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李密决心定江南
钟离郡位于淮水以南,江都郡西北、庐江东北,其西部是淮南郡,对岸则是淮水以北的汝阴郡、谯郡、彭城郡、下邳郡,原本是杜伏威的地盘,但自从被萧铣这个猪队友狠狠地吭了一把之后,如今和丹阳郡一样,落入了李密之手。
对于地盘跨越淮水南北的魏国而言,钟离郡战略地位之重,比江都还要高出数筹,李密让单雄信领一支军队囤军于江都全椒县,防御历阳郡的杜伏威,自己亲自率领主力之师坐镇于钟离郡,与单雄信互成犄角之势,如果杜伏威攻打清流,主力之师则可杀入庐江慎县,占领襄安之后,从背后攻打杜伏威,反之,单雄信亦可从全椒县攻历阳和庐江。
囤军于钟离郡,还能威胁西边的淮南郡,也可以度过淮水,及时支援淮阳王伯当、彭城徐世绩。实在事不可为,也可率兵北上,把二将军统率的队完整的接到淮水以南,然后,借助淮水与隋军对峙,等到这道防线稍微稳定,既可挥军西进,占领淮南、庐江、弋阳,合力歼灭杜伏威,然后着重经营南方。
不过李密也知道,这只是自己乐观的想法,杜伏威这头江淮猛虎本身就极难对付,投降大隋以后,他得到了大隋很多精良的武器,更因为大隋成了他的主人,再也不用担心后方出现内乱;更何况,如今的淮南郡守是尧君素,这家伙在名将辈出的大隋王朝并不出名,但他凭借一个县城和几千兵马,就把李渊数十万大军堵在河东郡有半个多月之久,善守之能异常出名,这种狠角度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但是尧君素的到来,却又让李密稍微松了一口气,只因杨侗让善守之将南下,多少透露出杨侗一定的战略方向,要是杨侗把秦琼、罗士信、尉迟恭、薛万彻、薛万均这种崇尚进攻的大将放到淮南,那他真要寝食难安了。
此时,李密在数百名甲士的护卫下,站在县城城头向北方涛涛东流的淮水眺望,眼里充满浓重的忧色。
虽说探子送来情报,称是杨侗到了南阳郡,各路大军动作频频,极有可能攻打李渊,但他却也不敢有丝毫侥幸大意之心,只因徐世绩和王伯当来报,他们所面对的隋军也同时在行动,这说明隋军极有可能全面开战,因为杨侗手握百万雄师,完全有实力和能力。
他现在在等身在南阳的杨侗出手,如果隋军真的全面攻打唐朝,他便接受杨侗的条件,把将淮北七个郡全部送给杨侗,以换取一年的休战时间,只要军队还在,那他就可以打破江南士族庄园的篱笆,强征各家奴仆为军,这样一来,或许还能和隋朝划江而治,这是李密的希望所在。
李密其实也曾考虑过三国鼎立,但三国鼎立的前提是李渊来援助自己,而不是他去援助李渊,他现在压根就没有北上中原之志,因为中原是骑兵纵横的天然战场,他去了也占不到一点便宜。
纵观战争史册,骑兵一直就是步兵挥之不去的噩梦,自人类掌握冶铁技术以来,强大的骑兵开始出现在各个战场之上。在空旷平坦的中原地带,骑兵以其强大冲击力、高超机动力成为战场王者。面对两条腿的步兵,骑兵只要战术得体都能取得辉煌胜利,就算失利也可以借助战马的优势迅速全身而退。而步兵一旦战败,则会全军覆没,被紧跟而来的骑兵一一猎杀。所以步兵面对骑兵的时候,一般只能以静制动,以多兵种配合的方阵阻止骑兵冲锋,否则只有被屠戮命运……
这是其一。
其二、李密本身就是从中原退到南方的,如果再回中原,那他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其三、南方的孟海公、林士弘听令不听宣,见势不妙之下,极有可能学着杜伏威,直接投降大隋,将他合围在几个郡之中,而且江南士族不肯接受他,即便是元日登基之时,派送了各种高官,使其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但这毕竟不是心甘情愿,再加上杨侗又打算和天下世家门阀和解,所以这些人也根本靠不住,需要他一一说服感化,所以他根本没精力、没实力出兵中原,从东部地区帮助李渊分担一部分压力。
基于以上三点,李密心知三国鼎立之势已经不可能现实了,继而考虑划江而治,以淮水、或是长江为天险,从而让隋魏对峙上几十年,这样他也有时间经营后方,打造一个崭新的大魏王朝。
这是李密长久的梦想,但是李密知道,能够让他实现梦想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如果隋军以攻打李渊掩饰,实则是攻打自己,那他将会陷入岌岌可危的处境,他毕生之志就会彻底破灭。
“圣上!”这时,房玄藻从远处步履匆匆走来,他素来平静的双眸,透露着浓重的不安和忧虑之色。
李密心头一紧,疾步迎上,劈头就问:“发生了何事?”
