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340.疯了
既然眼下北燕大局已定、天佑帝也无需再韬晦藏拙,作出那一副“受气天子”的庸碌模样。可他自己也未曾想到,第一次施以雷霆手段的对象,竟会是自己选定、并培养多年的太子储君!
待心中怒气消退之后,天佑帝也隐隐感到有些不安:他怕太子会一时糊涂、铤而走险;仿效那北幽太子颜昼、企图弑君篡权。虽然此计一定无法得逞,但前有周长风反叛、后有太子夺权,天家颜面的还要不要了?
而他又怕太子干脆破罐破摔,当夜驱使门下死士,去蔡府行刺病重的蔡熹。因为按照他的幼稚逻辑来推测,只要蔡熹一死,蔡党必然四分五裂,自己也可以借势吸收蔡党余孽,壮势声威。
只可惜天佑帝的这两种担心,纯粹是为人父者的“关心则乱”!因为摆在太子面前的这两条路,都需要雄浑壮阔的魄力、与孤注一掷的勇气辅助;而之前紫金殿那一次交手,太子已经露出了懦弱胆怯、色厉内荏的老底……
今日倒蔡之事,最终一败涂地不说;他门下那些头等“斗狗”,也尽数被王放当殿斩首。这般心气与视觉的双重打击,对于满怀壮志雄心、自认志在必得的太子来说,的确是无法接受的结果。自从他回到太子府中,便始终闭门不出;任凭管家忠伯在外苦苦呼唤、也没有任何回应。
当然,由于天佑帝担心太子的“过激反应”;所以密令赤乌探子,整整在太子府外看守了三天三夜,却始终不见他的身影。直到第四日清晨,太子府的大管家忠伯,才硬着头皮来到了王放府上求救……
半个时辰之后,天佑帝微服出宫,亲自来到太子府探视。而王放在他的授意下,一剑斩断门栓;天佑帝迈步上前、打算看看儿子的情况……
谁成想大门才刚刚被他推开,一个披发赤足、浑身酸臭的“疯子”,竟双手握着一柄利刃、便直奔天佑帝袭来,口中还抑扬顿挫地念念有词,只是口齿不清、谁也听不清他说的到底是什么鬼话……
周长永是个纯粹的书生,从未练过武艺;再加上如今年纪也不小了,这一剑劈来,自然是半点杀伤力都没有!然而护驾事大、王放顾不上君臣之礼、立刻抢步上前,一手死死握住太子持剑的手腕、一手以寸劲推顶对方左肩、脚下同时绕后一绊……
只听扑通一声、年过七旬的老丞相、便将通体酸臭难闻的太子、按在了台阶上……
太子周长永,竟被活活吓疯了!而且,还是那种连打带骂的“武疯子”!
王放轻松按住不断挣扎、大肆咒骂的周长永,回头望着神色讶异的天佑帝,等待着陛下的口旨……然而周元庆本人,见到这个意外情况,一时之间也同样拿不准主意……
“这……这……这成何体统!打一桶井水过来!将这逆子泼醒!”
一桶冰凉的井水兜头泼下,周长永一边强扭着脖子喝水,一边疯狂的划动四肢、仍不忘哈哈大笑……
一刻钟之后,王放将失魂落魄的天佑帝、死命搀回马车。而此时此刻的周元庆,也犹如目睹“血染紫金殿”之后的太子一般,靠在车厢上呆滞无语……
直到马车停下,总管大太监唐福全进入车厢、试图将天佑帝背回寝宫之时,周元庆才喃喃的说了一句:
“操之过急啊……这……这实乃朕之过也!”
