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千古罪人为李渊
“夫君。”待到所有人离开,阴明月羞红着脸为杨侗添上一盏茶汤,她和杨侗的婚事已经传到军中,大家都抱以由衷祝福,只不过她毕竟尚未正式入门,所以称杨侗为‘夫君’的时候,多少还显得有些羞涩。此时看向杨侗一双明眸,却蕴含着一丝丝担忧之色,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又显得有些犹豫。
对于自己的女人,杨侗向来是抱有极大的包容心,笑着说道:“你我夫妻一体,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阴明月坐在杨侗下首,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众所周知,李渊在晋阳造反之前,曾勾结东突厥,以向始毕可汗称臣为代价,换取东突厥的支持,还无耻的许下诺言,说是‘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最终利用始毕可汗的军队将夫君之军拖在马邑,从而成功的占据并州和关中。唐军进入关中之后,就受到薛举进攻,伪唐屡战屡败,最后却以十三万军队一举击败薛举三十多万大军。这是伪唐得以立足关中的关键一战,也是他们盛赞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都知道西秦军队是和突厥连兵而进的,李渊听从李世民建议,答应把武威、五原、榆林等水草丰美之地割让给突厥,使突厥转而支持伪唐,与李世民连兵,共破薛举大军。”
她默默的注视着杨侗,又说道:“我们在荆襄的人发来鹰信,说是吐蕃在我大隋碰壁之后,曾与李渊有所勾连,伪唐如今势穷,若是我们这般穷追猛打,我担心李渊会引吐蕃军入境,参与隋唐内战。”
杨侗为之凛然,默默的点了点头,心中十分认同阴明月的担忧,反问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阴明月说道:“李渊这种人的眼中只有一家之利,毫无民族大义之念,只要能够当皇帝,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我们真要把他逼急了,一定会引吐蕃入境作战。吐蕃距离青海不远,要是真的出兵了,那地广人稀的西海、河源二郡必将首当其冲,要是不能将外敌御于国门之外,战火很快就会燃烧到河煌地区,斩断雍凉之间的联系,令丝绸之路彻底中断。所以我建议夫君把吐蕃纳入隋唐大战当中来考虑,并事先作好军事部署,免得被吐蕃打个猝不及防。”
杨侗沉思了片刻,缓缓的说道:“天下乱了这么久,早已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我们必须尽快一统天下,让天下太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刀子对向。所以伪唐必须要打,绝对不能因为吐蕃这个突然出现的变数而畏手畏脚。而且我们已经集结了近百万大军,就算我想停战也不可能停得下来,因为停战的话,这庞大的军队数量将会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内战早一天结束,朝廷承担的压力也少掉许多。要是现在就把临时募集的军队解散,主战军团的压力就大了,一旦出现极为惨重的损失,大隋军队即便歼灭了伪唐,也将陷入一段很长的疲弱期。到时候,我们如何威震四塞?又如何通过对外作战达到以战养军、以战养民的目的?”
说到最后,杨侗眼中却是渐渐孕育着无穷杀机,阴明月的提醒,让他想到一件影响深远的恶劣之事——李渊为了夺取天下,以出卖土地为代价换取东突厥出兵消灭对手,而到了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的后代唐肃宗用这种办法向回纥人借兵。唐肃宗和回纥人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后来回纥人攻下大兴,把大兴洗劫一空,留了个空城给唐朝。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曾说到:“唐起兵而用突厥,故其后世师之,用回纥以诛安、史,用沙陀以破黄巢,而石敬瑭资契丹以篡夺,割燕、云,输岁币,亟病中国而自绝其胤。”甚至吴三桂也学了这么一招,放清兵入关以对抗李自成。