“大家通通退下,十丈之内,若有人强行靠近,杀无赦。”房玄藻这命令很突兀,也很逾越。但李密却没生气,能够让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谋主如此失态的,绝对是要命的大事,他沉声道:“遵照先生之令!”
“喏。”
数百名侍卫有序散开。
房玄藻快步走到李密面前,将一封带着干涸血迹的书信呈献上来:“请圣上过目。”
信封已经被撕开,想必是房玄藻过目了一遍,才被里面的内容惊到这种地步,李密也不多问,抽出信笺一看,脸色刷地白了。
这是一份效忠大隋的宣誓书,内容是杨侗亲笔所写:只要江南士族献出六成田地、一半家产、七成奴隶和佃农,则可宽恕江南士族从贼之罪;如果大隋伐魏之时,江南士族各家有立功表现,轻则给他们一郡之守的名额,立大功的世家,则可让最优秀的子弟入朝为侍郎,任十部次官,上面不但签署了杨侗的名字,还盖有玉玺大印。
玉玺印章下面,密密麻麻的签满了名字和印章,足有六十多个人名,这些全部都是江南士族家主之名。
这份阵容强大的名单,在李密心中掀起了一番惊涛骇浪,半天都回不过神来。李密尚且如此,也难怪房玄藻骇然失色了,这六十多家士族,几乎囊括了江南有影响力的所有家族,这些人若是在隋军大举来犯之时,联手在背后搞事,李密根本招架不住。
“这可如何是好?”一时间,李密心乱如麻,手足发凉。
“昔年袁绍占据四洲之地、不可一世,战将如云、谋臣如雨,当他对曹操发动攻击时,连曹操自己也没有信心战胜强大的袁绍。虽然斩颜良诛文丑取得良好的开局,但之后仍然十分惊险和困难。期间不时有人暗自写信通袁。曹操在战后却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他这一手有三点意义:
一是展现了领袖应有的宽宏胸襟和气度
;二是使之前有所动摇的人心知自己有把柄在曹操之手,生怕惹来灭门之祸,不敢再有异志,只能死心塌地为其效命
;三是写信人数众多,如果曹操把背叛信件拆开看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追究、彻查,接下来就是人心慌慌不可终日、君臣互相猜疑,最终就是内哄、内斗、内乱,最后大家一起灰飞烟灭,曹操正是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将这些通敌之信一一焚烧。”在路上,房玄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主张。
“先生让朕效仿曹操,当众把这份名单烧毁?”李密眉头紧锁。
“不!”房玄藻摇了摇头,语气凌厉的说道:“臣的意思是把这些士族全灭了。”
房玄藻杀机腾腾的口吻,哪怕是李密也倒吸了一口冷气,沉声问道:“为何不效仿曹操呢?”
