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将之子
第二舰队转向撤离战场的时候,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
紧接着登场的,正是之前发现了美军第三舰队的“淡水鳐”号全电动潜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淡水鳐”号能够遇上已经丧失作战能力的美军第三舰队,绝对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原因很简单,“淡水鳐”号的艇长都没想到,真会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前面已经提到,“淡水鳐”号发现美军第三舰队的时候,差不多该返航了。因为珊瑚海里美军舰船云集,还有大批反潜巡逻机,“淡水鳐”号的艇长,即汪渊洋上尉也觉得没有必要留在这个是非之地。
当时,汪渊洋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艇长,在潜艇部队却很出名。
不是他的能力出众,而是他有一个与周渝生齐名的老子:汪誉涵上将。
汪渊洋上尉是汪誉涵上将的小儿子,在家里排名老三。原本,他根本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根据中国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就算汪誉涵夫妇都是独生子女,也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后来,中国调整了独生子女政策,鼓励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并且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三个孩子。结果就是,汪誉涵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再次当了父亲。
当然,对当时已经是海军少将的汪誉涵来说,养育三个孩子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是小儿子,汪渊洋从小就娇生惯养,非常叛逆,几乎是他老子不让他做的事,他全都做了。
汪誉涵最不想让子女做的事,就是去潜艇部队服役。
与大部分军人一样,汪誉涵不反对子女参军服役,他的大儿子与女儿都是军人,只是他非常清楚潜艇部队的情况,所以不希望子女成为潜艇兵。女儿还好说,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海军也没有招募女性潜艇兵。事实上,美国海军也保持着同样的传统,即女性可以在水面战舰上服役,甚至有机会成为舰长,但是绝对没有机会登上潜艇。原因很简单:在封闭的环境里,异性绝对是一个不太和谐的因素。要知道,几十号大老爷们在一个如同特大号铁棺材里过几个月不见天日的生活,雄性荷尔蒙肯定异常澎湃,谁也不能保证异性不会受到骚扰。
结果就是,汪誉涵的大儿子汪明剑成了海军的舰船工程师。
可以说,汪誉涵很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因为汪明剑是“泰山”级航母的副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
问题是,汪渊洋就让汪誉涵伤透了脑筋。
这家伙,十八岁就考上了军校,而且是汪誉涵当年就读的潜艇学院,二十二岁就成为了潜艇上的轮机长。
作为中国海军中最知明的潜艇艇长之一,汪誉涵非常清楚,轮机长多半会成为艇长。
在潜艇兵中,百分之八十的轮机长最后都会晋升为艇长,因为作为艇长,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潜艇的动力系统。
战争爆发的时候,汪渊洋只有二十九岁,才当了两年艇长。
当时,也只有他这类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艇长,才会被派往全电动潜艇服役,那些当了十年以上艇长的军官,都在核潜艇上服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全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后,需要提拔艇长,导致很多像汪渊洋这样的年轻人成为艇长。从军衔上也看得出来,攻击核潜艇艇长至少是少校,一般是中校,一些老油条混成上校还是艇长。只有在全电动潜艇部队,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艇长是年纪在三十岁以下的上尉。
当然,汪渊洋很快就能进入校官行列了。
即便没有遭遇美军第三舰队,以他这次巡逻在珊瑚海取得的战绩,特别是提供的那条关键情报,以战时的晋升标准,只要他能活着回到阿纳塔汉岛,就能拿到晋升令。就算无法活着回去,也会被追授为海军少校。
当然,对于还没有成家的汪渊洋来说,追授不追授根本没有影响。
不管怎么说,他老子肯定不会在乎一面追授的奖章,因为汪誉涵获得的奖章能够别满整片胸膛。
事实上,汪誉涵并不想让小儿子当潜艇艇长。
在战争中,潜艇兵的阵亡率是海军中最高的,甚至是所有兵种中最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共有一半的潜艇兵没能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其中德国海军潜艇兵的阵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即便是美国海军的潜艇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阵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至于这次大战,根据战后统计,中国海军在战争爆发时服役的潜艇兵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活到了战后。
为此,汪誉涵想了很多办法把小儿子调回来,比如让他去舰队司令部任职。
可惜的是,汪誉涵太不了解这个儿子了,或者说与他从来没有与这个儿子进行过深入沟通有关。
这也难怪,毕竟汪渊洋出生的时候,汪誉涵正值事业上升期,很少管家里的事。
结果就是,汪誉涵的努力全部白费,汪渊洋打死不肯离开一线部队,还三次向海军司令部打他老子的小报告,说高级将领以权谋私违反了军规、败坏了军队风气。虽然这些报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汪誉涵当时已经退役了,但是汪渊洋也如愿以偿,保住了潜艇艇长的位置。
说白了,汪渊洋这么做,完全是逆反心理在作怪。
如果汪誉涵没有利用他的影响力,恐怕周渝生早就找个理由,把汪渊洋从一线部队调了回来。
不管怎么说,汪誉涵与周渝生的关系摆在那里,周渝生肯定会照顾汪渊洋。
问题是,汪渊洋把事情闹大后,周渝生就不能明目张胆的以权谋私了,毕竟有很多军人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如果大家都来走后门、跑关系,不但会败坏风气,还会使军队声誉受损。
其实,当时高级将领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的并不在少数。
周渝生的一个儿子、牧浩洋的一个儿子、戚凯威的两个儿子、魏成龙的一个儿子、殉国的章玉廷的一个儿子与一个女儿都在一线部队服役,母祁铁的独子是战斗机飞行员,而且在二零五三年二月八日阵亡。至于高级军官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的比例更大,且很多军人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现象,正是中国军队越打越勇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军队从上到下都拧成一股绳,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战的时候,这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当军队的高级将领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一线部队服役,让他们为国家浴血奋战,他们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不可否认,美军中,也有很多高级将领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但是比例绝对没有中国军队高。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社会上,富家子弟不是在争着服役,而是在想方设法的逃避兵役。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整个大战期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富豪,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子女逃避兵役,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花钱让资质的医生出具一份不符合服兵役的体检报告。当时,这甚至成为了一门职业,有专门的掮客向富豪贩卖“残疾证”,而且很多医生都以此发了大财。
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连那些掌握着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既得利益者都不看好这场战争,还能要求美国民众对胜利充满希望吗?
