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我说:“那青云骢近来有恙,公子甚是牵挂。”
大长公主淡淡地应一声,看着我,莞尔一笑,让内官给我赐座。
“云霓生,”她不紧不慢道,“元初此番安然归来,你确有大功。”
我知道她后面定然有话要说,谦道:“奴婢不敢居功。”
“有功便是有功,有甚可谦逊?”大长公主的声音和缓,“今日我唤你来,乃是想问你一事。”
我没有言语,低眉顺目地等着她说。
“你可想留在公子身边?”
我愣了愣,不解其意。
“奴婢自入府以来,一直侍奉公子,从未离开。”我挑着周全的话应付道。
大长公主一笑:“我说的留下,乃是将来。今日太后所言,教我想起此事。元初虽未成婚,不过他毕竟是大人了,纳妾侍也无可厚非。元初自病愈之后,身边侍婢唯你最是亲善,我与主公都看在眼里。元初喜欢之事,只要不坏,我向来不阻拦。你若有此意,我可为你成全。”
这话说得怪里怪气。我一个奴婢,他们要我如何,下令便是,从来不须多此一举来问什么意愿。
我忙道:“公主误会。公子仁厚,待我等奴仆从无苛责,所谓亲善,亦非奴婢一人。公子天人之姿,奴婢得以服侍公子,已是感恩不尽,岂敢奢望高攀?望公主明鉴!”
“哦?”大长公主却道,“我听闻在石燕城时,元初与你同乘一马,可有其事?”
拐弯抹角,原来是试探此事。我心里了然。
“确有其事,”我说,“那是公子之令。”
大长公主道:“我说的便是公子。”
我说:“公主有所不知。当时公子急于返回遮胡关,可战乱之下,奴婢坐骑不见了踪影。彼时城中马匹紧缺,实难以寻觅,公子故而令奴婢同乘。奴婢铭记公主嘱托,思索战事初定,但危险仍存,奴婢既是要护公子周全,同乘亦不为过,故而听从。当时表公子亦在场,可为奴婢作证。”
不出所料,我一番话说完,大长公主的神色变得和蔼下来。
“原来如此。”她颔首,“这般说来,却是我多想了。”
我说:“是奴婢之过,奴婢惭愧。”
大长公主莞尔:“你尽心服侍,何过之有?如太后所言,只要你好生服侍,府中必不亏待。”
我唯唯应下。
大长公主又问了些公子平日起居之事,我正一一答来,外头的内官忽然来报,说公子来了。
话音才落,公子已经走了进来。
“你怎来了?”大长公主微有讶色,却似毫不意外,目光扫过我,“急匆匆的,也不待通报。”
公子神色如常,行了礼,道:“儿来看看母亲,何须通报。”
大长公主露出笑容,慈爱地拉过他的手,在榻前坐下。
“霓生怎在此?”公子看看我,问道。
“还不是为你去出征之事。”大长公主道,“我两月不曾见你,总要问明你每日做了些什么。”
公子的目光有些微和缓:“儿已归来,母亲何必再操心。”
大长公主反问:“你这般任性,母亲何时不须操心?”
公子自知理亏,笑笑不语。
大长公主没有再理会我,与公子在上首说话,又留他用了羹汤,直到夜色渐深,才让他离开。
“今日你也疲惫,早些回去歇息。”大长公主道,“官署中你也不必操心,我与宫中说了,你下月再赴任。”
公子讶然。
“为何?”他问。
大长公主道:“这般着急做甚,你才回到家中,总要休养些时日。”
公子皱眉:“儿不觉疲惫,不必休养。”
“要不要由不得你。”大长公主不以为然,“不过是个议郎,莫非我的儿子也要与那些寻常人一般,在官署中唯唯诺诺,朝暮趋之?你放心,此事我已禀过圣上,圣上已应许。”
公子还要说话,大长公主叹口气:“元初,你出去两月,音讯全无,在府中陪陪母亲又如何?”
公子无奈,只得应下。
我跟着公子一道行礼告退,出门的时候,有些扼腕。据说公子将要入朝的消息传开以后,每天都有女子带着十来斤果子守在公子去官署的必经之路旁,意图掷果示爱。可惜她们注定要空守一个月。
第16章 问意(下)
回院子的路上,公子问我:“母亲唤你做甚?”
我想了想,觉得那些话,他不知道也罢,答道:“大长公主方才不是说了?问些公子出征时的起居之事。”
公子似不大相信:“当真如此?”
“自是当真。”我说罢,反问,“公子以为何事?”
公子道:“今日我本想在太后面前为你请功,却为母亲所阻。我方才听说她将你唤了来,恐她责难于你。”
我说:“大长公主为何责难我?”