房玄藻说道:“写信给袁绍的人,更多是一种谋求退路的手段,并非真的背叛曹操,而且曹操事先并不知道通敌书信,当他缴获之时,已经打败了袁绍,成为冉冉上升的天下第一诸侯,到了这个地步,那些人已经没反曹的必要了,再追究下去,只会导致新生的政权大乱,得不偿失。”
“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曹操事先知道,就不会有焚烧下属通敌书信之事了?”
“极有可能。”房玄藻苦笑道:“从人心上说,没有人敢在处境不妙之时,还把自己的背后交给敌人,如果真有人这么干了,这就不是宽宏大量,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子。”
“参与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朕狠下毒手,会不会造成江南大动荡?”
“动荡肯定有,但影响不会太多,只因圣上杀的是背主之臣,从律法和道义上说,圣上都没错。从实力上说,江南士族以诗文传家,没几人精通兵法,虽然有一定的家奴,但这些兵和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哪是久经战阵的朝廷雄师的对手?只要及时士族家奴安置稳妥,均分田地,这动荡很快就会平息,大后方安全无忧。”
“一旦将江南士族歼灭,我军急需的钱粮财物唾手可得,没了士族掣肘,圣上征兵就容易多了。另外,圣上为了安抚江南士族,赐予高官重爵,对我军将士却要求严苛,凡是夺了百姓一饭一水的兵卒,都要受到重惩,这让全军上下怨言极多,觉得圣上不要他们了,若是这口恶气不前提泄掉,臣担心隋军来犯之时,我军将士消极懈怠,如果圣上以谋反为由歼灭了令将士们痛恨的江南士族,并拿一部分财物奖励将士们,我军必感圣上之恩,如此上下一心,定能将来犯之敌抵御在国门之外,同时均分田地,又可获得江南百姓之心,诚可谓是一举多得。故而,微臣以为,这份效忠信,乃是天赐良机。”
李密听得怦然心动,急问道:“先生之策,朕也认同。可是朕担心治下大动荡,最后只会便宜杨侗。”
听了李密的话,房玄藻再次说道:“眼下圣上无法决断的,乃是借机拔除后患,还是徐徐图之。微臣以为,这江南弊政好比身上的疾病。现在连根拔起乃是一剂猛药,这一副猛药下去,便可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但‘是药三分毒’,猛药虽可药到病除,但却有一段很长时间的衰弱期,一旦渡过这个衰弱期,这个病人就会重新焕发活力,并且潜力无限。而徐徐图之、缓刑驰禁,则是一味平和的药方,它会一点一点的祛除疾病,但见效慢、时间长,而且以后还有复发的可能。”
“先生选择的自然是猛药了?”李密问道。
“正是!”房玄藻拱手回答道:“猛药一下,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钱粮、内忧、土地、重赏将士获军心、均分田地得民心,便是眼前之利好,方才臣已提到;除此以外,现在下猛药,还有两大可行之处!徐徐图之则有三大弊端!”
“这第一点乃是外部,杨侗既然出现在南阳,那么隋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李渊,即便是同时攻击唐魏,但攻打的重点依然是在李唐,隋军的偏师,我们应该应付得了。而李渊那边,不处是荆襄还是巴蜀,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杨侗需要时间来攻打和稳定这些地方,一旦杨侗主攻李渊,短时间内不会大举来犯。即便徐将军和王将军守不住淮北,他们也能把军队带到淮南,建立一道防线抵御隋军的偏师,因此圣上现在下猛药,整顿内部,不会受到太多的外敌干扰!”
李密点了点头,继续询问道:“那另外一点利好呢?”
