资产,主要体现在书画上,听闻还有各种孤本。陈苗苗虽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是明白一件事,这种东西,急着卖是卖不出高价的,得遇到懂行的爱好者,那就是无价之宝了。所以,对于这些名家孤本,以及陈二老爷最喜欢的几本书,陈苗苗全都让人用樟木箱子装好,准备一并带走。寻常书籍就留下了。
她娘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嫁妆上。她娘陪嫁了一个铺子,好巧不巧正好是在临城,做着脂粉生意,每年顶天也就一百两银子的利润,这个她准备过去再看。田地也被她娘卖掉了。其他的嫁妆多的是摆件和首饰。大件她也没管了,小的一并带上,也装了一个大木箱子。
一句话总结就是,她父母的东西都是看上去很贵,可以撑撑门面,但实际上并不能应急。
她自己的东西倒是好办,除了衣裳布匹这些细软,大件一样不要。临城那座房子,原身父母在几年前外放时曾经住过一段时日,家具应是齐的。再说,她已让母亲陪房的林伯先去瞧了,又支了五十两银子给他,若有缺的让他先去添补着,不必华贵,实用为主。
东西搞定了,接下来就是人了。陈家虽然现在落魄了,但是之前的排场并不小,一个姑娘身边是一个奶嬷嬷,四个丫鬟,两个粗扫婆子。陈苗苗的奶嬷嬷早离世了,丫鬟和婆子倒是齐的,还有她母亲的一家陪房,这些人的身契都在她的手上。
理论上,她去哪,这些人都应该去哪。但是陈苗苗并不想要如此独断专权,更重要的是,她不想要这么多人,于是一一问了。陪房林婶一家是跟定了她,石榴也说要跟着她。其他人都不吭声了。陈苗苗也就没多话,将其他人的身契全给了韦氏。韦氏闻弦歌知雅意,转头拨了两个懂拳脚的小厮给陈苗苗,还正好都是临城人。
陈苗苗出发的那日,前一晚刚好下过雨。如今已经临近秋末,临城虽然看上去不太远,但是因着要跨江,所以她要赶在江水结冰之前出发。
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几辆马车已经装好等着了。二门里面,陈苗苗一一拜别陈老太太,伯母婶娘,还有姐妹们。陈四姑娘早已红了眼,带着哭腔道:“三姐姐,你去了义母家后,要早些回来啊。”
听见这话,陈大姑娘垂下头去,陈二姑娘咬着唇别开了眼。陈苗苗将一朵崭新的绒花插在了她的双丫髻上,摸摸她的头:“若是想我了,可以给我写信。”
告别之后,陈苗苗扶着石榴的手刚要上马车,就被陈老太太叫住了。她转头,陈老太太接过陈嬷嬷手上的盒子,放到了她的手里:“在外一个人要小心,若是有什么,别忘了寄封信回来。”
就算是句客套话,但陈老太太能说出来,陈苗苗也心满意足了。陈苗苗应了下来,接过盒子上了马车。
车轱辘转动了起来。陈苗苗掀开车窗帘子,冲她们挥挥手,眼看着这些时日已经熟悉的一草一木渐渐地离去。这个满是算计的家,她终于离开了。
她听见拆卸门槛的声音,也听到了外头商队的人招呼启程的声音。昭明伯府正好有商队要去临城,不管是因为什么,能够捎带上她,她已经满是感激了。
并不是什么很高级的马车,坐起来也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听着外头那嘈杂的声音,陈苗苗的心仿佛飞在了半空。当出城后马飞跑起来的时候,陈苗苗的心整个飞了起来。没办法,人都飞起来了嘛!
陈苗苗彻底地感受了一盘古代人的出行。当终于到达临城的宅子时,她觉得全身都要抖散架了,连下车都扶着后腰,两条腿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石榴更甚,踏凳子下去时,直接跪了下去。
不过,虽然累是累了些,当陈苗苗看到那宅子的大门时,心里还是涌上来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她的房子诶!现代没有实现的愿望,没想到来这里没几天居然就实现了!
正在这时,外头传来一阵鞭子声。几人闻声转过头去,只见好几辆骡车从门口经过,骡车上拉着许多桌椅,径直进了大门东边不远处的一处大门。骡车排成了行,走了许久也没有走完。
那大门的规模可比陈苗苗这座宅邸气派多了,围墙也更高,连成一片,竟看不到头的样子。大门洞开着,人来来去去,但定睛一看,都是一些做活的人。
石榴眼里满是惊讶:“这么大的门,比昭明伯府的门还大,这得是什么样的人家啊,难道是哪位王爷不成?”
林伯摇摇头:“自打我过来就在打听,但是,一点儿风声都听不见。指不定是哪位大人修的别苑吧。”
不同于林伯和石榴,陈苗苗看到这副场景时,嘴角就挂起了笑。别人打听不出来这是哪家,这是自然的。因为这就不是一户人家,而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晴空书院。而这,就是她选这座宅子的目的。
陈苗苗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走去:这是自己的房子,旁边就是未来最厉害的学校之一,这简直是超级学区房啊!光是想想,她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作者有话说:
这章就不深夜放毒了!