当然,也不可否认,中国存在类似的情况。
只是,在中国逃避兵役只是极个别的行为,不管是军队将领、还是政府官员、以及企业老板,都把送子女参军当成应尽的义务。在第三阶段战争动员、也就是面向全民的总动员开始之后,黄瀚林就亲自把他最小的儿子送到了招兵站。虽然这多少有点政治做秀的意味,但是至少说明,中国领导人做到了美国领导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要知道,美国总统卢卡斯的七个子女中,只有一个参军服役,而且只是象征性的服役,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在国防部从事文职工作。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这场战争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中国民众的积极性,是中国取胜的最为重要的条件。
当然,这不是在一天之内就形成的民间风气。
往回追溯到二零一四年,就能发现,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间,中国几乎是每一场地区战争的直接获益者。甚至可以说,中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强权,与经历的每一场战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影响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这些战争都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实惠。
当然,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不可否认,战争给部分中国家庭带来了伤痛,因为有战争就有伤亡,有伤亡就意味着有人会因为战争而失去挚爱的亲人。可是在总体上,战争带来的好处,使绝大部分中国人成为实际受益者。
后来,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民众对战争的渴望,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动因。
不管这种说法对不对,至少可以肯定,中国民众的积极性远远超过了对手,成为中国最为强大的战争推动力。
当然,这些话题都扯远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紧接着登场的,正是之前发现了美军第三舰队的“淡水鳐”号全电动潜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淡水鳐”号能够遇上已经丧失作战能力的美军第三舰队,绝对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原因很简单,“淡水鳐”号的艇长都没想到,真会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前面已经提到,“淡水鳐”号发现美军第三舰队的时候,差不多该返航了。因为珊瑚海里美军舰船云集,还有大批反潜巡逻机,“淡水鳐”号的艇长,即汪渊洋上尉也觉得没有必要留在这个是非之地。
当时,汪渊洋还只是一名普通的艇长,在潜艇部队却很出名。
不是他的能力出众,而是他有一个与周渝生齐名的老子:汪誉涵上将。
汪渊洋上尉是汪誉涵上将的小儿子,在家里排名老三。原本,他根本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因为根据中国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就算汪誉涵夫妇都是独生子女,也只能生育两个孩子。后来,中国调整了独生子女政策,鼓励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二个孩子,并且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第三个孩子。结果就是,汪誉涵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再次当了父亲。
当然,对当时已经是海军少将的汪誉涵来说,养育三个孩子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是小儿子,汪渊洋从小就娇生惯养,非常叛逆,几乎是他老子不让他做的事,他全都做了。
汪誉涵最不想让子女做的事,就是去潜艇部队服役。
与大部分军人一样,汪誉涵不反对子女参军服役,他的大儿子与女儿都是军人,只是他非常清楚潜艇部队的情况,所以不希望子女成为潜艇兵。女儿还好说,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海军也没有招募女性潜艇兵。事实上,美国海军也保持着同样的传统,即女性可以在水面战舰上服役,甚至有机会成为舰长,但是绝对没有机会登上潜艇。原因很简单:在封闭的环境里,异性绝对是一个不太和谐的因素。要知道,几十号大老爷们在一个如同特大号铁棺材里过几个月不见天日的生活,雄性荷尔蒙肯定异常澎湃,谁也不能保证异性不会受到骚扰。
结果就是,汪誉涵的大儿子汪明剑成了海军的舰船工程师。
可以说,汪誉涵很为这个儿子感到骄傲,因为汪明剑是“泰山”级航母的副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
问题是,汪渊洋就让汪誉涵伤透了脑筋。
这家伙,十八岁就考上了军校,而且是汪誉涵当年就读的潜艇学院,二十二岁就成为了潜艇上的轮机长。
作为中国海军中最知明的潜艇艇长之一,汪誉涵非常清楚,轮机长多半会成为艇长。
在潜艇兵中,百分之八十的轮机长最后都会晋升为艇长,因为作为艇长,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潜艇的动力系统。
战争爆发的时候,汪渊洋只有二十九岁,才当了两年艇长。
当时,也只有他这类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艇长,才会被派往全电动潜艇服役,那些当了十年以上艇长的军官,都在核潜艇上服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全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后,需要提拔艇长,导致很多像汪渊洋这样的年轻人成为艇长。从军衔上也看得出来,攻击核潜艇艇长至少是少校,一般是中校,一些老油条混成上校还是艇长。只有在全电动潜艇部队,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艇长是年纪在三十岁以下的上尉。
当然,汪渊洋很快就能进入校官行列了。
即便没有遭遇美军第三舰队,以他这次巡逻在珊瑚海取得的战绩,特别是提供的那条关键情报,以战时的晋升标准,只要他能活着回到阿纳塔汉岛,就能拿到晋升令。就算无法活着回去,也会被追授为海军少校。
当然,对于还没有成家的汪渊洋来说,追授不追授根本没有影响。
不管怎么说,他老子肯定不会在乎一面追授的奖章,因为汪誉涵获得的奖章能够别满整片胸膛。