“另外就是我们自己的内部问题,如今圣上治军从严,军队对地方秋毫无犯,已经获得地方百姓的好感;圣上这么久也没有动贪官污吏、江南士族、地方豪强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圣上忽然发难,也不会对他们大动干戈。因此他们大多不会收敛,继续为非作歹,作恶证据都来不及隐藏。江南士族集中在江都,只要圣上以隋军来袭为由,封闭城门,那么江都城发生何事,外面的人谁也不知道。与此同时,再派亲信之士下到各郡县,以雷霆之势罢黜恶吏,歼灭江南士族枝叶,由地方百姓推荐任能为县官,如此便能在很短时间内,使江南吏政变得清明。”
“若是圣上徐徐图之,一个个去对付,那些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就会早有准备,将罪证隐藏起来,不会给朝廷对付他们的借口,他们对于律法条令会继续阳奉阴违,甚至隋军来犯之际,有些人依旧图谋不轨。而寒门贤才,见圣上执掌江南这么久,却依然任用贪官污吏,没有展现明主魄力,他们便会彻底失望;圣上入主江南这么久,如果迟迟不能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圣上会失去慢慢接受我军的百姓拥戴。”
“到时若是爆发战事,我大魏王朝内外交困,情况对我朝更加不利。这即是徐徐图之的三大弊端。”
“杨侗在这衰弱之期来攻,我们该如何是好?只怕到时候依然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啊。”李密忧心忡忡的说道。
房玄藻淡淡一笑:“杨侗抓紧时间南征,我们也在忙于整治后方。现在这种局面,就是两朝上下在比拼,我朝如果能够先稳定,丢失的顶多是北方七郡,而这七郡,本来就在圣上放弃的计划当中,丢失了也不可惜,但得到的却是一个上下同心的铁打王朝;如果隋朝先行一步,那我朝只会沦为历史尘埃,其二、现在的大魏不也是内外交困吗?要是我们整顿内部成功,还有划江而治的机会,如果明知有疾而不治,我们真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先生所言极是!”说到这里,李密已经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了,他将这份宣誓名单交给了房玄藻,恶狠狠的说道:“朕专注兵事、急于训练强兵,根本没有精力管理内政。先生深知朕意,这些人、这些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事已至此,此信到底从何而来,已经不重要了。
“这是朕的令牌,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先生大可放心调动。朕只要一个干净的江南即可。”李密拿出一面金令,上刻‘如朕亲临’四个大字,郑重的交给了房玄藻。
“微臣遵命。”房玄藻恭恭敬敬的接下了金令。
对于地盘跨越淮水南北的魏国而言,钟离郡战略地位之重,比江都还要高出数筹,李密让单雄信领一支军队囤军于江都全椒县,防御历阳郡的杜伏威,自己亲自率领主力之师坐镇于钟离郡,与单雄信互成犄角之势,如果杜伏威攻打清流,主力之师则可杀入庐江慎县,占领襄安之后,从背后攻打杜伏威,反之,单雄信亦可从全椒县攻历阳和庐江。
囤军于钟离郡,还能威胁西边的淮南郡,也可以度过淮水,及时支援淮阳王伯当、彭城徐世绩。实在事不可为,也可率兵北上,把二将军统率的队完整的接到淮水以南,然后,借助淮水与隋军对峙,等到这道防线稍微稳定,既可挥军西进,占领淮南、庐江、弋阳,合力歼灭杜伏威,然后着重经营南方。