耳闻天佑帝将罪责揽于己身、除了唐福全之外,所有内监宫女、都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而天佑帝则长叹一声,拍了拍同样年迈苍苍的老奴,独自一人、颤颤巍巍的走回了寝宫之中……
次日清晨,例行的战时每日朝会,并没有如期举行;左丞相王放下发一道与程谊联印的阁批,宣布因陛下身体不适、“偶感风寒”,故而停朝三日。待百官散去之后,王放在唐福全的接引下进入后宫;踌躇了半晌,这才迈步跨入御书房的门槛……
万没想到,仅一夜过去,天佑帝那原本略显斑驳的须发,竟已犹如霜雪一般刺眼。王放定睛望去,只见天佑帝正在窗边斜坐,手中还举着一枚略显破旧的拨浪鼓、眼神发怔……
“陛下……”
天佑帝闻声,缓缓转过头来,眼神中尚有余温。他轻轻放下了手中玩物,对王放招了招手:
“坐吧。”
“谢陛下赐座。”
王放虚坐着半边椅子,心中百般纠结,不知应不应该在此事谈论国事。可就在他没想出一个切入的角度,天佑帝却喃喃开口说道:
“这鼓啊,还是朕早年微服出游之际,在宫外给永儿买的玩具。他这孩子呀,从小就不喜刀枪棍棒、也不喜诗词文墨,却唯独喜欢这鼓乐之乐。牧北啊,你知道的!朕年轻之时,锐气过盛、每天都做着圣主明君、流芳百世的梦!这家有长兄,国有长子,永儿要么就学高祖帝,精骑擅射、征战沙场;要么就学先帝爷,文通诸子,学贯古今!可他迷上了这鼓乐声色、整日与弦师女乐为伍,又成什么体统呢?若是放任太子纵情于声色犬马之间、朕又如何向天家列祖列宗交代啊!朕有愧……但朕却不后悔、也不能后悔……”
听着天佑帝这一番呓语,王放心里也明白,他只是心中烦闷,想找个人倾诉一番而已。只不过自己一生鳏居,既无妻女子嗣、也无至亲厚友,所以无法真正理解天佑帝此时的感触;而那个老太监唐福全,就更别提了,他连体验“望子成龙”的机会都没有……
“可如今回首望去,朕为君近六十载有余;虽不敢妄自尊大、称贤道圣;却自以为还当得起克己勤勉、谨慎持重……然而北燕王朝,却为何会在朕的治下日渐颓败呢?江山四分五裂,今朝险有灭国之危;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屡闻民间有深山弃老、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朝堂之上,更是党政横行、势头难以遏制;一眼望去,奸佞多如江鲫、廉吏则凤毛菱角……哎,为君,朕是一败涂地;为人父母,也一并弄巧成拙……牧北啊,朕……朕愧对北燕江山父老,也无颜面对天家的列祖列宗啊!”
年轻人面对的世界,是崭新的,每天都有无数新生事物出现;而老年人面对的世界,是冷酷的,每天都要目睹熟悉事物的消亡。所以他们的个人情感,也通常都比年轻人更加敏感脆弱一些。
更何况周元庆本身,又是个智慧超群、学贯古今的贤君;想的多了,个人情感也会更加复杂。其实家事与国事之间,并没有难易之分、高下之别: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明君雄主,也未必就能把江山治理的米粮丰足、百姓安居;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难免遇见家中“妻不贤、子不孝”的窘迫。
而王放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老头子,自然对这份颓败与寂寥,无法感同身受。他只能用最苍白的套子话、试图安慰天佑帝,毫无说服力可言。
听到他那心不在焉的回复之后,天佑帝便很快察觉到这位爽快到近乎粗鲁的王左丞,此来定有国事禀报。
“罢了,家事先放在一边,说说你的事吧。”
“是。陛下,蔡大公子经兵部的军驿,由中州前线发回一封紧急军情。”
说完之后,王放将一封火漆封口的公文,从怀中取出,呈交于天佑帝面前。
展开公文通读一遍之后,周元庆反手将公文递给了王放,而自己则陷入了沉思之中……
“陛下,老臣已然阅过此信。”
“讲。”
“老臣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周元庆没有回答,只是不断用手指敲击桌台,发出“咚咚咚”的声响……良久之后,周元庆一拍巴掌,语气悠然的说道:
“启一道内阁朱批,以左丞相的身份正式回复蔡宁。朕加封其“招抚使”一职,全权负责接手秦军归降一事。再让赤乌的探子给他传一道秘旨,朕最多只能接纳四万西北降兵,更不许他们踏入蓟州路半步!”
没错,就在昨日夜间,八万名失去了主帅的西北军降卒,由于无法继续忍受南康解忧军的欺压排挤,暗中派出三名密使,向蔡宁咨询“归营”事宜。
原隶属于“黑甲叛军”的三秦甲士,大半都是朝廷兵部登记在册的西北军。陈子陵战死以后,这些秦军的将军校尉、心知秦王大势已去。而四皇子与祝云涛兵不血刃收复长安,更是宣判了秦王败局已定。军伍之中、法度大如天;将令一出,便再无回转。为了不被庞青山赶尽杀绝,也唯恐被北燕朝廷秋后算账,所以那些中级将校一商量,便当即归顺南康,成了解忧军中的一员。
只不过庞青山这位新主子,根本就没拿西北军当人看!粮草辎重统统收缴,进行统一、却不公平的分配方法。十个秦军士卒的口粮配额全家在一起,甚至还比不上南康解忧军的一匹驮马!
