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那位公主的随侍也随同一起修行,其间,主仆们又外出游历了几遭,见过的吃过的比一般男子都要多,眼界、气度都是不同……”
听周老太太拉着冯氏说起了前尘往事,宋玥就起身出去,着手点人,安排第二天的出游。
夜里,竟然下了一场小雪,薄薄的白雪覆盖在屋顶树梢,路面上已经清了出来,两侧墙根、花草之上,却仍旧覆着一层白,相对于大雪的丰腴,这样的小雪有点儿清淡,却如疏风朗月,别有一番韵致。
宋玥和冯氏送了秋喜安哥一群大孩子出门,这才不紧不慢地给卉娘、宁哥儿和巧巧收拾了,同乘一辆车出了府门,一路向南,往玄妙观过去。
因不是初一十五,尽管是休沐日,玄妙观里的香客也不多,宋玥又与观中提前打过招呼,一行人到的时候,后边的精舍中,已经生了火烘得暖洋洋了。
两人上过香,捐了一笔香火钱,几个小的已经先到了精舍,正透过琉璃窗户看着外边红红的耐冬茶花。
宋玥谢过知客道人,那道人行一礼退下去,屋子里只剩了自家人后,宋玥招呼着冯氏,脱了外边的斗篷,去了脚上棉鞋上榻。青杏青玉立刻捧了两床小锦被上来,给两人盖了腿脚,两人倚着大迎枕,捧着茶,一边看窗外的茶花,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衬着旁边孩子们唧唧咯咯的说笑声,格外放松舒适。
说了一会儿话,请了观里的道人过来讲了两卷经,三个孩子也难得的安安静静地坐在大人身边,听完两卷经。
宋玥对这些虚妄唯心的东西并不执着,冯氏却明显很虔诚,不懂的地方,还问了讲经道人好几个问题。
宋玥由着她听由着她问,听完讲经,恰好也到了午饭时分,讲经道人退出去,知客道人带人送了素菜素斋上来,一行人吃过,又略坐了坐,就从玄妙观里出来,也不再往旁处去,径直回家。
她们回到家,才知道宋正行也没闲着,也出去了。
冯氏多少有些不放心,又问了门房几句,门房只说有两个小子跟着,不知舅爷去了何处。倒是宋玥听得清楚,跟着的那两个小子都是青平教出来的,功夫虽比不得青平,但寻常人近不得身。而且,这两个都跟着宋正行回家的,一路回来也熟悉了。
于是,宋玥就好言宽慰了冯氏几句,让她带着卉娘、谨哥儿回去歇息了。
打发了冯氏,宋玥这才叫了青平过来询问,得知宋正行虽然收了宋玥给买的田地,却总觉得心里过不去,这不,在家里闲不住,就想着出去逛逛,看看有没有挣钱的活计去了。
宋玥听得有些哭笑不得,却也在心里对这对大哥大嫂又高看了一眼。
相比起许多总想着跟富亲打秋风占便宜没够的人来说,这一对兄嫂就太过淳朴厚道了,不愿意平白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处,哪怕是血亲兄妹也会觉得过不去。
这是难得的优点,过于执着了,又难免有些伤亲戚情分。
宋玥琢磨一回,吩咐了青平几句,青平笑嘻嘻地答应了,脚步轻快地出去,往街上寻大舅爷宋正行去了。
等晚上回来,青平就来给宋玥回话:“都没用小的出招,舅爷自己个儿就谈妥了一桩生意……”
宋玥不由好奇起来,仔细听着青平详细说来,却是宋正行逛街,经过一个药铺子,恰好遇见药铺子进货,堆了几麻袋药材在门口,宋正行就认出了其中一种党参,保安府和兴和县山里都有出产,于是,就询问价格,比他们村里人挖下来卖的价格贵出两倍去。
而且,宋正行看那药铺子进的货色年份小,个头不大,质地也不够油润,品质差了许多。若是拿他们山里出产的党参过来,价钱还得更高一些。
