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裙下臣 第78节
要知道,哪怕世家大族的郎君有家族的优势得以学习最丰富的藏书、请教最优秀的先生,可十中取九的概率,还是宛如天方夜谭。
更别说,就这十人,还是那些世家为求“公正”而“施舍”出来的。
而今年江南之所以有这么多贫寒学子得以进京赶考,也不过是因为太子殿下在江南待过两年,那些世家为免暴露,才让中举人数稍显“均衡”了一些。
皇帝闻言,沉默良久。
哪怕事先知道此事,可此刻听严尚这般细致无比的讲述一遍,终究还是不一样。
皇帝叹了口气,挥了挥手:“朕知道了。”
严尚规规矩矩垂眸,老老实实坐着。
宋晏储位于上首,仍旧是慢悠悠地品着清茶,对这些事,仿佛丝毫没有惊讶。
皇帝看了眼太子,又转回到严尚身上,温声关怀道:“爱卿长途奔波也是辛苦,且先回去歇歇吧。朕派个太医随你一同回去。”
“有劳陛下关心。”严尚也不推拒。
皇帝挥了挥手,等到人都下去,他才转身看向太子:“你早有预料。”
宋晏储抿了口茶:“大差不差。”
皇帝眼皮子跳了跳,想起当年她执意要去江南,当时他就觉此事蹊跷,却不想,她的算计,竟是应在了两年后的现在。
皇帝道:“那朕便要看看,你这番算计能起到多大作用了。”
茶盏热气氤氲,朦胧地映在宋晏储的面上,她虚虚地看向殿外,声音缥缈:“总归是能断了那小鬼的一双手脚的。”
·
严尚回京,京中提心吊胆,却不想接连两日他都在家中休养,就连大理寺那边都没了动静。众人心中疑惑,正怀疑莫不是皇帝不欲继续往下查了,却忽闻刑部尚书被下了狱。
纷繁的京城仿佛被掐住了脖子,一丝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刑部尚书……
众人细细一想,只觉荒谬。
这半月来协助大理寺办案的不就是刑部?结果现在,竟是刑部尚书下了狱……
那前段时间的查案……又算得了什么?
刑部尚书被斩的那一日,朝中众人仍旧有些恍惚,全然没明白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了刑部尚书在前,其余再有什么人下狱已经不足为奇,直到一日朝会上,大理寺卿捏着厚厚的奏折,呈交圣上,申请缉拿长公主,朝廷上下才又一次的爆了。
要说刑部尚书所作所为勉强还有迹可循,可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长公主的谋算,才是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她为了什么?
她一位公主,又是为了什么要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她还能以公主之尊登上九五之位不成?
文武百官只觉荒谬,可大理寺的调查结果、皇帝派遣禁军总不是假。
京城内一时之间又沉寂了许久。
·
东宫内,宋晏储提笔写着什么,陈玉匆匆走进,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
宋晏储眉头跳了跳,慢慢抬眸:“什么?”
“临安长公主府的消息,长公主驸马……薨了。”
“薨了?”宋晏储转了转笔,饶有兴致开口:“这个时候……人没了?”
陈玉道:“说是驸马身子本就不好,如今长公主又闹出这等事,驸马一时撑不住,就去了。”
第91章 驸马
临安长公主和驸马成婚也有十余载,若按常人来说,十余年的感情,不说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大抵还是能做到的,可偏偏长公主夫妻是个意外。
长公主如今虽说骄矜尊贵,但先皇尚在时,她不过是后宫最没存在感的公主之一罢了。母妃不得帝宠,又出身卑微没有强势的娘家,不说后宫之中人人可欺,那也是万万不敢与那些高位妃嫔所出的公主相比的。
临安长公主谨小慎微地活了十几年,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在父皇面前挂上号。
驸马生了一副仙人之姿,虽说身子不好,但当年先帝不舍得放人,在自己众多儿女中扒拉了一通,挑中了临安长公主。
先帝赐婚的临安也是心中狂喜,还以为父皇心中还是有她这个女儿的。谁曾想还没高兴几日,看不惯她的姐妹就嘲讽开口,言及那探花郎出身不显,自己身子又不好,未来想必是没什么前途的,只除了一张脸好些,其余还不如那些大家族中的小郎君。
先帝女儿那么多,这种时候为什么会想起素来没什么存在感的临安?还不是因为适龄的公主大多看不上那探花郎,互相推诿之下,这份“美事”就落在了临安的头上?