为了生存、给仇人当狗,虽然可耻了一些,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问题是主人赏赐下来骨头,还是从自己手里抢去的,这就有些过分了!
待心中怒气消退之后,天佑帝也隐隐感到有些不安:他怕太子会一时糊涂、铤而走险;仿效那北幽太子颜昼、企图弑君篡权。虽然此计一定无法得逞,但前有周长风反叛、后有太子夺权,天家颜面的还要不要了?
而他又怕太子干脆破罐破摔,当夜驱使门下死士,去蔡府行刺病重的蔡熹。因为按照他的幼稚逻辑来推测,只要蔡熹一死,蔡党必然四分五裂,自己也可以借势吸收蔡党余孽,壮势声威。
只可惜天佑帝的这两种担心,纯粹是为人父者的“关心则乱”!因为摆在太子面前的这两条路,都需要雄浑壮阔的魄力、与孤注一掷的勇气辅助;而之前紫金殿那一次交手,太子已经露出了懦弱胆怯、色厉内荏的老底……
今日倒蔡之事,最终一败涂地不说;他门下那些头等“斗狗”,也尽数被王放当殿斩首。这般心气与视觉的双重打击,对于满怀壮志雄心、自认志在必得的太子来说,的确是无法接受的结果。自从他回到太子府中,便始终闭门不出;任凭管家忠伯在外苦苦呼唤、也没有任何回应。
当然,由于天佑帝担心太子的“过激反应”;所以密令赤乌探子,整整在太子府外看守了三天三夜,却始终不见他的身影。直到第四日清晨,太子府的大管家忠伯,才硬着头皮来到了王放府上求救……
半个时辰之后,天佑帝微服出宫,亲自来到太子府探视。而王放在他的授意下,一剑斩断门栓;天佑帝迈步上前、打算看看儿子的情况……
谁成想大门才刚刚被他推开,一个披发赤足、浑身酸臭的“疯子”,竟双手握着一柄利刃、便直奔天佑帝袭来,口中还抑扬顿挫地念念有词,只是口齿不清、谁也听不清他说的到底是什么鬼话……
周长永是个纯粹的书生,从未练过武艺;再加上如今年纪也不小了,这一剑劈来,自然是半点杀伤力都没有!然而护驾事大、王放顾不上君臣之礼、立刻抢步上前,一手死死握住太子持剑的手腕、一手以寸劲推顶对方左肩、脚下同时绕后一绊……
只听扑通一声、年过七旬的老丞相、便将通体酸臭难闻的太子、按在了台阶上……
太子周长永,竟被活活吓疯了!而且,还是那种连打带骂的“武疯子”!
王放轻松按住不断挣扎、大肆咒骂的周长永,回头望着神色讶异的天佑帝,等待着陛下的口旨……然而周元庆本人,见到这个意外情况,一时之间也同样拿不准主意……
“这……这……这成何体统!打一桶井水过来!将这逆子泼醒!”
一桶冰凉的井水兜头泼下,周长永一边强扭着脖子喝水,一边疯狂的划动四肢、仍不忘哈哈大笑……
一刻钟之后,王放将失魂落魄的天佑帝、死命搀回马车。而此时此刻的周元庆,也犹如目睹“血染紫金殿”之后的太子一般,靠在车厢上呆滞无语……
直到马车停下,总管大太监唐福全进入车厢、试图将天佑帝背回寝宫之时,周元庆才喃喃的说了一句:
“操之过急啊……这……这实乃朕之过也!”
