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诞生[美娱]_483
“没事,这家餐厅对着装的要求并不高。”威廉解释了一句,又举手招侍应送来菜单,才问道:“试镜的情况怎么样?”
因为对电影感兴趣的演员太多,《断背山》的试镜地点被就近安排在环球影城,最近一阵子,李安几乎天天都要往环球影城跑,见过的演员多到连他自己都快数不清了。
谈到试镜,李安本来已显得有几分疲惫的脸上立刻绽放出了光彩,他随便在菜单上划了两样,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到了新话题上:“我今天见到了安妮·海瑟薇,老实说,当她穿着夸张的的裙子、化着浓妆走进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并不好,不过后来听说她正巧在环球的片场拍《公主日记2》,是专门抽出吃午餐的时间来试镜的。她的表演有点夸张,但却带给了我特殊的灵感,我觉得她很适合扮演罗琳。”
“杰克的妻子?”威廉也合上菜单交给侍应,“那恩尼斯的妻子呢?”
“前前后后试镜了有四五十名女演员,还是米歇尔·威廉姆斯的表现最出色。”
“演员的事情你决定就好了。”
威廉和李安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步入尾声的试镜工作,经过了正规的选角流程,又有李安和制片人的一致同意,两个重要女性角色爱尔玛和罗琳基本可以选定由米歇尔·威廉姆斯和安妮·海瑟薇出演。
接着,李安犹豫了一下,还是询问了一下威廉准备什么时候签合同——他这个最早确定的主演却一直没有正式签约,虽然也有威尔洛特参与电影制作、威廉挂名了制片人不用太着急谈演员约的原因,但说实话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踏实。
就比如说今天的试镜,安妮·海瑟薇在试镜结束后就回隔壁剧组继续拍戏了,而她的经纪人则专门赶过来解释了一下她今天的着装问题——《公主日记2》剧组给的午餐时间不长,安妮·海瑟薇来不及卸妆换衣服,只能穿着戏服来试镜——顺便打探了试镜的结果和剧组的下一步计划,还特别慎重的询问了一下威廉签没签约的问题。
听那语气,如果威廉已经签约,安妮·海瑟薇也会尽早签约提前进组,甚至愿意只收取象征性的一点片酬友情出演,但如果威廉还没签约,安妮·海瑟薇的经纪人也要适当的谈一下片酬,不必和商业片比肩吧,总要和一般的艺术电影片酬持平。
李安想知道威廉什么时候能签约,倒不是为了安妮·海瑟薇——好吧,其实她也占了一部分原因,毕竟《断背山》严格上来说仍然是一部独立电影,题材敏感,没有赚钱的打算,花费自然也是越少越好。李安不是詹姆斯·卡梅隆那种给他一个亿能花出去两个亿的导演,他很会省钱也习惯了省钱,电影能一千多万美元拍出来绝不花两千万,选择演员自然也是性价比越高越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安以一名导演的身份,希望威廉能尽快的把全副精力放在电影上。
虽然近段时间以来,《断背山》是令好莱坞电影演员们趋之若鹜的一个本子,热度没有五颗星也有四颗星,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勇敢并且努力争取演出机会的多数都是女演员,男演员并不算多——很多知名度高的男星起初兴致勃勃,但在看过剧本之后就退却了,认为会妨碍到自己的商业形象,加上艺术电影注定小众,哪怕是和威廉·布兰德利合作也不划算。
好在好莱坞还有大把知名度不高,但也对商业价值没什么追求,喜欢拍独立电影,甚至特别偏爱非主流电影的演技出色的演员。李安对目前试镜的结果感到满意,只是不止一个看中的演员让他有些犹豫不定,他希望威廉能分别和他们试一下戏,看看和哪个演员化学反应更强,对于像《断背山》这样人物关系简单的电影来说,如果算是绝对主角的两个男演员之间没有火花,那肯定会成为灾难,电影还不如提前宣布失败。
面对李安的问题,威廉难得迟疑了。
如果是半个月前,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李安,自己对片酬和分红都没什么要求,只要合同准备好了,他随时能在上面签字。但是现在,因为有了一些考虑,威廉想在签约之前,先和李安谈谈电影的创作理念,省的合约签了后再有分歧,会闹的双方很不愉快。
“创作理念?”听到威廉的问题,李安有些迷惑,看过原著和剧本的威廉按理说不该问这个问题的,但不论对方为什么想知道,他都按自己的想法回答道:“只是想拍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吧。”
“你也支持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拥有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
“什么?不,我没有想过追求平权这样的主题,我想讲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爱情故事。”李安认真地说:“这份爱情无关性别,只不过恰好《断背山》的主角是两个男人而已。换成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都没什么不同。”
“在你看来,《断背山》算是一部LGBT电影吗?”