临安虽说颇为羞愤,但皇帝圣谕已下,那探花郎又生得貌若仙人,性子也是极其温和,临安本就年纪尚小,对驸马也是喜爱有加,倒也是过过一段时间琴瑟和鸣的日子。
结果谁曾想一朝风云变幻,先帝病重。彼时中宫无子,众皇子夺嫡之势愈演愈烈。前有年纪已长、在朝中任职的大皇子、三皇子,后有母家势大,在朝中地位举重若轻的五、六几位皇子。更别提还有先帝极为宠爱的七、九等等年幼的皇子,谁都不愿服输。
彼时诸位公主也是押宝,三公主与大皇子一母同胞;六公主与三皇子素来交好……只有临安出身不显,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当了个隐形人的角色,料想她不奢求什么无上尊荣,也不掺和,最后不管那位皇子即位,能留她此时的安生日子便好。
却不想最后荣登大宝的不是那些有背景有能力的皇子,而是那位同她一般、在宫中不显山不露水的八皇子。
八皇子即位,那些有意争夺储位的皇子、连带着支持他们的公主自然都没什么好下场,最好的也都是被扔到一个偏僻的封地,此生不得回京。
而最后的赢家,反倒是什么都没做的临安长公主和那素来纨绔的誉王,有幸留在京城。
皇帝为表友爱兄弟姊妹,对这唯二留在京中之人极为要好。而临安,从一开始无人在意的小透明,变成京城之中人人需要巴结的长公主,地位上升之大,让她一时有些不适。可当她真正适应了这种众人巴结讨好的生活之后,就不由慢慢沉浸其中。
与驸马的感情,也慢慢开始变化。
长公主得势之前,面对驸马的温和体贴自然是满心喜欢,只道他性子极好;可等她面临的诱惑、交往的优秀世家郎君慢慢多了起来,对身子病弱、又无官职在身的驸马却慢慢多了几分不耐。又想起尚在闺中时那几位公主所谓“你不过是捡我们不要的”言论,自认身份越发尊贵的长公主只将此事视为污点,对驸马自然也是越看越不满。
她自认皇帝对她颇为宠爱,就大着胆子要提与驸马和离,但一向纵着她的皇帝却是难得出言拒绝。临安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候皇帝的眼神,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清楚明白,她和誉王,都不过是皇帝手心的工具罢了。既是工具,自然要有自知之明。
驸马对她而言有诸多不好,但对皇帝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一个出身不显的驸马,对他而言,自然没什么威胁。
经过此事,许是迁怒,临安对驸马越发不满。以致到后来,在知道只要不提和离皇帝不会管她的时候,她就越发放肆,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光明正大地豢养男宠,荒淫公主的名声传遍了京城。
以往驸马对她的温柔体贴,也变成了不敢管事的懦弱,只能由着长公主一个又一个地将人往府里纳。驸马也慢慢接受现实,不再奢求什么,只默默管好公主府,当一个“听话”的存在。
这么多年来,他们二人这般相处早已成了默契。临安自可以放肆地做任何她想做的,关于公主府中的事交给驸马也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她从未想过若是有一天驸马没了会怎么样。
如今这一天到来了。
驸马的身子不好,临安知道,只不过他从未在她面前表露出来过,她对那所谓的“不好”也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直到今日,直到今日。
皇帝派的人来搜查公主府,临安长公主自是慌乱,可真正让她心神不宁的,竟是下人来报驸马气急攻心。吐了一口血晕了过去。
临安当时就愣在原地,难以置信。公主府中养有大夫,那是这么多年来临安难得主动踏进驸马的院子,得到的消息就是驸马郁结于心已久,身子本就有意油尽灯枯之相,只不过之前一直有股信念撑着,此时刺激过大昏迷过去,怕是……时日不多。
驸马的晕倒让临安猝不及防,大夫的话更是让她险些疯狂。她气急败坏,就要把那胡言乱语的大夫杀了,可皇帝派来的人已经搜集到线索,她被人囚禁在自己的寝殿中,轻易不得离开。
直到两日后,得到驸马的死讯。
临安长公主如坠冰窖。
她从未真正想过,驸马离开她,会怎样。
临安几乎要疯,外面的人拦着不让她走,她大叫道:
“陛下一日未定我的罪,本宫就一日是大晏长公主!你们这些奴才,给本宫滚!”