“我也不知。”公子说着,叹口气,“霓生,我知道与我亲近之人,总难免惹上闲言碎语,母亲今日之举,想来也是听了些谗言。”
他一如既往的自恋,且颇为诚恳。但莫名的,我心中有些温暖。
他方才突然闯来,原来是怕大长公主责难我么?
我笑了笑,道:“公子多虑,并非如此。”
这话并不是为了安慰他而撒谎。大长公主不许他为我请功,并非是因为听信谗言讨厌我。她的宝贝儿子立下大功,那是挣足了脸面的事,她怎会允许别人说这功劳是其实是因为一个奴婢占卜才得来的呢?
当然,若说大长公主或桓肃对我毫无看法,那也是鬼扯。
事实上,看不惯我去告状的人一直都有,比如大长公主的家令徐宽。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府中凡事都要听主公的,主公凡事都要听大长公主的,而公子是大长公主的宝贝心头肉。只要公子决计不从,大长公主撑不过多久便要投降。
所以说,慈母多败儿,正合我意。我只要把公子巴结好,便断然不会被赶走。
“霓生。”走了一会,公子忽而又道,“你喜欢女装么?”
我讶然:“公子何有此问?”
“那日子泉所言,我回想良久,觉得有理。”公子有些犹豫,道,“霓生,我平日待你是疏忽了些。”
我哂然,觉得好笑。
桓瓖说的不过是诨话,不想公子竟被他带歪了去。
我说:“公子哪里话,公子待我甚好,并无疏忽。”
公子神色有一丝宽慰,却道:“你日后若有什么想要的,自与我说便是。”
“奴婢知晓,多谢公子。”我说。
公子莞尔。
回到我的偏室里,我深呼吸一口气,坐到榻上,懒洋洋地躺下。
想起方才公子说的话,我仍觉得有趣。
其实我颇有冲动,想对他说,公子,我想要我祖父的田庄,再给我十万钱……然而这只能想想。公子这般单纯的人,我编个故事哄他,他也许会一时感动答应下来,可惜,他头上还有桓府。
我望着头顶的房梁,思绪飘荡。
至于那女装之事……桓瓖的那番鼓噪之后,我曾十分认真的设想了一下,若公子愿意将我送给沈冲,我会如何。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应该还是会想尽办法将此事搅黄,继续留在公子的身边。沈冲毕竟年长些,不像公子那般好哄骗;且离开公子,我就不能再倒卖他的字稿,这实在是莫大的损失。
我叹口气。人言人穷百事哀,果然不假。就算是做白日梦我也不能肆无忌惮,实在令人惆怅。
*****
大长公主一言千金,第二日,官署中的人来桓府告知公子赴任之期,果然就是下个月。
公子未多言,索性继续每日留在府中摆弄他的沙盘和兵书,谢绝外人打扰。
不过也有例外。
一天早晨,他晨练回来,才更了衣,管事来报,说宾客来了府中。
公子头也不回,道:“不见。”
管事迟疑了一下,道:“公子,来人是谢浚谢公子。”
公子讶然。
来人的确是谢浚。
他仍像上次所见那般,一袭净色的广袖长衣,我随公子去迎接之时,远远便见他走来,步伐利落。
两边见了礼,谢浚道:“四月时,我陪母亲到白马寺礼佛,闭门斋戒,归家之时,才听说了元初从军之事。可惜那时元初已启程,未得送行。我前日自外祖家回雒阳,还在路途中便听说了元初立功归朝,想来贺喜未迟。”
公子谦道:“蛮勇之功,何足挂齿?弟实惭愧。”
谢浚笑而摇头:“前番元初问起从军之事,我便已有所预感,只是不知元初处事竟如此干脆。”
公子亦笑:“若非兄提点,弟几乎不得门路。”
说着话,公子将谢浚请入院中。仆人早已在花树下铺陈案席,焚香煮茶。
我将茶盛出,分别呈到公子和谢浚面前。谢浚接过茶杯,环顾四周,面露欣赏之色。少顷,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沙盘上。
“元初平日亦爱好兵法?”他问。
公子道:“闲暇之兴耳。”
谢浚莞尔:“我曾惊异元初初上战场,何以有许多奇谋,如今看来,却是不足为怪。”
公子道:“若无子怀兄当初指点,弟亦无从识破叛军计策。”
谢浚讶然:“哦?我指点过何事?”