可以说,李渊是开了极坏先例的人物,让后来的反王无所顾忌的引异族入境,争夺天下,说他是罪在千秋的罪人亦不为过。
虽说如今想这个有点扯远了,但天下正在朝着那个方向不断靠近,中原的战争潜力在乱世之中不断被消耗,虽然随着他的到来,让本该强大的东突厥、西突厥、新罗失去了与大隋为敌和崛起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史上那个和唐朝同盛衰的吐蕃却依然在悄无声息之中壮大,要是杨侗听而任之,坐观他酝酿上十几年,照样会成为大隋的大敌,小看这个西南大国,隋朝一定吃大亏的。
杨侗并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心中也支持民族大融合,因为文明就是在一次次的民族融合中得到进步,只有不同文明碰撞才能迸发出全部的火花,但融合的过程必须以汉文明为主,而不是跟五胡乱华、清兵入关、小鬼子侵略那样,被异族强迫融合。
以眼下看来,大隋王朝和吐蕃之战也是一种必然的大势,既然大势不可违,那干脆就以大隋为主,将一切大势提前引爆好了。
还有吐谷浑、突厥、靺鞨、高句丽、新罗、百济和西域诸国,即便现在还没有实力对他们进行事实上的占领,也应该趁他们没有壮大之际,尽可能削弱其战争潜力。至于倭国,既可灭其族,也可扶持北海道岛之上,与倭奴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虾夷人,让这个土著不断去消耗倭奴,然后再一网打尽。
如是一想,杨侗觉得以前那种热血沸腾之感,又重新在身上燃烧了起来。
“夫君,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针对吐蕃进行部署?”阴明月见杨侗有了决定,连忙问道。
“要,怎么不要?”杨侗说道:“给王伏宝发去鹰信,让他率领第九军进驻河源,与且末郡守薛万述、西海郡守孔德绍、吐谷浑加强联络,一起密切监督吐蕃动向。要是吐蕃真敢把爪子伸过来,不但要斩断它的野心之爪,还要让他尝尝大隋之威,等到天下一统,第一个灭的就是它。另外通知临洮第十军副帅乌苏,让他防范蜀地唐军之余,做好协同王伏宝迎战吐蕃军的准备。”
“喏。”阴明月应了一声,又说道:“据我们得到的情报称,如今的吐谷浑情况很严峻,也很复杂,慕容伏允估计把控不了全局。”
“吐谷浑又出了何事?”杨侗有些意外的问道。
“是这样的。”阴明月轻声道:“吐谷浑除了为主的鲜卑人,还有土生土长的羌人、党项人等族群,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慕容伏允向我大隋称臣以后,为了讨好我大隋王朝,让吐谷浑上下全部学习中原文化,这让其他种族十分反感。而自打我们兵临积鱼城下以后,慕容伏允在吐谷浑的威望和实力已经弱到极致,党项和羌人都蠢蠢欲动,他们已经控制本种族百姓和军队,使吐谷浑演变成鲜卑、党项、羌人三部。由于慕容伏允先后惨败于我大隋两次,导致鲜卑人认为他没有当可汗的才能,对他十分不满;而党项、羌人则因鲜卑势弱,有联手闹独立之征兆。”
杨侗皱眉道:“慕容伏允推广中原文化,对我们以后掌控吐谷浑百利无一害,要是他被人推倒,于我大隋而言,是一大损失,中原文化的推广也会中止。我们必须站起来声援慕容伏允。”
阴明月道:“我觉得这是慕容伏允真实的用意。”
杨侗恍然道:“你是说慕容伏允掌控不了吐谷浑,所以全面倒向大隋,在国内采取了狐假虎威之策?”
“不错,这正是我所想的。”在杨侗身边呆久了,阴明月接触到的人,莫不是当今杰出人物,耳闻目睹之下,个人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见识、眼界、天下格局观不比一般谋士差。
杨侗来回踱了几步,对着门外侍卫下令:“立即将左仆射、杜尚书、岑使君、邴郡守、虞秘书郎请来。”
“喏。”门外侍卫连忙应声而去。
阴明月觉得自己即将成为皇妃,应该有所避讳,有些羞涩的说道:“我在这里不妥,先回避吧。”
“也好。”杨侗犹豫一下,就答应了。不是说他不信任阴明月,而是涉入太深的话,对她没有半点好处。让她回避,实则是一种爱护。
阴明月也明白这道理,更不想杨侗为难,这才主动提出。得到杨侗同意,便行礼退下。
……
约有一刻左右,杨恭仁、杜如晦、岑文本、邴元真、虞世南快步走进大帐,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圣上!”
