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出兵
离开洛阳的李建成,急于返回襄阳,西进弘农,从卢氏乘船沿淅水南至淅阳均阳,经汉水,直达阴城。为了避开谷城县的北镇军,改走陆路,由一支骑兵护卫着回襄阳城。
马车在大街上疾行,李建成默默的望着大街两边,行人步履匆匆,酒馆冷冷清清,与行人密集洛阳截然相反,以往成群结队的流民乞丐一个都看不见了。
李建成知道不是流民乞丐饿死,更不是变成富裕人家,而是都跑去了淅阳、南阳等郡,这些流民乞丐大多是被父皇从南阳强行迁移而来的百姓,但到了襄阳以后,却没有得到妥善安置,这才沦为流民和乞丐,如今隋军放开关卡,关让细作在襄阳城内宣扬分田政策,谁还愿意在襄阳街头讨饭?
想到这儿,李建成不由叹息一声,尽管他们也采取了减税授田政策,鼓励百姓益州迁徙,但效果一点都不理想,原因是他们不能像杨侗那样,施行义务教育,更不能对新迁百姓减免两年赋税,因为减税不但会影响朝廷微薄的收入,还会起发益州本地百姓不满。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百姓们都不太相信李唐王朝,所以他们宁可远去隋朝各郡受田,也不愿接受李唐王朝的田地。
这是天下百姓的共识,百姓认为隋朝迟早会打过来、迟早会战胜李唐、迟早会统一天下,隋朝的承诺远比危在旦夕的李唐王朝可靠,正是这种共识,使李唐在和隋朝的人口争夺战中一败涂地。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下百姓对李唐王朝的不信任感,其实早在关中之战结束以后就开始产生了。只因都城历来就是一个政权脸面和威严,但是李唐王朝却把帝都丢失,以一种狼狈姿势南逃襄阳,李唐朝廷的威严和脊梁顿时轰然坍塌。再加上去年东征惨败,百姓就更不相信李唐王朝能够战胜威名赫赫的隋朝。
“殿下,太极宫到了。”
马车缓缓停下,外面传来了陈叔达的声音。
“走神了,实在抱歉。”李建成连忙下车,歉然道。
“没有。”陈叔达缓缓摇头,即使李建成没有说什么,但他也大致猜到李建成在想什么,自己不也是被两朝之差距惊到了?
以前只是单纯的觉得军事不如人,其他地方不差隋朝多少,甚至还有胜出,直到去了洛阳走一遭,才发现杨侗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故步自封、思想守旧的李唐王朝的面前,最具代表性的百家争鸣,或许对独尊数百年的儒家来说不是好事,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百家争鸣确实有刺激时代进步的作用。
两人都没有说话,沉默一路的走向了御书房。
李渊听说两人回来,紧急接见。
“儿臣参见父皇。”
“微臣参见圣上。”
“免礼。”
李渊示意二人入座,虽然他已经急得要死,但帝王气度强行将他这份焦急生生压下。
“儿臣与陈相国不负父皇重托,已经和隋朝达成了休战协定。”
‘呼’
李渊吐了一口浊气,故作平淡的说道:“杨侗有何要求?”
“只要我朝灭了关陇贵族,休战协议便会生效。”李建成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吐蕃之事没写在明面上,他决定单独相处时,再与父皇说。
听完李建成的表述,李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对杨侗的‘天下之毒,毒不过门阀,门阀之毒,毒不过关陇贵族’之说,深表赞同。如今关陇贵族都已经起兵反唐了,当然不存在什么‘网开一面’。
李渊关心的还是休战,从李建成的表述中,他察觉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便问道:“也就是说,我朝不灭关陇贵族,两朝便处于敌对之势?这期间,可以发生任何事对吗?”
“正是如此。”李建成说道。
沉默半晌,李渊凝重点头,向外面宦官下令道:“速速召集晋王、齐王、刘相国、裴相国、萧相国入宫议事。”
“喏。”门外宦官应了一声,步履匆匆而来。
诸位相国皆在自己官衙,而李世民这段时间也在襄阳城内,所以一群人很快就到了御书房,当他们听到隋唐休战的消息,神色各异,相较于萧瑀、裴寂,主战的李世民脸色相当难看,不过他也知道休战乃是父皇和所有人共同认可,并且争取到的,是一人之力难以更改的大势,因此心中再不爽,也没有说什么反对之言。
随着李建成将协议一一道来,御书房陷入了短暂的安静,从这其中,李世民发现了两个问题,开口问道:“皇兄,小弟有两个疑问。”
“二弟你说。”李建成微笑道。
“关陇贵族覆灭前,敌对之势依旧,是不是这样?”李世民问出了大家共有的心声。
“正是。”李建成点了点头,苦笑道:“所以我们要快一点;二弟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李世民皱眉道:“如何定位关陇贵族?杨侗的条件之中,有没有包含窦氏、豆卢氏、长孙氏?”
