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钱荒
  一是,一枚铜钱的价值低于这枚铜线所含铜的价值,有人将铜钱融了卖铜,赚取其中的差价。
  二是,军政府开启了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大量工业品涌入市场,使得钱不够用了。简单来说就是制造了价值十两银的产品,却只印了五两银的钱币,甚至更少。
  这就变相的导致一文钱更值钱了,间接影响的粮价降低,等等。
  一连串的影响。
  在后世的经济学中,适当的赤字(超印)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紧缩则不会。
  报告中还预测,现在只是缺钱币,等军政府目前的势力范围内全部实施新法,工业化继续推进,银两也会变得紧缺,到时候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这份报告给了陈逊非常大的警示。
  陈逊知道,在上一世的历史中,十九世纪中业,英国为了争夺白银财富,将大量的压片输入清朝,清朝的白银大量外流,最终导致银本位的清朝发生了“银荒”危机。
  “银价日昂,银复艰得,农者以庸钱粪直为苦。”
  “连年丰稔,谷贱伤农,每岁所得,不敷工本。”
  “银荒”危机发生后,全国所有州县普遍存在严重的农民流亡问题,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动荡。
  清朝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解决,铸造大钱、发行票钞等办法都试过,想要通过通货膨胀政策解困,但都没有成功,还使的“银荒”危机严重恶化,经济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后世有好些专家学者认为,就是“银荒”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陈逊隐约记得,上一世南宋刚刚立国就和金国打起了“铜钱”战。说明现在的钱荒可能并不是由军政府引起,而是这个隐患本来就已经隐藏在了社会中,只不过现在被军政府的工业品给引爆了。
  要解决钱荒问题,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印钱就可以。
  纸币属于信用货币,和铜本位、银本位、金本位的金属货币截然不同,纸币最重要的是发行纸币的实体在民间的信誉。
  军政府在河北地区可没有什么信誉而言,若是盲目发行纸币,没有完善的商品销售渠道回收纸币,那就只是一张废纸。
  金融系统…!军政府还没有重视过,都是由财政司兼顾。
  现在看来,不得不重视了。
  “他提出的解决办法竟然是加大铜矿的开采,大量铸钱,或者直接铸造铁钱。”陈逊看着报告最后的应对策略,无奈的摇头道。
  “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啊。”贾涛面露疑惑,作为情报部门的高层,财政司的报告中好些数据都是情报部门收集的,所以他清楚陈逊说的是什么。
  “铜矿总是有限的,就算勉强够使用,今后需要钱的地方越来来多,社会财富爆炸式膨胀,难道每个人出门都得背几十斤钱不成?”陈逊反驳道。
  财政司司长和贾涛都没有提到印交子解决问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交子都是钱庄发行的,都是大面值的,并不能解决小额货币短缺的问题。
  “我得回一趟广州,这个问题必须得尽快解决。”陈逊放下手中的报告决定道。
  “看来您已经有办法了,我给您安排船。”贾涛站起身就要去执行。
  “等等,从掖县坐船南下,得绕过整个山东半岛,太慢了。我先骑马到胶西,然后再坐船。”陈逊叫住贾涛,让他安排胶西附近的船只前往胶州湾等候。
  “好的。”
  事不迟疑,陈逊回住处草草收拾了一下,让人将没处理完的公文再送回广州,与依依不舍的陈琴告别后,在一都护卫的陪同下,直接南下前往胶州湾。
  胶州湾就是后世的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距离掖县直线距离不足两百里,但因为路上遍布大小丘陵和山头,官道绕来绕去的,总路程达到了四百里。
  但这也比走海陆近多了。
  众人一路上基本不停歇,马累就换马,人累了就绑在马上。
  从早上到晚上,除了停下来拉屎撒尿,吃饭喝水都在马上进行,最终,整个亲卫都一百人,一个都没有掉队,全都在天黑之前到达了胶州湾。
  日行四百里!!
  “都督,这真的是太厉害了,若是我们陈家军所有将士都能达到这种程度,这世上还有谁能成为敌手?”陈壮感叹道。
  “别扯了,这是不可能的。”陈逊心里补充了一句,在没有机械化之前,这是不可能的:“活动一下手脚,我们快上船,等上了船,大叫好好休息一下。”
  这次急行军算是陈逊的一个测试,测试在有他帮助行军的情况下,陈家军极限的日推进速度是多少。
  现在看四百里这个成绩,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胶州湾距离广州,超过四千里海路,平常行船需要超过一个月。陈逊比较赶,南下的几艘船上都多配备了一套人手,昼夜不停,除了靠岸补充淡水和新鲜食物,船队一刻钟都没有停歇,终于在二十天后到达了广州。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所以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在如今这个时代,重阳节算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最重要的是敬老。
  重阳节的时候陈逊还在掖县的山里,今天回来陈家庄刚好是十月九日,为了弥补自己在尽孝方面的不足,陈逊在上岸之后,先去东院看望了一下父母,陪同他们吃了一顿饭,算是尽了一下孝心。
  “你这孩子,我刚把陈琴给你送过去,你怎么突然又回来了?”母亲秦芳有些恨铁不成钢:“你说你们哥几个,就没有一个省心的。你倒这岁数了都不成家,带着你弟弟有样学样,整天钻在那研究院里不出来。”
  说着说着,秦芳都直接哭了出来。
  “大郎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你看你,成何体统!”父亲陈宜在旁边训斥道。
  到了现在,陈宜已经完全认清了形式,再也不给陈逊添乱了,安心做自己的富家翁,日子反而过得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