不过李密也知道,这只是自己乐观的想法,杜伏威这头江淮猛虎本身就极难对付,投降大隋以后,他得到了大隋很多精良的武器,更因为大隋成了他的主人,再也不用担心后方出现内乱;更何况,如今的淮南郡守是尧君素,这家伙在名将辈出的大隋王朝并不出名,但他凭借一个县城和几千兵马,就把李渊数十万大军堵在河东郡有半个多月之久,善守之能异常出名,这种狠角度又岂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但是尧君素的到来,却又让李密稍微松了一口气,只因杨侗让善守之将南下,多少透露出杨侗一定的战略方向,要是杨侗把秦琼、罗士信、尉迟恭、薛万彻、薛万均这种崇尚进攻的大将放到淮南,那他真要寝食难安了。
此时,李密在数百名甲士的护卫下,站在县城城头向北方涛涛东流的淮水眺望,眼里充满浓重的忧色。
虽说探子送来情报,称是杨侗到了南阳郡,各路大军动作频频,极有可能攻打李渊,但他却也不敢有丝毫侥幸大意之心,只因徐世绩和王伯当来报,他们所面对的隋军也同时在行动,这说明隋军极有可能全面开战,因为杨侗手握百万雄师,完全有实力和能力。
他现在在等身在南阳的杨侗出手,如果隋军真的全面攻打唐朝,他便接受杨侗的条件,把将淮北七个郡全部送给杨侗,以换取一年的休战时间,只要军队还在,那他就可以打破江南士族庄园的篱笆,强征各家奴仆为军,这样一来,或许还能和隋朝划江而治,这是李密的希望所在。
李密其实也曾考虑过三国鼎立,但三国鼎立的前提是李渊来援助自己,而不是他去援助李渊,他现在压根就没有北上中原之志,因为中原是骑兵纵横的天然战场,他去了也占不到一点便宜。
纵观战争史册,骑兵一直就是步兵挥之不去的噩梦,自人类掌握冶铁技术以来,强大的骑兵开始出现在各个战场之上。在空旷平坦的中原地带,骑兵以其强大冲击力、高超机动力成为战场王者。面对两条腿的步兵,骑兵只要战术得体都能取得辉煌胜利,就算失利也可以借助战马的优势迅速全身而退。而步兵一旦战败,则会全军覆没,被紧跟而来的骑兵一一猎杀。所以步兵面对骑兵的时候,一般只能以静制动,以多兵种配合的方阵阻止骑兵冲锋,否则只有被屠戮命运……
这是其一。
其二、李密本身就是从中原退到南方的,如果再回中原,那他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
其三、南方的孟海公、林士弘听令不听宣,见势不妙之下,极有可能学着杜伏威,直接投降大隋,将他合围在几个郡之中,而且江南士族不肯接受他,即便是元日登基之时,派送了各种高官,使其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但这毕竟不是心甘情愿,再加上杨侗又打算和天下世家门阀和解,所以这些人也根本靠不住,需要他一一说服感化,所以他根本没精力、没实力出兵中原,从东部地区帮助李渊分担一部分压力。
基于以上三点,李密心知三国鼎立之势已经不可能现实了,继而考虑划江而治,以淮水、或是长江为天险,从而让隋魏对峙上几十年,这样他也有时间经营后方,打造一个崭新的大魏王朝。
这是李密长久的梦想,但是李密知道,能够让他实现梦想的时间和机会都不多了,如果隋军以攻打李渊掩饰,实则是攻打自己,那他将会陷入岌岌可危的处境,他毕生之志就会彻底破灭。
“圣上!”这时,房玄藻从远处步履匆匆走来,他素来平静的双眸,透露着浓重的不安和忧虑之色。
李密心头一紧,疾步迎上,劈头就问:“发生了何事?”
“大家通通退下,十丈之内,若有人强行靠近,杀无赦。”房玄藻这命令很突兀,也很逾越。但李密却没生气,能够让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谋主如此失态的,绝对是要命的大事,他沉声道:“遵照先生之令!”