第12章 清炒土豆丝
兴奋间,陈苗苗已经里里外外将房子都逛完了。
房子一共两进半,最后一进只有半拉院子,另半拉是一个小花园,延伸到二进和三进的西边,就显得比较宽阔了。第一进比较开阔,看手稿记录,之前陈二老爷夫妇就住在这一进。因着此缘故,陈苗苗空了正房出来。两边是东西两厢,陈苗苗让林伯和他两个儿子住了东厢,两个护卫住了西厢。
陈苗苗自己住了第二进的正中,石榴跟着陈苗苗住在耳房。因着人少,林婶暂时住在第二进的东厢,算是撞个胆。而林伯在这里来了之后买了个粗使婆子,就住在第三进的后罩房。至于第二进的西厢,陈苗苗就设成了书房。
分配完房间,陈苗苗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事。但是她还没来得及去琢磨到底是什么,林婶就进来问陈苗苗想要吃些什么。陈苗苗一瞧天色,居然已经是晌午了。
她立刻忘记了本来就没想起的事情,去了厨房。
来之前有多充满期待,在推开厨房门时,陈苗苗就有多失望。估计之前的人也不怎么在意,烟道也没好好弄,墙壁上方都被烟熏得黑漆漆。灶台上厚厚一层灰,关键是一抹还抹不掉,下面全是油。锅底厚厚的一层油垢。房梁上全是蜘蛛网,地上踩上去也黏糊糊的。角落不知道堆了些什么东西,破破烂烂的像是一座垃圾堆。
这样的厨房,就算是能做出来饭,陈苗苗也不敢吃啊。于是她咬咬牙,大手一挥:“出去吃吧!我请客。”
大华的风气有些类唐,男女大防并没有那么严,据说京城的高门贵女也是常年在外骑马逛街的。倒是离京城越远的地方,越是传统,有些人家不愿让女子抛头露面,就连丫鬟也是不许见外男的,比如陈家。
石榴自打四五岁上被陈家买了之后,再也没有这样出来逛过街。出门的时候,她下意识地朝陈苗苗挪近一小步,整个人仿佛绷紧的弦,竟比旁边的陈苗苗还紧张。
陈苗苗也没拦着她也没说她,横竖街上的女子那么多,她久了也就习惯了。
虽是冬日,但阳光不错。陈苗苗没让乘车,打算认认路,也熟悉熟悉这里的情况。
临城以前是大华太/祖的起兵地,曾经一度被选为京城的候选地。但是因为当年这里只是一个小邑,要建起来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大,故而没能成为京城。但是这百年来,这里从邑变成了城,如今已经熙熙攘攘,人口众多。正是因为这样的繁华,所以才能吸引来晴空书院的办学吧。
临城是临水的城市,水陆都发达,又地处大华中心,故而南北交融,东西交汇,美食多种多样,卖羊肉泡馍的旁边是卖酒酿园子的,口音也是各式各样。陈苗苗一路走来,默默计算了一下,做吃食生意的真不少。
陈伯早来几日,早已打探好了,带着众人来了临城最大的街上。陈苗苗想起魏夫人那封信,特意寻着方位瞧了一眼那铺子,见是个绸缎庄,上下两层楼,十六扇门的大铺子。人来人往,显见得生意十分不错。
陈苗苗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打算进去,由着林伯引着去了斜对面的那座醉仙楼。这是一座三层的酒楼,门面不如绸缎庄,但也是人声鼎沸,晌午也基本上坐得七七八八。
进去先感觉到一股热意。陈苗苗环绕一圈,一楼大堂设了十二桌。菜式是用水牌写了挂在墙上的,上面还标了价钱,看上去价格还算是公道。只是林伯他们怎么也不肯跟陈苗苗一桌坐,为了让他们自在些,陈苗苗只能忍痛带着石榴单独坐了一桌,让其他人坐了一桌,不必拘着自己点菜。不过她心里在默默打算以后要好好改改他们的某些观念,毕竟她是要创业,而不是想要当高高在上的小姐。
很快菜就上来了。陈苗苗夹起一筷子清炒土豆丝,刀工不错,口感爽脆,火候也不错,但是也就是个不错,没有特别惊艳。其他菜也都是差不多的感觉。而这里虽然临水,但是他们做鱼的手艺就很传统了,除了清蒸和红烧,也就是鱼片粥了。总体是不错,但是,全是常见的菜和做法,多了匠气,少了些灵性。
陈苗苗开始觉得菜还不贵,但是当结账的时候,她粗粗算了一下,就这么几个家常菜,堪堪吃饱的水平,一个人竟然要五六十文。这里的菜价这么贵吗?