杨侗笑道:“不必多礼,都坐吧。”
“谢圣上。”五人道谢入座。
“方才明月提醒了一下,说是吐蕃极有可能参与隋唐大战,朕决定派王伏宝进军河源郡。”杨侗将他和阴明月的分析,以及将要进行的部署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阴将军提醒得相当及时,建议也很好。既然发现了,就应该防患于未然。对于圣上的部署,微臣并无异义。”杨恭仁表示赞同。
“克明,你的意思呢?”
“圣上的部署相当周全,臣无异义。”杜如晦连忙答道。
“另外,慕容伏允名望大损,对吐谷浑失去了掌控力,大乱就在眼前。”
见到另外几人没什么说的,杨侗又将吐谷浑的情况介绍了起来,然后说道:“朕觉得慕容伏允现在所推广的中原文化、中原礼仪的政策于我大隋有利。对这事,大家怎么看?”
“理应支持慕容伏允。”杨恭仁先是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接着分析道:“吐谷浑虽是垂死挣扎,但鲜卑、党项和羌人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种族,他们各有各的民族信仰,若是由我大隋去强行推广中原文化,反对之声恐怕更大、更强,就算以武力压制得了一时,也未必能够博得他们真心归附,若是由慕容伏允这个名正言顺的大可汗执行,更容易让吐谷浑人接受,效果也比我们强行而为高出无数倍。要是他们真打起来,大不了再派兵去接手好了,到那时候,我们想怎样就怎样。另一方面,我们目前还需要用吐谷浑来拦信吐蕃北上之路,若是四分五裂,一定被吐蕃吞并干净,一个壮大的吐蕃于我大隋不利。”
见到杜如晦默然点头,岑文本这才拱手道:“圣上,微臣赞同左仆射之议。因为我大隋如今的目标还是歼灭李渊、林士弘、孟海公、冯盎,要是派兵对外作战,会影响到我们统一天下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维护慕容伏允对吐谷浑的统治,让他暂且挡下吐蕃部分兵力。就目前来说,吐谷浑的稳定,对我大隋利大于端。”
杨侗皱眉道:“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维护慕容伏允呢?”
“去年一战,吐谷浑上下被我大隋打怕了,俯首称臣不仅是慕容伏允个人意愿,也是各族共同心声,但我大隋始终没有对他们进行正式册封,名望陷入低谷慕容伏允这才显得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是我们派人册封,那他就是我大隋的正式臣属,想必鲜卑、党项、羌人都不敢反对慕容伏允的统治。”杜如晦建议道。
“杜尚书之法极妙。”邴元真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淮阳距离吐谷浑实在太远了,若是从京师遣使,路上恐怕会耽误很多时间。要是吐谷浑在这段时间发生大乱,可就不好了。”
杨侗和杨恭仁、杜如晦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杨侗笑道:“不用这么麻烦,朕起草圣旨,即可发鹰信给河源郡守孔绍德,让他就近前去册封好了。”
“信鹰虽快,可圣旨那么重,信鹰带得去么?”邴元真倒是已经知晓大隋传信方式。
“写一份言简意赅的册封,再由孔绍德裱得好看一点就是了。”杨侗淡淡的说道
“……”邴元真、岑文本、虞世南听到这话,脸都黑了。
圣旨这种神圣之物,竟然还能这么搞?