恰好,这一次回去,宋正行带了一袋子回来,当做土特产的。
宋正行回将军府要了几根又折返回去,却没直接去那家药铺,而是进了几家大药铺询问,比较之后,确定了一家出价最高的铺子,寻人家掌柜的商量了一番,那掌柜见宋正行拿来的党参质量确实出色,又做主把收购价格给他提了两成,但说好了要保质保量,宋正行自然一口应下。
听到这么一桩买卖,宋玥倒是很满意。
山区的百姓靠山吃山,一般都由狩猎、收集山珍、采药的习惯,是以,冬季虽然不是采药的季节,但村民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存货,宋正行可以赶着腊月前收一茬,运回平京城赚个差价,过完年一开春,万物萌发时,又会迎来根类药材的一个采摘季,届时,又能收购一茬药材。
按照青平打听到的差价,这两茬药材卖下来,宋正行能挣个而三百两银子。虽然不算太多,但一家人的吃穿嚼裹足够了。
关键是,只秋冬初春两季买卖,还不耽误春夏秋三季的农忙,挺合适的。
当天晚上,宋玥找了个机会和宋正行单独聊了几句,宋正行也没打算隐瞒,把自己联络的收购药材的生意给宋玥说了,宋玥很自然地借了本钱给他。宋正行刚开始做,心里没数,也不敢多借,只要一百两银子。还是宋玥说本钱宁愿多一点儿,用不着拿回来给她就是嘛,宋正行这才要了二百两。
既然有了生意,宋正行就待不住了,第二天一大早又起身回去了。
这一趟,没用青平跟着,宋玥就打发了上一次的两个小厮,让宋正行带上,护卫是一,还能有个跑腿传话的。
宋正行连着跑了几趟,倒也不是之前窝在小村子里的时候,也长了些见识,知道妹妹的好意,也就没有推辞,辞别了妻儿妹妹,带着两个小厮,也没赶马车,骑着马顶着寒风出发了。
宋正行这一趟离开,冯氏仍旧忧心,却比上一次好了许多,大概,什么事都有个不习惯到适应过程吧。
听周老太太拉着冯氏说起了前尘往事,宋玥就起身出去,着手点人,安排第二天的出游。
夜里,竟然下了一场小雪,薄薄的白雪覆盖在屋顶树梢,路面上已经清了出来,两侧墙根、花草之上,却仍旧覆着一层白,相对于大雪的丰腴,这样的小雪有点儿清淡,却如疏风朗月,别有一番韵致。
宋玥和冯氏送了秋喜安哥一群大孩子出门,这才不紧不慢地给卉娘、宁哥儿和巧巧收拾了,同乘一辆车出了府门,一路向南,往玄妙观过去。
因不是初一十五,尽管是休沐日,玄妙观里的香客也不多,宋玥又与观中提前打过招呼,一行人到的时候,后边的精舍中,已经生了火烘得暖洋洋了。
两人上过香,捐了一笔香火钱,几个小的已经先到了精舍,正透过琉璃窗户看着外边红红的耐冬茶花。
宋玥谢过知客道人,那道人行一礼退下去,屋子里只剩了自家人后,宋玥招呼着冯氏,脱了外边的斗篷,去了脚上棉鞋上榻。青杏青玉立刻捧了两床小锦被上来,给两人盖了腿脚,两人倚着大迎枕,捧着茶,一边看窗外的茶花,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衬着旁边孩子们唧唧咯咯的说笑声,格外放松舒适。
说了一会儿话,请了观里的道人过来讲了两卷经,三个孩子也难得的安安静静地坐在大人身边,听完两卷经。
宋玥对这些虚妄唯心的东西并不执着,冯氏却明显很虔诚,不懂的地方,还问了讲经道人好几个问题。
宋玥由着她听由着她问,听完讲经,恰好也到了午饭时分,讲经道人退出去,知客道人带人送了素菜素斋上来,一行人吃过,又略坐了坐,就从玄妙观里出来,也不再往旁处去,径直回家。