公子道:“便是前凉州太守轻敌冒进以致败亡之事,弟深以为鉴,故有所警觉。”
谢浚闻言,面上露出些讶色,未几,却是淡淡一笑。
“元初可知,我今日见元初这沙盘,想起了何人?”他说。
公子问:“何人?”
lt;/divgt;
lt;/divgt;
大长公主淡淡地应一声,看着我,莞尔一笑,让内官给我赐座。
“云霓生,”她不紧不慢道,“元初此番安然归来,你确有大功。”
我知道她后面定然有话要说,谦道:“奴婢不敢居功。”
“有功便是有功,有甚可谦逊?”大长公主的声音和缓,“今日我唤你来,乃是想问你一事。”
我没有言语,低眉顺目地等着她说。
“你可想留在公子身边?”
我愣了愣,不解其意。
“奴婢自入府以来,一直侍奉公子,从未离开。”我挑着周全的话应付道。
大长公主一笑:“我说的留下,乃是将来。今日太后所言,教我想起此事。元初虽未成婚,不过他毕竟是大人了,纳妾侍也无可厚非。元初自病愈之后,身边侍婢唯你最是亲善,我与主公都看在眼里。元初喜欢之事,只要不坏,我向来不阻拦。你若有此意,我可为你成全。”
这话说得怪里怪气。我一个奴婢,他们要我如何,下令便是,从来不须多此一举来问什么意愿。
我忙道:“公主误会。公子仁厚,待我等奴仆从无苛责,所谓亲善,亦非奴婢一人。公子天人之姿,奴婢得以服侍公子,已是感恩不尽,岂敢奢望高攀?望公主明鉴!”
“哦?”大长公主却道,“我听闻在石燕城时,元初与你同乘一马,可有其事?”
拐弯抹角,原来是试探此事。我心里了然。
“确有其事,”我说,“那是公子之令。”
大长公主道:“我说的便是公子。”
我说:“公主有所不知。当时公子急于返回遮胡关,可战乱之下,奴婢坐骑不见了踪影。彼时城中马匹紧缺,实难以寻觅,公子故而令奴婢同乘。奴婢铭记公主嘱托,思索战事初定,但危险仍存,奴婢既是要护公子周全,同乘亦不为过,故而听从。当时表公子亦在场,可为奴婢作证。”
不出所料,我一番话说完,大长公主的神色变得和蔼下来。
“原来如此。”她颔首,“这般说来,却是我多想了。”
我说:“是奴婢之过,奴婢惭愧。”
大长公主莞尔:“你尽心服侍,何过之有?如太后所言,只要你好生服侍,府中必不亏待。”
我唯唯应下。
大长公主又问了些公子平日起居之事,我正一一答来,外头的内官忽然来报,说公子来了。
话音才落,公子已经走了进来。
“你怎来了?”大长公主微有讶色,却似毫不意外,目光扫过我,“急匆匆的,也不待通报。”
公子神色如常,行了礼,道:“儿来看看母亲,何须通报。”
大长公主露出笑容,慈爱地拉过他的手,在榻前坐下。
“霓生怎在此?”公子看看我,问道。
“还不是为你去出征之事。”大长公主道,“我两月不曾见你,总要问明你每日做了些什么。”
公子的目光有些微和缓:“儿已归来,母亲何必再操心。”
大长公主反问:“你这般任性,母亲何时不须操心?”
公子自知理亏,笑笑不语。
大长公主没有再理会我,与公子在上首说话,又留他用了羹汤,直到夜色渐深,才让他离开。
“今日你也疲惫,早些回去歇息。”大长公主道,“官署中你也不必操心,我与宫中说了,你下月再赴任。”
公子讶然。
“为何?”他问。
大长公主道:“这般着急做甚,你才回到家中,总要休养些时日。”
公子皱眉:“儿不觉疲惫,不必休养。”
“要不要由不得你。”大长公主不以为然,“不过是个议郎,莫非我的儿子也要与那些寻常人一般,在官署中唯唯诺诺,朝暮趋之?你放心,此事我已禀过圣上,圣上已应许。”
公子还要说话,大长公主叹口气:“元初,你出去两月,音讯全无,在府中陪陪母亲又如何?”
公子无奈,只得应下。
我跟着公子一道行礼告退,出门的时候,有些扼腕。据说公子将要入朝的消息传开以后,每天都有女子带着十来斤果子守在公子去官署的必经之路旁,意图掷果示爱。可惜她们注定要空守一个月。
第16章 问意(下)
回院子的路上,公子问我:“母亲唤你做甚?”
我想了想,觉得那些话,他不知道也罢,答道:“大长公主方才不是说了?问些公子出征时的起居之事。”
公子似不大相信:“当真如此?”
“自是当真。”我说罢,反问,“公子以为何事?”
公子道:“今日我本想在太后面前为你请功,却为母亲所阻。我方才听说她将你唤了来,恐她责难于你。”
我说:“大长公主为何责难我?”