临安长公主浑然不顾自己会受伤,一旁的禁军也拦得颇为踌躇。聂磐得了消息,沉思片刻就放了行,长公主一路奔进灵堂,看见躺在棺材内面色青白的驸马,脚步终于缓了缓,踉跄往后退了几步。
守在她身后的禁军将将要松了一口气,就见临安长公主面色骤然狰狞,猛地扑了上去,一巴掌扇到那即使亡故也不掩仙姿俊逸的脸上,声嘶力竭地骂道:
“温行钰!你个混蛋——”
禁军怎么都没想到人都死了长公主竟还不放过人家,灵堂之内又是一片混乱,半是强迫半是安抚地把人控制了住,送回了寝殿之内。
回头望去,原本衣衫发丝齐齐整整的的驸马浑身已经凌乱的不成样子。一个禁军摇了摇头,默默叹了一声,造孽啊。
……
临安长公主驸马病殁的消息掩藏不住,皇帝知道后也没为难,又因驸马并无其余亲人,索性便以平民身份葬了,宋晏储知道后,神色倒也未变。
人真正下葬之后临安长公主又疯了一遍,却是没人搭理她。大理寺已将长公主府查得清清楚楚,长公主的罪名已经落实。
皇帝不喜不怒,却也并未赶尽杀绝,只将长公主的党羽人脉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将长公主圈禁在长公主府中,此生不得踏出半步。
不论皇帝是怎么想的,这般处理结果,民间还纷纷感叹皇帝仁慈,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官员的刻意引导,以期讨好皇帝。
此些事情无需多提。长公主的纷扰暂且告一段落,京城上下一直紧绷的弦也终于可以稍稍松了一些。
朝堂上下是继赵家事后的又一次大换血,空缺职位之多更是不必多言。若按照原先标准,此时殿试也该落下帷幕,自有新生官员填补空缺。
只不过这届会试录取二百余人,其中江南学子所占有近三十余人,影响甚大,如此成绩自是做不得数。又恰好前段时日皇帝严查科举舞弊之事,参与会试的那些学子全都留在京城,皇帝思忖片刻,定在三月末重举会试。
一时之间提心吊胆的文人学子得了此讯也都松了一口气。会试三年一次,对于很多学子而言这次考试是他们准备已久的,虽说不走运的碰上了这般严重的舞弊导致成绩作废,可重考一次,总比再等三年要好。尽管不乏一些学子抱怨不满,可终究还是赞同者居多。
三月末,会试重举。四月中旬,殿试进行。两日后,随着金殿传胪的结束,此次科举,也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此次科举舞弊对诸多学子而言是祸,也是福。以往的新晋进士都得被磨练一番才能委以重任,如今朝中人才骤缺,倒是给了他们机缘。朝廷训练一番就将人下放到了各州县,一来是为填补空缺,二来也是年轻人办事虽不及在朝多年的官员稳妥,但也有他们没有的那份冲劲,以及难得的、尚未被磨灭的,为民为国的那份冲动。
江南经过一番清理,那些所谓的世家已然成不了什么气候,官场上下更是大换血。虽说朝中对那些年轻的学子委以重任,却也不敢贸然将江南那般重要的地方交予他们。可京城如今人才紧缺,皇帝信重的一些人都脱不开身,思来想去,还是将目光放到了那刚回京没多久的丞相府大郎君、崔景同身上。
崔景同在外多年,此番回京本该被委以重用,只是该给他的担子还没交过去,江南就出这么大的变故。崔景同虽然年轻,但行事手腕一样不差,又是皇帝极其信重之人,只好将他派去。