事实上,汪誉涵并不想让小儿子当潜艇艇长。
在战争中,潜艇兵的阵亡率是海军中最高的,甚至是所有兵种中最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共有一半的潜艇兵没能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其中德国海军潜艇兵的阵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即便是美国海军的潜艇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阵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至于这次大战,根据战后统计,中国海军在战争爆发时服役的潜艇兵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活到了战后。
为此,汪誉涵想了很多办法把小儿子调回来,比如让他去舰队司令部任职。
可惜的是,汪誉涵太不了解这个儿子了,或者说与他从来没有与这个儿子进行过深入沟通有关。
这也难怪,毕竟汪渊洋出生的时候,汪誉涵正值事业上升期,很少管家里的事。
结果就是,汪誉涵的努力全部白费,汪渊洋打死不肯离开一线部队,还三次向海军司令部打他老子的小报告,说高级将领以权谋私违反了军规、败坏了军队风气。虽然这些报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汪誉涵当时已经退役了,但是汪渊洋也如愿以偿,保住了潜艇艇长的位置。
说白了,汪渊洋这么做,完全是逆反心理在作怪。
如果汪誉涵没有利用他的影响力,恐怕周渝生早就找个理由,把汪渊洋从一线部队调了回来。
不管怎么说,汪誉涵与周渝生的关系摆在那里,周渝生肯定会照顾汪渊洋。
问题是,汪渊洋把事情闹大后,周渝生就不能明目张胆的以权谋私了,毕竟有很多军人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如果大家都来走后门、跑关系,不但会败坏风气,还会使军队声誉受损。
其实,当时高级将领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的并不在少数。
周渝生的一个儿子、牧浩洋的一个儿子、戚凯威的两个儿子、魏成龙的一个儿子、殉国的章玉廷的一个儿子与一个女儿都在一线部队服役,母祁铁的独子是战斗机飞行员,而且在二零五三年二月八日阵亡。至于高级军官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的比例更大,且很多军人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现象,正是中国军队越打越勇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军队从上到下都拧成一股绳,为着同一个目标奋战的时候,这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当军队的高级将领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一线部队服役,让他们为国家浴血奋战,他们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不可否认,美军中,也有很多高级将领的子女在一线部队服役,但是比例绝对没有中国军队高。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社会上,富家子弟不是在争着服役,而是在想方设法的逃避兵役。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整个大战期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美国富豪,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子女逃避兵役,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花钱让资质的医生出具一份不符合服兵役的体检报告。当时,这甚至成为了一门职业,有专门的掮客向富豪贩卖“残疾证”,而且很多医生都以此发了大财。
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连那些掌握着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既得利益者都不看好这场战争,还能要求美国民众对胜利充满希望吗?
当然,也不可否认,中国存在类似的情况。
只是,在中国逃避兵役只是极个别的行为,不管是军队将领、还是政府官员、以及企业老板,都把送子女参军当成应尽的义务。在第三阶段战争动员、也就是面向全民的总动员开始之后,黄瀚林就亲自把他最小的儿子送到了招兵站。虽然这多少有点政治做秀的意味,但是至少说明,中国领导人做到了美国领导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要知道,美国总统卢卡斯的七个子女中,只有一个参军服役,而且只是象征性的服役,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在国防部从事文职工作。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这场战争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中国民众的积极性,是中国取胜的最为重要的条件。
当然,这不是在一天之内就形成的民间风气。
往回追溯到二零一四年,就能发现,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间,中国几乎是每一场地区战争的直接获益者。甚至可以说,中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强权,与经历的每一场战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影响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这些战争都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实惠。
当然,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不可否认,战争给部分中国家庭带来了伤痛,因为有战争就有伤亡,有伤亡就意味着有人会因为战争而失去挚爱的亲人。可是在总体上,战争带来的好处,使绝大部分中国人成为实际受益者。
后来,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民众对战争的渴望,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动因。
不管这种说法对不对,至少可以肯定,中国民众的积极性远远超过了对手,成为中国最为强大的战争推动力。
当然,这些话题都扯远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