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天命不可违
  接着就是他的父皇,那个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男子,突然小心翼翼的向他走来,轻轻的把他扶起,专注的看着他。
  “父皇。”他低低的唤了一声,却见君墨黎只艰涩的点了点头,便缓缓地离开了。
  萧夕缓缓走到皇后身边,握住了她颤抖的手,让她摇摇欲坠的身体有了依靠。
  一点暖意从指尖传来,她也略略回过神来,颤着嗓子道:“臣妾恭送皇上。”
  众人也连忙矮身附和。
  祭月仪式本来就到了尾声,现在皇上走了,祭月也草草结束了。
  朝阳宫。
  萧永临有好多话想问宸妃,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到底怎么了?
  可是宸妃只轻轻的抚着他的头发,温柔一笑,“没什么,放心不管发生了什么,母妃都在你身边,有母妃在,不怕。”
  萧永临也淡淡笑了笑,“孩儿知道了。”
  萧夕回到长信宫时,已经起更了,除去一天的疲惫,她还很是欣慰,这一次居然一下知道了两人,遣退众人后,她便像第一次一样,法力缓缓注入念珠,两颗珠子便缓缓泛着柔和的光,只是一颗明显比另一颗弱了些。
  那颗是六皇子的命珠,刚才慧德试探他时,她就知道,六皇子身上应该有封印,慧德的试探便激起了他本体的反应,所以才有了众人看到的那一幕。
  也正是因为他的封印,所以对念珠的感应也是微弱的,只是她看不出宸妃到底是什么人,与她交手时,她能感觉到她的法力不在她之下。
  轻轻的摩挲着手中的念珠,暗暗叹了口气,本来有一个阮晴柔她都要小心应付,眼下又出了一个宸妃,原本喜悦的心也一点点沉了下去。
  “在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忽的一个温润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抬头看去,见到是慧德,不由得展颜一笑,“四哥,你来了。”
  慧德缓缓落到她的身边,见到她手边的念珠,道:“还在想刚才的事?嗯,你也看到了,六皇子身上有封印,不知是谁布下的。”
  “是宸妃。我与她——”
  两人正说着,突然一道凌厉的掌风袭来,打断了她的话。
  “谁?!”慧德拉着萧夕侧身避了过去。
  那人转过头来,冷冷的道:“是我。”
  “宸妃?!你到底是什么人?”慧德放开萧夕问道。
  宸妃冷眼看着他,“你不必知道我是谁,我也不管你们之间的事,我只有一个条件,不要动六皇子。”
  萧夕皱眉,上前一步,“宸妃,你这强人所难,你明明知道六皇子是我的兄长的转世,我又如何能放任他不管?”
  “他是你兄长的转世?他还是我的骨肉呢?一个母亲如何能让自己的骨肉任人摆布?”宸妃反问道。
  萧夕无法反驳她,可是她又不能妥协,又道:“宸妃,我知道一个母亲的心,可是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明白,有些事不能强求,天命所归不是谁执意强求就能改变的,你们成为母子是有母子缘分,可是缘起终有缘灭的时候,即便没有我,凡人的寿命也是有限的。”
  宸妃闻言不由得向后退了一步,是,这些她何尝不知道,可是她只是想在这凡世与他相守,和普通人一样,即便是短短数十载,也将成为她漫长一生的美好回忆,何况她与他还有了孩子,当时有孕的时候她就在想,两人之间有了这一层联系,他们会不会就能长长久久的在一起。
  可是没想到,他从出生起,身上便有着龙的印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她便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可是她不要!所以她便在他的身上布下了封印,可她没有料到,萧夕还是找到了他!
  “不要跟我说什么天命不可违!凡人还道人定胜天!我是不会放手的!今日之事我暂且不与你们计较,可是如果你们再来,就休怪我不客气了!”宸妃说着,身形一晃,没了踪影。
  萧夕和慧德互看了一眼,慧德轻轻握了握她的手,道:“今日时候已晚,你好好休息,我明日再来寻你,一起想办法。”
  “好。”萧夕点了点头。
  昨夜的事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向了宫里的每一个角落,没几日宫外也传的沸沸扬扬,更有甚者,皇上的御案上渐渐出现了支持皇上改立储君的折子。
  皇上虽然没有表明态度,可是皇后还是整日忧心忡忡,也正因为皇上的这种态度,让她更加害怕,若是无心易储,就应该制止这种折子,而不是置之不管!
  这日皇后便简衣素服的来到了佛堂,缓缓地向着身前的大佛跪了下去。
  她十三岁时就嫁给了君墨黎,陪着他一路从翼王到了亲王,又从亲王到了储君,到最后坐上皇位,她陪了他一路,也实现了他的诺言,立了她的儿子为储君,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她本以为就这样到白头,可是偏偏又生出那么一出来。
  她抬头看向威严而慈悲的大佛,她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她不求佛祖宽恕她犯下的罪孽,只是若真的有什么因果报应,请报应到她的身上,哪怕千倍百倍,可是不要牵连到她的孩子,她的永炎并没有错。
  她深深叩拜。
  “求佛是没用的。”忽的一个声音从佛像后面传来,她不由得一惊,凤眼倏的一睁,看向声音的来处。
  皇后身后的秋茗则是出声喝道:“是谁?!谁在那里?”
  闻言,萧夕缓缓地从佛像后面转出来,向着皇后微微一礼,“嫔妾参见皇后。”
  “大胆贤妃,竟敢对佛祖无礼。”皇后缓缓站了起来,不怒而威。
  萧夕不以为意,淡淡一笑,道:“嫔妾不敢,只是如果求佛真的有用的话,人人都来求一求岂不美哉?”
  皇后知道她说的有理,可是如果不是她别无他法,她有怎会寄希望于这虚无缥缈的神佛?
  “贤妃说的甚是,只是本宫听说,贤妃初入宫时,曾为太后抄写《心经》,并焚于佛前,难道就参悟出这样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