这也未免太过随意了吧。
杨侗无所谓的说道:“反正吐谷浑人也不懂什么,盖上传国玉玺印就好了。”
“圣上。”杜如晦建议道:“王将军进驻河源,防范吐蕃,吐谷浑也从中受惠,微臣觉得他们有义务承担一部分军费。”
杨恭仁点头:“我看行。”
“好,就这么办,给孔德绍另发一封信,让他去册封的时候,与慕容伏允谈一谈军费问题。原则上是多多益善。”
“喏。”杨恭仁、杜如晦拱手应是。
“……”杨侗和杨恭仁、杜如晦理所当然的口吻,又令邴元真、岑文本、虞世南一怔再怔,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他们的思路。
——————————
注一: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吾民族武功之盛,莫过于汉唐。然汉高祖困于平城,唐高祖亦尝称臣于突厥,汉世非此篇所论,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以至其事之本末不明显于后世……”
注二:寅恪案,唐高祖之起兵太原,即叛隋自立,别树一不同之旗帜以表示独立,其事本不足怪。但太宗等必欲改白旗以示突厥,则殊有可疑。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裴寂等所奏神人太原慧化尼歌谣诗谶有云: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后。
对于自己的女人,杨侗向来是抱有极大的包容心,笑着说道:“你我夫妻一体,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阴明月坐在杨侗下首,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众所周知,李渊在晋阳造反之前,曾勾结东突厥,以向始毕可汗称臣为代价,换取东突厥的支持,还无耻的许下诺言,说是‘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最终利用始毕可汗的军队将夫君之军拖在马邑,从而成功的占据并州和关中。唐军进入关中之后,就受到薛举进攻,伪唐屡战屡败,最后却以十三万军队一举击败薛举三十多万大军。这是伪唐得以立足关中的关键一战,也是他们盛赞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们都知道西秦军队是和突厥连兵而进的,李渊听从李世民建议,答应把武威、五原、榆林等水草丰美之地割让给突厥,使突厥转而支持伪唐,与李世民连兵,共破薛举大军。”
她默默的注视着杨侗,又说道:“我们在荆襄的人发来鹰信,说是吐蕃在我大隋碰壁之后,曾与李渊有所勾连,伪唐如今势穷,若是我们这般穷追猛打,我担心李渊会引吐蕃军入境,参与隋唐内战。”
杨侗为之凛然,默默的点了点头,心中十分认同阴明月的担忧,反问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阴明月说道:“李渊这种人的眼中只有一家之利,毫无民族大义之念,只要能够当皇帝,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我们真要把他逼急了,一定会引吐蕃入境作战。吐蕃距离青海不远,要是真的出兵了,那地广人稀的西海、河源二郡必将首当其冲,要是不能将外敌御于国门之外,战火很快就会燃烧到河煌地区,斩断雍凉之间的联系,令丝绸之路彻底中断。所以我建议夫君把吐蕃纳入隋唐大战当中来考虑,并事先作好军事部署,免得被吐蕃打个猝不及防。”
杨侗沉思了片刻,缓缓的说道:“天下乱了这么久,早已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我们必须尽快一统天下,让天下太平。只有这样,才能将刀子对向。所以伪唐必须要打,绝对不能因为吐蕃这个突然出现的变数而畏手畏脚。而且我们已经集结了近百万大军,就算我想停战也不可能停得下来,因为停战的话,这庞大的军队数量将会成为朝廷沉重的负担,内战早一天结束,朝廷承担的压力也少掉许多。要是现在就把临时募集的军队解散,主战军团的压力就大了,一旦出现极为惨重的损失,大隋军队即便歼灭了伪唐,也将陷入一段很长的疲弱期。到时候,我们如何威震四塞?又如何通过对外作战达到以战养军、以战养民的目的?”
说到最后,杨侗眼中却是渐渐孕育着无穷杀机,阴明月的提醒,让他想到一件影响深远的恶劣之事——李渊为了夺取天下,以出卖土地为代价换取东突厥出兵消灭对手,而到了安史之乱的时候,他的后代唐肃宗用这种办法向回纥人借兵。唐肃宗和回纥人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后来回纥人攻下大兴,把大兴洗劫一空,留了个空城给唐朝。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曾说到:“唐起兵而用突厥,故其后世师之,用回纥以诛安、史,用沙陀以破黄巢,而石敬瑭资契丹以篡夺,割燕、云,输岁币,亟病中国而自绝其胤。”甚至吴三桂也学了这么一招,放清兵入关以对抗李自成。