这话一出,众人全都傻眼了。
是啊,窦氏、豆卢氏、长孙氏也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但是他们都交出了私军,以及九成以上的财富,是妥妥的忠臣,要是他们也包含在杨侗必杀之列,难道李唐王朝要将这些人杀光不成?如果不杀,那就意味着杨侗根本不会休战,而且违约的还属于李唐王朝这边。
“这倒没有。”李建成和陈叔达返程之时,也探讨过这个问题,说道:“杨侗的目的是将关陇贵族削弱到无法崛起的地步,而窦氏、豆卢氏、长孙氏交了九成财富,他们已经不会威胁到了皇权,杨侗不会在意这些。”
“既这样,小弟就没问题了。”李世民却不太认同李建成这种说法,杨侗都是关陇贵族了,怎么可能没有窦氏、豆卢氏和长孙氏等等窦氏派系?归根到底,杨侗还是没有休战的意思,只不过是迷惑李唐君臣的障眼法罢了,他觉得一切还得打,于是向李渊拱手道:“父皇,儿臣有个请求。”
“你说。”李渊点头道。
“儿臣想立刻进军,联合各路军队,将北镇军歼灭,只要这支军队全军覆没,关陇贵族便是没牙的老虎,想怎么处置都没问题。还请父皇恩准,”李世民生怕惹来父皇猜忌,不敢说自己是去接应刘弘基等人西撤,只能换一种说法。
“这是非常好、非常及时的建议和主张,朕准了!”李渊沉吟了一下,问道:“皇儿打算几时出兵?”
“父皇,如今形势危急,儿臣打算今晚就出兵,以免夜长梦多。!”
“今晚?”
“是的。”
“可以。”北镇军就在不远之处谷城,是一个变数,李渊也希望早点解决,便答应了下来。
马车在大街上疾行,李建成默默的望着大街两边,行人步履匆匆,酒馆冷冷清清,与行人密集洛阳截然相反,以往成群结队的流民乞丐一个都看不见了。
李建成知道不是流民乞丐饿死,更不是变成富裕人家,而是都跑去了淅阳、南阳等郡,这些流民乞丐大多是被父皇从南阳强行迁移而来的百姓,但到了襄阳以后,却没有得到妥善安置,这才沦为流民和乞丐,如今隋军放开关卡,关让细作在襄阳城内宣扬分田政策,谁还愿意在襄阳街头讨饭?
想到这儿,李建成不由叹息一声,尽管他们也采取了减税授田政策,鼓励百姓益州迁徙,但效果一点都不理想,原因是他们不能像杨侗那样,施行义务教育,更不能对新迁百姓减免两年赋税,因为减税不但会影响朝廷微薄的收入,还会起发益州本地百姓不满。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百姓们都不太相信李唐王朝,所以他们宁可远去隋朝各郡受田,也不愿接受李唐王朝的田地。
这是天下百姓的共识,百姓认为隋朝迟早会打过来、迟早会战胜李唐、迟早会统一天下,隋朝的承诺远比危在旦夕的李唐王朝可靠,正是这种共识,使李唐在和隋朝的人口争夺战中一败涂地。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天下百姓对李唐王朝的不信任感,其实早在关中之战结束以后就开始产生了。只因都城历来就是一个政权脸面和威严,但是李唐王朝却把帝都丢失,以一种狼狈姿势南逃襄阳,李唐朝廷的威严和脊梁顿时轰然坍塌。再加上去年东征惨败,百姓就更不相信李唐王朝能够战胜威名赫赫的隋朝。
“殿下,太极宫到了。”
马车缓缓停下,外面传来了陈叔达的声音。
“走神了,实在抱歉。”李建成连忙下车,歉然道。
“没有。”陈叔达缓缓摇头,即使李建成没有说什么,但他也大致猜到李建成在想什么,自己不也是被两朝之差距惊到了?