耳闻天佑帝将罪责揽于己身、除了唐福全之外,所有内监宫女、都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而天佑帝则长叹一声,拍了拍同样年迈苍苍的老奴,独自一人、颤颤巍巍的走回了寝宫之中……
次日清晨,例行的战时每日朝会,并没有如期举行;左丞相王放下发一道与程谊联印的阁批,宣布因陛下身体不适、“偶感风寒”,故而停朝三日。待百官散去之后,王放在唐福全的接引下进入后宫;踌躇了半晌,这才迈步跨入御书房的门槛……
万没想到,仅一夜过去,天佑帝那原本略显斑驳的须发,竟已犹如霜雪一般刺眼。王放定睛望去,只见天佑帝正在窗边斜坐,手中还举着一枚略显破旧的拨浪鼓、眼神发怔……
“陛下……”
天佑帝闻声,缓缓转过头来,眼神中尚有余温。他轻轻放下了手中玩物,对王放招了招手:
“坐吧。”
“谢陛下赐座。”
王放虚坐着半边椅子,心中百般纠结,不知应不应该在此事谈论国事。可就在他没想出一个切入的角度,天佑帝却喃喃开口说道:
“这鼓啊,还是朕早年微服出游之际,在宫外给永儿买的玩具。他这孩子呀,从小就不喜刀枪棍棒、也不喜诗词文墨,却唯独喜欢这鼓乐之乐。牧北啊,你知道的!朕年轻之时,锐气过盛、每天都做着圣主明君、流芳百世的梦!这家有长兄,国有长子,永儿要么就学高祖帝,精骑擅射、征战沙场;要么就学先帝爷,文通诸子,学贯古今!可他迷上了这鼓乐声色、整日与弦师女乐为伍,又成什么体统呢?若是放任太子纵情于声色犬马之间、朕又如何向天家列祖列宗交代啊!朕有愧……但朕却不后悔、也不能后悔……”
听着天佑帝这一番呓语,王放心里也明白,他只是心中烦闷,想找个人倾诉一番而已。只不过自己一生鳏居,既无妻女子嗣、也无至亲厚友,所以无法真正理解天佑帝此时的感触;而那个老太监唐福全,就更别提了,他连体验“望子成龙”的机会都没有……
“可如今回首望去,朕为君近六十载有余;虽不敢妄自尊大、称贤道圣;却自以为还当得起克己勤勉、谨慎持重……然而北燕王朝,却为何会在朕的治下日渐颓败呢?江山四分五裂,今朝险有灭国之危;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屡闻民间有深山弃老、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朝堂之上,更是党政横行、势头难以遏制;一眼望去,奸佞多如江鲫、廉吏则凤毛菱角……哎,为君,朕是一败涂地;为人父母,也一并弄巧成拙……牧北啊,朕……朕愧对北燕江山父老,也无颜面对天家的列祖列宗啊!”
年轻人面对的世界,是崭新的,每天都有无数新生事物出现;而老年人面对的世界,是冷酷的,每天都要目睹熟悉事物的消亡。所以他们的个人情感,也通常都比年轻人更加敏感脆弱一些。
更何况周元庆本身,又是个智慧超群、学贯古今的贤君;想的多了,个人情感也会更加复杂。其实家事与国事之间,并没有难易之分、高下之别: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明君雄主,也未必就能把江山治理的米粮丰足、百姓安居;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难免遇见家中“妻不贤、子不孝”的窘迫。
而王放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老头子,自然对这份颓败与寂寥,无法感同身受。他只能用最苍白的套子话、试图安慰天佑帝,毫无说服力可言。
听到他那心不在焉的回复之后,天佑帝便很快察觉到这位爽快到近乎粗鲁的王左丞,此来定有国事禀报。
“罢了,家事先放在一边,说说你的事吧。”
“是。陛下,蔡大公子经兵部的军驿,由中州前线发回一封紧急军情。”
说完之后,王放将一封火漆封口的公文,从怀中取出,呈交于天佑帝面前。
展开公文通读一遍之后,周元庆反手将公文递给了王放,而自己则陷入了沉思之中……
“陛下,老臣已然阅过此信。”
“讲。”
“老臣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周元庆没有回答,只是不断用手指敲击桌台,发出“咚咚咚”的声响……良久之后,周元庆一拍巴掌,语气悠然的说道:
“启一道内阁朱批,以左丞相的身份正式回复蔡宁。朕加封其“招抚使”一职,全权负责接手秦军归降一事。再让赤乌的探子给他传一道秘旨,朕最多只能接纳四万西北降兵,更不许他们踏入蓟州路半步!”
没错,就在昨日夜间,八万名失去了主帅的西北军降卒,由于无法继续忍受南康解忧军的欺压排挤,暗中派出三名密使,向蔡宁咨询“归营”事宜。
原隶属于“黑甲叛军”的三秦甲士,大半都是朝廷兵部登记在册的西北军。陈子陵战死以后,这些秦军的将军校尉、心知秦王大势已去。而四皇子与祝云涛兵不血刃收复长安,更是宣判了秦王败局已定。军伍之中、法度大如天;将令一出,便再无回转。为了不被庞青山赶尽杀绝,也唯恐被北燕朝廷秋后算账,所以那些中级将校一商量,便当即归顺南康,成了解忧军中的一员。
只不过庞青山这位新主子,根本就没拿西北军当人看!粮草辎重统统收缴,进行统一、却不公平的分配方法。十个秦军士卒的口粮配额全家在一起,甚至还比不上南康解忧军的一匹驮马!
为了生存、给仇人当狗,虽然可耻了一些,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但问题是主人赏赐下来骨头,还是从自己手里抢去的,这就有些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