可以说,李渊是开了极坏先例的人物,让后来的反王无所顾忌的引异族入境,争夺天下,说他是罪在千秋的罪人亦不为过。
虽说如今想这个有点扯远了,但天下正在朝着那个方向不断靠近,中原的战争潜力在乱世之中不断被消耗,虽然随着他的到来,让本该强大的东突厥、西突厥、新罗失去了与大隋为敌和崛起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史上那个和唐朝同盛衰的吐蕃却依然在悄无声息之中壮大,要是杨侗听而任之,坐观他酝酿上十几年,照样会成为大隋的大敌,小看这个西南大国,隋朝一定吃大亏的。
杨侗并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心中也支持民族大融合,因为文明就是在一次次的民族融合中得到进步,只有不同文明碰撞才能迸发出全部的火花,但融合的过程必须以汉文明为主,而不是跟五胡乱华、清兵入关、小鬼子侵略那样,被异族强迫融合。
以眼下看来,大隋王朝和吐蕃之战也是一种必然的大势,既然大势不可违,那干脆就以大隋为主,将一切大势提前引爆好了。
还有吐谷浑、突厥、靺鞨、高句丽、新罗、百济和西域诸国,即便现在还没有实力对他们进行事实上的占领,也应该趁他们没有壮大之际,尽可能削弱其战争潜力。至于倭国,既可灭其族,也可扶持北海道岛之上,与倭奴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虾夷人,让这个土著不断去消耗倭奴,然后再一网打尽。
如是一想,杨侗觉得以前那种热血沸腾之感,又重新在身上燃烧了起来。
“夫君,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针对吐蕃进行部署?”阴明月见杨侗有了决定,连忙问道。
“要,怎么不要?”杨侗说道:“给王伏宝发去鹰信,让他率领第九军进驻河源,与且末郡守薛万述、西海郡守孔德绍、吐谷浑加强联络,一起密切监督吐蕃动向。要是吐蕃真敢把爪子伸过来,不但要斩断它的野心之爪,还要让他尝尝大隋之威,等到天下一统,第一个灭的就是它。另外通知临洮第十军副帅乌苏,让他防范蜀地唐军之余,做好协同王伏宝迎战吐蕃军的准备。”
“喏。”阴明月应了一声,又说道:“据我们得到的情报称,如今的吐谷浑情况很严峻,也很复杂,慕容伏允估计把控不了全局。”
“吐谷浑又出了何事?”杨侗有些意外的问道。
“是这样的。”阴明月轻声道:“吐谷浑除了为主的鲜卑人,还有土生土长的羌人、党项人等族群,每一个种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和风俗习惯。慕容伏允向我大隋称臣以后,为了讨好我大隋王朝,让吐谷浑上下全部学习中原文化,这让其他种族十分反感。而自打我们兵临积鱼城下以后,慕容伏允在吐谷浑的威望和实力已经弱到极致,党项和羌人都蠢蠢欲动,他们已经控制本种族百姓和军队,使吐谷浑演变成鲜卑、党项、羌人三部。由于慕容伏允先后惨败于我大隋两次,导致鲜卑人认为他没有当可汗的才能,对他十分不满;而党项、羌人则因鲜卑势弱,有联手闹独立之征兆。”
杨侗皱眉道:“慕容伏允推广中原文化,对我们以后掌控吐谷浑百利无一害,要是他被人推倒,于我大隋而言,是一大损失,中原文化的推广也会中止。我们必须站起来声援慕容伏允。”
阴明月道:“我觉得这是慕容伏允真实的用意。”
杨侗恍然道:“你是说慕容伏允掌控不了吐谷浑,所以全面倒向大隋,在国内采取了狐假虎威之策?”
“不错,这正是我所想的。”在杨侗身边呆久了,阴明月接触到的人,莫不是当今杰出人物,耳闻目睹之下,个人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见识、眼界、天下格局观不比一般谋士差。
杨侗来回踱了几步,对着门外侍卫下令:“立即将左仆射、杜尚书、岑使君、邴郡守、虞秘书郎请来。”
“喏。”门外侍卫连忙应声而去。
阴明月觉得自己即将成为皇妃,应该有所避讳,有些羞涩的说道:“我在这里不妥,先回避吧。”
“也好。”杨侗犹豫一下,就答应了。不是说他不信任阴明月,而是涉入太深的话,对她没有半点好处。让她回避,实则是一种爱护。
阴明月也明白这道理,更不想杨侗为难,这才主动提出。得到杨侗同意,便行礼退下。
……
约有一刻左右,杨恭仁、杜如晦、岑文本、邴元真、虞世南快步走进大帐,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圣上!”
杨侗笑道:“不必多礼,都坐吧。”
“谢圣上。”五人道谢入座。
“方才明月提醒了一下,说是吐蕃极有可能参与隋唐大战,朕决定派王伏宝进军河源郡。”杨侗将他和阴明月的分析,以及将要进行的部署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觉得如何?”
