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咒禁道
目送着游以默也不感兴趣的到门口去等岳文斌,石苓人随口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下一句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后来君权神授的帝王看来,祝由师也和刍狗差不多,不再有神圣的地位,这大概也是后来祝由科转化为咒禁的原因所在,《吕氏春秋?至忠篇》记载了齐国齐闵王生了重病,让人去宋国请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看完病对太子说:这个病非得激怒闵王让他发怒了,病才可以好,但是他一发怒,会杀了我。太子说:只要父王病好了,我和母亲会以死保护你。文挚就答应给闵王治病。第二天,他与太子去见闵王,就先做了三件让闵王不高兴事情,闵王已忏始发怒了,这时,文挚不脱鞋,就直接登上闵王床,故意踩着闵王衣服,大大咧咧地问闵王病情,闵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就更加出言不逊,进一步地刺激闵王,闵王一怒而吐出堵在胸中黏痰浊物,病好了。
但是闵王还是认为文挚触犯了他,非要杀掉文挚,无论太子和皇后怎么说也不行。最后,闵王还是把文挚放到鼎里给蒸了,成了医学史上一大冤案。吕不韦曾经感慨地说:给圣明皇上做忠臣容易,给昏庸皇上做忠臣,实在是太难了!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中期《黄帝内经》,探讨了心理学若干基本问题。比如,人心理现象与人身体之间存在着怎样关联?喜怒哀乐都是人们常有情绪,那么,这些情绪与人身体五脏有什么关系吗?对此,《黄帝内经》作出了阐释。《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人喜怒哀乐与人体五脏有密切关联。《黄帝内经》又说: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认为人形成是先有五脏形体,而后有精神藏于心,才形成各种心理现象。《黄帝内经》提出形神合一理论,认为人心理现象不仅依赖外界事物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脏腑气血等生理机能为基础。
对于人的躯体疾病,《黄帝内经》已经注意到寻找致病心理因素,从自然天候、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王朝环境等多方因素去阐述疾病发生原因和发展变化规律。《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其中,喜怒、惊恐都是心理因素,表明心理因素是致病重要原因。《黄帝内经》又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精辟地说明了情绪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良情绪可以损害人健康,造成疾病发生,甚则危及生命;良好情绪则是预防疾病、战胜疾病重要法宝。“
”《黄帝内经》这部伟大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心理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曾指出:世界心理学第一个故乡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第一个故乡,这首先就是《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心理学理念贡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和《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实际上是中医对情绪与身体状况总结,为什么喜伤心,'恐胜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生理功能和精神情绪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释放过程,获得释放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业绩。
譬如能提高人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活力,充分发挥机体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一种强烈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情绪刺激。怒与肝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绪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思,即意识、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一种状态。人意识情绪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思是精神高度集中思考、谋虑一种情绪。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理念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月事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功能相一致。肺在志为忧所谓悲古代医家对忧愁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忧愁、悲伤情绪活动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黏液。人哭泣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面部皱纹增多。肾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刺激,对机体气机运行可产生不良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我心里却想起了小默姐忙忙碌碌的表现,全身心投入,是不是她排遣对于祖佳思念担忧的表现呢?