“其实在我心里并没有LGBT电影这个分类。”李安皱了皱眉,说:“就像我以前拍的《喜宴》,主角也是一对同性恋人,但那个故事的主题其实是中国人的家庭和婚姻观,至于《断背山》,我觉得这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爱情故事,一幕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主题也应该是简洁纯粹的。”
威廉深吸口气,不得不承认,李安的创作理念和自己所寻求的还是有些分歧的。
简单来说,李安想拍的是一部超越性别、没有标签的纯粹的电影,而威廉想要强调性别,并且给电影加上LGBT的标签。
乍一看这点分歧并不算大,毕竟《断背山》讲述的也是同性爱情故事,和LGBT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熟知李安风格的威廉知道,对方非常讲究电影细节,他觉得不大的分歧,李安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李安回答完威廉的问题后,回想了一下,觉得这问题有些奇怪:“威尔,为什么你要问这些问题?”
“最近我遇到了些事,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于是威廉就将自己的想法坦诚相告,他对李安讲述了乔纳森·贝茨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并且直接询问对方能否在电影中增加一些和同性恋历史相关的内容,因为他想借助电影的力量去改善当前社会一些极端的反同情绪。
电影经常反映社会现实和舆论,也能够引导社会及舆论,这在好莱坞并不新鲜。众所周知的是,二战期间美国民众的参军率非常的高,但很少有人知道,民众拥有极大参军热情的原因,最初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的一项实验——四十年代,霍夫兰在美国陆军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利用放映特定的电影片段有效的提高了军人的服从性和爱国热情,证明了电影传播的劝服效果。这项研究结果也促使了美国军方主动和好莱坞合作,战争期间在每间电影院都大量放映爱国题材电影和征兵宣传片,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参军热。
二战时,同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美国和苏联其实有过一段蜜月期,好莱坞也因此拍摄了一些赞美苏联的电影,比如说《莫斯科使团》、《光荣的日子》,但是在二战结束后,杜鲁门主义盛行,加上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迫害了太多电影工作者,好莱坞的制片厂们纷纷开始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苏联威胁论”的主题创作,也确实在一代又一代的美国观众心里根植了敌对苏联的种子。
越战失败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一度高涨,好莱坞借此拍摄了大量反战电影,结果造成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参军率的直线下滑,引起了军方的不满。美国海军咬咬牙直接投入大笔资金,拉上派拉蒙拍了史上最贵的征兵广告《壮志凌云》——电影片名TopGun其实是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昵称——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当年美国报名参军的人数直接暴增了三分之一,电影影响社会的威力可见一斑。
对于威廉的请求,李安却感到左右为难。
其实这样的请求并不过分,《断背山》的时间线横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那正是一段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有太多的素材可以添加到电影中去,不会有太多痕迹,又能对观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威廉除了主演外,也有着制片人的身份,本来就能对电影提出许多建议。
但是,如果只是在某些电影场景里加些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观众看一两遍电影也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细节,威廉不会这么郑重其事的拜托自己。回顾了一下整个剧本的情节,李安几乎有了七八分的肯定:“威尔,你是不是想修改剧本,多渲染一下杰克的死亡?”
威廉不否认:“这样会更有震撼力。”
李安沉默了。其实听完威廉的坦白,他完全能理解威廉初衷和想法,但这跟他拍摄电影的初心有些相违背。
《断背山》讲述了两名牛仔恩尼斯和杰克纠缠二十年的漫长爱恋,结局是杰克意外身亡,恩尼斯带着杰克保存的他们初识时穿过的衬衣,独自一人居住在拖车里,用余生来怀念爱人。
剧本里,对于杰克去世的原因,杰克的妻子罗琳说是轮胎事故,恩尼斯下意识的想到了他小时候曾亲眼目睹的,家乡一名男同性恋被几个人残忍的殴打致死的画面。那带给了恩尼斯一生的阴影,也是他恐同且不愿出柜的最大原因。
但其实作者安妮·普劳克斯在书中给出过近乎明确的回答“杰克是被人干掉的”。杰克的命运印证了恩尼斯心底最深处的恐惧,既悲剧又讽刺,也进一步提高了原著小说的艺术性。
不过在李安对电影的构想里,他把杰克的死设置成了一个谜题,也就是说,他不准备拍摄和杰克死亡有关的具体画面,避免像安妮·普劳克斯在书中描述的那样直白。
为什么?