“阴将军提醒得相当及时,建议也很好。既然发现了,就应该防患于未然。对于圣上的部署,微臣并无异义。”杨恭仁表示赞同。
“克明,你的意思呢?”
“圣上的部署相当周全,臣无异义。”杜如晦连忙答道。
“另外,慕容伏允名望大损,对吐谷浑失去了掌控力,大乱就在眼前。”
见到另外几人没什么说的,杨侗又将吐谷浑的情况介绍了起来,然后说道:“朕觉得慕容伏允现在所推广的中原文化、中原礼仪的政策于我大隋有利。对这事,大家怎么看?”
“理应支持慕容伏允。”杨恭仁先是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接着分析道:“吐谷浑虽是垂死挣扎,但鲜卑、党项和羌人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种族,他们各有各的民族信仰,若是由我大隋去强行推广中原文化,反对之声恐怕更大、更强,就算以武力压制得了一时,也未必能够博得他们真心归附,若是由慕容伏允这个名正言顺的大可汗执行,更容易让吐谷浑人接受,效果也比我们强行而为高出无数倍。要是他们真打起来,大不了再派兵去接手好了,到那时候,我们想怎样就怎样。另一方面,我们目前还需要用吐谷浑来拦信吐蕃北上之路,若是四分五裂,一定被吐蕃吞并干净,一个壮大的吐蕃于我大隋不利。”
见到杜如晦默然点头,岑文本这才拱手道:“圣上,微臣赞同左仆射之议。因为我大隋如今的目标还是歼灭李渊、林士弘、孟海公、冯盎,要是派兵对外作战,会影响到我们统一天下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维护慕容伏允对吐谷浑的统治,让他暂且挡下吐蕃部分兵力。就目前来说,吐谷浑的稳定,对我大隋利大于端。”
杨侗皱眉道:“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维护慕容伏允呢?”
“去年一战,吐谷浑上下被我大隋打怕了,俯首称臣不仅是慕容伏允个人意愿,也是各族共同心声,但我大隋始终没有对他们进行正式册封,名望陷入低谷慕容伏允这才显得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是我们派人册封,那他就是我大隋的正式臣属,想必鲜卑、党项、羌人都不敢反对慕容伏允的统治。”杜如晦建议道。
“杜尚书之法极妙。”邴元真有些为难的说道:“可是淮阳距离吐谷浑实在太远了,若是从京师遣使,路上恐怕会耽误很多时间。要是吐谷浑在这段时间发生大乱,可就不好了。”
杨侗和杨恭仁、杜如晦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杨侗笑道:“不用这么麻烦,朕起草圣旨,即可发鹰信给河源郡守孔绍德,让他就近前去册封好了。”
“信鹰虽快,可圣旨那么重,信鹰带得去么?”邴元真倒是已经知晓大隋传信方式。
“写一份言简意赅的册封,再由孔绍德裱得好看一点就是了。”杨侗淡淡的说道
“……”邴元真、岑文本、虞世南听到这话,脸都黑了。
圣旨这种神圣之物,竟然还能这么搞?
这也未免太过随意了吧。
杨侗无所谓的说道:“反正吐谷浑人也不懂什么,盖上传国玉玺印就好了。”
“圣上。”杜如晦建议道:“王将军进驻河源,防范吐蕃,吐谷浑也从中受惠,微臣觉得他们有义务承担一部分军费。”
杨恭仁点头:“我看行。”
“好,就这么办,给孔德绍另发一封信,让他去册封的时候,与慕容伏允谈一谈军费问题。原则上是多多益善。”
“喏。”杨恭仁、杜如晦拱手应是。
“……”杨侗和杨恭仁、杜如晦理所当然的口吻,又令邴元真、岑文本、虞世南一怔再怔,感觉自己有些跟不上他们的思路。
——————————
注一: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吾民族武功之盛,莫过于汉唐。然汉高祖困于平城,唐高祖亦尝称臣于突厥,汉世非此篇所论,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以至其事之本末不明显于后世……”
注二:寅恪案,唐高祖之起兵太原,即叛隋自立,别树一不同之旗帜以表示独立,其事本不足怪。但太宗等必欲改白旗以示突厥,则殊有可疑。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裴寂等所奏神人太原慧化尼歌谣诗谶有云: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