从醉仙楼出来,陈苗苗让林伯领着直奔集市而去。大华分早晚市,早市人一般很多,而晚市大多是卖些手工艺品等,也有些人卖菜,一般晚市会比早上菜价要贵些。
陈苗苗径直走到卖土豆的小摊面前,一问价格,土豆一斤四文钱。大些的土豆一斤大约四个。而中午吃的土豆丝大约就是两个的量,而这样的一份清炒土豆丝,醉仙楼卖的是二十文。
旁边就是卖鱼的,因着临江,这里的鱼很便宜,大概七八文都能买一条三四斤的大鱼了。而醉仙楼的红烧鱼,定价是四十文。
所以,醉仙楼宰客,哦不,利润还是很可观的。陈苗苗心中有数,直奔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去。首先,她必须要在今天下午之内,把厨房收拾出来,否则,她今天晚上一定睡不着觉!
半个时辰后,所有人提着一大堆东西回家去了。一到家,陈苗苗就让人在院子中搭了一个简易灶,将一口旧锅支上,先用干草点燃,烧了一大堆草木灰。同时,锅里用一块猪板油炼了些猪油出来。她将草木灰泡了水之后,静置,只取上面的水,放在锅里烧热,加入猪油和食盐。最后抽掉火,等它冷却之后,就是简易的肥皂了。
陈苗苗在做的过程中,早就吩咐大家将厨房里破烂清拣一遍,没用的丢掉,有用的全用草木灰先擦洗一遍。而厨房本身从上到下全部清扫一遍。最后,她还是摇了摇头,吩咐将三进的后罩房腾出一间暂时作为新厨房。
新的厨房里面暂时不砌灶,只放了三个炉子。横竖人也不多,目前完全够了。陈苗苗安排好后,就将晚上做菜的任务交给了林婶,她自己钻进了书房。
原来的厨房,陈苗苗决定要重新改造!除了厨房,还有一个地方亟待她去改善,那就是卫生间。她到这里不到一个月,已经受够了开辟净房的方式了。改,通通都必须改!
作者有话说:
祈祷一个奇迹。愿看到和没看到这里的所有亲们一生都平安健康。
第13章 炖肘子
陈苗苗画到一半,林婶那边的晚饭就得了。
已是冬初,天黑得早,不过酉正房里就得掌灯了。看到那手臂粗的蜡烛,陈苗苗不由想起下午买的蜡烛,那么一点就那么高的价钱,不由地一阵肉疼。她本来觉得自己现在也算是小有积蓄了,但是衣食住行哪样都要钱,她打算休息两天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算了,等一切走上轨道后再考虑休假吧。
桌上摆着三菜一汤,这是陈苗苗回来的路上给林婶耳提面命过的。这里不是陈家,用不着份例菜,一餐最多就两荤一素一汤即可。定睛一看上面的菜,红烧排骨、炖肘子,炸茄盒,就连汤也是萝卜丸子汤。好吧,至少数量在标准之内,别的,再慢慢纠正吧。
肘子炖得酥烂,筷子一夹,油亮的肉皮颤巍巍地晃动着,引人唾沫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种马上要长胖的罪恶感。肘子处理得不错,肉香也都炖出来了。
红烧排骨的糖色炒得不错,不过放咸了一点点。茄盒算是素菜,但里面也塞了肉末,酱汁有些偏甜。汤还不错,没有放乱七八糟的调料去调味。总体来说,林婶的手艺让陈苗苗内心有了底,就不知道她的白案工夫如何。
如此想着,陈苗苗就点了明早的早饭,白粥馒头白水蛋,菜就要素的小菜。听到陈苗苗点的这些东西,林婶欲言又止,最后也没说,只收拾好碗筷出去了。
陈苗苗回到书房,看到自己画的图,忽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这座房子是一个周正的四合院,言外之意就是没有门面。她若是真的想要做书院的生意,要么盘下书院里的饭堂,要么还得另外租铺子。
林伯都打听不到书院主人是谁,估计主事的也不在此。进书院还得多谋划谋划,至于铺子的话,今天出去,她记得这房子到书院的中间就是几间铺子。这宅子的厨房在西面花园边,若是能买铺子,打掉中间的墙,再一并改造厨房岂不更好?