“喏。”
数百名侍卫有序散开。
房玄藻快步走到李密面前,将一封带着干涸血迹的书信呈献上来:“请圣上过目。”
信封已经被撕开,想必是房玄藻过目了一遍,才被里面的内容惊到这种地步,李密也不多问,抽出信笺一看,脸色刷地白了。
这是一份效忠大隋的宣誓书,内容是杨侗亲笔所写:只要江南士族献出六成田地、一半家产、七成奴隶和佃农,则可宽恕江南士族从贼之罪;如果大隋伐魏之时,江南士族各家有立功表现,轻则给他们一郡之守的名额,立大功的世家,则可让最优秀的子弟入朝为侍郎,任十部次官,上面不但签署了杨侗的名字,还盖有玉玺大印。
玉玺印章下面,密密麻麻的签满了名字和印章,足有六十多个人名,这些全部都是江南士族家主之名。
这份阵容强大的名单,在李密心中掀起了一番惊涛骇浪,半天都回不过神来。李密尚且如此,也难怪房玄藻骇然失色了,这六十多家士族,几乎囊括了江南有影响力的所有家族,这些人若是在隋军大举来犯之时,联手在背后搞事,李密根本招架不住。
“这可如何是好?”一时间,李密心乱如麻,手足发凉。
“昔年袁绍占据四洲之地、不可一世,战将如云、谋臣如雨,当他对曹操发动攻击时,连曹操自己也没有信心战胜强大的袁绍。虽然斩颜良诛文丑取得良好的开局,但之后仍然十分惊险和困难。期间不时有人暗自写信通袁。曹操在战后却把这些书信全部烧毁。他这一手有三点意义:
一是展现了领袖应有的宽宏胸襟和气度
;二是使之前有所动摇的人心知自己有把柄在曹操之手,生怕惹来灭门之祸,不敢再有异志,只能死心塌地为其效命
;三是写信人数众多,如果曹操把背叛信件拆开看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追究、彻查,接下来就是人心慌慌不可终日、君臣互相猜疑,最终就是内哄、内斗、内乱,最后大家一起灰飞烟灭,曹操正是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将这些通敌之信一一焚烧。”在路上,房玄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主张。
“先生让朕效仿曹操,当众把这份名单烧毁?”李密眉头紧锁。
“不!”房玄藻摇了摇头,语气凌厉的说道:“臣的意思是把这些士族全灭了。”
房玄藻杀机腾腾的口吻,哪怕是李密也倒吸了一口冷气,沉声问道:“为何不效仿曹操呢?”
房玄藻说道:“写信给袁绍的人,更多是一种谋求退路的手段,并非真的背叛曹操,而且曹操事先并不知道通敌书信,当他缴获之时,已经打败了袁绍,成为冉冉上升的天下第一诸侯,到了这个地步,那些人已经没反曹的必要了,再追究下去,只会导致新生的政权大乱,得不偿失。”
“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曹操事先知道,就不会有焚烧下属通敌书信之事了?”
“极有可能。”房玄藻苦笑道:“从人心上说,没有人敢在处境不妙之时,还把自己的背后交给敌人,如果真有人这么干了,这就不是宽宏大量,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子。”
“参与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朕狠下毒手,会不会造成江南大动荡?”
“动荡肯定有,但影响不会太多,只因圣上杀的是背主之臣,从律法和道义上说,圣上都没错。从实力上说,江南士族以诗文传家,没几人精通兵法,虽然有一定的家奴,但这些兵和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哪是久经战阵的朝廷雄师的对手?只要及时士族家奴安置稳妥,均分田地,这动荡很快就会平息,大后方安全无忧。”
“一旦将江南士族歼灭,我军急需的钱粮财物唾手可得,没了士族掣肘,圣上征兵就容易多了。另外,圣上为了安抚江南士族,赐予高官重爵,对我军将士却要求严苛,凡是夺了百姓一饭一水的兵卒,都要受到重惩,这让全军上下怨言极多,觉得圣上不要他们了,若是这口恶气不前提泄掉,臣担心隋军来犯之时,我军将士消极懈怠,如果圣上以谋反为由歼灭了令将士们痛恨的江南士族,并拿一部分财物奖励将士们,我军必感圣上之恩,如此上下一心,定能将来犯之敌抵御在国门之外,同时均分田地,又可获得江南百姓之心,诚可谓是一举多得。故而,微臣以为,这份效忠信,乃是天赐良机。”
李密听得怦然心动,急问道:“先生之策,朕也认同。可是朕担心治下大动荡,最后只会便宜杨侗。”
听了李密的话,房玄藻再次说道:“眼下圣上无法决断的,乃是借机拔除后患,还是徐徐图之。微臣以为,这江南弊政好比身上的疾病。现在连根拔起乃是一剂猛药,这一副猛药下去,便可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但‘是药三分毒’,猛药虽可药到病除,但却有一段很长时间的衰弱期,一旦渡过这个衰弱期,这个病人就会重新焕发活力,并且潜力无限。而徐徐图之、缓刑驰禁,则是一味平和的药方,它会一点一点的祛除疾病,但见效慢、时间长,而且以后还有复发的可能。”
“先生选择的自然是猛药了?”李密问道。
“正是!”房玄藻拱手回答道:“猛药一下,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钱粮、内忧、土地、重赏将士获军心、均分田地得民心,便是眼前之利好,方才臣已提到;除此以外,现在下猛药,还有两大可行之处!徐徐图之则有三大弊端!”