只不过人刚回京没多久,就又要离京,皇帝哪怕有无数理由,也担心丞相会觉得他是不是在针对崔家,特特找人谈了谈知心话。好在丞相看得开,还道景同这般年轻便能主掌一府事务已是陛下看中。他年纪还小,未来自有无数可能,全凭陛下做主。
这话倒是不假。丞相虽位列百官之首,但颇为知情识趣,不论是在朝事上还是在皇帝私事上从不逾矩,对家人更是极为约束。再者崔家虽也是名门,但血脉稀薄,在朝中也没有太多的党羽,自是深得陛下信重。
而崔景同身为他的独子,本身又有六元及第的美名,办事手段也颇为陛下赏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又何需着急在京中谋上一差半职?反而是趁着机会难得在外多历练几年,培养了手段能力,届时功绩也有了,回京之后,那自是一步登天。
——更别说,看陛下如今这态度,更像是要将崔景同留给太子。
崔相心态平稳,皇帝对此自然更是欣慰,又留了几日时间给他们亲人相聚,赏赐了崔家数件珍宝,这才放他离去。
崔豫衡面上平稳,可毕竟是自己的独子,临近离别,自然会有诸多不舍。崔景同也知此番离京,几年之内怕是也难重新归来,便用了心伴在父母膝下,只在临行前两日,去东宫求见了太子。
·
“孤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宋晏储声音平淡,即使没有夹枪带棒,却也并无多热情。
崔景同浅笑温然,仪态翩翩:“殿下既有交代,臣又怎会不来?”
宋晏储淡淡瞥了他一眼,不得不承认崔景同虽惹人心烦,但绝对是一良臣,甚至是肱股之臣。
人精。
更别说,就这十人,还是那些世家为求“公正”而“施舍”出来的。
而今年江南之所以有这么多贫寒学子得以进京赶考,也不过是因为太子殿下在江南待过两年,那些世家为免暴露,才让中举人数稍显“均衡”了一些。
皇帝闻言,沉默良久。
哪怕事先知道此事,可此刻听严尚这般细致无比的讲述一遍,终究还是不一样。
皇帝叹了口气,挥了挥手:“朕知道了。”
严尚规规矩矩垂眸,老老实实坐着。
宋晏储位于上首,仍旧是慢悠悠地品着清茶,对这些事,仿佛丝毫没有惊讶。
皇帝看了眼太子,又转回到严尚身上,温声关怀道:“爱卿长途奔波也是辛苦,且先回去歇歇吧。朕派个太医随你一同回去。”
“有劳陛下关心。”严尚也不推拒。
皇帝挥了挥手,等到人都下去,他才转身看向太子:“你早有预料。”
宋晏储抿了口茶:“大差不差。”
皇帝眼皮子跳了跳,想起当年她执意要去江南,当时他就觉此事蹊跷,却不想,她的算计,竟是应在了两年后的现在。
皇帝道:“那朕便要看看,你这番算计能起到多大作用了。”
茶盏热气氤氲,朦胧地映在宋晏储的面上,她虚虚地看向殿外,声音缥缈:“总归是能断了那小鬼的一双手脚的。”
·
严尚回京,京中提心吊胆,却不想接连两日他都在家中休养,就连大理寺那边都没了动静。众人心中疑惑,正怀疑莫不是皇帝不欲继续往下查了,却忽闻刑部尚书被下了狱。
纷繁的京城仿佛被掐住了脖子,一丝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刑部尚书……
众人细细一想,只觉荒谬。
这半月来协助大理寺办案的不就是刑部?结果现在,竟是刑部尚书下了狱……
那前段时间的查案……又算得了什么?