今日看到那铺子是关着门的,不知道是不是租出去了。还有,不知道价钱如何,她能不能买得下来。陈苗苗吹熄了灯,自己锁了门。明天看了再说吧。
次日的早饭,林婶并没有敢自作主张,老老实实按照陈苗苗点的做了。粥熬得不错,但是馒头就不是太好了。看来林婶的白案还需要再观察。
吃过早饭,陈苗苗就和林伯去打探了。果然,书院里头就只有监工的工头,问主人家,一问三不知。两人打听了两天,依然是一无所获。好巧不巧,回来的路上,两人正碰到了旁边的一户人家出来买菜。一番打听,陈苗苗得知旁边的铺子断断续续地被人租了几次,但生意都不太好,如今是空的。
陈苗苗他们根据那人说的地址寻了过去。那铺子主人家住得并不远,就转两个弯就到了。主人是对中年夫妇,听闻他们为了铺子而来,忙让人往里让。
他们走进正堂。陈苗苗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地方虽不大,东西也是半旧的,但是井井有条。再看两人的神态穿着,都是老实本分的,陈苗苗心中有了些数,坐下就直奔主题。
这对夫妇确实是老实人,听闻陈苗苗想要买铺子,对视了一眼后,很坦诚地告知这个地方人并不多,若是想要做生意恐会亏,之前的租客也都没支持多久。陈苗苗问了价格,倒是比她预想中的便宜,但因着是三间铺子,买的话要三百两,租的话就一年三十两银子。
对于这个价格,陈苗苗并没有一口应下,而是直言自己要再想想。出门后,她就和林伯去了自己母亲的胭脂铺。
这个铺子的位置一般,但是挨着一家绸缎庄,还是借了点儿光。听闻这是如今的东家,掌柜的忙将陈苗苗往里让。
陈苗苗看了看卖的东西,再问了下价格,坐了一会儿,观察了下人流量,大概估算出的利润和报上来的账差了个两三成,在她的预期之内,毕竟她估算的样本量太少,生意还有淡旺之季。她随手接过掌柜递上来的账本,随意翻了翻,就问起了这附近铺子的事。
掌柜一听这话,只当小主子想要拓宽店面,忙如数家珍地说了出来。
主街上寻常位置的两间铺面就是三百两,而稍微次一些的地段三间铺子也要大概四百两上下,陈苗苗心中有数了。面对那跃跃欲试搓搓手的掌柜,陈苗苗画了个大饼:若是明年能够将利润提升五成,她就考虑给掌柜挪挪窝。
在掌柜那闪闪发亮的注视中,陈苗苗款款离开:看他话里话外都在怂恿她去主街上开铺子,若是他知道这个挪窝是去人流量更差的地方,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陈苗苗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一旁的林伯摸不着头脑:“姑娘,那掌柜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陈苗苗摆摆手:“妥,妥得很。走,我们去买铺子。”
次日下午,陈苗苗和铺子主人去了官府过户,以二百八十两最终盘下了这个铺子,陈苗苗还顺带落了户。不过陈苗苗也没让铺子主人吃亏,从父亲的藏书里,选了两本书给他的儿子。这时候的书可是不便宜,虽然不是孤本,但是这书临城也不好寻。这是陈苗苗在交谈间隙无意间听到他和他儿子的谈话,想到自己曾在陈二老爷的书堆里见过这两本书,故而才能讲下些价。
铺子拿下之后,陈苗苗立刻投入了改建的设计图中。这铺子和陈苗苗的宅子就真的只有一墙之隔,陈苗苗可发挥的地方那就太大了。
不过认真考虑之后,陈苗苗还是决定不打掉那墙。毕竟这是古代,她一个姑娘,必须要考虑安全性。最终她只是在墙上开了个门,方便日常进出,钥匙只有她自己有。而两边的厨房还是各管各的。
但是,陈苗苗做出的最大改变,是卫生间。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她曾经交好的几位博主中,就有农村的博主。那位博主直播的就是自己建房。建好后,陈苗苗应邀去参观。那博主最为自豪的就是他自己设计修建的卫生间,给陈苗苗他们大讲特讲,重点描述,还拿出了设计图。
陈苗苗的卫生间改造计划就是参照了他的设计。由于最重要的部分是三级化粪池,为了密封性,陈苗苗又积极投入到了水泥的试验中。
林伯第一天看到陈苗苗将糯米水倒入泥巴的时候,惊得眼珠子差点儿都掉了下来,随即老泪纵横:没有父亲母亲,娇生惯养的姑娘养活自己,打算开一个饭店。可因为没有钱,她竟然自己亲自动手做泥水活,实在太不容易了啊。
被陈苗苗这样激励,大家干起活来都更有干劲儿了。等到陈苗苗将各种比例的水泥模子弄好,她突然发现,家里纤尘不染,连花园里的落叶都看不见一片了。
作者有话说:
买了铺子,修整完毕后,女主的事业就正式启航!喜欢的亲路过收藏评论下吧。
陈苗苗看着这些,心中难得地有些哭笑不得:大家怎么都觉得她要去吃苦了。不过,陈苗苗笑眯眯地一一笑纳:谁不喜欢钱多呢。既然大家都这么客气,那她就不客气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陈苗苗:哇我好多钱。
到了临城的陈苗苗:哇我好穷。
第11章 新生
陈三老爷是最早动身的,打的旗号是京城那边的生意很急。虽然他做的是夏天的竹木用品生意,不过谁也没有拆穿他,反倒是抹着泪送了他走。秦氏和子女们倒是还没起身,得等陈三老爷安顿好后再去。而陈老太太那边透出信儿来,想带赵玲拢去五台山小住。至于秦语明会怎样,那关陈苗苗什么事?