石苓人继续说。“这些在医学萌芽时期治疗方法,是世界各族裔在文教发展初期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可谓百川归海。因为按照科学解释,当人在有了信心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候,人体抵抗力就会增强,红血球、白血球,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量地增多,这些细胞都可以杀死进入体内各种细菌、病毒。丹道与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丹道不放在心上。丹道看重是修身长寿。而修身长寿重在修心,丹道修心之法,大部分在今天看来,就是心理学范畴,所有修心方法,不外乎是针对于生命、针对于死亡、针对于生存方式心理调整。佛医学中认为,疾病是由四大不和而成所谓四大:地、水、火、风,一大不调,可以导致一一种疾病;四大不和,可以导致四四种疾病。所以,佛医学认为疾病有四四种,这四四种疾病,又分为心病和身病两大类。心病是指内心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等诸多烦恼,可以说佛门主要着眼于众生心病无明烦恼根治。而心病又分魔鬼致病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魔病,就是现代医学中精神、神经病和各种心理疾病。而心病中鬼病,则是指瘟疫、流行病、传染病。佛门从根所谓生理、尘所谓王朝环境、识所谓心理三缘和合整体角度考察人的意识存在,认为它们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心起烦恼、恶业,不仅仅是心病具体表现,而且还可导致生理失调而致身病,佛门医学有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说法所谓《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这种观点和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
祝由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利用了人类对于因无法控制痛苦,而产生对自然力量恐惧,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对于鬼神崇拜心理所诞生最早心理疗法,其实都是先民的意识思维活动,类似于安慰剂作用。当他们相信这些符图构造渗透、储存、连接了古代巫祝、医学家的高能信息,是宇宙中的物体能量符号,是人与宇宙能量交换的开关。符图中呈圈状、点状、线条状、直线、竖线、s线、口字等,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号,'同气相求',开关一打开,宇宙能量就会定向定目标的射入患者病灶。当然能够获得一些疗效。特别值得提出是,实施祝由术同时,在病人身边总是要生起一堆火。根据当时说法,火可以驱鬼避邪。从现代看来,不管是伤风感冒发烧,还是上吐下泻肚子痛,在火堆旁边烤出汗来,肯定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就是在现在,医学治疗这些病时,依然没有离开发汗这一治疗原则,只不过是通过吃药发汗而已。而火更是生命的象征,甚至在历史发展中,佛门与祝由也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佛医学,佛门发源于古天竺,昌盛于中国,是古天竺佛门把婆罗门教医学改造后,纳入其体系成为所谓古天竺医学,比佛门渊源更为久远,大约自公元前二世纪,天竺文明达到空前高峰时,医学已自成体系,其经典是《吠陀》。吠陀意思是:求知。后来随着佛门在天竺兴起,一些医学内容被佛门所吸收,形成佛医学,后来又因为佛门在天竺日趋衰落而传入中国之后,佛医学也一并传入我国了。东来僧人在传教过程中,给人治病,借医弘佛,作为自身成佛途径。他们在翻译佛经时,也翻译了许多佛医学著作,仅《隋唐经籍史志》记载,翻译经文中天竺医学文献就有一七部八八卷。仅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有关医学著作就有二部之多。佛经中出现医疗卫生方面医学术语多达四六多条,既有生理解剖脏腑方面名词,也有医疗、药学、心理、病名、医事杂论方面术语。当时一些精通佛医学医家,试图把佛医学与中国医学结合起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会通中印医学创立新医学。但是由于佛医学传入我国时候,中医理论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了,特别是在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病因和治疗方法上都优于佛医学,所以佛医学没能改变中医理论体系,它一些理论和医疗技术、卫生习惯,反而被中医所吸收,纳入中医体系之中,与中医融为一体了。中国文教有很强包容性,通过中医学融会佛门医学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
佛门医学很早就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导致疾病,并且在心因性疾病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讨论心理学,不能埋没了释迦牟尼贡献。佛祖释迦牟尼就非常擅长心理调整疗法。如是我闻。释迦牟尼在王舍城灵鹫山对众人说法时,见一个老妇人悲痛欲绝,号哭不止,原来这位老妇人唯一儿子死了。从儿子下葬那天起,老妇人就滴水不进,一动不动地坐在墓碑旁,望着儿子坟冢以泪洗面。释迦牟尼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修持者赶到墓地来了。释迦牟尼扶起老妇人,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做什么呢?老妇人流着泪说: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了,可我对他爱,使我无法在这个世上独活,我想跟儿子一起去死算了!