刑部尚书被斩的那一日,朝中众人仍旧有些恍惚,全然没明白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了刑部尚书在前,其余再有什么人下狱已经不足为奇,直到一日朝会上,大理寺卿捏着厚厚的奏折,呈交圣上,申请缉拿长公主,朝廷上下才又一次的爆了。
要说刑部尚书所作所为勉强还有迹可循,可若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长公主的谋算,才是真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她为了什么?
她一位公主,又是为了什么要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她还能以公主之尊登上九五之位不成?
文武百官只觉荒谬,可大理寺的调查结果、皇帝派遣禁军总不是假。
京城内一时之间又沉寂了许久。
·
东宫内,宋晏储提笔写着什么,陈玉匆匆走进,在她耳边说了一句话。
宋晏储眉头跳了跳,慢慢抬眸:“什么?”
“临安长公主府的消息,长公主驸马……薨了。”
“薨了?”宋晏储转了转笔,饶有兴致开口:“这个时候……人没了?”
陈玉道:“说是驸马身子本就不好,如今长公主又闹出这等事,驸马一时撑不住,就去了。”
第91章 驸马
临安长公主和驸马成婚也有十余载,若按常人来说,十余年的感情,不说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大抵还是能做到的,可偏偏长公主夫妻是个意外。
长公主如今虽说骄矜尊贵,但先皇尚在时,她不过是后宫最没存在感的公主之一罢了。母妃不得帝宠,又出身卑微没有强势的娘家,不说后宫之中人人可欺,那也是万万不敢与那些高位妃嫔所出的公主相比的。
临安长公主谨小慎微地活了十几年,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在父皇面前挂上号。
驸马生了一副仙人之姿,虽说身子不好,但当年先帝不舍得放人,在自己众多儿女中扒拉了一通,挑中了临安长公主。
先帝赐婚的临安也是心中狂喜,还以为父皇心中还是有她这个女儿的。谁曾想还没高兴几日,看不惯她的姐妹就嘲讽开口,言及那探花郎出身不显,自己身子又不好,未来想必是没什么前途的,只除了一张脸好些,其余还不如那些大家族中的小郎君。
先帝女儿那么多,这种时候为什么会想起素来没什么存在感的临安?还不是因为适龄的公主大多看不上那探花郎,互相推诿之下,这份“美事”就落在了临安的头上?
临安虽说颇为羞愤,但皇帝圣谕已下,那探花郎又生得貌若仙人,性子也是极其温和,临安本就年纪尚小,对驸马也是喜爱有加,倒也是过过一段时间琴瑟和鸣的日子。
结果谁曾想一朝风云变幻,先帝病重。彼时中宫无子,众皇子夺嫡之势愈演愈烈。前有年纪已长、在朝中任职的大皇子、三皇子,后有母家势大,在朝中地位举重若轻的五、六几位皇子。更别提还有先帝极为宠爱的七、九等等年幼的皇子,谁都不愿服输。
彼时诸位公主也是押宝,三公主与大皇子一母同胞;六公主与三皇子素来交好……只有临安出身不显,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当了个隐形人的角色,料想她不奢求什么无上尊荣,也不掺和,最后不管那位皇子即位,能留她此时的安生日子便好。
却不想最后荣登大宝的不是那些有背景有能力的皇子,而是那位同她一般、在宫中不显山不露水的八皇子。
八皇子即位,那些有意争夺储位的皇子、连带着支持他们的公主自然都没什么好下场,最好的也都是被扔到一个偏僻的封地,此生不得回京。
而最后的赢家,反倒是什么都没做的临安长公主和那素来纨绔的誉王,有幸留在京城。
皇帝为表友爱兄弟姊妹,对这唯二留在京中之人极为要好。而临安,从一开始无人在意的小透明,变成京城之中人人需要巴结的长公主,地位上升之大,让她一时有些不适。可当她真正适应了这种众人巴结讨好的生活之后,就不由慢慢沉浸其中。