陈苗苗最近忙得不要不要的。虽然陈大老爷之前说了,老太太在,他们只是各房管各房的,但这里的房子还是给大家留着,年节回乡大家回来还住在这里。这话听一耳朵就是了,能够在外头自由潇洒,谁愿意回来看人脸色。再说了,就算大房的几位主子不好意思觊觎各房的私产,下人们呢?她可不想去赌人心,索性一并处置了。
家具大件什么的不用动,陈苗苗要处置的主要是两样东西:她爹和她娘的。她爹虽然没有田庄铺子,但是还是颇有资产,主要体现在书画上,听闻还有各种孤本。陈苗苗虽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但是明白一件事,这种东西,急着卖是卖不出高价的,得遇到懂行的爱好者,那就是无价之宝了。所以,对于这些名家孤本,以及陈二老爷最喜欢的几本书,陈苗苗全都让人用樟木箱子装好,准备一并带走。寻常书籍就留下了。
她娘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嫁妆上。她娘陪嫁了一个铺子,好巧不巧正好是在临城,做着脂粉生意,每年顶天也就一百两银子的利润,这个她准备过去再看。田地也被她娘卖掉了。其他的嫁妆多的是摆件和首饰。大件她也没管了,小的一并带上,也装了一个大木箱子。
一句话总结就是,她父母的东西都是看上去很贵,可以撑撑门面,但实际上并不能应急。
她自己的东西倒是好办,除了衣裳布匹这些细软,大件一样不要。临城那座房子,原身父母在几年前外放时曾经住过一段时日,家具应是齐的。再说,她已让母亲陪房的林伯先去瞧了,又支了五十两银子给他,若有缺的让他先去添补着,不必华贵,实用为主。
东西搞定了,接下来就是人了。陈家虽然现在落魄了,但是之前的排场并不小,一个姑娘身边是一个奶嬷嬷,四个丫鬟,两个粗扫婆子。陈苗苗的奶嬷嬷早离世了,丫鬟和婆子倒是齐的,还有她母亲的一家陪房,这些人的身契都在她的手上。
理论上,她去哪,这些人都应该去哪。但是陈苗苗并不想要如此独断专权,更重要的是,她不想要这么多人,于是一一问了。陪房林婶一家是跟定了她,石榴也说要跟着她。其他人都不吭声了。陈苗苗也就没多话,将其他人的身契全给了韦氏。韦氏闻弦歌知雅意,转头拨了两个懂拳脚的小厮给陈苗苗,还正好都是临城人。
陈苗苗出发的那日,前一晚刚好下过雨。如今已经临近秋末,临城虽然看上去不太远,但是因着要跨江,所以她要赶在江水结冰之前出发。
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几辆马车已经装好等着了。二门里面,陈苗苗一一拜别陈老太太,伯母婶娘,还有姐妹们。陈四姑娘早已红了眼,带着哭腔道:“三姐姐,你去了义母家后,要早些回来啊。”
听见这话,陈大姑娘垂下头去,陈二姑娘咬着唇别开了眼。陈苗苗将一朵崭新的绒花插在了她的双丫髻上,摸摸她的头:“若是想我了,可以给我写信。”
告别之后,陈苗苗扶着石榴的手刚要上马车,就被陈老太太叫住了。她转头,陈老太太接过陈嬷嬷手上的盒子,放到了她的手里:“在外一个人要小心,若是有什么,别忘了寄封信回来。”
就算是句客套话,但陈老太太能说出来,陈苗苗也心满意足了。陈苗苗应了下来,接过盒子上了马车。
车轱辘转动了起来。陈苗苗掀开车窗帘子,冲她们挥挥手,眼看着这些时日已经熟悉的一草一木渐渐地离去。这个满是算计的家,她终于离开了。
她听见拆卸门槛的声音,也听到了外头商队的人招呼启程的声音。昭明伯府正好有商队要去临城,不管是因为什么,能够捎带上她,她已经满是感激了。
并不是什么很高级的马车,坐起来也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听着外头那嘈杂的声音,陈苗苗的心仿佛飞在了半空。当出城后马飞跑起来的时候,陈苗苗的心整个飞了起来。没办法,人都飞起来了嘛!
陈苗苗彻底地感受了一盘古代人的出行。当终于到达临城的宅子时,她觉得全身都要抖散架了,连下车都扶着后腰,两条腿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石榴更甚,踏凳子下去时,直接跪了下去。
不过,虽然累是累了些,当陈苗苗看到那宅子的大门时,心里还是涌上来了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她的房子诶!现代没有实现的愿望,没想到来这里没几天居然就实现了!