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吗?释迦牟尼问。佛陀啊!您能做到让我儿子复活吗?老妇人高声问佛,充满希望。释迦牟尼微微一笑,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咒力让你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从未曾死过人的家庭,否则,我做了法,也是无用。老妇人闻言,停止哭泣,立刻跑到街上,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大家都用诧异眼神看着她,自从有老祖宗以来,哪有没死过人人家呢?人们反问她。老妇人一直奔波到夕阳西下,访问了不知多少户人家,始终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火,她无奈失望地回到释迦牟尼面前说:我就是找不到您要火,怎么办呢?释迦牟尼笑了起来,说道:你还不明白吗!自开天辟地以来,哪有不死人呢!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要失去亲人,世上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你为什么就想不开,执迷不悟呢?这是一个多么出色心理治疗过程啊。面对一个持久悲哀不解老人,释迦牟尼先给她一个足以兴奋承诺,然后让她离开坟冢,脱离诱发悲哀环境,到处去询问火过程就是和人群接触过程所谓改善孤独心情,到处奔走体力运动,可以充分释放精神压力所谓利用运动消耗能量,释放压力,是现代心理治疗重要手段。然后,当她在体力和情绪都放松时候,点出问题关键所谓有生就有死,你有何想不开,点醒了执迷不悟老妇人。
也就是说其实在最早期医疗活动中祝由术中,不光蕴藏了心理疗法雏形,而且是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早期探索。如果我们仅仅用迷信落后来否定祝由,就是对我们祖先当时科学进步否定,对现代医学基础否定,对于自己古老医学文教否定,那才真正是无知表现。当然,现在医学不需要再用祝由这种方式来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心理,采用一些咒语治病方法,至今还是存在,特别是流行在少数族裔中。而且不光在中国,这种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东南亚降头术、扶乩术,欧洲催眠术,都可以看到祝由影子。
而物极必返,既然祝者咒也,巫蛊衍生的诅咒也声名远扬。从物理学角度,就是以声频可以干扰一个人的场,流传至今的咒语是修持者练到一定程度时,所发出的特定声音,这些声音,以次声波为多,对人体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刚开始可以按照特音,咒语来治病,熟练后,能量高了,就不要特音了,咒语好比枴杖,可以丢掉枴杖,而随便讲的话,讲的任何语言都可以治疗疾病。但语言必须是良性的,不要有邪念和恶意或病变意识。如果是说最不好听的话,发出的信息也最不好,场受到干扰,大脑就易于失控。所以说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祝由医师要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的时候,咒语是具有攻击性,驱散性的。而把恶咒发扬光大的,其实是佛门。佛家大敌所谓魔在佛门刚传入中国时,翻译为磨。至南朝梁武帝时改为魔字,全称为魔罗。魔种类很多,烦恼、疑惑、迷恋等一切能够扰乱众生思维者,均称为魔。由自己身心所生障碍称为内魔,来自外界障碍称为外魔。佛门认为:魔由心生,妖由人兴,众生八万四千尘劳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都可以导致魔病。这些烦恼,在现代心理学中就是指导致心理疾病种种原因。
佛门针对人类心理疾病,与儒家、丹道不同是,它发明了一种药,可称之为大药后悔药。有句俗话: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是,佛家就发明了后悔药!后悔药是什么呢?佛门针对心理疾病,同样提倡修心,采用神秘、内省似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礼拜、忏悔、唱咏、打坐等等。其中针对业报致病所提倡:忏悔,就是佛家研制后悔药。忏悔是因为人们身心疾病往往是内心潜意识中不良积淀所致,尤其是当人们违背了某些王朝公德,背弃了道德行为准则时,其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忏悔这种方法,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释放机会。佛门认为,心灵能量可以产生治疗效果,如果运用修定之法,使心所谓思维专注在身体某一部位,放宽心胸,可以达到治疗心身疾病作用。例如佛门中忏悔一法,就是要求你想象面临佛菩萨圣众诸天,至诚悔过,使一切精神负担在忏悔后变得轻松。这不是最好后悔药吗?那么这个后悔药怎么吃呢?佛家认为,业病非普通药石所能治愈,唯须忏悔业障,读诵经书,抄写经典,供养赞叹诸佛菩萨,布施法界众生,以其公德消业除病。忏为梵语忏摩略称,原意为忍或宽恕。如有了过失,请求容忍、宽恕是忏本意。悔是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意思,直译为说,即说罪,陈说罪状意思,犯了过失,应该向对方承认过失,不只是认错,要明白地说出自己所犯罪过,这才是悔。佛家观点是: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佛家不但提倡忏悔,而且还有很多种有助于忏悔方法,传世忏法如:梁皇宝忏、法华忏法、金刚忏、大悲忏法、水忏法、观音忏法、阿弥陀忏法、金高明忏法、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等。做忏悔还需要专门庄严道场,还要有忏文。也就是说,不同心理障碍,佛家有不同忏悔方法。