与驸马的感情,也慢慢开始变化。
长公主得势之前,面对驸马的温和体贴自然是满心喜欢,只道他性子极好;可等她面临的诱惑、交往的优秀世家郎君慢慢多了起来,对身子病弱、又无官职在身的驸马却慢慢多了几分不耐。又想起尚在闺中时那几位公主所谓“你不过是捡我们不要的”言论,自认身份越发尊贵的长公主只将此事视为污点,对驸马自然也是越看越不满。
她自认皇帝对她颇为宠爱,就大着胆子要提与驸马和离,但一向纵着她的皇帝却是难得出言拒绝。临安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候皇帝的眼神,也是在那个时候才清楚明白,她和誉王,都不过是皇帝手心的工具罢了。既是工具,自然要有自知之明。
驸马对她而言有诸多不好,但对皇帝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一个出身不显的驸马,对他而言,自然没什么威胁。
经过此事,许是迁怒,临安对驸马越发不满。以致到后来,在知道只要不提和离皇帝不会管她的时候,她就越发放肆,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光明正大地豢养男宠,荒淫公主的名声传遍了京城。
以往驸马对她的温柔体贴,也变成了不敢管事的懦弱,只能由着长公主一个又一个地将人往府里纳。驸马也慢慢接受现实,不再奢求什么,只默默管好公主府,当一个“听话”的存在。
这么多年来,他们二人这般相处早已成了默契。临安自可以放肆地做任何她想做的,关于公主府中的事交给驸马也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她从未想过若是有一天驸马没了会怎么样。
如今这一天到来了。
驸马的身子不好,临安知道,只不过他从未在她面前表露出来过,她对那所谓的“不好”也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直到今日,直到今日。
皇帝派的人来搜查公主府,临安长公主自是慌乱,可真正让她心神不宁的,竟是下人来报驸马气急攻心。吐了一口血晕了过去。
临安当时就愣在原地,难以置信。公主府中养有大夫,那是这么多年来临安难得主动踏进驸马的院子,得到的消息就是驸马郁结于心已久,身子本就有意油尽灯枯之相,只不过之前一直有股信念撑着,此时刺激过大昏迷过去,怕是……时日不多。
驸马的晕倒让临安猝不及防,大夫的话更是让她险些疯狂。她气急败坏,就要把那胡言乱语的大夫杀了,可皇帝派来的人已经搜集到线索,她被人囚禁在自己的寝殿中,轻易不得离开。
直到两日后,得到驸马的死讯。
临安长公主如坠冰窖。
她从未真正想过,驸马离开她,会怎样。
临安几乎要疯,外面的人拦着不让她走,她大叫道:
“陛下一日未定我的罪,本宫就一日是大晏长公主!你们这些奴才,给本宫滚!”
临安长公主浑然不顾自己会受伤,一旁的禁军也拦得颇为踌躇。聂磐得了消息,沉思片刻就放了行,长公主一路奔进灵堂,看见躺在棺材内面色青白的驸马,脚步终于缓了缓,踉跄往后退了几步。
守在她身后的禁军将将要松了一口气,就见临安长公主面色骤然狰狞,猛地扑了上去,一巴掌扇到那即使亡故也不掩仙姿俊逸的脸上,声嘶力竭地骂道:
“温行钰!你个混蛋——”
禁军怎么都没想到人都死了长公主竟还不放过人家,灵堂之内又是一片混乱,半是强迫半是安抚地把人控制了住,送回了寝殿之内。
回头望去,原本衣衫发丝齐齐整整的的驸马浑身已经凌乱的不成样子。一个禁军摇了摇头,默默叹了一声,造孽啊。
……
临安长公主驸马病殁的消息掩藏不住,皇帝知道后也没为难,又因驸马并无其余亲人,索性便以平民身份葬了,宋晏储知道后,神色倒也未变。
人真正下葬之后临安长公主又疯了一遍,却是没人搭理她。大理寺已将长公主府查得清清楚楚,长公主的罪名已经落实。