正在这时,外头传来一阵鞭子声。几人闻声转过头去,只见好几辆骡车从门口经过,骡车上拉着许多桌椅,径直进了大门东边不远处的一处大门。骡车排成了行,走了许久也没有走完。
那大门的规模可比陈苗苗这座宅邸气派多了,围墙也更高,连成一片,竟看不到头的样子。大门洞开着,人来来去去,但定睛一看,都是一些做活的人。
石榴眼里满是惊讶:“这么大的门,比昭明伯府的门还大,这得是什么样的人家啊,难道是哪位王爷不成?”
林伯摇摇头:“自打我过来就在打听,但是,一点儿风声都听不见。指不定是哪位大人修的别苑吧。”
不同于林伯和石榴,陈苗苗看到这副场景时,嘴角就挂起了笑。别人打听不出来这是哪家,这是自然的。因为这就不是一户人家,而是日后鼎鼎大名的晴空书院。而这,就是她选这座宅子的目的。
陈苗苗迫不及待地往里面走去:这是自己的房子,旁边就是未来最厉害的学校之一,这简直是超级学区房啊!光是想想,她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作者有话说:
这章就不深夜放毒了!
第12章 清炒土豆丝
兴奋间,陈苗苗已经里里外外将房子都逛完了。
房子一共两进半,最后一进只有半拉院子,另半拉是一个小花园,延伸到二进和三进的西边,就显得比较宽阔了。第一进比较开阔,看手稿记录,之前陈二老爷夫妇就住在这一进。因着此缘故,陈苗苗空了正房出来。两边是东西两厢,陈苗苗让林伯和他两个儿子住了东厢,两个护卫住了西厢。
陈苗苗自己住了第二进的正中,石榴跟着陈苗苗住在耳房。因着人少,林婶暂时住在第二进的东厢,算是撞个胆。而林伯在这里来了之后买了个粗使婆子,就住在第三进的后罩房。至于第二进的西厢,陈苗苗就设成了书房。
分配完房间,陈苗苗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什么事。但是她还没来得及去琢磨到底是什么,林婶就进来问陈苗苗想要吃些什么。陈苗苗一瞧天色,居然已经是晌午了。
她立刻忘记了本来就没想起的事情,去了厨房。
来之前有多充满期待,在推开厨房门时,陈苗苗就有多失望。估计之前的人也不怎么在意,烟道也没好好弄,墙壁上方都被烟熏得黑漆漆。灶台上厚厚一层灰,关键是一抹还抹不掉,下面全是油。锅底厚厚的一层油垢。房梁上全是蜘蛛网,地上踩上去也黏糊糊的。角落不知道堆了些什么东西,破破烂烂的像是一座垃圾堆。
这样的厨房,就算是能做出来饭,陈苗苗也不敢吃啊。于是她咬咬牙,大手一挥:“出去吃吧!我请客。”
大华的风气有些类唐,男女大防并没有那么严,据说京城的高门贵女也是常年在外骑马逛街的。倒是离京城越远的地方,越是传统,有些人家不愿让女子抛头露面,就连丫鬟也是不许见外男的,比如陈家。
石榴自打四五岁上被陈家买了之后,再也没有这样出来逛过街。出门的时候,她下意识地朝陈苗苗挪近一小步,整个人仿佛绷紧的弦,竟比旁边的陈苗苗还紧张。
陈苗苗也没拦着她也没说她,横竖街上的女子那么多,她久了也就习惯了。
虽是冬日,但阳光不错。陈苗苗没让乘车,打算认认路,也熟悉熟悉这里的情况。
临城以前是大华太/祖的起兵地,曾经一度被选为京城的候选地。但是因为当年这里只是一个小邑,要建起来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大,故而没能成为京城。但是这百年来,这里从邑变成了城,如今已经熙熙攘攘,人口众多。正是因为这样的繁华,所以才能吸引来晴空书院的办学吧。
临城是临水的城市,水陆都发达,又地处大华中心,故而南北交融,东西交汇,美食多种多样,卖羊肉泡馍的旁边是卖酒酿园子的,口音也是各式各样。陈苗苗一路走来,默默计算了一下,做吃食生意的真不少。
陈伯早来几日,早已打探好了,带着众人来了临城最大的街上。陈苗苗想起魏夫人那封信,特意寻着方位瞧了一眼那铺子,见是个绸缎庄,上下两层楼,十六扇门的大铺子。人来人往,显见得生意十分不错。
陈苗苗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打算进去,由着林伯引着去了斜对面的那座醉仙楼。这是一座三层的酒楼,门面不如绸缎庄,但也是人声鼎沸,晌午也基本上坐得七七八八。
进去先感觉到一股热意。陈苗苗环绕一圈,一楼大堂设了十二桌。菜式是用水牌写了挂在墙上的,上面还标了价钱,看上去价格还算是公道。只是林伯他们怎么也不肯跟陈苗苗一桌坐,为了让他们自在些,陈苗苗只能忍痛带着石榴单独坐了一桌,让其他人坐了一桌,不必拘着自己点菜。不过她心里在默默打算以后要好好改改他们的某些观念,毕竟她是要创业,而不是想要当高高在上的小姐。
很快菜就上来了。陈苗苗夹起一筷子清炒土豆丝,刀工不错,口感爽脆,火候也不错,但是也就是个不错,没有特别惊艳。其他菜也都是差不多的感觉。而这里虽然临水,但是他们做鱼的手艺就很传统了,除了清蒸和红烧,也就是鱼片粥了。总体是不错,但是,全是常见的菜和做法,多了匠气,少了些灵性。
陈苗苗开始觉得菜还不贵,但是当结账的时候,她粗粗算了一下,就这么几个家常菜,堪堪吃饱的水平,一个人竟然要五六十文。这里的菜价这么贵吗?