佛门不但推出忏悔后悔药,还推出了心理调整名医大家耳熟能详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为观音、观自在,是大乘佛门里大菩萨。他拥有慈悲胸怀,能闻声救苦,引导娑婆众生脱离世间苦厄,追求生命智慧。两千年来,观音信仰遍布亚洲各国,乃至西方世界,成为人类神秘学世界最灿烂花朵,特别是在中国,开展出独特观音信仰。观音菩萨祖籍在天竺,他天竺名字是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原意是由高处向下观之君主或探视下界之神。观音造型男女相皆有,唐宋以前,中国观音以男相为多,而唐宋以后观音,以女相为主了,这是为什么呢?佛门有众多解释。最被众生接受解释是:母亲是慈悲象征观音所强调慈悲,在中国文教中是一种母性特征,也就是儒家父严母慈。可是在佛门传统中,女性是智慧特性,而慈悲是男性特性。在佛门传入中国后,为了更快地被接受和传播,必然要与中国儒家、丹道传统文教结合,而中国向来以母性表示慈悲,观音转为女性后,她慈悲为怀母性特性,就更容易被民众接受了。事实证明,女性观音形象,通过被家庭中母亲妻子接受,而更广泛地进入到了中国家家户户,对于佛门传播,起到不可估量价值。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接受观音呢?因为观音很多教义都符合女性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观音更容易被女性接受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中国女性,由于儒家男尊女卑观念束缚,长期处于家庭、王朝上劣势地位,导致了整体女性世界观上心理歪曲,也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特殊所谓女性因为激素分泌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有明显不同原因,造成情绪波动较大,使得女性心理疾病明显地高于男性。而规定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封建礼仪,导致妇女因常年困缩在家庭中而造成心理障碍,无人疏导,无处疏泻。所以,在这种国情下,女相观音出现了!妇女们通过观世音法,每天面对观音像祷告、诵经、忏悔,实际上成了女性疏解情仪个重要通道,而如果观音是男相,一些女性难以启口话,就可能说不出来。而对于一个慈悲美丽女性观音,那么,妇女对于婚姻、生育,甚至嫉妒、怨恨之情都可以唠唠叨叨地倒给她,畅快地诉说,甚至哭泣,而诉说和哭泣恰恰是心理调整必需。而且观音还特别为中国女性带来了别人无法替代安慰:送子。”
石苓人不看我:“秦汉之后,中国日益成为一个严酷宗法制度大国,传宗接代是家族繁衍目,同时为了家族利益,形成了重男轻女养育观。那时女人,家庭地位最低,一个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那么在家庭中是没有地位,而且面临被丈夫抛弃结局。即便是生了孩子,如果没有生儿子,那么,在家庭中依然没有地位,而且面临被丈夫冷落结局。所以生育并且生出男孩,是每一个妇女最大愿望,甚至被当成是人生重要目的。因为这个目不能实现,不少妇女患了心理疾病所谓其实,不孕症,就是在现实世界,依然和心理障碍有着重大关系。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她不但是女性,还怀抱小儿,被称为送子观音,能够送子,这对于当时不孕妇女,没男孩妇女,是多么大安慰呀!观音菩萨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富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值德本众人爱戴。所谓《普门品》字字句句,多么令人高兴,只要礼拜供养,那么想要男孩送男孩,想要女孩送女孩,这给心因性不孕症妇女带来多么大心理支持啊!现代医学也证明,只有在心态完全放松状态下妇女,才容易受孕,而且,心情开朗愉快状态下受孕人,更容易生男孩。观音菩萨给中国妇女带来更大福音……助产!中国旧时妇女分娩,被称为过鬼门关。因为古代王朝医疗技术不发达,一旦遇到难产,没有手术技术和设备,产妇死亡率极高。导致凡是怀孕妇女,都忧心忡忡,中国不知道自己在分娩时候,会遇到什么样困难,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闯过鬼门关。这种担忧,恐惧分娩情绪,非常不利于宫缩,越是害怕,越宫缩无力,越是生不下来,越恐惧,而越恐惧,越导致难产。那时,在产程中因心态导致难产是非常多,当时遇到难产,是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听天由命,而且死亡常常是唯一结局。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
观世音说:若有妇人生产难者临当命终,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持此咒即得解脱所谓《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看,多么令人宽慰,只要从一怀孕,就开始诵经念咒,然后,在临产时,把自己托付给观世音菩萨,这时只要三称名号,菩萨她就会保佑你平平安安地分娩,这给害怕分娩产妇带来多么大心理支持啊!历史记录也证明,自从观音菩萨进了产房,很多妇女难产问题解决了,看看那些平安分娩后,抱着孩子去观音庙还愿谢菩萨人群,你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在古代妇女心中位置了!说她是佛陀送给古代妇女心理健康咨询大师,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啊!不过,佛门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密咒更是流毒无穷。……”石苓人语焉不详的说。“祝由十三科中另一大分类的禁法,是祝由医师用自己良性生物场抑制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病灶逐渐消退病愈。这种东西据说反覆训练增强修持,有利于以后运用符图咒语时手到病除,意到病出,气到病愈。毕竟以上这些训练动作不但调整自身的生物场,也可用于画符念咒。总之唐内典卷四十太医署记载: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隋太医有咒禁博士一人,皇朝因之。又置咒禁师,咒禁工以佐之,教咒生也。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拔除邪魅之为历者。有道禁,出于山居方术之士。有禁咒,出于释氏。这里明确地指出,丹道咒禁叫道禁,来自山居方术之士,来自释迦牟尼佛门叫禁咒。唐朝太医署中能够建立咒禁科,说明咒禁术在唐朝已经是非常盛行,并到了需要朝廷出面管理、教学程度了。”