因为对电影感兴趣的演员太多,《断背山》的试镜地点被就近安排在环球影城,最近一阵子,李安几乎天天都要往环球影城跑,见过的演员多到连他自己都快数不清了。
谈到试镜,李安本来已显得有几分疲惫的脸上立刻绽放出了光彩,他随便在菜单上划了两样,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到了新话题上:“我今天见到了安妮·海瑟薇,老实说,当她穿着夸张的的裙子、化着浓妆走进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并不好,不过后来听说她正巧在环球的片场拍《公主日记2》,是专门抽出吃午餐的时间来试镜的。她的表演有点夸张,但却带给了我特殊的灵感,我觉得她很适合扮演罗琳。”
“杰克的妻子?”威廉也合上菜单交给侍应,“那恩尼斯的妻子呢?”
“前前后后试镜了有四五十名女演员,还是米歇尔·威廉姆斯的表现最出色。”
“演员的事情你决定就好了。”
威廉和李安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已经步入尾声的试镜工作,经过了正规的选角流程,又有李安和制片人的一致同意,两个重要女性角色爱尔玛和罗琳基本可以选定由米歇尔·威廉姆斯和安妮·海瑟薇出演。
接着,李安犹豫了一下,还是询问了一下威廉准备什么时候签合同——他这个最早确定的主演却一直没有正式签约,虽然也有威尔洛特参与电影制作、威廉挂名了制片人不用太着急谈演员约的原因,但说实话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踏实。
就比如说今天的试镜,安妮·海瑟薇在试镜结束后就回隔壁剧组继续拍戏了,而她的经纪人则专门赶过来解释了一下她今天的着装问题——《公主日记2》剧组给的午餐时间不长,安妮·海瑟薇来不及卸妆换衣服,只能穿着戏服来试镜——顺便打探了试镜的结果和剧组的下一步计划,还特别慎重的询问了一下威廉签没签约的问题。
听那语气,如果威廉已经签约,安妮·海瑟薇也会尽早签约提前进组,甚至愿意只收取象征性的一点片酬友情出演,但如果威廉还没签约,安妮·海瑟薇的经纪人也要适当的谈一下片酬,不必和商业片比肩吧,总要和一般的艺术电影片酬持平。
李安想知道威廉什么时候能签约,倒不是为了安妮·海瑟薇——好吧,其实她也占了一部分原因,毕竟《断背山》严格上来说仍然是一部独立电影,题材敏感,没有赚钱的打算,花费自然也是越少越好。李安不是詹姆斯·卡梅隆那种给他一个亿能花出去两个亿的导演,他很会省钱也习惯了省钱,电影能一千多万美元拍出来绝不花两千万,选择演员自然也是性价比越高越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安以一名导演的身份,希望威廉能尽快的把全副精力放在电影上。
虽然近段时间以来,《断背山》是令好莱坞电影演员们趋之若鹜的一个本子,热度没有五颗星也有四颗星,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勇敢并且努力争取演出机会的多数都是女演员,男演员并不算多——很多知名度高的男星起初兴致勃勃,但在看过剧本之后就退却了,认为会妨碍到自己的商业形象,加上艺术电影注定小众,哪怕是和威廉·布兰德利合作也不划算。
好在好莱坞还有大把知名度不高,但也对商业价值没什么追求,喜欢拍独立电影,甚至特别偏爱非主流电影的演技出色的演员。李安对目前试镜的结果感到满意,只是不止一个看中的演员让他有些犹豫不定,他希望威廉能分别和他们试一下戏,看看和哪个演员化学反应更强,对于像《断背山》这样人物关系简单的电影来说,如果算是绝对主角的两个男演员之间没有火花,那肯定会成为灾难,电影还不如提前宣布失败。
面对李安的问题,威廉难得迟疑了。
如果是半个月前,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李安,自己对片酬和分红都没什么要求,只要合同准备好了,他随时能在上面签字。但是现在,因为有了一些考虑,威廉想在签约之前,先和李安谈谈电影的创作理念,省的合约签了后再有分歧,会闹的双方很不愉快。
“创作理念?”听到威廉的问题,李安有些迷惑,看过原著和剧本的威廉按理说不该问这个问题的,但不论对方为什么想知道,他都按自己的想法回答道:“只是想拍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吧。”
“你也支持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拥有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
“什么?不,我没有想过追求平权这样的主题,我想讲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爱情故事。”李安认真地说:“这份爱情无关性别,只不过恰好《断背山》的主角是两个男人而已。换成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都没什么不同。”
“在你看来,《断背山》算是一部LGBT电影吗?”