从醉仙楼出来,陈苗苗让林伯领着直奔集市而去。大华分早晚市,早市人一般很多,而晚市大多是卖些手工艺品等,也有些人卖菜,一般晚市会比早上菜价要贵些。
陈苗苗径直走到卖土豆的小摊面前,一问价格,土豆一斤四文钱。大些的土豆一斤大约四个。而中午吃的土豆丝大约就是两个的量,而这样的一份清炒土豆丝,醉仙楼卖的是二十文。
旁边就是卖鱼的,因着临江,这里的鱼很便宜,大概七八文都能买一条三四斤的大鱼了。而醉仙楼的红烧鱼,定价是四十文。
所以,醉仙楼宰客,哦不,利润还是很可观的。陈苗苗心中有数,直奔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去。首先,她必须要在今天下午之内,把厨房收拾出来,否则,她今天晚上一定睡不着觉!
半个时辰后,所有人提着一大堆东西回家去了。一到家,陈苗苗就让人在院子中搭了一个简易灶,将一口旧锅支上,先用干草点燃,烧了一大堆草木灰。同时,锅里用一块猪板油炼了些猪油出来。她将草木灰泡了水之后,静置,只取上面的水,放在锅里烧热,加入猪油和食盐。最后抽掉火,等它冷却之后,就是简易的肥皂了。
陈苗苗在做的过程中,早就吩咐大家将厨房里破烂清拣一遍,没用的丢掉,有用的全用草木灰先擦洗一遍。而厨房本身从上到下全部清扫一遍。最后,她还是摇了摇头,吩咐将三进的后罩房腾出一间暂时作为新厨房。
新的厨房里面暂时不砌灶,只放了三个炉子。横竖人也不多,目前完全够了。陈苗苗安排好后,就将晚上做菜的任务交给了林婶,她自己钻进了书房。
原来的厨房,陈苗苗决定要重新改造!除了厨房,还有一个地方亟待她去改善,那就是卫生间。她到这里不到一个月,已经受够了开辟净房的方式了。改,通通都必须改!
作者有话说:
祈祷一个奇迹。愿看到和没看到这里的所有亲们一生都平安健康。
第13章 炖肘子
陈苗苗画到一半,林婶那边的晚饭就得了。
已是冬初,天黑得早,不过酉正房里就得掌灯了。看到那手臂粗的蜡烛,陈苗苗不由想起下午买的蜡烛,那么一点就那么高的价钱,不由地一阵肉疼。她本来觉得自己现在也算是小有积蓄了,但是衣食住行哪样都要钱,她打算休息两天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算了,等一切走上轨道后再考虑休假吧。
桌上摆着三菜一汤,这是陈苗苗回来的路上给林婶耳提面命过的。这里不是陈家,用不着份例菜,一餐最多就两荤一素一汤即可。定睛一看上面的菜,红烧排骨、炖肘子,炸茄盒,就连汤也是萝卜丸子汤。好吧,至少数量在标准之内,别的,再慢慢纠正吧。
肘子炖得酥烂,筷子一夹,油亮的肉皮颤巍巍地晃动着,引人唾沫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种马上要长胖的罪恶感。肘子处理得不错,肉香也都炖出来了。
红烧排骨的糖色炒得不错,不过放咸了一点点。茄盒算是素菜,但里面也塞了肉末,酱汁有些偏甜。汤还不错,没有放乱七八糟的调料去调味。总体来说,林婶的手艺让陈苗苗内心有了底,就不知道她的白案工夫如何。
如此想着,陈苗苗就点了明早的早饭,白粥馒头白水蛋,菜就要素的小菜。听到陈苗苗点的这些东西,林婶欲言又止,最后也没说,只收拾好碗筷出去了。
陈苗苗回到书房,看到自己画的图,忽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这座房子是一个周正的四合院,言外之意就是没有门面。她若是真的想要做书院的生意,要么盘下书院里的饭堂,要么还得另外租铺子。
林伯都打听不到书院主人是谁,估计主事的也不在此。进书院还得多谋划谋划,至于铺子的话,今天出去,她记得这房子到书院的中间就是几间铺子。这宅子的厨房在西面花园边,若是能买铺子,打掉中间的墙,再一并改造厨房岂不更好?