“这第一点乃是外部,杨侗既然出现在南阳,那么隋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李渊,即便是同时攻击唐魏,但攻打的重点依然是在李唐,隋军的偏师,我们应该应付得了。而李渊那边,不处是荆襄还是巴蜀,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杨侗需要时间来攻打和稳定这些地方,一旦杨侗主攻李渊,短时间内不会大举来犯。即便徐将军和王将军守不住淮北,他们也能把军队带到淮南,建立一道防线抵御隋军的偏师,因此圣上现在下猛药,整顿内部,不会受到太多的外敌干扰!”
李密点了点头,继续询问道:“那另外一点利好呢?”
“另外就是我们自己的内部问题,如今圣上治军从严,军队对地方秋毫无犯,已经获得地方百姓的好感;圣上这么久也没有动贪官污吏、江南士族、地方豪强的利益,他们肯定不会想到圣上忽然发难,也不会对他们大动干戈。因此他们大多不会收敛,继续为非作歹,作恶证据都来不及隐藏。江南士族集中在江都,只要圣上以隋军来袭为由,封闭城门,那么江都城发生何事,外面的人谁也不知道。与此同时,再派亲信之士下到各郡县,以雷霆之势罢黜恶吏,歼灭江南士族枝叶,由地方百姓推荐任能为县官,如此便能在很短时间内,使江南吏政变得清明。”
“若是圣上徐徐图之,一个个去对付,那些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就会早有准备,将罪证隐藏起来,不会给朝廷对付他们的借口,他们对于律法条令会继续阳奉阴违,甚至隋军来犯之际,有些人依旧图谋不轨。而寒门贤才,见圣上执掌江南这么久,却依然任用贪官污吏,没有展现明主魄力,他们便会彻底失望;圣上入主江南这么久,如果迟迟不能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圣上会失去慢慢接受我军的百姓拥戴。”
“到时若是爆发战事,我大魏王朝内外交困,情况对我朝更加不利。这即是徐徐图之的三大弊端。”
“杨侗在这衰弱之期来攻,我们该如何是好?只怕到时候依然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啊。”李密忧心忡忡的说道。
房玄藻淡淡一笑:“杨侗抓紧时间南征,我们也在忙于整治后方。现在这种局面,就是两朝上下在比拼,我朝如果能够先稳定,丢失的顶多是北方七郡,而这七郡,本来就在圣上放弃的计划当中,丢失了也不可惜,但得到的却是一个上下同心的铁打王朝;如果隋朝先行一步,那我朝只会沦为历史尘埃,其二、现在的大魏不也是内外交困吗?要是我们整顿内部成功,还有划江而治的机会,如果明知有疾而不治,我们真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先生所言极是!”说到这里,李密已经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了,他将这份宣誓名单交给了房玄藻,恶狠狠的说道:“朕专注兵事、急于训练强兵,根本没有精力管理内政。先生深知朕意,这些人、这些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事已至此,此信到底从何而来,已经不重要了。
“这是朕的令牌,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先生大可放心调动。朕只要一个干净的江南即可。”李密拿出一面金令,上刻‘如朕亲临’四个大字,郑重的交给了房玄藻。
“微臣遵命。”房玄藻恭恭敬敬的接下了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