以前只是单纯的觉得军事不如人,其他地方不差隋朝多少,甚至还有胜出,直到去了洛阳走一遭,才发现杨侗在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故步自封、思想守旧的李唐王朝的面前,最具代表性的百家争鸣,或许对独尊数百年的儒家来说不是好事,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百家争鸣确实有刺激时代进步的作用。
两人都没有说话,沉默一路的走向了御书房。
李渊听说两人回来,紧急接见。
“儿臣参见父皇。”
“微臣参见圣上。”
“免礼。”
李渊示意二人入座,虽然他已经急得要死,但帝王气度强行将他这份焦急生生压下。
“儿臣与陈相国不负父皇重托,已经和隋朝达成了休战协定。”
‘呼’
李渊吐了一口浊气,故作平淡的说道:“杨侗有何要求?”
“只要我朝灭了关陇贵族,休战协议便会生效。”李建成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吐蕃之事没写在明面上,他决定单独相处时,再与父皇说。
听完李建成的表述,李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对杨侗的‘天下之毒,毒不过门阀,门阀之毒,毒不过关陇贵族’之说,深表赞同。如今关陇贵族都已经起兵反唐了,当然不存在什么‘网开一面’。
李渊关心的还是休战,从李建成的表述中,他察觉到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便问道:“也就是说,我朝不灭关陇贵族,两朝便处于敌对之势?这期间,可以发生任何事对吗?”
“正是如此。”李建成说道。
沉默半晌,李渊凝重点头,向外面宦官下令道:“速速召集晋王、齐王、刘相国、裴相国、萧相国入宫议事。”
“喏。”门外宦官应了一声,步履匆匆而来。
诸位相国皆在自己官衙,而李世民这段时间也在襄阳城内,所以一群人很快就到了御书房,当他们听到隋唐休战的消息,神色各异,相较于萧瑀、裴寂,主战的李世民脸色相当难看,不过他也知道休战乃是父皇和所有人共同认可,并且争取到的,是一人之力难以更改的大势,因此心中再不爽,也没有说什么反对之言。
随着李建成将协议一一道来,御书房陷入了短暂的安静,从这其中,李世民发现了两个问题,开口问道:“皇兄,小弟有两个疑问。”
“二弟你说。”李建成微笑道。
“关陇贵族覆灭前,敌对之势依旧,是不是这样?”李世民问出了大家共有的心声。
“正是。”李建成点了点头,苦笑道:“所以我们要快一点;二弟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李世民皱眉道:“如何定位关陇贵族?杨侗的条件之中,有没有包含窦氏、豆卢氏、长孙氏?”
这话一出,众人全都傻眼了。
是啊,窦氏、豆卢氏、长孙氏也是关陇贵族中的一员,但是他们都交出了私军,以及九成以上的财富,是妥妥的忠臣,要是他们也包含在杨侗必杀之列,难道李唐王朝要将这些人杀光不成?如果不杀,那就意味着杨侗根本不会休战,而且违约的还属于李唐王朝这边。
“这倒没有。”李建成和陈叔达返程之时,也探讨过这个问题,说道:“杨侗的目的是将关陇贵族削弱到无法崛起的地步,而窦氏、豆卢氏、长孙氏交了九成财富,他们已经不会威胁到了皇权,杨侗不会在意这些。”
“既这样,小弟就没问题了。”李世民却不太认同李建成这种说法,杨侗都是关陇贵族了,怎么可能没有窦氏、豆卢氏和长孙氏等等窦氏派系?归根到底,杨侗还是没有休战的意思,只不过是迷惑李唐君臣的障眼法罢了,他觉得一切还得打,于是向李渊拱手道:“父皇,儿臣有个请求。”
“你说。”李渊点头道。
“儿臣想立刻进军,联合各路军队,将北镇军歼灭,只要这支军队全军覆没,关陇贵族便是没牙的老虎,想怎么处置都没问题。还请父皇恩准,”李世民生怕惹来父皇猜忌,不敢说自己是去接应刘弘基等人西撤,只能换一种说法。
“这是非常好、非常及时的建议和主张,朕准了!”李渊沉吟了一下,问道:“皇儿打算几时出兵?”
“父皇,如今形势危急,儿臣打算今晚就出兵,以免夜长梦多。!”
“今晚?”
“是的。”
“可以。”北镇军就在不远之处谷城,是一个变数,李渊也希望早点解决,便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