今日看到那铺子是关着门的,不知道是不是租出去了。还有,不知道价钱如何,她能不能买得下来。陈苗苗吹熄了灯,自己锁了门。明天看了再说吧。
次日的早饭,林婶并没有敢自作主张,老老实实按照陈苗苗点的做了。粥熬得不错,但是馒头就不是太好了。看来林婶的白案还需要再观察。
吃过早饭,陈苗苗就和林伯去打探了。果然,书院里头就只有监工的工头,问主人家,一问三不知。两人打听了两天,依然是一无所获。好巧不巧,回来的路上,两人正碰到了旁边的一户人家出来买菜。一番打听,陈苗苗得知旁边的铺子断断续续地被人租了几次,但生意都不太好,如今是空的。
陈苗苗他们根据那人说的地址寻了过去。那铺子主人家住得并不远,就转两个弯就到了。主人是对中年夫妇,听闻他们为了铺子而来,忙让人往里让。
他们走进正堂。陈苗苗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眼,地方虽不大,东西也是半旧的,但是井井有条。再看两人的神态穿着,都是老实本分的,陈苗苗心中有了些数,坐下就直奔主题。
这对夫妇确实是老实人,听闻陈苗苗想要买铺子,对视了一眼后,很坦诚地告知这个地方人并不多,若是想要做生意恐会亏,之前的租客也都没支持多久。陈苗苗问了价格,倒是比她预想中的便宜,但因着是三间铺子,买的话要三百两,租的话就一年三十两银子。
对于这个价格,陈苗苗并没有一口应下,而是直言自己要再想想。出门后,她就和林伯去了自己母亲的胭脂铺。
这个铺子的位置一般,但是挨着一家绸缎庄,还是借了点儿光。听闻这是如今的东家,掌柜的忙将陈苗苗往里让。
陈苗苗看了看卖的东西,再问了下价格,坐了一会儿,观察了下人流量,大概估算出的利润和报上来的账差了个两三成,在她的预期之内,毕竟她估算的样本量太少,生意还有淡旺之季。她随手接过掌柜递上来的账本,随意翻了翻,就问起了这附近铺子的事。
掌柜一听这话,只当小主子想要拓宽店面,忙如数家珍地说了出来。
主街上寻常位置的两间铺面就是三百两,而稍微次一些的地段三间铺子也要大概四百两上下,陈苗苗心中有数了。面对那跃跃欲试搓搓手的掌柜,陈苗苗画了个大饼:若是明年能够将利润提升五成,她就考虑给掌柜挪挪窝。
在掌柜那闪闪发亮的注视中,陈苗苗款款离开:看他话里话外都在怂恿她去主街上开铺子,若是他知道这个挪窝是去人流量更差的地方,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陈苗苗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一旁的林伯摸不着头脑:“姑娘,那掌柜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陈苗苗摆摆手:“妥,妥得很。走,我们去买铺子。”
次日下午,陈苗苗和铺子主人去了官府过户,以二百八十两最终盘下了这个铺子,陈苗苗还顺带落了户。不过陈苗苗也没让铺子主人吃亏,从父亲的藏书里,选了两本书给他的儿子。这时候的书可是不便宜,虽然不是孤本,但是这书临城也不好寻。这是陈苗苗在交谈间隙无意间听到他和他儿子的谈话,想到自己曾在陈二老爷的书堆里见过这两本书,故而才能讲下些价。
铺子拿下之后,陈苗苗立刻投入了改建的设计图中。这铺子和陈苗苗的宅子就真的只有一墙之隔,陈苗苗可发挥的地方那就太大了。
不过认真考虑之后,陈苗苗还是决定不打掉那墙。毕竟这是古代,她一个姑娘,必须要考虑安全性。最终她只是在墙上开了个门,方便日常进出,钥匙只有她自己有。而两边的厨房还是各管各的。
但是,陈苗苗做出的最大改变,是卫生间。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她曾经交好的几位博主中,就有农村的博主。那位博主直播的就是自己建房。建好后,陈苗苗应邀去参观。那博主最为自豪的就是他自己设计修建的卫生间,给陈苗苗他们大讲特讲,重点描述,还拿出了设计图。
陈苗苗的卫生间改造计划就是参照了他的设计。由于最重要的部分是三级化粪池,为了密封性,陈苗苗又积极投入到了水泥的试验中。
林伯第一天看到陈苗苗将糯米水倒入泥巴的时候,惊得眼珠子差点儿都掉了下来,随即老泪纵横:没有父亲母亲,娇生惯养的姑娘养活自己,打算开一个饭店。可因为没有钱,她竟然自己亲自动手做泥水活,实在太不容易了啊。
被陈苗苗这样激励,大家干起活来都更有干劲儿了。等到陈苗苗将各种比例的水泥模子弄好,她突然发现,家里纤尘不染,连花园里的落叶都看不见一片了。
作者有话说:
买了铺子,修整完毕后,女主的事业就正式启航!喜欢的亲路过收藏评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