“其实在我心里并没有LGBT电影这个分类。”李安皱了皱眉,说:“就像我以前拍的《喜宴》,主角也是一对同性恋人,但那个故事的主题其实是中国人的家庭和婚姻观,至于《断背山》,我觉得这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爱情故事,一幕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主题也应该是简洁纯粹的。”
威廉深吸口气,不得不承认,李安的创作理念和自己所寻求的还是有些分歧的。
简单来说,李安想拍的是一部超越性别、没有标签的纯粹的电影,而威廉想要强调性别,并且给电影加上LGBT的标签。
乍一看这点分歧并不算大,毕竟《断背山》讲述的也是同性爱情故事,和LGBT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熟知李安风格的威廉知道,对方非常讲究电影细节,他觉得不大的分歧,李安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李安回答完威廉的问题后,回想了一下,觉得这问题有些奇怪:“威尔,为什么你要问这些问题?”
“最近我遇到了些事,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于是威廉就将自己的想法坦诚相告,他对李安讲述了乔纳森·贝茨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并且直接询问对方能否在电影中增加一些和同性恋历史相关的内容,因为他想借助电影的力量去改善当前社会一些极端的反同情绪。
电影经常反映社会现实和舆论,也能够引导社会及舆论,这在好莱坞并不新鲜。众所周知的是,二战期间美国民众的参军率非常的高,但很少有人知道,民众拥有极大参军热情的原因,最初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的一项实验——四十年代,霍夫兰在美国陆军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利用放映特定的电影片段有效的提高了军人的服从性和爱国热情,证明了电影传播的劝服效果。这项研究结果也促使了美国军方主动和好莱坞合作,战争期间在每间电影院都大量放映爱国题材电影和征兵宣传片,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参军热。
二战时,同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美国和苏联其实有过一段蜜月期,好莱坞也因此拍摄了一些赞美苏联的电影,比如说《莫斯科使团》、《光荣的日子》,但是在二战结束后,杜鲁门主义盛行,加上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迫害了太多电影工作者,好莱坞的制片厂们纷纷开始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苏联威胁论”的主题创作,也确实在一代又一代的美国观众心里根植了敌对苏联的种子。
越战失败后,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一度高涨,好莱坞借此拍摄了大量反战电影,结果造成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参军率的直线下滑,引起了军方的不满。美国海军咬咬牙直接投入大笔资金,拉上派拉蒙拍了史上最贵的征兵广告《壮志凌云》——电影片名TopGun其实是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的昵称——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当年美国报名参军的人数直接暴增了三分之一,电影影响社会的威力可见一斑。
对于威廉的请求,李安却感到左右为难。
其实这样的请求并不过分,《断背山》的时间线横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那正是一段平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有太多的素材可以添加到电影中去,不会有太多痕迹,又能对观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且威廉除了主演外,也有着制片人的身份,本来就能对电影提出许多建议。
但是,如果只是在某些电影场景里加些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观众看一两遍电影也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细节,威廉不会这么郑重其事的拜托自己。回顾了一下整个剧本的情节,李安几乎有了七八分的肯定:“威尔,你是不是想修改剧本,多渲染一下杰克的死亡?”
威廉不否认:“这样会更有震撼力。”
李安沉默了。其实听完威廉的坦白,他完全能理解威廉初衷和想法,但这跟他拍摄电影的初心有些相违背。
《断背山》讲述了两名牛仔恩尼斯和杰克纠缠二十年的漫长爱恋,结局是杰克意外身亡,恩尼斯带着杰克保存的他们初识时穿过的衬衣,独自一人居住在拖车里,用余生来怀念爱人。
剧本里,对于杰克去世的原因,杰克的妻子罗琳说是轮胎事故,恩尼斯下意识的想到了他小时候曾亲眼目睹的,家乡一名男同性恋被几个人残忍的殴打致死的画面。那带给了恩尼斯一生的阴影,也是他恐同且不愿出柜的最大原因。
但其实作者安妮·普劳克斯在书中给出过近乎明确的回答“杰克是被人干掉的”。杰克的命运印证了恩尼斯心底最深处的恐惧,既悲剧又讽刺,也进一步提高了原著小说的艺术性。
不过在李安对电影的构想里,他把杰克的死设置成了一个谜题,也就是说,他不准备拍摄和杰克死亡有关的具体画面,避免像安妮·普劳克斯在书中描述的那样直白。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