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鱼饵】
  最近整个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在两会,而在此之前,华坤集团总算是完成了与正大集团的谈判,成功把莲花超市拿到手。
  由于经济危机持续肆虐,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原本紧咬着既定价格不松口的正大集团,日子也过得扣扣索索起来,最近终于松了口。
  收购莲花超市东南亚诸分店的费用,倒是要比陆坤预计的还要少很多,但接下来的资源整合,品牌运营、产品销售的费用,估计还是个无底洞。
  东南亚那边的地产现在不值钱,华坤超市要面对的问题是需要承受一段时间的低利润运营、甚至负利润运营。
  但从长远来看,这笔收购无疑是十分划算的。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无疑会对东南亚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两年,安桂都在积极推动双发经济文化交流,打算促成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模式,而作为这个开放模式的桥头堡,安桂得到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
  华坤集团目前账上还剩不少资金,但短时间内,陆坤是不打算扩张了,尤其是短时间内不会在东南亚大肆扩张。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华坤集团的主要精力都要放在国内的市场开拓上。
  自从拿下了亚细亚商场的二十多家大型门店,华坤超市在北方诸省也有了落脚点。
  华坤超市今明两年的主要工作重心就是将亚细亚商场完全转化为华坤集团的实力,并依托已有的大型门店在北方诸省不断开花建设分店。
  在完成这项工作后,华坤超市的线下扩张,就转入稳健阶段,虽然分店依旧会按照一定的扩张速度开下去,但主要的工作会变成加强物流仓储的建设、配送体系建设、品牌营运建设。
  难得的悠闲下午茶时间没过多久,李尔福就打电话过来‘骚扰了’。
  亚洲金融危机,李尔福在东南亚地区的产业受损得极为惨重,缩水了一大半,如今很多货物都砸在手里。
  那些以往备受追逐的东西,如今大多无人问津,即便偶有有询价的,也是把价格往死里压,简直就跟趁火打劫似的。
  别看李尔福这几年转型做电子厂、做娱乐产业投资,但他的最大资金来源,还是玉石珠宝、名贵木材、古董、海外房地产投资等。
  如今经济形势不好,他砸在手里的那些个贵重玩意,穷人买不起,富人大批破产、另一批富人忙着蚕食倒闭企业的腐肉,对玉石珠宝、字画股东、珍惜木材之类的投资,大都兴趣缺缺。
  如果想要将那些脱手变现,价格就得跌去几成才有可能。
  “我说,李老哥,你能不能别一抽空就给我推销你手里的那些宝贝?”
  陆坤有些哭笑不得,摇摇头道,“感兴趣是感兴趣,但我心知肚明,买不起就是买不起。”
  他手里的确是还有不少现金,但接下来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可不能一门心思放到囤积玉石珠宝、字画古董、木材香料上,那在他看来有些得不偿失。
  一件有价值的宝贝几百万上千万,买个几件,一个亿都没了。
  有一个亿,投点什么不好?
  虽然后世的股东玉石珠宝字画之类的炒得也很热,但到底还是没有炒地皮暴利。
  偶尔买点,当做留给子孙后代的退路也就算了,他可没想过将‘收藏’变成一份事业。
  像李尔福那样的,虽然身家丰厚,但如果没有产业做支撑,其实社会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
  要不然前几年,他也不会挖空心思,想着转型。
  现如今,李尔福的主业虽然依旧是倒卖古董,但产业链已经进一步延长,跟云彩省建立了翡翠玉石联系,跟安桂省建立了木材、香料联系、跟广东省建立了电子厂联系、制片厂联系......
  简而言之,李尔福的产业是大而全,却又普遍大而不强。
  也正因如此,最近他的现金流有些吃紧,裁汰了不少门店的店员,关闭了不少店面。
  据他所说,原本他在泰国仰光有近二十家店,但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担心社会秩序失控,他已经把大部分宝贝都转移回国内了,剩下唯一正常营业的一家,也全是赝品。
  “我现在在香港,看了不少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报道,如今这边的形势很不好。”
  李尔福的话语里带着浓浓的焦虑,“听说你最近吃进去不少产业?”
  “这倒没错。”
  陆坤也没隐瞒,一个是没必要,一个是隐瞒不住。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大家都在扩张,不是并购民企,就是接盘国企,趁着危机扩张,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至于隐瞒不住,或许外人看不清他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但李尔福这个老狐狸,铁定能猜出来三五分。
  “你跟我说说,这对大陆有什么影响?”
  李尔福凝神问道,末了还补充了一句,“我最近都在香港这边处理相关的资产,之后打算把钱投到大陆,你看行不行得通?”
  香港经济如今就是一个火药桶,就差点燃引信了,大量的资本都在出逃,港股一片绿油油,经济形势很糟糕,民众信心严重不足。
  李尔福看得很清楚,香港经济即便是挺过了国际炒家的这次攻击,自身也会伤筋动骨,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疗养,才能慢慢恢复生气。
  陆坤想了想道,“投资大陆肯定是要比投资香港更有前途。虽说大陆的营商环境和各项制度和香港还有差距,但这对生意人来说,却更容易发财。”
  营商环境好,不代表钱就好挣,同理,制度健全,反而不利于不法商人钻规则漏洞,这也是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明知自身制度、规则漏洞一大堆,也没有急着堵上的原因。
  留着那些规则漏洞,可以作为‘鱼饵’,吸引大鱼上钩。
  至于什么时候选择把漏洞补上,这个就得看心情,等收网的时候,一个也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