我不期然想起了那些卸岭门徒。
但是闵王还是认为文挚触犯了他,非要杀掉文挚,无论太子和皇后怎么说也不行。最后,闵王还是把文挚放到鼎里给蒸了,成了医学史上一大冤案。吕不韦曾经感慨地说:给圣明皇上做忠臣容易,给昏庸皇上做忠臣,实在是太难了!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中期《黄帝内经》,探讨了心理学若干基本问题。比如,人心理现象与人身体之间存在着怎样关联?喜怒哀乐都是人们常有情绪,那么,这些情绪与人身体五脏有什么关系吗?对此,《黄帝内经》作出了阐释。《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人喜怒哀乐与人体五脏有密切关联。《黄帝内经》又说: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认为人形成是先有五脏形体,而后有精神藏于心,才形成各种心理现象。《黄帝内经》提出形神合一理论,认为人心理现象不仅依赖外界事物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脏腑气血等生理机能为基础。
对于人的躯体疾病,《黄帝内经》已经注意到寻找致病心理因素,从自然天候、人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王朝环境等多方因素去阐述疾病发生原因和发展变化规律。《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其中,喜怒、惊恐都是心理因素,表明心理因素是致病重要原因。《黄帝内经》又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精辟地说明了情绪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良情绪可以损害人健康,造成疾病发生,甚则危及生命;良好情绪则是预防疾病、战胜疾病重要法宝。“
”《黄帝内经》这部伟大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心理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曾指出:世界心理学第一个故乡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第一个故乡,这首先就是《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心理学理念贡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和《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实际上是中医对情绪与身体状况总结,为什么喜伤心,'恐胜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生理功能和精神情绪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释放过程,获得释放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业绩。
譬如能提高人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活力,充分发挥机体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肝在志为怒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一种强烈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情绪刺激。怒与肝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绪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脾在志为思脾在志为思。思,即意识、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一种状态。人意识情绪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思是精神高度集中思考、谋虑一种情绪。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理念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月事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功能相一致。肺在志为忧所谓悲古代医家对忧愁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忧愁、悲伤情绪活动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黏液。人哭泣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面部皱纹增多。肾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刺激,对机体气机运行可产生不良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我心里却想起了小默姐忙忙碌碌的表现,全身心投入,是不是她排遣对于祖佳思念担忧的表现呢?
