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
  “砰”一声,公子突然将旁边小案上的物什扫落在地,茶杯花瓶摔了一地。
  “你竟骗我!”他站起来,声音仍压着,目光却咄咄逼人,“我这几日一直担心着你,你竟……”
  话未说完,门上突然传来敲门声。
  “何事?!”公子怒气冲冲。
  “都督,”裘保在外面小心翼翼地道,“小人听到声响……”
  “不许进来!”
  裘保没了声音。
  公仍怒容满面,再度看向我。
  我没有说话。
  他这般反应,我并不惊讶。我和他之间有太多的不同,至今无法在他面前将所有的事坦诚。就算他一向宽和以待,许久以来也努力忽视,但注定会有这么一日,所有堆积的的情绪都会爆发出来,避无可避。
  “我此来,就是想将这些事都对你说清楚。”我看着他,道,“你且坐下。”
  他仍冷冷地看着我:“你还要骗我么?”
  “我有事瞒着你,但绝不是骗你。”我望着他,哀求道,“元初……”
  公子目光不定,喉结动了动,片刻,他仰头深吸一口气。
  “冤孽。”他低低骂了一声,一掀袍角,在榻上坐了下来。
  第178章 坦诚(下)
  我看着他, 心底松了口气。但也知道如今自己是坐在了火堆上,切不可张口就来。
  考虑了好一会措辞, 我说:“黄遨与圣上之事无关, 那刺客不是黄遨的人。”
  “你怎知?”公子冷冷道。
  “我昨夜遇到公子之时,黄遨也正被另一群人追杀, 公子那时赶到, 也救了黄遨一命。”
  公子露出讶色。
  我看他神色有所松动,忙将昨夜劫狱的前后之事都说了一遍。公子听着,眉头渐渐皱起。
  “下手的是那二王?”他问。
  “二王要杀的是黄遨。”我说,“至于圣上, 下手的是与二王勾结之人,。”
  公子沉吟, 道:“圣上昨日在此驻跸,是听从了东平王之言。”
  “东平王?”我想了想,记起青玄前番说的话,皇帝对东平王甚是倚重。公子也说过,皇帝在宗室、外戚和世家之间施展平衡之术, 宗室之中,最得圣眷的就是东平王。
  “此事我自会查清。”公子说罢, 瞥了瞥我, “你还未说你为何救黄遨。”
  “我必须救他。”我苦笑,“他是我祖父的故人。”
  公子讶然, 却更不解:“既如此, 你先前为何还助我捉他?”
  “捉住他之后我才知道。”
  公子:“……”
  “他是你祖父的故人, 你便要救他。”公子目光锐利,“他聚众谋反,烧杀抢掠,还杀了前邺城都督,乃是朝廷要犯。”
  我说:“他何以谋反,公子亦知晓。若非朝廷赈灾不力,饥民走投无路,又怎会跟着黄遨造反?公子和表公子亦以为黄遨是义士,杀之可惜,放他一条生路,岂非大善?”
  “我和逸之虽为黄遨可惜,然乃私情,若论处置,自当以律法为先。”公子道。
  我说:“既如此,那么公子不若说说,那些冀州豪强趁灾兼并田地,逼良为奴,又当如何论处?跟着黄遨造反的那些人,朝廷称为贼众,可十之**原本皆是良民。除了黄遨之外,朝廷还俘获了许多反贼,公子不若亲自去审一审,问问他们从前都是什么人。”
  公子没有言语,看着我,目中喜怒不辨。
  “可你从不曾告诉我。”他说,“你本可与我商议。若非我昨夜遇到,你还会一直瞒下去。”
  我反问:“我若告诉公子,公子可会应许?”
  公子:“你怎知我不会?”
  轮到我愣了一下。
  他直视着我:“我在你眼中,便是那般不讲情理之人?你在人前装神弄鬼坑蒙拐骗,我何曾阻挠过你?劫狱何等大事,你一个字也不告知我,我就这般不值得你委以信任?霓生,你我如今已不同从前,可有时在你面前,我仍觉得我是个外人,你在想何事,要做何事,我全然不得而知。你如此防备我,我在你心中,到底置于何地?”
  我望着他,张了张口,发现竟是无言以对。
  他说得其实不错。就算他已经是我最亲近的人,但我一直以来,仍然习惯于对他保密。我总觉得,公子是公子,我是我;他有他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我自是知晓这样不好,其实我打算有朝一日,将所有的过往向公子坦白,只是没想到这层纸被他率先戳破,而我则再也不能逃避。
  “这并非防备。”片刻,我说。
  “那是什么?”
  我叹口气,道:“你可还记得,我上次问你,你我何时才不必这般分别?你说快了。”
  公子看着我,有些不解,少顷,“嗯”一声。
  我说:“你信么?”