“我也不知。”公子说着,叹口气,“霓生,我知道与我亲近之人,总难免惹上闲言碎语,母亲今日之举,想来也是听了些谗言。”
他一如既往的自恋,且颇为诚恳。但莫名的,我心中有些温暖。
他方才突然闯来,原来是怕大长公主责难我么?
我笑了笑,道:“公子多虑,并非如此。”
这话并不是为了安慰他而撒谎。大长公主不许他为我请功,并非是因为听信谗言讨厌我。她的宝贝儿子立下大功,那是挣足了脸面的事,她怎会允许别人说这功劳是其实是因为一个奴婢占卜才得来的呢?
当然,若说大长公主或桓肃对我毫无看法,那也是鬼扯。
事实上,看不惯我去告状的人一直都有,比如大长公主的家令徐宽。可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府中凡事都要听主公的,主公凡事都要听大长公主的,而公子是大长公主的宝贝心头肉。只要公子决计不从,大长公主撑不过多久便要投降。
所以说,慈母多败儿,正合我意。我只要把公子巴结好,便断然不会被赶走。
“霓生。”走了一会,公子忽而又道,“你喜欢女装么?”
我讶然:“公子何有此问?”
“那日子泉所言,我回想良久,觉得有理。”公子有些犹豫,道,“霓生,我平日待你是疏忽了些。”
我哂然,觉得好笑。
桓瓖说的不过是诨话,不想公子竟被他带歪了去。
我说:“公子哪里话,公子待我甚好,并无疏忽。”
公子神色有一丝宽慰,却道:“你日后若有什么想要的,自与我说便是。”
“奴婢知晓,多谢公子。”我说。
公子莞尔。
回到我的偏室里,我深呼吸一口气,坐到榻上,懒洋洋地躺下。
想起方才公子说的话,我仍觉得有趣。
其实我颇有冲动,想对他说,公子,我想要我祖父的田庄,再给我十万钱……然而这只能想想。公子这般单纯的人,我编个故事哄他,他也许会一时感动答应下来,可惜,他头上还有桓府。
我望着头顶的房梁,思绪飘荡。
至于那女装之事……桓瓖的那番鼓噪之后,我曾十分认真的设想了一下,若公子愿意将我送给沈冲,我会如何。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应该还是会想尽办法将此事搅黄,继续留在公子的身边。沈冲毕竟年长些,不像公子那般好哄骗;且离开公子,我就不能再倒卖他的字稿,这实在是莫大的损失。
我叹口气。人言人穷百事哀,果然不假。就算是做白日梦我也不能肆无忌惮,实在令人惆怅。
*****
大长公主一言千金,第二日,官署中的人来桓府告知公子赴任之期,果然就是下个月。
公子未多言,索性继续每日留在府中摆弄他的沙盘和兵书,谢绝外人打扰。
不过也有例外。
一天早晨,他晨练回来,才更了衣,管事来报,说宾客来了府中。
公子头也不回,道:“不见。”
管事迟疑了一下,道:“公子,来人是谢浚谢公子。”
公子讶然。
来人的确是谢浚。
他仍像上次所见那般,一袭净色的广袖长衣,我随公子去迎接之时,远远便见他走来,步伐利落。
两边见了礼,谢浚道:“四月时,我陪母亲到白马寺礼佛,闭门斋戒,归家之时,才听说了元初从军之事。可惜那时元初已启程,未得送行。我前日自外祖家回雒阳,还在路途中便听说了元初立功归朝,想来贺喜未迟。”
公子谦道:“蛮勇之功,何足挂齿?弟实惭愧。”
谢浚笑而摇头:“前番元初问起从军之事,我便已有所预感,只是不知元初处事竟如此干脆。”
公子亦笑:“若非兄提点,弟几乎不得门路。”
说着话,公子将谢浚请入院中。仆人早已在花树下铺陈案席,焚香煮茶。
我将茶盛出,分别呈到公子和谢浚面前。谢浚接过茶杯,环顾四周,面露欣赏之色。少顷,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沙盘上。
“元初平日亦爱好兵法?”他问。
公子道:“闲暇之兴耳。”
谢浚莞尔:“我曾惊异元初初上战场,何以有许多奇谋,如今看来,却是不足为怪。”
公子道:“若无子怀兄当初指点,弟亦无从识破叛军计策。”
谢浚讶然:“哦?我指点过何事?”
公子道:“便是前凉州太守轻敌冒进以致败亡之事,弟深以为鉴,故有所警觉。”
谢浚闻言,面上露出些讶色,未几,却是淡淡一笑。
“元初可知,我今日见元初这沙盘,想起了何人?”他说。
公子问:“何人?”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