石苓人继续说。“这些在医学萌芽时期治疗方法,是世界各族裔在文教发展初期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可谓百川归海。因为按照科学解释,当人在有了信心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候,人体抵抗力就会增强,红血球、白血球,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量地增多,这些细胞都可以杀死进入体内各种细菌、病毒。丹道与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丹道不放在心上。丹道看重是修身长寿。而修身长寿重在修心,丹道修心之法,大部分在今天看来,就是心理学范畴,所有修心方法,不外乎是针对于生命、针对于死亡、针对于生存方式心理调整。佛医学中认为,疾病是由四大不和而成所谓四大:地、水、火、风,一大不调,可以导致一一种疾病;四大不和,可以导致四四种疾病。所以,佛医学认为疾病有四四种,这四四种疾病,又分为心病和身病两大类。心病是指内心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等诸多烦恼,可以说佛门主要着眼于众生心病无明烦恼根治。而心病又分魔鬼致病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魔病,就是现代医学中精神、神经病和各种心理疾病。而心病中鬼病,则是指瘟疫、流行病、传染病。佛门从根所谓生理、尘所谓王朝环境、识所谓心理三缘和合整体角度考察人的意识存在,认为它们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心起烦恼、恶业,不仅仅是心病具体表现,而且还可导致生理失调而致身病,佛门医学有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说法所谓《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这种观点和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
祝由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利用了人类对于因无法控制痛苦,而产生对自然力量恐惧,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对于鬼神崇拜心理所诞生最早心理疗法,其实都是先民的意识思维活动,类似于安慰剂作用。当他们相信这些符图构造渗透、储存、连接了古代巫祝、医学家的高能信息,是宇宙中的物体能量符号,是人与宇宙能量交换的开关。符图中呈圈状、点状、线条状、直线、竖线、s线、口字等,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号,'同气相求',开关一打开,宇宙能量就会定向定目标的射入患者病灶。当然能够获得一些疗效。特别值得提出是,实施祝由术同时,在病人身边总是要生起一堆火。根据当时说法,火可以驱鬼避邪。从现代看来,不管是伤风感冒发烧,还是上吐下泻肚子痛,在火堆旁边烤出汗来,肯定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就是在现在,医学治疗这些病时,依然没有离开发汗这一治疗原则,只不过是通过吃药发汗而已。而火更是生命的象征,甚至在历史发展中,佛门与祝由也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佛医学,佛门发源于古天竺,昌盛于中国,是古天竺佛门把婆罗门教医学改造后,纳入其体系成为所谓古天竺医学,比佛门渊源更为久远,大约自公元前二世纪,天竺文明达到空前高峰时,医学已自成体系,其经典是《吠陀》。吠陀意思是:求知。后来随着佛门在天竺兴起,一些医学内容被佛门所吸收,形成佛医学,后来又因为佛门在天竺日趋衰落而传入中国之后,佛医学也一并传入我国了。东来僧人在传教过程中,给人治病,借医弘佛,作为自身成佛途径。他们在翻译佛经时,也翻译了许多佛医学著作,仅《隋唐经籍史志》记载,翻译经文中天竺医学文献就有一七部八八卷。仅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有关医学著作就有二部之多。佛经中出现医疗卫生方面医学术语多达四六多条,既有生理解剖脏腑方面名词,也有医疗、药学、心理、病名、医事杂论方面术语。当时一些精通佛医学医家,试图把佛医学与中国医学结合起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会通中印医学创立新医学。但是由于佛医学传入我国时候,中医理论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了,特别是在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病因和治疗方法上都优于佛医学,所以佛医学没能改变中医理论体系,它一些理论和医疗技术、卫生习惯,反而被中医所吸收,纳入中医体系之中,与中医融为一体了。中国文教有很强包容性,通过中医学融会佛门医学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
佛门医学很早就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导致疾病,并且在心因性疾病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讨论心理学,不能埋没了释迦牟尼贡献。佛祖释迦牟尼就非常擅长心理调整疗法。如是我闻。释迦牟尼在王舍城灵鹫山对众人说法时,见一个老妇人悲痛欲绝,号哭不止,原来这位老妇人唯一儿子死了。从儿子下葬那天起,老妇人就滴水不进,一动不动地坐在墓碑旁,望着儿子坟冢以泪洗面。释迦牟尼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修持者赶到墓地来了。释迦牟尼扶起老妇人,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做什么呢?老妇人流着泪说: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了,可我对他爱,使我无法在这个世上独活,我想跟儿子一起去死算了!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吗?释迦牟尼问。佛陀啊!您能做到让我儿子复活吗?老妇人高声问佛,充满希望。释迦牟尼微微一笑,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咒力让你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从未曾死过人的家庭,否则,我做了法,也是无用。