皇帝不喜不怒,却也并未赶尽杀绝,只将长公主的党羽人脉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将长公主圈禁在长公主府中,此生不得踏出半步。
不论皇帝是怎么想的,这般处理结果,民间还纷纷感叹皇帝仁慈,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官员的刻意引导,以期讨好皇帝。
此些事情无需多提。长公主的纷扰暂且告一段落,京城上下一直紧绷的弦也终于可以稍稍松了一些。
朝堂上下是继赵家事后的又一次大换血,空缺职位之多更是不必多言。若按照原先标准,此时殿试也该落下帷幕,自有新生官员填补空缺。
只不过这届会试录取二百余人,其中江南学子所占有近三十余人,影响甚大,如此成绩自是做不得数。又恰好前段时日皇帝严查科举舞弊之事,参与会试的那些学子全都留在京城,皇帝思忖片刻,定在三月末重举会试。
一时之间提心吊胆的文人学子得了此讯也都松了一口气。会试三年一次,对于很多学子而言这次考试是他们准备已久的,虽说不走运的碰上了这般严重的舞弊导致成绩作废,可重考一次,总比再等三年要好。尽管不乏一些学子抱怨不满,可终究还是赞同者居多。
三月末,会试重举。四月中旬,殿试进行。两日后,随着金殿传胪的结束,此次科举,也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此次科举舞弊对诸多学子而言是祸,也是福。以往的新晋进士都得被磨练一番才能委以重任,如今朝中人才骤缺,倒是给了他们机缘。朝廷训练一番就将人下放到了各州县,一来是为填补空缺,二来也是年轻人办事虽不及在朝多年的官员稳妥,但也有他们没有的那份冲劲,以及难得的、尚未被磨灭的,为民为国的那份冲动。
江南经过一番清理,那些所谓的世家已然成不了什么气候,官场上下更是大换血。虽说朝中对那些年轻的学子委以重任,却也不敢贸然将江南那般重要的地方交予他们。可京城如今人才紧缺,皇帝信重的一些人都脱不开身,思来想去,还是将目光放到了那刚回京没多久的丞相府大郎君、崔景同身上。
崔景同在外多年,此番回京本该被委以重用,只是该给他的担子还没交过去,江南就出这么大的变故。崔景同虽然年轻,但行事手腕一样不差,又是皇帝极其信重之人,只好将他派去。
只不过人刚回京没多久,就又要离京,皇帝哪怕有无数理由,也担心丞相会觉得他是不是在针对崔家,特特找人谈了谈知心话。好在丞相看得开,还道景同这般年轻便能主掌一府事务已是陛下看中。他年纪还小,未来自有无数可能,全凭陛下做主。
这话倒是不假。丞相虽位列百官之首,但颇为知情识趣,不论是在朝事上还是在皇帝私事上从不逾矩,对家人更是极为约束。再者崔家虽也是名门,但血脉稀薄,在朝中也没有太多的党羽,自是深得陛下信重。
而崔景同身为他的独子,本身又有六元及第的美名,办事手段也颇为陛下赏识,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又何需着急在京中谋上一差半职?反而是趁着机会难得在外多历练几年,培养了手段能力,届时功绩也有了,回京之后,那自是一步登天。
——更别说,看陛下如今这态度,更像是要将崔景同留给太子。
崔相心态平稳,皇帝对此自然更是欣慰,又留了几日时间给他们亲人相聚,赏赐了崔家数件珍宝,这才放他离去。
崔豫衡面上平稳,可毕竟是自己的独子,临近离别,自然会有诸多不舍。崔景同也知此番离京,几年之内怕是也难重新归来,便用了心伴在父母膝下,只在临行前两日,去东宫求见了太子。
·
“孤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宋晏储声音平淡,即使没有夹枪带棒,却也并无多热情。
崔景同浅笑温然,仪态翩翩:“殿下既有交代,臣又怎会不来?”
宋晏储淡淡瞥了他一眼,不得不承认崔景同虽惹人心烦,但绝对是一良臣,甚至是肱股之臣。
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