  公子道:“我从不骗你。”
  我说:“我问的并非真不真,而是你信不信。”
  “信。”公子道,“我与你说过,只是还须时日。”
  我苦笑:“可我不信。”
  公子眉头一皱,正要开口,我打断:“你且听我说完。”
  我说:“元初,我与你不一样。从一开始,我便只想回到我祖父的田庄里,安安稳稳守着家业过日子。而你生来便是世家子弟,一辈子与朝堂之事打交道。若非当年我碰巧去了桓府,你我可能永远也不会认得。”
  公子颔首,道:“但那也不过是出身,我说过并无留恋。”
  我说:“你是这般说过,但如今这朝政你也看得清楚,可会有安稳的一日?朝廷之所以为朝廷,乃是反反复复争斗无终,就算你志不在此,你父亲母亲兄弟手足皆深陷其中,若他们有了危难,你可会仍安心隐逸于世,不闻不问不管不顾?”
  公子面色一变,再度一怒而起:“你又要离开我?”
  他气冲冲的样子,仿佛一个暴躁的孩童,全然没有了人前的高傲。
  “不是。”我忙将他拉住,“元初,我提这些,是想说你我在一起还要面对诸多困难,我不想再让为我操许多心,故而才不告诉你。”
  他眉间的神色缓下一些,却仍瞪着我:“你有何事不可告知?”
  “身世之事。”我叹口气,“元初,你若跟我离去,只怕落在世间的名声并非隐士。”
  公子有些狐疑:“那是什么?”
  “反贼。”
  公子:“……”
  我说了不再瞒他,自是说到做到。
  当然,祖父的事不想说许多,只是将我与黄遨打的交道,以及他对我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公子听我说着,神色从惊讶到震惊。我以为他会皱着眉头处处提出质疑,但他并没有。虽数度欲言又止,但他强忍了下来,一语不发地看着我。
  室中安静,公子听我说完之后,异常沉静,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在思索着我方才说的各处细节。
  “他说他认出你,凭的是那玉珠?”好一会,他终于开口问道。
  我颔首。
  “玉珠何在?”
  我将玉珠从脖子上解下,递给公子。
  公子看了看,道:“不想此物还有如此渊源。”
  我讶然:“公子信了?”
  “为何不信。”公子道,“你连狱都劫了,可见你深信不疑。你的身世,无人可比你更有感触,你既然信了,我又有何道理怀疑?”
  我其实想听他说“你信我就信”之类听上去简短且盲从的话,而不是听他像玄谈一般掰扯这个道理那个道理。不过这话听着仍然舒服,我不禁笑了笑。
  “还有一事。”公子将玉珠还给我,道,“我听说,刘阖当年曾怀疑过皇孙并非亲生。”
  “哦?”我愕然,忙问,“怎讲?”
  “当年楚国覆亡之后,好些臣属归附了朝廷,我父亲当年也认得几个,饮酒时,听他们说起过此事。”公子道,“刘阖以为皇孙性情木讷,且外貌亦不似他和太子,因此对皇孙颇为冷淡。太子数次奏请立皇太孙,都被刘阖一口回绝。”
  我说:“可皇孙长到了五岁,楚国便为高祖所灭,想来刘阖就算有疑,也不会动手。”
  “正是。”公子道,“且那以后,皇孙不知所踪,亦成了悬案。”
  我还想再说,这时,门上忽而又传来了叩击声。
  “都督,”只听裘保讨好的声音又想起,“东平王和沈太傅来了,都督看……”
  公子和我都惊了一下,忙从榻上起来。
  公子恢复镇定之色,整了整衣冠,走到门前,才打开房门,就见东平王和沈冲都在外面。
  二人昨夜大约不曾歇息,面上皆是疲惫而苍白之色。东平王好些,看着仍有些精神充沛之态;沈冲则憔悴多了,眼圈浮着隐隐的青,神色也满是忧虑。
  “叨扰了元初,我等着实愧疚。只是此事紧急,拖不得。”见礼之后,东平王率先开口。
  他说话的模样,比我从前在雒阳所见客气多了,叹口气,像一个和蔼的长者:“只是圣上不可在此久留,我与逸之商议,今日便运送圣上灵柩回雒阳,元初以为如何?”
  公子颔首:“自当如此。”
  沈冲神色沉重,声音有些沙哑:“县令送来了一具寿材,可将圣上暂且安置其中。我看陆路仍是太慢,不若往南的渡口去,那里临近黄河,走水路,可两日到雒阳。”
  公子想了想,道:“此法甚好。”
  沈冲还想说什么,忽然,他瞥见屋子里的我,目光定了定。
  “太傅!”就在这时,一个小卒从院门外跑进来,待到了跟前,向沈冲行个礼,气喘吁吁道:“太傅,唐队长方才带人去田野中搜寻昨夜那些反贼的踪迹,发现了一具尸首,说像是……像是黄遨!”
  第179章 扶灵(上)
  听得那小卒的话, 三人皆露出惊诧之色。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