老妇人闻言,停止哭泣,立刻跑到街上,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大家都用诧异眼神看着她,自从有老祖宗以来,哪有没死过人人家呢?人们反问她。老妇人一直奔波到夕阳西下,访问了不知多少户人家,始终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火,她无奈失望地回到释迦牟尼面前说:我就是找不到您要火,怎么办呢?释迦牟尼笑了起来,说道:你还不明白吗!自开天辟地以来,哪有不死人呢!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要失去亲人,世上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你为什么就想不开,执迷不悟呢?这是一个多么出色心理治疗过程啊。面对一个持久悲哀不解老人,释迦牟尼先给她一个足以兴奋承诺,然后让她离开坟冢,脱离诱发悲哀环境,到处去询问火过程就是和人群接触过程所谓改善孤独心情,到处奔走体力运动,可以充分释放精神压力所谓利用运动消耗能量,释放压力,是现代心理治疗重要手段。然后,当她在体力和情绪都放松时候,点出问题关键所谓有生就有死,你有何想不开,点醒了执迷不悟老妇人。
也就是说其实在最早期医疗活动中祝由术中,不光蕴藏了心理疗法雏形,而且是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早期探索。如果我们仅仅用迷信落后来否定祝由,就是对我们祖先当时科学进步否定,对现代医学基础否定,对于自己古老医学文教否定,那才真正是无知表现。当然,现在医学不需要再用祝由这种方式来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心理,采用一些咒语治病方法,至今还是存在,特别是流行在少数族裔中。而且不光在中国,这种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东南亚降头术、扶乩术,欧洲催眠术,都可以看到祝由影子。
而物极必返,既然祝者咒也,巫蛊衍生的诅咒也声名远扬。从物理学角度,就是以声频可以干扰一个人的场,流传至今的咒语是修持者练到一定程度时,所发出的特定声音,这些声音,以次声波为多,对人体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刚开始可以按照特音,咒语来治病,熟练后,能量高了,就不要特音了,咒语好比枴杖,可以丢掉枴杖,而随便讲的话,讲的任何语言都可以治疗疾病。但语言必须是良性的,不要有邪念和恶意或病变意识。如果是说最不好听的话,发出的信息也最不好,场受到干扰,大脑就易于失控。所以说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祝由医师要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的时候,咒语是具有攻击性,驱散性的。而把恶咒发扬光大的,其实是佛门。佛家大敌所谓魔在佛门刚传入中国时,翻译为磨。至南朝梁武帝时改为魔字,全称为魔罗。魔种类很多,烦恼、疑惑、迷恋等一切能够扰乱众生思维者,均称为魔。由自己身心所生障碍称为内魔,来自外界障碍称为外魔。佛门认为:魔由心生,妖由人兴,众生八万四千尘劳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都可以导致魔病。这些烦恼,在现代心理学中就是指导致心理疾病种种原因。
佛门针对人类心理疾病,与儒家、丹道不同是,它发明了一种药,可称之为大药后悔药。有句俗话: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是,佛家就发明了后悔药!后悔药是什么呢?佛门针对心理疾病,同样提倡修心,采用神秘、内省似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礼拜、忏悔、唱咏、打坐等等。其中针对业报致病所提倡:忏悔,就是佛家研制后悔药。忏悔是因为人们身心疾病往往是内心潜意识中不良积淀所致,尤其是当人们违背了某些王朝公德,背弃了道德行为准则时,其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忏悔这种方法,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释放机会。佛门认为,心灵能量可以产生治疗效果,如果运用修定之法,使心所谓思维专注在身体某一部位,放宽心胸,可以达到治疗心身疾病作用。例如佛门中忏悔一法,就是要求你想象面临佛菩萨圣众诸天,至诚悔过,使一切精神负担在忏悔后变得轻松。这不是最好后悔药吗?那么这个后悔药怎么吃呢?佛家认为,业病非普通药石所能治愈,唯须忏悔业障,读诵经书,抄写经典,供养赞叹诸佛菩萨,布施法界众生,以其公德消业除病。忏为梵语忏摩略称,原意为忍或宽恕。如有了过失,请求容忍、宽恕是忏本意。悔是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意思,直译为说,即说罪,陈说罪状意思,犯了过失,应该向对方承认过失,不只是认错,要明白地说出自己所犯罪过,这才是悔。佛家观点是: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佛家不但提倡忏悔,而且还有很多种有助于忏悔方法,传世忏法如:梁皇宝忏、法华忏法、金刚忏、大悲忏法、水忏法、观音忏法、阿弥陀忏法、金高明忏法、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等。做忏悔还需要专门庄严道场,还要有忏文。也就是说,不同心理障碍,佛家有不同忏悔方法。