她们回到家,才知道宋正行也没闲着,也出去了。
冯氏多少有些不放心,又问了门房几句,门房只说有两个小子跟着,不知舅爷去了何处。倒是宋玥听得清楚,跟着的那两个小子都是青平教出来的,功夫虽比不得青平,但寻常人近不得身。而且,这两个都跟着宋正行回家的,一路回来也熟悉了。
于是,宋玥就好言宽慰了冯氏几句,让她带着卉娘、谨哥儿回去歇息了。
打发了冯氏,宋玥这才叫了青平过来询问,得知宋正行虽然收了宋玥给买的田地,却总觉得心里过不去,这不,在家里闲不住,就想着出去逛逛,看看有没有挣钱的活计去了。
宋玥听得有些哭笑不得,却也在心里对这对大哥大嫂又高看了一眼。
相比起许多总想着跟富亲打秋风占便宜没够的人来说,这一对兄嫂就太过淳朴厚道了,不愿意平白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处,哪怕是血亲兄妹也会觉得过不去。
这是难得的优点,过于执着了,又难免有些伤亲戚情分。
宋玥琢磨一回,吩咐了青平几句,青平笑嘻嘻地答应了,脚步轻快地出去,往街上寻大舅爷宋正行去了。
等晚上回来,青平就来给宋玥回话:“都没用小的出招,舅爷自己个儿就谈妥了一桩生意……”
宋玥不由好奇起来,仔细听着青平详细说来,却是宋正行逛街,经过一个药铺子,恰好遇见药铺子进货,堆了几麻袋药材在门口,宋正行就认出了其中一种党参,保安府和兴和县山里都有出产,于是,就询问价格,比他们村里人挖下来卖的价格贵出两倍去。
而且,宋正行看那药铺子进的货色年份小,个头不大,质地也不够油润,品质差了许多。若是拿他们山里出产的党参过来,价钱还得更高一些。
恰好,这一次回去,宋正行带了一袋子回来,当做土特产的。
宋正行回将军府要了几根又折返回去,却没直接去那家药铺,而是进了几家大药铺询问,比较之后,确定了一家出价最高的铺子,寻人家掌柜的商量了一番,那掌柜见宋正行拿来的党参质量确实出色,又做主把收购价格给他提了两成,但说好了要保质保量,宋正行自然一口应下。
听到这么一桩买卖,宋玥倒是很满意。
山区的百姓靠山吃山,一般都由狩猎、收集山珍、采药的习惯,是以,冬季虽然不是采药的季节,但村民们多多少少会有些存货,宋正行可以赶着腊月前收一茬,运回平京城赚个差价,过完年一开春,万物萌发时,又会迎来根类药材的一个采摘季,届时,又能收购一茬药材。
按照青平打听到的差价,这两茬药材卖下来,宋正行能挣个而三百两银子。虽然不算太多,但一家人的吃穿嚼裹足够了。
关键是,只秋冬初春两季买卖,还不耽误春夏秋三季的农忙,挺合适的。
当天晚上,宋玥找了个机会和宋正行单独聊了几句,宋正行也没打算隐瞒,把自己联络的收购药材的生意给宋玥说了,宋玥很自然地借了本钱给他。宋正行刚开始做,心里没数,也不敢多借,只要一百两银子。还是宋玥说本钱宁愿多一点儿,用不着拿回来给她就是嘛,宋正行这才要了二百两。
既然有了生意,宋正行就待不住了,第二天一大早又起身回去了。
这一趟,没用青平跟着,宋玥就打发了上一次的两个小厮,让宋正行带上,护卫是一,还能有个跑腿传话的。
宋正行连着跑了几趟,倒也不是之前窝在小村子里的时候,也长了些见识,知道妹妹的好意,也就没有推辞,辞别了妻儿妹妹,带着两个小厮,也没赶马车,骑着马顶着寒风出发了。
宋正行这一趟离开,冯氏仍旧忧心,却比上一次好了许多,大概,什么事都有个不习惯到适应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