佛门不但推出忏悔后悔药,还推出了心理调整名医大家耳熟能详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又称为观音、观自在,是大乘佛门里大菩萨。他拥有慈悲胸怀,能闻声救苦,引导娑婆众生脱离世间苦厄,追求生命智慧。两千年来,观音信仰遍布亚洲各国,乃至西方世界,成为人类神秘学世界最灿烂花朵,特别是在中国,开展出独特观音信仰。观音菩萨祖籍在天竺,他天竺名字是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原意是由高处向下观之君主或探视下界之神。观音造型男女相皆有,唐宋以前,中国观音以男相为多,而唐宋以后观音,以女相为主了,这是为什么呢?佛门有众多解释。最被众生接受解释是:母亲是慈悲象征观音所强调慈悲,在中国文教中是一种母性特征,也就是儒家父严母慈。可是在佛门传统中,女性是智慧特性,而慈悲是男性特性。在佛门传入中国后,为了更快地被接受和传播,必然要与中国儒家、丹道传统文教结合,而中国向来以母性表示慈悲,观音转为女性后,她慈悲为怀母性特性,就更容易被民众接受了。事实证明,女性观音形象,通过被家庭中母亲妻子接受,而更广泛地进入到了中国家家户户,对于佛门传播,起到不可估量价值。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接受观音呢?因为观音很多教义都符合女性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观音更容易被女性接受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中国女性,由于儒家男尊女卑观念束缚,长期处于家庭、王朝上劣势地位,导致了整体女性世界观上心理歪曲,也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特殊所谓女性因为激素分泌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有明显不同原因,造成情绪波动较大,使得女性心理疾病明显地高于男性。而规定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封建礼仪,导致妇女因常年困缩在家庭中而造成心理障碍,无人疏导,无处疏泻。所以,在这种国情下,女相观音出现了!妇女们通过观世音法,每天面对观音像祷告、诵经、忏悔,实际上成了女性疏解情仪个重要通道,而如果观音是男相,一些女性难以启口话,就可能说不出来。而对于一个慈悲美丽女性观音,那么,妇女对于婚姻、生育,甚至嫉妒、怨恨之情都可以唠唠叨叨地倒给她,畅快地诉说,甚至哭泣,而诉说和哭泣恰恰是心理调整必需。而且观音还特别为中国女性带来了别人无法替代安慰:送子。”
石苓人不看我:“秦汉之后,中国日益成为一个严酷宗法制度大国,传宗接代是家族繁衍目,同时为了家族利益,形成了重男轻女养育观。那时女人,家庭地位最低,一个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那么在家庭中是没有地位,而且面临被丈夫抛弃结局。即便是生了孩子,如果没有生儿子,那么,在家庭中依然没有地位,而且面临被丈夫冷落结局。所以生育并且生出男孩,是每一个妇女最大愿望,甚至被当成是人生重要目的。因为这个目不能实现,不少妇女患了心理疾病所谓其实,不孕症,就是在现实世界,依然和心理障碍有着重大关系。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她不但是女性,还怀抱小儿,被称为送子观音,能够送子,这对于当时不孕妇女,没男孩妇女,是多么大安慰呀!观音菩萨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富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值德本众人爱戴。所谓《普门品》字字句句,多么令人高兴,只要礼拜供养,那么想要男孩送男孩,想要女孩送女孩,这给心因性不孕症妇女带来多么大心理支持啊!现代医学也证明,只有在心态完全放松状态下妇女,才容易受孕,而且,心情开朗愉快状态下受孕人,更容易生男孩。观音菩萨给中国妇女带来更大福音……助产!中国旧时妇女分娩,被称为过鬼门关。因为古代王朝医疗技术不发达,一旦遇到难产,没有手术技术和设备,产妇死亡率极高。导致凡是怀孕妇女,都忧心忡忡,中国不知道自己在分娩时候,会遇到什么样困难,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闯过鬼门关。这种担忧,恐惧分娩情绪,非常不利于宫缩,越是害怕,越宫缩无力,越是生不下来,越恐惧,而越恐惧,越导致难产。那时,在产程中因心态导致难产是非常多,当时遇到难产,是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听天由命,而且死亡常常是唯一结局。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
观世音说:若有妇人生产难者临当命终,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持此咒即得解脱所谓《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看,多么令人宽慰,只要从一怀孕,就开始诵经念咒,然后,在临产时,把自己托付给观世音菩萨,这时只要三称名号,菩萨她就会保佑你平平安安地分娩,这给害怕分娩产妇带来多么大心理支持啊!历史记录也证明,自从观音菩萨进了产房,很多妇女难产问题解决了,看看那些平安分娩后,抱着孩子去观音庙还愿谢菩萨人群,你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在古代妇女心中位置了!说她是佛陀送给古代妇女心理健康咨询大师,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啊!不过,佛门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密咒更是流毒无穷。……”石苓人语焉不详的说。“祝由十三科中另一大分类的禁法,是祝由医师用自己良性生物场抑制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病灶逐渐消退病愈。这种东西据说反覆训练增强修持,有利于以后运用符图咒语时手到病除,意到病出,气到病愈。毕竟以上这些训练动作不但调整自身的生物场,也可用于画符念咒。总之唐内典卷四十太医署记载: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隋太医有咒禁博士一人,皇朝因之。又置咒禁师,咒禁工以佐之,教咒生也。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拔除邪魅之为历者。有道禁,出于山居方术之士。有禁咒,出于释氏。这里明确地指出,丹道咒禁叫道禁,来自山居方术之士,来自释迦牟尼佛门叫禁咒。唐朝太医署中能够建立咒禁科,说明咒禁术在唐朝已经是非常盛行,并到了需要朝廷出面管理、教学程度了。”
我不期然想起了那些卸岭门徒。